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蚶低氧胁迫后血细胞转录组及耐低氧相关基因的筛选与分析
1
作者 张阳 金铭 +7 位作者 刘宏星 郑赟 詹宇 李凌云 程浩翔 包永波 彭志兰 张晓林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4,共11页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是一种比较特别的具有较强耐低氧能力的贝类,但目前其耐低氧分子调控机理尚不知。为探究泥蚶耐受低氧的分子调控机理,本研究对低氧胁迫下的泥蚶(Tegillarca granosa)血细胞转录组中富集的信号通路及生物学过程...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是一种比较特别的具有较强耐低氧能力的贝类,但目前其耐低氧分子调控机理尚不知。为探究泥蚶耐受低氧的分子调控机理,本研究对低氧胁迫下的泥蚶(Tegillarca granosa)血细胞转录组中富集的信号通路及生物学过程进行分析,并初步筛选分析耐低氧基因。对低氧(DO=0.5 mg/L)胁迫6、24、72、120 h的泥蚶血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并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差异基因集,并对胁迫72、120 h的DEGs进行GO富集分析、KEGG通路分析,采用qPCR方法检测7个DEGs的表达量并与转录组比较。结果显示从6 h开始到120 h的4个时间点的DEGs数量呈增多的趋势,GO功能分析主要富集在JUN激酶活性的负调控、蛋白质水解的负调控及免疫系统进程等主动抗凋亡、抗逆进程;KEGG通路分析主要富集在胰岛素及胰腺分泌的信号通路、HIF-1通路、钙信号相关通路和细胞凋亡相关通路。qPCR检测结果显示,7个基因的表达上调/下调趋势与转录组测序一致,证实了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推测胰腺分泌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及凋亡通路在泥蚶耐受低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这些通路相关的JUN、PIM-3、TRIM45、MR-1B、CCKR在耐低氧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可为以后贝类耐低氧的调控机理探究及耐低氧品系的分子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 耐低氧 血细胞 差异表达基因 转录组测序
下载PDF
海洋滤食性贝类摄食率影响因子研究现状 被引量:45
2
作者 包永波 尤仲杰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80,共5页
摄食率IR(Ingestion rate)是反映滤食性贝类生理状况的一项动态指标,它直接受到贝类所处环境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国外对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生态的研究报道很多,特别是对几个环境因子,如海水的温度、盐度、pH、流速以及饵料的结... 摄食率IR(Ingestion rate)是反映滤食性贝类生理状况的一项动态指标,它直接受到贝类所处环境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国外对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生态的研究报道很多,特别是对几个环境因子,如海水的温度、盐度、pH、流速以及饵料的结构和浓度对摄食生理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近几年也逐渐趋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食性贝类 摄食率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几种环境因子对海洋贝类幼虫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包永波 尤仲杰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海洋贝类 幼虫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中国沿海5个自然西施舌群体等位酶的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包永波 余冬冬 +1 位作者 尤仲杰 林志华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6-79,共4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研究了中国沿海的山东胶南(JN)、江苏南通(NT)、浙江台州(TZ)、福建福州(FZ)、广西北海(BH)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自然群体的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对其斧足、外套膜和肝脏组织进行了13种同...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研究了中国沿海的山东胶南(JN)、江苏南通(NT)、浙江台州(TZ)、福建福州(FZ)、广西北海(BH)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自然群体的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对其斧足、外套膜和肝脏组织进行了13种同工酶的比较实验,最后选择肝脏作为西施舌的等位酶研究组织。选取谱带清晰的8种等位酶进行检测,共检测到17个位点。JN、NT、TZ、FZ、BH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58.82%、70.59%、50.00%、56.25%、41.1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分别为1.550、1.555、1.434、1.602、1.828,平均杂合度观察值(Ho)分别为0.240、0.270、0.239、0.243、0.288。结果表明,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BH>NT>FZ>JN>TZ,中国沿海西施舌遗传变异水平较高、种质资源较好;同时发现除浙江台州(TZ)群体外,普遍存在杂合子缺失现象;并根据等位酶资料对5个群体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施舌 等位酶 遗传变异
下载PDF
西施舌基因组DNA的提取及其RAPD反应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包永波 尤仲杰 焦海锋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2-33,共2页
