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咽启闭方对脑卒中大鼠吞咽功能及皮质吞咽中枢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1
作者 李彦杰 李斯锦 +3 位作者 华晓琼 秦合伟 金小琴 张志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527-2533,共7页
背景:中药复方利咽启闭方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取得了良好疗效。外周血清5-羟色胺及中枢孤束核神经递质与吞咽密切相关,因此该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等现代医学实验方法,探索中药利咽启闭方对外周血清及吞咽中枢孤束核神经递质的调控作用,为... 背景:中药复方利咽启闭方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取得了良好疗效。外周血清5-羟色胺及中枢孤束核神经递质与吞咽密切相关,因此该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等现代医学实验方法,探索中药利咽启闭方对外周血清及吞咽中枢孤束核神经递质的调控作用,为其机制的探索开拓新思路。目的:验证利咽启闭方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4只、治疗组14只和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线栓法短暂脑缺血90 min后再灌注进行造模,造模6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选取评分为2分的大鼠进入后续实验;造模后第2天开始治疗组给予中药复方利咽启闭方灌胃治疗,其余两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造模后第2,7,14,30天记录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及24 h进食、进水量;造模后第14,30天采用生物信号采集器及张力换能器检测大鼠吞咽启动反应时间及吞咽次数;吞咽功能检测后取材,采用TTC染色测定每组大鼠的脑缺血面积,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延髓吞咽中枢孤束核5-羟色胺表达,采用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岛叶、前运动皮质、扣带皮质、丘脑处BCL-2、BAX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假手术组相比,治疗组和模型组在灌胃第14天时的体质量、24 h进食量、进水量均减少,吞咽启动反应时间均延长,吞咽次数均减少(P<0.05);在灌胃第30天时,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体质量、24 h进食量、进水量均增加(P<0.05),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②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的吞咽启动反应时间缩短、吞咽次数增加,但吞咽次数仍较假手术组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治疗组大鼠脑缺血面积较模型组减小,治疗组延髓孤束核5-羟色胺阳性表达较模型组增加,但仍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岛叶、扣带皮质、丘脑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BAX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降,BCL-2/BAX比值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利咽启闭方可以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大鼠的吞咽次数及吞咽启动反应时间以及24 h进食进水量、体质量等吞咽功能相关指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脑缺血面积,抑制大鼠岛叶、扣带皮质、丘脑的神经细胞凋亡,进而改善高级中枢对延髓吞咽中枢的调控,以及调节孤束核内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水平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 孤束核 5-羟色胺 BAX BCL-2
下载PDF
桂枝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华晓琼 李彦杰 +7 位作者 秦合伟 金小琴 张淑芹 刘昊源 赵楠楠 王煜普 丁慧敏 朱博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1015,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致病因素,动脉内膜下的脂质沉积、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后,进而血管壁增厚、血管弹性降低、管腔狭窄,继而引发一系列的继发性病变〔1,2〕。流行病学显示〔3〕,我国每年大约有20万人死于因AS...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致病因素,动脉内膜下的脂质沉积、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后,进而血管壁增厚、血管弹性降低、管腔狭窄,继而引发一系列的继发性病变〔1,2〕。流行病学显示〔3〕,我国每年大约有20万人死于因AS而引发的心肌梗死,严重危害了人类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 降脂 抗炎 氧化应激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祛痰治呛方穴位敷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吞咽障碍大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华晓琼 李彦杰 +5 位作者 秦合伟 金小琴 任锟 张志鑫 朱博超 王煜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2期5155-5161,共7页
背景:前期临床研究发现祛痰治呛方穴位敷贴对于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有一定疗效,但作用机制不明确。在脑干吞咽中枢,疑核是腹侧区吞咽中枢的主要构成部分,并且能够诱发吞咽动作的出现和吞咽时间的产生,而疑核内谷氨酸受... 背景:前期临床研究发现祛痰治呛方穴位敷贴对于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有一定疗效,但作用机制不明确。在脑干吞咽中枢,疑核是腹侧区吞咽中枢的主要构成部分,并且能够诱发吞咽动作的出现和吞咽时间的产生,而疑核内谷氨酸受体、γ氨基丁酸受体、c-fos蛋白等递质与吞咽密切相关。目的:观察祛痰治呛方穴位敷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疑核内神经递质谷氨酸受体、γ氨基丁酸受体及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祛痰治呛方穴位敷贴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吞咽障碍的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6),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n=18),贴敷组(n=18),假贴敷组(n=18)。模型组、贴敷组、假贴敷组采用线栓法短暂脑缺血90 min后再灌注进行造模,造模6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选取评分为2分的大鼠进入后续实验;造模第2天贴敷组给予祛痰治呛方穴位敷贴治疗,假贴敷组在模型制备的基础上给予无药物贴敷,其余两组正常饲养1个月。记录各组大鼠造模后第2,7,14,30天体质量、吞咽启动反应时间及吞咽次数。