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医学物理学科的建设与探索专家共识
1
作者 殷芳芳 杨振宇 +51 位作者 蔡璟 柏森 陈敏斌 陈明 陈牧 戴安伟 单国平 邓小武 葛云 耿建华 耿立升 胡春洪 胡鹏 胡伟刚 黄晓延 蒋承峰 金献测 黎田 李左峰 刘蔓居 卢晓明 倪昕晔 潘玉藤 秦颂兵 秦文健 邱杰 全红 沈定刚 王大江 王辉东 王建良 王理 王石 王为 温宁 吴锦昌 杨益东 姚毅 尹勇 于金明 俞家华 张红志 张雷 张艺宝 赵维 赵旭娜 郑志鸿 周超 周光明 周凌宏 卓维海 朱玉春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397-403,共7页
本共识围绕医学物理学科的教育现状、专业方向建设、课程设计、实习要求及研究生毕业标准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医学物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以应对社会对健康与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及医疗设备国产化的挑战。目前,中国医学物理教育面临教育途径... 本共识围绕医学物理学科的教育现状、专业方向建设、课程设计、实习要求及研究生毕业标准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医学物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以应对社会对健康与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及医疗设备国产化的挑战。目前,中国医学物理教育面临教育途径多样性、课程设计差异性、师资短缺等问题,在此,讨论了整合国际经验,构建全面、规范化的医学物理学科体系的策略,体系涵盖放射治疗物理、医学影像物理、核医学物理、放射防护物理、放射生物物理及放射工程物理等方向,并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以提高诊疗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还探讨了医学物理研究生教育的改进,包括师资和教学环境建设、专业课程设置等;还需建立教学质量评估机构,确保教育内容与国际标准一致,反馈学生和雇主的需求。本共识提倡全面提升医学物理学科的规模和影响力,提升教育质量和专业水平,实现教育的精细化和精英化,并加强国内外合作,以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支撑“健康中国2030”政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物理 学科建设 教育体系 临床应用 国际合作
下载PDF
VEGF-C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2
作者 张良良 单国平 +2 位作者 陈超 卞晓星 徐逸昕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胃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腺癌及癌旁组织中VEGF-C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胃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腺癌及癌旁组织中VEGF-C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VEGF-C蛋白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92%和36.62%(P<0.05);在直径<5 cm和≥5 cm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91%和92.00%(P<0.05);在T_(1)/T_(2)和T_(3)/T_(4)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37%和95.45%(P<0.05);在N_(0)、N_(1)、N_(2)、N_(3)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94%、90.00%、100.00%、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VEGF-C蛋白的表达影响患者的生存期。结论:VEGF-C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的生长、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DcR3和CD105标记的MV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单国平 徐美荣 +1 位作者 吕强声 池鸣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8-531,共4页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DcR3的表达,探讨DcR3的表达与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乳腺癌、18例乳腺良性疾病和15例乳腺正常组织中DcR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MVD计数。结果乳腺癌组织中DcR3阳性表达率为61%,DcR3的...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DcR3的表达,探讨DcR3的表达与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乳腺癌、18例乳腺良性疾病和15例乳腺正常组织中DcR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MVD计数。结果乳腺癌组织中DcR3阳性表达率为61%,DcR3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乳腺良性疾病和乳腺正常组织中无阳性表达。DcR3表达阳性的乳腺癌组织MVD高于阴性组织(P<0.05)。结论DcR3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特别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表达增高。DcR3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血管生成和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诱导受体3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诱导受体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单国平 徐美荣 +1 位作者 吕强声 池鸣鸣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7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诱导受体3(decoy receptor 3,DcR3)蛋白的表达,探讨血清DcR3水平对乳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乳腺癌、18例乳腺良性疾病和15例乳腺正常组织中DcR3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清中D...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诱导受体3(decoy receptor 3,DcR3)蛋白的表达,探讨血清DcR3水平对乳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乳腺癌、18例乳腺良性疾病和15例乳腺正常组织中DcR3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清中DcR3的水平。结果41例乳腺癌组织中DcR3阳性表达25例,阳性率为61.0%,乳腺良性疾病和乳腺正常组织中无阳性表达。