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原酸与生物碱配伍后成分存在状态与超滤膜传质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吴鑫 李存玉 +2 位作者 邓祥敏 牛敏 华政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60-1963,共4页
目的研究绿原酸与生物碱配伍后成分存在状态与超滤膜传质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将绿原酸与系列pKa值生物碱进行配伍,膜分离数据与扫描电镜、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相结合来分析该成分在膜上的透过机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两者pKa差值与分子... 目的研究绿原酸与生物碱配伍后成分存在状态与超滤膜传质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将绿原酸与系列pKa值生物碱进行配伍,膜分离数据与扫描电镜、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相结合来分析该成分在膜上的透过机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两者pKa差值与分子间结合强度的关系。结果绿原酸与碱性较强的生物碱配伍后,其超滤分离下降15%,膜上出现团块堆积,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图谱圆弧半径较大,特征谱带λmax发生不同程度的蓝移。结论绿原酸与生物碱配伍的混合物成分存在状态与组分间pKa差值有关,两者解离常数差值越大,越倾向于形成复合盐,膜截留特征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生物碱 成分存在状态 超滤膜传质行为 扫描电镜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
下载PDF
基于多元化学计量法的核桃仁炮制前后品质评价
2
作者 华政颖 郭梦雨 +4 位作者 吴育 李亚荣 陈淑丽 许妍 李伟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9-727,共9页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核桃仁炒制前后的品质差异。方法收集我国7个核桃主产区的核桃样品,进行外观性状评价,并采用清炒法制备生、炒核桃仁。参照国家标准方法测定核桃仁的水分、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脂肪酸组成...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核桃仁炒制前后的品质差异。方法收集我国7个核桃主产区的核桃样品,进行外观性状评价,并采用清炒法制备生、炒核桃仁。参照国家标准方法测定核桃仁的水分、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脂肪酸组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其品质差异性。结果生品中水分含量为3.89%~5.09%、灰分含量为1.64%~2.16%、粗脂肪含量为64.15%~69.26%、粗蛋白含量为17.38%~18.97%;炒制后水分含量为2.83%~3.68%、灰分含量为1.64%~2.11%、粗脂肪含量为68.32%~71.71%、粗蛋白含量为14.94%~18.87%。炒制后各产地核桃仁水分降低,粗脂肪含量升高。核桃仁中的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组成,生品中相对含量分别为5.23%~8.55%、1.80%~3.99%、14.30%~32.29%、52.95%~63.96%和6.80%~11.13%,炒品中相对含量分别为6.00%~7.94%、未检出~2.38%、17.59%~31.85%、49.89%~63.49%和8.18%~13.35%,炒制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由88.39%~92.21%升高为89.85%~97.72%。主成分分析显示山西生核桃仁的综合得分最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陕西、山西、河北核桃仁相似度较高。结论核桃仁经炒制后能够降低水分,增加粗脂肪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同产地核桃仁的品质差异较大,陕西、山西和河北3个产地的核桃仁品质优于其他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仁 脂肪酸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品质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补骨脂盐炙前后对去卵巢大鼠的骨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许妍 吴育 +4 位作者 谢辉 华政颖 颜翠萍 殷放宙 李伟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48-952,977,共6页
目的 比较补骨脂盐炙前后对去卵巢(OVX)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炮制机理。方法 制备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分别用补骨脂生、盐品灌胃,给药12周后称重,取子宫,测血清中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以及雌二醇(E2)含... 目的 比较补骨脂盐炙前后对去卵巢(OVX)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炮制机理。方法 制备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分别用补骨脂生、盐品灌胃,给药12周后称重,取子宫,测血清中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以及雌二醇(E2)含量,测骨生物力学强度和骨密度(BMD),观察骨小梁微结构。制备补骨脂生、盐品含药血清,检测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检测补骨脂生、盐品水煎液和含药血清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结果 补骨脂生、盐品均能有效抑制去卵巢所致的大鼠体重增加和子宫萎缩,升高血清Ca、P含量,降低ALP、OC和E2含量,显著提高BMD、骨生物力学强度,改善骨小梁结构的完整性。补骨脂生、盐品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盐品效果优于生品。此外,补骨脂盐炙后有效成分的煎出和入血成分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补骨脂生、盐品对OVX所致的大鼠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补骨脂盐品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更强,这与补骨脂盐炙促进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等有效成分煎出和盐炙后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等入血有效成分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盐炙 骨质疏松 去卵巢大鼠 成骨细胞
