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手部功能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卒中后手功能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朱琳 刘霖 +6 位作者 宋为群 张大华 严莉 刘秀贞 胡洁 单桂香 张艳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49-454,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联合手部功能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卒中后手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的卒中患者40例,均为发病1~6个月的初发卒中患者。在常规药物及...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联合手部功能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卒中后手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的卒中患者40例,均为发病1~6个月的初发卒中患者。在常规药物及传统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和阳极t DCS(at DCS)治疗,将患者分为康复组,即at DCS+FES组(21例)和对照组,即at DCS组(19例)。两组均为1次/d,每次20 min,疗程4周。对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手功能进行评定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Fugl-Meyer评定上肢(FMA-UE)功能,采用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量表(MAS)评定手部功能,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方法评定手指总的主动关节活动度,采用专用的角度尺评定腕关节背伸的主动关节活动度(WEAROM)。结果 (1)两组康复治疗后FMA-UE评分及MAS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康复组:(18±5)分比(12±6)分,(25.7±5.9)分比(8.7±3.0)分,t值分别为10.24、11.89;对照组:(15±5)分比(12±5)分,(11.8±2.9)分比(8.4±3.2)分,t值分别为10.15、4.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康复组FAM-UE评分和MAS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66、9.15,均P〈0.01)。(2)康复治疗后两组TAM评分及WEAROM均较治疗前增加[康复组:(2.6±0.8)分比(1.1±0.3)分,30°±12°比13°±9°,t值分别为10.95、11.41;对照组:(1.5±0.7)分比(1.1±0.4)分,19°±8°比12°±8°,t值分别为3.02、5.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康复组TAM评分和WEAROM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9、5.61,均P〈0.01)。结论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与单纯加用at DCS治疗相比,at DCS联合FES提高卒中后患者的手部运动功能及腕关节背伸关节活动度的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经颅直流电刺激 功能性电刺激 康复
下载PDF
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霖 朱琳 +6 位作者 单桂香 曹磊 刘秀贞 朱悦桐 张宇航 钱李果 宋为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00-504,F0003,共6页
在康复治疗的帮助下,出现偏瘫的卒中患者可能逐渐恢复部分运动功能,从而实现生活自理,回归家庭和社会。但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尤其是手功能恢复缓慢,而上肢功能的恢复又是决定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活独立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 在康复治疗的帮助下,出现偏瘫的卒中患者可能逐渐恢复部分运动功能,从而实现生活自理,回归家庭和社会。但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尤其是手功能恢复缓慢,而上肢功能的恢复又是决定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活独立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关于手运动功能康复的研究,如无创性脑刺激技术、电子计算机及机器人辅助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手功能 康复 综述
下载PDF
强化简易家庭任务导向性训练在卒中偏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霖 朱琳 +4 位作者 侯敬贤 单桂香 曹磊 刘秀贞 宋为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3-248,共6页
目的探讨强化简易家庭任务导向性训练在卒中偏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行门诊康复训练的卒中偏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慢性期患者30例,根据采取的... 目的探讨强化简易家庭任务导向性训练在卒中偏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行门诊康复训练的卒中偏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慢性期患者30例,根据采取的康复治疗方式,将30例患者分为一般康复训练组(15例)和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1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3次/周的康复医学科门诊日常康复指导和2 h/d的强化性家庭康复训练,共训练4周。(1)一般康复训练组采用常规家庭康复训练,包括斜板站立、站起-坐下、弯腿-伸腿、站立位前后迈步训练以及保护下进行步行训练。训练频次为2 h/d,5 d/周。(2)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在家庭康复中,将"迈步"动作精简分解为踝关节外翻、屈髋屈膝踝关节背屈、伸髋伸膝踝关节背屈三个动作进行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E)、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TUG)测试的差异。