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麦CIPK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1
作者 高姗姗 冯浩 +3 位作者 黄鑫 张鑫月 张泽阳 刘贵河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56-163,共8页
钙调神经磷酸酶B样相互作用蛋白激酶(CIPK)蛋白家族是由Ca^(2+)介导的植物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家族,在植物抗逆和生长发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转录组数据分析法,进行了大麦CIPK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结果表... 钙调神经磷酸酶B样相互作用蛋白激酶(CIPK)蛋白家族是由Ca^(2+)介导的植物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家族,在植物抗逆和生长发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转录组数据分析法,进行了大麦CIPK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从大麦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出31个大麦CIPK基因家族成员,命名为HvCIPK1~HvCIPK31,这些成员分为5个亚族。HvCIPKs基因家族成员具有CIPKs典型的N端激酶结构域和C端NAF调节结构域;蛋白质分子量为40302.27~89926.43 kD,为亲水性蛋白;启动子总共包含11种与非生物胁迫、激素调控以及生长发育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HvCIPKs与Na^(+)和K^(+)转运体、ABA信号通路关键蛋白(SOS1、AKT1和ABL2)存在相互作用关系;HvCIPK1、HvCIPK2、HvCIPK6、HvCIPK9、HvCIPK11与响应盐碱胁迫相关。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索大麦HvCIPKs基因家族功能及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CIPK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转录组表达量
下载PDF
农牧交错区混播人工草地生产性能及杂草群落动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东霞 刘辉 +3 位作者 孟帅 杜俊颖 任晓芸 刘贵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86-2095,共10页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披碱草(Elymus nutans)单播及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紫花苜蓿+披碱草、无芒雀麦+披碱草、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披碱草为处理,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试验,连续3年测定各处理的牧草生物量...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披碱草(Elymus nutans)单播及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紫花苜蓿+披碱草、无芒雀麦+披碱草、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披碱草为处理,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试验,连续3年测定各处理的牧草生物量、杂草生物量、牧杂草占比、杂草种类及重要值,分析人工草地生物量动态变化及杂草发生、变化规律,为人工草地成功建植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处理的牧草产量最高,并且对杂草入侵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年际间,建植第1年牧草产量最低,随后两年牧草产量逐年增加。建植第一年杂草占比较大,分别达到46%~85%,以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等一年生杂草为主,为杂草控制关键期。第2年春夏季杂草占比较小,处于伴生地位,夏秋季杂草依然严重,可适当控制。第3年杂草占比小,占比为3%~28%,以老鹳草(Gernium wilfordii)、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朝天委陵菜(Potentilla supina)、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和车前(Plantago asiatica)等多年生杂草为主,但对栽培牧草生物量积累影响较小,可不把杂草控制作为草地管理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牧草 禾本科牧草 杂草 混播 重要值 群落稳定性
下载PDF
交错区青贮玉米品种(品系)筛选
3
作者 佘智慧 曹熙敏 +3 位作者 俞凤芳 徐占云 刘贵河 吕爱枝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09-2416,共8页
为筛选适合冀西北农牧交错区种植的耐瘠薄、耐干旱的青贮玉米(Zea Mays L.)品种(品系)。本试验选取12个早熟的青贮玉米品种(品系),对其株高、穗位高及茎粗等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比较研究。其中‘21RW118’‘德美亚3号’‘21... 为筛选适合冀西北农牧交错区种植的耐瘠薄、耐干旱的青贮玉米(Zea Mays L.)品种(品系)。本试验选取12个早熟的青贮玉米品种(品系),对其株高、穗位高及茎粗等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比较研究。其中‘21RW118’‘德美亚3号’‘21RW66’‘巡天816’‘D1-2’‘德美亚1号’‘D1-1’‘20H-101’含水量在65%~75%之间,符合青贮玉米收获标准;‘20H-101’‘D1-2’‘德美亚1号’的生育期为103 d,且在收获时达乳熟期,鲜草产量分别为53.91 t·hm^(-2),44.22 t·hm^(-2),56.63 t·hm^(-2),干草产量分别为16.20 t·hm^(-2),15.09 t·hm^(-2),11.88 t·hm^(-2);‘20H-101’‘D1-2’‘德美亚1号’的每吨干物质可产生牛奶的重量分别为1748.0 t·hm^(-2),1803.5 t·hm^(-2),1800.0 t·hm^(-2),相对饲喂价值分别为155.51,176.34,172.39。