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的继发性肺结核CT辅助诊断模型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雪艳 王芳 +7 位作者 李春华 唐光孝 郑娇凤 王惠秋 李玉蕊 王佳男 舒伟强 吕圣秀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9-287,共9页
目的:评价基于深度学习的继发性肺结核CT辅助诊断模型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2月至2023年4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接受胸部CT平扫的200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肺部正常组(544例)、普通肺部感染组(526组)和... 目的:评价基于深度学习的继发性肺结核CT辅助诊断模型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2月至2023年4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接受胸部CT平扫的200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肺部正常组(544例)、普通肺部感染组(526组)和继发性肺结核组(934例)。按照随机分组(通过R语言的sample函数实现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完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1402例,70.0%)和测试集(602例,30.0%)。所有图像采用肺野自动分割算法,获得肺野区域。进一步采用BasicNet和DenseNet算法进行三组间的分类研究。采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评价模型的分类性能。最后,在测试数据中,将最优模型与3位不同年资的放射科医生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02例独立测试集中,DenseNet模型的性能优于BasicNet模型,两种模型的平均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1%和89.4%、79.7%和74.0%、89.4%和86.6%、86.2%和83.3%。其中,DenseNet模型的诊断性能优于低年资医生(准确率分别为90.7%和89.1%,Kappa=0.677),与中年资和高年资医生的诊断水平(准确率分别为90.7%、92.2%和95.3%,Kappa值分别为0.746和0.819)保持高度一致性。结论:DenseNet模型能较准确地识别继发性肺结核,与放射科中年资医师的诊断水准相当,可以作为继发性肺结核的辅助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人工智能 模型 统计学
下载PDF
1例利奈唑胺致迟发型超敏反应病例思考
2
作者 王菲 王颖琳 刘雪艳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5期17-19,共3页
临床药师会诊1例64岁男性患者,因颌下间隙(双侧)感染住院,予利奈唑胺600 mg,1次/12 h静脉输液。输注第6剂利奈唑胺时患者面部皮肤紫红,嘴唇紫绀,前胸及后背大片皮疹伴显著出汗,心率加快。临床药师通过科学分析、全面评估,考虑与利奈唑... 临床药师会诊1例64岁男性患者,因颌下间隙(双侧)感染住院,予利奈唑胺600 mg,1次/12 h静脉输液。输注第6剂利奈唑胺时患者面部皮肤紫红,嘴唇紫绀,前胸及后背大片皮疹伴显著出汗,心率加快。临床药师通过科学分析、全面评估,考虑与利奈唑胺不良反应有关,协助医师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制定个体化用药治疗方案和药学监护计划,对患者进行全程用药管理。患者上述不适症状缓解,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康复出院。临床药师通过药学会诊,综合分析评估患者病情,开展药学服务和临床实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技术支撑,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同时对利奈唑胺导致的过敏反应进行总结分析并对脱敏方案进行汇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皮疹 迟发型超敏反应 脱敏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肺部淋巴瘤一例
3
作者 张颖 刘雪艳 +1 位作者 吕圣秀 曾凡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87-188,共2页
1病例分析患者男性,31岁,间断咳嗽1年,加重伴气促、乏力半月入院。2021年7月29日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肺部多发结节及肿块,肿瘤性病变可能。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为求进一步治疗转至本院。半月... 1病例分析患者男性,31岁,间断咳嗽1年,加重伴气促、乏力半月入院。2021年7月29日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肺部多发结节及肿块,肿瘤性病变可能。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为求进一步治疗转至本院。半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咳嗽加重,咳少许白色粘稠痰,感心悸、乏力、喘累,伴发热,最高3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淋巴瘤 CT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部感染胸部CT影像学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雪艳 李咏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8期179-181,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新发、突发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感染患者已高达数亿人,严重威胁了全球公共卫生的安全。该病以引起呼吸道症状为主,肺组织的损伤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新发、突发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感染患者已高达数亿人,严重威胁了全球公共卫生的安全。