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5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蕾、赵晨曦作品
1
作者 包蕾 赵晨曦 《美与时代(城市)》 2023年第12期141-141,共1页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在病毒性肺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2
作者 包蕾 耿子涵 +5 位作者 李舒冉 冀祖恩 赵荣华 孙静 郭姗姗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对病毒性肺炎感染过程中与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家族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研究。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收集近30年关于TRP通道家族与病毒性肺炎关系研究和机制探讨的相关报道。结果... 目的对病毒性肺炎感染过程中与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家族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研究。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收集近30年关于TRP通道家族与病毒性肺炎关系研究和机制探讨的相关报道。结果作为细胞膜上的离子受体通道,TRP通道能够调节细胞内外钙离子平衡,抑制或加速病毒入侵宿主;通过加速钙离子内流,激化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加速细胞自噬或凋亡;通过促进细胞形态变化,增强其对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响应等。结论TRP通道是病毒感染宿主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因子,其对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多个生理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进一步对TRP通道家族进行深入研究,可成为抗病毒药物研发的新靶点,为临床抗病毒性肺炎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病毒性肺炎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离子 细胞
下载PDF
基于免疫调节探讨葛根汤颗粒治疗小鼠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赵荣华 孙静 +10 位作者 包蕾 耿子涵 陶夏莉 张敬升 庞博 徐英莉 曹姗 李舒冉 郭姗姗 王道涵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132-136,151,共6页
目的研究葛根汤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致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的药效评价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ICR小鼠,13~15 g,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磷酸奥司他韦阳性药对照组及葛根汤颗粒高、中、低剂量组(6.6、3.3、1.7 g-... 目的研究葛根汤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致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的药效评价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ICR小鼠,13~15 g,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磷酸奥司他韦阳性药对照组及葛根汤颗粒高、中、低剂量组(6.6、3.3、1.7 g-1·kg^(-1)·d^(-1)),每组10只,采用IAV(FM1株)病毒液感染建立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同时给予相关药物治疗。观察各组小鼠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RT-PCR法检测肺组织核酸,ELISA法检测小鼠肺组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同时采用IAV(FM1株)病毒液滴鼻感染小鼠,造成死亡保护模型,观察小鼠感染后2周内的死亡情况,计算小鼠的死亡率、死亡保护率、平均存活天数和生命延长率。结果葛根汤颗粒中剂量组肺指数及肺组织病毒载量显著降低(P<0.01),肺指数抑制率为50.73%;葛根汤颗粒高、中剂量组肺组织炎性因子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1)、葛根汤颗粒中、低剂量组肺组织炎性因子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葛根汤颗粒3个剂量组肺组织炎性因子IL-6含量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小鼠死亡率90%,平均存活天数9.45 d,葛根汤颗粒3个剂量组小鼠死亡率显著降低、平均存活天数显著延长,生命延长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葛根汤颗粒可通过调节模型小鼠免疫炎性因子水平达到改善病毒性肺炎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肺指数和肺组织病毒载量,从而减轻模型小鼠的肺部炎性损伤;对模型小鼠有死亡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葛根汤颗粒 炎性因子 免疫调节 死亡保护 肺指数 小鼠
下载PDF
BD-77雾化吸入给药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
4
作者 孙静 赵荣华 +12 位作者 郭姗姗 高双荣 包蕾 耿子涵 李舒冉 孙绮悦 徐洲 覃广源 潘玉杰 谭秋霞 龙忠义 黄成钢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3期253-256,262,共5页
