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德树人背景下医学影像物理学实验改革探索
1
作者 张瑞兰 刘迎九 +3 位作者 李宁 华晶 兰玉艳 周久光 《物理通报》 CAS 2024年第2期113-116,120,共5页
医学影像物理学是医学影像本科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性、实验性都很强,实验教学是重要环节之一.针对目前多数院校因实验设备短缺(医学影像设备普遍比较昂贵)、实验室防护措施很难保障(涉及放射防护),无法开设实验;同时缺乏恰当、... 医学影像物理学是医学影像本科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性、实验性都很强,实验教学是重要环节之一.针对目前多数院校因实验设备短缺(医学影像设备普遍比较昂贵)、实验室防护措施很难保障(涉及放射防护),无法开设实验;同时缺乏恰当、便于实施又能充分培养学生素养的实验项目及实验指导.一方面开发增加仿真实验项目,方便实验设备短缺的院校可开设仿真实验;另一方面重新设计实验项目,在实验目标、实验内容、思考题中恰当融入思政元素,充分发挥实验环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索精神、科学素养等方面的优势.经北华大学教学实践,获得了学生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物理学 实验项目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柚子皮生物炭负载Mg/Al-LDH对废水中U(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灵智 谢水波 +4 位作者 魏柏 王晨旭 郭宇 刘迎九 李绪忠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3-168,共6页
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柚子皮生物炭负载镁铝层状双氢氧化物复合材料BC@Mg/Al-LDH,并将其用于废水中U(Ⅵ)的去除。探究了pH、温度、吸附时间、初始质量浓度、干扰离子对BC@Mg/Al-LDH吸附U(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Ⅵ)初始质量浓度为10... 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柚子皮生物炭负载镁铝层状双氢氧化物复合材料BC@Mg/Al-LDH,并将其用于废水中U(Ⅵ)的去除。探究了pH、温度、吸附时间、初始质量浓度、干扰离子对BC@Mg/Al-LDH吸附U(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Ⅵ)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pH=5、温度为303 K、吸附时间为5 min时,BC@Mg/Al-LDH对U(Ⅵ)的吸附量达到96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FT-IR和XPS分析发现主要吸附机理为表面羟基络合和层间碳酸盐共沉淀。干扰离子试验表明,Ca^(2+)、Fe^(3+)、Mg^(2+)、Cu^(2+)等对吸附效果无影响。BC@Mg/Al-LDH经5次再生循环利用后吸附率仍可接近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层状双氢氧化物 吸附
原文传递
改性微晶纤维素水凝胶对水中U(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3
作者 林毅 谢水波 +3 位作者 张澜涛 史艳丹 刘迎九 李绪忠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03-3308,共6页
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备了微晶纤维素负载二氧化锰水凝胶(MCC@MnO_(2)/SA),用于吸附水中U(Ⅵ)。通过SEM-EDS、FTIR、XPS对水凝胶进行表征,并考察了不同pH值、接触时间、温度、U(Ⅵ)初始浓度条件下MCC@MnO_(2)/SA对U(Ⅵ)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备了微晶纤维素负载二氧化锰水凝胶(MCC@MnO_(2)/SA),用于吸附水中U(Ⅵ)。通过SEM-EDS、FTIR、XPS对水凝胶进行表征,并考察了不同pH值、接触时间、温度、U(Ⅵ)初始浓度条件下MCC@MnO_(2)/SA对U(Ⅵ)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在U(Ⅵ)初始浓度为10 mg/L、pH值为4、温度为303 K,吸附6 h时,MCC@MnO_(2)/SA对U(Ⅵ)的最大吸附量达234.11 mg/g,比改性前提高了11%左右。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其等温吸附模型更契合Langmuir,主要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吸附是自发吸热过程;主要吸附机理是化学吸附和共价金属离子与表面电子结合产生的价力,MnO_(2)提供了更多官能团。该水凝胶经5次循环后去除率仍保持78%以上,具有再生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Ⅵ) 水凝胶 微晶纤维素 二氧化锰
下载PDF
改性海藻酸钠凝胶球去除稀土废水中的U(Ⅵ)
4
作者 史艳丹 谢水波 +3 位作者 麦颖清 刘迎九 李绪忠 林毅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8-147,共10页
通过一步滴定凝胶法制备了三聚氰胺协同戊二醛改性海藻酸钠复合生物材料(Me@SA/GA),用于稀土废水中U(Ⅵ)的去除。结果表明,Me@SA/GA制备时SA∶Me最优比例为3∶1,当U(Ⅵ)初始浓度为5 mg/L,pH值为5时,静态吸附试验中,Me@SA/GA投加量0.1 g... 通过一步滴定凝胶法制备了三聚氰胺协同戊二醛改性海藻酸钠复合生物材料(Me@SA/GA),用于稀土废水中U(Ⅵ)的去除。结果表明,Me@SA/GA制备时SA∶Me最优比例为3∶1,当U(Ⅵ)初始浓度为5 mg/L,pH值为5时,静态吸附试验中,Me@SA/GA投加量0.1 g/L,吸附15 h,对水中U(Ⅵ)的吸附量达到19.75 mg/g;动态吸附试验中,以1 mL/min的流速过柱,Thomas模型拟合其饱和吸附量为526.6 mg/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表征结果表明Me@SA/GA吸附U(Ⅵ)的相互作用包括静电吸引、颗粒内扩散以及水凝胶的官能团(羧基、氨基和羟基)与U(Ⅵ)的配位。当Me@SA/GA投加量为1 g/L,对某实际稀土废水进行试验,其出水U(Ⅵ)浓度为0.02 mg/L,可达到我国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1—2011)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凝胶球 三聚氰胺 稀土废水 U(Ⅵ)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肾组织足细胞损伤与葡萄糖调节蛋白78表达及蛋白尿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9
