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3-2023年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1
作者 李泐 王强 +3 位作者 王渊 李慧 刘隽阳 李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1-77,共7页
目的分析2003-2023年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状况与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2003年1月-2023年9月收录的针刺治疗血管性痴... 目的分析2003-2023年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状况与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2003年1月-2023年9月收录的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相关文献,应用NoteExpress3.7.0和CiteSpace5.7.R5软件分析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纳入934篇文献,发文量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纳入653位作者,发文较多的作者包括赖新生、刘智斌、牛文民等;纳入449个机构,发文较多的机构包括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涉及635个关键词,形成23个聚类;高频关键词有“认知功能”“大鼠”“海马”等。结论针刺对神经的保护与修复、认知功能的改善、综合治疗模式、血管性痴呆的预防可能是该领域研究热点及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认知障碍 针刺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嗅三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损伤及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杰 王强 +5 位作者 王渊 刘隽阳 郭婕 李华 牛文民 张安仁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1期1509-1513,共5页
目的:观察嗅三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海马组织病理形态、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嗅三针组、抑制剂组,每组15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建立VD模型。嗅三针给予带... 目的:观察嗅三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海马组织病理形态、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嗅三针组、抑制剂组,每组15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建立VD模型。嗅三针给予带电干预。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HE染色检测海马CA1区组织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CA1区Nrf2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HO-1、NQO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抑制剂组大鼠寻找目标平台游泳的距离明显大于假手术组、嗅三针组。空间探索试验结果中,假手术组、嗅三针组穿越平台区次数、平台区游泳距离明显多于模型组、抑制剂组。模型组病理形态中细胞排列紊乱,坏死数量多于假手术组。嗅三针组海马区病理形态的细胞形态清晰、排列整齐,优于模型组。抑制剂组海马区细胞排列不齐,数目少于嗅三针组;嗅三针组Nrf2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抑制剂组。嗅三针组大鼠海马组织HO-1、NQO1表达高于模型组、抑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嗅三针能够改善VD大鼠认知障碍,减少海马损伤,通过激活Nrf2,调节HO-1、NQO1蛋白表达,发挥对抗氧化应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嗅三针 抗氧化kelch样ECH相关蛋白1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抗氧化反应元件
下载PDF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归肾育宫汤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自噬的影响
3
作者 卢苑蓉 王强 +3 位作者 刘隽阳 许欢 杨鉴冰 符小航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24期3359-3363,3370,共6页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探讨归肾育宫汤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大鼠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的机制。方法取清洁级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选择8只大鼠作为空白组,其余大鼠给予皮下注射透明...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探讨归肾育宫汤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大鼠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的机制。方法取清洁级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选择8只大鼠作为空白组,其余大鼠给予皮下注射透明带多肽3(pZP3)建立POI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归肾育宫汤组,每组8只。戊酸雌二醇组给予戊酸雌二醇0.09 mg/kg灌胃,归肾育宫汤组给予归肾育宫汤35 g/kg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连续灌胃4周后,腹主动脉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 2)水平;取双侧卵巢称重,计算卵巢指数;取卵巢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卵巢颗粒细胞中糖原合酶激酶3(GSK-3)和B淋巴细胞瘤-2(Bcl-2)阳性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E 2水平、卵巢指数及卵巢组织中Akt、PI3K、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蛋白相对表达量和卵巢颗粒细胞中GSK-3、Bcl-2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FSH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戊酸雌二醇组和归肾育宫汤组大鼠血清E 2水平、卵巢指数及卵巢组织中Akt、PI3K、PDK1蛋白相对表达量和卵巢颗粒细胞中GSK-3、Bcl-2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FSH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戊酸雌二醇组和归肾育宫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归肾育宫汤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相关因子GSK-3、Bcl-2表达,促进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分化,抑制颗粒细胞过度自噬,调节性激素释放,调控卵泡发育,对POI大鼠卵巢功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卵巢颗粒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自噬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杰 尹发明 +4 位作者 王渊 王强 刘隽阳 袁伟 乔海法 《现代中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在痴呆的研究中,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动物模型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和西医的研究,而该模型的应用常缺少一些重要环节,结合文献为该模型在研究中的应用提供有价值参考。方法从动物选择,造模前筛选,模型制备,模型鉴定,评... 目的在痴呆的研究中,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动物模型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和西医的研究,而该模型的应用常缺少一些重要环节,结合文献为该模型在研究中的应用提供有价值参考。方法从动物选择,造模前筛选,模型制备,模型鉴定,评定方法五方面展开论述。结果只有做好研究中的每一个环节,方能确保实验顺利而有序进行,最终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结论在VD动物实验研究中,要考虑到模型动物的选择,造模前动物的筛选,运用成熟的方法造模,以及造模完成后鉴定模型是否成功,最后进行实验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大鼠模型 研究进展 模型鉴定
下载PDF
电针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小鼠脊髓PPIA/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5
作者 刘隽阳 卢苑蓉 +5 位作者 郭婕 李华 王渊 赵颖倩 李杰 王强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9-1016,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小鼠发病期运动功能、脊髓细胞外亲环素A(PPIA)及PPIA/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调节细胞外PPIA对ALS小鼠神经炎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G9... 目的:观察电针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小鼠发病期运动功能、脊髓细胞外亲环素A(PPIA)及PPIA/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调节细胞外PPIA对ALS小鼠神经炎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G93A)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利鲁唑组,同窝SOD1^(G93A)阴性小鼠作为空白组,每组10只。电针组电针双侧“阳陵泉”“足三里”,每次20 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共治疗2周。利鲁唑组小鼠按照30 mg·kg^(-1)·d^(-1)的剂量予利鲁唑灌胃,治疗时间与电针组一致。采用转棒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价各组小鼠运动功能的变化;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脊髓组织PPIA、43 kDa Tar DNA结合蛋白(TDP-43)、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脊髓组织TDP-43阳性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小鼠脊髓组织PPIA阳性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PPIA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掉棒潜伏期及旷场运动总距离缩短(P<0.01),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减少,细胞形态不完整,胞体萎缩,TDP-43蛋白表达及阳性表达升高(P<0.01),PPIA、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血清PPIA含量及脊髓组织PPIA免疫荧光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利鲁唑组小鼠掉棒潜伏期、旷场运动总距离延长(P<0.05,P<0.01),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减轻,脊髓组织TDP-43蛋白表达及阳性表达降低(P<0.05,P<0.01);电针组小鼠脊髓组织PPIA、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P<0.01),血清PPIA含量及脊髓组织PPIA免疫荧光表达降低(P<0.05,P<0.01);利鲁唑组小鼠脊髓组织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PIA免疫荧光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干预可改善ALS小鼠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电针抑制PPIA/NF-κB信号通路进而缓解神经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电针 细胞外亲环素A 核因子-Κ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