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时期学院派社会学的成就与考量原则——以1948年首届院士选举中社会学院士的评选为中心
1
作者 刘集林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35-146,共12页
以1948年首届院士选举中社会学院士的评选为中心,探讨民国时期学院派社会学取得的成就。通过考察陶孟和、陈达、孙本文、潘光旦、吴景超五位正式候选人的评选过程,剖析他们学术成绩的得失,认为陶孟和、陈达的当选,说明发展时期的中国社... 以1948年首届院士选举中社会学院士的评选为中心,探讨民国时期学院派社会学取得的成就。通过考察陶孟和、陈达、孙本文、潘光旦、吴景超五位正式候选人的评选过程,剖析他们学术成绩的得失,认为陶孟和、陈达的当选,说明发展时期的中国社会学在主持与专精两方面,都获得了学术界的充分肯定;运用科学方法深入社会调查并结合中国历史进行本土性研究,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是当时社会学优中选优的评选原则。社会学院士的评选过程虽起伏不定,但始终体现评选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同时也应看到,陶孟和“主持”工作的偏向并未推动社会学学科本身的建设与发展,对那一代社会学家的成就也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院士选举 社会学 主持与专精
下载PDF
从“出洋”、“游学”到“留学”——晚清“留学”词源考 被引量:9
2
作者 刘集林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111,共8页
"留学"一词源远流长,但晚清以来中国人使用"留学"却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洋务运动时期主要使用"出洋肄业"一词。戊戌以来,"游学"一词逐渐成为官方使用的专有名词。同时,民间受留日学界... "留学"一词源远流长,但晚清以来中国人使用"留学"却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洋务运动时期主要使用"出洋肄业"一词。戊戌以来,"游学"一词逐渐成为官方使用的专有名词。同时,民间受留日学界的影响,更多使用"留学"一词。20世纪初出现"游学"、"留学"二词普遍混用的情形,但"留学"一词更受欢迎,影响及于官方。"留学"一词运用的过程,正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逐步深化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洋 游学 留学 政府 民间
下载PDF
西化与乡建——陈序经的乡村建设观与乡建论战 被引量:5
3
作者 刘集林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74,共6页
本文主要探讨全盘西化的代表人物陈序经的乡村建设观。在20世纪30年代乡村运动接近尾声之际,陈序经秉其西化立场对乡建运动展开激烈的、全面否定式的批判,并提出了以工业化为前提、以都市化为起点的正面主张。本文在论述陈序经乡村建设... 本文主要探讨全盘西化的代表人物陈序经的乡村建设观。在20世纪30年代乡村运动接近尾声之际,陈序经秉其西化立场对乡建运动展开激烈的、全面否定式的批判,并提出了以工业化为前提、以都市化为起点的正面主张。本文在论述陈序经乡村建设观及其引起的乡建论战的基础上,对陈序经乡建观的得失作了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独立评论》 都市化 工业化
下载PDF
陈序经全盘西化思想略论 被引量:7
4
作者 刘集林 《广东社会科学》 2001年第5期67-73,共7页
本文是对现代思想史上全盘西化论的首创者陈序经西化思想的评论。文章从具体的历史时代环境出发 ,指出体现陈序经急切救国思想的全盘西化论 ,无论是在积极主张彻底西化还是在激烈批判传统上 ,都有其历史合理性、推进现代中国思想进程的... 本文是对现代思想史上全盘西化论的首创者陈序经西化思想的评论。文章从具体的历史时代环境出发 ,指出体现陈序经急切救国思想的全盘西化论 ,无论是在积极主张彻底西化还是在激烈批判传统上 ,都有其历史合理性、推进现代中国思想进程的积极一面。但其西化思想本身又有明显割裂中西、笼统含糊的谬误和空想性的一面。其时代中的长处与短处都体现在其极端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序经 全盘西化保守 批判 传统
下载PDF
陈序经全盘西化思想成因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集林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49,共6页
陈序经的全盘西化思想是在个人独特的中西生活体验、西化与反传统的时代氛围、亲人与友人的思想影响及西方文化人类学理论支撑等数种因素的作用下 ,逐渐形成的一套稳固的思想与理念。从陈序经西化思想的成因中可以看出 ,一方面 ,其西化... 陈序经的全盘西化思想是在个人独特的中西生活体验、西化与反传统的时代氛围、亲人与友人的思想影响及西方文化人类学理论支撑等数种因素的作用下 ,逐渐形成的一套稳固的思想与理念。从陈序经西化思想的成因中可以看出 ,一方面 ,其西化思想始终贯穿着迫切救国的爱国热忱 ,他对西方理论的吸收 ,也富有主动创造性。另一方面 ,其西化思想的成因并不具普遍性 ,他的西化思想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偏向 ,对中西现实社会的认识也还很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序经 全盘西化 反传统 陈受颐 卢观伟
下载PDF
批判与建设:陈序经与吴景超文化社会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刘集林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111,共9页
