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跟腱断裂修复术后并发症的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锁利 杨占凯 +5 位作者 张朝建 李彦国 苏旻罡 张建鹏 王明昊 郝建学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跟腱断裂 修复 术后并发症 皮肤坏死 脂肪液化 跟腱粘连
下载PDF
退变腰椎小关节的CT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刘锁利 陈仲强 李选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46-448,共3页
目的 :经CT对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进行扫描观察 ,总结病理变化。方法 :收集 88例小关节退变病人的下腰椎CT片 ,对小关节及相关结构进行观察并记录各种病理变化的发生率。结果 :小关节退变病理变化依次为 :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疏松或... 目的 :经CT对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进行扫描观察 ,总结病理变化。方法 :收集 88例小关节退变病人的下腰椎CT片 ,对小关节及相关结构进行观察并记录各种病理变化的发生率。结果 :小关节退变病理变化依次为 :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疏松或硬化、骨赘形成、关节真空、关节囊钙化、关节面矢向变化、关节突肥大、小关节半脱位。结论 :经CT观察腰椎小关节结构较为方便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小关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不同年龄正常人下腰椎管径线的CT测量 被引量:5
3
作者 刘锁利 田跃 +5 位作者 李军 张朝建 苏曼罡 张建鹏 王明昊 郝建学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6-18,共3页
目的应用CT测量不同年龄正常人下腰椎管横、矢径和关节间径并总结其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CT对L4,L5,S13个节段进行横断面扫描,分别测量横、矢径和关节间径,并探讨它们与年龄增长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同一个体横径表现为S1>L5>L4,... 目的应用CT测量不同年龄正常人下腰椎管横、矢径和关节间径并总结其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CT对L4,L5,S13个节段进行横断面扫描,分别测量横、矢径和关节间径,并探讨它们与年龄增长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同一个体横径表现为S1>L5>L4,矢径表现为L4>L5>S1;各年龄组椎管矢径无明显差异;L4-S1节段15岁以上各组椎管横径大于以下两组(P<0.05);各年龄组关节间径无明显差异。结论随年龄增长,椎管主要在横径方面增大。矢径和关节间径基本不变。椎管形态也由圆形转变为三角形和三叶形。这一改变与下腰椎所受生物力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腰椎管径线 CT测量 椎管径线 椎管形态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滑脱CT下小关节面角的测量与意义
4
作者 刘锁利 陈仲强 李选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50-353,共4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measure the lumbar facet joint angle of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spond ylolisthesis and normal people and estim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gittal facet joint and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measure the lumbar facet joint angle of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spond ylolisthesis and normal people and estim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gittal facet joint and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 through CT scanning.Methods Thirty seven persons without back problems and 24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were collected as studing objects.The facet joint of L 3~S 1 were scanned with CT and the facet joint angles were measured.Results Except for degenerative changes,the facet joint angle at L 4~5 was much smaller in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than that in normal group.Conclusions Over sagittal inclination of the degenerative facet joi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could cause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CT 小关节面角 测量
原文传递
陈旧性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5
作者 刘锁利 田跃 +2 位作者 杨红岩 孙宗丕 田孟强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对陈旧性踝关节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例陈旧性踝关节骨折病人,应用手术切开复位并予以坚强固定,术后随访半年~3年。结果:20例中19例病人取得满意疗效,能下地正常行走,疼痛减轻,关节不稳定现象消... 目的:探讨对陈旧性踝关节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例陈旧性踝关节骨折病人,应用手术切开复位并予以坚强固定,术后随访半年~3年。结果:20例中19例病人取得满意疗效,能下地正常行走,疼痛减轻,关节不稳定现象消失,满意率95%。结论:对陈旧性踝关节骨折病人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有助于防止并发症的出现,手术关键是良好复位和坚强可靠的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 踝关节骨折 病人 手术治疗 并发症 关节不稳定 手术切开复位 坚强 结论 收集
下载PDF
腰椎小关节面角的变化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系
6
作者 刘锁利 陈仲强 李选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17-19,共3页
使用轴面CT,扫描并测量了一组正常人及一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的下腰椎L_(3-4)、L_(4-5)、L_(5-)S_1三个节段的小关节面角。结果显示:退变性腰椎滑脱病人小关节面退变明显,而且小关节面角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从而认为矢向排列的小关节... 使用轴面CT,扫描并测量了一组正常人及一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的下腰椎L_(3-4)、L_(4-5)、L_(5-)S_1三个节段的小关节面角。结果显示:退变性腰椎滑脱病人小关节面退变明显,而且小关节面角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从而认为矢向排列的小关节面是导致滑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腰椎小关节 对照组 下腰椎 正常人 病人 患者 排列 主要因素 变化
下载PDF
股骨干骨折髓内置钉治疗骨折不愈合20例:附加钢板结合植骨的有效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郝建学 张建鹏 +7 位作者 李兵 刘燕梅 任康 刘锁利 万建设 任永敏 陈美青 李雪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441-2444,共4页