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FMA-LE评分比较,组别及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3.64,P <0.01)。一般康复训练组治疗前和治疗后FMA-LE评分分别为(20±4)、(21±4)分,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治疗前和治疗后FMA-LE评分分别为(22±4)、(25±6)分。两组治疗前FMA-LE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治疗后,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优于一般康复训练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均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2)两组治疗前后BBS评分比较,组别及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375.69,P <0.01)。一般康复训练组治疗前和治疗后BBS评分分别为(45.3±1.0)、(46.4±1.3)分,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治疗前和治疗后BBS评分分别为(46.8±1.4)、(49.7±1.2)分。两组间BB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两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均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3)两组治疗前后TUG比较,组别及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9.56,P <0.01)。一般康复训练组治疗前和治疗后TUG分别为(20.0±7.1)、(19.3±7.5) s,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治疗前和治疗后TUG分别为(20.9±1.6)、(16.9±1.2) s。两组间TU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一般康复训练组治疗前后TU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治疗后TUG较治疗前缩短,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强化性简易家庭任务导向性训练和强化性家庭一般康复训练均有助于改善卒中偏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慢性期患者的下肢基础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运动控制能力;强化性简易家庭任务导向性训练对下肢基础运动功能的改善略优于强化性家庭一般康复训练;两种训练方式在平衡功能和步行速度方面的作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物理治疗技术 动作分析 任务导向性训练
下载PDF
神经康复机器手对慢性期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刘霖 朱琳 +4 位作者 单桂香 刘秀贞 曹磊 何斌 宋为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79-583,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康复机器手对慢性期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门诊卒中偏瘫患者31例,根据采用康复治疗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机器手康复组(16例)和一般康复组(15例)。一般... 目的探讨神经康复机器手对慢性期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门诊卒中偏瘫患者31例,根据采用康复治疗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机器手康复组(16例)和一般康复组(15例)。一般康复组接受一般性康复训练,3次/周,30 min/次,同时进行家庭康复训练,5次/周,1 h/次;机器手康复组接受一般性康复训练,3次/周,30 min/次,同时进行机器手辅助训练,5次/周,1 h/次。两组训练周期均为4周。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对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Wolf运动功能评价(WMFT)和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FMA-UE),对上肢肌张力评价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MAS)。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机器手康复组中位数时间明显缩短[7.1(2.4,93.8)s比13.1(3.7,99.5)s],功能评分明显提升[(45±13)分比(38±11)分],上肢功能评分明显提高[(28±7)分比(25±7)分],腕手部中位数评分明显提高[15(10,19)分比9(5,14)分],FMA-UE总分明显提高[(46±12)分比(38±12)分],MAS评分明显降低[3(2,5)分比5(4,8)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般康复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周康复训练后,机器手康复组比一般康复组腕手部中位数评分[15(10,19)分比6(5,12)分]、治疗效应[-5.5(-10.8,-3.2)比0.0(-1.0,3.0)]、MAS[3(2,5)分比5(4,6)分]均有改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康复机器手可有效提高卒中后慢性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对腕手部运动功能提升有明显效果,并可控制上肢肌张力的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康复 上肢功能 机器人辅助技术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用于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朱琳 刘霖 +4 位作者 宋为群 单桂香 胡洁 曹磊 严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32-336,共5页