早期社会学家陈序经与吴景超在20世纪30~40年代均就东西文化、乡村建设与工业化、民主宪政等文化社会问题进行了较深入探讨,他们在这些问题上或理论对立,或主张相应,或旨趣不一,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西化派社会思想的丰富面相。从思想型上... 早期社会学家陈序经与吴景超在20世纪30~40年代均就东西文化、乡村建设与工业化、民主宪政等文化社会问题进行了较深入探讨,他们在这些问题上或理论对立,或主张相应,或旨趣不一,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西化派社会思想的丰富面相。从思想型上看,陈序经偏于批判、解构,吴景超偏于建设、建构,类型的区别源自不同的人生经历、学术渊源与社会位置,但就社会思想发展而言,西化派的这两种类型各有得失,西化派思想的历史贡献正是由不同类型相互为用而共同呈现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序经 吴景超 社会思想 批评 建设
下载PDF
文化的取径与反省:20世纪40年代陈序经、费孝通美国文化观之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集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9-116,共8页
20世纪40年代中期,社会学家费孝通、陈序经先后访美,分别留下了较详细、系统地介绍美国文化的著述,希望借鉴美国经验,推动中国抗战胜利后的社会与文化重建,改变中国以落后农村为主的面貌。但二人笔下的美国文化形象明显有别:在陈序经那... 20世纪40年代中期,社会学家费孝通、陈序经先后访美,分别留下了较详细、系统地介绍美国文化的著述,希望借鉴美国经验,推动中国抗战胜利后的社会与文化重建,改变中国以落后农村为主的面貌。但二人笔下的美国文化形象明显有别:在陈序经那里,美国文化处处占优势,在费孝通那里则优劣互现。不同的倾向体现了当时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两种类型:理想型与实践型。二人之所以在抗战胜利前后积极、努力介绍美国文化,体现的正是当时知识分子在复杂时局中,期望通过文化借鉴与反省,寻求社会文化重建的忧患意识与迫切心情。而二人的美国文化形象与其说是对立的,毋宁说是互补的,且二者均强调吸收美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可谓殊途同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序经 费孝通 美国文化 理想型 实践型
下载PDF
“造社会”与社会改造——以五四前后傅斯年的思想为中心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集林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3-131,共9页
在五四前后兴起的社会改造思潮中,傅斯年另辟蹊径,提出中国有"群众"而无"社会",社会改造的关键在"无中生有地造社会","造有组织的社会"。傅氏的"造社会"论揭示晚清以来国人对于现代&... 在五四前后兴起的社会改造思潮中,傅斯年另辟蹊径,提出中国有"群众"而无"社会",社会改造的关键在"无中生有地造社会","造有组织的社会"。傅氏的"造社会"论揭示晚清以来国人对于现代"社会"的观念认识并不清晰,社团实践亦存在根本缺陷,"造社会"可谓正本清源。五四前后亦有不少人从组织的角度探讨社会改造的途径,但如傅斯年那样注重个性与社会责任心统一,注重理想类型的社会组织建设的思想并不多见。在五四后特殊的时代环境中,应有的社会改造、社会建设事业被社会革命所压倒,一度中断。故五四之际傅斯年的"造社会"论依然可以成为我们今日讨论社会建设问题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斯年 造社会 组织 社会改造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一次关于西化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集林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5-120,共6页
本世纪40 年代初在《今日评论》上出现了一场集中的文化建设问题的讨论, 讨论在全盘西化派与自己创造派中进行, 在时代迫切需要中国化的特殊背景下, 全盘西化论完全失去市场, 讨论很快中断。这场讨论尽管影响不大, 但具有独立性... 本世纪40 年代初在《今日评论》上出现了一场集中的文化建设问题的讨论, 讨论在全盘西化派与自己创造派中进行, 在时代迫切需要中国化的特殊背景下, 全盘西化论完全失去市场, 讨论很快中断。这场讨论尽管影响不大, 但具有独立性、哲学家的集中参与、误读现象严重等明显特点。从“长时段”的历史眼光来看, 这场讨论的中断和讨论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盘西化 中国化 自己创造
下载PDF
深化留学史研究所需的知识理论素养与研究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集林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12,共3页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留学生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逐步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史无前例的留学大潮的涌现,留学生的社会影响渐渐波及到千家万户,正由一般的教育问题演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留学生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逐步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史无前例的留学大潮的涌现,留学生的社会影响渐渐波及到千家万户,正由一般的教育问题演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无论是现实还是历史,吸引着海内外众多的学者投身到了中国留学生的研究。