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生物学假阳性结果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卞成蓉 卢珊珊 +9 位作者 宋英伟 赵静 苑文雯 刘明 赵利利 李霞 袁孟伟 孙志强 毛远丽 李伯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7年第9期967-972,共6页
目的分析我院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筛查情况,同时探讨其生物学假阳性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8741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利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梅毒甲苯胺红... 目的分析我院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筛查情况,同时探讨其生物学假阳性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8741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利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抗体,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进行梅毒确证。根据老年患者年龄将其分为60~69岁、70~79岁和80岁以上三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741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有354例患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60~69岁、70~79岁和80岁以上三个年龄组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42%、6.30%和6.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236,P<0.001);同时,60~69岁与70~79岁年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932,P<0.001)。240例老年患者CMIA筛查梅毒抗体阳性标本经TRUST和Western Blot检测都为阴性,且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相关病史,结果判为假阳性。老年患者梅毒抗体假阳性人群主要分布在60~69岁。但随着老年患者年龄的增加,梅毒螺旋体抗体假阳性率也呈上升趋势,60~69岁、70~79岁和80岁以上三个年龄组的梅毒抗体假阳性率分别64.81%、71.43%和87.50%。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生物学假阳性伴有的其他临床症状及指标异常主要包括癌症(55.36%)、溶栓剂或抗凝剂治疗(35.71%)、糖尿病(28.57%)、肝硬化(25.00%)、严重感染(25.00%)、肾病(17.86%)、自身抗体阳性(16.07%)、手术(14.29%)、肝炎(12.50%)和代谢紊乱(8.93%),各类原因相互影响,梅毒抗体检测假阳性S/CO值最高可达10.29。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真阳性老年患者伴有的其他临床症状及指标异常百分比情况明显低于生物学假阳性患者。结论对于CMIA梅毒筛查阳性而TRUST检测阴性的老年患者,需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作出最后诊断。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高,梅毒抗体的假阳性率也呈上升趋势,需注意癌症、自身免疫病、严重感染、代谢紊乱等可能会导致老年患者梅毒抗体检测生物学假阳性的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分析检测结果并向患者作出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梅毒螺旋体抗体 化学发光法 免疫印迹 假阳性
下载PDF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CD4^+CD25^+ Treg细胞与自身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卞成蓉 刘佳 +5 位作者 陈霖 刘爱霞 宋英伟 戴亮 张岚 李伯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4期451-453,456,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CD4^+CD25^+Treg细胞水平与自身抗体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324例新入院且未经治疗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利用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患者自身抗...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CD4^+CD25^+Treg细胞水平与自身抗体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324例新入院且未经治疗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利用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患者自身抗体谱的表达状况,同时使用流式细胞术计数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量。结果 324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有136例患者至少有1项自身抗体阳性,另有188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自身抗体谱表达均为阴性。自身抗体阳性组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自身抗体阴性组(P<0.05);同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4^+CD25^+Treg细胞水平随着自身抗体表达数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结论对HCV感染患者进行CD4^+CD25^+Treg细胞水平监测,能有效预判患者发生免疫耐受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自身抗体 CD4^+CD25^+ TREG细胞