下载PDF
基于粪菌移植研究青娥丸的抗骨质疏松作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谢辉 林上阳 +3 位作者 华政颖 郭梦雨 于垠廷 李伟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1-528,共8页
目的探讨粪菌移植对骨质疏松症的改善作用,以及大鼠肠道菌群对青娥丸生、盐品中主要化学成分的代谢作用。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仙灵骨葆胶囊治疗组(阳性药组)、青娥丸生品粪菌移植治疗组(青娥丸生品移植组)... 目的探讨粪菌移植对骨质疏松症的改善作用,以及大鼠肠道菌群对青娥丸生、盐品中主要化学成分的代谢作用。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仙灵骨葆胶囊治疗组(阳性药组)、青娥丸生品粪菌移植治疗组(青娥丸生品移植组)、青娥丸盐品粪菌移植治疗组(青娥丸盐品移植组)以及益生菌组。采用去除双侧卵巢法制备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青娥丸生、盐品移植组自造模6周后开始分别给予相应的粪菌液(每100 g体质量给予2 mL),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益生菌组给予乳酸杆菌菌液1 mL。给药8周后,采用Micro-CT检测大鼠骨密度(BMD);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雌二醇(E2)、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BA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的含量以及炎症因子IL-17、IL-6和TNF-α的水平;采用三点弯曲试验法检测大鼠股骨力学指标的变化;采用GC-MS技术测定大鼠肠道内容物中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体外实验将青娥丸生、盐品分别与大鼠肠道菌群共孵育,采用UHPLC-Q-TOF/MS技术对共孵育样品中青娥丸主要成分的原型和代谢产物进行检测与分析,并推测其代谢途径。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骨质疏松模型组大鼠表现为BMD降低(P<0.001),血清中E2水平降低(P<0.001),BGP、BAP、TRAP水平升高(P<0.001),骨力学参数中最大载荷、最大挠度和刚度降低(P<0.05,P<0.01,P<0.001),血清中IL-17、IL-6和TNF-α水平升高(P<0.001),肠道内容物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降低(P<0.01,P<0.001)。与模型组相比,青娥丸生、盐品移植组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趋于假手术组水平,但青娥丸生、盐品移植组之间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体外共孵育实验结果表明,青娥丸方中4种主要原型成分在经肠道菌群代谢后共产生14种代谢产物,其中主要代谢产物为肠二醇、肠内酯、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等,而青娥丸生、盐品共孵育样品的代谢产物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青娥丸可通过肠道菌群减少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产生,增加大鼠肠道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改善大鼠骨质疏松;大鼠肠道菌群能够影响青娥丸方中主要成分的代谢。肠道菌群是青娥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靶点,青娥丸和肠道菌群之间相互作用可能是青娥丸改善骨质疏松症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娥丸 粪菌移植 骨质疏松 药物代谢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
5
作者 吴鑫 朱星宇 华政颖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78,共6页
针对中药化学实验课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与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基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的目的,通过构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专业设计性实验”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引入现代化教学资源,合理构建实验考核体系,拓展校企合... 针对中药化学实验课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与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基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的目的,通过构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专业设计性实验”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引入现代化教学资源,合理构建实验考核体系,拓展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技能人才 中药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与思考
原文传递
基于FXR-SULT1E1通路探究盐补骨脂致小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1
6
作者 吴育 周浓 +3 位作者 梅春梅 石芸 华政颖 李伟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02-2811,共10页