人手所具有的复杂运动功能既依赖于其解剖结构,更需要精确的神经控制。研究手功能的神经调控对进一步认识中枢神经系统对复杂运动的调控过程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卒中后患侧大脑半球的运动皮质对健侧大脑半球运动皮质的抑制作用减弱... 人手所具有的复杂运动功能既依赖于其解剖结构,更需要精确的神经控制。研究手功能的神经调控对进一步认识中枢神经系统对复杂运动的调控过程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卒中后患侧大脑半球的运动皮质对健侧大脑半球运动皮质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卒中后出现健侧大脑半球过度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手功能恢复 经颅磁刺激 综述
下载PDF
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空间注意加工特点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单桂香 刘霖 +4 位作者 叶琳琳 朱琳 曹磊 杜巨豹 宋为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87-292,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右侧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USN)患者与正常人事件相关电位(ERP)行为学检查结果和P1、N1、P300的波幅及潜伏期,研究USN患者的空间注意加工特点。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 目的通过比较右侧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USN)患者与正常人事件相关电位(ERP)行为学检查结果和P1、N1、P300的波幅及潜伏期,研究USN患者的空间注意加工特点。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右侧卒中后USN患者10例(USN组),选择年龄、性别与USN组匹配的正常受试者10例(正常组)。利用ERP记录两组受试者执行视觉Oddball范式任务时的脑电变化。分析比较两组靶刺激出现在左侧(左靶)、右侧(右靶)时的反应时间及正确率;对靶刺激出现在左侧、右侧的ERP各成分(P1、N1、P300)的波幅及潜伏期进行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探讨卒中后USN的发生机制。结果 USN组靶刺激出现在左侧和右侧时正确率均低于正常组[左靶:(17.7±7.5)%比(98.5±7.5)%,P<0.01;右靶:(88.5±2.0)%比(99.0±2.0)%,P=0.002]。两组之间P1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04,P=0.307);当靶刺激出现在左侧时,USN组右半球N1波幅较正常组降低[(-0.3±1.1)μV比(-5.8±1.1)μV;P=0.001];当靶刺激出现在右侧时,USN组N1波幅较正常组降低[(-1.8±1.0)μV比(-6.0±1.0)μV;F=9.799,P=0.006];USN组左靶P300波幅较正常组降低[(1.0±1.1)μV比(7.2±1.1)μV;P=0.001]。与正常组比较,USN组P1(右半球)[(136.7±3.8)ms比(122.1±3.8)ms;P=0.013]、N1[(179.7±2.0)ms比(172.8±2.0)ms;F=5.775,P=0.027]、P300[(490±12)ms比(402±12)ms;F=27.310,P<0.01]各波的潜伏期均延长。结论 USN患者在空间注意加工过程中,无论对来自左侧的刺激还是对来自右侧的刺激,其信息加工处理均有一定程度的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单侧空间忽略 事件相关电位 空间注意加工 发生机制
下载PDF
电生理学评价方法对意识障碍患者结局预测价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晔 杜巨豹 +4 位作者 霍速 单桂香 李冉 郝建会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98-1202,1206,共6页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心肺复苏术和重症监护医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从严重脑损伤中存活的患者数量增多,存活的患者大都存在不同水平的意识障碍,准确可靠的预后判断可为患者家属和临床医师制定合理有效的医疗决策提供有益的信息,因此对其准...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心肺复苏术和重症监护医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从严重脑损伤中存活的患者数量增多,存活的患者大都存在不同水平的意识障碍,准确可靠的预后判断可为患者家属和临床医师制定合理有效的医疗决策提供有益的信息,因此对其准确的预后判定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患者 生理学评价 预测价值 严重脑损伤 心肺复苏术 患者数量 医学技术 重症监护
下载PDF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开展PBL中英文双语教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霖 朱琳 +2 位作者 单桂香 胡洁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4-717,共4页
中英文双语教学是指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教授非外语类专业课程的一种方法。主张双语教学模式.通过学习国外专业医学技术,可以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吸取更多经验,更开拓视野[1],为全面和国际接轨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双语教学模式 英文 临床实习 康复治疗 学生 PBL 专业课程 医学技术
下载PDF
上肢康复机器人在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刘霖 朱琳 +2 位作者 单桂香 曹磊 宋为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12-616,共5页
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大脑功能重组和大脑可塑性理论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出现了多种以脑可塑性理论为基础的康复方法,如强制性运动疗法、运动想象疗法、任务导向性训练等。这些方法较传统的康复治疗有显著的优越性,但高人工消耗以及操... 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大脑功能重组和大脑可塑性理论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出现了多种以脑可塑性理论为基础的康复方法,如强制性运动疗法、运动想象疗法、任务导向性训练等。这些方法较传统的康复治疗有显著的优越性,但高人工消耗以及操作的复杂性依然难以规避。为尝试解决上述问题,机器人辅助技术的研发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上肢 运动功能 卒中