下载PDF
重组嵌合表达G蛋白中和表位的流感病毒载体RSV疫苗构建和免疫保护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卞成蓉 刘娜 +4 位作者 邢丽 段跃强 王希良 周娅 杨鹏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9-375,共7页
目的构建和拯救重组嵌合表达G蛋白表位的流感病毒载体RSV疫苗株,并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其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性。方法利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以流感病毒为载体,将RSV保护性抗原G蛋白表位的基因插入到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NS1基因,拯救... 目的构建和拯救重组嵌合表达G蛋白表位的流感病毒载体RSV疫苗株,并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其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性。方法利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以流感病毒为载体,将RSV保护性抗原G蛋白表位的基因插入到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NS1基因,拯救重组嵌合表达G蛋白中和表位的流感病毒载体RSV疫苗株rFLU/RSV/G,进而对rFLU/RSV/G的特性进行全面鉴定。rFLU/RSV/G滴鼻免疫Balb/c小鼠,通过检测中和抗体效价、血清抗体(IgG、IgG1、IgG2a)和黏膜抗体sIgA效价以及细胞因子(IL-2、IL-4、IL-5、IFN-γ和TNF-α)的分泌量来评价机体产生的体液、细胞和黏膜免疫反应。攻毒实验评价rFLU/RSV/G的免疫保护性,观测小鼠的体质量变化、病毒载量、存活情况以及肺病理变化。结果成功拯救出重组嵌合表达G蛋白表位的流感病毒载体RSV疫苗株rFLU/RSV/G。重组病毒rFLU/RSV/G与流感病毒颗粒形态和大小分布相符,并且表达针对RSV的特异性蛋白NS1-G。动物实验表明rFLU/RSV/G诱导小鼠机体产生较高的中和抗体、RSV特异性的Th1型细胞免疫反应以及黏膜免疫反应。攻毒实验显示rFLU/RSV/G对RSV A2株和PR8流感病毒野毒株具有一定免疫保护效果,能够有效降低肺鼻的病毒载量,肺组织病变情况明显减轻,且无小鼠死亡。结论重组嵌合表达G蛋白表位的流感病毒载体RSV疫苗株rFLU/RSV/G是一个有前景的RSV候选疫苗株,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值得在棉鼠和猴子进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RSV G蛋白表位 病毒载体
原文传递
2573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学模式回顾分析
4
作者 刘新 曾阿娟 +6 位作者 卞成蓉 田树萍 郭继桥 陈淑华 马海娟 于艳华 娄金丽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8期1293-1299,1335,共8页
目的总结2573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学标志物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中血清学模式、比例及合并感染情况。收集北京佑安医院2018~2021年HBV感染患者的乙肝五项(HBsAg、Anti-... 目的总结2573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学标志物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中血清学模式、比例及合并感染情况。收集北京佑安医院2018~2021年HBV感染患者的乙肝五项(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肝功能、HBV DNA载量、AFP和PT检测结果及基本临床信息,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HBV感染患者的疾病诊断、乙肝五项血清学标志物阳性模式和临床特征情况。结果2018~2021年就诊患者HBsAg阳性率依次为63.80%、61.37%、58.44%和53.16%,呈逐年下降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5730例患者按照年龄分为1~30岁组、31~60岁组和>60岁组,3个年龄组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HBV相关性肝硬化、HBV相关性肝癌及肝癌术后、肝移植术后临床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年龄增长,慢乙肝的患者比例呈下降趋势(χ^(2)=2390.617,P<0.001);而HBV相关性肝硬化、HBV相关性肝癌及肝癌术后和肝移植术后的HBV感染患者随着年龄增长,患者比例呈上升趋势(χ^(2)=1390.946,P<0.001;χ^(2)=586.225,P<0.001;χ^(2)=22.647,P<0.001)。乙肝五项血清模式有20种,其中常见模式有9种(比例最高为145阳)、少见模式5种(比例最高为5阳),罕见模式6种(比例最高为235阳)。HBV感染中丙肝抗体阳性率为2.658%(312/11740),HIV确证阳性率为0.158%(16/10113),抗核抗体阳性率为68.483%(4663/6809)。结论2018~2021年,全院就诊患者HBsAg阳性检出率逐年下降。HBV感染患者疾病进展与患者年龄相关。HBV感染者乙肝五项血清学指标模式呈现多样性,结合HBV DNA结果和合并感染有助于对特殊模式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表面抗原 标志物 模式
下载PDF
动态监测ICU肝病患者PCT水平在判断血流感染和指导抗生素使用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佳 陈霖 +4 位作者 朱恒志 王淑英 李沛然 卞成蓉 李伯安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246-248,共3页
