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战略下文化产业绿色发展的面向与路径——数字治理的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铮 刘钰潭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43,共10页
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许多“高碳陷阱”,集中表现在以文化攀比为实质的低质型高碳现象、以文化模仿为实质的隐蔽型高碳现象和以文化浪费为实质的粗放型高碳现象,上述现象是由文化产业发展中本土特色的模糊、决策科学性的忽视、发展的制造... 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许多“高碳陷阱”,集中表现在以文化攀比为实质的低质型高碳现象、以文化模仿为实质的隐蔽型高碳现象和以文化浪费为实质的粗放型高碳现象,上述现象是由文化产业发展中本土特色的模糊、决策科学性的忽视、发展的制造业思维导致的。数字治理视角与绿色发展理念为文化产业解决高碳问题提供了指引,“双碳”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具体的政策平台:文化产业实现绿色发展需要发挥数字化战略的顶层引领,实现智能治理,培育城乡科学布局的空间思维以避免无效竞争,积极转变文化企业经济增长模式,推动绿色生产加速,通过构建绿色消费习惯实现文化消费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文化产业的绿色发展也应进一步科学审视技术、消费者、文化之间的关系,并警惕过度数字化带来新的高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绿色发展 “双碳”战略 数字治理 “高碳陷阱”
下载PDF
“微政务”发展现状分析——以辽宁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姜笑君 刘钰潭 刘媛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7-11,共5页
"微政务"是指政府部门借助于微博、微信平台开展的事务性工作。目前,"微政务"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即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本文以辽宁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发展现状为例,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指出"微政务"运行... "微政务"是指政府部门借助于微博、微信平台开展的事务性工作。目前,"微政务"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即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本文以辽宁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发展现状为例,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指出"微政务"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通过激发"休眠"微博复苏、促进"微政务"在部门与地区间的平衡发展、重视政务微博的信息交流功能、充分发挥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各自优势等方法来提升"微政务"运行水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政务 辽宁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
下载PDF
“人类共同价值”视域下我国影视文化产业海外传播的实践升维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铮 刘钰潭 陈雪薇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69,共9页
我国蓬勃发展的影视文化产业理应在构建“人类共同价值”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建构“人类共同价值”的基础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海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寻找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在全球文化市场流通的影视产品承载着具有个... 我国蓬勃发展的影视文化产业理应在构建“人类共同价值”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建构“人类共同价值”的基础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海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寻找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在全球文化市场流通的影视产品承载着具有个性和共性的文化价值。我国影视作品应该在传达核心文化价值观的同时,逐步体现和融入“人类共同价值”的理念,并依托多样影视媒介传播范式打造核心语境、转化对立语境和融汇差异语境,在语境的翻转中不断强化“人类共同价值”的核心位置,从而推广我国文化价值观,助力影视产业海外传播的实践升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共同价值” 影视文化产业 语境 文化价值观 实践升维
下载PDF
地方政府“微政务”平台运营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
4
作者 姜笑君 刘钰潭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3期1-2,共2页
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两大"微政务"平台在政府信息公开、网络舆论引导、便民服务、树立政府形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官员的官僚作风和对新媒体特点把握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微政务"平台... 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两大"微政务"平台在政府信息公开、网络舆论引导、便民服务、树立政府形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官员的官僚作风和对新媒体特点把握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微政务"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出现开通跟风、维护懈怠,休眠平台涌现;多平台运营、缺乏联动,整合优势难显;部门间协调运营机制欠缺,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从增强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入手,提高地方政府机构应用传播媒介的能力,建立部门间的协调运行机制,从而提高地方政府"微政务"平台的运营水平,达成政府形象传播与公众认知的协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微政务”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
