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闭环式管理模式对门诊癌痛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
1
作者 王敏 周学健 +4 位作者 吉爱军 单靖眙 张赟 刘德林 金陶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1期138-145,共8页
目的探索闭环式管理模式对门诊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6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镇痛门诊首诊并使用阿片类药物(羟考酮缓释片)进行镇痛治疗的癌痛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 目的探索闭环式管理模式对门诊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6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镇痛门诊首诊并使用阿片类药物(羟考酮缓释片)进行镇痛治疗的癌痛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接受闭环式管理模式,包括对患者首诊、复诊、定期随访、宣教、用药记录、指导等,同期疼痛门诊专科医师、药师、护士对患者制订个体化规范、合理、有效的镇痛方案及随诊计划,重点解决患者镇痛用药依从性,随诊反馈中存在的问题。两组患者均接受持续1个月的管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服药依从率、数字评分量表(NRS)、爆发痛次数、疼痛控制满意程度,外周血β-内啡肽(β-EP)、前列腺素E-2(PGE-2)、内皮素-1(ET-1)、体质状况(KP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管理后对护理满意程度及管理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NRS、爆发痛次数、β-EP、PGE-2、ET-1、K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镇痛满意程度、β-EP、护理满意程度和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NRS、PGE-2、ET-1和不良反应发生程度均低于对照组,爆发痛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环式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门诊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有效控制疼痛,改善患者体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药物 闭环式管理模式 癌性疼痛 服药依从指数 数字评分量表 毒副作用
下载PDF
晚期肝癌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2
作者 单靖眙 《内蒙古中医药》 2011年第4期147-148,共2页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此病在中青年中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肝癌患者的恐惧心理往往造成疾病加重。因此,对肝癌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格外重要。而且,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心理护理可以调动...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此病在中青年中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肝癌患者的恐惧心理往往造成疾病加重。因此,对肝癌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格外重要。而且,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心理护理可以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创立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肝癌患者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加上诊治过程的不良反应及难以忍受的癌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肝癌 心理护理
下载PDF
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命意义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路莉静 孟爱凤 +4 位作者 程芳 单靖眙 于靖 邾萍 智晓旭 《现代临床护理》 2021年第3期8-14,共7页
目的了解化疗期乳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85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得分范围9~36分)、家庭功能指数评分问卷(得分范围0~100分... 目的了解化疗期乳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85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得分范围9~36分)、家庭功能指数评分问卷(得分范围0~100分)及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得分范围0~100分)对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结果化疗期乳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总分为(40.77±8.85)分;家庭功能指数总分为(8.93±2.15)分;创伤后成长总分为(70.58±15.56)分,生命意义感水平分别与家庭功能、创伤后成长水平呈正相关性(均P<0.01)。不同文化程度、就业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支付形式及子女数量情况的化疗期乳腺癌患者,其生命意义感水平存在差异(均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创伤后成长水平及文化程度是影响化疗期乳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水平的主要因素,两者可解释生命意义感水平的50.40%的变异。结论化疗期乳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创伤后成长水平较高及文化程度高的化疗期乳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水平较高。需综合评估乳腺癌化疗患者文化程度、就业状态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帮助患者建立积极正面的心理,并根据个体的情况不断调整干预方案,以提升患者生命意义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期 乳腺癌 生命意义感
下载PDF
叙事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陆宁宁 路莉静 +2 位作者 马珠月 单靖眙 程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5期681-687,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叙事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叙事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及生... 目的系统评价叙事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叙事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0年12月6日。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由2名评价者单独进行文献筛选,纳入最终文献后进行质量评价、信息提取,采用RevMan5.3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个RCT研究,共1988例患者。结果显示,叙事疗法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的焦虑情绪[SMD=-1.67,95%CI(-2.08,-1.25),P <0.01]、抑郁状态[SMD=-1.54,95%CI (-1.98,-1.10),P <0.01]、心理痛苦程度[MD=-1.88,95%CI(-2.56,-1.20),P<0.01]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对于睡眠质量[SMD=-2.11,95%CI(-3.65,-0.57),P <0.01]及生活质量[SMD=1.16,95%CI (0.8,1.53),P <0.01]的提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叙事护理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及心理痛苦,提高睡眠及生活质量,但该疗法的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护理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首次化疗始于术前或术后的心理痛苦状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路莉静 孟爱凤 +3 位作者 程芳 单靖眙 于靖 智晓旭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0年第6期434-437,共4页
目的了解首次化疗时间开始于手术前和开始于手术后对乳腺癌患者所造成的心理痛苦是否不同及其特点。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9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接受首次化疗的21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新辅助化疗组(首次化疗始于术... 目的了解首次化疗时间开始于手术前和开始于手术后对乳腺癌患者所造成的心理痛苦是否不同及其特点。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9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接受首次化疗的21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新辅助化疗组(首次化疗始于术前)67例,术后化疗组(首次化疗始于术后)149例。采用心理痛苦管理筛查工具(DMSM)对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痛苦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理痛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心理痛苦评分(2.13±2.52)低于术后化疗组(2.88±2.67);术后化疗组中重度心理痛苦患者占比也高于新辅助化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起新辅助化疗组患者心理痛苦相关问题居前三的分别是经济问题、紧张、担忧,术后化疗组患者则为无时间和精力做家务、无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老人、紧张。结论化疗会引起乳腺癌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痛苦,首次化疗时间在手术后的比术前化疗的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更高,引起心理痛苦的主要问题也有所不同,提示宜早期开展针对性干预,从而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心理痛苦 心理干预模式 术后化疗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