‘D1-2’‘德美亚1号’的品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青贮玉米品质分级标准,为一级品质品种(品系),‘20H-101’为二级品质品系,适合在冀西北农牧交错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品种 产量 青贮品质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草食动物食性及其营养生态位研究——以羊草群落为例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贵河 王国杰 +3 位作者 汪诗平 张英俊 宛新荣 郝树广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为探讨典型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羊草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 为探讨典型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羊草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生态位变化。结果表明,随牧压的增大,群落中羊草和克氏针茅的数量减少,星毛委陵菜比例增加;随牧压的增加,绵羊采食黄囊苔草的比例显著增加,在重度放牧区,绵羊没有采食西伯利亚羽茅和米氏冰草,而是增加了对星毛委陵菜的采食;达乌尔黄鼠在围栏内采食羊草的比例显著高于围栏外放牧区;但在围栏内没有采食米氏冰草、黄囊苔草和星毛委陵菜;围栏内无法捕捉亚洲小车蝗,在放牧区亚洲小车蝗对克氏针茅的采食随牧压的增加显著降低,但增加了对米氏冰草和星毛委陵菜的采食。三者同时采食羊草和糙隐子草,且对羊草的选择性指数最高;随牧压的增大,绵羊的生态位宽度变宽,而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生态位宽度变窄,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类似。因此,重度放牧改变了羊草群落的植被组成,使其演替为星毛委陵菜群落,从而导致了草地的退化,而鼠类和蝗虫的危害则加剧了草地的退化演替,三者对草地资源的共同掠夺导致草原严重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绵羊 达乌尔黄鼠 亚洲小车蝗 食性 营养生态位
下载PDF
硼、钼、锌与大量元素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5
5
作者 刘贵河 韩建国 王堃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68-272,共5页
在氮磷钾肥料基础上 ,研究硼、钼、锌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氮磷钾肥可以提高苜蓿干草产量 ,降低叶茎比 ,但对其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大 ;在氮磷钾肥适量的基础上 ,硼、钼、锌合理配施可以增加苜蓿干草产量 ,... 在氮磷钾肥料基础上 ,研究硼、钼、锌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氮磷钾肥可以提高苜蓿干草产量 ,降低叶茎比 ,但对其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大 ;在氮磷钾肥适量的基础上 ,硼、钼、锌合理配施可以增加苜蓿干草产量 ,其中单施硼 (2 .0 kg/ hm2 )或锌 (1.5 kg/ hm2 )增产显著 (P<0 .0 5 ) ,分别较对照增产 2 9.0 %和 2 5 .9% ;硼、钼、锌配施对各茬次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同 ;单施锌苜蓿粗蛋白质含量呈降低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学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 产量 品质 施肥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主要草食动物食性及其营养生态位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贵河 王国杰 +3 位作者 汪诗平 韩建国 宛新荣 郝树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56-866,共11页
为探讨荒漠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小针茅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 为探讨荒漠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小针茅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生态位变化。结果表明:随牧压的增大,群落中小针茅数量显著减少,猪毛菜比例随着增加;绵羊、达乌尔黄鼠、亚洲小车蝗3种食草动物的主要食物均来源于猪毛菜,且采食比例随牧压增大而递增;3种食草动物对牧草的选择性指数随牧压的变化而变化,双齿葱和多根葱优先被采食;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很高且生态位宽度随牧压的增加而变窄。重度放牧改变了小针茅群落的植物组成,使其演替为猪毛菜群落,3种食草动物对草地资源存在激烈的竞争,因此,控制鼠、虫的种群密度,防止鼠、虫害的发生对保证放牧家畜的食物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绵羊 达乌尔黄鼠 亚洲小车蝗 食性 营养生态位
下载PDF
饱和链烷技术测定绵羊食性食量精确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贵河 林立军 +3 位作者 张英俊 汪诗平 韩建国 马秀枝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72-1479,共8页
