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燥方式对绿碎茶多酚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尿病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张倜培 李青 +5 位作者 包鸿慧 沈正兴 石娟 唐前勇 程一方 周睿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4,共8页
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绿碎茶多酚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活性及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以绿碎茶为试验材料,采用蒸干结合真空干燥与真空冷冻干燥2种干燥工艺对绿碎茶乙酸乙酯萃取相进行干燥处理,比较研究了2种提取物的色泽,DPP... 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绿碎茶多酚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活性及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以绿碎茶为试验材料,采用蒸干结合真空干燥与真空冷冻干燥2种干燥工艺对绿碎茶乙酸乙酯萃取相进行干燥处理,比较研究了2种提取物的色泽,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以及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能力和抗糖基化能力。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绿碎茶多酚提取物(BGTE-FD)较蒸干结合真空干燥绿碎茶多酚提取物(BGTE-SVD)颜色相对偏黄,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OH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其IC_(50)值分别为2.64、5.17、247.01、27.73 mg/L。同时,BGTE-FD具有较高的α-淀粉酶、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IC_(50)值分别为85.84、416.45、4.38 mg/L,且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显著强于阿卡波糖(IC_(50)值为929.59 mg/L)。此外,BGTE-FD和BGTE-SVD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抑制率分别高达65.28%和63.66%,略低于氨基胍(71.81%)。因此,真空冷冻干燥绿碎茶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活性及一定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能力,绿碎茶可作为降血糖和抗痴呆产品的潜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碎茶 多酚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抗糖尿病活性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CDIO-OBE-FC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2
作者 周睿 李玉奇 +3 位作者 吴进菊 罗凯 罗静 包鸿慧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5期129-133,共5页
实践教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核心环节。针对食品类专业传统实验教学现状和局限性,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OBE教育理念及FC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机融合,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一思政+三平台+六模块”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核心环节。针对食品类专业传统实验教学现状和局限性,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OBE教育理念及FC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机融合,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一思政+三平台+六模块”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并结合过程性多元化实验教学考核评价方式,进行“食品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结果表明,CDIO-OBE-FC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可为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 CDIO OBE 翻转课堂
下载PDF
抹茶羊羹加工工艺研究
3
作者 王怡君 包鸿慧 +7 位作者 奉思思 王紫勤 刘志敏 孙佳颖 何亚娟 李青 周睿 愈商权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6期42-45,共4页
为探究抹茶羊羹最佳制备工艺,以抹茶粉、红豆沙、琼脂粉及大米糖浆为主要原料,制作一款富有浓郁茶香味的羊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抹茶羊羹工艺进行优化,考查抹茶粉用量、大米糖浆用量及琼脂粉用量对抹茶羊羹品质特性的影响。... 为探究抹茶羊羹最佳制备工艺,以抹茶粉、红豆沙、琼脂粉及大米糖浆为主要原料,制作一款富有浓郁茶香味的羊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抹茶羊羹工艺进行优化,考查抹茶粉用量、大米糖浆用量及琼脂粉用量对抹茶羊羹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抹茶羊羹最优制备工艺为抹茶粉用量3.0 g,大米糖浆用量30 g,琼脂粉用量7 g。此工艺配方制得的抹茶羊羹感官评分为93.8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0.60%,析水率为2.81%,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5.43%,硬度为181.56 g,弹性为0.92,咀嚼性为57.03 mJ,颜色呈深绿色,形态完整,色泽和质地均匀且有光泽,滋味甘甜,茶香浓郁,口感爽滑细腻,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咀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抹茶羊羹 工艺优化 正交设计 感官评分 品质特性
下载PDF
真姬菇多糖分子结构特性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包鸿慧 候凤蒙 +3 位作者 刘志明 周睿 曹龙奎 愈商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7-61,共5页
以沸水浸提真姬菇(Hypsizigus marmoreus)子实体中粗多糖,用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得真姬菇纯化多糖HMP-3。经高效分子排阻色谱(HPSEC)分析,证明HMP-3为单一组分。单糖分析结果表明,HMP-3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含量分别为80.18和10.82m... 以沸水浸提真姬菇(Hypsizigus marmoreus)子实体中粗多糖,用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得真姬菇纯化多糖HMP-3。经高效分子排阻色谱(HPSEC)分析,证明HMP-3为单一组分。单糖分析结果表明,HMP-3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含量分别为80.18和10.82mg/g。采用高效凝胶尺寸排阻色谱-十八角激光散色仪-示差检测仪联用(HPSEC-MALLS-RI)联用技术,测得HMP-3的平均分子量(Mw)为(7460±110)ku,分子回旋半径值(Rg)为(21.6±0.4)nm。经甲基化分析和GC-MS检测,确定HMP-3主链主要由(1,4)葡萄糖组成,也含有少量的(1,6)葡萄糖或者(1,6)半乳糖。HMP-3虽然对人胃腺癌细胞(AGS)、结肠腺癌细胞(DLD-1)、子宫颈癌细胞(HeLa)没有明显的体外抑制作用,但免疫活性实验表明,该多糖可以促进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增殖和剂量依赖性地提高巨噬细胞中NO的生成量,具有免疫调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姬菇 多糖 分子结构 抗癌活性 免疫活性
原文传递
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吸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包鸿慧 周睿 +2 位作者 曹龙奎 杨宏志 李金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8-111,115,共5页