DcR3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以及雌孕激素受体状况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以及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术前血清DcR3水平分别为(247.93±33.12)pg/ml,(240.15±24.20)pg/ml和(233.46±15.94)pg/ml,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与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DcR3水平相比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DcR3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尤其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表达增高。DcR3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有关,可成为治疗乳腺癌的一个新靶点。血清DcR3水平对乳腺癌的诊断无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受体3 乳腺肿瘤 ELISA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DEC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单国平 戎亚雄 +3 位作者 刘建跃 朱毓平 薛志新 朱大刚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6期755-756,共2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胚胎软骨发育基因1(DEC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方法检测162例胃癌组织和32例癌旁组织中DEC1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11例胃癌组织和12例癌旁胃正常组织中DEC1... 目的:探讨分化型胚胎软骨发育基因1(DEC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方法检测162例胃癌组织和32例癌旁组织中DEC1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11例胃癌组织和12例癌旁胃正常组织中DEC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DEC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11.11%(18/162),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13%(1/3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C1 mRNA在胃癌组织和癌旁胃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极低,无法定量检测。结论:DE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较低,其在胃癌中的临床价值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胃癌 DEC1
下载PDF
放疗技术与放射性肺损伤:高剂量小体积还是低剂量大体积? 被引量:14
6
作者 喻冰琪 王谨 +3 位作者 徐裕金 苏峰 单国平 陈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52-757,共6页
放射治疗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目前使用的主流技术是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和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两者各具特点。本文综述近年来两种放疗技... 放射治疗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目前使用的主流技术是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和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两者各具特点。本文综述近年来两种放疗技术治疗肺癌的文献,重点讨论放射剂量在肺内的分布与放射性肺炎的关系,即高剂量分布在较小的肺体积与低剂量分布在较大的肺体积,两者哪种更易引发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放射性肺炎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适形放疗
下载PDF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磊 程品晶 +1 位作者 单国平 李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56-2058,共3页
放射治疗技术是现代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据国内外文献统计发现,恶性肿瘤患者中有50%~70%需要进行放射治疗[1]。20世纪40年代初期,放射技术就已经开始用于治疗肿瘤患者,并在60年代随着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广泛应用得到极... 放射治疗技术是现代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据国内外文献统计发现,恶性肿瘤患者中有50%~70%需要进行放射治疗[1]。20世纪40年代初期,放射技术就已经开始用于治疗肿瘤患者,并在60年代随着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广泛应用得到极大的发展,临床治疗效果也得到了肯定。近十多年来,基于计算机技术于医学中广泛的应用,影像学以及医疗仪器设备的进步,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得到了变革性的发展,进入图像引导放疗的“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时代,而在2002年,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helical tomotherapy,HT/TOMO)一经问世便获得国际放疗界的肯定与推崇,将其认为是放疗历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发明,把放疗真正的引入了IGRT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技术 断层 恶性肿瘤患者 图像引导放疗 医用直线加速器 临床治疗效果 医疗仪器设备 放射治疗系统
下载PDF
摆位误差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验证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玉成 陈维军 +7 位作者 单国平 赵凯 史国栋 邵凯南 李浦 杨一威 陈祥 程品晶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8期869-873,共5页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患者中摆位误差对剂量学验证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对14例肺癌患者进行SBRT计划设计,并将计划移植到Delta4剂量验证模体中进行剂量计算,在Varian Trilogy加速器上进行照射,通过移动治疗床模拟患者左(+X...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患者中摆位误差对剂量学验证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对14例肺癌患者进行SBRT计划设计,并将计划移植到Delta4剂量验证模体中进行剂量计算,在Varian Trilogy加速器上进行照射,通过移动治疗床模拟患者左(+X)、右(-X)、头(+Y)、脚(-Y)、腹(+Z)、背(-Z)方向上1、3、5 mm的摆位误差,对这6个方向γ通过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在γ(3%/3 mm,2%/2 mm)两个标准情况下验证摆位误差对剂量验证通过率的影响。结果:γ(2%/2 mm)参数下仅摆位误差为1 mm时的右方向和脚方向与原计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γ(3%/3 mm)参数下摆位误差为1 mm时所有方向与原计划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摆位误差为1 mm时各方向的两个标准的γ通过率均>90%;当摆位误差为3 mm时,γ(3%/3 mm)的右、脚、腹和背方向的γ通过率>90%,其它方向以及γ(2%/2mm)标准下的γ通过率均<90%;当摆位误差为5 mm时,各方向的两个标准的γ通过率均<90%,头方向γ(2%/2 mm)通过率降为(35.29±8.40)%。结论:摆位误差对于SBRT计划的剂量学验证有较大的影响,标准越严格,摆位误差对验证通过率的影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 剂量验证 γ通过率 肺癌