目的评价BD-77雾化吸入给药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Balb/c小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阿奇霉素对照组(42 mg·kg^(-1)·d^(-1))、BD-77高剂量组(75 mg·mL^(-1),雾化15 min)、BD-77... 目的评价BD-77雾化吸入给药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Balb/c小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阿奇霉素对照组(42 mg·kg^(-1)·d^(-1))、BD-77高剂量组(75 mg·mL^(-1),雾化15 min)、BD-77低剂量组(37.5 mg·mL^(-1),雾化15 min)。以肺炎支原体滴鼻感染建立小鼠支原体肺炎模型,雾化给药4 d后,通过小鼠体重及肺重计算肺指数和肺指数抑制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组织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估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全面评价BD-77对小鼠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作用。结果BD-772个剂量组雾化吸入给药15 min均可显著降低小鼠肺指数,减轻肺部炎症病变,降低肺组织中IL-6、IL-1β、TNF-α含量及血清CRP水平。结论BD-77雾化吸入可治疗支原体感染小鼠肺炎,本研究为BD-77开发作为防治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药物提供了实验室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77 肺炎支原体 雾化吸入 炎症因子 肺指数 肺指数抑制率 小鼠
下载PDF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相关肺动脉高压诊治进展
5
作者 吴迪 包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14-0017,共4页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相关肺动脉高压(BPD-PH)是早产儿BPD最严重的并发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使它呈现出发病率及死亡率日渐增长的趋势。尽管 BPD-PH的检查方法众多,但超声心动图检查仍然是主要评估手段。目前针对BPD-PH仍以...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相关肺动脉高压(BPD-PH)是早产儿BPD最严重的并发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使它呈现出发病率及死亡率日渐增长的趋势。尽管 BPD-PH的检查方法众多,但超声心动图检查仍然是主要评估手段。目前针对BPD-PH仍以综合支持治疗为基础,主要药物是肺 血管扩张剂。本文综述了 BPD-PH的病因、发病机制、筛查方法及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肺动脉高压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基于多动物模型药效评价体系研究羚羊感冒口服液儿童用药剂量
6
作者 孙绮悦 赵荣华 +7 位作者 包蕾 郭姗姗 耿子涵 李舒冉 徐英莉 张敬升 崔晓兰 孙静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确定羚羊感冒口服液儿童用药的有效性和最佳剂量范围,增加其儿童用法用量,为儿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多动物模型药效评价体系,采用反映主要功能主治的5种相应幼龄动物模型,包括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致小鼠肺炎模型;冰醋酸致... 目的确定羚羊感冒口服液儿童用药的有效性和最佳剂量范围,增加其儿童用法用量,为儿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多动物模型药效评价体系,采用反映主要功能主治的5种相应幼龄动物模型,包括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致小鼠肺炎模型;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急性炎症模型;氨水雾化致小鼠咳嗽模型;冰醋酸致小鼠疼痛模型;脂多糖(LPS)致家兔发热模型,分别观察羚羊感冒口服液的人用剂量(儿童)0.1、0.2、0.4、0.6、0.8、1.0mL·kg^(-1)·d^(-1)6个剂量组抗病毒、抗炎、止咳、镇痛及解热的有效性,按体表面积换算公式换算为动物用量:小鼠用量分别为1、2、4、6、8、10 mL·kg^(-1)·d^(-1);家兔用量分别为0.3、0.6、1.2、1.8、2.4、3.0 mL·kg^(-1)·d^(-1)。最终根据结果确定儿童最佳剂量范围。结果羚羊感冒口服液在所试剂量范围内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鼠肺指数、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小鼠咳嗽次数及扭体次数、降低家兔体温,其中发挥稳定药效的剂量范围分别为4.0~8.0 mL·kg^(-1)·d^(-1)和1.2~2.4m L·kg^(-1)·d^(-1),相当于人用剂量0.4~0.8 m L·kg^(-1)·d^(-1)。结论羚羊感冒口服液在0.4~0.8 mL·kg^(-1)·d^(-1)剂量范围内产生稳定有效的抗病毒、抗炎、止咳、镇痛及解热作用,换算成不同年龄小儿临床推荐用量为1~3岁:每次5 mL、每日1~2次;4~6岁:每次5 mL、每日1~3次;7~12岁:每次5 mL、每日2~4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羊感冒口服液 儿童 抗病毒 抗炎 镇痛 止咳 解热 多动物模型 小鼠 家兔
下载PDF
羚羊感冒口服液多重药理作用研究
7