【目的】验证饱和链烷技术测定家畜食性和食量的精确性,确定绵羊粪便中链烷的回收率。【方法】于2004年秋季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用不同放牧演替阶段的优势植物羊草(Leymuschinensi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squarr... 【目的】验证饱和链烷技术测定家畜食性和食量的精确性,确定绵羊粪便中链烷的回收率。【方法】于2004年秋季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用不同放牧演替阶段的优势植物羊草(Leymuschinensi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squarrosa)和冷蒿(Artemisiafrigida)按一定比例混合组成日粮,饲喂9只2岁羯羊,每只羊投喂一粒QSM胶囊,试验期内每天记录绵羊实际牧草采食量、采食成分和排粪量,利用气相色谱分析牧草和粪样的链烷含量,应用链烷技术测定绵羊的排粪量、不同牧草采食比例和总干物质采食量,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3种牧草链烷模式存在种间差异;绵羊粪便中链烷的回收率随链烷长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绵羊排粪量测定值与实际值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r=0.9994);绵羊采食羊草、糙隐子草和冷蒿比例的测定值与实际值存在极显著(P<0.01)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3、0.9864和0.9999;绵羊干物质采食量用C33∶C32和C31∶C32比值测定的值分别比实际值低4%(±1.3%)和7%(±1.3%),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饱和链烷技术可以精确测定典型草原绵羊的排粪量、食物组成和采食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饱和链烷 食性 食量 精确性
下载PDF
PEG胁迫下5种牧草饲料作物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53
8
作者 刘贵河 郭郁频 +1 位作者 任永霞 曹春梅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19,共5页
以5种牧草饲料作物(草木樨、紫花苜蓿、鲁梅克斯、菊苣、高丹草)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0、5%、10%、15%、20%、25%、3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研究5种牧草饲料作物种子萌发期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和抗旱指... 以5种牧草饲料作物(草木樨、紫花苜蓿、鲁梅克斯、菊苣、高丹草)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0、5%、10%、15%、20%、25%、3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研究5种牧草饲料作物种子萌发期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和抗旱指数4项指标。结果表明:PEG浓度对5种牧草饲料作物种子萌发有极显著影响(p<0.01),牧草种类间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低浓度PEG(5%~15%)对鲁梅克斯、高丹草种子的萌发和高丹草抗旱指数有一定促进作用,随PEG-6000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受抑制程度逐渐加剧,4项指标基本呈下降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干旱胁迫下5种牧草饲料作物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5种牧草饲料作物在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强弱为:高丹草>鲁梅克斯>紫花苜蓿>草木樨>菊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 抗旱性 种子萌发期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草食动物食性及其营养生态位研究——以大针茅群落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刘贵河 王国杰 +4 位作者 汪诗平 张英俊 邵新庆 宛新荣 郝树广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9-445,共7页
为探讨典型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Ovis aries)、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和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大针茅(... 为探讨典型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Ovis aries)、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和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大针茅(Stipagrandis)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生态位变化。结果表明:随牧压的增大,群落中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大针茅的数量减少,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比例增加;绵羊、达乌尔黄鼠、亚洲小车蝗3种食草动物采食的牧草种类和比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同时采食羊草、猪毛菜和大针茅时优先采食羊草;随牧压的增大,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生态位宽度变宽,且在放牧区绵羊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类似。放牧改变了大针茅群落的植被组成,使其演替为糙隐子草群落,3种食草动物对草地资源存在激烈的竞争,因此,控制鼠、虫的种群密度,防止鼠、虫害的发生对保证放牧家畜的食物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绵羊 达乌尔黄鼠 亚洲小车蝗 食性 营养生态位
下载PDF
影响内蒙古典型草原3种牧草饱和链烷回收率的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贵河 张英俊 +3 位作者 汪诗平 韩建国 林立军 马秀枝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109-114,共6页