该病以引起呼吸道症状为主,肺组织的损伤是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胸部CT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它不仅能在早期较金标准-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更敏感地识别肺部感染,还可用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监测疾病的进程、观察患者肺纤维化的转归等,进而指导临床的决策。所以,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胸部CT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总结、归纳该病典型的CT影像特征、不同临床分型、不同时期及特殊人群的CT影像学的研究进展,探讨胸部CT在COVID-19诊疗工作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脉冲电流作用下GH4738合金不均匀变形组织的均匀化机理与规律
5
作者 李宏伟 向治宇 +3 位作者 张昕 刘雪艳 高佳 邵光大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2-110,共9页
针对经历不均匀变形的高温合金构件会产生不均匀的组织分布,影响其整体力学性能,且通过热处理难以消除的问题,采用脉冲电流处理,利用其局部焦耳热效应,促进微观组织的均匀化。为了解脉冲电流作用下高温合金微观组织均匀化的机理,采用模... 针对经历不均匀变形的高温合金构件会产生不均匀的组织分布,影响其整体力学性能,且通过热处理难以消除的问题,采用脉冲电流处理,利用其局部焦耳热效应,促进微观组织的均匀化。为了解脉冲电流作用下高温合金微观组织均匀化的机理,采用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脉冲电流的热效应与非热效应对高温合金不均匀变形微观组织均匀化过程的影响,获得了电流密度、通电时间对再结晶体积分数、平均晶粒尺寸及微观组织不均匀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脉冲电流处理后,观察到大变形区组织发生“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演化,而小变形区仅发生轻微晶粒粗化,在适当的脉冲电流加载下获得了大、小变形区晶粒尺寸及形貌一致的均匀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脉冲电流 微观组织均匀化 局部焦耳热效应
原文传递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刘雪艳 林慧君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6期59-61,共3页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8月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8月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AT、mMRC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呼吸困难问卷(SGRQ)评分与6分钟步行距离(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GRQ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6MWD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噻托溴铵
下载PDF
共享住宿平台监管机制的演化博弈研究——基于第三方监管视角
7
作者 万晓榆 徐子媚 +1 位作者 赵思齐 刘雪艳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3-101,共9页
针对当前共享住宿平台存在的管理乱、隐患多、维权难等诸多问题,以及政府缺乏有效监管的现实情况,分析共享住宿平台的最佳监管机制的状态。文章将消费者参与度引入博弈模型,从第三方监管视角出发,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共享住宿平台与... 针对当前共享住宿平台存在的管理乱、隐患多、维权难等诸多问题,以及政府缺乏有效监管的现实情况,分析共享住宿平台的最佳监管机制的状态。文章将消费者参与度引入博弈模型,从第三方监管视角出发,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共享住宿平台与政府监管部门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随着关键参数的取值变化,系统分别呈现出四种演化稳定结果,以及一种周期性的随机状态;加大政府的惩罚力度、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度,可以引导系统向最优状态演化。从制度体系、声誉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方面为平台的规范发展和政府部门监管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住宿 消费者参与 监管机制 演化博弈
下载PDF
一氧化氮处理对杏果实采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张洁仙 刘雪艳 +3 位作者 单晴 姜丽巍 吴斌 魏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4-191,200,共9页
为探究NO对杏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抗氧化作用,实验以吊干杏为试材,采用外源NO处理,测定了杏果实采后硬度、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和H_(2)O_(2)含量,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 为探究NO对杏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抗氧化作用,实验以吊干杏为试材,采用外源NO处理,测定了杏果实采后硬度、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和H_(2)O_(2)含量,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glutathione,As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的含量,脱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DHA)、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oxidized,GSSG)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ic acid peroxidase,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ono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MDHAR)以及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DHAR)的变化。