近十年来,有关留学生的论著不断增多,相关的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也经常召开,可以讲中国留学生的研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留学生的研究引向深入,进一步提升学术层次,就成了急待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本刊组织的这组“留学生史研究笔谈”,旨在这方面有所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史 知识理论素养 中国 文化素养 角色意识 研究模式
下载PDF
“社会改造”与“改造社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集林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0-149,共10页
"社会改造"为五四前后(1918~1921)出现的新词汇。尽管五四前后的"社会改造"论众说纷纭,但将眼光从政治、个人层面转向社会、集体层面,注重自下而上的缓进方式,以劳工平民为改造对象,致力于社会事业,建设人道、互... "社会改造"为五四前后(1918~1921)出现的新词汇。尽管五四前后的"社会改造"论众说纷纭,但将眼光从政治、个人层面转向社会、集体层面,注重自下而上的缓进方式,以劳工平民为改造对象,致力于社会事业,建设人道、互助的新社会,则是当时知识界的主流共识。随着20年代初主义政治的兴起,"社会改造"一度被马克思主义者视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专称。后五四时期,"社会改造"已成常用词汇,但词义宽泛,范围缩小,主流倾向已演变为自上而下的"改造社会",在40年代后期又成为政府"社会政策"的代称,已与早期的含义相去甚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改造 改造社会 社会改革 社会政策
下载PDF
晚清留学教育的问题与困境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集林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52,共6页
晚清的留学教育在政府方面呈现应急留学、中体西用、精英主导等问题,在留学群体方面则体现为目标功利、知识结构中轻西重、留学资格权势把持等倾向。与此相应,晚清留学教育陷入诸多难以解脱的困境:因现代留学事业与传统专制政府之间根... 晚清的留学教育在政府方面呈现应急留学、中体西用、精英主导等问题,在留学群体方面则体现为目标功利、知识结构中轻西重、留学资格权势把持等倾向。与此相应,晚清留学教育陷入诸多难以解脱的困境:因现代留学事业与传统专制政府之间根本对立,大批留学生反成为颠覆清政府的重要力量;政府必要的鼓励、奖励留学政策在先天不足的急迫改革环境中,在一定意义上反使诸多留学生离现代越来越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留学 留学教育 留学群体 问题与困境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知识精英的社会群体观--以《独立评论》为中心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集林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41,共7页
20世纪30年代,以《独立评论》作者为代表的知识精英,对农民、青年学生、知识阶级、劳工、妇女、军人等社会群体作了多方探讨,其中重点关注了农民与青年学生两大群体,强调了知识阶级的社会重心角色。这种群体观的倾向从侧面揭示了30年代... 20世纪30年代,以《独立评论》作者为代表的知识精英,对农民、青年学生、知识阶级、劳工、妇女、军人等社会群体作了多方探讨,其中重点关注了农民与青年学生两大群体,强调了知识阶级的社会重心角色。这种群体观的倾向从侧面揭示了30年代的主要社会问题。而群体观探讨本身也体现了30年代体制内知识精英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社会现实关怀与责任意识、独立精神与务实态度、改良立场与功利主义倾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评论》 社会群体 知识精英
下载PDF
五四时期的留学目的论及其趋向——以傅斯年留学思想的变化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集林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共7页
五四时期留学教育问题一度成为知识界热门话题,新文化运动的学生领袖傅斯年于1920年留学英国时也积极参与讨论,其中关于留学目的的主张及其变化颇具代表性。傅先是较为完整地提出留学应该兼顾"求专门名家的学问"与"接受... 五四时期留学教育问题一度成为知识界热门话题,新文化运动的学生领袖傅斯年于1920年留学英国时也积极参与讨论,其中关于留学目的的主张及其变化颇具代表性。傅先是较为完整地提出留学应该兼顾"求专门名家的学问"与"接受欧化"的两大目的论,并分别由官费生与自费生承担任务。但数月后傅却出现了淡化"接受欧化"一面的明显趋向。傅斯年两大留学目标的提出与当时的社会改造思潮与自身独特的"造社会"论密切相关,而留学目的论态度的变化则是其进一步观察留学界现实的结果,追求"学术独立"也逐渐成为知识界认可的唯一留学目标。然而,傅斯年的转向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事实上,近代以来两大留学目标的实现均大成问题,其中关键在于国内过于倚重留学生的社会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斯年 留学目的 学术独立 接受欧化