下载PDF
母婴室中的青年母职实践、育儿建构与空间转译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钰潭 黄家圣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77,共7页
文章基于行动者网络,以母职实践搭建理论框架,将母婴室视为空间媒介与转译者,媒介的前端是母职的建构,后端是母婴室的使用体验。研究力图探究母婴室怎样联结行动者、形成转译,进而建构社会网络。作为媒介的母婴室虽在母职转译的过程中... 文章基于行动者网络,以母职实践搭建理论框架,将母婴室视为空间媒介与转译者,媒介的前端是母职的建构,后端是母婴室的使用体验。研究力图探究母婴室怎样联结行动者、形成转译,进而建构社会网络。作为媒介的母婴室虽在母职转译的过程中建构出母亲的空间归属感、信任感、共情感,强化母职内涵建构、角色认同与群体共情,但其不仅限于空间数量不足导致尚难以广泛发挥功能,且其空间建构常将育儿任务归于母亲一人,隐含、强化着父职角色在育儿中缺失的合理性,出现了空间转译偏向。未来的母婴室不仅应在数量上完成空间拓展,还需打造家庭式的空间设计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室 母职 空间 青年 行动者网络
下载PDF
传递大学精神:高校创意录取通知书的视觉修辞呈现 被引量:5
6
作者 刘钰潭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6期42-43,共2页
每年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刻是莘莘学子极具仪式感的难忘瞬间,更是大学传递大学精神、建构大学认同的重要途径。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这里的大学文化是指同一所大学的大学人在办学实践中共同形成的基本价值、行为规范及其物化形态的... 每年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刻是莘莘学子极具仪式感的难忘瞬间,更是大学传递大学精神、建构大学认同的重要途径。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这里的大学文化是指同一所大学的大学人在办学实践中共同形成的基本价值、行为规范及其物化形态的总和。^①近些年来,各种创意录取通知书带来了缤纷的视觉呈现,蕴含着丰富的视觉修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形态 仪式感 办学实践 视觉修辞 行为规范 视觉呈现 :高校 录取通知书
下载PDF
“微博”对大学生价值追求影响的探究——以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为例
7
作者 刘钰潭 张昊 +1 位作者 何炆峰 杨磊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96-98,103,共4页
以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和徐州工程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走访等途径调查"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现状,针对"微博"在大学生价值追求中折射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微博&qu... 以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和徐州工程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走访等途径调查"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现状,针对"微博"在大学生价值追求中折射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微博"对大学生价值追求的影响,并提出了要正确地认识信息、选择与传播信息等相关建议,力求其对发挥"微博"在大学生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大学生 现状研究 价值追求
下载PDF
小说《狼图腾》的审美意蕴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钰潭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64-66,共3页
小说《狼图腾》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蕴。本文分别从民族、生态、文化、哲学及宗教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究:民族心理层面,刻画了游牧民族的强悍、勇猛、不屈服的特性;生态意识层面,狼维系着草原的运转,见证着草原的衰亡;文化风俗领域的差异,... 小说《狼图腾》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蕴。本文分别从民族、生态、文化、哲学及宗教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究:民族心理层面,刻画了游牧民族的强悍、勇猛、不屈服的特性;生态意识层面,狼维系着草原的运转,见证着草原的衰亡;文化风俗领域的差异,是民族心理和生态意识的外在表现;以草原辩证法为代表的哲学思想,是现实想象和时空转换角度的根基;最后,是涉及图腾的起源、精神偶像的宗教信仰。审美意蕴的研究对于重新审视《狼图腾》的文本内涵和艺术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心理 生态意识 文化风俗 哲学思想 宗教信仰
下载PDF
论读图时代的新闻报道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钰潭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10期48-49,共2页