通过实验比较获得了一种高效、简便的西施舌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以该法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对西施舌RAPD分析中的DNA模板浓度、镁离子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和Taq酶浓度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了适于西施舌RAPD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 通过实验比较获得了一种高效、简便的西施舌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以该法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对西施舌RAPD分析中的DNA模板浓度、镁离子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和Taq酶浓度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了适于西施舌RAPD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25μL反应体系中,含模板DNA 25 ng,10×PCR缓冲液2.5μL,dNTPs 0.3 mmol/L,MgCl22.5 mmol/L,引物15 ng,Taq DNA聚合酶1.5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施舌 DNA提取 RAPD 反应条件
下载PDF
几种因子对海洋滤食性贝类摄食率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包永波 尤仲杰 《水产养殖》 CAS 2004年第6期29-33,共5页
国外对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生态的研究报道很多,特别是对几个环境因子,如海水的温度、盐度、pH值、流速以及饵料的结构和浓度对摄食生理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近几年也逐渐趋热。本文综述了这些研究成果。
关键词 海洋滤食性贝类 摄食率 摄食生理 温度 盐度 PH值 流速 饵料结构
下载PDF
贝类同工酶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包永波 尤仲杰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60,共7页
对近年来同工酶技术在贝类个体发育、组织特异性、亲缘鉴定、形态分类、群体遗传及生理病理诊断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和综合评述,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研究贝类的生物遗传和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贝类 同工酶 应用研究
下载PDF
镉诱导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体内金属硫蛋白基因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霍礼辉 陈彩芳 +4 位作者 林志华 董迎辉 顾海龙 汪青 包永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3-728,共6页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研究了缢蛏体内7种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mRNA的组织特异性表达,以及不同浓度梯度重金属Cd2+对缢蛏内脏团中MT mRNA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MT mRNA在缢蛏内脏团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不同浓度重金属Cd2+...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研究了缢蛏体内7种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mRNA的组织特异性表达,以及不同浓度梯度重金属Cd2+对缢蛏内脏团中MT mRNA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MT mRNA在缢蛏内脏团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不同浓度重金属Cd2+胁迫条件下,缢蛏内脏团中MT mRNA的诱导表达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即随着Cd2+浓度的增加,MT mRNA的最大表达量明显升高,而随着时间的变化,MT基因的表达呈现脉冲式波动,具有较强的时间依赖性。在3h和48h缢蛏内脏团中MT基因表达量与重金属Cd2+浓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说明缢蛏内脏团中MT mRNA表达变化可以作为指示环境重金属Cd2+污染的一个生物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Cd2+ MTmRNA 内脏团
下载PDF
泥蚶血红蛋白的制备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素芳 包永波 +3 位作者 施淼江 郑丹妮 杨婷婷 林志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7-73,共7页
利用凝胶层析技术从泥蚶血细胞裂解物中分离纯化得到两种血红蛋白,回收率为74.3%,并通过Tricine-SDS-PAGE和质谱技术鉴定为Tg-HbⅠ(同源二聚体)和Tg-HbⅡ(异源四聚体)。分别通过琼脂扩散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其抗菌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 利用凝胶层析技术从泥蚶血细胞裂解物中分离纯化得到两种血红蛋白,回收率为74.3%,并通过Tricine-SDS-PAGE和质谱技术鉴定为Tg-HbⅠ(同源二聚体)和Tg-HbⅡ(异源四聚体)。分别通过琼脂扩散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其抗菌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发现,两种Tg-Hb对大肠杆菌和恶臭假单胞杆菌均有抗菌活性,Tg-HbⅡ对于恶臭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值分别为0.063mg/mL和0.13mg/mL,Tg-HbⅠ对两种菌的MIC均为0.048mg/mL;两种Tg-Hb均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能催化愈创木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苯酚、左旋多巴等多种酚类物质。在Tg-Hb中添加GSH后,两种Tg-Hb均不再对恶臭假单胞杆菌具有抗菌活性。可见,两种Tg-Hb对恶臭假单胞杆菌等的抗菌活性均是通过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 血红蛋白 抗菌活性 过氧化物酶活性
下载PDF
人工养殖条件下嘉庚蛸的生物学特性及繁育技术初探 被引量:23
10