结果表明,NO处理可延缓杏果实采后硬度下降,降低了呼吸强度和TA含量,提高TSS含量,较好地维持杏果实贮藏品质。同时,NO处理降低了杏果实、果皮和果肉中H_(2)O_(2)含量,增强了APX、GR、MDHAR和DHAR的活性,提高了AsA和GSH的含量,降低了DHA和GSSG含量。此外,NO处理后果皮抗氧化酶活性和H_(2)O_(2)含量均高于果肉。NO处理通过激活AsA-GSH循环关键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了清除H_(2)O_(2)的效率,调节杏果实采后AsA-GSH循环,从而维持了杏果实采后贮藏品质,且果皮的响应快于果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实 一氧化氮 贮藏品质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下载PDF
二氧化硫调节乙醇代谢对葡萄采后香气的影响
9
作者 单晴 姜丽巍 +3 位作者 张洁仙 刘雪艳 吴斌 魏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39,共8页
为研究葡萄采后SO_(2)处理对葡萄贮藏过程中香气合成途径的影响,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香气物质,并通过测定乙醇代谢途径中底物含量、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明确SO_(2)处理通过调节乙醇代谢对葡萄采后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 为研究葡萄采后SO_(2)处理对葡萄贮藏过程中香气合成途径的影响,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香气物质,并通过测定乙醇代谢途径中底物含量、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明确SO_(2)处理通过调节乙醇代谢对葡萄采后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000μL/L SO_(2)处理时,果实中SO_(2)残留量符合欧美发达国家鲜食葡萄进出口食品标准。SO_(2)处理有效提高了葡萄采后酯类香气物质的含量。同时,SO_(2)处理还提高了丙酮酸、乙醛和乙醇的含量,提高了丙酮酸脱羧酶、乙醇脱氢酶和醇酰基转移酶活性,上调了VvPDC1、VvADH1、VvADH2、VvADH3、VvADH6、VvADH7和VvAAT的表达,下调了VvPDC 2的表达水平。这些结果表明,SO_(2)处理通过激活乙醇代谢途径,加快了葡萄采后香气物质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葡萄果实 乙醇代谢 香气物质
下载PDF
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10
作者 刘雪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82-0085,共4页
经过有关报道调查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为比较普遍的血管外科病症,可在任何年龄发生,尤其是手术治疗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达到25%左右。为了保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杜绝预后不佳,需要加强临床预防和护理干预。此次就围绕实施膝关节... 经过有关报道调查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为比较普遍的血管外科病症,可在任何年龄发生,尤其是手术治疗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达到25%左右。为了保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杜绝预后不佳,需要加强临床预防和护理干预。此次就围绕实施膝关节置换术病症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方面给予有效评估。方法 在这次的研究调查中,对膝骨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了临床检查。基于诊断结果和患者的具体病症,制定了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方案,总共有50名患者参与了该方案。为了预防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进行了术后护理干预。通过单双数方法,本研究将25名单数和双数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5名为单数病例,主要作为对照组,他们接受了常规的护理操作。双数病例的数量与前述相同,作为观察组,为他们提供了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本研究对这次患者接受干预后的下肢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并通过发放问卷来完成满意度的评估,同时也记录和比较了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结果 查看患者的下肢状况,其中观察组无病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发生率极高;查看满意度方面,对照组不满意率占比较大;对记录的住院天数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出院偏早(P<0.05)。结论 本研究为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专业的临床护理服务,结果显示,实施预防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这对患者的身体康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膝关节置换术 护理满意度
原文传递
复合益生菌对奶牛产奶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11
作者 贾海峰 王志刚 刘雪艳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37,共3页
