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非奥特尼夸盆地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成藏
1
作者 肖坤叶 秦雁群 +2 位作者 刘计国 胡瑛 张新顺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83,共10页
南非奥特尼夸盆地油气勘探程度非常低,2019年与2020年连续的天然气大发现吸引了国内外油气公司广泛关注。基于IHS数据库、新项目评价及文献等资料,综合分析表明:奥特尼夸盆地经历了二叠纪以来的前裂谷、同裂谷、过渡期和裂谷后4个演化阶... 南非奥特尼夸盆地油气勘探程度非常低,2019年与2020年连续的天然气大发现吸引了国内外油气公司广泛关注。基于IHS数据库、新项目评价及文献等资料,综合分析表明:奥特尼夸盆地经历了二叠纪以来的前裂谷、同裂谷、过渡期和裂谷后4个演化阶段;主要沉积了裂谷期陆相碎屑岩及过渡期–裂谷后的海相碎屑岩。盆地主力烃源岩为豪特里维阶和巴雷姆–阿普特阶海相页岩;发育了同裂谷期凡兰吟阶顶部浅海相砂岩和漂移早期阿尔比阶海相深水碎屑岩两套重要的储集层,储盖组合条件优越;共形成了巴雷姆–阿尔比阶砂岩、凡兰吟−豪特里维阶砂岩、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砂岩和基底4套成藏组合。油气分布呈“西多东少”格局,目前应以Bredasdorp次盆大陆边缘深水区白垩系透镜状浊积砂岩为勘探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特尼夸盆地 南非 大气田 深水 成藏组合 浊积岩
下载PDF
非洲Muglad盆地Fula凹陷白垩系AG组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
2
作者 刘计国 周鸿璞 +4 位作者 秦雁群 邹荃 郑凤云 李早红 肖高杰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91,共10页
借鉴国内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与技术,运用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对中非裂谷系Muglad盆地Fula凹陷开展多级次层序地层划分、烃源岩地化分析、油气成藏规律研究和有利区带划分与潜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受基准面旋回发育控制,Fula... 借鉴国内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与技术,运用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对中非裂谷系Muglad盆地Fula凹陷开展多级次层序地层划分、烃源岩地化分析、油气成藏规律研究和有利区带划分与潜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受基准面旋回发育控制,Fula凹陷AG组可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湖泛面附近是岩性油气藏最有利分布位置。②研究区AG组主要发育三大物源体系,福西陡坡带为短轴近物源快速沉积,相带平面展布较窄;东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展布范围较大,沉积持续时间长;AG组沉积晚期在东南部发育一套展布范围较小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滩坝是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相带。③AG组AG2段(SQ4)暗色泥岩主要沉积于浅湖—半深湖环境,干酪根类型为Ⅰ—Ⅱ1型,TOC平均为3.41%,生烃潜量(S1+S2)多大于8 mg/g,为好—极好烃源岩,可为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油气来源。④AG组可划分出7个岩性油气区带,其中Fula-Moga斜坡带北部成藏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湖泛面 三角洲前缘 滩坝 岩性区带 Fula-Moga斜坡带 AG组 白垩系 Fula凹陷 Muglad盆地
下载PDF
苏丹Fula凹陷Fula-Moga变换构造特征分析
3
作者 王彦奇 张光亚 +6 位作者 魏国齐 陈竹新 任荣 黄彤飞 喻志骅 刘计国 万宜迪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288,共16页