下载PDF
直肠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和静态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浦 单国平 +2 位作者 狄小云 毛仙芝 赵凯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4115-4117,4129,共4页
目的:比较直肠癌术后患者瓦里安容积旋转调强(RapidARC)和静态调强(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两种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应用ADAC Pinnacle V9.2放疗计划系统,对2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分别设计Rapid Arc和IMRT放... 目的:比较直肠癌术后患者瓦里安容积旋转调强(RapidARC)和静态调强(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两种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应用ADAC Pinnacle V9.2放疗计划系统,对2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分别设计Rapid Arc和IMRT放射治疗计划,处方量统一为50.4 Gy分28次照射,比较这两种治疗计划中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以及这两种计划的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结果:两组治疗计划靶区的Dmean、Dmin、Dmax、Dmean、V95%、CI、HI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和小肠的V50,小肠Dmax,以及左右股骨头的V50、Dmean两种计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pid ARC计划的膀胱和小肠的Dmean、总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明显低于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放射治疗中,RapidArc和IMRT放射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相近。RapidArc减少了膀胱和小肠的平均剂量、总的MU,缩短了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idArc技术 IMRT技术 放射治疗 剂量学
下载PDF
鼻咽癌放疗中摆位误差及解剖结构变化对剂量学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蒋璐 邱小平 +4 位作者 单国平 李剑龙 邵凯南 杜锋磊 李玉成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348-354,共7页
目的:研究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摆位误差和解剖结构的变化所引起的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变化,从而为下一步的自适应放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例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选取6次进行千伏级锥形束CT(k V-CBCT... 目的:研究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摆位误差和解剖结构的变化所引起的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变化,从而为下一步的自适应放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例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选取6次进行千伏级锥形束CT(k V-CBCT)在线引导体位校正,统计整个疗程的摆位误差数据。将每次获得的CBCT图像与CT图像进行中心点的图像配准,并将移位数据带入其中,得到患者治疗时的真实位置,通过模拟计算在保持原始照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CBCT图像上重新计算,重新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然后通过形变配准进行剂量的叠加,比较腮腺、脊髓、脑干等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变化。结果:(1)10例鼻咽癌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一共进行了60次的CBCT扫描,其摆位误差数据在X,Y,Z轴分别为:(-0.883±2.084),(0.567±1.320),(-0.233±1.661)mm,其中X轴方向90%≤3 mm,Y轴方向98.3%≤3 mm,Z轴方向98.3%≤3 mm。(2)正常组织的平均剂量偏差:脑干D_(max)(最大剂量)为1.32%(-11.29%~9.62%),脊髓D_(max)为3.353%(-4.25%~13.88%),左腮腺V_(30)(3 000 c Gy的剂量所占的体积)为6.777%(-57.95%~112.33%),右腮腺V_(30)为19.937%(-72.56%~177.98%),左腮腺D_(mean)(平均剂量)为4.022%(-17.73%~42%),右腮腺D_(mean)为7.634%(-19.86%~39.95%)。结论: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摆位误差和解剖结构的变化影响危及器官的受量。在适当进行CBCT扫描和在线摆位校正后,通过形变配准和剂量叠加对患者实际受照剂量进行模拟。经研究发现在疗程后半段,患者危及器官尤其是腮腺的剂量与原治疗计划有一定偏差。对患者的剂量追踪可提供患者个性化适合计划调整的时间节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鼻咽癌 摆位误差 图像配准 形变剂量
下载PDF
基于EDose软件电子射野影像系统的调强剂量验证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玉成 程品晶 +5 位作者 单国平 陈祥 邵凯南 杨一威 李浦 陈维军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用于调强放射治疗三维剂量验证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使用Varian公司的Trilogy加速器自带的EPID及EDose软件和美国Sun Nuclear公司的Mapcheck剂量验证系统及配套模体对10例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剂量验证... 目的:探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用于调强放射治疗三维剂量验证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使用Varian公司的Trilogy加速器自带的EPID及EDose软件和美国Sun Nuclear公司的Mapcheck剂量验证系统及配套模体对10例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剂量验证,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种系统的绝对剂量和相对剂量γ通过率的相关性。结果:采用γ(3%/3mm)标准时,相对剂量EPID和Mapcheck验证的γ通过率分别为(98.51%±1.10%)、(98.73%±0.69%);绝对剂量EPID和Mapcheck验证的γ通过率分别为(96.50%±3.33%)、(97.64%±1.51%),两者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标准的γ通过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PID可以作为调强三维剂量验证的工具,比Mapcheck更方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射野影像系统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验证 γ通过率