背景:前交锁髓内钉是大部分股骨干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纵观目前对于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后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更换原有髓内钉和改用钢板固定并植骨治疗方面,手术创伤大,费用高,术后不能早期功能锻炼,患者不易接受。目的... 背景:前交锁髓内钉是大部分股骨干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纵观目前对于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后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更换原有髓内钉和改用钢板固定并植骨治疗方面,手术创伤大,费用高,术后不能早期功能锻炼,患者不易接受。目的:随访观察不更换原有髄内钉,直接附加钢板结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骨折不愈合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保定市第一医院骨外科2006-02/2008-12收治的20例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后不愈合患者,采用不更换原有髄内钉直接附加钢板并结合植骨的方法治疗。手术采用外侧切口,骨折端周围骨膜及骨痂给予保留,清理骨折端的纤维组织及硬化骨,术中检查骨折端稳定性差,于股骨前外或后外侧给予用7-9孔窄有限接触钢板固定,固定钢板处不剥离骨膜,骨折远近端各用3枚螺钉固定,固定后骨折端稳定,取自体髂骨植于骨折端,植骨后不负重或部分负重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后完全负重。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10个月,平均5个月,术后肢体活动良好。附加钢板结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骨折不愈合,手术操作创伤小,可以综合交锁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的优点,克服这两种内固定的不足,提高骨折固定稳定性,使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练,促进骨折愈合,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锁髓内钉 钢板 股骨干骨折 植骨 骨折不愈合 硬组织植入物
下载PDF
三维外固定支架结合皮神经岛状皮瓣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骨折 被引量:4
8
作者 李雪波 郑岭书 +4 位作者 廖文 李军 靳元嵘 张建鹏 刘锁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914-1915,共2页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皮神经岛状皮瓣 三维外固定支架 Ⅲ型 GustiloⅢc型 神经营养皮瓣 治疗 临床资料
下载PDF
X线片与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股骨颈骨折应用价值中的差距 被引量:20
9
作者 夏铁成 郝建学 +3 位作者 王明昊 苏旻罡 刘锁利 李军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3年第7期764-765,共2页
由于股骨颈骨折位置较为特殊和自身结构重叠,尤其是骨质疏松情况下,使用X线平片显示细微损伤不理想,临床上Garden的分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也是参照X线片而分的。本文通过回顾分析86例股骨颈骨折行X线二维摄片与螺旋CT、三维... 由于股骨颈骨折位置较为特殊和自身结构重叠,尤其是骨质疏松情况下,使用X线平片显示细微损伤不理想,临床上Garden的分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也是参照X线片而分的。本文通过回顾分析86例股骨颈骨折行X线二维摄片与螺旋CT、三维重建处理的影像学资料比较,并加以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股骨颈骨折 X线片 影像学资料 结构重叠 骨质疏松 X线平片 总结报告
下载PDF
椎间植骨量对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融合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郝建学 周斐 +7 位作者 钟娜 陈美青 冯伟 涂鹏发 杨斐 闫崇超 刘锁利 李雪波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3期205-208,245,共5页
目的探讨研究植骨量对于椎间融合成功率及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腰椎后路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98例,均给予采取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cage植入椎间融合手术,术中分别... 目的探讨研究植骨量对于椎间融合成功率及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腰椎后路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98例,均给予采取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cage植入椎间融合手术,术中分别给予植入4 m L、5 m L、6 m L骨粒,给予打压后植入Cage,给予行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加压固定。3组病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定期随访,进行CT检查及患者功能评分检测,通过对3组患者植骨粒体积、临床效果改善率、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变化等进行对比,评估不同植骨量椎体植骨融合术后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8个月,平均21个月。三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 A组优良率为90.3%,B组为91.0%,C组为91.2%,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C组椎间隙高度变化分别为(8.7±1.7)mm、(9.8±1.7)mm、(10.1±1.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腰椎CT片提示:三组椎间融合成功率均较高,B组、C组其椎间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植骨量在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随着植骨量的增加,术后影像学评价效果显示植骨量越大早期植骨融合率越高,减小了椎间隙高度丢失。长期随访显示植骨量低于5 m L存在植骨不融合隐患,因此建议椎间植骨量应达5 m L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 椎间植骨融合术 融合效果 融合率 骨移植量
下载PDF
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护理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燕梅 郝建学 +3 位作者 仲娜 王平 李兵 刘锁利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3年第6期702-703,共2页
随着交通意外及运动创伤的日益增多,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发生率也日益增加,髁间嵴撕脱性骨折错位时,会使前交叉韧带功能丧失及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复位不佳会引起膝关节撞击征。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镜下微创治疗前交叉... 随着交通意外及运动创伤的日益增多,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发生率也日益增加,髁间嵴撕脱性骨折错位时,会使前交叉韧带功能丧失及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复位不佳会引起膝关节撞击征。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镜下微创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已成为首选术式0]。关节镜下应用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创伤小、可直视下手术,复位和固定可靠,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我科自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应用空心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38例,经采用支具外固定、持续被动活动器(CPM机)、冰袋冷敷、被动主动活动等综合康复训练,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关节镜技术 空心钉固定 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 护理 治疗前 髁间嵴撕脱性骨折 前交叉韧带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与移植物的选择 被引量:4
12