目的研究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CT)水平在诊断ICU肝病患者早期血流感染及指导抗生素使用的临床价值。方法监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30例健康对照者体检当日和530例新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肝病患者当日血清PCT浓... 目的研究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CT)水平在诊断ICU肝病患者早期血流感染及指导抗生素使用的临床价值。方法监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30例健康对照者体检当日和530例新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肝病患者当日血清PCT浓度,对怀疑存在血流感染的肝病患者监测转入ICU后第1、2、3天清晨空腹血PCT浓度、WBC计数、血培养和细菌鉴定。结果有致病菌生长组266例,PCT均值8.0μg/L,阳性率94.3%(251/266);无致病菌生长组264例,PCT均值0.4μg/L,阳性率为35.6%(94/264);30例对照组血培养均阴性,PCT均<0.05μg/L,阳性率为0;真菌生长组40例,PCT均值2.8μg/L,阳性率为60.0%(24/40);革兰氏阳性菌生长组82例,PCT均值6.1μg/L,阳性率为85.4%(70/82);革兰氏阴性菌生长组144例,PCT均值15.1μg/L,阳性率为95.8%(138/144)。有致病菌生长组、无致病菌生长组的PCT浓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革兰氏阳性菌生长组、革兰氏阴性菌生长组、真菌生长组的PCT浓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白细胞(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在抗生素治疗后第2天和第3天PCT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生素治疗有效组在血流感染后第3天的PCT浓度与峰值PCT浓度相比,下降幅度为87.8%,而抗生素治疗无效组在血流感染后第3天的PCT浓度与峰值PCT浓度相比下降不超过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肝病ICU患者的PCT水平将有助于脓毒血症的早期干预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用药指导,从而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降钙素原 血培养 血流感染 抗生素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朱剑功 王大刚 +3 位作者 何叶莉 苑文雯 卞成蓉 郭桐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966-1967,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患者外周血和腹水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探讨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在SBP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的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和四色MultiTEST IMK ... 目的通过研究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患者外周血和腹水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探讨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在SBP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的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和四色MultiTEST IMK Kit试剂盒检测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单纯肝硬化患者对比,SBP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显著降低,而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5,P<0.01);与自身外周血对比,SBP患者腹水细胞CD4+T细胞、B细胞、CD4/CD8比值显著降低,CD8+T细胞、NK细胞显著升高(P<0.05,P<0.01);漏出性腹水患者与单纯肝硬化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SBP患者外周血和腹水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是不同的,患者全身和局部的免疫功能紊乱对SBP的发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淋巴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后诱发甲状腺功能异常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晗 谢娜 +8 位作者 徐军 赵静 陈霖 卞成蓉 刘爱霞 戴亮 张岚 毛远丽 李伯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089-1092,共4页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行以干扰素-α(interferon-alpha,IFN-α)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后诱发甲状腺功能异常(thyroid dysfunction,TD)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13年10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32例经以干扰素-α为基础抗病毒治疗的慢...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行以干扰素-α(interferon-alpha,IFN-α)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后诱发甲状腺功能异常(thyroid dysfunction,TD)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13年10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32例经以干扰素-α为基础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259例(60.0%),女性173例(40.0%),平均年龄(43.5±32.7)岁。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酶法、荧光定量PCR技术等检测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甲状腺功能、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肝功能、HCV RNA和HCV RNA分型等指标。