作者 孙绮悦 赵荣华 +7 位作者 郭姗姗 包蕾 耿子涵 李舒冉 徐英莉 张敬升 崔晓兰 孙静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在动物水平对羚羊感冒口服液多重药理作用进行评价,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依据羚羊感冒口服液的功能主治及临床适应证,建立6种动物模型:流感病毒FM1株及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致肺炎模型,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 目的在动物水平对羚羊感冒口服液多重药理作用进行评价,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依据羚羊感冒口服液的功能主治及临床适应证,建立6种动物模型:流感病毒FM1株及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致肺炎模型,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及扭体模型,氨水致小鼠咳嗽模型及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模型。通过观察肺指数、肺指数抑制率、伊文思蓝OD值、扭体次数,咳嗽次数及酚红排泌量等药效指标,评价羚羊感冒口服液的抗病毒、抗菌、抗炎、止痛、止咳、化痰作用。结果羚羊感冒口服液20 mL·kg^(-1)·d^(-1)剂量组可显著抑制流感病毒FM1引起的肺指数增高,明显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升高及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羚羊感冒口服液20、15、10 mL·kg^(-1)·d^(-1)3个剂量组对咳嗽有明显抑制作用,可显著减少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次数,延长咳嗽潜伏期;20、15 mL·kg^(-1)·d^(-1)2个剂量组均可显著减少醋酸致小鼠疼痛的扭体次数。结论不同剂量组羚羊感冒口服液作用程度不同且具有多重药理作用,包括抗病毒、抗菌、抗炎、止痛、止咳、化痰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羊感冒口服液 抗病毒 抗菌 抗炎 止咳 化痰 肺指数 酚红排泌量 小鼠
下载PDF
土藤草颗粒对微晶型尿酸钠致家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效学研究
8
作者 姚荣妹 毛鑫 +5 位作者 徐英莉 高英杰 包蕾 鲍岩岩 孟凤仙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目的观察土藤草颗粒对微晶型尿酸钠(monosodium urate,MSU)致家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药效学作用。方法选用取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秋水仙碱组(0.18 mg·kg^(-1)),土藤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 目的观察土藤草颗粒对微晶型尿酸钠(monosodium urate,MSU)致家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药效学作用。方法选用取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秋水仙碱组(0.18 mg·kg^(-1)),土藤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600、300、150 mg·kg^(-1)。通过家兔左后肢膝关节腔内注入MSU的方式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给药5天后收集关节液,检测关节腔积液中的白细胞数,测定关节液中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含量;采血检测血尿酸值,给药前后血清中尿素(urea,UREA)、胆固醇(cholesterol,CHO)、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Cre)、血糖(glucose,GLU)及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结果土藤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给药5 d后关节腔内白细胞数均有所下降,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中剂量组有降低血尿酸的趋势;土藤草颗粒对家兔血清中UREA、CHO、Cre、GLU及TG含量均无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土藤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IL-6、IL-8、TNF-α及PGE2含量均明显降低,其中高、中、低剂量组的IL-6、TNF-α含量,高、中剂量组IL-8含量及中剂量组PGE2含量与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土藤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关节液中IL-1β含量。结论土藤草颗粒对MSU致急性关节炎家兔模型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以减少动物关节腔内白细胞数量、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血清中尿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藤草颗粒 微晶型尿酸钠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药效学 大耳白兔 白介素-6 白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相关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9
作者 孙绮悦 郭姗姗 +7 位作者 赵荣华 包蕾 耿子涵 李舒冉 徐英莉 张敬升 崔晓兰 孙静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3期241-245,252,共6页
