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5省区柑橘黄龙病病原16S rDNA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单振菊 冯震 +1 位作者 周根 邓晓玲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29,共5页
采集了广东、广西、贵州、福建、云南5省区的8个柑橘黄龙病样品,利用黄龙病病原的特异引物对其16SrD—NA片段进行PCR扩增,将其扩增产物纯化、回收,并与pMD18-TVector连接,转化大肠杆菌(Esherichia coli)DH5α,筛选含有黄龙病病原... 采集了广东、广西、贵州、福建、云南5省区的8个柑橘黄龙病样品,利用黄龙病病原的特异引物对其16SrD—NA片段进行PCR扩增,将其扩增产物纯化、回收,并与pMD18-TVector连接,转化大肠杆菌(Esherichia coli)DH5α,筛选含有黄龙病病原16SrDNA片段的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所克隆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来自我国南方5省区的柑橘黄龙病病原16SrDNA的序列与亚洲种(L22532)的同源性为96.9%~98.6%,与非洲种(L22533)的同源性为94.5%~97.1%,与美洲种(AY742824)的同源性为92.5%-94.2%.表明我国南方5省区柑橘黄龙病均属于亚洲种,但在亚洲种内部不同地区的黄龙病病原也发生了微小的变异,其中福建厦门和云南个旧的2个菌株变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16S RDNA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沙田柚黄龙病病原β-操纵子DNA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单振菊 郭恒 +1 位作者 冯震 邓晓玲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45-48,共4页
采集表现斑驳症状的沙田柚叶片,根据柑桔黄龙病特异保守区域β-操纵子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对其病叶脉总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与pMD18-T Vector连接、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 5a菌株、筛选阳性克隆重组子、重组子测序... 采集表现斑驳症状的沙田柚叶片,根据柑桔黄龙病特异保守区域β-操纵子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对其病叶脉总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与pMD18-T Vector连接、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 5a菌株、筛选阳性克隆重组子、重组子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柑桔黄龙病病原β-操纵子部分DNA相应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引起沙田柚斑驳症状的病原与亚洲柑桔黄龙病原(Liberobacter asiaticum)相应序列的同源率为99%,而与非洲柑桔黄龙病病原的同源率仅为79.9%.因此,从分子水平上证明沙田柚斑驳症状是由黄龙病病原侵染所致,该病原属于亚洲种中的一个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田柚 黄龙病 多聚酶链式反应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沙田柚黄龙病病原16S rDNA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冯震 单振菊 +1 位作者 周根 邓晓玲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7-110,124,共5页
采集田间表现斑驳症状的沙田柚叶脉,用CTAB法提取总DNA。根据柑橘黄龙病病原16S rDNA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P1/P2,进行PCR扩增,获得1条大小为1 167 bp的片段。酶切分析显示,该片段可被切成大小分别约为640 bp和520 bp的2个片段。扩增产... 采集田间表现斑驳症状的沙田柚叶脉,用CTAB法提取总DNA。根据柑橘黄龙病病原16S rDNA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P1/P2,进行PCR扩增,获得1条大小为1 167 bp的片段。酶切分析显示,该片段可被切成大小分别约为640 bp和520 bp的2个片段。扩增产物经纯化,与pM D 18-T V ector连接,转化大肠杆菌(E scherich ia coli)DH 5α,筛选克隆重组子。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柑橘黄龙病病原亚洲种16S rDNA的同源性为99%,与非洲种的同源性为97%,与美洲种的同源性为96%。认为,沙田柚的斑驳症状是由黄龙病病原引致的,称之为沙田柚黄龙病。该沙田柚黄龙病病原属于柑橘黄龙病病原亚洲种(L iberobacter as iaticus)中的一个成员。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沙田柚黄龙病病原与中国柑橘黄龙病病原亲缘关系最近,推测是直接来自中国柑橘黄龙病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田柚 黄龙病 16S RDNA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4种观赏百合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懋勋 单振菊 +1 位作者 陈志云 陈考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39,共3页