采用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吸附剂对模拟废水中的亚甲基蓝进行吸附性能研究。考察了吸附剂用量、pH、吸附时间以及染料初始浓度等因素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去除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等温线拟合及吸附动力学研... 采用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吸附剂对模拟废水中的亚甲基蓝进行吸附性能研究。考察了吸附剂用量、pH、吸附时间以及染料初始浓度等因素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去除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等温线拟合及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当亚甲基蓝初始浓度100mg/L、pH6.0、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用量0.2g、吸附温度25℃以及吸附时间60min时,亚甲基蓝吸附率可达95.66%;25℃下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理论饱和吸附量为80mg/g;染料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式(R^2>0.99);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和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R2>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 亚甲基蓝 吸附等温线 动力学
原文传递
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黑木耳多糖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包鸿慧 于婷婷 +3 位作者 盛倩 刘方媛 周睿 杨宏志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45-49,62,共6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工艺制备黑木耳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研究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超声波功率三因素对黑木耳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黑木耳多糖... 采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工艺制备黑木耳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研究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超声波功率三因素对黑木耳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黑木耳多糖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75.3℃,浸提时间21.4 min,超声波功率325 W,黑木耳多糖提取率高达15.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多糖 超声波 提取 响应面
下载PDF
旋转回归实验优化超声波提取玉米黄色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包鸿慧 曹龙奎 周睿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7年第2期112-115,共4页
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以乙醇、石油醚的混合溶剂作为提取剂,探讨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体积百分数对玉米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设计方法,对玉米黄色素的超声波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 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以乙醇、石油醚的混合溶剂作为提取剂,探讨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体积百分数对玉米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设计方法,对玉米黄色素的超声波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波提取温度46.94℃、浸提时间35.98min、料液比1∶29、乙醇体积百分数51.89%,玉米黄色素提取率为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 玉米黄色素 超声波 提取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CCMS/WG复合包装膜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包鸿慧 周睿 曹龙奎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8-33,共6页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CCMS/WG复合包装膜优化制备工艺,考察了谷朊粉、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和丙三醇用量对CCMS/WG复合包装膜综合性能评定值的影响,得出了复合包装膜优化制备工艺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当谷朊粉用量为0.65 g,交联羧甲基...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CCMS/WG复合包装膜优化制备工艺,考察了谷朊粉、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和丙三醇用量对CCMS/WG复合包装膜综合性能评定值的影响,得出了复合包装膜优化制备工艺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当谷朊粉用量为0.65 g,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用量为4.77 g,丙三醇用量为1.05 g时,CCMS/WG复合包装膜性能最佳,其厚度为0.096 mm,拉伸强度为20.3 MPa,断裂伸长率为39.1%,单位冲击破损能量为5.73 J/mm,水蒸气透过系数为3.58 g.mm/(m2.d.kPa),透氧系数为0.69×10-15cm3.cm/(m2.s.Pa),透光率为37.6%,复合包装膜综合性能评定值最高达15.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朊粉 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 包装膜 响应面 优化
下载PDF
真姬菇多糖HMP-1的分子结构特性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4
9
作者 包鸿慧 周睿 愈商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43,共6页
采用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真姬菇多糖HMP-1。HMP-1总糖含量为99%,经高效分子排阻色谱(HPSEC)分析,证明HMP-1为单一组分。单糖分析结果表明,HMP-1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含量分别为67.36 mg/g和33.36 mg/g。采用高效凝胶尺寸排阻色... 采用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真姬菇多糖HMP-1。HMP-1总糖含量为99%,经高效分子排阻色谱(HPSEC)分析,证明HMP-1为单一组分。单糖分析结果表明,HMP-1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含量分别为67.36 mg/g和33.36 mg/g。采用高效凝胶尺寸排阻色谱-十八角激光散色仪-示差检测仪-紫外检测器联用(HPSEC-MALLS-RI-UV)技术,测得HMP-1的平均分子质量(Mw)为4781±0.6 ku,分子回旋半径值(Rg)为(17.1±1.6)nm。甲基化分析确定HMP-1主链由(1,4)葡糖糖组成,含有(1,6)半乳糖的分支。体外实验表明,HMP-1虽然对人胃腺癌细胞(AGS)、结肠腺癌细胞(DLD-1)、子宫颈癌细胞(HeLa)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可以促进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增值和剂量依赖性地提高巨噬细胞中NO的生成量,具有免疫调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姬菇 多糖 分子结构 抗癌活性 免疫活性
下载PDF
马铃薯渣基多功能可降解液体地膜田艺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包鸿慧 曹龙奎 +3 位作者 魏春红 周睿 杨宏志 鹿保鑫 《农产品加工(下)》 2014年第8期1-3,共3页