目的综述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相关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AR的发病机制及药物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查阅,从AR模型动物的种类、特点、模型种类、建模方法、模型成功的标准和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总结... 目的综述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相关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AR的发病机制及药物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查阅,从AR模型动物的种类、特点、模型种类、建模方法、模型成功的标准和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变应性鼻炎相关动物模型包括西医病理模型和中医病症结合模型,动物选择多使用豚鼠、小鼠、大鼠、新西兰兔等。结论总结已有AR动物模型的种类、方法和评价指标以及在AR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可为后续AR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动物模型 机制 评价指标 豚鼠 小鼠 大鼠 新西兰兔
下载PDF
疏风解毒胶囊预防给药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模型TLR4介导肺组织炎性损伤的影响
10
作者 曹姗 庞博 +9 位作者 徐英莉 张敬升 陈梦苹 张宇 王雅欣 包蕾 耿子涵 郭姗姗 赵荣华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探究疏风解毒胶囊预防给药对甲型流感病毒肺炎小鼠的影响及可能的干预机制。方法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滴鼻感染ICR小鼠,构建病毒性肺炎模型。每日固定时间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态,计算各组小鼠肺指数、抑制率和病毒载量;采用Mi... 目的探究疏风解毒胶囊预防给药对甲型流感病毒肺炎小鼠的影响及可能的干预机制。方法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滴鼻感染ICR小鼠,构建病毒性肺炎模型。每日固定时间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态,计算各组小鼠肺指数、抑制率和病毒载量;采用Micro-CT、苏木精-伊红染色(HE)法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TLR4、MyD88蛋白的表达含量。结果预防性给予疏风解毒胶囊可降低小鼠的肺指数,降低肺组织中病毒载量,修复流感小鼠肺部损伤,减轻肺部病变,降低肺组织中TNF-α和IL-6含量。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疏风解毒胶囊可下调肺组织TLR4、MyD88蛋白的表达。结论疏风解毒胶囊预防性给药对甲型流感病毒肺炎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肺组织病变、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和下调肺组织中TLR4、MyD88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疏风解毒胶囊 抗病毒作用 TLR4/MyD88 小鼠 肺组织 肺炎
下载PDF
颅痛宁颗粒对眶下神经缩窄环术诱导三叉神经痛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11
作者 李舒冉 郭姗姗 +12 位作者 高双荣 包蕾 耿子涵 赵荣华 张敬升 庞博 张宇 王雅欣 徐英利 曹姗 韩冰 崔晓兰 孙静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研究颅痛宁颗粒对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眶下神经缩窄环术(ION-CCI)制备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卡马西平阳性药组、颅痛宁高剂量组(2.70 g生药·... 目的研究颅痛宁颗粒对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眶下神经缩窄环术(ION-CCI)制备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卡马西平阳性药组、颅痛宁高剂量组(2.70 g生药·kg^(-1)·d^(-1))、颅痛宁低剂量组(1.35 g生药·kg^(-1)·d^(-1))。Von Frey毛刷测定大鼠触须垫机械痛阈值,生化法检测血液血流变和凝血功能,HE染色观察眶下神经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三叉神经内P38和P-P38的蛋白水平。结果颅痛宁颗粒能提高模型大鼠的痛阈值(P<0.05,P<0.01)降低模型大鼠血浆黏度(P<0.05,P<0.01)和全血还原黏度(P<0.05,P<0.01),提高模型大鼠血流变能力;提高模型大鼠血液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APT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水平(P<0.05,P<0.01),降低模型大鼠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P<0.01),改善凝血功能;改善模型大鼠眶下神经的病理改变;并降低模型大鼠三叉神经内P-P38的表达量(P<0.01)。结论颅痛宁颗粒具有改善三叉神经痛作用,可能与其活血化瘀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眶下神经缩窄环术 颅痛宁颗粒 活血化瘀 三叉神经痛模型 大鼠 卡马西平
下载PDF
高致病性冠状病毒感染与免疫血栓形成的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孙绮悦 郭姗姗 +7 位作者 赵荣华 包蕾 耿子涵 李舒冉 徐英莉 张敬升 崔晓兰 孙静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3期246-252,共7页
