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我国防御性医疗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3月,检索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按研究的基本特征、测量工具、影响因素等...目的对我国防御性医疗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3月,检索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按研究的基本特征、测量工具、影响因素等要素对我国防御性医疗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整理。结果共纳入24篇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结果显示:我国医务人员中的防御性医疗发生率较高;在不同研究中,防御性医疗的测量工具存有差异;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职称等医生个人特征,法律、医疗保险等制度因素,医患关系、负面舆论等社会文化因素。结论我国防御性医疗行为较为普遍,且受多重因素影响,需多维解构防御性医疗现状的形成机制,为消极防御性医疗治理提供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我国防御性医疗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3月,检索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按研究的基本特征、测量工具、影响因素等要素对我国防御性医疗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整理。结果共纳入24篇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结果显示:我国医务人员中的防御性医疗发生率较高;在不同研究中,防御性医疗的测量工具存有差异;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职称等医生个人特征,法律、医疗保险等制度因素,医患关系、负面舆论等社会文化因素。结论我国防御性医疗行为较为普遍,且受多重因素影响,需多维解构防御性医疗现状的形成机制,为消极防御性医疗治理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