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奥沙利铂方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华燕艳 李杰 +3 位作者 杨章庚 王琼瑶 王卫国 谢其根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56-459,共4页
目的观察含奥沙利铂方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37例患者经手术或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以及临床诊断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接受TACE治疗。动脉灌注药物包括奥沙利铂13... 目的观察含奥沙利铂方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37例患者经手术或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以及临床诊断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接受TACE治疗。动脉灌注药物包括奥沙利铂130mg/m2,替加氟15~20mg/kg,肿瘤血管栓塞药物为吡柔比星25~40mg/m2+10~20m l进口超液态碘化油乳化剂,部分患者加用明胶海绵栓塞。间隔4~6周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AFP、CT或MR I。疗效和不良反应分别按照WHO实体瘤近期疗效和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评价。结果全组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至少1次TACE治疗并可评价疗效,获CR 3例(8.1%),PR 20例(54.0%),NC 12例(32.4%),PD 2例(5.4%),有效率为62.2%(23/37),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32天(95%C I:89~174天)。37例患者治疗1疗程后肝区疼痛、食欲不振、腹水、黄疸改善率分别为97.1%、86.5%、100.0%和57.1%。。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为主),大部分均为1~2级,仅5例发生1级神经毒性。结论含奥沙利铂方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较好,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不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 奥沙利铂
下载PDF
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动脉解剖变异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华燕艳 钱斌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2-674,共3页
目的分析中晚期肝癌患者直接参与肿瘤供血的变异动脉起源及分布情况,为介入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351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观察直接参与肿瘤供血的变异动脉起源及分布情况。结果 351例肝癌患者中63... 目的分析中晚期肝癌患者直接参与肿瘤供血的变异动脉起源及分布情况,为介入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351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观察直接参与肿瘤供血的变异动脉起源及分布情况。结果 351例肝癌患者中63例(17.9%)变异动脉直接参与肿瘤供血。其中变异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4例(6.3%),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46例(73.0%),起源于肝总动脉1例(1.6%),起源于腹腔干6例(9.5%),起源于腹主动脉3例(4.8%),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3例(4.8%)。结论直接参与肝癌瘤体供血的变异动脉起源、分布有一定特点。肝右叶肿瘤直接供血的变异动脉常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肝左叶肿瘤直接供血的变异动脉常起源于胃左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 变异 肝癌 血管造影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乳腺癌肝转移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华燕艳 《肿瘤药学》 CAS 2011年第5期462-463,466,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乳腺癌肝转移的治疗效果,并对其在乳腺癌肝转移综合治疗中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就诊的46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设为观察组进行介入治疗,药物选择为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5-氟尿嘧啶等,其...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乳腺癌肝转移的治疗效果,并对其在乳腺癌肝转移综合治疗中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就诊的46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设为观察组进行介入治疗,药物选择为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5-氟尿嘧啶等,其中38例进行超液化碘油栓塞,与31例采用化学治疗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46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9例,进展7例,无变化11例。结论乳腺癌肝转移的介入治疗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应作为乳腺癌肝转移综合治疗中的主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肝转移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超声造影、CT、DSA对肝癌肝动脉栓塞术后残存血供及后续治疗方案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琼瑶 谢其根 +1 位作者 杨章庚 华燕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12期2387-238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T、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肝癌肝动脉栓塞术(TAE)后残存血供及后续治疗方案的评估作用。方法:对30例接受TAE的肝癌患者行超声造影、CT、DSA检查,对照结果。并对25例有残存血供者再次TAE后的碘油沉积情况进行...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T、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肝癌肝动脉栓塞术(TAE)后残存血供及后续治疗方案的评估作用。方法:对30例接受TAE的肝癌患者行超声造影、CT、DSA检查,对照结果。并对25例有残存血供者再次TAE后的碘油沉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0例中,5例三项检查均提示病灶灭活完全,无残留血供。19例三项检查均显示病灶残存血供丰富,再次TAE碘油沉积良好。6例CT显示病灶灭活无血供,超声造影显示病灶局部残存少量血供,DSA造影结果与超声造影相符,再次TAE碘油沉积不良。结论:超声造影对肝癌TAE后病灶残存血供的显示较CT更敏感、准确,与DSA相仿,且操作简便、无创。TAE后病灶的碘油沉积情况与血供相关,对于灭活不全但血供不丰富者,应选择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超声 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 肝动脉 栓塞