5
作者 刘迎九 文煜冰 +6 位作者 陶建瓴 李金红 苏颖 叶葳 李航 李雪梅 李学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组织足细胞损伤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尿蛋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肾活检确诊为D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尿蛋白量将患者分为>3.5 g/d组(n=31)和<3.5 g/d组(n=17)。对肾组织行威廉...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组织足细胞损伤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尿蛋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肾活检确诊为D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尿蛋白量将患者分为>3.5 g/d组(n=31)和<3.5 g/d组(n=17)。对肾组织行威廉姆斯肿瘤蛋白-1(W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冰冻肾组织行synap-topodin、GRP78免疫荧光双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尿蛋白量>3.5 g/d组的足细胞密度为0.10个/μm2,明显低于尿蛋白量<3.5 g/d组的0.15个/μm2(P=0.003),足细胞密度与尿蛋白量呈负显著相关(P=0.005)。肾小球Synaptopodin及GRP78表达呈线样或颗粒状沿基底膜排列,尿蛋白量与synaptopodin(P=0.004)和GRP78(P=0.001)表达具有显著负相关。结论随着尿蛋白量增加,DN患者的足细胞损伤程度随之加重,伴有内质网应激适应性调节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 糖尿病肾病 SYNAPTOPODIN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下载PDF
CT后处理技术对甲状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迎九 胡继光 许卫东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3-294,共2页
关键词 后处理技术 CT图像 甲状腺 计算机技术 数学模型 加工处理 CT值
下载PDF
某铀矿床酸法地浸现场试验及化学堵塞成因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迎九 谢水波 +1 位作者 周泉 何少华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13,共4页
对我国某铀矿床进行了酸法地浸现场试验研究,在地浸过程中出现了化学堵塞、钻孔抽注液量显著降低的现象.根据铀、钙、铁、铝的浸出曲线,分析了造成该矿床化学堵塞的成因,并通过化学洗孔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铀、铁、铝形成暂时性堵... 对我国某铀矿床进行了酸法地浸现场试验研究,在地浸过程中出现了化学堵塞、钻孔抽注液量显著降低的现象.根据铀、钙、铁、铝的浸出曲线,分析了造成该矿床化学堵塞的成因,并通过化学洗孔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铀、铁、铝形成暂时性堵塞,而钙形成永久性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法地浸 暂时性堵塞 永久性堵塞
下载PDF
某铀矿床碱法地浸溶浸液配方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迎九 周泉 +1 位作者 谢水波 何少华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39-40,123,共3页
结合某铀矿床碱法地浸室内试验,进行了氧化剂的种类、质量分数和溶浸剂的种类、质量分数选择试验,研究了反应时间、矿石粒度对铀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碳酸氢)钠盐或铵盐是良好的溶浸剂,铀浸出率可达到70%~80%;加入质... 结合某铀矿床碱法地浸室内试验,进行了氧化剂的种类、质量分数和溶浸剂的种类、质量分数选择试验,研究了反应时间、矿石粒度对铀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碳酸氢)钠盐或铵盐是良好的溶浸剂,铀浸出率可达到70%~80%;加入质量分数为0.1%的双氧水和质量分数为0.02%的高锰酸钾,铀浸出率明显提高,可满足铀浸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床 碱法地浸 溶浸液配方
下载PDF
某铀矿床残矿堆浸回收铀室内实验研究
9
作者 刘迎九 王清良 +2 位作者 何少华 周全 张胜利 《矿业快报》 2007年第4期20-22,共3页
对某铀矿床残矿进行了柱浸和铀回收室内实验研究,探讨了残矿石的铀浸出率、浸出耗酸、浸出周期、浸出剂用量、实验获得铀产品质量等,为生产工艺设计提供了相关的基本数据。
关键词 浸出率 酸耗 回收
下载PDF
复杂矿层水对我国某铀矿床碱法地浸影响研究
10
作者 刘迎九 熊正为 +1 位作者 谢水波 何少华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4期61-63,共3页