下载PDF
机器手辅助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霖 朱琳 +4 位作者 单桂香 阎澍妤 曹磊 刘秀贞 宋为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06-310,共5页
目的探讨康复机器手对卒中慢性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一般康复治疗或康复机器手治疗的效果。一般康复组患者(7例)在康复医学门诊接受为期4周,3次/周,30 min/次的一般性康复训练,同时还进行5... 目的探讨康复机器手对卒中慢性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一般康复治疗或康复机器手治疗的效果。一般康复组患者(7例)在康复医学门诊接受为期4周,3次/周,30 min/次的一般性康复训练,同时还进行5次/周,1 h/次的家庭康复训练;机器手康复组(8例)接受与一般康复组相同时长的一般性康复训练,同时进行5次/周,1 h/次的机器手辅助训练。对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改良Ashworth评分(MAS)、Wolf运动功能评价(WMFT)及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FMA-UE)。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机器手康复组的MAS评分明显降低,WMFT中的"时间"明显缩短,"功能评分"明显提升;FMA-UE中,"上肢功能"评分明显提高,"手"评分明显提高;FMA总分明显提高,康复前后分别为(40±14)、(47±14)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般康复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进行4周康复后的效果比较,FMA-UE中"手"项目评分及WMFT中"治疗效应"机器手康复组优于一般康复组(均P<0.05)。结论康复机器手可有效降低患者上肢的痉挛,对手部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明显效果,但对腕部的运动康复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康复 上肢功能恢复 机器手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学及影像学方法在单侧空间忽略发生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单桂香 刘霖 +2 位作者 霍速 张艳明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5-591,共7页
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以下简称单侧忽略)是脑损伤后常见的认知障碍之一,表现为对来自病灶对侧的刺激无反应.单侧忽略症状的存在不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如吃饭、出行、阅读等)带来不便,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预... 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以下简称单侧忽略)是脑损伤后常见的认知障碍之一,表现为对来自病灶对侧的刺激无反应.单侧忽略症状的存在不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如吃饭、出行、阅读等)带来不便,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明确其发生机制、对其做出准确诊断对临床康复计划的制定及预后的评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关于单侧忽略发生机制的研究多使用影像学检查方法,特别是利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可以对其解剖位点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而利用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方法,如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EPs)、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又可以发挥其时间分辨率高的特点,从空间注意加工过程方面研究单侧忽略的发生机制.本文将对近几十年来影像学方法及电生理学方法在单侧忽略发生机制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学 单侧空间忽略 发生机制 影像学方法 影像学检查方法 功能磁共振成像 单侧忽略 应用
下载PDF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探索三种听觉Oddball范式脑加工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郝建会 杜巨豹 +4 位作者 霍速 李冉 单桂香 张晔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3-617,666,共6页
目的:开发一组新的听觉Oddball范式,通过事件相关电位观察其在健康受试者中的脑加工反应。方法:社会招募健康志愿者15名(男8名,女7名,平均年龄40±9岁),分别进行纯音-正名(TS),其他名字-正名(OS)和反名-正名(RS)三组难度依次增大的... 目的:开发一组新的听觉Oddball范式,通过事件相关电位观察其在健康受试者中的脑加工反应。方法:社会招募健康志愿者15名(男8名,女7名,平均年龄40±9岁),分别进行纯音-正名(TS),其他名字-正名(OS)和反名-正名(RS)三组难度依次增大的听觉Oddball范式的事件相关电位检查,分析比较各组MMN和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结果:三组实验范式在所有健康志愿者中均诱发得到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和P300,TS组MMN和P300的潜伏期最短,OS组次之,RS组最长(P<0.05),但OS组和RS组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MMN的波幅TS组最大,OS组次之,RS组最小(P<0.05),但OS组和RS组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之间P300波幅比较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组听觉Oddball实验范式有一定的区分难度,有望进一步应用于植物状态/无反应觉醒综合征患者和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鉴别诊断和预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失匹配负波 慢性意识障碍 植物状态 无反应觉醒综合征 最小意识状态
