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头皮撕脱伤创面修复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卜振富 陶志宇 +4 位作者 李建华 王晓 肖龙波 秦时强 李江汉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0年第11期1113-1114,共2页
关键词 全头皮撕脱伤 创面修复 敷料 抗生素 头皮再植
下载PDF
“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间盘脱出症并发颈椎管狭窄
2
作者 卜振富 陶志宇 +1 位作者 王晓 肖龙坡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3年第12期1164-1165,共2页
关键词 “单开门”椎管扩大术 手术治疗 颈椎间盘脱出症 并发症 颈椎管狭窄
下载PDF
鞭索性脑干损伤51例
3
作者 卜振富 王永和 +3 位作者 曹培成 王喆 李爱军 韩力皓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7年第8期911-911,共1页
关键词 鞭索性脑干损伤 计算机体层成像 急救
下载PDF
对称性额叶损伤71例诊断分析
4
作者 卜振富 陶志宇 +3 位作者 王晓 肖龙波 秦时强 李江汉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69-570,共2页
关键词 对称性额叶损伤 诊断 CT 脑电图
下载PDF
儿童颅内金属异物(附15例报告)
5
作者 卜振富 陶志宇 解放军第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1年第11期953-953,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颅内金属异物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2
6
作者 肖龙坡 陶志宇 +1 位作者 王晓 卜振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97-298,共2页
目的 :探讨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对 12例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症状、体征、X线片、CT及MRI诊断特点进行了分析 ,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切除术 ,术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2例患者术后 2周疗效评价 ,优 1例 ,... 目的 :探讨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对 12例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症状、体征、X线片、CT及MRI诊断特点进行了分析 ,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切除术 ,术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2例患者术后 2周疗效评价 ,优 1例 ,良 4例 ,可 4例 ,差 3例 ,有效率 75 %。结论 :早期手术是治疗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骨症 胸椎管狭窄症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自发性大量脑干出血的早期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维生 王永和 +3 位作者 曹培成 李爱军 卜振富 王道奎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24 h)显微外科治疗自发性大量脑干出血的效果。方法自发性大量脑干出血患者11例,早期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11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复查CT示血肿清除满意。术后随访6~18个月,随访过程中死亡3例,存活8例(5例在出... 目的观察早期(<24 h)显微外科治疗自发性大量脑干出血的效果。方法自发性大量脑干出血患者11例,早期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11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复查CT示血肿清除满意。术后随访6~18个月,随访过程中死亡3例,存活8例(5例在出院前恢复意识),存活的8例中生活自理3例、长期卧床5例。结论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干出血疗效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出血 显微外科 手术治疗
下载PDF
100例脑前循环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琦 王穗暖 +6 位作者 王永和 曹培成 王道奎 李爱军 卜振富 邱少博 韩力浩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评价破裂脑前循环动脉瘤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对100例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破裂早期(3d之内)进行手术治疗,按照Hunt-Hess分级,Ⅰ级37例,Ⅱ级23例,... 目的评价破裂脑前循环动脉瘤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对100例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破裂早期(3d之内)进行手术治疗,按照Hunt-Hess分级,Ⅰ级37例,Ⅱ级23例,Ⅲ级10例,Ⅳ级24例,Ⅴ级6例。以GO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结果107个动脉瘤中,显微手术夹闭101个,包裹6个。恢复良好70例;中度病残,生活自理12例;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9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4例。HuntⅠ~Ⅲ级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Ⅳ、Ⅴ级患者的预后(P<0.01)。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破裂的脑前循环动脉瘤的理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前循环 破裂 早期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一氧化氮、内皮素活性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晓 陶志宇 +1 位作者 肖龙坡 卜振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94-95,共2页
目的 :测定急性颅脑损伤患者NO ,ET含量 ,探讨在颅脑外伤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测定 6 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脑脊液中NO ,ET含量 ,按GCS分组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全组病人伤后均出现血、脑脊液NO ,ET含量显著升高 ,以GCS≤ 8分组... 目的 :测定急性颅脑损伤患者NO ,ET含量 ,探讨在颅脑外伤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测定 6 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脑脊液中NO ,ET含量 ,按GCS分组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全组病人伤后均出现血、脑脊液NO ,ET含量显著升高 ,以GCS≤ 8分组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显著 ,且以脑脊液中NO升高最为显著。结论 :NO ,ET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病理生理变化 ,对于伤情判定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内皮素 一氧化氮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入路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琦 王穗暖 +3 位作者 曹培成 王永和 王道奎 卜振富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9期533-535,共3页
