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改良腓骨头上入路联合骨刀叠加复位治疗胫骨后外侧柱骨折
1
作者 曾祥宇 杨金星 +2 位作者 黄俊锋 梁群 刘黎军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腓骨头上入路骨刀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的技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改良腓骨头上入路及骨刀叠加复位治疗的32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其中...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腓骨头上入路骨刀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的技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改良腓骨头上入路及骨刀叠加复位治疗的32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21~73岁,平均(47.5±10.1)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对患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并统计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术后随访9~24个月,平均(10.0±2.5)个月。末次随访膝关节屈曲105°~135°,伸直0°~5°。疗效评价:优22例,良8例,合格2例,优良率93.75%。结论 改良腓骨头上入路骨刀撬拨复位内固定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具有切口小、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且操作便捷、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骨刀撬拨 经腓骨头上入路 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背根节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黎军 朱家恺 +2 位作者 王大平 肖建德 杨 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9-651,共3页
目的:了解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周围神经高位损伤所致脊髓背根节感觉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出生3周sD鼠高位切断L4、L5神经根,神经近侧断端应用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或生理盐水,4周后观察损伤神经根背根节感觉神经元的存... 目的:了解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周围神经高位损伤所致脊髓背根节感觉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出生3周sD鼠高位切断L4、L5神经根,神经近侧断端应用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或生理盐水,4周后观察损伤神经根背根节感觉神经元的存活率和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4周,营养因子组神经元的存活率是91.8%,生理盐水组是58.6%;生理盐水组存活神经元胞体明显萎缩。结论: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受损的背根节感觉神经元有明显的神经营养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旺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 感觉神经元 背根节
下载PDF
人参皂甙Rb1及Rg1对许旺细胞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黎军 杨雷 +1 位作者 肖建德 王大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6393-6396,共4页
背景:人参皂甙可以促智抗衰老,保护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具有抗细胞凋亡作用,但作用机制不清。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b1和Rg1对许旺细胞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4-03/06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完成。材... 背景:人参皂甙可以促智抗衰老,保护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具有抗细胞凋亡作用,但作用机制不清。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b1和Rg1对许旺细胞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4-03/06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完成。材料:成人新鲜离体神经取自创伤离断无法再植的肢体,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提供。人参皂甙Rb1、Rg1由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提供。方法:剥去神经外膜,剪成1.0~2.0mm碎块,采用酶消化法分离许旺细胞,双30min差速黏附法去除成纤维细胞,获得纯净度达95%以上的许旺细胞。将纯化的许旺细胞按每孔10万个细胞接种在预先涂有多聚赖氨酸的96孔细胞培养板上,设立3组:人参皂甙Rb1组分别加入含量为10,20,40,60,80μg的人参皂甙Rb120μL;人参皂甙Rg1组分别加入含量为10,20,40,60,80μg的人参皂甙Rg120μL;对照组加入PBS液20μL。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许旺细胞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培养48h后人参皂甙Rb1组、人参皂甙Rg1组许旺细胞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率均明显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当人参皂甙Rb1和Rg1质量浓度达60mg/L时许旺细胞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率最高。人参皂甙Rb1及Rg1相同剂量组之间比较,许旺细胞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甙Rb1和Rg1可以通过促进许旺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而具有潜在加速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旺细胞 人参皂甙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背根节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黎军 朱家恺 +2 位作者 王大平 肖建德 杨雷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7期147-149,F0003,共4页