2004年秋季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用不同放牧演替阶段的优势植物羊草、糙隐子草和冷蒿分别按30%、20%和50%的比例混合组成日粮,饲喂12只(39±2.1 kg)2岁羯羊(内蒙古细毛羊×蒙古羊)。试验分2个组,投喂胶囊组9只... 2004年秋季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用不同放牧演替阶段的优势植物羊草、糙隐子草和冷蒿分别按30%、20%和50%的比例混合组成日粮,饲喂12只(39±2.1 kg)2岁羯羊(内蒙古细毛羊×蒙古羊)。试验分2个组,投喂胶囊组9只羊,每只羊投喂1粒QSM胶囊,对照组3只羊不投喂;试验期14 d内每天记录绵羊实际牧草采食量和排粪量,并收集牧草样品在45℃烘箱中烘干;粪便样品连续收集7 d,分别在45℃烘干和冷冻;利用气相色谱分析牧草和粪便样品中链烷含量,计算粪便中链烷的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牧草链烷含量存在物种间差异,绵羊粪便中链烷的回收率与链烷长度存在线性增加关系,烘干处理粪样的链烷回收率高于冷冻干燥处理的回收率,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投喂QSM胶囊不会影响其他链烷的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链烷 回收率 绵羊 内蒙古典型草原
下载PDF
链烷技术估测典型草原放牧牛食性食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贵河 汪诗平 +1 位作者 张英俊 韩建国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3-698,共6页
为进一步探讨饱和链烷技术在典型草原自由放牧家畜中的应用,定量研究放牧牛食性及食量,于2004年夏秋季节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典型草原进行自由放牧试验,选择体重相近4岁肉乳兼用哺乳牛4头,分两期测定其食性和食量... 为进一步探讨饱和链烷技术在典型草原自由放牧家畜中的应用,定量研究放牧牛食性及食量,于2004年夏秋季节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典型草原进行自由放牧试验,选择体重相近4岁肉乳兼用哺乳牛4头,分两期测定其食性和食量,每头牛投喂一粒YC饱和链烷缓释胶囊,试验期内每天跟踪放牧牛的采食路线,收集其所采食的牧草及粪便样品,利用气相色谱分析牧草和粪样中的链烷含量,应用链烷技术估测放牧牛的排粪量、牧草采食比例和干物质采食量。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季节放牧牛采食的牧草种类基本相同,但采食的比例存在差异,随放牧季节后移,放牧牛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但日排粪量差异不显著。因此,链烷技术可以估测典型草原放牧牛的排粪量、食物组成和采食量,且放牧季节对放牧牛的采食量影响较大。建议在牧草种类组成较为复杂的典型草原估测放牧家畜食性食量时要进行多种方法比较,以进一步完善链烷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烷技术 放牧牛 食性 食量 典型草原
下载PDF
链烷技术估测典型草原不同放牧率绵羊食性食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贵河 张英俊 +1 位作者 汪诗平 韩建国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1-79,共9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饱和链烷技术在典型草原自由放牧家畜中的应用,定量研究自由放牧绵羊食性及食量,于2004年6-9月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放牧样地进行试验,选择体重及体况相近、健康无病的二岁羯羊(内蒙古细毛羊×... 为了进一步探讨饱和链烷技术在典型草原自由放牧家畜中的应用,定量研究自由放牧绵羊食性及食量,于2004年6-9月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放牧样地进行试验,选择体重及体况相近、健康无病的二岁羯羊(内蒙古细毛羊×蒙古羊)60只,按体重(36.9±2.6)kg聚类分组,设置6种放牧率(0,1.33,2.67,4.00,5.33和6.67羊/hm2)的轮牧实验,绵羊采食量的测定选择放牧率为1.33,4.00和6.67羊/hm2的处理,试验开始,每只羊投喂1粒QSM饱和链烷缓释胶囊。食性测定选用全部的放牧率进行,同时辅助全粪法、扣笼法一同评价。试验期内定期收集试验地牧草样品及绵羊粪便样品,使用气相色谱分析牧草和粪样中的链烷含量,应用链烷技术估测放牧绵羊的排粪量、牧草采食比例和干物质采食量。结果表明,植物链烷模式存在种间差异,运用链烷技术估测的排粪量和实际测得排粪量差异不显著(P>0.05),放牧绵羊主要采食7~9种牧草,且不同放牧季节不同放牧率绵羊采食的牧草种类和比例不同,但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运用链烷技术结合扣笼方法可以估测天然草地自由放牧家畜牧草的采食比例、干物质采食量和排粪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烷技术 绵羊 食性 食量 放牧率 典型草原
下载PDF
内蒙古天然草原不同放牧压力下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营养生态位(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贵河 郝树广 +2 位作者 邵新庆 张英俊 汪诗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7-547,共11页