治疗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脑组织含水量,采用免疫组化法、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延髓吞咽中枢疑核处谷氨酸受体1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1)、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GABAA Rα1)和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贴敷组和假贴敷组大鼠体质量、1 min内吞咽次数在造模后第14,30天时均减少(P<0.05),吞咽启动反应时间均延长(P<0.05);第30天时,与模型组相比,贴敷组大鼠体质量、吞咽次数增加(P<0.05),吞咽启动时间缩短(P<0.05);②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贴敷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减少(P<0.05);③与模型组相比,贴敷组延髓疑核处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阳性数量、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但仍低于正常组,1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和c-fos阳性数量、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祛痰治呛方穴位贴敷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大鼠的吞咽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脑水肿程度,调节吞咽中枢疑核内的神经递质谷氨酸受体、γ氨基丁酸受体和c-fos蛋白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 疑核 脑水肿 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 1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 C-FOS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状态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华晓琼 李彦杰 +2 位作者 张淑芹 任锟 金小琴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79-1782,共4页
脊髓损伤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作为21世纪公认的临床难题之一〔1〕,近年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约有50万的新增患者〔2〕。严重的脊髓损伤会造成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脊髓休克,70%的患者在2~6 w之内可因轻重的不同脊髓损伤产生不同程度的... 脊髓损伤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作为21世纪公认的临床难题之一〔1〕,近年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约有50万的新增患者〔2〕。严重的脊髓损伤会造成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脊髓休克,70%的患者在2~6 w之内可因轻重的不同脊髓损伤产生不同程度的痉挛性瘫痪。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双下肢高肌张力、肌肉强直、阵发性痉挛等。脊髓损伤后造成的肢体痉挛状态是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抑制异常运动模式、减轻患肢肌肉痉挛、建立正常运动模式是治疗脊髓损伤功能障碍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中医药的大力发展,吸引众多学者采用中医药疗法对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状态的机制和临床效果进行了探索,该疗法不仅多样,疗效也备受肯定。本文就近年来运用针刺、中药及针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肢体痉挛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线栓法与化学损毁法造模引起模型大鼠吞咽功能损害的对比
5
作者 华晓琼 李彦杰 +4 位作者 李斯锦 张淑芹 刘昊源 丁慧敏 赵楠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08-1714,共7页
背景:建立动物模型是研究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线栓法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用的经典模型,新近研究表明,化学损毁吞咽中枢疑核也能造成大鼠表现吞咽功能障碍,但其造模成功率、临床相似性、可调控性仍不确定。目的:观察线栓法... 背景:建立动物模型是研究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线栓法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用的经典模型,新近研究表明,化学损毁吞咽中枢疑核也能造成大鼠表现吞咽功能障碍,但其造模成功率、临床相似性、可调控性仍不确定。目的:观察线栓法与化学损毁法两种不同造模方法对大鼠模型的吞咽功能改变,探究能较完整表现与人类相似的吞咽障碍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10只,线栓组15只,化学损毁组15只,线栓组以线栓法短暂脑缺血90 min后再灌注制备左侧卒中脑缺血模型,化学损毁组以鹅膏蕈氨酸化学损毁疑核造成大鼠吞咽障碍模型。记录各组大鼠每周存活数、体质量及24 h进食、进水量,在造模后第2,7,14,30天时采用生物信号采集器及张力换能器检测大鼠吞咽启动反应时间及吞咽次数,并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延髓吞咽中枢疑核处病理学形态变化,ELISA法观察各组大鼠血清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和化学损毁组相比,线栓组大鼠死亡率在第2,7天显著降低(P<0.05),其余时间段无明显差异(P>0.05),且线栓组最终死亡率明显低于化学损毁组(40%,73%,P<0.05);②与正常组相比,造模后第7天化学损毁组大鼠体质量及24 h进食、进水量均减少、吞咽启动反应时间延长、吞咽次数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线栓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第14天后2个造模组大鼠体质量及24 h进食、进水量均减少,吞咽启动反应时间均延长,吞咽次数均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线栓组和化学损毁组相比,大鼠体质量及24 h进食、进水量、吞咽启动反应时间、吞咽次数在第7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时间段无明显差异(P>0.05);③2个造模组大鼠的延髓处均较出现明显病理性改变,延髓处炎症细胞均明显增多;线栓组和化学损毁组相比,病理性改变不明显;④提示无论是线栓法和化学损毁疑核法都可引起大鼠吞咽功能改变;线栓组的死亡率在造模后的所有时间段内均低于化学损毁组,从模型最终的成功率而言,线栓法短暂脑缺血90 min后再灌注大鼠模型更具复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功能 化学损毁 疑核 脑缺血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五参顺脉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opE-/-小鼠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刘昊源 李彦杰 +5 位作者 秦合伟 金小琴 牛雨晴 华晓琼 张淑芹 牛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7-389,共13页
