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性化气道廓清技术对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响 张洪蕊 +4 位作者 刘陵鑫 杨帅 霍飞翔 吴迪 孙亚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1-646,共6页
目的:观察个性化气道廓清技术对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1例,在观察期间对照组和试验组各有1例患者脱落。对照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体位... 目的:观察个性化气道廓清技术对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1例,在观察期间对照组和试验组各有1例患者脱落。对照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体位引流结合叩背,试验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气道廓清技术(包括咳嗽训练、主动呼吸循环技术、体位引流等)。观察周期为6周,对比两组患者的排痰量、拔管时间、拔管成功率以及临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训练6周结束后,试验组在训练期间的平均排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训练第1周时,两组患者在日均排痰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第2、4、6周时,试验组的日均排痰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训练前,两组患者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第1、3、6周后,试验组的CPI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日均排痰量和CPIS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的拔管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试验组的拔管成功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气道廓清技术能更有效地改善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情况,缩短气管套管的拔除时间,提高拔管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廓清技术 气管切开 重症康复病房 拔管
下载PDF
腹部电刺激联合气道廓清技术对气管切开重症患者咳嗽能力及拔管成功率的影响
2
作者 李响 张洪蕊 +3 位作者 刘陵鑫 杨帅 孙亚鲁 霍飞翔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74-1480,共7页
目的:观察腹部电刺激联合气道廓清技术对气管切开重症患者咳嗽能力及拔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6例,在观察期间对照组和试验组各有1例患者脱落。两组... 目的:观察腹部电刺激联合气道廓清技术对气管切开重症患者咳嗽能力及拔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6例,在观察期间对照组和试验组各有1例患者脱落。两组患者均给予气道廓清技术,试验组在气道廓清技术的基础上增加腹部电刺激治疗,观察周期为6周,治疗前后使用非自主咳嗽峰流速(ICPF),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气管套管拔管时间、拔管成功率比较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的ICPF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第1、3、6周时,试验组的ICP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训练前,两组患者的CPIS评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第1、3、6周后,试验组的CPI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训练前,两组患者的腹部肌肉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第3、6周时,试验组的腹部肌肉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的拔管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试验组的拔管成功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部电刺激联合气道廓清技术能显著提高气管切开重症患者的咳嗽能力,缩短气管套管的拔除时间,提高拔管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电刺激 气道廓清技术 气管切开 拔管
下载PDF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联合悬吊治疗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王让让 张洪蕊 +3 位作者 刘陵鑫 周人龙 孙亚鲁 霍飞翔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联合悬吊治疗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1年1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的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步行功能障碍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 目的探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联合悬吊治疗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1年1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的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步行功能障碍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联合悬吊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10米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WT)、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对患者的步行功能进行评估并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FMA-LE、BBS、10MWT、6MWT、F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FMA-LE评分、BBS评分、10MWT评分、6MWT评分和FAC评分差值优于对照组(t=-10.95,P<0.05;t=-10.978,P<0.05;t=3.738,P<0.05;t=-7.604,P<0.05;Z=-4.208,P<0.05)。结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联合悬吊治疗更能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悬吊治疗 偏瘫 步行功能
下载PDF
下肢机器人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刘陵鑫 陈攀 +3 位作者 杨帅 孙亚鲁 霍飞翔 李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63-1067,共5页
目的:观察下肢机器人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机器人组(R组)、呼吸组(RT组)和联合组(UT组),每组各20例。3组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30min/次,1次/d,5d/周,共4周),... 目的:观察下肢机器人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机器人组(R组)、呼吸组(RT组)和联合组(UT组),每组各20例。3组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30min/次,1次/d,5d/周,共4周),R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下肢机器人训练(1次/d,40min/次,5d/周,共4周),RT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呼吸训练(1次/d,40min/次,5d/周,共4周),UT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下肢机器人训练和呼吸训练(均1次/d,均20min/次,5d/周,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评估,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评估患者的肺功能,峰值摄氧量(VO_(2)peak)、无氧阈值(AT)及6min步行试验(6MWT)评估患者的运动耐力。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FVC、FEV1、PEF、MVV、VO_(2)peak、AT及6MWT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FVC、FEV1、PEF、MVV、VO_(2)peak、AT及6MW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UT组的各项评分均较R组和RT组改善更明显(P<0.05);且RT组较R组的FVC、FEV1、PEF、MVV、VO_(2)peak、AT的评分也有明显提高(P<0.05),但6MWT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呼吸训练和下肢机器人训练均能改善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两者联合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机器人 呼吸训练 肺功能 运动耐力