背景: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是从许旺细胞胞浆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活性蛋白质,能明显的维持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和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目的:观察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周围神经高位损伤所致脊髓背根节感觉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 背景: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是从许旺细胞胞浆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活性蛋白质,能明显的维持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和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目的:观察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周围神经高位损伤所致脊髓背根节感觉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材料:选用清洁级出生3周SD幼鼠3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营养因子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15只。两组动物均以左侧为正常侧,右侧为损伤侧。方法:实验于2003-05/2003-07在中山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两组大鼠均建立L4,5神经根高位离断动物模型,并将近侧神经残端与硅胶管吻接。根据分组,胶管内分别注入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60mg/L)或生理盐水各20μL,凡士林封固硅胶管两端。②术后4周处死动物取材,观察损伤神经根背根节感觉神经元的存活率和形态学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鼠损伤侧坐骨神经再生情况大体观察。②两组鼠背根节神经元存活情况。③背根节神经元形态学变化。结果:30只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鼠坐骨神经再生情况大体观察:营养因子组神经新生轴突沿硅胶管生长,长度达1cm;对照组新生轴突较细少,长度约0.8cm。②两组鼠背根节神经元存活情况:营养因子组背根节内有少量纤维组织增生,神经元丢失不明显,存活率是91.8%,对照组背根节内纤维组织增生明显,神经元大量丢失,存活率是58.6%,营养因子组神经元存活率较对照组高33.2%(P<0.01)。③背根节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对照组背根节神经元的直径和面积显著低于营养因子组和正常侧犤(21.8±1.4)μm,(373.1±50.9)μm2比(24.8±1.1)μm,(482.8±42.2)μm2和(24.5±1.3)μm,(471.5±51.4)μm2,P<0.01犦,而营养因子组神经元直径和面积与正常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受损的背根节感觉神经元有明显的神经营养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旺细胞 神经元 神经节
下载PDF
低温弱光对茄子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黎军 张广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5期12427-12429,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低温弱光处理下及恢复过程中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生长及部分生理指标变化,探明低温弱光对茄子植株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机制以及茄子对低温弱光的适应机理。[方法]温度处理:在设施棚内设置3个小区;白天温度,1区为... [目的]研究不同低温弱光处理下及恢复过程中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生长及部分生理指标变化,探明低温弱光对茄子植株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机制以及茄子对低温弱光的适应机理。[方法]温度处理:在设施棚内设置3个小区;白天温度,1区为正常温度28~32℃,2区为25~27℃,3区为21~23℃;夜晚温度均为15~17℃;在第7、14天对每个小区进行逆境测定,随后统一按照正常条件管理,测定其恢复能力。光照处理:1区为对照(在自然光照条件下),2区遮光50%,3区遮光15%。每个处理每个品种定植30株,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设置3次重复。测定指标包括株高、茎粗、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低温弱光逆境可降低茄子株高,茎粗增长量,并且随着温度和光照的降低,茄子株高、茎粗的增长量也随之降低。低温弱光条件下茄子叶片中Pro及MDA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低温弱光处理14 d后变化幅度较大。[结论]该试验条件已使茄子发生了膜脂过氧化作用并对茄子叶片光合机构的结构和活性造成了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弱光 茄子 生长 生理指标
下载PDF
扩髓与非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3
6
作者 刘黎军 陈扬 +2 位作者 王大平 肖建德 熊建义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 比较扩髓与非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6 4例共 6 7侧开放性胫骨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 ,其中非扩髓组 36侧 ,扩髓组 31侧。伤口愈合拆线后扶拐下地活动 ,术后定期随访 6个月~ 1年。结果 非扩髓... 目的 比较扩髓与非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6 4例共 6 7侧开放性胫骨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 ,其中非扩髓组 36侧 ,扩髓组 31侧。伤口愈合拆线后扶拐下地活动 ,术后定期随访 6个月~ 1年。结果 非扩髓组与扩髓组局部感染率分别是 13 9%和 12 9% (P >0 0 5 ) ,无全身感染 ;非扩髓组 5例锁钉断裂 ,扩髓组无断钉 ;非扩髓组与扩髓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 2 2 5周和 17 2周 (P <0 0 5 )。延迟愈合分别为 5例、 3例 ,非扩髓组有 1例骨折不愈合。结论 与非扩髓组比较 ,扩髓带锁髓内钉具有骨折固定强度大、骨折愈合快、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胫骨骨折 扩髓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感染
下载PDF
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脊神经根性撕脱所致神经元死亡的干预(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黎军 朱家恺 +2 位作者 肖建德 王大平 杨雷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3期168-170,F0003,共4页