【目的】预测五参顺脉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为五参顺脉汤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五参顺脉汤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 【目的】预测五参顺脉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为五参顺脉汤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五参顺脉汤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动脉粥样硬化靶点并统一使用UniProt数据库进行标准化,使用R语言脚本获取两者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 3.9.1软件建立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学属性分析;将交集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蛋白互作(PPI)关系网络,并在DAVID平台中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opE-/-雄鼠进行试验验证,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变情况,ELISA检测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白细胞介素-6(IL6)、IL1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五参顺脉汤中共有活性成分124个,获得靶点122个,动脉粥样硬化靶点4 711个,两者交集靶点98个。拓扑学分析显示,五参顺脉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成分为槲皮素、β-谷甾醇、豆甾醇、木犀草素,核心靶点为环氧合酶-1(PTGS1)、类固醇受体激活蛋白2抗体(NOCA2)、猴丝氨酸蛋白酶1(PRSS1)等。GO功能富集分析中生物过程得到321个条目(P<0.01),主要涉及对脂多糖的反应、对肿瘤坏死因子的反应、脂肪酸代谢过程等;分子功能得到93个条目(P<0.01),主要涉及膜筏、膜微域、突触膜等;细胞组分得到45个条目(P<0.01),主要涉及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RNA聚合酶Ⅱ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核受体的活动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中共得到129条信号通路(P<0.01),如癌症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等,大多与调节免疫性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血脂四项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小鼠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HDL-C升高(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给药组主动脉斑块明显减少,脂质侵润减轻,泡沫细胞数量减少;ELISA检测结果显示,在药物作用下主动脉组织匀浆中炎症因子MCP-1、IL6、IL1B、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五参顺脉汤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活性成分槲皮素、β-谷甾醇、豆甾醇、木犀草素可能通过作用于PTGS1、乙酰胆碱酯酶(ACHE)、腺苷(AR)等靶点产生炎性控制及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参顺脉汤 网络药理学 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 炎性因子
下载PDF
滇西北传统木雕技艺特征探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苏艳炜 朱炫霖 +1 位作者 吴章康 华晓琼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年第4期60-61,共2页
滇西北传统木雕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以滇西北传统木雕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法,获得滇西北传统木雕技艺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寻求滇西北传统木雕的本质,从雕刻图案与题材、文化内... 滇西北传统木雕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以滇西北传统木雕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法,获得滇西北传统木雕技艺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寻求滇西北传统木雕的本质,从雕刻图案与题材、文化内涵、美学价值等方面研究其艺术特征内涵,从雕刻用材、雕刻技法与工艺、结构形式等方面分析其技术特征,从而全面归纳出滇西北传统木雕的技艺特征,为滇西北传统木雕技艺的保护与活态传承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木雕 技术特征 艺术特征 雕刻 题材
下载PDF
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华晓琼 李彦杰 +3 位作者 金小琴 刘昊源 张淑芹 牛丽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3期318-323,共6页
卒中后吞咽障碍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指患者由于卒中导致吞咽过程中的困难表现,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调控吞咽功能的两个关键区域孤束核和疑核,其分泌的多种神经递质与吞咽功能密切相关。与孤束核密切相关的5-羟色胺(5-hydro... 卒中后吞咽障碍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指患者由于卒中导致吞咽过程中的困难表现,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调控吞咽功能的两个关键区域孤束核和疑核,其分泌的多种神经递质与吞咽功能密切相关。与孤束核密切相关的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及其受体5-HT1A、谷氨酸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等递质,以及与疑核密切相关的生长激素抑制素、一氧化氮合酶能神经元、谷氨酸、γ-氨基丁酸等递质,在吞咽的启动、控制及相关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当前分子生物学领域最新成果发现,卒中后吞咽障碍可能的发病机制与背侧区的孤束核及周围的网状结构组成的脑干吞咽中枢,以及位于腹侧区的疑核及周围的网状结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卒中 分子生物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AMPK信号通路探讨参苓白术散改善肥胖型2型糖尿病小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淑芹 李彦杰 +3 位作者 秦合伟 刘昊源 华晓琼 金小琴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737-2742,共6页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散改善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200 mg/kg)阳性对照组及参苓白术散高(24 mg/kg)、低(12 