Muglad盆地是中非剪切带南侧的一个中—新生代陆内裂谷盆地,位于该盆地东北部的Fula凹陷内的中央断裂带是最重要的含油气区带之一。受地震资料品质及勘探研究程度限制,前人对于该地区的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有着不同的认识。本文基于Fula... Muglad盆地是中非剪切带南侧的一个中—新生代陆内裂谷盆地,位于该盆地东北部的Fula凹陷内的中央断裂带是最重要的含油气区带之一。受地震资料品质及勘探研究程度限制,前人对于该地区的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有着不同的认识。本文基于Fula凹陷地震及钻、测井资料,采用二维及三维断距定量分析技术,对中央断裂带的构造几何特征、断距分布特点及形成演化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Fula凹陷中央断裂带的主干断裂之间的几何关系为背向倾斜,位移变换方式为叠覆式,中部地区以堑垒式结构向东、西两侧过渡,其属于背向叠置型变换构造。2)中央断裂带的主干断裂沿走向分段性明显,每条主干断裂都由数目不等的多条小断层连接而成。其中F1、F3与F2断层分别由2、3与3条小断层首尾相接而成。3)中央断裂带各主干断裂主要从第二期裂陷时开始活动,并在后两期裂陷作用中主干断裂活动强度表现为“由强转弱”的突变特征,同时研究区内伸展作用并不均衡,伸展中心快速向北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特征 断层分段生长 断距回剥 Fula-Moga变换构造 Fula凹陷 Muglad盆地 非洲
下载PDF
Termit盆地上白垩统Yogou组烃源岩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生烃史模拟
4
作者 王涛 王洋 +4 位作者 袁圣强 毛凤军 刘计国 郭小文 杨锐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1-161,共11页
Yogou组烃源岩作为尼日尔Termit盆地晚白垩世重要的烃源岩层系,然而缺乏对该套地层的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生烃史的系统研究,制约了该地区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结合钻井、地震二维剖面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利用BasinMod盆地模拟软件中生烃动... Yogou组烃源岩作为尼日尔Termit盆地晚白垩世重要的烃源岩层系,然而缺乏对该套地层的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生烃史的系统研究,制约了该地区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结合钻井、地震二维剖面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利用BasinMod盆地模拟软件中生烃动力学模型,恢复了Termit盆地Yogou组烃源岩热演化史,分析不同地区烃源岩的热演化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匹配关系,为Termit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表明,Termit盆地热流值具有明显的两段式演化特征,初始热流值较低,古近纪晚期热流值达到最大,热流值介于64.3~69.2 mW/m^(2)之间;新近纪以来,盆地热状态表现为持续冷却,现今热流值介于60.7~67.4 mW/m^(2)之间。Yogou组顶部烃源岩在55 Ma进入生烃门限(R_(o)=0.5%),达到生烃高峰(R_(o)=1.0%)的时间为35 Ma,在27.5 Ma进入高成熟演化阶段(R_(o)=1.3%)。Yogou组烃源岩存在2期生烃过程,晚白垩世末期(70~60 Ma)生烃阶段主要存在于盆地深凹陷区,古近纪(40~20 Ma)是全盆地主要的生烃阶段。盆地不同构造带对比发现,Dinga凹陷烃源岩具有成熟度更高,生烃时间更早和生烃能力更强等特征,可为Termit盆地储层提供充足油气来源。古近纪Termit盆地断裂强烈活动,促使底部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古近系储层中聚集成藏。研究成果为Termit盆地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提供依据,并为该盆地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Termit盆地 烃源岩 盆地模拟 热演化史
下载PDF
Muglad盆地Unity凹陷及邻区AG2段沉积相与沉积模式分析
5
作者 喻志骅 刘计国 +2 位作者 张光亚 黄彤飞 王彦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5-318,共14页
通过研究沉积相与沉积模式,明确有利砂体展布特征对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Muglad盆地Unity凹陷Abu Gabra组2段(简称AG2,下同)沉积特征及平面展布尚不明确,制约着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工作。本文针对该问题,综合利用测井... 通过研究沉积相与沉积模式,明确有利砂体展布特征对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Muglad盆地Unity凹陷Abu Gabra组2段(简称AG2,下同)沉积特征及平面展布尚不明确,制约着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工作。本文针对该问题,综合利用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运用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及构造演化分析,揭示了Unity凹陷AG2段沉积特征并建立了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AG2段的物源区为东部Toor凸起,凹陷内主要发育三角洲相及湖泊相,凹陷东部边缘发育冲积扇相;三角洲相、冲积扇相发育区均可成为有利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区。研究成果可为Unity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有利区带优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glad盆地 Unity凹陷 沉积相 沉积模式 岩性—地层油气藏