下载PDF
对非急性期意识障碍客观评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冉 杜巨豹 +3 位作者 霍速 阎澍妤 单桂香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3-206,共4页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许多严重脑外伤、脑卒中、心跳呼吸骤停等患者得以存活,但均留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根据其觉醒和意识内容的程度不同,意识障碍可分为昏迷、植物状态、持续植物状态、最小意识状态等多个水平[1]。虽然意识...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许多严重脑外伤、脑卒中、心跳呼吸骤停等患者得以存活,但均留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根据其觉醒和意识内容的程度不同,意识障碍可分为昏迷、植物状态、持续植物状态、最小意识状态等多个水平[1]。虽然意识障碍的分级明确,但植物状态的误诊率依然很高,Childs、Andrews、Laureys等[2—4]分别发现植物状态误诊率为37%、43%、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状态 意识障碍 客观评定 意识内容 急性期 心跳呼吸骤停 医疗水平 严重脑外伤 误诊率 功能磁共振
下载PDF
视觉忽略的特点及其空间注意的脑网络机制
14
作者 张艳明 胡洁 +2 位作者 马佳妮 单桂香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79-882,共4页
视觉忽略(visual neglect,VN)是多种成分障碍的综合征,其中最突出的是注意障碍.目前,忽略功能机制的研究正在从患者的行为分离表现转移到证明可能存在的成分障碍方面,以及治疗方案之间的相互作用[1-2].近年来,忽略中注意障碍的解剖研... 视觉忽略(visual neglect,VN)是多种成分障碍的综合征,其中最突出的是注意障碍.目前,忽略功能机制的研究正在从患者的行为分离表现转移到证明可能存在的成分障碍方面,以及治疗方案之间的相互作用[1-2].近年来,忽略中注意障碍的解剖研究有所进展,对注意加工过程相关的脑网络通路的解剖和功能的理解也得到相应的提高.本文主要综述了脑注意环路的解剖功能及视觉忽略的表现,其中额-顶网络通路起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空间注意 视觉 注意障碍 相互作用 治疗方案 加工过程
下载PDF
θ节律串刺激对视觉空间注意的行为学及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15
作者 张艳明 宋为群 +5 位作者 单桂香 付伟 胡洁 杜巨豹 霍速 张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31-1038,共8页
目的:研究持续性θ节律串刺激(c TBS)对视觉空间注意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正常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刺激组)和对照组(假刺激组),两组经过TBS刺激后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实验,实验范式为"提示—靶",包括范围提示和汉... 目的:研究持续性θ节律串刺激(c TBS)对视觉空间注意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正常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刺激组)和对照组(假刺激组),两组经过TBS刺激后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实验,实验范式为"提示—靶",包括范围提示和汉字提示,范围提示为"大"圈和"小"圈,汉字提示为"大"字和"小"字。TBS刺激参数频率为30Hz,刺激强度为刺激器输出的50%,刺激部位为受试者右侧大脑的顶叶后部(P4),刺激脉冲801串,刺激间隔100ms。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汉字提示和范围提示时,反应时表现出提示等级效应(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汉字提示下P1、P2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范围提示下PO4部位的P1、N1、N2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汉字提示与范围提示比较,范围提示时P1、P2、N2波幅更大(P<0.05);对照组汉字提示与范围提示比较,范围提示时P1、N1、P2波幅更大(P<0.05)。结论:对右侧顶后叶皮质(PPC)进行抑制性c TBS刺激,能够影响大脑皮质神经元兴奋性活动,尤其会影响对左侧靶目标的识别及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空间注意 事件相关电位 提示范围 θ节律串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右侧卒中患者的视空间注意加工特点分析
16
作者 单桂香 曹磊 +4 位作者 叶琳琳 朱琳 刘霖 杜巨豹 宋为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56-362,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右侧卒中后视空间忽略(VSN)患者与无VSN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行为学检查结果和各成分(P1、N1、P2、N2、P300)的波幅及潜伏期,研究VSN患者的视空间注意加工特点,进一步探索VSN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 目的通过比较右侧卒中后视空间忽略(VSN)患者与无VSN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行为学检查结果和各成分(P1、N1、P2、N2、P300)的波幅及潜伏期,研究VSN患者的视空间注意加工特点,进一步探索VSN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右侧卒中后VSN患者9例(VSN组),右侧卒中经忽略行为学量表筛查无VSN患者10例(非VSN组)。利用ERP记录2组受试者执行视觉Oddball范式任务时的脑电变化。分析比较2组靶刺激出现在左侧(左靶)、右侧(右靶)时的反应时及正确率;对靶刺激出现在左侧、右侧的ERP各成分(P1、N1、P2、N2、P300)的波幅及潜伏期进行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VSN组左靶、右靶的正确率[分别为(17.7±7.8)%、(88.5±2.2)%]明显低于非VSN组[分别为(92.4±7.8)%、(96.7±2.2)%,均P<0.05],VSN组右靶反应时[(586±119)ms]明显长于非VSN组[(483±60)ms,P=0.025]。