目的从法尼醇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硫酸基转移酶1E1(sulfotransferase 1E1,SULT1E1)通路探讨盐补骨脂致小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性别差异的潜在机制。方法ICR雌性和雄性小鼠连续ig不同剂量(5、10、20 g/kg)的盐补骨脂水煎液30 d... 目的从法尼醇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硫酸基转移酶1E1(sulfotransferase 1E1,SULT1E1)通路探讨盐补骨脂致小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性别差异的潜在机制。方法ICR雌性和雄性小鼠连续ig不同剂量(5、10、20 g/kg)的盐补骨脂水煎液30 d,采用HPLC仪检测补骨脂炮制后化学成分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损伤相关指标;取肝脏、脾脏、肾脏、肺脏以及卵巢、睾丸,称定质量并计算脏器指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盐补骨脂致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显微结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E_(2))、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1,PON1)及FXR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肝脏胆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2,Mrp2)和SULT1E1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脏FXR、Mrp2、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Bsep、SULT1E1、肝细胞核因子4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α,HNF4α)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蛋白表达。结果盐补骨脂给药后小鼠肝脏出现明显的肝细胞肿胀、胆管扩张、血清生化指标升高等病理变化,其中雌鼠更为严重(P<0.05、0.01、0.001)。免疫荧光实验显示给药后肝脏Bsep和Mrp2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P<0.05、0.001),但雌鼠更为明显;雌鼠肝脏中SULT1E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而在雄鼠的肝脏中没有差异。ELISA结果显示雌鼠和雄鼠血清中E2、FSH和LH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01、0.001),雌鼠更为明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雌鼠给药后肝脏FXR、Mrp2、Bsep、SULT1E1、HNF4α和Nrf2表达明显降低(P<0.05、0.01、0.001),CYP7a1表达显著升高(P<0.01);雄鼠给药后FXR和Bsep表达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盐补骨脂通过HNF4α调控FXR-SULT1E1信号通路,补骨脂下调了胆固醇和胆汁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SULT1E1,增加了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风险,这可能是肝损伤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补骨脂 法尼醇受体-硫酸基转移酶1E1通路 肝细胞核因子4α 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雌激素 性别差异
原文传递
补骨脂炮制前后水煎液致雌性ICR小鼠胆汁瘀积性肝损伤作用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符映均 吴育 +2 位作者 梅春梅 华政颖 李伟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34-1441,共8页
目的探讨补骨脂炮制前后致雌性ICR小鼠胆汁瘀积性肝损伤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补骨脂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含量变化。雌性ICR小鼠连续30 d ig生、盐补骨脂水煎液,末次给药24 h后,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损伤相关指标丙... 目的探讨补骨脂炮制前后致雌性ICR小鼠胆汁瘀积性肝损伤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补骨脂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含量变化。雌性ICR小鼠连续30 d ig生、盐补骨脂水煎液,末次给药24 h后,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损伤相关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取肝脏、脾脏和肾脏,称定质量并计算脏器指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E2)、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肝脏中法尼醇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雌激素硫酸转移酶1E1(sulfotransferase 1E1,SULT1E1)和E2含量。结果补骨脂经盐炙后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新补骨脂异黄酮含量下降,其余8种成分含量均升高,其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corylifol A升高较为明显。雌性小鼠ig生、盐补骨脂水煎液30 d后出现生殖器损伤,小鼠阴道口红肿,有水样浸润。与对照组比较,生、盐补骨脂组小鼠血清ALT、AST、ALP活性及DBIL、TBIL、TB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01、0.001),盐炙后补骨脂致肝损伤较生品更严重;肝脏FXR、SULT1E1含量显著降低(P<0.01、0.001),血清E2、FSH、IL-6和肝脏E2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0.01、0.001)。盐补骨脂与生补骨脂比较,IL-6升高更明显,FXR、SULT1E1下降更明显。结论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和Corylifol A可能是补骨脂药效成分同时也可能是其主要毒性成分,盐补骨脂较生补骨脂更易造成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盐炙 胆汁瘀积性肝损伤 雌激素样作用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corylifol A 补骨脂苷 异补骨脂苷 新补骨脂异黄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