当今社会是图像盛行的时代,各类影像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视觉文化成为主导。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阅读心理和媒介环境的变化共同促成了"读图时代"的到来。本文着重论述了读图时代新闻报道的现状,其中包括读图时代新闻报道的特... 当今社会是图像盛行的时代,各类影像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视觉文化成为主导。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阅读心理和媒介环境的变化共同促成了"读图时代"的到来。本文着重论述了读图时代新闻报道的现状,其中包括读图时代新闻报道的特点、常见表现形式、传播优势以及大量应用图片产生的负面影响。只有正确对待"图片膨胀"现象,才能促进新闻传播的优化,净化新闻报道的发展空间,同时使受众的生活更为健康、和谐和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图时代 新闻报道 受众
下载PDF
去点评:消费平台对饮食体验的空间生产
10
作者 刘钰潭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40,共2页
本文将消费者的饮食体验视为行动者的数字痕迹,发现消费平台上餐厅的饮食体验空间抽离出想象的空间、交融的空间、叠加的空间、携带的空间,并呈现出“想象-交融-叠加-携带-再想象”的循环和嵌套,消费者凭借消费平台拥有了对空间建构的研... 本文将消费者的饮食体验视为行动者的数字痕迹,发现消费平台上餐厅的饮食体验空间抽离出想象的空间、交融的空间、叠加的空间、携带的空间,并呈现出“想象-交融-叠加-携带-再想象”的循环和嵌套,消费者凭借消费平台拥有了对空间建构的研判,用以发挥消费平台在消费空间中的批判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体验 数字痕迹 空间生产 消费平台 点评网站
下载PDF
高校支教团的建设与管理浅析
11
作者 刘钰潭 《青年与社会(下)》 2015年第2期11-12,共2页
文章针对国内高校支教团的发展现状,整合了国内高校支教团的建设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在高校支教团管理中的志愿者定位、内容规划、管理机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改革招募方式、加强团队文化建设、拓展更多空间等可行性措施,力求对... 文章针对国内高校支教团的发展现状,整合了国内高校支教团的建设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在高校支教团管理中的志愿者定位、内容规划、管理机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改革招募方式、加强团队文化建设、拓展更多空间等可行性措施,力求对完善支教团机制建设、提高高校支教团的管理水平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教团 建设管理 志愿服务
下载PDF
AIGC时代图书编辑知识生产角色的再确证:出版史视角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铮 刘钰潭 《中国编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6-70,共5页
图书是记录历史、承载当下的载体,图书编辑是编织图书世界的能动性主体。本文立足以AIGC为代表的智媒时代,沿着硬质出版、软质出版、虚拟出版的出版史脉络,汇流日益兴起的人工智能技术浪潮,发现图书由图书编辑的打造形成知识的差异化生... 图书是记录历史、承载当下的载体,图书编辑是编织图书世界的能动性主体。本文立足以AIGC为代表的智媒时代,沿着硬质出版、软质出版、虚拟出版的出版史脉络,汇流日益兴起的人工智能技术浪潮,发现图书由图书编辑的打造形成知识的差异化生产,图书编辑的知识生产角色在不同出版环境的演变下不断发挥自身角色功能,成为图书知识、世界认知的体系维护者、制品打造者、多维建构者。从知识生产视角审视,编辑进一步探索了知识开发的更多源头,实现了知识获取的深化;助推知识更准确地面向大众,完成了对知识内容的把关;推动知识有效地走入市场,将知识的传播再扩大,据此彰显自身职业角色的不可替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出版史 图书 图书编辑 知识生产 ChatGPT
原文传递
记忆的弥散:延安纪念场馆中红色文化的空间生成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铮 刘钰潭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2-150,共9页
延安是我国的革命圣地,蕴含着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纪念场馆是延安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立足“纪念空间”的理论视角,延安纪念场馆中的红色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空间生成机制,建构起红色文化传播的信息话语网络。在这种生成机制中... 延安是我国的革命圣地,蕴含着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纪念场馆是延安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立足“纪念空间”的理论视角,延安纪念场馆中的红色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空间生成机制,建构起红色文化传播的信息话语网络。在这种生成机制中,红色记忆是场馆中红色文化的表征形式,馆藏展品成为馆中红色记忆的意义起源,历史线索构建出红色记忆的叙事逻辑,文化创意则赋予红色记忆生机与活力,三者共同催生馆内红色文化向红色记忆的转化。在场馆之外,延安纪念场馆中的红色文化外溢并搭建起城市中的各类共识符号,承载了公共话语网络和个体情感,打造了延安的“气态”城市文化形态,并助力“红色”成为延安城市的鲜明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 纪念场馆 空间 红色文化
原文传递
“沉浸”的核心要义与文化逻辑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铮 刘钰潭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5-172,共8页
"沉浸"是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词汇,营造沉浸体验、构建沉浸业态是面向消费者的文化产业各行业发展的共同追寻,并形成了"沉浸"背后的文化逻辑。从跨学科视角来看,诸多学科对"沉浸"的理论构成皆有贡献... "沉浸"是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词汇,营造沉浸体验、构建沉浸业态是面向消费者的文化产业各行业发展的共同追寻,并形成了"沉浸"背后的文化逻辑。从跨学科视角来看,诸多学科对"沉浸"的理论构成皆有贡献:人文艺术学科为其提供了多样世界观,新闻传播学科为其架起了解读社会的桥梁,教育心理学科为其提供了探索人类自身的窗口,技术哲学为其展望了"沉浸"之于人类未来的价值。理解"沉浸"的四象限模式整合了上述学科的理论探索,指出"沉浸"的核心要义在于探索以身体为媒介的空间与传播的关系,"沉浸"的文化逻辑是依托于技艺、技术、技能围绕身体实现空间的生产,在"沉"与"浸"的主体性翻转中实现身体知觉与空间造境相融合,并进而推动了"数字化身体"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 身体 空间 跨学科 主体性