mg/kg)剂量组,高脂饲养加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散改善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200 mg/kg)阳性对照组及参苓白术散高(24 mg/kg)、低(12 mg/kg)剂量组,高脂饲养加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肥胖型T2DM小鼠模型,各组小鼠给予对应药物6 w,记录每组小鼠治疗期间体质量及空腹血糖,取材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ALT、AST、TC、TG、HDL-C、LDL-C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TNF-α、IL-6水平;RT-PCR检测小鼠肝组织LKB1、AMPKα1、ACC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组织p-LKB1、p-AMPKα1、ACC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可使高脂饲养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和血清TC、TG、LDL-C、AST、ALT及肝组织中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血清HDL-C水平和肝组织中LKB1、AMPKα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肝组织中ACC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参苓白术散可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改善肥胖型T2DM并促进脂质及葡萄糖代谢,从而缓解高脂饲养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糖脂代谢紊乱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T2DM 糖脂代谢 AMPK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文本解读教学的本质、功能与问题消解
10
作者 华晓琼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80-83,共4页
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如何提升文本解读教学的实效性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文本具有完整性和独特性,但文本解读的方法有着共通性,开展文本解读的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起文本解读的方法。但在一线教学中文本解读教学依然存... 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如何提升文本解读教学的实效性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文本具有完整性和独特性,但文本解读的方法有着共通性,开展文本解读的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起文本解读的方法。但在一线教学中文本解读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文本解读教学本质、功能的探讨,从多角度提出文本解读教学的策略,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解读 阅读教学 问题消解 核心素养
下载PDF
主刺中膂俞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张淑芹 李彦杰 +4 位作者 秦合伟 李鸿章 牛丽 华晓琼 刘昊源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9期1429-1432,共4页
目的观察主刺中膂俞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主刺中膂俞,配穴:次髎、肾俞、小肠俞、大肠俞、膀胱俞。每日1次,每周5... 目的观察主刺中膂俞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主刺中膂俞,配穴:次髎、肾俞、小肠俞、大肠俞、膀胱俞。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4周。统计并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尿动力学指标(包括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膀胱内压)、生活自理能力。结果4周后,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尿动力学指标、生活自理能力相对于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主刺中膂俞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尿动力学指标、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尿潴留 针刺 中膂俞 膀胱功能训练
下载PDF
循经放血疗法治疗卒中后风痰瘀阻证上肢感觉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华晓琼 李彦杰 +6 位作者 秦合伟 任锟 金小琴 李鸿章 刘昊源 丁慧敏 赵楠楠 《现代中医临床》 2023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观察循经放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风痰瘀阻证上肢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51例。2组均采用基础治疗控制脑卒中原发病,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基... 目的观察循经放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风痰瘀阻证上肢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51例。2组均采用基础治疗控制脑卒中原发病,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循经放血疗法。观察中医证候积分、Lindmark感觉功能评分、数字疼痛分级评分、体感诱发电位、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临床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治疗后较本组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Lindmark感觉功能评分治疗组治疗后较本组升高(P<0.05),数字麻木感积分治疗组治疗后较本组降低(P<0.05),治疗后Lindmark感觉功能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数字疼痛分级积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体感诱发电位治疗组治疗后较本组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组治疗后均较本组升高(P<0.05),治疗后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均升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51例中,痊愈4例,显效13例,有效2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27%;对照组51例中,痊愈1例,显效11例,有效21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4.71%。经秩和检验,Z=-2.245,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循经放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风痰瘀阻证上肢感觉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风痰瘀阻证 偏身感觉障碍 循经放血