植物表皮蜡质中的饱和链烷作为内源指示剂广泛用于评价放牧家畜的食性和食量,但用于天然草原蝗虫食性的评价研究较少。为了探讨天然草原蝗虫的食性及其生态位变化,本研究以内蒙古天然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沿降水梯度选择3种典... 植物表皮蜡质中的饱和链烷作为内源指示剂广泛用于评价放牧家畜的食性和食量,但用于天然草原蝗虫食性的评价研究较少。为了探讨天然草原蝗虫的食性及其生态位变化,本研究以内蒙古天然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沿降水梯度选择3种典型植物群落(小针茅Stipa klemenzii、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大针茅Stipagrandis群落),在每个植物群落不同放牧压力下小区随机做20个植被样方,样方内植物齐地面刈割,测定其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取主要植物种测定其链烷模式,同时采集放牧小区优势蝗虫种亚洲小车蝗Oedaleusasiaticus的粪便,测定其链烷模式,运用链烷技术评价蝗虫的食性及其营养生态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群落中优势牧草种类及其比例不同,其链烷模式存在种间差异,链烷技术可以评价亚洲小车蝗的食性。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在不同植物群落及不同放牧压力下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羊草和大针茅群落中,亚洲小车蝗是禾草采食者,主要采食羊草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且与绵羊的营养生态位重叠指数较低,分别为0.0619和0.0172;在小针茅群落中亚洲小车蝗是杂类草采食者,主要采食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猪毛菜Salsola collina和小针茅,且与绵羊的营养生态位重叠指数较高,达到0.1815。因此,放牧不仅改变了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而且直接影响了亚洲小车蝗的食物组成,二者对食物资源利用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小车蝗 植物群落 放牧压力 食性 营养生态位 绵羊 链烷技术 内蒙古典型草原
原文传递
饱和链烷技术在放牧家畜食性食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贵河 张英俊 +2 位作者 汪诗平 韩建国 林立军 《中国草食动物》 2006年第2期53-55,共3页
放牧家畜食性和食量常规评定方法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近年来,国外研究人员利用植物表皮蜡质中的饱和链烷(n-alkane)对食草动物食性食量进行了研究,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许多优点。文中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外饱和链烷技术在评价放牧... 放牧家畜食性和食量常规评定方法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近年来,国外研究人员利用植物表皮蜡质中的饱和链烷(n-alkane)对食草动物食性食量进行了研究,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许多优点。文中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外饱和链烷技术在评价放牧家畜食性食量的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链烷 植物表皮蜡质 采食量 食性 绵羊
下载PDF
华北农牧交错带不同放牧强度绵羊食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贵河 葛剑 +3 位作者 李军 刘春阳 张英俊 汪诗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3-748,共6页
为探讨华北农牧交错带放牧绵羊的食性与草原退化的关系,本文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塞北管理区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羊草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食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牧压的增大,群落中羊草(Leymus chinens... 为探讨华北农牧交错带放牧绵羊的食性与草原退化的关系,本文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塞北管理区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羊草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食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牧压的增大,群落中羊草(Leymus chinensis)、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和野韭(Allium ramosum)的数量减少,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冷蒿(Artemisia frigida)和马蔺(Iris ensata)的比例增加;绵羊采食的牧草种类和比例各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绵羊优先采食羊草、野韭和花苜蓿,其次为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冷蒿,绵羊不喜食克氏针茅和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拒食马蔺。因此,重度放牧改变了羊草群落的植被组成,优质牧草减少,群落演替为冷蒿、克氏针茅和杂类草群落,从而导致了草地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农牧交错带 放牧强度 绵羊 食性
下载PDF
氮、磷、钾肥料配施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1
16
作者 刘贵河 章杏杏 +1 位作者 王堃 韩建国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2-35,共4页
采用不完全试验设计,在温室对花盆种植的苜蓿施用氮、磷、钾肥料,研究其对牧草干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种子播种所建植的苜蓿,在播种当年追施氮、磷、钾肥可以显著(p<0.05)提高苜蓿干草产量和植株高度,且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 采用不完全试验设计,在温室对花盆种植的苜蓿施用氮、磷、钾肥料,研究其对牧草干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种子播种所建植的苜蓿,在播种当年追施氮、磷、钾肥可以显著(p<0.05)提高苜蓿干草产量和植株高度,且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干草产量呈上升趋势;磷、钾、肥以中等施入量(120 kgP2O5/hm2,200 kg K2O/hm2)增产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氮肥 磷肥 钾肥 草产量