以观赏百合莫娜、黄天霸、巴巴拉、索邦等4个品种的鳞片为材料进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用75%酒精消毒10 s,0.1%升汞消毒10 min,再用无菌水清洗5次的灭菌效果最好,污染率最低;MS+6-BA 0.5 mg/L+NAA 1.0 mg/L为最佳诱导培养基;MS+... 以观赏百合莫娜、黄天霸、巴巴拉、索邦等4个品种的鳞片为材料进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用75%酒精消毒10 s,0.1%升汞消毒10 min,再用无菌水清洗5次的灭菌效果最好,污染率最低;MS+6-BA 0.5 mg/L+NAA 1.0 mg/L为最佳诱导培养基;MS+6-BA 1.0 mg/L+NAA 0.5 mg/L为最佳增殖培养基;MS+IBA 0.5 m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蛭石∶黄心土=1∶1为最佳移栽基质。整套组培快繁技术在莫娜、黄天霸、巴巴拉、索邦等4个观赏百合品种中均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百合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下载PDF
莫娜百合组培快繁灭菌和诱导条件的优化
5
作者 杨懋勋 单振菊 +1 位作者 陈志云 郑成业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64-66,共3页
对观赏百合品种莫娜鳞片进行组培快繁条件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使用75%酒精消毒10s,0.1%升汞处理10min,最后用无菌水清洗5次灭菌效果最好,污染率最低;MS+0.5 mg/L 6-BA+1 mg/L NAA为最佳诱导培养基.
关键词 莫娜百合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条件优化
下载PDF
进口原木木种鉴定技术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单振菊 杨雷亮 +2 位作者 陈志云 管维 王章根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年第6期119-123,共5页
原木在我国木材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随着木材加工业的发展,原木进口量逐年上升。目前进口原木存在着进口木种种类多、进口国家多、木种价格差异大、木种鉴定难度大等特点,导致进口商为了追求利益虚报木种、逃避关税等现象越... 原木在我国木材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随着木材加工业的发展,原木进口量逐年上升。目前进口原木存在着进口木种种类多、进口国家多、木种价格差异大、木种鉴定难度大等特点,导致进口商为了追求利益虚报木种、逃避关税等现象越来越严重。文章概述了进口原木的现状与存在问题,重点总结分析了当前木种鉴定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并对今后木种鉴定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木 木种 鉴定
下载PDF
进口大豆储运温度和含水量对大豆发生热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陈萍 何洪洲 +2 位作者 单振菊 李盼畔 赵淑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35,共5页
通过模拟进口大豆在海运中的环境,结合生物调查统计中被害指数的原理,引入指标热损伤平均级值,探讨进口大豆在不同的储运温度和含水量下发生热损伤的情况。结果表明:进口大豆的含水量和储运温度是热损伤发生的直接影响因素,在30、40、50... 通过模拟进口大豆在海运中的环境,结合生物调查统计中被害指数的原理,引入指标热损伤平均级值,探讨进口大豆在不同的储运温度和含水量下发生热损伤的情况。结果表明:进口大豆的含水量和储运温度是热损伤发生的直接影响因素,在30、40、50、55℃下储藏28 d,含水量小于等于13%的大豆发生热损伤的进程较慢,试验样品的热损伤平均级值均未达到热损伤粒程度的级值,说明大豆含水量小于等于13%,温度低于55℃的条件下,短期储存中大豆发生热损伤的程度较低,进程较慢;破碎粒大豆比完整粒大豆容易发生热损伤,并且发生热损伤的程度也相对高;巴西大豆比美国和阿根廷大豆容易发生热损伤,且发生程度也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大豆 储运温度 含水量 热损伤
下载PDF