以交联羧甲基马铃薯淀粉渣为基料,辅以增塑剂、增强剂、湿强剂、交联剂等改良助剂,研制一种新型马铃薯渣基多功能可降解液体地膜,研究多功能液体地膜的田艺特性。结果表明,马铃薯渣基液体降解地膜可提高地温0.8-1.6℃,提高土壤含水... 以交联羧甲基马铃薯淀粉渣为基料,辅以增塑剂、增强剂、湿强剂、交联剂等改良助剂,研制一种新型马铃薯渣基多功能可降解液体地膜,研究多功能液体地膜的田艺特性。结果表明,马铃薯渣基液体降解地膜可提高地温0.8-1.6℃,提高土壤含水量6.4%-17.9%,降低土壤pH值,减小土壤容重3.3%-26.9%,提高土壤孔隙度4.2%-36.1%,增加土壤肥力(氮、磷和钾)5.1%-15.3%;土埋60 d,降解地膜土埋质量损失率高达67.8%,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渣 降解 液体地膜 田艺特性
下载PDF
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教学系统的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4
11
作者 包鸿慧 周睿 +4 位作者 王颖 李娟 魏春红 张云峰 李栋 《农产品加工(下)》 2017年第4期84-86,共3页
毕业设计作为一项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大学生大学期间学习成果的直接体现。面对传统毕业设计教学中的不足,采取跨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教学模式,是培养具备多学科知识和多向思维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跨专业 毕业设计 复合型创新人才
下载PDF
“三学期制”下《淀粉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12
作者 包鸿慧 周睿 +2 位作者 曹龙奎 鹿保鑫 杨宏志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第1期199-199,共1页
探讨了"三学期制"下《淀粉工艺学》课程的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种"虚拟化实践+生产实景模拟化实践+双导师制实践+社会实践"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切实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 探讨了"三学期制"下《淀粉工艺学》课程的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种"虚拟化实践+生产实景模拟化实践+双导师制实践+社会实践"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切实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学期制 淀粉工艺学 实践教学 创新
下载PDF
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对水溶液中铅离子吸附性能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睿 曹龙奎 包鸿慧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93-1799,共7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先醚化后交联改性工艺合成了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吸附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和pH值3因素对水溶液中铅离子吸...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先醚化后交联改性工艺合成了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吸附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和pH值3因素对水溶液中铅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得出了吸附剂对铅离子吸附效果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最佳吸附工艺参数为吸附剂用量0.22 g,pH值为6.6,吸附时间32.9 min,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对铅离子吸附容量可达44.72 mg/g,铅离子去除率达到98.38%。常温下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Freund lich等温式Q=0.4152C0.9894。采用0.9 mol/L盐酸溶液作为解析液,铅离子回收率可达97.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羧甲基 吸附 解析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超声波强化提取玉米黄色素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曹龙奎 包鸿慧 周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2-225,共4页
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乙醇、石油醚混合溶剂作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波强化进行提取实验。采用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设计,探讨料液比、提取温度、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体积百分数和提取时间对玉米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 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乙醇、石油醚混合溶剂作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波强化进行提取实验。采用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设计,探讨料液比、提取温度、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体积百分数和提取时间对玉米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5∶1,温度54℃,乙醇体积百分数47%,提取时间29m in,玉米黄色素提取率为5.16%。本实验确定的提取方法使玉米黄色素的提取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为工业化生产玉米黄色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 玉米黄色素 超声波 响应面分析
原文传递
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的制备及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曹龙奎 周睿 包鸿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81-186,共6页
以羧甲基玉米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改性剂,乙醇溶液为反应介质,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合成了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得出交联改性的回归模型。研究了产品糊的透明度、膨胀度、冻融稳定性、吸附性能以及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 以羧甲基玉米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改性剂,乙醇溶液为反应介质,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合成了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得出交联改性的回归模型。研究了产品糊的透明度、膨胀度、冻融稳定性、吸附性能以及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交联改性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53.2℃、环氧氯丙烷用量0.23%(占淀粉干基)、反应时间64.6min、pH10,改性淀粉表观黏度可达10.51Pa·s,较玉米淀粉和羧甲基淀粉表观黏度分别提高了214.67%和88.35%。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糊透明度和膨胀度增大,稳定性以及吸附性增强。淀粉糊呈现非牛顿剪切稀化假塑性流体特征,常温下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糊的流变学模型符合幂定律τ=105.6γ0.3599(γ为剪切速率,τ为切应力),R2=0.9882;常温下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Q=0.4152C0.9894(Q为吸附容量,C为铅离子的质量浓度),R2=0.98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羧甲基 理化特性 吸附 流变特性
下载PDF
玉米黄色素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曹龙奎 包鸿慧 周睿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12,16,共4页