下载PDF
微量元素肥料对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贵河 屈振华 +1 位作者 王堃 韩建国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5期48-51,共4页
采用完全试验设计研究硼、钼、锌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植株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元素硼、钼、锌单独施用可以显著提高苜蓿干草产量和植株高度,其配合施用存在互作,其中钼和硼为正互作,可以显著提高苜蓿干草产量和植株高度;苜蓿植株... 采用完全试验设计研究硼、钼、锌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植株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元素硼、钼、锌单独施用可以显著提高苜蓿干草产量和植株高度,其配合施用存在互作,其中钼和硼为正互作,可以显著提高苜蓿干草产量和植株高度;苜蓿植株高度和干草产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8792),即苜蓿干草产量的提高可以通过植株高度的增加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微量元素 草产量 施肥
下载PDF
动植物检疫专业杂草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贵河 郭郁频 +1 位作者 任永霞 曹春梅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3期161-162,共2页
杂草学是动植物检疫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和改革考核管理等措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的。
关键词 动植物检疫专业 杂草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链烷技术检测蝗虫食性方法的研究
19
作者 刘贵河 郝树广 +2 位作者 易爱民 张英俊 汪诗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4期36-40,共5页
为验证链烷技术测定蝗虫食性的精确性,确定蝗虫粪便中链烷的回收率。于2007年夏季在内蒙古太仆寺旗天然草地,用优势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糙隐子草(Cleistegenes squarrosa)和克氏针茅(Stipa kylovii)各500g,饲喂360只成虫的亚... 为验证链烷技术测定蝗虫食性的精确性,确定蝗虫粪便中链烷的回收率。于2007年夏季在内蒙古太仆寺旗天然草地,用优势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糙隐子草(Cleistegenes squarrosa)和克氏针茅(Stipa kylovii)各500g,饲喂360只成虫的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试验期内每天记录蝗虫实际牧草采食量、采食成分和排粪量,利用气相色谱分析牧草和粪样的链烷含量,应用链烷技术测定蝗虫的牧草采食比例,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牧草链烷模式存在种间差异;蝗虫粪便中链烷的回收率随链烷长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蝗虫采食羊草、糙隐子草和克氏针茅比例的测定值与实际值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25 5、0.956 6和0.978 2。因此链烷技术可以精确测定典型草原蝗虫的食物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烷技术 亚洲小车蝗 食性
下载PDF
紫花苜蓿和裸燕麦混贮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43
20
作者 葛剑 杨翠军 +3 位作者 杨志敏 白雪梅 赵海香 刘贵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以新鲜及晾晒后的紫花苜蓿和裸燕麦为原料,分别设计紫花苜蓿单贮、裸燕麦单贮、裸燕麦∶紫花苜蓿=1∶1、裸燕麦∶紫花苜蓿=2∶1及裸燕麦∶紫花苜蓿=1∶2混贮等5个处理,青贮60d后,对其感官评分、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以新鲜及晾晒后的紫花苜蓿和裸燕麦为原料,分别设计紫花苜蓿单贮、裸燕麦单贮、裸燕麦∶紫花苜蓿=1∶1、裸燕麦∶紫花苜蓿=2∶1及裸燕麦∶紫花苜蓿=1∶2混贮等5个处理,青贮60d后,对其感官评分、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鲜贮苜蓿在感官评定、V-Score及Kaiser评价体系中表现一般,而晾晒及混合青贮各处理组均能不同程度提高青贮评分。晾晒和混合青贮对发酵品质产生影响,两者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H值、PA(丙酸)、AA(乙酸)、BA(丁酸)和AN/TN(氨态氮/总氮)含量(P<0.01或P<0.05),显著或极显著升高LA(乳酸)含量(P<0.01或P<0.05),其中以裸燕麦∶紫花苜蓿=2∶1降低或升高最明显。晾晒对青贮饲料的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及粗灰分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对其他养分含量影响不大(P>0.05)。混合比例对青贮饲料的所有发酵项目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粗蛋白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对其他养分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晾晒和混合青贮的交互作用可显著提高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但对养分含量影响不明显。因此,从青贮后感官评价、发酵品质及养分含量来看,紫花苜蓿和裸燕麦混合青贮品质优于单独青贮,且晾晒相对于鲜贮更易于青贮,而无论晾晒和鲜贮,当裸燕麦∶紫花苜蓿=2∶1时,青贮品质均优于其他各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裸燕麦 混合青贮 发酵品质 营养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