下载PDF
肝血管瘤供血动脉栓塞疗效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杨章庚 王琼瑶 +3 位作者 刘丽华 谢其根 华燕艳 曹根成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353-354,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超选择性供血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改良法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 ,在DSA引导下将导管超选择性插至最接近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 ,应用平阳霉素和超液态碘化油及明胶海绵为栓塞剂 ,栓塞治疗巨大型肝... 目的 探讨应用超选择性供血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改良法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 ,在DSA引导下将导管超选择性插至最接近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 ,应用平阳霉素和超液态碘化油及明胶海绵为栓塞剂 ,栓塞治疗巨大型肝血管瘤 7例。结果  7例肝血管瘤供血动脉栓塞均获成功 ,达到瘤内碘油聚集 ,瘤体血供截流的理想栓塞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栓塞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 ,随访复查瘤体逐渐缩小 ,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供血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适应症广 ,应成为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供血动脉栓塞 疗效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杰 朱晓黎 +4 位作者 谢其根 王卫国 华燕艳 李玲 程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1期239-242,共4页
125^I粒子植入很早就开始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属于放射治疗方法中的一种,包括暂时性的插植和永久性的植入.125^I粒子植入治疗属于后者,常见的植入方式包括影像引导(B超、CT定位、MRI引导)和术中直视下植入等。
关键词 恶性肿瘤 125^I粒子 近距离放疗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谢其根 王卫国 +1 位作者 华燕艳 李杰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年第12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及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TCD及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12例,选择其中具有完整资料的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TCD19例,胆道引流及胆道支架植入治疗59...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及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TCD及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12例,选择其中具有完整资料的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TCD19例,胆道引流及胆道支架植入治疗59例。评价其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78例经皮肝穿刺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周总胆红素平均水平从术前的(373.2±150.7)μmol/L降至(135.6±60.7)μmol/L(P<0.001),肝功能改善明显。总体有效率为88.46%(69/78),平均生存时间为10.7个月。结论 PTCD联合胆道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手段,可有效改善肝功能,为进一步治疗肿瘤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梗阻 黄疸 胆汁引流 支架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疼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卫国 谢其根 +1 位作者 华燕艳 李杰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5年第1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患者(男17例,女8例)共36处椎体转移瘤,11处椎体后缘有骨质破坏。在DSA引导下完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前和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患者...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患者(男17例,女8例)共36处椎体转移瘤,11处椎体后缘有骨质破坏。在DSA引导下完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前和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患者服用止疼药的剂量评价疗效,并分析其并发症等术后情况,随访3~12月。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24h VAS平均评分由术前(8.20±0.70)分降至(4.50±0.90)分,术后1月降至(3.20±1.02)分;随访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2.50±0.92)分;术后6个月VAS评分为(2.60±0.78)分,术后12个月VAS评分为(2.80±0.96)分,疼痛显著缓解(P〈0.01)。随访发现7例患者停止服用止痛药,13例止痛药用量明显减少,5例维持原剂量。2处椎体发生椎间盘渗漏,6处椎体发生椎旁渗漏,2处椎体发生硬膜外渗漏,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可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其创伤小且安全可靠,可以明显提高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转移瘤
下载PDF
区域射频热疗同步靶动脉热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谢其根 李敏 +3 位作者 王琼瑶 陈军 华燕艳 杨章庚 《中华当代医学》 2004年第6期11-12,共2页