下载PDF
宫颈癌螺旋断层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潘林飞 王彬冰 +3 位作者 单国平 陈维军 杨双燕 袁淑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1期95-98,F0004,共5页
目的评估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对于宫颈癌剂量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治疗的20例宫颈癌患者,分别应用TOMO和VMAT两种照射技术,比较两种照射技术之间的靶区和危及器官之间的剂量... 目的评估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对于宫颈癌剂量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治疗的20例宫颈癌患者,分别应用TOMO和VMAT两种照射技术,比较两种照射技术之间的靶区和危及器官之间的剂量学参数、有效治疗时间以及治疗跳数。结果应用TOMO治疗技术患者,肿瘤靶区的适形指数为(0.895±0.013),均匀性指数为(0.051±0.010),均优于应用VMAT[(0.860±0.021)、(0.079±0.010)](P<0.01)。对于正常组织,TOMO同样具有剂量学优势,但是TOMO所需要的平均治疗时间为(548±44)s,远大于VMAT所需要的平均时间[(136±5)s](P<0.01);同时,TOMO需要更多的治疗跳数(7862±647),而应用VMAT的平均治疗跳数为(533±2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OMO技术能获得更好的靶区适形性和均匀性以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但是实施TOMO技术的有效治疗时间和治疗跳数多于VMAT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 剂量学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骨髓斯钙素基因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卫东 徐美荣 +1 位作者 韦成益 单国平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85-887,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人类斯钙素-1(hSTC-1)基因在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液及骨髓中的表达,研究将hSTC-1作为一种新的肿瘤分子标记用来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液及骨髓中的肿瘤微转移情况。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别检测51例乳腺癌病... 目的观察人类斯钙素-1(hSTC-1)基因在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液及骨髓中的表达,研究将hSTC-1作为一种新的肿瘤分子标记用来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液及骨髓中的肿瘤微转移情况。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别检测51例乳腺癌病人的外周血(A组)、8例乳腺癌病人的骨髓(B组)以及30例乳腺癌病人的肿瘤组织(C组)中hSTC-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C组标本hSTC-1mRNA的阳性率为93.3%,A组和B组hSTC-1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37.3%和37.5%。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骨髓中检测到hSTC-1基因的表达,说明乳腺癌已发生血行微转移;hSTC-1可作为检测乳腺癌病人外周血、骨髓微转移新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类斯钙素-1(hSTC-1) 肿瘤微转移
下载PDF
静态调强放疗等中心点对鼻咽癌剂量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桑勇 单国平 +1 位作者 祝成龙 徐敏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分析调强放射治疗等中心点的选择对鼻咽癌剂量学的影响,为治疗计划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7例鼻咽癌病例,分别以原发肿瘤和咽后淋巴结临床治疗靶区PGTVnx的中心点(以AP表示)和预防照射区临床治疗靶区PTV的中心点(以BP表示... 目的:分析调强放射治疗等中心点的选择对鼻咽癌剂量学的影响,为治疗计划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7例鼻咽癌病例,分别以原发肿瘤和咽后淋巴结临床治疗靶区PGTVnx的中心点(以AP表示)和预防照射区临床治疗靶区PTV的中心点(以BP表示)作为治疗计划的等中心点,设计调强放疗计划。比较靶区的适形度指数以及均匀性指数、危及器官的最高剂量以及正常组织的低剂量体积。结果:两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剂量要求。在所有靶区剂量体积百分比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情况下,AP组和BP组的靶区的适形度指数以及均匀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AP组的视交叉_(D0.03 cm^3)剂量要明显低于BP组,分别为(36.7±12.1)Gy和(38.8±11.2)Gy(t=-3.070, P<0.01);AP组的正常组织V<30 Gy明显大于BP组,分别为(8 250±1 686)cm3和(8 166±1 669)cm^3(t=3.799, P<0.01)。结论:AP能明显降低视交叉的最高剂量,并且能降低正常组织的高剂量体积,减少病人的正常组织放疗并发症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调强放射治疗 等中心点 正常组织放疗并发症概率
下载PDF
两种不同优化算法在胸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一威 商海焦 +4 位作者 单国平 翁邓胡 李剑龙 李浦 狄小云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期276-280,共5页
目的:研究直接子野优化(DMPO)算法与多目标优化(MCO)算法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优化过程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例食管癌患者,将患者在Pinnacle3计划系统的CT图像、勾画的靶区、设计参数和剂量信息等资料,通过DicomRT协议从Pinnacle... 目的:研究直接子野优化(DMPO)算法与多目标优化(MCO)算法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优化过程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例食管癌患者,将患者在Pinnacle3计划系统的CT图像、勾画的靶区、设计参数和剂量信息等资料,通过DicomRT协议从Pinnacle3计划系统传输到Ray Station计划系统中。保持照射野设置、处方剂量不变,改用MCO算法重新优化治疗计划,比较两种优化算法在剂量分布、靶区适形指数(CI)与靶区均匀指数(HI)、危及器官(OAR)剂量、计划设计与执行效率的差异性。结果:两种算法优化的计划结果均能基本满足临床剂量要求,与DMPO相比,MCO计划靶区PGTV适形指数CIpgtv和均匀指数HIpgtv以及靶区PTV的适形指数CIptv均差别不大,但危及器官的受量明显小于前者,其中肺的V10、V20、V30、平均剂量Dmean-l,心脏的V30、V40和平均剂量Dmean-h以及脊髓最大剂量D1cm3-s和平均剂量Dmean-s,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计划的设计时间上来看,MCO计划组明显短于DMPO计划组,而从执行效率上来看,两者差异不大。结论:对于食管癌同期加量三维调强放疗计划,与DMPO算法相比,MCO算法可得到更低的OAR剂量,并且在临床应用上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算法 直接子野优化 多目标优化 食管癌