作者 郝建学 高石军 +1 位作者 刘锁利 万建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941-2944,共4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的选择以及重建后移植物的组织学转归一直是前交叉韧带修复与重建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的:就前交叉韧带的结构,移植物的选择问题进行综述。方法:以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implant、reconstruct... 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的选择以及重建后移植物的组织学转归一直是前交叉韧带修复与重建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的:就前交叉韧带的结构,移植物的选择问题进行综述。方法:以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implant、reconstruction为检索词,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0-01/2010-01相关文献。纳入标准:①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手术相关文献。②前交叉韧带移植物选择相关文献。排除标准:①较陈旧的文献。②重复研究。共收集250篇关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文献,排除发表时间较早、重复及类似研究,纳入33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结果与结论:目前,前交叉韧带断裂主要治疗方法为关节镜和关节镜辅助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临床应用的移植物很多,包括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异种异体移植物、生物材料、人工材料和组织工程学移植物。应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或者应用自体骨-髌腱(中1/3)-骨(BPTB)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是国内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移植物 重建 肌肉肌腱 生物材料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椎间植骨量应用对融合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斐 郝建学 +4 位作者 刘锁利 涂鹏发 冯伟 李雪波 万建设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E01期111-113,共3页
目的研究椎间植骨量大小对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配合Cage自体骨植骨融合术的患者98例,均给予采取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cage植入椎间融合手术,术中椎间植骨应用减压后取得的椎... 目的研究椎间植骨量大小对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配合Cage自体骨植骨融合术的患者98例,均给予采取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cage植入椎间融合手术,术中椎间植骨应用减压后取得的椎板及棘突骨质,分别给予植入4、5和6mL骨粒,并分为A组31例、B组33例和c组34例。打压后植入Cage,给予椎弓根加压固定。术后x检查及患者功能评分检测椎体融合效果。比较3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等。结果术后患者随访,3组下腰痛、双下肢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或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和C组椎间隙高度分别为(8.7±1.7)、(9.8±1.7)和(10.0±1.8)mm,B、C组与A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固定椎间cage植入+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采用不同植骨体积在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异,术后椎间融合效果决定于上下椎板植骨床置备质量及cage的选择及良好固定,但植骨量的大小对于早期阶段椎间融合仍起到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植骨 脊柱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治疗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郝建学 张建鹏 +6 位作者 李兵 刘燕梅 刘锁利 万建设 李雪波 任永敏 陈美青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21期3000-3001,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采取动力化和增加稳定性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研究我院2004至2009年收治的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针术后骨不连患者58例,根据不同原因动力化组38例增生型不愈合给予去除一端锁钉,改为动...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采取动力化和增加稳定性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研究我院2004至2009年收治的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针术后骨不连患者58例,根据不同原因动力化组38例增生型不愈合给予去除一端锁钉,改为动力型固定。增加稳定性结合植骨组20例因髓内钉较细合并骨折端骨缺损稳定性差给予应用不更换原有髓内钉,行骨折端清理,附加侧方钢板结合植骨治疗。结果均得到随访,动力化组随访时间6~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术后肢体活动未受影响。增加稳定性结合植骨组随访时间8~1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10个月,平均5个月,术后肢体活动未受影响。结论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根据不同原因给予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锁髓内钉 动力化 稳定性 植骨术 骨折不愈
下载PDF
应用原位骨痂骨膜瓣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 被引量:2
15
作者 郝建学 刘俊卿 +3 位作者 张建鹏 刘锁利 李雪波 万建设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187-118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原位骨痂骨膜瓣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8例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患者,采用原位骨痂骨膜瓣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手术采... 目的探讨应用原位骨痂骨膜瓣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8例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患者,采用原位骨痂骨膜瓣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手术采用外侧切口,骨折端周围骨膜连同增生骨痂保留,向两侧葱皮样直接掀起,使与周围软组织相连,形成原位骨痂骨膜瓣,保留血运,清理骨折端的纤维组织及硬化骨。48例取出原有髓内钉,更换粗髓内钉重新固定。20例未更换原有髓内钉直接附加外侧钢板固定。所有患者均取自体髂骨植于骨折端后将原位骨痂骨膜瓣包于植骨外侧。术后不负重或部分负重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后完全负重。结果 6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12个月,平均4个月,术后肢体活动良好。结论原位骨痂骨膜瓣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效果可靠,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痂 骨折 不愈合 治疗
下载PDF