结果经以干扰素-α为基础抗病毒治疗后,67例(15.5%)发展为TD,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占58.2%。男女发病比例1∶3.8。32例(47.8%)为治疗后3个月内发生,58例(86.6%)在6个月内出现。停止抗病毒治疗后,63例(94.0%)12个月内自发或经药物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仅4例(6.0%)发展为持续性TD。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和治疗前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是TD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CHC患者行以干扰素-α为基础抗病毒治疗后,15.5%患者发展为TD,以女性为主。女性和治疗前TPOAb及TGAb阳性是发展为T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异常 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Α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下载PDF
罗氏Cobas 60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HBsAg携带污染率检测及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佳 王晗 +3 位作者 卞成蓉 戴亮 王卫东 李伯安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罗氏Cobas 60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的携带污染率。方法以罗氏Cobas 6000测定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为例,设定携带污染的检测方案,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3个浓度阳性血清(Ha、Hb、Hc)、... 目的分析和评价罗氏Cobas 60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的携带污染率。方法以罗氏Cobas 6000测定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为例,设定携带污染的检测方案,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3个浓度阳性血清(Ha、Hb、Hc)、阴性血清(L)测试结果均值(8785,2878,275,0.449)、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分别为Ha(136,1.55%),Hb(66,2.28%),Hc(9,3.32%),L(0.025,5.51%)。4个通道3个浓度HBsAg的携带污染率分别为:1模块-1通道(0.000708,0.001367,0.004247),1模块-2通道(0.000035,-0.00011,0.008525),2模块-1通道(-0.00053,0.001398,-0.00281),2模块-2通道(0.000045,0.003092,0.003786)。结论罗氏Cobas 60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携带污染未检出,能确保临床检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 乙肝表面抗原 携带污染率
下载PDF
两种献血目的人群的免疫四项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宋英伟 卞成蓉 +5 位作者 张宏飞 邹文娟 秦园园 潘亚东 汪德清 潘纪春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期1-3,1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互助献血与无偿献血的血液免疫四项(HBs Ag、Anti-HCV、Anti-TP、Anti-HIV)情况,为进一步评价不同献血目的人群的血液传播疾病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11月所采集的29935例献血者的免疫四项检测结果进行...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互助献血与无偿献血的血液免疫四项(HBs Ag、Anti-HCV、Anti-TP、Anti-HIV)情况,为进一步评价不同献血目的人群的血液传播疾病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11月所采集的29935例献血者的免疫四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献血者种类将献血者分为无偿献血组与互助献血组,对两组献血者的免疫四项结果的阴阳性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互助献血组14940例,免疫四项结果不合格628例,在同组人数中占比4.20%。其中,HBs Ag、Anti-HCV、Anti-TP、Anti-HIV不合格率分别为2.23%、0.72%、1.14%、0.10%。无偿献血组14995例,免疫四项结果不合格154例,在同组人数中占比1.03%。其中,HBs Ag、Anti-HCV、Anti-TP、Anti-HIV不合格率分别为0.23%、0.42%、0.35%、0.02%。互助献血组与无偿献血组的总不合格率、HBs Ag不合格率以及Anti-TP不合格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互助献血来源的血液安全性远低于无偿献血来源的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助献血 无偿献血 免疫四项
下载PDF
欧蒙印迹仪EURO Blot MasterⅡ在HIV抗体确证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赵静 卞成蓉 +2 位作者 戴亮 陈霖 徐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1期1316-1320,共5页
