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并MAFLD的慢性HBV感染者显著肝纤维化的无创模型建立与验证
1
作者 区蓝芯 黄柏盛 +3 位作者 张莹洁 施梅姐 张朝臻 萧焕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 探究合并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预测肝组织显著肝纤维化的无创模型,为临床启动抗纤维化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回顾性收集2... 目的 探究合并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预测肝组织显著肝纤维化的无创模型,为临床启动抗纤维化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收治的合并MAFLD的慢性HBV感染患者445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训练队列(n=274)和验证队列(n=171)。训练队列中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无/轻微肝纤维化组(<S_(2)期,n=106)和显著肝纤维化组(≥S_(2)期,n=168),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显著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价无创模型的预测效能,并在验证队列中验证。结果 445例患者中,肝组织显著纤维化287例(63.08%),其中训练队列168例(61.31%)、验证队列119例(69.59%)。训练队列中,≥S_(2)期组患者的年龄、ALT、AST、ALP、GGT、PT、HBsAg、HBV DNA、LSM均高于<S_(2)组,WBC、RBC、PLT、TG、Urea均低于<S_(2)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GGT、HBV DNA、LSM均是显著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Urea是保护因素(P<0.05)。根据年龄、GGT、Urea、HBV DNA和LSM建立无创模型Y=0.063×年龄(岁)+0.016×GGT(U/L)+0.246×HBV DNA(lg IU/L)+0.245×LSM(kPa)-0.484×Urea(mmol/L)-3.578,在训练队列中预测肝组织显著纤维化预测效能均高于APRI、FIB-4(P<0.05),取敏感度与特异度最大时的点的临界值Y=0.70,此时预测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92.5%;在验证队列中,预测效能均高于APRI、FIB-4(P<0.05)。结论 年龄、GGT、Urea、HBV DNA和LSM是合并MAFLD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由这些参数建立的无创模型对预测该人群发生显著肝纤维化有一定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 慢性HBV感染 显著肝纤维化 危险因素 无创模型
下载PDF
传统非侵入性纤维化模型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柏盛 区蓝芯 +4 位作者 张莹洁 施梅姐 黎胜 萧焕明 池晓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10-2116,共7页
目的评价传统非侵入性纤维化模型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9月—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行肝脏病理检查且同时符合CHB和MAFLD诊断标准的患者共499例。采用S... 目的评价传统非侵入性纤维化模型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9月—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行肝脏病理检查且同时符合CHB和MAFLD诊断标准的患者共499例。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评价肝纤维化程度。呈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Spearman对各无创诊断方法与肝脏纤维化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FibroScan、GPR、APRI、FIB-4、LPRI对CHB合并MAFLD的诊断价值;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联合模型,将联合模型与5种指标单独应用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采用Delong检验对各无创诊断方法进行AUC的两两比较。结果无或轻度肝纤维化组(S0~S1)198例,显著肝纤维化组(S≥2)301例。S≥2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均高于S0~S1组,其中ALT、AST、GGT、TBil、GPR、FIB-4、APRI、LPRI、LS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PR、FIB-4、APRI、LSM、LPRI与肝脏纤维化分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3、0.414、0.449、0.553、0.580,P值均<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GPR、FIB-4、APRI、LSM、LPRI单独应用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的AUC分别为0.704、0.715、0.740、0.787、0.802;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GPR、FIB-4、APRI、LSM的联合模型LGAF,LGAF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的AUC为0.814;将LGAF分别与GPR、FIB-4、APRI、LSM、LPRI的AUC进行比较,除了与LPR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184、4.884、4.117、2.120,P值均<0.05)。结论FibroScan、GPR、APRI、FIB-4、LPRI五项数据模型对CHB合并MAFLD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与CHB合并NAFLD发生显著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相似,对于临床实际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的应用有参考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纤维化 诊断
下载PDF
基于运气辨证分析池晓玲教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特点
3
作者 区蓝芯 黄柏盛 +5 位作者 张莹洁 张朝臻 施梅姐 黎英贤 萧焕明 池晓玲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034-1036,共3页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主要的传染性疾病,中医对其防治有着鲜明的特色且疗效显著。池晓玲教授是全国第六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医,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池晓玲教授临床论治慢性乙型...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主要的传染性疾病,中医对其防治有着鲜明的特色且疗效显著。池晓玲教授是全国第六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医,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池晓玲教授临床论治慢性乙型肝炎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学术特点鲜明,尤其以运气辨治思想独具特色。现以池晓玲教授在辛丑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为例,探讨池晓玲教授运用五运六气学说防治慢性乙型肝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运气辨证 池晓玲
下载PDF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黄柏盛 邓文婷 +5 位作者 区蓝芯 张莹洁 方梦冰 黎胜 施梅姐 萧焕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869-872,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及血清学指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预测价值,并建立发生EGV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7例,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及血清学指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预测价值,并建立发生EGV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7例,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及吲哚菁绿清除试验。根据胃镜结果将患者分为无EGV组(26例)和有EGV两组(61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并筛选出可以有效预测EGV的无创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无EGV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Alb、Cr、吲哚菁绿清除率(ICG-K)均高于有EGV组(P<0.05),而AST、TBil、PT、INR、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均低于有EGV组(P<0.05)。其中ICG-R15和PLT是发生EGV的独立危险因素,且ICG-R15与EGV的风险呈正相关(OR=87.156,P<0.05),而PLT呈负相关(OR=0.984,P<0.05)。ICG-R15诊断EGV患者的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0.176、75.4%、80.8%及0.789;ICG-R15联合PLT诊断EGV患者的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及AUC分别为0.705、78.7%、76.9%及0.84。结论:ICG-R15和PLT是EGV的独立危险因素,ICG-R15联合PLT对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EGV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作为胃镜检查的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下载PDF