文章旨在探究日粮添加复合益生菌对奶牛产奶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试验将54头奶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组Ⅰ(100 mg/kg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和试验组Ⅱ(400 mg/kg的复合益生菌制剂),进行为期60 d的试验。结果表明,日... 文章旨在探究日粮添加复合益生菌对奶牛产奶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试验将54头奶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组Ⅰ(100 mg/kg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和试验组Ⅱ(400 mg/kg的复合益生菌制剂),进行为期60 d的试验。结果表明,日粮添加复合益生菌(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可显著提升牛奶中乳蛋白含量,降低体细胞数(P <0.05),改善奶品质;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中葡萄糖水平(P <0.05),在肠道微生物组成方面,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可显著提高粪便中乳酸菌数量(P <0.05),同时试验组Ⅱ乳酸菌数量明显高于试验组Ⅰ。结果证实,日粮添加复合益生菌可显著提高奶牛血清总蛋白水平,维持肠道稳态,综合考虑生产价值,建议在奶牛饲养过程中添加400 mg/kg的复合益生菌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复合益生菌 奶品质 血清生化指标 肠道菌群
下载PDF
3032例患者的乌司他丁应用合理性分析
12
作者 张娟 王颖琳 +4 位作者 姜善玲 刘雪艳 刘雨 赵泉 霍雪臣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12期1512-1515,1520,共5页
目的:了解乌司他丁的临床应用特征,为规范其临床应用和药品说明书更新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烟台毓璜顶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中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3032例使用乌司他丁的住院患者信息,对其基本资料及临床用药信息等进行统计分... 目的:了解乌司他丁的临床应用特征,为规范其临床应用和药品说明书更新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烟台毓璜顶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中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3032例使用乌司他丁的住院患者信息,对其基本资料及临床用药信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32例使用乌司他丁的患者中,男性患者居多,占59.96%(1818例);平均年龄为(60.92±14.28)岁。乌司他丁使用病例数排序居前3位的科室为心外科、消化内科和肝胆外科;符合药品说明书适应证的共742例(占24.47%),其余为超适应证用药,有较高级别循证证据的超说明书用药共1977例(占65.20%)。乌司他丁的单次剂量、溶剂及用药频次合理,未见相关不良反应发生。全院乌司他丁平均药物利用指数为0.59(<1),总体用量合理。结论:乌司他丁超适应证用药现象普遍,应采取相关措施规范其临床应用;对于循证证据充分、临床普遍使用的用法,建议药品生产企业及时更新修订药品说明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合理用药 超说明书用药
下载PDF
重庆中心城区7例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13
作者 唐光孝 李春华 +2 位作者 刘雪艳 赵静 吕圣秀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9期70-72,共3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主城区新型冠状病毒(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感染儿童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生化指标、治疗及愈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20年1月28日-2020年3月1日经COVID-19核酸检测确诊的7例患... 目的分析重庆市主城区新型冠状病毒(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感染儿童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生化指标、治疗及愈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20年1月28日-2020年3月1日经COVID-19核酸检测确诊的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CT检查情况、临床治疗情况及愈后情况。结果7例患儿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2岁8个月~12岁6个月;7例儿童均为聚集性发病,无症状感染型1例,轻型4例,普通型2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1例)、干咳(3例)、咳痰(2例)、鼻塞(2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1例,淋巴细胞升高1例,血小板重度减少1例,血沉升高2例,D-二聚体升高2例,肌酶升高2例,肝酶升高1例,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均正常。7例患儿中2例CT检查有异常,1例左肺上叶小斑片影,1例双肺少量磨玻璃斑片影。7例患儿均给予抗病毒治疗,并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临床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具有家族聚集性特点,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新型冠状病毒 临床特征
下载PDF
面向智能电网通信系统的数据聚合和访问控制方法 被引量:27
14