目的探讨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入路、操作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对55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其中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45例,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手术治疗10例。结果肿瘤全切49例,次全切除6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85... 目的探讨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入路、操作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对55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其中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45例,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手术治疗10例。结果肿瘤全切49例,次全切除6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85.45%(47/55)。术后随访1年,面神经解剖保留者中有35例面神经功能获得满意恢复。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并发症多见。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可获得满意的面神经解剖学保留与功能保护,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听神经瘤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显微手术 面神经保留
下载PDF
尿激酶基底池灌注防治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琦 王永和 +3 位作者 曹培成 王道奎 李爱军 卜振富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5期108-108,147,共2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基底池灌注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ympotomatic vasospasm)发生的预防作用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期手术的40例动脉瘤性SAH患者,术中基底池置引流管,术后灌注尿激... 目的探讨尿激酶基底池灌注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ympotomatic vasospasm)发生的预防作用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期手术的40例动脉瘤性SAH患者,术中基底池置引流管,术后灌注尿激酶,并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与25例仅行腰大池持续引流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访6个月后总体预后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尿激酶基底池灌注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可较好地预防SAH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基底池灌注 腰大池持续引流 尿激酶
下载PDF
创伤性非血肿性脑疝34例救治体会 被引量:4
12
作者 陶志宇 曾立民 +2 位作者 肖龙波 卜振富 王晓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511-512,共2页
关键词 创伤性 非血肿性 脑疝 急救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血、脑脊液一氧化氮、内皮素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晓 陶志宇 +1 位作者 肖龙坡 卜振富 《创伤外科杂志》 2001年第4期258-260,共3页
目的 测定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脑脊液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含量 ,探讨它们在颅脑外伤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测定 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脑脊液中NO、ET含量 ,按GCS评分分组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全组病人伤后均出现血、脑... 目的 测定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脑脊液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含量 ,探讨它们在颅脑外伤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测定 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脑脊液中NO、ET含量 ,按GCS评分分组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全组病人伤后均出现血、脑脊液NO、ET含量显著升高 ,以重伤组 (GCS≤ 8分 )尤为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显著 ,且以脑脊液中NO升高最为显著。结论 NO、ET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后病理生理变化 ,监测它们的含量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ET NO 脑脊液 一氧化氮 内皮素
下载PDF
颅内多发动脉瘤个体化治疗研究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维生 郑月华 +3 位作者 李爱军 卜振富 曹培成 王道奎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ms,MIAs)个体化治疗方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MIAs患者的完整资料。分别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各因素、治疗方案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出院...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ms,MIAs)个体化治疗方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MIAs患者的完整资料。分别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各因素、治疗方案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出院时MIAs患者GOS评分预后良好(4-5分)85例,差(1-3分)21例。各治疗组GOS评分:手术58例中,良好45例;介入44例中,良好37例;介入+手术4例中,良好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IAs患者年龄、部位、术前Fisher及Hunt-Hess分级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部位及Fisher分级与预后相关(P<0.05)。结论患者年龄、部位、术前Fisher和Hunt-Hess分级是影响MIAs患者术后疗效的关键因素。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开颅手术、介入栓塞或开颅手术+介入栓塞等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改善MIAs患者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多发动脉瘤 个体化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锁孔手术切除鞍区肿瘤及垂体柄的保护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爱军 刘维生 +3 位作者 郑月华 卜振富 兰青 曹培成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9期589-592,共4页
