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血管指数定量、弹性模量与乳腺癌生物学特征关系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孙莉漪 何小芳 +2 位作者 蒋媛慧 华骁帆 周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血管指数定量、弹性模量值与乳腺癌生物学特征关系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新辅助化疗(NAC)治疗的103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NAC前超微血管成像(SMI)的血管指数(VI)、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最大弹性模量值(E_(m... 目的探讨超声血管指数定量、弹性模量值与乳腺癌生物学特征关系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新辅助化疗(NAC)治疗的103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NAC前超微血管成像(SMI)的血管指数(VI)、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最大弹性模量值(E_(max))与乳腺癌生物学特征关系。根据NAC的病理反应结果分为显著反应组、非显著反应组,比较2组NAC不同周期末VI变化率、E_(max)变化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周期末VI变化率、E_(max)变化率预测乳腺癌NAC病理反应。结果NAC前VI、E_(max)与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癌组织HER-2表达有关(P<0.05)。显著反应组NAC第1、2、4周期末的VI变化率和E_(max)变化率均高于非显著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周期末的VI变化率联合E_(max)变化率预测乳腺癌NAC病理反应的AUC为0.918、灵敏度为0.874、特异度为0.905,高于第1周期末VI变化率联合E_(max)变化率的AUC(0.832)、灵敏度(0.788)、特异度(0.827),也高于第4周期末VI变化率联合E_(max)变化率的AUC(0.853)、灵敏度(0.827)、特异度(0.849)。结论VI、E_(max)与乳腺癌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癌组织HER-2表达存在关联,化疗第2周期末VI变化率联合E_(max)变化率预测乳腺癌NAC病理反应效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管指数定量 弹性模量 生物学特征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基于多维度指标预测乳腺癌术后复发的列线图模型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婷 周海兰 华骁帆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3-48,共6页
目的 基于多维度指标构建预测乳腺癌术后复发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3月—2020年4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13例单侧乳腺癌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7∶3的比例将患者分为建模集219例和验证集94例。在建模集中... 目的 基于多维度指标构建预测乳腺癌术后复发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3月—2020年4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13例单侧乳腺癌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7∶3的比例将患者分为建模集219例和验证集94例。在建模集中,以术后随访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基于筛选结果采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拟合优度偏差性检验评价模型的表现。采用计算机模拟重复采样法(Bootstrap)验证并绘制校准图;采用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临床获益率。结果 建模集219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63例(28.77%)。肿瘤边缘不规则(OR=1.692, 95%CI:1.154~3.794)、Shell功能和描迹法测量距病灶3 mm范围组织的最大弹性模量值(Shell3 E_(max))高(OR=2.869, 95%CI:1.795~5.392)、淋巴结转移(OR=2.071, 95%CI:1.486~4.578)、D-二聚体高表达(OR=2.264, 95%CI:1.574~5.307)、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高(OR=3.089, 95%CI:2.053~6.156)是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5个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模型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72(95%CI:0.829~0.917),最佳截断值(阈概率)为0.32(32%),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71、0.837;拟合优度检验表明预测模型不存在过拟合现象(χ^(2)=4.204,P=0.826);Bootstrap法自1 000次抽样验证发现校准曲线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19,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列线图模型预测验证集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64,灵敏度为0.862,特异度为0.815;校正曲线贴近于理想曲线。当决策曲线中的阈概率值设定为32%时,建模集与验证集人群的临床获益率分别为56%、62%。结论 基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边缘、Shell3 E_(max)值、淋巴结转移情况、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术后复发风险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线图模型 超声特征 剪切波弹性成像 乳腺癌 复发风险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清热解毒方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对胃黏膜中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调节机制 被引量:8
3
作者 华骁帆 陈良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3期471-474,488,共5页
目的探究清热解毒方对胃溃疡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胃黏膜中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调节。方法选择50只SD雄性大鼠,用乙酸复制实验性胃溃疡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兰索拉唑组、清热解毒方组和联合给药组,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 目的探究清热解毒方对胃溃疡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胃黏膜中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调节。方法选择50只SD雄性大鼠,用乙酸复制实验性胃溃疡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兰索拉唑组、清热解毒方组和联合给药组,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蒸馏水,兰索拉唑组灌胃兰索拉唑,清热解毒方灌胃清热解毒方,联合给药组灌胃兰索拉唑和清热解毒方。比较各组胃溃疡指数、胃溃疡抑制率、胃液pH值、胃蛋白酶活性、胃组织病理变化、血清中EGF和EGFR水平。结果清热解毒方组和兰索拉唑组胃溃疡指数和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大于联合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热解毒方组和兰索拉唑组大鼠的胃溃疡抑制率、胃液pH值、血清中EGF和EGFR水平均显著小于联合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热解毒方组和兰索拉唑组胃溃疡指数、胃蛋白酶活性、胃溃疡抑制率、胃液pH值、血清中EGF和EGFR水平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兰索拉唑组和清热解毒方组大鼠胃黏膜损伤程度显著降低,胃黏膜上皮变性坏死以及溃疡症状均小于模型组,胃黏膜上水肿、出血、炎症等症状轻中度;联合给药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显著改善,与对照组大鼠胃组织病理变化基本相同。结论清热解毒方可以有效改善乙酸致实验性胃溃疡大鼠的胃溃疡症状,但联合应用西药与清热解毒方时,则能收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效果。清热解毒方促进胃溃疡修复过程的机制可能为促进EGF和EGFR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方 兰索拉唑 胃溃疡 表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基于超声特征联合临床资料的预测模型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熊朝月 周敏 +1 位作者 何小芳 华骁帆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4-18,22,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超声特征联合临床资料建立的预测模型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3例单侧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的超声特征和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理结果判定是否发生ALN转移并将患者分为转移组和非转... 目的 探讨基于超声特征联合临床资料建立的预测模型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3例单侧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的超声特征和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理结果判定是否发生ALN转移并将患者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先对2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模型的区分度,应用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的校准度,另选取78例单侧早期乳腺癌患者对该模型进行临床验证。结果 203例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结果显示,71例患者出现ALN转移(转移组),占34.98%。肿瘤直径≥3 cm、肿瘤边缘模糊、ALN短径较长、ALN短径与长径比值(短径/长径)较高、ALN皮质厚度较厚、分化程度低、血清微小RNA-21(miRNA-21)表达量高均为早期乳腺癌患者ALN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方程为Logit(P)=1.912×肿瘤直径≥3 cm(是=1,否=0)+2.040×肿瘤边缘模糊(是=1,否=0)+1.582×ALN短径(实测值)+3.374×ALN短径/长径(实测值)+2.264×ALN皮质厚度(实测值)+2.497×分化程度(高分化=0,中分化=1,低分化=2)+2.921×miRNA-21表达量(实测值)-33.61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86(95%CI:0.838~0.933),最大约登指数(0.736)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50%、83.60%。拟合优度检验显示,该模型不存在过拟合现象(χ^(2)=2.067,P=0.394)。临床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的灵敏度为87.10%,特异度为82.98%,准确度为84.62%。结论 基于肿瘤分化程度、血清miRNA-21表达量、肿瘤直径、肿瘤边缘以及ALN的短径、短径/长径、皮质厚度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对早期乳腺癌患者ALN转移风险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超声特征 临床资料 预测模型 肿瘤分化程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