作者 刘雪艳 张强 +1 位作者 李战明 曹素珍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35-144,共10页
安全的通信架构是保证智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隐私保护的数据聚合是保证机密性、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一种面向智能电网通信系统的数据聚合和访问控制方法。在聚合阶段,采用隐私同态聚合多维数据,尤其提供签名批验证,使得... 安全的通信架构是保证智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隐私保护的数据聚合是保证机密性、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一种面向智能电网通信系统的数据聚合和访问控制方法。在聚合阶段,采用隐私同态聚合多维数据,尤其提供签名批验证,使得对计算的个数与聚合的签名数无关,保持为常量3;在反馈阶段,采用基于属性的加密方法,实现了一对多的通信,同时也实现了对用户区分的访问控制,只有满足相应属性要求的用户才能获得操作命令。安全性分析证明,该方案具有隐私保护、资源认证和完整性验证的功能;通过与相关方案比较,所述方案在计算开销和用户的访问控制方面更有优势,更适合智能电网多维数据收集和访问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隐私 聚合 访问控制 基于属性的加密
下载PDF
尘肺并发肺结核的胸部CT表现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雪艳 李春华 +2 位作者 吕圣秀 舒伟强 戴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719-723,共5页
目的探讨尘肺并发肺结核的胸部CT表现特点。方法搜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诊治的96例尘肺并发肺结核的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96例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对并发结核病变的发生部位、范围、形态、类型及并... 目的探讨尘肺并发肺结核的胸部CT表现特点。方法搜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诊治的96例尘肺并发肺结核的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96例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对并发结核病变的发生部位、范围、形态、类型及并发其他脏器结核情况进行观察。结果96例患者中,尘肺Ⅰ期1例,Ⅱ期23例,Ⅲ期72例。受累范围:多肺叶90例(93.8%)。发生部位:尖后段93例(96.9%),前段48例(50.0%),中叶或(和)舌段49例(51.0%),背段68例(70.8%),基底段53例(55.2%)。病变形态:斑片状影85例(88.5%),大片状影48例(50.0%),空洞64例(66.7%)[其中多发空洞占67.2%(43/64)],树芽征56例(58.3%),胸腔积液36例(37.5%),胸膜增厚72例(75.0%),纵隔淋巴结肿大85例(88.5%),纵隔淋巴结钙化58例(60.4%)。Ⅱ期尘肺患者薄壁空洞发生率为47.8%(11/23),高于Ⅲ期尘肺患者[15.3%(11/72)](X2=10.378,P〈0.05)。Ⅲ期尘肺患者大片状影、树芽征、厚壁空洞、胸膜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及钙化的发生率分别为59.7%(43/72)、69.4%(50/72)、56.9%(41/72)、83.3%(60/72)、93.1%(67/72)、69.4%(50/72),高于Ⅱ期尘肺患者[分别为21.7%(5/23)、26.1%(6/23)、8.7%(2/23)、52.2%(12/23)、78.3%(18/23)、34.8%(8/23)](X2值分别为10.061、13.541、14.489、9.224、4.051、8.808,P值均〈0.05)。结论尘肺不同分期患者并发肺结核CT表现具有一定差异,以浸润灶为主,常伴有多发空洞、树芽征、胸腔积液、肺外结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 结核 共病现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疾病特征 诊断显像
下载PDF
紫花松果菊种苗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雪艳 张会敏 +3 位作者 苏闪闪 潘桂芳 侯晓娟 袁艺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8-261,共4页
目的:制定紫花松果菊种苗分级标准,为紫花松果菊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紫花松果菊种植地的种苗为研究材料,测定紫花松果菊种苗株高、根长、根数、单株鲜重和叶片数等指标,通过对各指标数据的相关性统计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确... 目的:制定紫花松果菊种苗分级标准,为紫花松果菊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紫花松果菊种植地的种苗为研究材料,测定紫花松果菊种苗株高、根长、根数、单株鲜重和叶片数等指标,通过对各指标数据的相关性统计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确定紫花松果菊种苗质量分级的主要指标再采用动态聚类确定紫花松果菊种苗的分级标准。结果:紫花松果菊的单株鲜重、根长和株高是种苗分级的主要指标。结论:紫花松果菊种苗分为3个等级,其中,Ⅰ级种苗:单株鲜重不小于1.39g,根长不小于7.7cm,株高不小于9.5cm;Ⅱ级种苗:单株鲜重在0.79~1.38g之间,根长在6.7~7.6cm之间,株高在8.1~9.4cm之间;Ⅲ级种苗:单株鲜重在0.66~0.78g之间,根长在6.2~6.6cm之间,株高在6.7~8.0cm之间;其余种苗为不合格种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松果菊 种苗 分级标准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潜伏梅毒6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雪艳 王冰 +3 位作者 郑秀芬 钟彩梅 曾抗 孙乐栋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81-882,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潜伏梅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例SLE合并潜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为女性,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均阳性。