背景: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是从许旺细胞胞浆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58000的神经营养物质,具有明显的神经营养活性,能对抗一氧化氮神经毒性物质。目的:建立根性撕脱伤动物模型,观察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脊神经根性撕脱... 背景: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是从许旺细胞胞浆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58000的神经营养物质,具有明显的神经营养活性,能对抗一氧化氮神经毒性物质。目的:建立根性撕脱伤动物模型,观察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脊神经根性撕脱所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设计:重复观察测量。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三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外科。材料:实验于2003-03/05在中山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清洁级3~4月龄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各10只。两组动物均以左侧为正常侧,右侧为损伤侧。方法:①两组大鼠均建立颈6,7神经根性撕脱伤动物模型。②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将一小块预浸有质量浓度为1g/L的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40μL的明胶海绵覆盖于损伤侧硬膜囊表面,生理盐水对照组将一小块预浸有等量生理盐水的明胶海绵覆盖于损伤侧硬膜囊表面。③明胶海绵表面置硅胶管,硅胶管一端与明胶海绵缝扎,另一端用凡士林封闭固定于皮下,关闭切口后伤口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预防感染。术后两组动物分别通过硅胶管定期注射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或生理盐水20μL,1次/周,3周后取材。④切取颈6,7脊髓节段,观察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和形态学变化以及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情况和形态学变化。②脊髓运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结果:实验选用2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情况和形态学变化:颈6,7神经根性撕脱术后3周,生理盐水对照组损伤侧68.6%的运动神经元死亡,存活率31.4%,明显低于正常侧(P<0.01),且存活的神经元胞体严重萎缩;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损伤侧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死亡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减少35%(P<0.01),存活率为66.4%,且存活的神经元胞体代偿性增大,基本与正常侧相似(P>0.05)。②脊髓运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正常情况下,脊髓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后角浅层,中央导水管周围、中间外侧柱和脊髓背根神经节中的内脏传入神经元,前角运动神经元不表达一氧化氮合酶。颈6,7神经根性撕脱术后3周,生理盐水对照组损伤侧脊髓运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明显增多,而其正常侧和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损伤侧脊髓运动神经元均未见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增加。结论:脊神经根性撕脱可引起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死亡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则对受损的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和抑制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提示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神经元的一些细胞分子例如一氧化氮合酶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旺氏细胞/细胞学 运动神经元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预防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所致 … 被引量:4
8
作者 刘黎军 肖建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95-296,共2页
目的 研究雪旺细胞源细胞神经营养因子(SDNF)对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所致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成年SD大鼠,制成颈6、7神经根性撕脱伤动物模型,损伤处定期应用SDNF,3周后观察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 目的 研究雪旺细胞源细胞神经营养因子(SDNF)对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所致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成年SD大鼠,制成颈6、7神经根性撕脱伤动物模型,损伤处定期应用SDNF,3周后观察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成活率和形态学变化,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68.6%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成活神经元胞体明显萎缩,同时表达NOS神经元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 一氧化氮 臂丛神经根损伤 SDNF
下载PDF
人参皂甙Rb1对体外培养雪旺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黎军 杨雷 +1 位作者 关瑞云 肖建德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6期17-19,共3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b1对体外培养雪旺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取8个月月龄的新西兰兔的坐骨神经雪旺细胞体外培养第2代,加入不同浓度的人参皂甙Rb1,继续培养10d,显微镜观察计数,绘制各自的增殖曲线。在...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b1对体外培养雪旺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取8个月月龄的新西兰兔的坐骨神经雪旺细胞体外培养第2代,加入不同浓度的人参皂甙Rb1,继续培养10d,显微镜观察计数,绘制各自的增殖曲线。在36h和72h对各组细胞进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活细胞计数显示:含20μg/ml人参皂甙Rb1组的倍增时间为5.3d,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用含20μg/ml人参皂甙Rb1培养36h、72h后雪旺细胞增殖的流式细胞分析,处于S期的雪旺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人参皂甙Rb1具有促进体外培养雪旺细胞快速增殖分化的作用,有助于损伤神经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RB1 雪旺细胞 细胞增殖 人参皂甙RB1 细胞体外培养 实验研究 细胞作用 细胞增殖分化 流式细胞分析 神经再生 细胞计数 72h后