下载PDF
深思放胆有新篇──评《晚清政治革命新论》
15
作者 刘集林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92-97,共6页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新论》 政治革命 “新政” 阶级基础 孙中山 资产阶级革命 太平天国 历史唯物主义 立宪派
下载PDF
视角·史料·方法与创新——评《〈独立评论〉与20世纪30年代的政治思潮》
16
作者 刘集林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6-128,共3页
关键词 《独立评论》 政治思潮 30年代 史料 自由知识分子 学术期刊网 重大时事 专题论文
下载PDF
梁漱溟与陈序经文化社会思想之比较——以陈序经的批评为中心
17
作者 刘集林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55,共8页
梁漱溟与陈序经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两类代表人物。陈序经对梁漱溟在文化、乡村建设、宪政等问题上的主张均有过苛刻的批评,二人的文化社会思想既有自主性与普适性的根本对立,也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高度一致。思想的差别源于各自特... 梁漱溟与陈序经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两类代表人物。陈序经对梁漱溟在文化、乡村建设、宪政等问题上的主张均有过苛刻的批评,二人的文化社会思想既有自主性与普适性的根本对立,也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高度一致。思想的差别源于各自特殊的人生经历及"中心"、"边缘"的学术位置转换,二人的思想也相应呈现为"实践型"与"理念型"两种类型。两类思想各有得失,分析二者的视角,反思二者的对立,均能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提供诸多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陈序经 文化社会思想 乡村建设 中心与边缘
下载PDF
精神失调理论模型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兵川 汪新建 刘集林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1-74,共4页
精神失调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文章从多学科出发探讨了有关精神失调的理论模型,即医学模型、精神分析模型、社会学习和行为矫正模型、社会应激模型和反精神病学模型,这些模型解释了精神失调的原因与治疗方法。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 精神失调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文章从多学科出发探讨了有关精神失调的理论模型,即医学模型、精神分析模型、社会学习和行为矫正模型、社会应激模型和反精神病学模型,这些模型解释了精神失调的原因与治疗方法。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的剧烈变化,人们的精神失调问题不断增多,这些理论模型给予我们认识该问题的不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失调 心理药理学 应激 行为矫正
下载PDF
评《社威与中国》
19
作者 刘集林 《历史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3-43,共1页
在五四以来的现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论外国人对中国的影响,恐怕无过于美国的实用主义大师杜威了。这不仅因为其集大成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迎合了五四时期中国的时代需要,还因为杜威本人作为当时最有国际影响的思想大家,从1919年4月至... 在五四以来的现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论外国人对中国的影响,恐怕无过于美国的实用主义大师杜威了。这不仅因为其集大成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迎合了五四时期中国的时代需要,还因为杜威本人作为当时最有国际影响的思想大家,从1919年4月至1920年7月有长达两年多的中国之行,足迹踏遍大江南北的14个省市,频频演讲,连连著文,积极宣扬其思想学说。此外,杜威的一大批中国弟子,也是当时中国学界的风云人物。如胡适、蒋梦麟等人借其师来华之机,更是推波助澜,极力宣扬实用主义学说。杜威因此成为五四时代知识界一致欢迎的外国思想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梦麟 中国学 中外文化交流 大师 五四时期 江南 弟子 时中 杜威 学说
下载PDF
《时务报》文化倾向述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集林 《历史教学(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7-50,共4页
关键词 《时务报》 文化倾向 张之洞 梁启超 汪康年 洋务文化 中西文化观 新文化 戒缠足 述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