其中4例发现于确诊SLE后3月~1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潜伏梅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例SLE合并潜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为女性,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均阳性。其中4例发现于确诊SLE后3月~1年,2例发生于确诊SLE前。患者均未减少或停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同时给予头孢曲松0.25g肌肉注射,1次/d,15d为1疗程。2例患者在治疗后1年血清RPR转阴,3例RPR滴度下降4倍以上,后长期稳定在1∶2阳性。1例患者血清RPR滴度呈增高趋势,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1次/周,共3次。治疗后患者红斑狼疮病情加重,但血清RPR滴度持续下降。结论 SLE合并潜伏梅毒非常罕见,诊断和治疗较难。头孢曲松可作为较好的替代治疗药物,但需密切观察和随访治疗效果,必要时改用苄星青霉素治疗,并注意有加重SLE病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梅毒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14例肺吸虫病误诊为结核的原因及胸部CT表现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雪艳 严晓峰 +1 位作者 吕圣秀 李春华 《临床肺科杂志》 2018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肺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CT特征,分析肺吸虫病误诊肺结核的原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临床确诊14例肺吸虫病患者的临床及CT系列片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肺吸虫病误诊肺结核的原因。结果 14例患者,... 目的探讨肺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CT特征,分析肺吸虫病误诊肺结核的原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临床确诊14例肺吸虫病患者的临床及CT系列片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肺吸虫病误诊肺结核的原因。结果 14例患者,有明确流行病学史12例;临床表现:咳嗽、咳痰、胸痛8例;发热、盗汗4例;气促5例;皮疹2例;皮下游走性包块3例。嗜酸性粒细胞分类增高10例。影像学表现:支气管周围炎4例;肺浸润性改变9例,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斑片、条片状影,边界模糊;典型"隧道征"6例;囊状影2例。胸腔积液11例。病灶呈游走性4例。14例患者行血清肺吸虫抗体检查(ELISA法),均呈阳性反应。经吡喹酮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胸部CT在肺吸虫病及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放射科医师应正确判读肺吸虫病的CT影像学改变,还应重视肺吸虫病各期胸部CT及系列片影像学特点与肺结核的差异。可疑影像学改变应主动询问患者病史、挖掘流行病学史,必要时进行体格检查;最终结合实验室检查,尽可能避免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殖吸虫病 体层摄影术 误诊
下载PDF
Ad Hoc网络中基于身份的簇密钥协商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雪艳 张强 王彩芬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258-2261,2327,共5页
针对Ad Hoc网络能源受限、动态变化的特性,提出一个基于身份的组密钥协商机制。该机制基于簇结构,允许同步执行基于对的多方密钥协商协议,从而使得簇成员数不影响密钥协商;密钥协商期间不需要交互,进而提供安全认证和动态性。在判定性... 针对Ad Hoc网络能源受限、动态变化的特性,提出一个基于身份的组密钥协商机制。该机制基于簇结构,允许同步执行基于对的多方密钥协商协议,从而使得簇成员数不影响密钥协商;密钥协商期间不需要交互,进而提供安全认证和动态性。在判定性双线性Diffie-Hellman(DBDH)问题下证明了该机制的语义安全性,并与已有方案在安全性、通信量和计算量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机制在协商轮数和认证性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 HOC网络 密钥协商 认证 安全性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中基于隐私同态的数据聚合方案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雪艳 李战明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01-105,共5页
DF数据聚合方案在加/解密时采用相同的秘钥,因此不能有效抵抗已知明文攻击、捕获攻击及中间人攻击。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个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聚合方案。该方案利用一次一密的双重加密机制,多资源节点在加/解密时采用不同的密钥... DF数据聚合方案在加/解密时采用相同的秘钥,因此不能有效抵抗已知明文攻击、捕获攻击及中间人攻击。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个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聚合方案。该方案利用一次一密的双重加密机制,多资源节点在加/解密时采用不同的密钥,从而有效抵抗明/密文攻击、捕获攻击以及中间人攻击。同时,基于隐私同态技术进行数据加密,使得聚合数据时无需解密,保证了数据机密性和用户的隐私性。分析结果表明,与SDAP和SEDA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较强的前向安全性和较低的存储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 捕获攻击 隐私同态 聚合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