香蕉细菌性枯萎病菌荧光LAMP检测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5
8
作者 杨雷亮 管维 +4 位作者 孙丽霞 吴颖儿 单振菊 王章根 陈定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66-73,共8页
【目的】基于香蕉细菌性枯萎病病原(Ralstonia solanacearum)2号生理小种的特异保守引物和LAMP技术建立一种实时荧光定性检测方法,解决常规PCR定性检测特异性低、灵敏度低、耗时长等问题,实现在1 h内能进行准确高效的定性检测,为加强该... 【目的】基于香蕉细菌性枯萎病病原(Ralstonia solanacearum)2号生理小种的特异保守引物和LAMP技术建立一种实时荧光定性检测方法,解决常规PCR定性检测特异性低、灵敏度低、耗时长等问题,实现在1 h内能进行准确高效的定性检测,为加强该病害防控检测和检疫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确定被测基因靶序列,利用Primer软件设计两对内外引物。由两对引物、具有链置换特性的DNA聚合酶、模板DNA、甜菜碱、Mg2SO4、反应缓冲液、荧光染料等组成LAMP反应体系,采用不必在反应完开管盖检测的实时荧光LAMP方法,针对该方法对于样品DNA定性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可重复性进行试验。【结果】设计的引物能顺利扩增目标基因,实时荧光LAMP检测体系对于香蕉细菌性枯萎病病原生理2号小种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性,该方法可重复性强,灵敏度比普通PCR高10倍以上。【结论】香蕉细菌性枯萎病菌荧光LAMP检测体系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耗时短、不易污染,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细菌 青枯菌 检测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实时荧光
下载PDF
进境东盟水果货物携带细菌病害截获疫情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雷亮 管维 +5 位作者 孙丽霞 吕文刚 王卫芳 单振菊 吴颖儿 林长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2期144-147,共4页
2011—2015年,全国各检验检疫口岸累计从东盟截获细菌745种次,其中包含货检336种次,旅检406种次,邮检3种次。分析了其中的货检货物携带细菌病害截获疫情,结果表明,疫情较为严重的年份为2015、2012和2011年,分别占36.61%、34.22%、16.07... 2011—2015年,全国各检验检疫口岸累计从东盟截获细菌745种次,其中包含货检336种次,旅检406种次,邮检3种次。分析了其中的货检货物携带细菌病害截获疫情,结果表明,疫情较为严重的年份为2015、2012和2011年,分别占36.61%、34.22%、16.07%。深圳口岸截获的细菌占全国总检出种次的95.83%;截获较多的种类有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占50.89%)、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占27.68%)和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 sp.),占11.31%),截获的检疫性细菌仅有1种次(芒果黑斑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ngiferaeindicae))。从来源国来看,来源于泰国和越南的水果截获种次居前位,其中以泰国榴莲和越南火龙果检出的细菌种次最多,均占总检出种次的40%。从水果种类来看,细菌疫情较为严重的水果有火龙果、榴莲和龙眼等;芒果中检出的细菌最少,仅占总检出种次的0.29%。总体各口岸细菌检出率较低,特别是检疫性的细菌病害截获仅有一次,相关口岸的细菌检测能力亟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进口水果 病原细菌
下载PDF
南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船舶卫生监督工作经验初析
10
作者 赵明 闫清丽 +1 位作者 刘凡 单振菊 《口岸卫生控制》 2013年第2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南沙局船舶卫生监督的工作经验。方法例举南沙局船舶卫生监督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说明南沙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的实际情况。结果船舶卫生监督工作反映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的整体情况。结论南沙港提高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关键词 口岸核心能力 船舶卫生监督 检验检疫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和子宫骨片形态特征的8种雌性麻蝇种类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岳巧云 邱德义 +3 位作者 单振菊 汪小东 胡佳 张文庆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436-442,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鉴定雌性麻蝇物种的可靠方法。