目的探讨并验证EURO Blot Master Ⅱ(简称EBM II)全自动免疫印迹仪与AUTOBLOT SYSTEM 20(简称AS20)蛋白印迹仪同时进行HIV初筛阳性标本确证实验结果的一致性与相关性,评估EBM Ⅱ全自动免疫印迹仪可以满足HIV抗体确证实验的要求,可以在... 目的探讨并验证EURO Blot Master Ⅱ(简称EBM II)全自动免疫印迹仪与AUTOBLOT SYSTEM 20(简称AS20)蛋白印迹仪同时进行HIV初筛阳性标本确证实验结果的一致性与相关性,评估EBM Ⅱ全自动免疫印迹仪可以满足HIV抗体确证实验的要求,可以在中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通过认证的HIV确证实验室中使用。方法采用MP公司AS20蛋白印迹仪作为参比仪器,欧蒙EBM Ⅱ全自动免疫印迹仪为实验仪器,两台仪器同时对71例HIV初筛阳性血清标本进行检测。计算其阳、阴性符合率,验证两种仪器对同一样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与相关性。结果两台仪器的阳、阴性符合率均达到100%,阳、阴性预测值也都达到了100%。结论 EBM II与AS20的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及相关性,完全符合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HIV确证实验室的用于HIV抗体确证实验检测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迹仪 EURO BLOT MASTER HIV确证
下载PDF
罗氏Cobas 60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AFP,CEA的性能验证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丽 何叶莉 +4 位作者 王晗 卞成蓉 王卫东 徐军 刘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27-130,共4页
目的:对罗氏Cobas 60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检测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进行性能验证。方法收集2014年1~4月期间医院住院患者血清样本,混合成不同水平的混合血清,参照 CLSI EP文件及其它文献,验证罗氏Cobas 6000全... 目的:对罗氏Cobas 60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检测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进行性能验证。方法收集2014年1~4月期间医院住院患者血清样本,混合成不同水平的混合血清,参照 CLSI EP文件及其它文献,验证罗氏Cobas 60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检测 AFP和CEA的精密度、准确度和可报告范围。结果罗氏 Cobas 60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 AFP 和 CEA两个项目的低、高值质控物批间精密度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 AFP (6.53%,8.38%),CEA(8.15%,7.84%),批内精密度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 AFP(3.97%,6.51%),CEA(4.77%,4.52%)。测定10份定值室间质评物的检测结果与“靶值”的最大偏倚分别为AFP(-12.62%),CEA(-10.71%),均在偏倚允许范围之内。验证实验的分析测量范围为 AFP(0.5~1000 IU/ml),CEA(0.2~1000 ng/ml),临床可报告范围为AFP(0.5~1000 IU/ml),CEA(0.2~1000 ng/ml)。结论罗氏Cobas 60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 AFP, CEA性能良好,能够满足临床检测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 肿瘤标志物 性能验证
下载PDF
嵌合HAdV六邻体蛋白抗原表位的rFLU/HAdV/Hexon疫苗候选株构建及免疫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娜 卞成蓉 +5 位作者 陈锐 段跃强 邢丽 周娅 王希良 杨鹏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5-381,共7页
目的构建、拯救以PR8流感病毒为载体嵌合HAdV六邻体蛋白抗原表位的疫苗候选株,对其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性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反向遗传学技术,以流感病毒PR8为载体,将HAdV六邻体蛋白抗原表位的基因插入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NS基因,构建重组... 目的构建、拯救以PR8流感病毒为载体嵌合HAdV六邻体蛋白抗原表位的疫苗候选株,对其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性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反向遗传学技术,以流感病毒PR8为载体,将HAdV六邻体蛋白抗原表位的基因插入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NS基因,构建重组质粒NS1-Hexon,将重组质粒与PR8流感病毒其他7个基因组质粒共转染COS-1/MDCK共培养细胞,成功拯救嵌合HAdV六邻体抗原表位重组疫苗候选株,命名为rFLU/HAdV/Hexon,通过HA、RT-PCR、IFA、Western blotting和电镜等方法对rFLU/HAdV/Hexon进行鉴定。rFLU/HAdV/Hexon经鸡胚培养、浓缩纯化后滴鼻免疫Balb/c小鼠,评价小鼠机体产生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应答,进一步采用PR8流感病毒和HAdV-3病毒攻击小鼠评价其免疫保护性。结果成功拯救出基于PR8流感病毒为载体嵌合HAdV六邻体蛋白抗原表位的rFLU/HAdV/Hexon疫苗候选株。rFLU/HAdV/Hexon疫苗株形态符合流感病毒典型特征,能够诱导小鼠机体产生高效价的针对PR8和HAdV-3的特异性抗体,肺鼻灌洗液可检测到高效价的sIgA抗体;攻毒实验结果显示,rFLU/HAdV/Hexon疫苗株免疫小鼠可明显减轻感染症状、有效降低肺鼻的病毒载量、显著改善肺组织的病理病变情况。结论研制的嵌合HAdV六邻体蛋白抗原表位的rFLU/HAdV/Hexon疫苗株是有发展前景的腺病毒候选疫苗株,为腺病毒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PR8流感病毒载体 六邻体蛋白抗原表位 免疫应答 免疫保护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武鹏 苑文雯 +7 位作者 李沛然 陈澎 王晗 李妍 卞成蓉 王大刚 何叶莉 杨宁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骨髓象变化不同特点和意义。方法对本院近5年明确诊断为慢性HBV感染的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且临床表现为三系减低患者的骨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种不同诱因的肝硬化均可导致患者造血系统发...