原文传递
醒神开窍针联合通窍活血汤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后昏迷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淑芹 李彦杰 +4 位作者 秦合伟 华晓琼 牛丽 刘昊源 金小琴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75-180,共6页
目的:观察醒神开窍针联合通窍活血汤对重度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后昏迷患者S100钙结合蛋白(S-100B)、髓磷脂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dase,NSE)水平及促... 目的:观察醒神开窍针联合通窍活血汤对重度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后昏迷患者S100钙结合蛋白(S-100B)、髓磷脂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dase,NSE)水平及促醒的影响。方法:104例STBI后昏迷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体质调理、对症康复疗法、感官刺激);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窍活血汤联合醒神开窍针,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的清醒时间和清醒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脑血流速度、血浆脑损伤标志物水平、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潜伏期。结果:①治疗组清醒率为94.23%(49/52),对照组为61.54%(32/52),治疗组清醒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清醒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清醒时间为(20.92±1.49)d,对照组清醒时间为(29.13±1.78)d,两组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14.12±1.81)分,对照组为(10.34±2.28)分,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为(95.65±2.94)cm·s^(-1),对照组为(80.96±2.41)cm·s^(-1),两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为(39.04±2.71)cm·s^(-1),对照组为(30.04±2.28)cm·s^(-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两组患者S-100B、MBP、NSE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S-100B水平为(1.04±0.01)μg·L^(-1)、MBP水平为(1.58±0.26)μg·L^(-1)、NSE水平为(7.08±0.68)μg·L^(-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2±0.01)μg·L^(-1)、(5.50±0.19)μg·L^(-1)、(13.93±0.71)μg·L^(-1)](P<0.05)。⑤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脑电图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⑥治疗后,两组患者绝对潜伏期和峰间潜伏期均降低;治疗组Ⅰ波潜伏期为(1.70±0.07)ms,Ⅱ波潜伏期为(3.96±0.17)ms,Ⅲ波潜伏期为(5.77±0.17)ms,Ⅰ—Ⅲ波潜伏期为(2.30±0.08)ms,Ⅲ—Ⅴ波潜伏期为(1.85±0.11)ms,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醒神开窍针联合通窍活血汤可通过有效提高脑血流量、降低脑损伤标志物水平、提高脑神经电活动等改善STBI后昏迷患者的昏迷程度,进而帮助患者促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昏迷 通窍活血汤 醒神开窍针 S100钙结合蛋白 髓磷脂碱性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SARS-CoV-2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慧敏 李彦杰 +4 位作者 华晓琼 郝晨源 赵楠楠 孙孟艳 郝晓丹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1-237,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目前仍在全球肆虐传播,在引发2019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同时,还能造成感染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缺血性脑卒中是COVID-19相关神...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目前仍在全球肆虐传播,在引发2019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同时,还能造成感染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缺血性脑卒中是COVID-19相关神经系统损伤常见病之一。本文归纳出SARS-CoV-2进入中枢的途径,以及该病毒是如何通过介导氧化应激反应、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失调、攻击血管内皮细胞、激活NLRP3炎症小体、释放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引发细胞因子风暴等一系列分子机制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以期为疾病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新的见解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系统损伤 COVID-19
原文传递
电针调控缺血性脑卒中后学习记忆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赵楠楠 李彦杰 +4 位作者 秦合伟 丁慧敏 华晓琼 朱博超 王煜普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9-244,共6页
电针可能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神经生长因子(NGF)/酪氨酸激酶受体A(TrkA)信号通路、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 电针可能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神经生长因子(NGF)/酪氨酸激酶受体A(TrkA)信号通路、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Eph)/肝配蛋白(ephrin)信号通路发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学习记忆障碍作用,应进一步探讨各通路相互作用对缺血性脑卒中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学习记忆障碍 电针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转录因子NRF2在血管性痴呆中的作用机制
16