作者 焦海峰 尤仲杰 包永波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71,共5页
对人工养殖条件下嘉庚蛸(Octopustankahkeei)的基础生物学和繁育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嘉庚蛸喜栖息于阴暗的场所,属昼伏夜出型,主要捕食一些活体的天津厚蟹(Helicetientsinensis)等。其个体产卵量非常低,为60~1 1 0粒头,平均仅85粒 头... 对人工养殖条件下嘉庚蛸(Octopustankahkeei)的基础生物学和繁育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嘉庚蛸喜栖息于阴暗的场所,属昼伏夜出型,主要捕食一些活体的天津厚蟹(Helicetientsinensis)等。其个体产卵量非常低,为60~1 1 0粒头,平均仅85粒 头。繁殖季节,雌雄个体间存在交配行为,交配后精子贮藏在雌性的纳精囊中。受精卵分2~3批产出,成葡萄状悬挂于瓦罐底部,亲蛸(♀)具有护卵行为。受精卵约经过40~45d孵化出膜,为盘状卵裂,经过肉眼可见的“红珠”期、“黑珠”期、胚胎的逆转,最后孵化出幼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庚蛸 生物学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下载PDF
中国沿海西施舌5个自然群体形态差异和RAPD分析 被引量:29
11
作者 尤仲杰 包永波 张爱菊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8-104,共7页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5个西施舌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在选择的20个随机引物中共检测到168条标记条带.每个引物扩增谱带数在3~15之间.片段长度250~3 000 bp不等.利用Popgen1.32和PHILIP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5个西施舌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在选择的20个随机引物中共检测到168条标记条带.每个引物扩增谱带数在3~15之间.片段长度250~3 000 bp不等.利用Popgen1.32和PHILIP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确立了5个群体间的亲缘关系,并对3个形态参数进行了方差分析,探讨了与RAPD结果的关联.结果表明:5个群体内和群体间遗传距离都较大,广西北海群体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外部形态和遗传距离与其他4群体有较大差异,可能已经形成了地理种群.5个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和平均遗传杂合度都较高,平均值为78.97%和0.308 7,香农多样值在0.301 8~0.367 3之间,聚类分析显示,山东群体与江苏群体亲缘关系最近,然后依次是浙江群体和福建群体.我国西施舌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的水平,种质资源良好,西施舌养殖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施舌 形态差异 RAPD
下载PDF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董迎辉 项翔 +3 位作者 姚韩韩 包永波 孙长森 林志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37-943,共7页
通过已构建的泥蚶(Tegillarca granosa)转录组文库,利用SMART RACE技术扩增得到泥蚶Tg-GRB2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生物信息学、组织表达及发育阶段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泥蚶Tg-GRB2 cDNA全长1283bp,开放阅读框为708bp,编码... 通过已构建的泥蚶(Tegillarca granosa)转录组文库,利用SMART RACE技术扩增得到泥蚶Tg-GRB2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生物信息学、组织表达及发育阶段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泥蚶Tg-GRB2 cDNA全长1283bp,开放阅读框为708bp,编码236个氨基酸;蛋白结构预测显示,Tg-GRB2蛋白包含SH3-SH2-SH3三个功能域,SH2结构域由两端的α-螺旋和中间反向平行的β-折叠片构成,SH3结构域主要由β-折叠片组成,具备典型的结构特征;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Tg-GRB2与脊椎动物的同源性为62.1%—63.8%,而与玻璃海鞘和日本血吸虫同源性较低。qRT-PCR检测结果显示:Tg-GRB2 mRNA在泥蚶血液、斧足、鳃、外套膜、闭壳肌、内脏团6个组织中都有表达,而在血液中的表达量极显著地高于其它组织;在泥蚶的不同发育阶段中,Tg-GRB2 mRNA在2—4细胞胚胎、原肠胚、担轮幼虫、D形幼虫中均有较高的表达量,而在D形幼虫中表达量最高,表明Tg-GRB2基因在泥蚶早期发育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 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 基因克隆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血红蛋白基因(Tg-HbIIA)克隆、分析及免疫表达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青 林志华 +2 位作者 包永波 霍礼辉 顾海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8-94,共7页
通过已构建的泥蚶血液cDNA文库,克隆得到泥蚶Tg-HbIIA基因全长cDNA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组织表达及免疫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泥蚶Tg-HbIIA cDNA全长731bp,包含63bp5′非编码区(5′-UTR),246bp3′非编码区(3′-UTR),开放阅读框450bp... 通过已构建的泥蚶血液cDNA文库,克隆得到泥蚶Tg-HbIIA基因全长cDNA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组织表达及免疫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泥蚶Tg-HbIIA cDNA全长731bp,包含63bp5′非编码区(5′-UTR),246bp3′非编码区(3′-UTR),开放阅读框450bp,编码150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毛蚶(Scapharca kagoshimensis)和不等壳毛蚶(Scapharca inaequivalvis)的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达到89%和88%;对其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具有血红蛋白功能域,含有10个潜在血红素结合位点。qRT-PCR检测结果显示:泥蚶不同组织部位中,Tg-HbIIA mRNA在血液表达量最大,其次为外套膜和鳃,表达量最低的是肝胰脏;在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脂多糖、肽聚糖刺激后,泥蚶血液Tg-HbIIA 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表明Tg-HbIIA在贝类抗菌免疫防御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而Tg-HbIIA对不同致病因子免疫反应的灵敏度和表达时序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 血红蛋白 菌刺激 MRNA表达 免疫反应