目的:观察区域射频热疗同步靶动脉持续热灌注化疗治疗32例中晚期胃癌的临床初步疗效。方法:对32例中晚期胃寞癌、贲门癌患者经区域射频热疗同步靶动脉热灌注化疗。每名患者至少2个周期的联合治疗。将患者在DSA下行腹腔动脉造影,有肝... 目的:观察区域射频热疗同步靶动脉持续热灌注化疗治疗32例中晚期胃癌的临床初步疗效。方法:对32例中晚期胃寞癌、贲门癌患者经区域射频热疗同步靶动脉热灌注化疗。每名患者至少2个周期的联合治疗。将患者在DSA下行腹腔动脉造影,有肝转移且肝肿瘤血管丰富者,将MMC12—16mg加入超液态碘化油8~20ml中进行肝动脉栓塞。而后将导管放置在所需靶动脉(腹脉动脉)内,局部包扎、固定后,将病人送至热疗室,用热疗频率40.68MHz,电容式加热,电板直径25~30cm,入射功率500—700W,反射功率2~5W。加热15分钟后经导管缓缓注入加热至50℃左右的化疗药物,方案:艾恒150mg或DDP80mg,5-FU1000mg,未进行栓塞者加用MMC12~16mg,总容量160ml,热化疗每次持续一小时。4—6周进行下一疗程,每疗程3—6次热疗。结果:病灶近期疗效以CT或胃镜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评价标准,CR1例,PR21例,总有效率68.78%。结论:区域射频热疗同步靶动脉热灌注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胃癌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提高近期治疗效果和改善生活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热灌注化疗 射频热疗 中晚期胃癌 治疗中 患者 临床研究 疗程 MMC 碘化油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肝门部转移性肿瘤11例
10
作者 李杰 谢其根 +5 位作者 王卫国 华燕艳 程云 李玲 赵俊功 朱晓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69-972,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肝门部转移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1例存在肝门区转移瘤患者,经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经治疗计划系统制定计划,CT引... 目的初步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肝门部转移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1例存在肝门区转移瘤患者,经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经治疗计划系统制定计划,CT引导下经自制定位栅定位后,按计划植入0.7 m Ci粒子,处方剂量为90~120 Gy,术中验证瘤体体积90%,得到90%以上的处方剂量,术后做等剂量曲线进行验证评估。术后2、4、8周和6个月随访复查肿瘤局部控制情况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过^(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2周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CR+PR)6例(54.6%),4~8周直至6个月后CR+PR 9例(81.8%)。3例CR,6例PR,粒子植入后局部病灶均无进展,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肝门部转移性肿瘤只要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短期内就可以取得良好的局部控制,具有并发症少、简便安全等优点,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放射治疗 ^125I粒子植入 CT引导下 转移瘤 肝门区
下载PDF
术前区域性射频热疗同步靶动脉热灌注化疗对胃上部癌细胞形态、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11
作者 谢其根 杨凯 +3 位作者 王琼瑶 华燕艳 杨长庚 李敏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17-818,共2页
关键词 胃肿瘤 透热疗法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下载PDF
现场控制分析中硫化物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
12
作者 华燕艳 《扬子石油化工》 1998年第3期52-54,59,共4页
介绍了污水中大量硫化物测定方法的改进,即硫化物快速检测管法。通过论证,与传统的碘量法相比,此方法简单,方便、快速,可以满足生产监测的要求。
关键词 硫化物检测管 污水分析 现场控制分析 废水监测
下载PDF
部分脾栓塞20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谢其根 王琼瑶 +3 位作者 华燕艳 刘丽华 杨章庚 夏正华 《中国航天医药杂志》 2002年第4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部分脾栓塞 临床分析 PSE 术式 疗效
下载PDF
脂联素与肺癌合并COPD患者肺功能、年龄、性别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薛攀 华燕艳 崔小川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2期258-260,共3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和肺癌合并COPD患者肺功能、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肺癌合并COPD患者90例,分为重症组和稳定组。45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测量3组研究对象的肺功能指标(FEV1/FVC以及FEV1%)以及血清中脂联素的含量,并确定脂联素与COP... 目的探讨脂联素和肺癌合并COPD患者肺功能、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肺癌合并COPD患者90例,分为重症组和稳定组。45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测量3组研究对象的肺功能指标(FEV1/FVC以及FEV1%)以及血清中脂联素的含量,并确定脂联素与COPD患者肺功能、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结果 3组被研究对象组内性别间的脂联素含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高于男性,且组间的男性和女性脂联素含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FVC比值比较,3组被研究对象间男性和女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预计值比较,3组被研究对象间男性和女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的血清中脂联素水平与FEV1/FVC(γ男=-0.642,γ女=-0.657)和FEV%预计值(γ男=-0.819,γ女=-0.751)均呈负相关性。在3组被研究对象中,只有健康组患者男性中脂联素含量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性,其他的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肺癌合并COPD患者中血清脂联素与肺功能和性别存在明显的关系,而与患者的年龄分布的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脂联素 COPD 肺功能 年龄 性别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化疗对女性宫颈癌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史佳萍 华燕艳 李娜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3期425-427,430,共4页