方法 2011年10月25日至2013年10月27日,共收集35对正在交配的8种麻蝇及57只雄性个体并获取其DNA条形码序列,依据雄性麻蝇的尾器特征进行种类鉴定;从GenBank下载11条该8种麻蝇序列,比较种...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鉴定雌性麻蝇物种的可靠方法。方法 2011年10月25日至2013年10月27日,共收集35对正在交配的8种麻蝇及57只雄性个体并获取其DNA条形码序列,依据雄性麻蝇的尾器特征进行种类鉴定;从GenBank下载11条该8种麻蝇序列,比较种内所有个体、雌雄个体及不同种类间DNA条形码序列的差异度。雌性个体的种类根据与其交配的雄性个体,并结合DNA条形码确定,详细描述8种雌性麻蝇子宫骨片的主要形态特征,并依据其物证编写种类鉴定检索表。结果 8种麻蝇的同种雌雄个体间DNA条形码序列差异范围为0-1.37%,与同种个体间的差异范围相符,且〈2%的DNA条形码种类鉴定的界限,不同种类间DNA条形码差异范围为4.56%-8.81%,与种内不同个体间有明显差异。不同种类雌性麻蝇的子宫骨片结构具有种的特异性,可作为雌性麻蝇种类鉴定的依据。结论 DNA条形码可准确地鉴定雌性个体,并进一步发展雌性的某种独特的形态特性,为实现雌性个体的直接形态鉴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性麻蝇 DNA条形码 子宫骨片形态特征
原文传递
口岸截获国内未见分布种褐小家鼠的DNA条形码鉴定 被引量:11
12
作者 单振菊 刘德星 +1 位作者 岳巧云 魏晓雅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中山口岸从柬埔寨进口木薯干中截获的外部形态特征破坏严重的2只未知鼠样本进行种类鉴定。方法提取截获鼠样本的基因组DNA,采用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的通用引物LCO1490和HCO2198扩增目的片段。然后...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中山口岸从柬埔寨进口木薯干中截获的外部形态特征破坏严重的2只未知鼠样本进行种类鉴定。方法提取截获鼠样本的基因组DNA,采用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的通用引物LCO1490和HCO2198扩增目的片段。然后测序、序列分析,与NCBI中的序列进行比对,并选取NCBI中序列相似度高的部分序列构建NJ树。结果 2只鼠的DNA条形码序列相似度高达99.8%,与NCBI中褐小家鼠(Mus cervicolor)的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8.5%;大于DNA条形码判断物种的相似度98%的阈值。经科技查新,确认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的国内未见分布鼠种。结论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截获鼠类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褐小家鼠,为国内未见分布种。DNA条形码能克服传统物种鉴定依靠完整的外部形态的局限,并能克服鉴定资料、专业人员缺乏等因素带来的困难,有效提高外来物种的种类鉴别力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小家鼠 国内未见分布种 DNA条形码
原文传递
一种具厚几丁质外壳微小节肢动物无损伤凭证标本高质量DNA模板的获取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单振菊 邱德义 岳巧云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针对具厚几丁质外壳的微小节肢动物,研究一种无需研磨、不损坏凭证标本形态的高质量DNA模板的获取方法。方法以具有厚几丁质外壳的土壤甲螨为材料,用几丁质酶消化其外壳,然后利用裂解液对整个个体进行裂解,以DNA条形码片段的扩增结... 目的针对具厚几丁质外壳的微小节肢动物,研究一种无需研磨、不损坏凭证标本形态的高质量DNA模板的获取方法。方法以具有厚几丁质外壳的土壤甲螨为材料,用几丁质酶消化其外壳,然后利用裂解液对整个个体进行裂解,以DNA条形码片段的扩增结果作为判断模板质量的依据,探讨几丁质酶的最佳工作浓度和工作时间;比较几丁质酶处理前后标本的外部形态。结果该方法能获得高质量的DNA模板,在25℃,pH值6.0时,几丁质酶最佳浓度为1 mg/ml,最佳作用时间为24 h。经几丁质酶处理后,螨的外部形态保存完整,与处理前无明显差别,可以用于形态鉴定。结论该方法首次将几丁质酶消化动物几丁质外壳与提取模板DNA相结合,不仅能保证微小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不被破坏,而且获取的DNA模板质量高,作为凭证标本的微小节肢动物可以制成玻片标本保存,保证了凭证标本的形态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几丁质外壳 微小节肢动物 无损伤 凭证标本
原文传递
二代测序技术检测不同环境下美洲大蠊携带细菌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单振菊 邱德义 +1 位作者 陈健 岳巧云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43-549,共7页