下载PDF
旋转平面型正断层向铲式正断层的递进演化过程:以渤海湾盆地牛庄洼陷的断裂系统为例
6
作者 喻志骅 王彦奇 +3 位作者 许昕 刘计国 黄彤飞 马浩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5-1209,共15页
基于渤海湾盆地牛庄洼陷的3D地震精细构造解释成果,本文揭示了伸展盆地内部正断层由旋转正断层向连通的铲式正断层递进演化过程,该演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以旋转平面型正断层为主要类型的初始阶段,以多米诺断阶为主要类型的发展阶段,以... 基于渤海湾盆地牛庄洼陷的3D地震精细构造解释成果,本文揭示了伸展盆地内部正断层由旋转正断层向连通的铲式正断层递进演化过程,该演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以旋转平面型正断层为主要类型的初始阶段,以多米诺断阶为主要类型的发展阶段,以单条独立铲式正断层为主要类型的成熟阶段以及以连通铲式正断层为主要类型的高成熟阶段;并建立了在伸展量的递进增加且浅层存在滑脱层的地质条件下,旋转平面型正断层向铲式正断层递进演化模式。通过分析研究区剖面伸展量数据以及系列断层断距的变化,认为伸展量在不同级别断裂(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之间的分配方式是研究区该递进演化过程的主控因素。本文提出的伸展盆地内部正断层递进演化过程及其模式将有助于丰富与完善伸展盆地正断层递进演化理论,同时也可为伸展量较大的背景下,正断层样式演化程度较低的现象提供一种新的成因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样式 正断层 递进变形 伸展量的分配方式 铲式正断层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部地区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刘计国 查明 +2 位作者 于兴河 张卫海 吴智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15,共4页
依据烃源岩的分布特征和断裂活动期次探讨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部地区佟二堡断层和茨东断层对牛居长滩洼陷的控制作用。依据石油运移地球化学资料和油气分布特征 ,研究了牛青断层和茨西断层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 ,北部地区油... 依据烃源岩的分布特征和断裂活动期次探讨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部地区佟二堡断层和茨东断层对牛居长滩洼陷的控制作用。依据石油运移地球化学资料和油气分布特征 ,研究了牛青断层和茨西断层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 ,北部地区油气以沿断层垂向运移方式为主 ,以侧向运移为辅。据此建立了油气沿断裂运移的模式 ,并预测了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域。预测结果表明 ,该区油气藏类型多与断层有关 ,主要圈闭类型为断块和断鼻型。茨东断层和牛青断层之间区域以及沈旦堡 -头台子地区为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东部凹陷 北部地区 断层 油气藏 控制作用 烃源岩 油气运移 成因
下载PDF
尼日尔Termit盆地古近系Sokor1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计国 郑凤云 +5 位作者 毛凤军 姜虹 李早红 吕明胜 刘邦 袁圣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581-2594,共14页
尼日尔Termit盆地目前已发现90%的储量位于古近系Sokor1组,但是对其主力产层的砂岩储层质量的影响因素仍然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基于55口井的71m岩心和568个井壁取心样品资料,开展普通薄片、铸体薄片、X衍射及扫描电镜分析,研究Sokor1组E5... 尼日尔Termit盆地目前已发现90%的储量位于古近系Sokor1组,但是对其主力产层的砂岩储层质量的影响因素仍然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基于55口井的71m岩心和568个井壁取心样品资料,开展普通薄片、铸体薄片、X衍射及扫描电镜分析,研究Sokor1组E5-E1各段的储层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E5-E1段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与岩屑石英砂岩,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低-中等,以细粒和不等粒结构为主,分选中等-差;磨圆差,一般为次棱角-次圆状。