目的探究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化疗对女性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女性宫颈癌患者68例,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F方案化疗,实验组患者采用PF方案化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 目的探究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化疗对女性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女性宫颈癌患者68例,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F方案化疗,实验组患者采用PF方案化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治疗后对患者随访12个月,分析12个月生存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比例较高(P<0.05),且病情进展患者(PD)比例较低(P<0.05),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化疗。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发生疼痛(P<0.05)和下肢麻木(P<0.05)的比例较高,其它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两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生存率较高。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可以显著增强化疗对女性宫颈癌的疗效,提高患者治疗后12个月生存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宫颈癌 化疗
下载PDF
21基因检测对ER阳性、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顾玉琴 华燕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906-909,共4页
目的探讨21基因检测在ER阳性、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扬州友好医院及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的ER阳性、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172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n=43)... 目的探讨21基因检测在ER阳性、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扬州友好医院及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的ER阳性、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172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n=43)和未复发转移组(n=129)。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AJCC第7版标准诊断患者的组织学分级,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的癌转移抑制基因(PR)、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Ki67)、P53基因(P53)、基底细胞角蛋白CK5/6(CK5/6)、拓扑异构酶Ⅱα(TOPⅡα)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指标。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1基因(包括16个乳腺癌相关基因及5个参考基因)表达,计算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对于复发转移患者查阅病历资料,记录并统计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分型、Ki67、P53、TOPIIα、EGFR及CK5/6表达水平,分析不同病理组织下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ER阳性、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均经病理结果最终确诊,确诊率为100.0%,病理结果中43例发生复发转移。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21基因检测,复发转移组21基因检测评分为(37.93±6.83)分,高于未复发转移组(21.48±3.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93,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结果表明,乳腺癌不同病理组织下21基因检测评分与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分级、P53、TOPIIα、EGFR、CK5/6、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不同病理组织下21基因检测评分与肿瘤直径、Ki67、PR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21基因检测用于ER阳性、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中效果理想,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21基因 ER阳性、淋巴结阴性 复发 转移
下载PDF
金属胆道支架植入联合介入化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琼瑶 谢其根 +1 位作者 杨章庚 华燕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587-588,共2页
目的评价金属胆道支架植入联合介入化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20例接受金属胆道支架植入联合介入化疗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回顾性分析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的变化,以及联合介入化疗后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结果术后... 目的评价金属胆道支架植入联合介入化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20例接受金属胆道支架植入联合介入化疗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回顾性分析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的变化,以及联合介入化疗后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结果术后两周,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四周,9例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本组病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半年及一年生存率分别为60%及35%。结论对于无法外科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金属胆道支架植入联合介入化疗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胆道支架 介入化疗 谷丙转氨酶 总胆红素
下载PDF
动脉插管化疗治疗食管癌30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同株 华燕艳 缪建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71-472,共2页
动脉插管化疗治疗食管癌30例徐同株华燕艳缪建华我们于1990年1月~1995年12月采用食管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和栓塞治疗晚期食管癌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25例,女5例。年龄5... 动脉插管化疗治疗食管癌30例徐同株华燕艳缪建华我们于1990年1月~1995年12月采用食管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和栓塞治疗晚期食管癌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25例,女5例。年龄50~82岁。所有病例均有胃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药物疗法 动脉插管 插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