作者 赵楠楠 李彦杰 +4 位作者 秦合伟 朱博超 丁慧敏 华晓琼 王煜普 《生命的化学》 CAS 2023年第8期1286-1291,共6页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痴呆、智力普遍下降。近年来全球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且临床上尚无有效治疗方案。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痴呆、智力普遍下降。近年来全球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且临床上尚无有效治疗方案。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在血管性痴呆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调节人体抗氧化应激防御系统,其激活可增强血管性痴呆的抗氧化能力,在VD病理多个方面起到关键作用。NRF2参与调控VD损伤的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神经元铁死亡,抑制小胶质细胞的神经炎症反应,维持线粒体的正常功能,保持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因此,本文从氧化应激、神经炎症、铁死亡、线粒体损伤、血脑屏障等几个方面入手,探讨NRF2在血管性痴呆中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以期为V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氧化应激 机制
原文传递
肩手综合征的物理治疗研究进展
17
作者 华晓琼 李彦杰 +2 位作者 牛丽 张淑芹 刘昊源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5期119-122,共4页
通过检索国内外有关肩手综合征物理治疗的文献,从物理治疗及其联合应用进行综述,指出物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运动治疗、操作治疗和仪器治疗,但临床还需合理优化物理治疗方案,以提高康复效果。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运动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 进展 综述
下载PDF
麦粒灸十宣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手指痉挛: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6
18
作者 牛丽 李彦杰 +5 位作者 秦合伟 郭宁 刘昊源 华晓琼 张淑芹 孙钰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3-617,共5页
目的:比较麦粒灸十宣穴联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手指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手指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3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麦粒灸十宣穴,每穴... 目的:比较麦粒灸十宣穴联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手指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手指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3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麦粒灸十宣穴,每穴灸8~10壮,每日1次。两组均6 d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程度量表(MAS)分级、表面肌电图指标[腕背伸肌、腕掌屈肌均方根值(RM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放松、被动功能测试腕背伸肌、腕掌屈肌RMS值及N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MAS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P<0.05)。结论:麦粒灸十宣穴联合康复训练可提高中风后手指痉挛患者手部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痉挛程度和腕背伸肌、腕掌屈肌功能,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手指痉挛 痉挛性瘫痪 麦粒灸 十宣穴 康复疗法
原文传递
蜡泥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华晓琼 李彦杰 +3 位作者 秦合伟 任锟 张淑芹 刘昊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38-744,共7页
目的 观察蜡泥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河南省中医院康复科门诊及病房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共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试验组(n=53)。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 目的 观察蜡泥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河南省中医院康复科门诊及病房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共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试验组(n=53)。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蜡泥灸治疗,2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肩-手综合征量表(SHSS)评分、视觉模拟法(VAS)评分、手排水体积差、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试验组脱落8例、对照组脱落7例,最终试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完成本研究。对照组、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30/45)、86.67%(39/4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SHSS评分、VAS评分、手排水体积差均降低(P<0.01),Fugl-Meyer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均升高(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手排水体积差降低(P<0.05,P<0.01),Fugl-Meyer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SHSS评分、VAS评分、手排水体积差均下降,Fugl-Meyer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均升高(P<0.01)。结论 蜡泥灸可以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活动范围以及运动能力,达到益气活血、温经通络、除湿宣痹的作用,较常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泥灸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康复
原文传递
肩手综合症的物理治疗研究进展
20
作者 华晓琼 李彦杰 +2 位作者 牛丽 张淑琴 刘昊源 《西部微创骨科》 2022年第4期33-37,共5页
检索国内外有关肩手综合症物理治疗的最新文献,结合临床研究系统,从物理治疗及其联合应用进行综述,物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运动治疗、操作治疗和仪器治疗,临床上还需要合理优化物理治疗方案,以提高康复效率。
关键词 肩手综合症 运动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 进展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