孔隙类型以原生孔隙为主,其次为粒间溶蚀孔;成岩作用弱-中等,主要处于中成岩A期阶段。E5-E1段储层孔渗正相关性好,其中E5和E2段储层质量最好,以中孔-中渗和高孔-高渗为主,E4、E3和E1段储层质量次之且非均质强。通过分析,揭示了沉积微相是影响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成岩作用次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是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环境,砂岩中粘土杂基含量是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系 Sokor1组 储层物性 影响因素 Termit盆地
下载PDF
东尼日尔Termit盆地构造演化及古近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33
9
作者 刘邦 潘校华 +5 位作者 万仑坤 苏永地 毛凤军 刘计国 吕明胜 王玉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4-403,共10页
东尼日尔Termit盆地是中西非裂谷系中典型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盆地主要有早白垩世和古近纪两期断层:前者分布于盆地边界,走向NW—SE;后者在盆地边界和内部均有分布,在边界走向主要与早白垩世断层一致,在内部大多走向NNW—SSE。基于... 东尼日尔Termit盆地是中西非裂谷系中典型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盆地主要有早白垩世和古近纪两期断层:前者分布于盆地边界,走向NW—SE;后者在盆地边界和内部均有分布,在边界走向主要与早白垩世断层一致,在内部大多走向NNW—SSE。基于区域构造背景、沉积充填特征及盆地构造特征与前人砂箱模拟实验结果的对比研究认为,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正向引张作用和古近纪斜向引张作用,且正向—斜向引张作用对盆地构造特征和演化有重要控制作用。早期正向引张作用形成与基底前泛非期变质带近平行的早期断层,晚期斜向引张作用使后期断层特征主要受先存构造和伸展方向的控制,表现为:在盆地边界,后期断层受早白垩世断层影响较大,走向与先存构造近平行;在盆地内部和早期断层不发育的构造区域,后期断层主要受伸展方向控制,走向与其近垂直。通过对古近系油气分布特征和断层活动性研究,分析了该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Sokor2组区域性盖层控制油气垂向分布,断块圈闭的岩性侧向封堵条件控制圈闭有效性,古近纪裂陷期的断裂活动控制油气平面和含油气层系分布。在明确成藏主控因素基础上,建立了古近系油气跨世代聚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尼日尔 Termit盆地 正向引张作用 斜向引张作用 构造演化 断层活动速率 成藏主控因素
下载PDF
东营凹陷各构造区带下第三系成岩演化与次生孔隙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陈永峤 于兴河 +3 位作者 周新桂 刘计国 陈占坤 张守鹏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8-74,共7页
在研究东营凹陷各构造区带成岩系列和成岩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构造区带次生孔隙发育的特征和分布,探讨了影响各区带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原因,总结了各区带次生孔隙的基本发育规律。认为影响各构造区带次生孔隙发育的共同因素为有机质... 在研究东营凹陷各构造区带成岩系列和成岩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构造区带次生孔隙发育的特征和分布,探讨了影响各区带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原因,总结了各区带次生孔隙的基本发育规律。认为影响各构造区带次生孔隙发育的共同因素为有机质产生的羧酸和CO2、粘土矿物转化过程中释放出的H+;各构造区带的其他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北部陡坡带主要与大气水渗流、不整合面和深部地层水上升有关,南部缓坡带则主要与不整合面有关,中央隆起带则与深部地层水上升有关,洼陷带则受异常高压场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 下第三系 成岩演化 次生孔隙 成岩序列 构造区带 储积层
下载PDF
裂谷作用对层序地层充填样式的控制——以西非裂谷系Termit盆地下白垩统为例 被引量:21
11
作者 吕明胜 薛良清 +4 位作者 苏永地 万仑坤 毛凤军 刘计国 王玉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47-656,共10页