目的研究二代测序技术(NGS)在美洲大蠊携带细菌检测中的应用,建立一种可检测美洲大蠊体内、体表所携带未知种类细菌的方法,分析不同环境下美洲大蠊携带细菌情况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方法 2016年8-9月,以中山地区居民区、港口和医院环境中... 目的研究二代测序技术(NGS)在美洲大蠊携带细菌检测中的应用,建立一种可检测美洲大蠊体内、体表所携带未知种类细菌的方法,分析不同环境下美洲大蠊携带细菌情况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方法 2016年8-9月,以中山地区居民区、港口和医院环境中捕获的美洲大蠊为材料,对其16S rDNA V1~V9可变区分析,选取V3~V4可变区作为目的基因,利用NGS对其携带的细菌种类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港口、居民区和医院采集的美洲大蠊分别携带1 564、1 786和1 779个运算分类单位;利用NGS分别可鉴定出细菌123属36种、131属42种和136属48种,细菌种类数超过传统方法。通过对样品进行物种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发现,同一环境下的样本无法完全聚集在一起。结论 16S rDNA V3~V4可变区适合对美洲大蠊体内、体表携带的细菌进行检测,利用NGS可一次性检出多种细菌;其检出的细菌种类远超出传统方法且操作简便;美洲大蠊携带细菌的种类与其生存环境无明显的区域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测序技术 美洲大蠊 细菌
原文传递
克隆法检测不同环境下美洲大蠊携带细菌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单振菊 邱德义 +1 位作者 陈佩 岳巧云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28-432,457,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下美洲大蠊体内和体表携带细菌情况,并分析美洲大蠊携带细菌与环境的关系。方法2016年8-9月,以中山地区港口、医院、居民区采集的美洲大蠊为材料,16S rRNA V3~V4高变区为目的基因,每个地点选4~5个作为平行样本,采用克...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下美洲大蠊体内和体表携带细菌情况,并分析美洲大蠊携带细菌与环境的关系。方法2016年8-9月,以中山地区港口、医院、居民区采集的美洲大蠊为材料,16S rRNA V3~V4高变区为目的基因,每个地点选4~5个作为平行样本,采用克隆法对美洲大蠊体内、体表携带的细菌进行研究,并对细菌种类和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从中山地区港口、医院、居民区共检出细菌139属202种,其中致病菌22属44种,44种中有11种为共同携带的细菌。港口采集的美洲大蠊携带细菌为55属65种,其中致病菌16属21种,不同个体间携带相同种类细菌2种;居民区为73属86种,其中致病菌13属19种,不同个体间携带相同种类细菌为0;医院为68属101种,其中致病菌15属25种,不同个体间携带相同种类细菌2种。结论同一地点采集的美洲大蠊不同个体之间以及不同地点采集的美洲大蠊携带相同种类的细菌所占比例均较低,很难确定美洲大蠊携带细菌的种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证实。该研究从蜚蠊体内外检出较多的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医院、口岸等部门应加强蜚蠊的监测与防制,防止疾病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蜚蠊 细菌 病原体
原文传递
中山地区蚊类及其携带虫媒病毒调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刁雅欣 李婷婷 +3 位作者 单振菊 邱德义 岳巧云 刘环宇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 掌握中山地区蚊类的种群结构、季节消长及携带虫媒病毒情况,为蚊虫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采用人工小时法采集蚊类样本,进行形态学鉴定,无法通过形态学鉴定的蚊类,利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分子... 目的 掌握中山地区蚊类的种群结构、季节消长及携带虫媒病毒情况,为蚊虫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采用人工小时法采集蚊类样本,进行形态学鉴定,无法通过形态学鉴定的蚊类,利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分子鉴定。提取蚊类RNA,利用荧光RT-PCR和普通RT-PCR方法检测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乙脑病毒、寨卡病毒及其他黄病毒属病毒。收集监测点附近不同水体中各龄期幼虫及蛹,用于种类调查,不计入季节消长和虫媒病毒检测。结果 共采集成蚊2076只,收集各龄期幼虫及蛹484只,经形态学鉴定隶属于3亚科6属13种。白纹伊蚊及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分别占总数的61.13%和34.06%。成蚊密度高峰期为6月,1月最低。未检出虫媒病毒。结论 初步掌握了中山地区蚊类的种群结构、季节消长及携带虫媒病毒情况。应对中山地区蚊类及其携带虫媒病毒情况进行持续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结构 虫媒病毒