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植骨粒体积对术后融合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郝建学 周斐 +6 位作者 王明昊 张建鹏 任康 邸丽萍 陈美青 刘锁利 万建设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植骨融合及椎间融合器术中椎间植骨粒体积与术后融合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配合Cage植骨融合术的病例共82例,随机分为三组,术中分别植入不同体积的植骨...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植骨融合及椎间融合器术中椎间植骨粒体积与术后融合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配合Cage植骨融合术的病例共82例,随机分为三组,术中分别植入不同体积的植骨粒。其中A组28例,植骨粒体积平均为0.2 cm3;B组27例,植骨粒体积平均为0.1 cm3;C组27例,植骨粒体积平均为0.05 cm3。对三组患者植骨粒体积、临床效果、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等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植骨粒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椎间植骨总体积及Cage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各组下腰痛、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功能障碍指数(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年植骨融合率B组均显著高于A、C组,A组高于C组(P<0.05)。末次随访时B组椎间隙高度变化显著小于A、C组(P<0.05)。结论采用不同植骨粒体积在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中等体积植骨粒(0.1cm3/粒)可明显提高术后椎间融合率,减小了椎间隙高度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植骨 脊柱融合 内固定 融合效果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彩霞 李军 +3 位作者 刘锁利 刘静琴 贾喜花 尚红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5年第6期558-560,共3页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加希罗达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客观疗效及其临床受益反应(CBR)。方法对26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给予此方案化疗3个周期,按WHO标准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综合评估临床受益率指标:疼痛、体力状况及体重变化。结果有效率(CR+...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加希罗达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客观疗效及其临床受益反应(CBR)。方法对26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给予此方案化疗3个周期,按WHO标准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综合评估临床受益率指标:疼痛、体力状况及体重变化。结果有效率(CR+PR)为29.1%,参照CBR综合指标,CBR率66.7%,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反应。结论吉西他滨加希罗达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化学疗法 吉西他滨 希罗达
下载PDF
两种不同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郝建学 任康 +6 位作者 王明昊 冯伟 杨斐 涂鹏发 刘锁利 李雪波 万建设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11期998-1001,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各自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采用两种不同的植骨方法治疗64例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意愿分为打压植骨组和椎间融合器植骨组。打压植骨组40例,...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各自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采用两种不同的植骨方法治疗64例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意愿分为打压植骨组和椎间融合器植骨组。打压植骨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岁。椎间融合器植骨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61岁。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术后椎间隙高度变化、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临床疗效优良率及植骨融合率等指标。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28个月,平均23个月。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即刻比较,椎间融合器植骨组显著高于打压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均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各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1年复查X线片显示:椎间融合器植骨组植骨融合率均显著高于打压植骨组。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打压植骨融合与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两种术式比较无明显临床疗效差异,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 腰椎不稳 植骨融合器 椎弓根钉内固定
下载PDF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近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彩霞 李军 +2 位作者 刘锁利 刘静琴 魏占惠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5年第4期324-325,共2页
目的观察紫杉醇(PTX)加顺铂(DDP)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PTX 1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DDP 80 mg/m2,静脉滴注,第1、2天。每21 d为一个周期,连用3周期评价疗效。结果可评价疗效者28例,其中CR 1例(3.5%),PR 19例(67.7%)... 目的观察紫杉醇(PTX)加顺铂(DDP)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PTX 1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DDP 80 mg/m2,静脉滴注,第1、2天。每21 d为一个周期,连用3周期评价疗效。结果可评价疗效者28例,其中CR 1例(3.5%),PR 19例(67.7%),总有效率为71.4%。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结论PTX+DDP治疗晚期食管癌可获得较高疗效,毒副反应能耐受,可作为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化学疗法 紫杉醇
下载PDF
股骨颈最小横截面积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和愈后的影响
20
作者 夏铁成 王明昊 +5 位作者 郝建学 苏旻罡 常志 李军 刘锁利 万建设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1053-1054,共2页
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多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骨折类型、股质量等4个方面综合考虑[1]。治疗的目的首先是要尽早进行功能锻炼,避免卧床时间过长;继而是恢复肢体的功能。目前临床治疗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大略有非手... 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多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骨折类型、股质量等4个方面综合考虑[1]。治疗的目的首先是要尽早进行功能锻炼,避免卧床时间过长;继而是恢复肢体的功能。目前临床治疗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大略有非手术治疗、内固定治疗以及人工关节置换术等,继而根据不同的股骨颈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估计骨折治疗的愈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治疗方法 横截面积 内固定 人工关节置换术 功能锻炼 加压螺纹钉 骨折愈合率 卧床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