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脑电图特征与行为神经发育研究
1
作者 卓琳琅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儿的脑电图特征与行为神经发育。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3年4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诊治的AE患儿67例作为脑炎组,同期选择67例儿童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小儿接受脑电图监测,记录脑电图表现,同时评...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儿的脑电图特征与行为神经发育。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3年4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诊治的AE患儿67例作为脑炎组,同期选择67例儿童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小儿接受脑电图监测,记录脑电图表现,同时评估行为神经发育评分。结果在67例脑炎患儿中,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28例,语言障碍33例,记忆障碍24例,抽搐18例,精神行为异常23例,走路姿势异常9例。脑炎组患儿脑电图表现为背景变慢23例,癫痫样放电17例,爆发-抑制8例,平坦10例,低电压9例;对照组表现为背景变慢2例,阵发性慢波增多2例。两组脑电图异常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炎组的行为神经发育评分(28.32±0.43)低于对照组(38.22±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6.157,P<0.001)。结论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临床表现多样,脑电图监测多表现为背景变慢、癫痫样放电、爆发-抑制等,且伴有行为神经发育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炎 脑电描记术 行为神经发育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中老年女性部分性癫痫发作的疗效及对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金勇 许南燕 卓琳琅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1780-1782,共3页
目的:观察探讨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中老年女性部分性癫痫发作的疗效及骨密度和骨代谢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中老年女性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 目的:观察探讨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中老年女性部分性癫痫发作的疗效及骨密度和骨代谢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中老年女性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钙及血磷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L2~4椎骨、Ward三角区及股骨颈的骨密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4周后与观察组相比,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校正,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中老年女性部分性癫痫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对骨密度和骨代谢产生不利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奥卡西平 中老年女性 部分性癫痫发作 骨密度和骨代谢
下载PDF
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凌玲 何艳 卓琳琅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4期646-647,共2页
探究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脱水以及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前提下... 探究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脱水以及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前提下加用奥拉西坦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ADL)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MMSE与ADL评分的对比(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与ADL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的提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3.02%VS 76.74%)(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对比(P>0.05)。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显著,对于恢复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与提高生活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拉西坦 脑梗死急性期 认知功能障碍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凌玲 何艳 卓琳琅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6年第5期294-295,314,共3页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癫痫持续性发作患者60例,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注射液静脉推注...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癫痫持续性发作患者60例,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注射液静脉推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乙拉西坦片口服,根据患者治疗后24h内癫痫发作情况及脑电图上痫样放电控制情况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检测指标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应用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明显减少癫痫的发作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丙戊酸钠 癫痫持续状态
下载PDF
视频脑电图监测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发作性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价值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曼 卓琳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4期628-630,共3页
目的:分析视频脑电图监测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发作性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确诊为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发作性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视频脑电图监测和常规脑电图监测,比较两种监测方式异... 目的:分析视频脑电图监测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发作性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确诊为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发作性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视频脑电图监测和常规脑电图监测,比较两种监测方式异常脑电信号、痫样放电、同步发作的检出率以及脑梗死不同发生部位继发癫痫率。结果:常规脑电图监测异样脑电信号检出率为53.33%,视频脑电图监测异样脑电图检出率为88.33%,两种脑电图监测方式异样脑电信号检出率比较,视频脑电图监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脑电图监测痫样放电检出率为26.67%,同步发作检出率为5.00%;视频脑电图监测痫样放电检出率为58.33%,同步发作检出率为20.00%,同常规脑电图监测痫样放电检出率相比,视频脑电图监测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脑电图脑叶皮质区有痫样波率为8.33%,深部白质区有痫样波率为1.67%;视频脑电图脑叶皮质区有痫样波率为51.67%,深部白质区有痫样波率为38.33%,同常规脑电图监测比较,视频脑电图监测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脑电图监测应用在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发作性患者的检查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还能够知道临床分型,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脑电图 脑梗死继发癫痫 诊断 预后价值