目的综述高致病性冠状病毒感染时免疫血栓形成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从凝血功能紊乱,免疫/炎症反应失调,内皮细胞损伤/功能障碍、血小板障碍等方面综述高致病性冠状病毒导致宿主免疫血栓的致病机制。结果高致病... 目的综述高致病性冠状病毒感染时免疫血栓形成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从凝血功能紊乱,免疫/炎症反应失调,内皮细胞损伤/功能障碍、血小板障碍等方面综述高致病性冠状病毒导致宿主免疫血栓的致病机制。结果高致病性冠状病毒感染导致失控的免疫血栓形成与细胞因子风暴、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补体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及糖萼损伤等有关,是造成患者重症及死亡的关键原因。结论深入研究高致病性冠状病毒感染引起免疫血栓的发病机制,开发并评估潜在的治疗干预措施,不仅可以减轻该病的急性和远期后果,对未来应对其他新发、突发感染性疾病也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致病性 冠状病毒感染 免疫血栓形成 过度炎症 内皮损伤 凝血系统激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与甲型流感病毒NS1蛋白互作的宿主因子及通路分析
13
作者 张宇 张薇 +13 位作者 高双荣 陈梦苹 王雅欣 徐英莉 曹姗 赵荣华 包蕾 李舒冉 孙静 鲍岩岩 耿子涵 郭姗姗 冀祖恩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期40-44,50,共6页
目的筛选出与流感病毒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1)蛋白结合的人类宿主蛋白并加以分析,确定这些结合蛋白富集的方向及关键蛋白,为抗流感病毒的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将NS1样本、Biotin样本分别与HuProt^(TM)人类蛋白质组芯片进行杂... 目的筛选出与流感病毒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1)蛋白结合的人类宿主蛋白并加以分析,确定这些结合蛋白富集的方向及关键蛋白,为抗流感病毒的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将NS1样本、Biotin样本分别与HuProt^(TM)人类蛋白质组芯片进行杂交孵育,以两重复均满足Z-Score≥3为筛选条件对与NS1蛋白有结合的宿主蛋白进行筛选得到特异性检出蛋白,实验组(NS1蛋白)与对照组(Biotin)比值I Mean_Ratio≥1.4为条件筛选出显著特异性检出蛋白。用检出的195个蛋白进行GO(Biological Process,Molecular Function,Cellular Component)和KEGG_PATHWAY分析,通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及MCODE分析得到关键蛋白。结果获得显著特异性检出蛋白195个,GO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蛋白主要参与了mRNA加工、RNA结合、蛋白结合,KEGG分析主要富集到RNA降解、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通路。得到的4个关键蛋白DDX6、HSPD1、PKLR、MTHFD1中DDX6与RNA的合成、翻译等过程相关,而NS1蛋白可以通过调控流感病毒RNA和宿主RNA促进病毒的感染,推测DDX6可能在该过程发挥作用;其他3个蛋白目前虽然没有明确的研究指明其与流感病毒有关系,但是能在其他RNA病毒的感染过程中发挥作用。结论与NS1结合的人类蛋白主要富集到RNA合成、加工、转录等过程中,MCODE分析得到的关键蛋白有潜力成为抗流感病毒新的靶点,但作用机制需要后续实验进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NS1蛋白 蛋白质芯片 生信分析 宿主因子 通路
下载PDF
佛芍颗粒对新斯的明致大鼠痉挛性腹痛的作用研究
14
作者 李舒冉 郭姗姗 +10 位作者 包蕾 赵荣华 孙静 耿子涵 鲍岩岩 张敬升 徐英利 吕耀中 王振中 崔晓兰 王红梅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4期404-407,414,共5页
目的观察佛芍颗粒对新斯的明诱导痉挛性腹痛大鼠模型的药效作用。方法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吗丁啉对照组(6.00 mg·kg^(-1)),四逆散对照组(1.50 g·kg^(-1)),佛芍颗粒高、中、低剂量组(24 g生药·kg^(... 目的观察佛芍颗粒对新斯的明诱导痉挛性腹痛大鼠模型的药效作用。方法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吗丁啉对照组(6.00 mg·kg^(-1)),四逆散对照组(1.50 g·kg^(-1)),佛芍颗粒高、中、低剂量组(24 g生药·kg^(-1)、12 g生药·kg^(-1)、6 g生药·kg^(-1)),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用腹腔注射新斯的明致大鼠痉挛性腹痛。观察大鼠疼痛潜伏期、疼痛持续时间和疼痛发生率,ELISA法检测血清P物质、胃泌素(gastrin,GT)和胃动素(motilin,MTL)含量,并观察大鼠胃组织和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佛芍颗粒可以明显延长疼痛潜伏期(P<0.05,P<0.01)、缩短疼痛时长(P<0.01)并降低疼痛发生率,降低血清中P物质(P<0.01)、GT(P<0.01)和MTL含量(P<0.01),减轻大鼠胃和结肠的黏膜增生、间质炎症及杯状细胞肿大和增多。结论佛芍颗粒能够改善新斯的明诱导的痉挛性腹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芍颗粒 新斯的明 痉挛性腹痛 药效 大鼠
下载PDF
佛芍颗粒对功能性腹痛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15
作者 李舒冉 郭姗姗 +10 位作者 包蕾 孙静 赵荣华 鲍岩岩 耿子涵 张宇 曹姗 吕耀中 王振中 崔晓兰 王红梅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明确佛芍颗粒对功能性腹痛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支持。方法实验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吗丁啉对照组(12 mg·kg^(-1))、四逆散对照组(3 g·kg^(-1))、佛芍颗粒高剂量组(48 ... 目的明确佛芍颗粒对功能性腹痛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支持。方法实验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吗丁啉对照组(12 mg·kg^(-1))、四逆散对照组(3 g·kg^(-1))、佛芍颗粒高剂量组(48 g生药·kg^(-1))、佛芍颗粒中剂量组(24 g生药·kg^(-1))、佛芍颗粒低剂量组(12 g生药·kg^(-1))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用寒冷刺激结合腹腔注射福尔马林制备寒凝气滞功能性腹痛病证结合模型,通过检测小鼠疼痛潜伏期、疼痛时长、疼痛发生率及结肠组织病理变化等指标综合评价佛芍颗粒对功能性腹痛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佛芍颗粒可以明显延长疼痛潜伏期(P<0.05,P<0.01)、缩短疼痛持续时间、降低疼痛发生率,减轻小鼠结肠黏膜增生及炎症等。结论佛芍颗粒可以改善寒冷刺激结合福尔马林诱导的寒凝气滞功能性腹痛病证结合模型小鼠的腹痛,为佛芍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腹痛 寒凝气滞证 佛芍颗粒 治疗作用 小鼠