下载PDF
抗菌肽及其在贝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婷婷 叶梦晓 +2 位作者 尤仲杰 林志华 包永波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4-649,共6页
贝类缺乏特异的免疫系统,主要由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抵抗外界病菌的侵袭。抗菌肽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免疫因子,由于抗菌肽特殊的结构和作用机理,不会像其它抗生素使病菌产生耐药性,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抗菌肽的特点、作... 贝类缺乏特异的免疫系统,主要由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抵抗外界病菌的侵袭。抗菌肽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免疫因子,由于抗菌肽特殊的结构和作用机理,不会像其它抗生素使病菌产生耐药性,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抗菌肽的特点、作用机理及贝类抗菌肽的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抗菌肽 生物学特点 作用机理 研究进展 应用前景
下载PDF
重金属诱导贝类金属硫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霍礼辉 林志华 包永波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3,共7页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在参与必需金属元素调节和非必需金属元素的解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MT的结构与功能,对贝类MT的诱导机制、解毒机理、降解与金属排除进行概述,...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在参与必需金属元素调节和非必需金属元素的解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MT的结构与功能,对贝类MT的诱导机制、解毒机理、降解与金属排除进行概述,探讨了MT诱导合成过程中的一些主要影响因素。由于贝类MT能够通过多途径诱导,而且存在众多的环境因素和自身生理因素的影响,MT的变化规律往往出现较大的波动性。因此,今后的研究重点会是贝类MT作为污染监测指示物的研究、重金属诱导MT数学模型的构建以及贝类MT产品的开发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重金属 作用机理 贝类
下载PDF
动物血红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汪青 项荣花 +1 位作者 包永波 林志华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1年第2期20-24,共5页
动物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不仅具有运载氧气的功能,还具有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抗菌等功能.动物血红蛋白功能及结构千差万别,尤其是无脊椎动物,保守性较低.但是其主要功能—–氧运载蛋白功能没有改变;由于血红蛋白的某些结... 动物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不仅具有运载氧气的功能,还具有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抗菌等功能.动物血红蛋白功能及结构千差万别,尤其是无脊椎动物,保守性较低.但是其主要功能—–氧运载蛋白功能没有改变;由于血红蛋白的某些结构的变化,从而可以使得血红蛋白获得新的功能.研究动物血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对揭示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血红蛋白 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抗菌功能 结构与功能 生物进化
下载PDF
5种水产动物血红细胞形态显微观察比较及进化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青 包永波 +1 位作者 林志华 刘浩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9-74,共6页
采用Hemacolor染料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鲫鱼(Carassiusauratus)、牛蛙(Rana catesbeiana)、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等5种水产动物血细胞涂片进行染色,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两种方法对5种动物... 采用Hemacolor染料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鲫鱼(Carassiusauratus)、牛蛙(Rana catesbeiana)、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等5种水产动物血细胞涂片进行染色,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两种方法对5种动物的血红细胞的表面结构和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发现:泥蚶、毛蚶两种蚶科贝类血红细胞具有嗜酸性或嗜碱性颗粒,而鲫鱼、牛蛙、中华鳖3种水产脊椎动物则没有;从蚶科贝类到牛蛙,血红细胞直径不断增大,而中华鳖血红细胞直径则变小;血红细胞长宽比也符合这一变化趋势。泥蚶和毛蚶血红细胞表面有明显的波状褶皱和较深的且直径较大的凹陷;3种脊椎动物血红细胞表面也发现了直径较小的凹陷,但未发现皱褶的存在,且表面凹陷程度逐渐减弱。分析认为动物不断进化,其活动能力和生境也在变化,使得动物血红细胞发生相应的变化,以获得最大的气体交换效率与细胞稳定性。本研究以期对血红细胞形态差异及进化规律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动物 血红细胞 形态特征 进化