下载PDF
脑出血后继发性癫痫患者脑电图动态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曼 卓琳琅 《内科》 2020年第1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脑电图动态监测对脑出血后继发性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后继发性癫痫患者60例(观察组)和同期收治的脑出血后未发生癫痫的患者6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脑电图异常情况;比... 目的探讨脑电图动态监测对脑出血后继发性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后继发性癫痫患者60例(观察组)和同期收治的脑出血后未发生癫痫的患者6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脑电图异常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中继发性癫痫早期发作患者(早期发作组)和晚期发作患者(晚期发作组)的脑电图异常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43.3%)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癫痫晚期发作组患者的脑电图轻度异常率、中度异常率、重度异常率、癫痫样放电发生率与早期发作组患者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后患者进行脑电图动态监测,对继发性癫痫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判断患者继发性癫痫发作的早晚情况作用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继发性癫痫 脑电图动态监测
下载PDF
脑电图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情况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曼 卓琳琅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0年第10期48-49,75,共3页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情况的判断价值。方法对2019年新生儿科收治的20例HIE住院患儿早期行EEG检查,分析EEG结果分类与HIE临床分度的一致性,并对患儿进行随访观察,于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行智能发育指数(MDI...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情况的判断价值。方法对2019年新生儿科收治的20例HIE住院患儿早期行EEG检查,分析EEG结果分类与HIE临床分度的一致性,并对患儿进行随访观察,于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行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评估EEG对HIE预后情况的判断价值。结果EEG异常率随着HIE临床分度的严重而升高,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患儿首次EEG结果与治疗后3、6个月MDI评分(r s=0.77、r s=0.49,P<0.05)和PDI评分(r s=0.79、r s=0.45,P<0.05)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EEG对HIE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判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脑电图 预后评估
下载PDF
胸腔镜下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与胸膜炎形态特点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凌玲 何艳 卓琳琅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比较胸腔镜术与闭式胸膜活检术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及胸腔镜下胸膜炎形态的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不明病因胸腔积液患者60例,每例患者均先后行闭式胸膜活检术及内科胸腔镜检查。观察闭式胸膜活检... 目的比较胸腔镜术与闭式胸膜活检术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及胸腔镜下胸膜炎形态的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不明病因胸腔积液患者60例,每例患者均先后行闭式胸膜活检术及内科胸腔镜检查。观察闭式胸膜活检术与胸腔镜术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阳性率及并发症情况,胸腔镜下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表现和胸膜炎的形态特点。结果胸腔镜术对胸腔积液诊断的阳性率为98.33%(其中良性胸腔积液阳性率45.00%、恶性胸腔积液阳性率53.33%),闭式胸膜活检术对胸腔积液诊断的阳性率为53.33%(其中良性胸腔积液阳性率26.67%、恶性胸腔积液阳性率26.67%),胸腔镜术对胸腔积液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闭式胸膜活检术(P<0.01)。胸腔镜术与闭式胸膜活检术总并发症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良性胸腔积液,胸腔镜下发现胸膜充血水肿(92.59%)、胸膜结节(59.26%)、胸膜粘连带发生率(88.89%)分别高于恶性胸腔积液(12.50%、31.25%、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胸膜肿块(14.81%)、瓷片状增厚发生率(18.52%)低于恶性胸腔积液(84.38%、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核性胸膜炎胸腔镜下主要表现:胸膜呈弥漫性的充血水肿、糜烂;粟粒性结节型;胸膜肥厚、胸膜腔为多房性变化;纤维苔素沉积与粘连。结论胸腔镜术能够有效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并可观察胸膜炎的形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胸腔镜 闭式胸膜活检术 鉴别诊断 胸膜炎形态特点
原文传递
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疗效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凌玲 何艳 卓琳琅 《临床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22-123,共2页
目的分析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癫痫持续性发作患者60例,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注射液静脉推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乙拉西坦片... 目的分析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癫痫持续性发作患者60例,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注射液静脉推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乙拉西坦片口服,根据治疗后24 h内患者癫痫发作情况及脑电图放电控制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应用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减少癫痫的发作频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丙戊酸钠 癫痫持续状态
原文传递
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余奕慧 卓琳琅 《辽宁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44-45,共2页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法用于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49例诊断为室管膜下出血的患儿设为观察组,另选取49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观察组SPV与DP...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法用于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49例诊断为室管膜下出血的患儿设为观察组,另选取49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观察组SPV与DP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针对观察组患儿,其患侧SPV与DPV明显高于健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楚显示患儿室管膜下出血的实际情况,且其还具备价格低廉、安全与可反复使用等优点。故,可将其用于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的诊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