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骨髓象变化不同特点和意义。方法对本院近5年明确诊断为慢性HBV感染的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且临床表现为三系减低患者的骨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种不同诱因的肝硬化均可导致患者造血系统发生改变。慢性HBV感染的肝硬化患者的骨髓增生程度高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两组肝硬化患者粒、红两系不同阶段细胞存在病态造血率,中途凋亡比例增加,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组病态造血率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两组肝硬化患者巨核系统均明显存在成熟障碍。结论慢性HBV感染对骨髓造血细胞的成熟过程存在影响。酒精性肝硬化对骨髓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酒精性肝硬化 骨髓细胞学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增强人血管生成因子bFGF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
14
作者 马叶女 朱文琦 +7 位作者 李波 侯俊 卞成蓉 刘妍 孙杰 鲍春梅 张浩 李伯安 《传染病信息》 2023年第6期492-496,502,共6页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对人血管生成因子bFGF基因转录的激活作用并确定其作用于bFGF基因启动子的区域,分析HBx激活bFGF基因转录可能的分子机制,为揭示HBx促进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及发现新的治疗靶...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对人血管生成因子bFGF基因转录的激活作用并确定其作用于bFGF基因启动子的区域,分析HBx激活bFGF基因转录可能的分子机制,为揭示HBx促进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及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方法运用高保真DNA聚合酶从人肝癌HepG2细胞cDNA文库中扩增出bFGF基因启动子DNA序列;从含完整HBV DNA序列的表达载体中扩增HBx编码序列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 CDNA3-FLAG中,将HBx表达载体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中,裂解细胞进行蛋白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检测HBx蛋白的表达;将HBx表达载体和含bFGF基因启动子不同区段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共转染肝癌HepG2和SMMC-7721细胞,检测HBx对bFGF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运用Western blot检测在肝癌细胞中HBx过表达对ERK磷酸化的影响。结果成功克隆了HBx并使其在肝癌细胞中得到表达;成功克隆了bFGF基因启动子2.2 kb、1.4 kb、720 bp和360 bp的区段;在肝癌细胞SMMC-7721和HepG2细胞中HBx的表达能升高bFGF基因启动子的活性,且对上述4个区段的活性均增加约5倍;HBx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强bFGF基因启动子的活性;HBx高表达在肝癌HepG2细胞中不能升高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论HBx能够激活bFGF基因启动子的活性,这种激活作用位于HBx启动子转录起始位点上游360 bp片段内,HBx促进bFGF基因转录不依赖于ERK1/2的磷酸化作用,提示HBx可能通过其它信号通路作用于bFGF基因的转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发生 血管生成因子 HBX BFGF 基因转录 信号转导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15
作者 刘明 卞成蓉 +6 位作者 杨宁 张旺 杨光 徐军 苏银亮 刘学迪 李伯安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2期2159-2162,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和乙肝病毒载量及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600例,统计分析患者采用荧光PCR的方法进行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和HBV DNA载量。结果根据病...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和乙肝病毒载量及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600例,统计分析患者采用荧光PCR的方法进行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和HBV DNA载量。结果根据病毒基因分型结果显示,B型123例(20.5%),C型447例(74.5%),B/C混合型2例(0.3%),非B非C型28例(4.7%)。HBV DNA载量结果显示,C型HBV DNA水平较B型显著增高,C型患者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与B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5,P<0.05);C型HBV DNA水平明显高于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C型HBV DNA水平显著高于B型,C型较B型对肝脏损伤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分型 病毒载量
下载PDF
300例HBsAg阳性产妇对新生儿乙肝血清学模式和HBV DNA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卞成蓉 刘超 +9 位作者 宋英伟 刘佳 赵静 宋丽娟 张岚 赵利利 刘乐 李想 毛远丽 李伯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1期1852-1856,1861,共6页