FibroScan联合GPR、APRI和FIB-4诊断血清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价值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柏盛 区蓝芯 +4 位作者 张莹洁 方梦冰 施梅姐 黎胜 萧焕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18-621,共4页
目的 评价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和FibroScan诊断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2015年2月~2020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诊治的血清ALT正常的慢性HB... 目的 评价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和FibroScan诊断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2015年2月~2020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诊治的血清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154例,纳入人群血清HBV DNA阳性,均接受肝活检,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评价肝纤维化程度。常规检测血小板计数和血生化指标,计算FIB、APRI和GPR指数,使用FibroScan-502诊断仪行肝硬度检测LSM(kPa)。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联合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Delong法对AUC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S0 34例,S1 47例,S2 48例,S3 22例,S4 3例,其中73例(47.4%)存在显著性肝纤维化(≥S2),25例(16.2%)存在进展性肝纤维化;≥S2患者FIB-4、APRI、GPR和LSM分别为1.0(0.8,1.2)、0.3(0.2,0.4)、0.2(0.2,0.3)和7.0(6.0,9.0)kPa,≥S3期分别为1.3(1.0,1.7)、0.4(0.3,0.5)、0.3(0.2,0.4)和9.0(7.4,11.0)kPa,均显著打于S0~S1期患者【分别为0.7(0.6,1.0)、0.2(0.2,0.3)、0.1(0.1,0.2)和5.0(4.1,6.1)kPa,P<0.05】;应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构建4种指标联合诊断≥S2和≥S3的模型分别为,Logit(≥S2)=1.303×FIB-4+9.8×GPR-0.684×APRI+0.7×LSM-7.565,其诊断≥S2肝纤维化的AUC为0.858,和Logit(≥S3)=3.307×FIB-4+5.361×GPR-4.394×APRI+0.635×LSM-9.632,其诊断≥S3肝纤维化的AUC为0.914,均显著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均<0.001)。结论 在血清ALT水平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中,近一半存在显著性肝纤维化。应用无创指标联合诊断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感染者 肝纤维化 肝脏硬度检测 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 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 诊断
下载PDF
合并慢性乙型肝炎对代谢相关性脂肪肝患者肾脏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莹洁 区蓝芯 +3 位作者 黄柏盛 张朝臻 萧焕明 池晓玲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FLD)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的肾脏功能状况,并对影响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分别收集MAFLD组(n=141)和CHB-MAFLD组(n=144)患者的肝脏生化、肾脏生化等临床资料,利用eGFR... 目的探讨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FLD)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的肾脏功能状况,并对影响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分别收集MAFLD组(n=141)和CHB-MAFLD组(n=144)患者的肝脏生化、肾脏生化等临床资料,利用eGFR对两组患者的肾脏功能进行评价,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肾功能受损的影响因素。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285例患者中,与MAFLD组对比,CHB-MAFLD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肌酐(SCr)、eGFR、大量饮酒史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MAFLD组出现SCr异常升高(16.67%vs 3.55%,χ^(2)=13.418,P<0.001)及肾功能受损(40.97%vs 12.77%,χ^(2)=28.745,P<0.001)的比例明显高于MAFLD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尿酸、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CHB是影响患者肾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HB-MAFLD患者存在亚临床型肾功能受损,可能比单纯MAFLD患者更易发生、发展早期肾功能受损。对于CHB-MAFLD患者,更应严格控制相关危险因素,预防慢性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 慢性乙型肝炎 肾功能受损 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池晓玲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 被引量:4
7
作者 邓文婷 区蓝芯 +5 位作者 张莹洁 黄柏盛 黎胜 黎英贤 萧焕明 池晓玲(审核)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565-567,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蓄积为主要病理基础的代谢性疾病,肥胖、高脂血症及2型糖尿病等均可单独或共同诱发NAFLD[1]。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全球NAFLD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愈加趋向年轻化[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蓄积为主要病理基础的代谢性疾病,肥胖、高脂血症及2型糖尿病等均可单独或共同诱发NAFLD[1]。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全球NAFLD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愈加趋向年轻化[2]。临床上NAFLD患者发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主要通过肝功能检测、腹部彩超、腹部CT等检查来诊断,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清楚,目前较为认可的是“二次打击学说”[3]。现代医学尚无特定疗效的药物治疗本病,而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在治疗该疾病有一定的优势。池晓玲教授为广东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第六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中医哲学访问学者,从事中医肝病临床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对于NAFLD的治疗造诣颇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池晓玲 名医经验 医案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名老中医治疗肝郁型阳痿的用药特点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经纬 刘齐 +4 位作者 区蓝芯 莫屈千 王晓文 陈伟光 周少虎 《山东中医杂志》 2021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探究现代名老中医治疗肝郁型阳痿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法对收集的194首处方进行整理、挖掘、分析,总结药物配伍规律、各药物和药物组合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高频药物包括柴胡、白芍、当归、淫羊藿等,归... 目的:探究现代名老中医治疗肝郁型阳痿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法对收集的194首处方进行整理、挖掘、分析,总结药物配伍规律、各药物和药物组合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高频药物包括柴胡、白芍、当归、淫羊藿等,归经以肝、肾、脾经居多,关联规则结果显示置信度最高的药物组合为白术-当归-柴胡,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是白芍-柴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有效聚类群,因子分析结果显示12个公因子。结论:基于数据挖掘结果发现,现代名老中医治疗肝郁型阳痿的原则为疏肝解郁、补肾活血,同时重视健脾、益气、安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痿 肝郁 名老中医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关联规则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