下载PDF
上肢机器人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响 周人龙 +4 位作者 张洪蕊 刘陵鑫 徐海东 朱保亮 张强 《中国康复》 2022年第7期410-413,共4页
目的:观察上肢机器人训练对改善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肩袖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物理因子和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上肢机器人辅助下运动训练。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 目的:观察上肢机器人训练对改善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肩袖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物理因子和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上肢机器人辅助下运动训练。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应用肩关节位置重现偏差角度、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P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关节Constant-Murley量表(CMS)、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肩关节位置重现偏差角度、VAS较前降低(P<0.05),PROM、CMS、FIM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肩关节位置重现偏差角度、PROM、VAS、CMS、FIM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常规运动疗法结合上肢机器人训练能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肩部本体感觉及上肢运动功能,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机器人 肩袖损伤 本体感觉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深呼吸体操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和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孙亚鲁 李响 +2 位作者 张洪蕊 刘陵鑫 杨帅 《中国康复》 2021年第9期524-527,共4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深呼吸体操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情绪和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5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空白磁刺激联合深呼吸体操,观察组在此基...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深呼吸体操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情绪和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5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空白磁刺激联合深呼吸体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TMS刺激联合深呼吸体操。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HAMD-24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MBI、SS-QOL各项目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以上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联合深呼吸体操能进一步缓解PSD患者的抑郁情绪,并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该联合治疗模式值得在PSD患者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经颅磁刺激 深呼吸体操 情绪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局部振动治疗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本体感觉及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人龙 张洪蕊 +2 位作者 刘陵鑫 朱保亮 张强 《中国康复》 2022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观察局部振动治疗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本体感觉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卒中后神经内科药物治疗与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局部振动疗法。2组患者分别... 目的:观察局部振动治疗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本体感觉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卒中后神经内科药物治疗与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局部振动疗法。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应用膝关节位置重现偏差角度、感知被动运动阈值角度、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LE)、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患者的本体感觉及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膝关节位置重现偏差角度、感知被动运动阈值角度、MAS、FMA-LE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患者膝关节位置重现偏差角度与感知被动运动阈值角度均较治疗前减小(均P<0.05),MAS、FMA-LE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各评定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局部振动治疗结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能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下肢本体感觉及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急性期 偏瘫 局部振动治疗 本体感觉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引导下的经颅磁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曹海杰 李响 +2 位作者 张洪蕊 刘陵鑫 孙亚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7期858-862,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磁共振定位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是否优于常规定位下的刺激。方法将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3组患者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给予经颅磁干预;A组患者给予假刺激治疗,B组给予常规定位下经颅磁治... 目的观察基于磁共振定位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是否优于常规定位下的刺激。方法将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3组患者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给予经颅磁干预;A组患者给予假刺激治疗,B组给予常规定位下经颅磁治疗,C组给予磁共振引导下的经颅磁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评估。治疗前后用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精神心理评定,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行认知功能评定,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3组患者评分均较前明显较低,组间比较,B组治疗后MADRS、HAMD、MBI以及MoCA评分分别为(18.65±1.89)分、(20.55±2.53)分、(53.15±2.89)分、(21.25±2.89)分较A组(20.00±1.95)分、(22.10±2.08)分、(51.20±2.95)分、(19.15±3.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MADRS、HAMD、MBI以及MoCA评分分别为(15.75±3.14)分、(17.45±3.90)分、(58.50±3.30)分、(25.40±3.32)分与B组比较(18.65±1.89)分、(20.55±2.53)分、(53.15±2.89)分、(21.25±2.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TMS能进一步缓解PSD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认知功能,给予经颅磁定位的rTMS相对于常规组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重复经颅磁刺激 定位方法 卒中 抑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