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体积分数95%乙醇为夹带剂,利用先进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玉米黄色素,采用均匀设计,研究CO2流量、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对玉米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建立CO2流量、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与... 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体积分数95%乙醇为夹带剂,利用先进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玉米黄色素,采用均匀设计,研究CO2流量、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对玉米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建立CO2流量、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与提取率和色价乘积之间的回归模型,探索其内在规律,以提高玉米黄色素的提取率。结果表明: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30 min、CO2流量25 L/h、萃取压力35 MPa和夹带剂用量1 ml/g时提取效果较佳。同时还进行了光照、温度、pH值、常见的金属离子、氧化剂和还原剂及食品工业常用糖对玉米黄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 玉米黄色素 稳定性 超临界萃取技术
下载PDF
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微观结构及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睿 曹龙奎 包鸿慧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51,共5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先醚化后交联改性工艺合成了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研究了产品糊的透明度、膨胀度、冻融稳定性、吸附性能以及流变学特性,并通过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对产品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糊黏...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先醚化后交联改性工艺合成了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研究了产品糊的透明度、膨胀度、冻融稳定性、吸附性能以及流变学特性,并通过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对产品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糊黏度、透明度和膨胀度增大,热稳定性、吸附性以及冻融稳定性增强。淀粉糊呈现非牛顿剪切稀化假塑性流体特征,常温下淀粉糊的流变学模型为τ=105.6γ0.359 9(γ为剪切速率,τ为切应力),R2=0.988 2;在玉米淀粉脱水葡萄糖单元羟基上引入了羧甲基和丙基醚化基团;淀粉颗粒呈现致密均一的"分子桥"状空间交联网状大分子体形物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羧甲基 理化特性 结构 吸附 流变特性
下载PDF
食品法规与标准课程的实践教学探索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志明 牛广财 +1 位作者 张丽媛 包鸿慧 《教学研究》 2013年第6期102-105,共4页
食品法规与标准是食品专业的重要课程。近年食品市场假冒伪劣现象频现、食品安全事故多发,如何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具有这方面知识与技能的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教学实践证明,开展研究型教学、案例教学和课程技能... 食品法规与标准是食品专业的重要课程。近年食品市场假冒伪劣现象频现、食品安全事故多发,如何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具有这方面知识与技能的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教学实践证明,开展研究型教学、案例教学和课程技能训练,将课程内容与食品市场监管需求有机融合,强化课程的实践性,可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法规与标准 实践教学 研究型教学 案例教学 技能训练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绿豆芽总黄酮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魏春红 姜秀杰 +3 位作者 包鸿慧 鹿保鑫 翟爱华 曹龙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50-55,共6页
绿豆芽营养丰富、口感清脆、适合各类人群,还含有黄酮、多酚类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和保健功效,研究绿豆芽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性,为绿豆芽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以绿豆芽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 绿豆芽营养丰富、口感清脆、适合各类人群,还含有黄酮、多酚类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和保健功效,研究绿豆芽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性,为绿豆芽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以绿豆芽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四个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对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清除自由基方法评价了绿豆芽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影响绿豆芽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因素主次排序为超声温度>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50 min、超声温度55℃、料液比1∶30、乙醇浓度70%,总黄酮提取率为0.72%。提取得到的绿豆芽总黄酮对O2-·、DPPH·、NO2-·表现出很好的清除能力,表明绿豆芽总黄酮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芽 总黄酮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的制备及其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睿 曹龙奎 包鸿慧 《粮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6-109,共4页
以羧甲基玉米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改性剂,乙醇溶液为反应介质,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合成了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得出交联改性的回归模型。并通过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对产品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交联改性最佳... 以羧甲基玉米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改性剂,乙醇溶液为反应介质,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合成了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得出交联改性的回归模型。并通过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对产品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交联改性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53.2℃,环氧氯丙烷用量0.23%(占淀粉干基),反应时间64.6min,pH值10,改性淀粉表现黏度可达10.51Pa·s,较玉米淀粉和羧甲基淀粉表观黏度分别提高了214.67%和88.35%。在玉米淀粉脱水葡萄糖单元羟基上引入了羧甲基和丙基醚化基团;淀粉颗粒呈现致密均一的"分子桥"状空间交联网状大分子体形物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羧甲基淀粉 表现黏度 微观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