下载PDF
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生存期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史国栋 徐裕金 +2 位作者 孙晓江 狄小云 单国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9期10-12,51,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生存期的患者一般特征,分析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05~2010年初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251例患者。对生存期〈6个月与生存期〉2年的两组患者年龄、... 目的通过比较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生存期的患者一般特征,分析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05~2010年初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251例患者。对生存期〈6个月与生存期〉2年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病理分型、治疗方法、TN分期、转移部位数、PS评分、是否脑转移、并发症等方面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比较。COX多因素分析对全组251例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51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48个月,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分别为17.53%、10.4%、2.79%。共44例(17.53%)患者生存期超过2年,其中超过5年的患者为7例(2.79%),74例(29.48%)患者生存期短于6个月。生存期〈6个月与〉2年的患者在性别、病理、治疗方法、N分期、转移部位数、PS评分、脑转移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为NO或N1(P=0.000),PS评分为0~1(P=0.000),多学科治疗(P=0.01),单发肺内或骨转移(聘0.00),非吸烟(P=-0.019)是患者长期生存的有利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为NO或N1、PS评分为0-1、单一肺内或骨转移、接受多种治疗方法、女性、腺癌可能作为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长期生存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转移性 长期生存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六维床等中心校准以及故障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史国栋 狄小云 单国平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3年第10期146-146,148,共2页
0 引言 瑞典医科达(Elekta)Synergy IGRT直线加速器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放疗设备之一,我院于2011年底引进医科达Synergy IGRT直线加速器系统.本文将我科在平时工作中遇到的故障排除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故障分析 等中心 直线加速器 校准 IGRT 放疗设备 排除方法 医科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史卫海 戎亚雄 +3 位作者 张良良 蒋继文 姜丹乾 单国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95例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实施三孔法LC 1 994例,70例因三角区解剖不清中转为四孔法完成手术,31例因难以控制的出血、可疑胆管损伤等原因中转开腹。...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95例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实施三孔法LC 1 994例,70例因三角区解剖不清中转为四孔法完成手术,31例因难以控制的出血、可疑胆管损伤等原因中转开腹。术中放置引流管291例,手术时间30~75 m in,平均50 m in。2例患者出现术后腹腔出血,予以二次手术,其余患者无胆管损伤、胃肠道损伤、胆漏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3~6 d,平均4 d。随访3个月~7 a,无胆管狭窄、残留小胆囊及结石者。结论在仔细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CO2吸收等基础上,可有效减少LC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外科手术 三孔法 四孔法
下载PDF
外周血人类斯钙素-1基因表达与乳腺癌微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美荣 韦成益 +1 位作者 单国平 胡卫东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77-980,共4页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组织中hSTC-1mRNA的表达,判断外周血微转移状况,探讨微转移与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外周血中hSTC-1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肿瘤组织中ER、PR及VEGF的表...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组织中hSTC-1mRNA的表达,判断外周血微转移状况,探讨微转移与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外周血中hSTC-1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肿瘤组织中ER、PR及VEGF的表达。结果:hSTC-1mRNA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93.3%(28/30),在外周血中的阳性率为37.3%(19/51);17例非肿瘤成年女性患者外周血中未检测到hSTC-1的mRNA。血液中的hSTC-1的mRNA表达与多个临床病理因子有相关性(P<0.05),包括: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ER、VEGF等;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检测到hSTC-1基因的表达,说明乳腺癌已发生血行微转移,乳腺癌患者外周血hSTC-1的mRNA表达与多个临床病理因子有关;这些因子决定乳腺癌的预后,因此hSTC-1可以作为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一种新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人类斯钙素-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