针对某铀矿床地下水高矿化度,铀矿石高碳酸盐含量特点,进行了碳酸氢铵碱法地浸工艺中双氧水质量浓度和碳酸氢铵质量浓度选择试验,并推荐了合适的溶浸剂配方。结果表明,在0.05—10.1g/L双氧水和1.5g/L碳酸氢铵浸出时,铀浸出率... 针对某铀矿床地下水高矿化度,铀矿石高碳酸盐含量特点,进行了碳酸氢铵碱法地浸工艺中双氧水质量浓度和碳酸氢铵质量浓度选择试验,并推荐了合适的溶浸剂配方。结果表明,在0.05—10.1g/L双氧水和1.5g/L碳酸氢铵浸出时,铀浸出率可达到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度 碱法地浸 碳酸盐
下载PDF
铀矿石成分对铀的细菌浸出影响研究
11
作者 刘迎九 周泉 张胜利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00-103,共4页
对几种含不同成分的铀矿石进行了铀的氧化亚铁硫杆菌柱浸实验和耐性实验研究.柱浸实验结果表明,与硫酸浸出相比,细菌浸出可降低酸耗5%-20%.耐性实验结果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经过驯化培养,能在铀质量浓度近2.0g/L的环境中生存... 对几种含不同成分的铀矿石进行了铀的氧化亚铁硫杆菌柱浸实验和耐性实验研究.柱浸实验结果表明,与硫酸浸出相比,细菌浸出可降低酸耗5%-20%.耐性实验结果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经过驯化培养,能在铀质量浓度近2.0g/L的环境中生存并可氧化Fe^2+,耐F^-可从驯化培养前质量浓度0.28g/L提高到0.83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石成分 细菌浸出 驯化培养
下载PDF
壳聚糖絮凝剂处理水源水中有机物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蒋明 娄金生 +3 位作者 谢水波 刘迎九 蔡萍莉 张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18,共4页
研究了壳聚糖絮凝剂的絮凝特性,进行了壳聚糖絮凝剂跟无机絮凝剂复合絮凝对水源水中浊度和有机物去除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絮凝能够相互促进各自的絮凝性能,显著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并使除浊和去除有机物得到了统一。在壳聚糖絮... 研究了壳聚糖絮凝剂的絮凝特性,进行了壳聚糖絮凝剂跟无机絮凝剂复合絮凝对水源水中浊度和有机物去除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絮凝能够相互促进各自的絮凝性能,显著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并使除浊和去除有机物得到了统一。在壳聚糖絮凝剂分别与三种常用无机絮凝剂(硫酸铝、氯化铁和聚合铝铁)的复合絮凝的效果的实验表明,其中聚合铝铁跟壳聚糖的复合絮凝剂的效果最好,在最佳条件下,其浊度、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7%、44%和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絮凝剂 水中有机物 试验研究 无机絮凝剂 聚合铝铁 有机物去除 复合絮凝剂 UV254 CODMN 絮凝特性 絮凝性能 相互促进 去除效果 最佳条件 水源水 硫酸铝 氯化铁 去除率 浊度 实验
下载PDF
交联海藻酸钠固定化的腐殖酸多孔性薄膜对铀(Ⅵ)的吸附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16
13
作者 谢水波 段毅 +2 位作者 刘迎九 王劲松 刘金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488-2496,共9页
采用戊二醛交联海藻酸钠固定化的腐殖酸,制备得到多孔性薄膜(GA-HA/SA),用于去除含铀废水中的铀(Ⅵ)。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pH值、初始浓度、接触时间、温度对GA-HA/SA吸附U(Ⅵ)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通过... 采用戊二醛交联海藻酸钠固定化的腐殖酸,制备得到多孔性薄膜(GA-HA/SA),用于去除含铀废水中的铀(Ⅵ)。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pH值、初始浓度、接触时间、温度对GA-HA/SA吸附U(Ⅵ)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S)探讨了相关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pH值为6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在60min基本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Dubinin-Radushkevich(D-R)等温模型;25℃时,最大吸附容量为312.5mg·g-1。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R2>0.99),吸附速率的控速步骤为颗粒内扩散。GA-HA/SA对U(Ⅵ)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反应。SEM-EDS、FTIR和D-R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与U(Ⅵ)相互作用的基团主要是羧基,且GA-HA/SA吸附U(Ⅵ)的机理表现为离子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性薄膜 铀(Ⅵ) 热力学 动力学 速率控制 吸附机理
下载PDF
改性羧甲基纤维素对铀吸附机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周书葵 曾光明 +2 位作者 刘迎九 杨金辉 蒋海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66-1471,共6页