下载PDF
泥蚶乙二醛酶Ⅰ基因的克隆及时空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韩韩 董迎辉 +2 位作者 姚彬彬 包永波 林志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02-1309,共8页
为探索贝类乙二醛酶Ⅰ基因的结构及功能特征,实验利用RACE技术首次克隆获得泥蚶乙二醛Ⅰ基因(Tg-GLOI)的cDNA全长序列,并对其氨基酸序列特征及时空表达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Tg-GLOI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为1 807 bp,开放阅读框为540... 为探索贝类乙二醛酶Ⅰ基因的结构及功能特征,实验利用RACE技术首次克隆获得泥蚶乙二醛Ⅰ基因(Tg-GLOI)的cDNA全长序列,并对其氨基酸序列特征及时空表达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Tg-GLOI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为1 807 bp,开放阅读框为540 bp,编码180个氨基酸,在27~169 aa处具有典型的乙二醛酶系保守序列;成熟的乙二醛酶Ⅰ由2个相同的亚基组成,每个亚基由乙二醛Ⅰ基因编码,其二级结构由18个α-螺旋、20个β-折叠片和36个转角组成,每个亚基各含1个Zn2+;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Tg-GLOI氨基酸序列与太平洋牡蛎的同源性达到86.1%,与其他脊椎动物的同源性也都在70%以上,表现出高度保守性。qRT-PCR结果显示,Tg-GLOI基因在泥蚶成贝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内脏团中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地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各发育时期中,Tg-GLOI表达量随发育进程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眼点幼虫期达到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1),而在幼虫变态至稚贝时,表达量又极显著地下降(P〈0.01)。研究表明,Tg-GLOI具有类似于高等动物的分子结构,并在泥蚶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表达差异显著,这为进一步研究该酶在贝类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 乙二醛酶Ⅰ基因 基因克隆 时空表达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基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免疫学”精品课程建设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永富 钱国英 +2 位作者 汪财生 张捷 包永波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7-78,共2页
"免疫学"精品课程建设紧紧围绕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这一主题,从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综合能力,为其它精品课程的建设... "免疫学"精品课程建设紧紧围绕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这一主题,从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综合能力,为其它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精品课程 免疫学 综合能力培养
下载PDF
第十二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大会反映的新进展
20
作者 秦松 王寅初 +4 位作者 张卫 陈松林 隋正红 张博 包永波 《海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共7页
海洋生物技术是规模化生产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获取海洋生物产品和服务的系统工程技术。自1989年日本东京第一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会议以来,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在促进海水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发海洋生物制品、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海洋... 海洋生物技术是规模化生产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获取海洋生物产品和服务的系统工程技术。自1989年日本东京第一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会议以来,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在促进海水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发海洋生物制品、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建设“和谐海洋”等领域得到迅猛发展,不仅促进了传统海洋生物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催生了包括海洋天然药物、海洋生物材料等许多新的产业生长点。第十二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会议于2019年9月9−13日在日本静冈召开,会议以“下一代的海洋生物技术”为主题,旨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最新进展,强化一个国际层面的“政府−学术−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平台。这次会议最大的特点是把青年科学家、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推向了大会交流的一线。本文针对本次会议反映的新进展,提出我国未来5~10年特别值得关注的重点方向,建议把青年人才特别是学术、工程和产业融合型人才的培养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及时布局下一代海洋生物技术的原始创新和新兴产业孵化的战略制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技术 海水养殖 海洋生物产业 组学 生物制品 环境保护 产业政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