原文传递
大熊猫是如何成为中国国家形象“代言”的——基于人民日报1949-2019年的报道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铮 刘钰潭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44,共9页
大熊猫是最能代表中国的动物符号,也是主流媒体极力打造的国家形象代言。本文基于人民日报(1949-2019年)以大熊猫为主题的新闻报道分析,探究官媒对大熊猫媒介形象建构的演变历程。研究发现,媒介建构的大熊猫从最初的国宝动物形象,逐步在... 大熊猫是最能代表中国的动物符号,也是主流媒体极力打造的国家形象代言。本文基于人民日报(1949-2019年)以大熊猫为主题的新闻报道分析,探究官媒对大熊猫媒介形象建构的演变历程。研究发现,媒介建构的大熊猫从最初的国宝动物形象,逐步在"外交礼物"的媒介形象中形成象征色彩的国家共识,在"世界瑰宝"的媒介形象中融入世界关注的国家身份,在"东方明星"的媒介形象中拓宽国家影响,在"形象代言"的媒介形象中形成立体的国家形象代言,并正在成为我国的国家品牌。这其中,国际形势的变化、自然环境的改变、国际活动的参与、西方文化的冲击成为促使大熊猫形象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大熊猫的形象演变与共和国的成长历程密切相关、高度重合,其不断被赋予更深层次的意义,体现出由被动到主动、单向到双向、物质到概念之转变,形成媒介与社会的有益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 大熊猫 象征意义 媒介形象 国家形象
原文传递
全景画馆中红色基因的跨媒介叙事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铮 刘钰潭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103,255,共9页
全景画馆是战争纪念馆中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从空间叙事的视角分析,研究发现:全景画馆的图像呈现符号化的传播形态,跨越自身长于空间性表达的特性以空间"缝合"时间;馆中的声音则彰显了技术化的音景构成,跨越自身长于时... 全景画馆是战争纪念馆中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从空间叙事的视角分析,研究发现:全景画馆的图像呈现符号化的传播形态,跨越自身长于空间性表达的特性以空间"缝合"时间;馆中的声音则彰显了技术化的音景构成,跨越自身长于时间性表达的特性以时间"拼接"空间,从而形成跨媒介叙事的"出位之思"。全景画馆由此实现从时空压缩到时空扩张再到时空嵌套的演变,形成动态、流动、主动的空间叙事"底色"与"纹理",呈现出交融式、情境式、沉浸式的红色基因叙事新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声音 跨媒介叙事 空间 红色基因
原文传递
电影院作为乡镇媒介化治理实践的研究——文化治理视野下安徽省乡镇电影院建设与运营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铮 林天强 刘钰潭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5-71,共7页
媒介化治理是对安徽乡镇影院建设运营发展的经验总结。在乡镇电影院的建设中,安徽省以政策引导为核心、以管理督查为抓手、以乡镇本土为依托、以融合发展为特色,通过媒介化治理措施,整合了政策、影片和文旅资源,形成了文化治理视野下乡... 媒介化治理是对安徽乡镇影院建设运营发展的经验总结。在乡镇电影院的建设中,安徽省以政策引导为核心、以管理督查为抓手、以乡镇本土为依托、以融合发展为特色,通过媒介化治理措施,整合了政策、影片和文旅资源,形成了文化治理视野下乡镇文化发展的实践经验。安徽乡镇电影院的建设打造了更具活力的乡镇文化空间,丰富了乡镇民众的精神家园,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发展,成为乡镇文化与都市文化联合的重要纽带,由此形成媒介化的治理框架,这是一种未来定义权。安徽乡镇电影院的建设应聚焦观影主体,以线上线下合力宣传吸引观影,通过多样消费模式培养观影习惯,满足观影需求,不断提升观影体验,扎根本土经验,定义未来生活,创造更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乡镇电影院 文化治理 媒介化 未来定义权
原文传递
跟导航:电子导航地图中介的日常世界与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钰潭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4-94,178,共12页
电子导航地图连接了线上线下空间,呈现了符码的重新安置与表达。其内部符码以图形符码与语言符码为表意基础,经构造符码、时间符码、呈现符码进行时空打造,完成“指路”的核心要义,建构出“地图世界中的开车”;外部符码以主题符码、地... 电子导航地图连接了线上线下空间,呈现了符码的重新安置与表达。其内部符码以图形符码与语言符码为表意基础,经构造符码、时间符码、呈现符码进行时空打造,完成“指路”的核心要义,建构出“地图世界中的开车”;外部符码以主题符码、地理符码和历史符码打造个体化感知的符号系统,以修辞符码和利用符码深化使用者记忆,建构出“开车世界中的地图”。电子导航地图建构出日常生活中的异质性空间,形成空间的可实时、可陪伴与可记录,也造成空间的功能化、资料化与碎片化。其虽编织出日常生活的纹理与趣味,便利了大众的日常出行,但弱化了地图再现空间、地方之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学 导航 电子地图 符码 空间异质性
原文传递
“卖报小行家”:民国时期的报童考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钰潭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8-96,共9页
报童在我国20世纪上半叶盛行一时,成为流动售报的主体、都市中的声音景观。连绵不绝的战争、流浪儿童的增多、报刊的发行需求、都市的日益崛起等因素成为报童出现的时空背景。报童的招募依据报刊的特征形成年龄、教育程度、性别等层面... 报童在我国20世纪上半叶盛行一时,成为流动售报的主体、都市中的声音景观。连绵不绝的战争、流浪儿童的增多、报刊的发行需求、都市的日益崛起等因素成为报童出现的时空背景。报童的招募依据报刊的特征形成年龄、教育程度、性别等层面的不同要求,其日常生活与工作围绕卖报、送报、贴报等报刊发行环节展开。报童的增多催生出上海等地报童学校的兴起,形成特征鲜明的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报童在动乱的时局中传播信息,始终与报刊自身紧密相连,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童 报刊 售卖 吆喝 民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