目的探讨锁孔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效果,以及术中垂体柄的保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采用锁孔手术切除的36例鞍区肿瘤临床资料,采用眶上锁孔入路和翼点锁孔入路。结果术后病理证实,垂体腺瘤13例,脑膜瘤14例,颅咽管瘤9... 目的探讨锁孔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效果,以及术中垂体柄的保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采用锁孔手术切除的36例鞍区肿瘤临床资料,采用眶上锁孔入路和翼点锁孔入路。结果术后病理证实,垂体腺瘤13例,脑膜瘤14例,颅咽管瘤9例。肿瘤全切除33例,近全切除3例。垂体柄全保留32例,部分保留3例,术中未发现垂体柄1例。近全切除3例术后行伽玛刀治疗。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锁孔手术治疗鞍区肿瘤,既安全、便捷、微创,又能达到切除肿瘤、保护垂体柄等重要结构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肿瘤 锁孔手术 垂体柄 疗效
下载PDF
大鼠脑干出血后血清S100B表达与血肿周围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海涛 王永和 +3 位作者 曹培成 卜振富 李爱军 程迎新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2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脑干出血后血清S100B的表达及其与行为学改变、脑水肿的关系。观察血肿周围组织超微结构在脑干水肿形成中的变化。方法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制作大鼠脑干出血模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脑干出血后血清S100B蛋白含量,干湿... 目的研究大鼠脑干出血后血清S100B的表达及其与行为学改变、脑水肿的关系。观察血肿周围组织超微结构在脑干水肿形成中的变化。方法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制作大鼠脑干出血模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脑干出血后血清S100B蛋白含量,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电镜观察脑干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出血组在脑干出血后6 h血清S100B含量、行为学改变、脑组织含水量增高,48 h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脑干出血后血清S100B蛋白含量、脑组织含水量、行为学改变三者之间相互存在关联(P<0.05)。脑干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电镜观察:脑干出血后6 h星形胶质细胞胞体和周边足突轻度肿胀,48 h可见星形胶质细胞肿胀明显且部分胞浆呈空泡样改变;髓鞘部分有剥离现象,并有线粒体嵴断裂及空泡样变。结论脑干出血后血清S100B含量、行为学改变、脑组织含水量三者之间相互呈正相关,提示脑干出血后高水平的S100B蛋白参与脑干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出血 立体定向技术 脑水肿 S-100B蛋白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在破裂动脉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爱军 王道奎 +2 位作者 王永和 曹培成 卜振富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7年第2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诊断破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可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3D—CTA检查,应用表面遮盖、最大密度投影等重建技术,1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得到的...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诊断破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可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3D—CTA检查,应用表面遮盖、最大密度投影等重建技术,1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得到的影像学资料与手术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4例患者确诊为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38个,其中多发性动脉瘤4例。3D—CTA可以清晰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将3D—CTA与DSA检查测量的瘤体及瘤颈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手术治疗23例,介入栓塞治疗7例。结论 16排螺旋3D—CTA图像质量高,可作为SAH及可疑动脉瘤患者的首选筛查方法,DSA可作为必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 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病人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晓 陶志宇 +1 位作者 卜振富 肖龙坡 《临床外科杂志》 2002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病人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3 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亚低温治疗 ,与既往 3 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对照 ,两组病人均测定反映凝血、纤溶功能的指标。结果 两组病人均存在凝血、纤溶功能障...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病人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3 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亚低温治疗 ,与既往 3 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对照 ,两组病人均测定反映凝血、纤溶功能的指标。结果 两组病人均存在凝血、纤溶功能障碍 ,亚低温治疗能有效减少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因子的消耗 ,抑制继发纤溶的发生。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颅脑损伤 凝血 纤溶
原文传递
额颞部颅骨缺损64例的特点及修补体会 被引量:2
19
作者 陶志宇 王晓 +1 位作者 卜振富 肖龙坡 《人民军医》 2004年第2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额颞部 颅骨缺损 颅脑手术 硬膜外血肿 适应证
下载PDF
顽固性脑膨出的发病机理及其防治 被引量:2
20
作者 陶志宇 卜振富 肖龙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6年第11期649-650,共2页
报告脑外伤术后顽固性脑膨出11例。男9例,女2例。失语5例,偏瘫8例,癫痫5例,植物状态2例。膨出体积6cm×6cm×4cm~11cm×12cm×5cm。CT表现为患侧脑室扩大、移位,脑组织液化、水肿及局部囊肿形成。经治疗后,全部病人好... 报告脑外伤术后顽固性脑膨出11例。男9例,女2例。失语5例,偏瘫8例,癫痫5例,植物状态2例。膨出体积6cm×6cm×4cm~11cm×12cm×5cm。CT表现为患侧脑室扩大、移位,脑组织液化、水肿及局部囊肿形成。经治疗后,全部病人好转出院,无死亡。对顽固性脑膨出的发病机理及防治原则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疝 预防 病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