Termit盆地位于尼日尔东南部,属于西非裂谷系的北延部分,是发育于前寒武系—侏罗系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该盆地早白垩世—古近纪经历了'裂谷—坳陷—裂谷'的构造演化过程及'陆相—海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 Termit盆地位于尼日尔东南部,属于西非裂谷系的北延部分,是发育于前寒武系—侏罗系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该盆地早白垩世—古近纪经历了'裂谷—坳陷—裂谷'的构造演化过程及'陆相—海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表现为晚白垩世大规模海侵、早白垩世和古近纪两期裂谷叠置的特点。基于构造作用影响裂谷盆地层序发育的观点,分析了Termit盆地下白垩统裂谷阶段内的层序地层充填样式。根据裂谷作用的强弱,将早白垩世裂谷阶段划分为裂谷初始期、裂谷深陷期及裂谷萎缩期3个阶段。裂谷初始期层序断裂活动弱,构造沉降小,长轴物源体系较为发育,陡坡带为加积至退积型河流或三角洲沉积,缓坡带发育加积型河流或三角洲体系。裂谷深陷期层序断裂活动强烈,构造沉降大,陡坡带形成退积型水下扇或滑塌扇沉积,缓坡带发育退积型三角洲体系,盆地中心为泥岩充填。裂谷萎缩期层序断裂活动减弱并趋于停止,陡坡带为进积型扇三角洲沉积,缓坡带发育进积型三角洲体系。研究表明:裂谷作用对层序地层充填样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以构造作用为主线的裂谷盆地层序地层分析方法,能有效预测沉积体系和储层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裂谷作用阶段 层序地层充填样式 Termit盆地 西非裂谷系 沉积
下载PDF
尼日尔Termit盆地及其周缘晚白垩世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20
12
作者 毛凤军 刘若涵 +6 位作者 刘邦 姜虹 刘计国 王旭影 汤望新 郑凤云 李早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6-197,共12页
Termit盆地及其周缘是中西非裂谷中典型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也是中石油海外最具潜力的风险勘探区,但由于多期构造运动的复杂性,研究区晚白垩世的古地理演化缺乏系统的分析研究。本文将Termit盆地及其周缘作为研究区域,在构造演化的基... Termit盆地及其周缘是中西非裂谷中典型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也是中石油海外最具潜力的风险勘探区,但由于多期构造运动的复杂性,研究区晚白垩世的古地理演化缺乏系统的分析研究。本文将Termit盆地及其周缘作为研究区域,在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利用地球化学、地层学及地球物理等手段进一步分析了研究区的古沉积环境、古气候及古物源,最终明确了晚白垩世的古沉积演化。研究认为,晚白垩世早期的森诺曼阶(Cenomanian)研究区开始发生海侵,三冬阶(Santonian)时期达到最大海侵范围,之后开始逐渐海退的过程。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时期的区域构造挤压事件使盆地形态发生改变,该构造事件最终以区域不整合结束。地球化学资料、岩性资料以及地震资料综合表明,森诺曼阶(Cenomanian)—三冬阶(Santonian)时期研究区处于偏还原的浅海陆架沉积,属典型的热带气候,接受来自北东向的物源供给;至坎潘阶(Campanian)—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时期,伴随着海平面的下降,研究区由海相沉积逐渐转变为海陆过渡相沉积,且物源主要来自于北东及南西两个方向。本次研究明确了Termit盆地及其周缘在晚白垩世的古沉积演化过程,这为进一步明确研究区的沉积体系及砂体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沉积环境 古地理演化 晚白垩世 Termit盆地 中西非裂谷系
下载PDF
东尼日尔Termit盆地叠置裂谷的演化:来自构造和沉积充填的制约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邦 潘校华 +6 位作者 万仑坤 毛凤军 刘计国 吕明胜 王玉华 陈忠民 姜虹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7-325,共9页
东尼日尔Termit盆地是中西非裂谷系中典型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在充分应用钻井和地震解释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构造、沉积充填及主要区域性不整合面的特征,分析了该盆地的演化过程。盆地内主要发育两类断层,第一类断层形成于早白垩世,于... 东尼日尔Termit盆地是中西非裂谷系中典型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在充分应用钻井和地震解释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构造、沉积充填及主要区域性不整合面的特征,分析了该盆地的演化过程。盆地内主要发育两类断层,第一类断层形成于早白垩世,于古近纪发生继承性活动,第二类断层为形成于古近纪的新生断层。全盆地普遍存在4个主要区域性不整合面,分别位于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底部。下白垩统和古近系沉积特征受断层活动控制明显,上白垩统和新近系沉积中心位于盆地中部,在其沉积时构造活动较弱。构造和沉积充填特征表明,Termit盆地经历了白垩纪和古近纪—第四纪两期裂谷旋回叠置的演化过程。下白垩统和古近系沉积于同裂谷期,沉积充填受断层活动控制;上白垩统和新近系—第四系沉积于后裂谷期,以热沉降拗陷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尼日尔 Termit盆地 叠置裂谷 构造演化 沉积充填 前裂谷期 同裂谷期 后裂谷期