下载PDF
微型钛合金加压钢板螺钉治疗指骨骨折
10
作者 刘黎军 王大平 +2 位作者 肖建德 陈杨 胡波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83-184,共2页
目的 探讨微型钛合金加压钢板、螺钉治疗指骨骨折效果及临床应用经验。 方法 采用微型钛合金加压钢板、螺钉治疗指骨骨折 46例 5 4指 ,术后 1周开始功能锻炼。 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 4个月 ,按照TAM标准判定功能结果 ,优 36指 ,良 11... 目的 探讨微型钛合金加压钢板、螺钉治疗指骨骨折效果及临床应用经验。 方法 采用微型钛合金加压钢板、螺钉治疗指骨骨折 46例 5 4指 ,术后 1周开始功能锻炼。 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 4个月 ,按照TAM标准判定功能结果 ,优 36指 ,良 11指 ,优良率 87.1%。骨折临床愈合平均 5 .6周 ,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和伤口感染。 结论 微型钛合金加压钢板、螺钉固定复杂指骨骨折牢靠 ,功能恢复良好 ,与其他方法相比有一定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骨折 内固定装置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骨巨细胞瘤P2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11
作者 刘黎军 王大平 +3 位作者 熊建义 肖建德 董忠根 李贺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0年第3期241-242,共2页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Ras癌基因的蛋白产物P21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9例骨巨细胞瘤组织中P21蛋白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骨巨细胞瘤组织中P2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8%,其中病理分级Ⅰ、Ⅱ、Ⅲ级P21蛋白阳...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Ras癌基因的蛋白产物P21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9例骨巨细胞瘤组织中P21蛋白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骨巨细胞瘤组织中P2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8%,其中病理分级Ⅰ、Ⅱ、Ⅲ级P2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44%、86%,Ⅲ级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级和Ⅱ级(P< 0.05);Enneking外科分期1、2、3期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6%和73%,3期阳性表达率极显著高于1期和2期(P<0.01)。结论 Ras癌基因产物P21蛋白表达活性在良恶性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可作为恶性骨巨细胞瘤的标志物;Enneking外科分期3期P2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1期和2期,说明P21蛋白阳性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侵袭性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P2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AO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应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熊建义 王大平 +4 位作者 肖建德 刘黎军 张洪 胡波 刘建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02-705,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s,LISS)治疗下肢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2005年5月采用LISS治疗14例下肢骨折患者,其中男13例,女1例;车祸伤9例... 目的 探讨应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s,LISS)治疗下肢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2005年5月采用LISS治疗14例下肢骨折患者,其中男13例,女1例;车祸伤9例,坠落伤3例,摔倒跌伤2例。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9例。骨折部位包括股骨髁上及髁间粉碎性骨折5例,胫骨上段粉碎性骨折9例。骨折按照AO/OTA分类:股骨骨折中,33C2型3例,33C3型2例;胫骨骨折中,41A2型2例,41A3型2例,4182型3例,41C2型2例。分别应用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LISS行内固定手术。术后对其伤口愈合、术前及术后X线片检查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获随访1~20个月,平均11个月。12例骨折均在术后3~5个月愈合,另2例经术后2~3个月观察,效果良好。关节功能根据Johner—Wruhs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0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3%。11例膝关节屈伸范围达110~130°,2例为100°,1例为80°。结论 LISS对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临床效果良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 胫骨近端 粉碎性骨折 微创内固定系统
下载PDF
超前镇痛在骨科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6
13
作者 杨金星 杨欣建 +4 位作者 李旭春 刘黎军 陈宏贤 刘照华 黄俊锋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研究超前镇痛在骨科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将收治入院行骨科手术的163例18~70岁各类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83例接受超前镇痛治疗:塞来昔布400 mg术前晚间顿服,术后帕瑞昔布每12小时40mg im应... 目的研究超前镇痛在骨科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将收治入院行骨科手术的163例18~70岁各类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83例接受超前镇痛治疗:塞来昔布400 mg术前晚间顿服,术后帕瑞昔布每12小时40mg im应用2d,若镇痛效果不佳则给予曲马多100mg im,可反复给予;对照组80例接受常规镇痛治疗:患者疼痛评分≥4分时给予帕瑞昔布40 mg im,间隔12h可再用一次,镇痛效果不佳则给予曲马多100 mg im,可反复给予。术后2 d内每3小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记录每例患者的评分结果、曲马多使用量、对照组帕瑞昔布使用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最高疼痛评分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曲马多平均使用量、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帕瑞昔布平均使用量低于试验组。结论塞来昔布及帕瑞昔布用于超前镇痛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镇痛 骨科 塞来昔布 帕瑞昔布 术后疼痛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骨软骨瘤和骨恶性肿瘤cyclinD1和CDK4的表达及意义(英文) 被引量:5