两组之间P1、N1、P2、N2各波的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靶刺激出现在左靶时,VSN组P300波幅[(1.2±0.6)μV]小于非VSN组[(4.6±0.6)μV,P=0.001]。右半球VSN组P1潜伏期[(135.7±3.8)ms]较非VSN组[(128.2±2.8)ms]明显延长(P=0.021),而N1、N2、P300潜伏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右侧卒中非VSN患者相比,VSN患者主要表现为空间注意加工的晚期过程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视空间忽略 事件相关电位 空间注意加工 发生机制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应用于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空间注意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姜春静 宋为群 +4 位作者 单桂香 曹磊 朱琳 刘霖 张大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7-360,共4页
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一种空间认知障碍,其主要特征为对损伤半球对侧空间刺激不能注意、恰当反应或主动朝向。
关键词 单侧空间忽略 脑卒中后 直流电刺激 空间注意 应用 空间认知障碍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视觉空间忽略患者视运动探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姜春静 杜巨豹 +2 位作者 单桂香 胡洁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92-1197,共6页
目的:观察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作用于右侧后顶叶皮质对右侧脑卒中后左侧视觉空间忽略患者视运动探查功能表现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20例右侧脑卒中后左侧视觉空间忽略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10)行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 目的:观察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作用于右侧后顶叶皮质对右侧脑卒中后左侧视觉空间忽略患者视运动探查功能表现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20例右侧脑卒中后左侧视觉空间忽略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10)行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n=10)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治疗后予以不同注意需求的视运动探查任务评估:单纯搜索目标(线段删除)、对不同搜索目标进行不同标记(缺口探查)、从干扰刺激中搜索目标(星星删除)。结果:治疗组线段删除得分较治疗前有改善,左侧缺口圆判断错误率、星星删除遗漏率有所减低,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照组较基线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线段删除、缺口探查未标记目标百分比及左侧缺口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星星删除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作用于右侧后顶叶皮质对不同注意加工需求的视运动探查任务影响不同,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单纯目标搜索功能的改善和以目标物自身为参考框架成分加工的改善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经颅直流电刺激 认知功能 视觉空间忽略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视觉空间忽略不同参考框架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姜春静 单桂香 +2 位作者 张大华 程亦男 宋为群 《中国康复》 2021年第6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究右后顶叶皮层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视觉空间忽略患者以自身为中心参考框架成分和非自身为中心参考框架成分的影响。方法:20名右侧半球脑卒中后左侧视觉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行经颅直流电刺激... 目的:探究右后顶叶皮层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视觉空间忽略患者以自身为中心参考框架成分和非自身为中心参考框架成分的影响。方法:20名右侧半球脑卒中后左侧视觉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行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自身为中心成分(线段二等分)、非自身为中心成分(缺口探查)行为学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线段二等分偏侧化评分和左侧缺口圆标记错误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和治疗后与对照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对照组以上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后顶叶皮层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视觉空间忽略患者不同参考框架下成分均有促进恢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视觉空间忽略 自身为中心 非自身为中心 脑卒中
下载PDF
如何加强幼儿园的安全防范措施 被引量:4
20
作者 单桂香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年第33期157-157,共1页
幼儿期是一个稚嫩的脆弱的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的时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文章提出了强化幼儿园安全管理的防范措施,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稳定环境。
关键词 幼儿园 安全管理 安全事故 安全防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