下载PDF
东尼日尔盆地海侵的微体古生物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28
14
作者 刘邦 潘校华 +4 位作者 万仑坤 毛凤军 刘计国 吕明胜 王玉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95-1006,共12页
东尼日尔盆地是中西非裂谷系中典型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位于尼日尔东部,包括Termit、Tefidet、Tenere、Grein、Bilma等5个坳陷。在对位于Tenere坳陷的Saha-1井和位于Termit坳陷的Helit-1井的上白垩统泥岩岩屑样品的微体古生物分布和... 东尼日尔盆地是中西非裂谷系中典型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位于尼日尔东部,包括Termit、Tefidet、Tenere、Grein、Bilma等5个坳陷。在对位于Tenere坳陷的Saha-1井和位于Termit坳陷的Helit-1井的上白垩统泥岩岩屑样品的微体古生物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东尼日尔盆地晚白垩世发生海侵。Saha-1井上白垩统泥岩岩屑样品微体古生物鉴定结果显示,样品中含有海相沟鞭藻、介形类、钙质超微、有孔虫等化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具有高丰度的伽马蜡烷、β-胡萝卜烷,且指示海相沉积环境的标志物甲藻甾烷丰富。微体古生物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晚白垩世地层沉积于海相环境。晚白垩世为全球海平面高位期,东尼日尔盆地发生大规模海侵。在早白垩世,东尼日尔盆地以陆相沉积为主;在晚白垩世热沉降和海侵的背景下,东尼日尔各坳陷成为一个统一的海相盆地,沉积了巨厚的海相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侵 微古生物 β-胡萝卜烷 甲藻甾烷 晚白垩世 东尼日尔盆地
下载PDF
西非裂谷系Termit盆地古近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吕明胜 薛良清 +4 位作者 万仑坤 毛凤军 刘计国 刘邦 王玉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7-216,共10页
Termit盆地隶属于西非裂谷系,是发育于前寒武系—侏罗系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国外石油公司自1974年开始对该盆地进行勘探,截止2008年在中国石油获得勘探许可前,仅在西部Dinga断阶带发现7个油气藏,区域甩开勘探没有获得商业发... Termit盆地隶属于西非裂谷系,是发育于前寒武系—侏罗系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国外石油公司自1974年开始对该盆地进行勘探,截止2008年在中国石油获得勘探许可前,仅在西部Dinga断阶带发现7个油气藏,区域甩开勘探没有获得商业发现。针对这一国外石油公司勘探近40年后放弃的区块,面临着如何寻找潜力区带、发现规模油气的巨大挑战。本文基于Termit盆地晚白垩世大规模海侵、早白垩世和古近纪两期裂谷叠置的构造演化特点,分析了古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这种后期叠置裂谷(古近纪)的成藏模式有别于其他纯陆相单一旋回的裂谷盆地,烃源岩为上白垩统海相泥页岩,储层为古近系陆相砂岩,盖层为古近系湖相泥岩,表现为跨世代(跨二级层序)油气聚集特征。其油气成藏具有6个主控因素,即大范围海相烃源岩"控源"、叠置裂谷"控砂"、断裂与砂岩输导层"控运"、构造地貌"控势"、断层与砂体配置"控藏"、盖层与侧向封挡"控保"。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揭示了Termit盆地古近系的油气富集规律,有效指导了该盆地潜力区带评价与规模油气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裂谷系 Termit盆地 大规模海侵 裂谷叠置 构造演化 成藏主控因素
下载PDF
中西非裂谷盆地白垩系两类优质烃源岩发育模式 被引量:17
16
作者 程顶胜 窦立荣 +6 位作者 张光亚 刘邦 宋换新 刘计国 毛凤军 袁圣强 胡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49-3460,共12页