14
作者 江捍平 王大平 +4 位作者 肖建德 刘建全 熊建义 刘黎军 张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31-34,共4页
目的研究骨软骨瘤和骨恶性肿瘤组织中cyclinD1和CDK4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骨肿瘤组织脱钙后常规石蜡包埋切片ABC免疫组化法。结果15例骨软骨瘤cyclinD1和CDK4表达均阴性,45例骨恶性肿瘤cyclinD1和CDK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20/45)... 目的研究骨软骨瘤和骨恶性肿瘤组织中cyclinD1和CDK4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骨肿瘤组织脱钙后常规石蜡包埋切片ABC免疫组化法。结果15例骨软骨瘤cyclinD1和CDK4表达均阴性,45例骨恶性肿瘤cyclinD1和CDK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20/45)和60%(27/45)。组织学分级I级和无原发灶外转移骨恶性肿瘤cyclinD1和CDK4阳性率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Ⅲ级和原发灶外转移病例,其中分级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骨恶性肿瘤中cyclinD1和CDK4表达存在密切正相关(P<0.05)。结论cyclinD1和CDK4表达与骨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存在较密切关系,骨恶性肿瘤的分子发病机制可能涉及到CDK4/cyclinD1调节通路异常,检测骨良性病变cyclinD1和CDK4的表达可能对预防和早期发现骨恶性肿瘤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细胞周期素类 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经皮骶髂螺钉治疗骨盆后环不稳定型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黄俊锋 刘黎军 +4 位作者 韩云 王满宜 杨金星 张胜利 陈磊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48-153,共6页
背景: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GD-2000是国内自主研发的基于术中X线透视影像的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可用于辅助完成经皮股骨颈空心螺钉和骶髂螺钉置入的内固定术。目的:探讨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完成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的安全性及有效... 背景: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GD-2000是国内自主研发的基于术中X线透视影像的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可用于辅助完成经皮股骨颈空心螺钉和骶髂螺钉置入的内固定术。目的:探讨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完成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1例骨盆骨折后环不稳定型损伤患者,均采用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男16例,女5例;年龄27~52岁,平均(38.2±6.9)岁。按Tile分型,B1型7例,B2型6例,B3型5例,C1型3例。记录每枚螺钉的置入时间、X线透视时间、钻孔次数,术后CT检查评价螺钉置入位置,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进行Majeed功能评分。结果:21例患者共置入27枚螺钉,全部患者均一次钻孔完成螺钉置入,每枚螺钉置入时间为18~56 min,平均(38.6±9.5)min;X线透视时间为12~21 s,平均(16.5±3.5)s。所有螺钉位置满意,无螺钉切出骨皮质、误入骶孔或骶管,未出现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及切口感染。术后6个月随访的Majeed评分,优14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5.2%。结论:应用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定位准确、稳定性好、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放射性损害,是一种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安全而有效的技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骨盆 骨折固定术 机器人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肱骨短缩结合锁定钢板技术治疗肱骨难治性骨不连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金星 刘黎军 +4 位作者 陈宏贤 黄俊锋 赵丽红 李敏 梅妍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84-1686,共3页
目的:探讨肱骨短缩结合锁定钢板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多次术后骨不连的效果。方法对15例肱骨骨折多次(≥2次)术后骨不连患者采用肱骨短缩结合锁定钢板治疗,术后不用外固定,早期进行肩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1... 目的:探讨肱骨短缩结合锁定钢板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多次术后骨不连的效果。方法对15例肱骨骨折多次(≥2次)术后骨不连患者采用肱骨短缩结合锁定钢板治疗,术后不用外固定,早期进行肩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14±3.2)个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肢体短缩2.0~5.1 cm,平均(3.8±0.8)cm。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6个月,平均(10.4±2.3)个月,无内固定失败病例,其中2例为桡神经陈旧性损伤,予行屈肌腱转位重建背伸功能。术后6个月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和HS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结论采用肱骨短缩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肱骨骨折多次术后骨不连的一种有效方法,其缺点是肢体短缩影响外观,但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骨不连 骨折内固定术 短缩 植骨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5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杨雷 刘黎军 +3 位作者 郭岱琦 刘建全 尤微 柳海峰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4期370-372,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用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三踝关节骨折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9-65岁,平均36.2岁。