下载PDF
热炎宁合剂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炎症动物抗感染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包蕾 耿子涵 +3 位作者 郭姗姗 姚荣妹 孙静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3期241-247,共7页
目的观察热炎宁合剂对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诱导的呼吸系统感染性动物的药效作用。方法分别进行热炎宁合剂(小鼠5、10、20 mL·kg^(-1);大鼠2.5、5、10 mL·kg^(-1),相当于人用临床剂量0.5倍、等倍及2倍剂量... 目的观察热炎宁合剂对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诱导的呼吸系统感染性动物的药效作用。方法分别进行热炎宁合剂(小鼠5、10、20 mL·kg^(-1);大鼠2.5、5、10 mL·kg^(-1),相当于人用临床剂量0.5倍、等倍及2倍剂量)对流感病毒H1N1/FM1株致小鼠肺炎感染的治疗作用、对流感病毒H1N1/FM1株致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对肺炎链球菌致小鼠肺炎感染的治疗作用、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大鼠急性咽炎感染的治疗作用5个试验,测定各组动物的肺指数,记录动物死亡数情况,计算死亡率、死亡保护率、生命延长率以及大鼠的咽部病理情况。结果热炎宁合剂可以明显降低流感病毒H1N1/FM1株致病毒性肺炎小鼠的肺指数,热炎宁合剂10 mL·kg^(-1)剂量组肺指数抑制率为61.98%;热炎宁合剂可降低小鼠死亡率,10、5 mL·kg^(-1)剂量组可以延长小鼠存活天数。热炎宁合剂20、10 mL·kg^(-1)剂量组可以明显降低肺炎链球菌致细菌性肺炎小鼠的肺指数,热炎宁合剂大剂量组肺指数抑制率为49.56%。热炎宁合剂3个剂量组均能够显著降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小鼠所致细菌呼吸性感染的死亡率,10、5 mL·kg^(-1)剂量组可以延长小鼠存活天数。热炎宁合剂5 mL·kg^(-1)剂量组能明显改善大鼠咽部病变情况,降低咽部病变评分。结论热炎宁合剂对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诱导的呼吸系统感染性小鼠感染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诱导的大鼠呼吸系统感染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临床使用剂量下效果与磷酸奥司他韦、阿莫西林相当,同时也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动物模型 热炎宁合剂 呼吸系统 药效 肺炎 流感病毒 肺炎链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下载PDF
云南方言对大学生英语语言习得的负迁移影响及有效教学策略
17
作者 包蕾 《英语教师》 2023年第11期8-11,共4页
概述美国语言学家拉多提出的语言迁移理论,介绍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两种迁移类型。以语言迁移理论为指导,分析得出云南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层面对操该方言的英语学习者形成制约,引发学习焦虑。针对方言负迁移所造成的英语语言习... 概述美国语言学家拉多提出的语言迁移理论,介绍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两种迁移类型。以语言迁移理论为指导,分析得出云南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层面对操该方言的英语学习者形成制约,引发学习焦虑。针对方言负迁移所造成的英语语言习得制约,提出三项有效教学策略,即注重云南方言和英语语言对比教学、加强英语国际音标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以规避方言负迁移影响,提升英语语言习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母语迁移 云南方言 负迁移 二语习得
下载PDF
葛根汤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小鼠病毒性肺炎及死亡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荣华 孙静 +15 位作者 包蕾 耿子涵 张敬升 庞博 陶夏莉 刘进娜 郭姗姗 徐英莉 李舒冉 周利润 曹姗 陈梦苹 张宇 鲍岩岩 王道涵 崔晓兰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385-1390,共6页