中西非裂谷系位于非洲中部,主要为沿中非剪切断裂带分布的被动裂谷盆地,进一步划分为中非裂谷系和西非裂谷系。针对国内外对勘探程度极低的中西非裂谷盆地白垩系优质烃源岩展布、发育机理及油气成藏模式认识薄弱的现状,笔者在开展大量... 中西非裂谷系位于非洲中部,主要为沿中非剪切断裂带分布的被动裂谷盆地,进一步划分为中非裂谷系和西非裂谷系。针对国内外对勘探程度极低的中西非裂谷盆地白垩系优质烃源岩展布、发育机理及油气成藏模式认识薄弱的现状,笔者在开展大量中西非裂谷盆地上、下白垩统两类烃源岩样品的主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从含油气盆地构造、烃源岩发育古环境、古气候、古生产力和有机质保存条件等分析出发,剖析了不同类型含油气盆地优质烃源岩发育主控因素,分别建立了中、西非裂谷系低勘探程度含油气盆地下白垩统、上白垩统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模式:中非裂谷盆地(Bongor、Muglad、Melut盆地)下白垩统裂陷期快速沉降、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勃发的水生有机质(藻类)控制的深水湖相优质烃源岩"生产力"单因素发育模式;西非裂谷盆地(Termit盆地)上白垩统拗陷期海侵、炎热潮湿气候条件下,陆源有机质输入为主,优越的保存条件(偏咸水体)优质海相烃源岩"生产力+保存条件"双因素控制的发育模式。从而进一步锁定富油气凹陷和主力成藏组合,有效指导含油气盆地内选区选带,助推油气规模储量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裂谷盆地 西非裂谷盆地 白垩系 优质烃源岩 发育模式
下载PDF
非洲Muglad多旋回陆内被动裂谷盆地演化及其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光亚 黄彤飞 +5 位作者 刘计国 余朝华 赵岩 刘爱香 客伟利 王彦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94-1212,共19页
非洲Muglad盆地经历多旋回陆内被动裂谷发育与叠合演化历史,具有不同于主动裂谷盆地、单旋回被动裂谷盆地以及跨越多个变革期的叠合盆地的演化特征。本文采用叠合盆地研究思路与方法,通过盆地演化过程中关键构造事件识别、盆地演化阶段... 非洲Muglad盆地经历多旋回陆内被动裂谷发育与叠合演化历史,具有不同于主动裂谷盆地、单旋回被动裂谷盆地以及跨越多个变革期的叠合盆地的演化特征。本文采用叠合盆地研究思路与方法,通过盆地演化过程中关键构造事件识别、盆地演化阶段划分,恢复和重建了各阶段原型盆地;基于不同期次裂谷作用发育程度、叠加过程及叠加方式的时空差异性,划分了不同凹陷的叠合类型,建立了不同叠合类型凹陷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受冈瓦纳大陆裂解、非洲大陆周缘大西洋、印度洋、红海张裂等构造事件的影响,该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Abu Gabra组(简称AG组,下同)沉积期、晚白垩世Darfur群沉积期以及新生代Nayil-Tendi组沉积期三大同裂谷作用阶段。早白垩世盆地原型为多个地堑及半地堑分隔式分布,为与大西洋张开有关的伸展应力场作用产物;晚白垩世Darfur群沉积时期盆地原型为地堑及半地堑继承发育,但沉积中心东移,为与印度洋张开有关的伸展应力场作用产物;新生代Nayil-Tendi组沉积时期原型盆地主要为发育在Kaikang坳陷的地堑、半地堑,为与红海张开有关的伸展应力场作用所致。依据三期裂谷作用在各凹陷的发育程度差异及构造沉降和沉积充填过程的不同,将各凹陷裂谷叠合方式划分为早断型、继承型与活动型三种类型。其中,早断型以Sufyan凹陷最为典型,其构造沉降与沉积充填具有"强-弱-更弱"特征;继承型以Fula凹陷最为典型,其构造沉降与沉积充填具有"强-较强-弱"特征,而活动型以Kaikang坳陷最为典型,其构造沉降与沉积充填具有"强-强-较强"的特征。三期裂谷作用在各凹陷内时空叠合差异控制了各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的不同,早断型凹陷成藏组合以下部成藏组合为主,继承型则以中部成藏组合为主,而活动型凹陷则以上部成藏组合为主。这些多期叠加型被动裂谷盆地研究成果丰富了全球裂谷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及其控油气作用的认识,深化了该类裂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对于指导下一步勘探部署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Muglad盆地 冈瓦纳大陆裂解 被动裂谷 多旋回 叠合盆地 油气分布 白垩纪-新生代
下载PDF
辽河东部凹陷北部不整合类型及油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25
18
作者 肖乾华 李美俊 +1 位作者 彭苏萍 刘计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3-45,共3页