原文传递
通道式X光机在入境行包、特殊物品检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文海 闫清丽 +5 位作者 赵醴丽 赵明 陈志丹 单振菊 田家明 邓文君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45-148,152,共5页
〔目的〕将现代图像识别技术成果应用到通道式X光机对国境口岸入境行包和特殊物品的检疫查验中,进一步提高检疫查验质量和效率。〔方法〕采用理论探索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当前X光检测系统建立违禁物的分类以及特征数据库,在此... 〔目的〕将现代图像识别技术成果应用到通道式X光机对国境口岸入境行包和特殊物品的检疫查验中,进一步提高检疫查验质量和效率。〔方法〕采用理论探索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当前X光检测系统建立违禁物的分类以及特征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处理工作站,实现对违禁物的快速识别。〔结果〕建立了信息采集系统和可扩展的违禁物特征数据库,通过在线检测软件系统,可用于现场监控。〔结论〕本项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入境行包和特殊物品的检疫查验手段和流程,构筑一种新的快速有效的电子查验流程及其检测工作站,该系统的推广应用,将为开创全新的出入境行包检疫模式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式X光机 在线图像识别 入境 行包 特殊物品 检疫
原文传递
口岸截获国内未见分布蜚蠊:斯科特卡蠊的形态和DNA条形码鉴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晓雅 邱德义 +1 位作者 岳巧云 单振菊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381-384,449,共5页
目的快速、准确地鉴定口岸截获的5只蜚蠊。方法对中山港口岸截获的5只蜚蠊,分别进行形态和DNA条形码鉴定,比对5只样本间的DNA条形码序列,并将DNA条形码序列提交国际公共数据库,描述截获样本的形态特征,为今后口岸鉴定蜚蠊提供参考。结... 目的快速、准确地鉴定口岸截获的5只蜚蠊。方法对中山港口岸截获的5只蜚蠊,分别进行形态和DNA条形码鉴定,比对5只样本间的DNA条形码序列,并将DNA条形码序列提交国际公共数据库,描述截获样本的形态特征,为今后口岸鉴定蜚蠊提供参考。结果经形态鉴定,截获的雄性蜚蠊为斯科特卡蠊Cartoblatta scorteccii,属于蜚蠊目,蜚蠊总科,蜚蠊科,卡蠊属。截获的雌雄个体间的DNA条形码序列差异均小于1%,判断这5个体为同一种类。经科技查新,确认为中国未见分布种,且为国内口岸首次截获。结论应用形态鉴定和DNA条形码相结合的鉴定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外来物种的种类鉴别能力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科特卡蠊 形态学 DNA条形码 鉴定 输入
原文传递
输入性病媒生物DNA条形码检疫鉴定新模式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3
19
作者 邱德义 陈健 +1 位作者 单振菊 岳巧云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67-71,共5页
输入性病媒生物及其传播的各种疾病是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一体化和人员的快速流动加速了病媒生物及携带病原体的传播,检疫难度和风险显著增加。口岸现有的输入性病媒生物的传统形态鉴定方法存在很多问题,DNA条形码技术作为... 输入性病媒生物及其传播的各种疾病是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一体化和人员的快速流动加速了病媒生物及携带病原体的传播,检疫难度和风险显著增加。口岸现有的输入性病媒生物的传统形态鉴定方法存在很多问题,DNA条形码技术作为新兴的物种鉴定技术,可实现物种的准确、快速鉴定。本文探讨如何以DNA条形码鉴定及其他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为基础,依托现有病媒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和公共数据库,建立病媒生物DNA条形码检疫鉴定新模式,实现输入性病媒生物的快速、准确鉴定。解决病媒生物尤其是病媒昆虫的鉴定受到发育状态、肢体残缺不全的限制;近缘种难以准确鉴定,某些雌性昆虫无法鉴定以及输入性病媒生物由于缺少参考资料和参比样本无法准确鉴定等难题,为保障我国公共卫生和生态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媒生物 DNA条形码 检疫 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