对羧甲基纤维素(CMC)进行改性,并将其用于吸附废水中的铀.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70℃-80℃、单体质量浓度为30%-35%、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质量比)为10:2.5、反应时间为3.5-4h条件下,CMC改性效果最好;在改性CMC质量浓度... 对羧甲基纤维素(CMC)进行改性,并将其用于吸附废水中的铀.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70℃-80℃、单体质量浓度为30%-35%、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质量比)为10:2.5、反应时间为3.5-4h条件下,CMC改性效果最好;在改性CMC质量浓度为O.10g/L,温度为25℃,pH值为5.0,反应时间60min的条件下,对废水中铀去除率达到了97.1%;改性CMC对溶液中U(VI)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方程,其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一级方程(R^2=0.9618),表明改性CMC的吸附主要是表面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改性CMC对铀的吸附吉布斯自由能(△G^0)〈0,而焓变(△H^0)〉0,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以物理吸附为主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CMC 吸附机理
下载PDF
凤眼莲、大薸对铀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被引量:18
15
作者 严政 谢水波 +2 位作者 李仕友 唐东山 刘迎九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为探讨凤眼莲和大薸在铀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通过Hoagland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铀质量浓度处理对凤眼莲和大薸的光合色素质量比、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质量比的影响,以及凤眼莲和大薸对铀的... 为探讨凤眼莲和大薸在铀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通过Hoagland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铀质量浓度处理对凤眼莲和大薸的光合色素质量比、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质量比的影响,以及凤眼莲和大薸对铀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随铀处理质量浓度增大,凤眼莲和大薸体内铀质量比增加,在50 mg/L铀胁迫下,两者体内铀的质量比达1 550.2 mg/kg和963.0mg/kg;在铀的质量浓度为0.1 mg/L时,凤眼莲和大薸的光合色素质量比无显著变化(p〉0.05),随着铀质量浓度的增大,光合色素质量比持续降低;在铀的质量浓度为0.1~1 mg/L时,抗氧化酶系统在凤眼莲和大薸缓解较低质量浓度铀胁迫所引起的膜脂过氧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凤眼莲对铀的耐受能力要强于大薸;高质量浓度(20 mg/L和50 mg/L)铀处理下,凤眼莲和大薸抗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作为渗透调节物质,二者游离脯氨酸质量比均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凤眼莲 大薸 抗氧化酶 富集
原文传递
腐殖酸吸附水中铀的特性与机理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亚萍 谢水波 +4 位作者 杨金辉 李仕友 刘迎九 刘金香 顾中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71,共6页
通过序批式试验研究了腐殖酸(Humic Acid,HA)对铀的吸附行为及时间、吸附剂用量、铀的初始质量浓度、pH值、温度和共存离子等试验条件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其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手段分析了相关吸附机... 通过序批式试验研究了腐殖酸(Humic Acid,HA)对铀的吸附行为及时间、吸附剂用量、铀的初始质量浓度、pH值、温度和共存离子等试验条件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其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手段分析了相关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在60min后达到动态平衡,吸附率最高达99%以上。当pH值在5左右时,HA投加量越大,吸附效率越高。体系中HCO3-、H2PO4-的存在对HA吸附U(Ⅵ)有促进作用,而柠檬酸根离子、EDTA2-及Cr6+、Mn2+使HA对U(Ⅵ)的吸附率降低,影响程度与其离子浓度正相关。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HA吸附U(Ⅵ)的动力学规律,R2=0.9951。当温度为25℃时,U(Ⅵ)质量浓度与吸附量之间的关系符合Langmuir经验公式,饱和吸附容量为170.94 mg/g。HA吸附U(Ⅵ)前后的IR光谱分析表明,HA主要含有—OH、—COOH、—NH2、—C—N、苯环等结构,推断与U(Ⅵ)相互作用的主要基团为—OH、—C=O、—C—N—、—N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工程 含铀废水 腐殖酸(HA) 吸附性能 共存离子
原文传递
腐殖质AQS存在条件下腐败希瓦氏菌还原U(Ⅵ)的特性 被引量:10
17
作者 谢水波 张亚萍 +4 位作者 刘金香 刘迎九 李仕友 王劲松 刘海燕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285-3291,共7页