不整合对油气藏形成有重要作用。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北部地区不整合较发育 ,根据实际资料研究沙三段顶面不整合类型 (削截、平行和超覆 )和不整合面上下 6类岩性接触关系的平面分布。不整合类型和不整合面上下岩性接触关系不同 ,对油气藏... 不整合对油气藏形成有重要作用。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北部地区不整合较发育 ,根据实际资料研究沙三段顶面不整合类型 (削截、平行和超覆 )和不整合面上下 6类岩性接触关系的平面分布。不整合类型和不整合面上下岩性接触关系不同 ,对油气藏形成的作用不同 :下泥上砂的削截和平行不整合可在不整合面之上成藏 ;下砂上泥的削截不整合易在不整合面之下形成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地层超覆不整合可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 ;不整合面上下均为砂岩 ,可作为沙三段烃源岩生成油气的运移通道 ;不整合面上下均为泥岩 ,可起封堵和区域盖层的作用。根据上泥下砂的不整合面分布区有利于形成不整合遮挡油气藏的认识 ,预测青龙台构造高部位和茨榆坨潜山的低带是有利目标区。图 5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东部凹陷北部 不整合类型 油气成藏规律 油气运移
下载PDF
尼日尔Termit盆地上白垩统储层岩石学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毛凤军 刘邦 +5 位作者 刘计国 姜虹 袁圣强 郑凤云 李早红 王玉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57-1268,共12页
本文对尼日尔Termit盆地17口井218个井壁取芯样品开展普通薄片、阴极发光、X衍射、扫描电镜及重矿物分析,研究上白垩统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并探讨其控制因素。实验分析结果表明,Termit盆地上白垩统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成分成熟... 本文对尼日尔Termit盆地17口井218个井壁取芯样品开展普通薄片、阴极发光、X衍射、扫描电镜及重矿物分析,研究上白垩统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并探讨其控制因素。实验分析结果表明,Termit盆地上白垩统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成分成熟度高,以石英为主,含量达86%以上,钾长石、方解石及斜长石等含少量,占比约5%,这种岩石类型对原生孔隙的保存比较有利;填隙物主要为粘土杂基,含量为7%左右,矿物成分以高岭石为主,利于对晶间孔的保留;岩石中发育硅质、方解石和铁质等胶结类型,胶结物的含量占比较小,对储层的破坏作用不大;重矿物类型为磁铁矿、赤铁矿、锆石、磷灰石,推测物源区的母岩类型主要为花岗岩;以细粒结构和少量的不等粒结构为主,分选中等-差,磨圆度一般为次棱角-次圆状,磨圆差。与国内石英砂岩沉积于高能的滨浅海环境不同,研究区石英砂岩成分成熟度高,但分选程度和磨圆度较低,一方面反映了物源区母岩富含石英,同时也反映了这种石英砂岩沉积于近源的河流-三角洲环境。影响研究区上白垩统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是岩石类型及成岩作用,由于储层的岩石类型为石英砂岩,压实作用对储层的破坏作用较一般岩石类型偏小。砂岩埋深小于2500m时,主要发育原生孔隙,面孔率大于15%。溶蚀作用对本区储层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常见的为长石的溶蚀,溶蚀作用形成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还会扩大原生孔隙形成混合孔,改善了砂岩的储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白垩统 岩石学特征 控制因素 Termit盆地 西非裂谷系
下载PDF
非常规天然气系统及其在中国的勘探前景 被引量:21
20
作者 赵晨光 刘继东 +1 位作者 刘计国 张学锋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3-195,共3页
在分析多家国际能源机构在不同时期对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指出非常规气藏资源量约占世界总资源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我国非常规气资源潜力巨大,约为我国常规油资源量的3倍,常规气资源量的6倍多,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目... 在分析多家国际能源机构在不同时期对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指出非常规气藏资源量约占世界总资源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我国非常规气资源潜力巨大,约为我国常规油资源量的3倍,常规气资源量的6倍多,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目前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程度很低,勘探潜力巨大,建议加强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的研究力度,为未来的非常规气资源的充分利用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油气资源 非常规气资源 中国 前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