目的:研究葛根汤颗粒对甲型H_(1)N_(1)流感病毒PR8株感染致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的治疗及死亡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PR8株)滴鼻感染小鼠造成病毒性肺炎模型,观察小鼠的肺指数和肺指数抑制率,肺内细支气管及肺组织苏木精-伊... 目的:研究葛根汤颗粒对甲型H_(1)N_(1)流感病毒PR8株感染致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的治疗及死亡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PR8株)滴鼻感染小鼠造成病毒性肺炎模型,观察小鼠的肺指数和肺指数抑制率,肺内细支气管及肺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病理切片镜下病变观察及等级评分;同时采用流感病毒PR8毒株滴鼻感染小鼠造成死亡保护模型,观察小鼠感染后2周内的死亡情况,计算小鼠的死亡率、死亡保护率、平均存活天数和生命延长率。结果:葛根汤颗粒高、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模型组小鼠肺指数(P<0.01);葛根汤颗粒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显著减轻支气管炎症反应渗出状况,红肿相对消退,并且缓解病毒感染所致肺泡、肺间质渗出炎症反应及红细胞渗出情况(P<0.01,P<0.05);模型组小鼠死亡率90%,平均存活天数9.95 d,葛根汤颗粒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显著降低小鼠死亡率,延长小鼠平均存活天数,提高生命延长率(P<0.01,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葛根汤颗粒可显著降低病毒性肺炎模型小鼠的肺指数,并显著减轻病毒感染所致的小鼠肺内细支气管及肺局部炎症反应损伤,对模型小鼠的肺部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同时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死亡率,延长平均存活天数,提高生命延长率,对感染小鼠有死亡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_(1)N_(1)流感病毒PR8株 小鼠病毒性肺炎 葛根汤颗粒 肺指数 肺组织病理 小鼠死亡保护作用 生命延长率 平均存活天数
下载PDF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性小鼠肺炎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静 赵荣华 +5 位作者 包蕾 郭姗姗 耿子涵 李舒冉 徐英莉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明确疏风解毒胶囊与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致小鼠肺炎模型及死亡模型的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支持。方法实验动物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左氧氟沙星单独给药组... 目的明确疏风解毒胶囊与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致小鼠肺炎模型及死亡模型的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支持。方法实验动物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左氧氟沙星单独给药组、疏风解毒胶囊3个剂量(2.08、1.04、0.52 g·kg^(-1)·d^(-1))组与左氧氟沙星联合给药组。采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滴鼻感染致小鼠肺炎和死亡模型,通过检测小鼠肺指数、肺指数抑制率、肺组织病理变化、肺组织中IL-6和TNF-α含量、小鼠死亡率、平均生存天数、生命延长率等指标综合评价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性小鼠肺炎的治疗作用。结果疏风解毒胶囊3个剂量组分别与左氧氟沙星联合给药可在一定程度降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肺指数、减轻小鼠肺组织炎症病变、减少肺组织中IL-6和TNF-α生成、降低小鼠死亡率,延长小鼠平均存活天数。结论疏风解毒胶囊与左氧氟沙星联合给药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致小鼠肺炎及死亡模型和左氧氟沙星单独给药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小鼠肺炎 疏风解毒胶囊 左氧氟沙星 联合用药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结合巨噬细胞实验分析薏苡仁抗炎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杰 刘振强 包蕾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相关方法并结合体外巨噬细胞实验,探讨薏苡仁抗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薏苡仁的有效活性成分,PharmMapper平台获得对应靶点,Uniprot数据库获取靶点对应基因。通过DRUGBANK、TTD、OMIM数据库获...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相关方法并结合体外巨噬细胞实验,探讨薏苡仁抗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薏苡仁的有效活性成分,PharmMapper平台获得对应靶点,Uniprot数据库获取靶点对应基因。通过DRUGBANK、TTD、OMIM数据库获取炎性的相关靶点。Venny 2.1.0在线分析工具获取潜在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薏苡仁-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获得薏苡仁抗炎PPI网络,DAVID平台进行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选择薏苡仁主要活性成分,验证其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炎性模型炎性因子TNF-α和INF-γ的影响。结果 共筛选出了9个活性成分,50个潜在作用靶点,其中主要作用靶点为SRC、CASP3、MAPK1等。GO和KEGG分析发现薏苡仁抗炎作用主要是通过VEGF信号通路、癌症中心碳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等多途径发挥协同调节作用。体外巨噬细胞炎性实验表明β-谷甾醇可显著降低由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炎性因子TNF-α和INF-γ的表达,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薏苡仁中的多种成分作用于多个靶点,通过多条通路的调节实现其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 抗炎 网络药理学 巨噬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