在厌氧条件下,研究腐败希瓦氏菌还原U(Ⅵ)的特性,考察腐殖质模式物蒽醌2磺酸钠(AQS)浓度、金属离子(Cu2+、Ca2+、Cr6+等)与有毒有机物等对U(Ⅵ)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败希瓦氏菌可以利用一些有机酸盐作为电子供体,以AQS... 在厌氧条件下,研究腐败希瓦氏菌还原U(Ⅵ)的特性,考察腐殖质模式物蒽醌2磺酸钠(AQS)浓度、金属离子(Cu2+、Ca2+、Cr6+等)与有毒有机物等对U(Ⅵ)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败希瓦氏菌可以利用一些有机酸盐作为电子供体,以AQS作为电子穿梭载体,进行醌呼吸,高效还原U(Ⅵ)。当AQS的浓度为0~2 mmol/L时,能显著加速U(Ⅵ)的还原过程;当AQS的浓度高于2 mmol/L时,随着AQS浓度从2 mol/L增加到10 mol/L,AQS与U(Ⅵ)竞争电子,明显抑制U(Ⅵ)的还原。同时,Ca2+和Cu2+对U(Ⅵ)的还原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Cu2+的抑制作用通过抑制呼吸链上脱氢酶的活性实现;但Mn2+和Cr6+对腐殖质还原U(Ⅵ)的影响较小,在60 h内,未观测到溶液中Cr6+浓度的明显变化。金属离子对还原U(Ⅵ)抑制作用的强度与其浓度正相关。环境中甲苯、三氯乙酸和对硝基苯酚等有毒有机物可以作为电子供体被腐败希瓦氏菌利用而降解,得到氧化降解,同时实现U(Ⅵ)的高效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Ⅵ) 蒽醌2磺酸钠(AQS) 腐败希瓦氏菌 重金属 有毒有机物
下载PDF
不溶性腐殖酸对U(VI)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 被引量:12
18
作者 蒋海燕 周书葵 +3 位作者 曾光明 刘迎九 李华 欧阳双龙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3-198,共6页
以不溶性腐殖酸(Insolubilized Humic Acid,IHA)为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U(VI)。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p H值、时间、U(VI)初始质量浓度和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热力学及等温吸附规律,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 以不溶性腐殖酸(Insolubilized Humic Acid,IHA)为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U(VI)。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p H值、时间、U(VI)初始质量浓度和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热力学及等温吸附规律,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35℃下1.4 g/L的IHA在p H值为5时对10mg/L U(VI)的去除率可达99.37%;IHA对U(VI)的吸附是自发的、放热的反应,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决定系数达0.99以上;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决定系数为1;IHA吸附U(VI)后表面形态发生了变化,与U(VI)相互作用的基团主要是羧基和酚羟基,综合看来,IHA吸附U(VI)的机理表现为离子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U(VI) 不溶性腐殖酸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原文传递
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吸附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红娟 谢水波 +2 位作者 张希晨 刘迎九 曾涛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21,共11页
氧化石墨烯由于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高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其在环保领域作为含铀废水吸附材料的应用潜能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吸附水溶液中铀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介绍了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对铀的吸附性能,分... 氧化石墨烯由于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高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其在环保领域作为含铀废水吸附材料的应用潜能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吸附水溶液中铀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介绍了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对铀的吸附性能,分析了溶液pH值、温度、离子强度、接触时间和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影响的原理,阐述了通过表面络合模型,光谱分析和理论计算等方法探讨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与铀吸附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吸附铀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对石墨烯材料与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在环保方面的开发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复合材料 吸附 微观结构
下载PDF
721铀矿石细菌渗滤浸出及细菌的驯化培养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清良 刘迎九 +1 位作者 杨金辉 刘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7-39,共3页
对 72 1矿 3个矿点不同粒度的混合矿样所进行的细菌氧化和氯酸钾氧化渗滤浸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细菌氧化浸出比氯酸钾作氧化剂浸出的金属浸出率高 11~ 16个百分点 ;矿石粒度越小金属浸出率越高 ;
关键词 铀矿石 渗滤浸出 驯化培养 细菌氧化浸出 氯酸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