根据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Ⅲ度15例,旋前外展型Ⅲ度1...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用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三踝关节骨折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9-65岁,平均36.2岁。根据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Ⅲ度15例,旋前外展型Ⅲ度11例,旋前外旋型9例,旋后外旋型Ⅳ度10例,旋前外旋型Ⅳ度5例。根据后踝骨折块位置偏向选择手术入路,分别选择改良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术后随访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0-30个月,平均15.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踝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按照改良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价,优28例,良16例,可6例,优良率为88%。结论根据术前手术指证,明确手术方式和术中注意事项,选取合适的改良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改良后外侧入路 后内侧入路
下载PDF
鹿茸多肽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牛琼 杨欣建 刘黎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2年第16期1732-1733,共2页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对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每组12只。以大鼠背部脊柱为中心设计5 cm×5 cm创面,实验1组单纯肌肉注射鹿茸多肽,实验2组单纯创口外部用鹿茸多肽,实验3组则肌...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对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每组12只。以大鼠背部脊柱为中心设计5 cm×5 cm创面,实验1组单纯肌肉注射鹿茸多肽,实验2组单纯创口外部用鹿茸多肽,实验3组则肌注与外部混合应用,均每日给药1次,分别于24,6,,8,10,121,4 d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于第10天测量创面大小,计算愈合面积及愈合速度;计数单位质量组织细菌数;测定肉芽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创面愈合面积、愈合速度和肉芽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实验3组优于其他3组,而单位质量组织细菌计数低于其他3组。结论鹿茸多肽能够提高皮肤愈合速度,增加组织细胞间连接,加速上皮化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 皮肤创面 愈合
下载PDF
黄连素抑制胃癌细胞分子机制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艳红 张娜 +3 位作者 刘黎军 黎昆东 陈娟 张巨峰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513-517,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黄连素(Berberine)抑制胃癌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Real-time PCR检测黄连素对胃癌细胞BGC-823和SGC-7901增殖、凋亡、坏死、自噬及细胞连接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黄连素处理胃癌细胞后,增殖相关基因IGFBP5、E2F6... 目的初步探讨黄连素(Berberine)抑制胃癌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Real-time PCR检测黄连素对胃癌细胞BGC-823和SGC-7901增殖、凋亡、坏死、自噬及细胞连接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黄连素处理胃癌细胞后,增殖相关基因IGFBP5、E2F6及MDM2表达水平降低,Notch2和JAG2表达水平升高,而PAK3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水平降低,Caspase-1及Caspase-8表达水平升高;坏死相关基因RIPK1与RIPK3表达水平降低,自噬相关基因ATG7表达水平升高;细胞连接相关基因Ep CAM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Cadherin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黄连素通过调控增殖、凋亡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发挥抑制胃癌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胃癌细胞 REAL-TIME PCR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指背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大平 肖建德 +1 位作者 熊建义 刘黎军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5年第1期10-13,共4页
介绍一种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的新型逆行岛状皮瓣.对12只新鲜尸体手标本分别经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及制作动脉铸型标本对照观察,并对掌背动脉及指背动脉进行显微解剖,可见掌背动脉与掌侧动脉在近节指骨底有交通支相连,掌背动脉的终末支... 介绍一种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的新型逆行岛状皮瓣.对12只新鲜尸体手标本分别经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及制作动脉铸型标本对照观察,并对掌背动脉及指背动脉进行显微解剖,可见掌背动脉与掌侧动脉在近节指骨底有交通支相连,掌背动脉的终末支指背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的背侧分支在指背形成丰富的血管吻合网.指背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的吻合支丰富,可以其为蒂,设计成逆行岛状皮瓣.2002年6月~2004年8月,临床应用该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16例,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1(2~26)个月,所有皮瓣质软、弹性好,供区无明显畸形,患者满意.该皮瓣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于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指端皮肤缺损 手指末端皮肤缺损 指掌侧固有动脉 动脉蒂 指背动脉 掌背动脉 2004年 2002年 软组织缺损 对照观察 铸型标本 动脉灌注 新鲜尸体 显微解剖 近节指骨 临床应用 患者满意 皮瓣设计 交通支 吻合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