目的针对母婴垂直传播,分析300例HBsAg阳性乙肝产妇所产新生儿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及HBV DNA拷贝数,探讨其对宫内胎儿的影响及临床意义;同时,根据婴儿出生7个月后的随访结果,进一步探讨抗病毒药物对乙肝产妇母婴阻断的效果。... 目的针对母婴垂直传播,分析300例HBsAg阳性乙肝产妇所产新生儿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及HBV DNA拷贝数,探讨其对宫内胎儿的影响及临床意义;同时,根据婴儿出生7个月后的随访结果,进一步探讨抗病毒药物对乙肝产妇母婴阻断的效果。方法回顾300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所生婴儿的血清乙肝标志物和HBV DNA拷贝数,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出生7个月后新生儿进行随访,收集其乙肝五项和HBV DNA检测结果,对结果进行汇总和统计学分析。结果300例HBsAg阳性乙肝产妇所产新生儿的乙肝五项模式共有13种。其中,179例HBsAg(+)HBeAg(-)产妇所产新生儿的乙肝五项模式有9种,121例HBsAg(+)HBeAg(+)产妇所产新生儿的乙肝五项模式有11种。新生儿血清中的HBeAg水平与其母亲的HBV DNA高拷贝数和强传染性有关。在HBsAg阳性母亲中,血清HBV DNA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被感染的危险度高于血清HBV DNA阴性的母亲所生婴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 DNA阳性的产妇自28周起开始服用药物(替比夫定/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组(69例)和未服药组(127例)其所产新生儿HBV DN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具有多样性。孕妇HBeAg和HBV DNA阳性是宫内胎儿HBV感染的高危因素。乙肝孕妇怀孕28周服用抗病毒药物可显著降低新生儿感染HBV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传播 血清标志物
下载PDF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灰区范围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静 卞成蓉 +1 位作者 李伯安 王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6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灰区范围,提高梅毒实验室检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6年2月~2018年5月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样品吸光度与临界值的比值(S/CO)为1~9(...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灰区范围,提高梅毒实验室检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6年2月~2018年5月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样品吸光度与临界值的比值(S/CO)为1~9(拟定灰区)的患者,以梅毒实验室逆向检测流程及免疫印迹法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化学发光法检测灰区的假阳性率。结果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患者25 190例,灰区患者462例(1.83%)。其中S/CO值1~3患者234例,假阳性率为0.74%;S/CO值>3~6患者109例,假阳性率0.27%;S/CO值>6~9患者119例,假阳性率0.12%,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选取假阳性率较低的S/CO值>6~9组患者比较,S/CO值>6~7时假阳性率为0.072%,S/CO值>7~8时假阳性率为0.024%,S/CO值>8~9时假阳性率为0.02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在拟定灰区范围内,假阳性率随S/CO值升高呈现降低趋势。灰区范围宜设定为S/CO值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梅毒螺旋体抗体 灰区 假阳性率
下载PDF
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男性献血者白细胞与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宋英伟 卞成蓉 +5 位作者 潘雪 张晓娟 冯丽梅 张宏飞 宋丽娟 汪德清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2年第5期610-615,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献血总次数的男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常规中血小板与白细胞相关指标的变化,评估献血次数对献血者外周血液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23日~2021年4月23日在本中心成功捐献单采血小板且献血总次数分别为初次、十的... 目的分析不同献血总次数的男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常规中血小板与白细胞相关指标的变化,评估献血次数对献血者外周血液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23日~2021年4月23日在本中心成功捐献单采血小板且献血总次数分别为初次、十的整数倍次及百次以上的448名男性自愿无偿献血者,其中十次以上的献血者年献血次数≥8次,比较献血者末次单采前外周血中PLT、PDW、MPV、P-LCR、PCT、WBC、NEUT#、LYMPH#、MONO#、EO#和BASO#指标的变化。结果总献血次数百次以上男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WBC、PLT、PCT、NEUT#和LYMPH#相较于初次男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WBC、PCT、NEUT#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献血者三项指标中位数仍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PLT则在可捐献单采血小板血液检查要求(≥150×10^(9)/L且<450×10^(9)/L)范围内。百次以上男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LYMPH#低于正常参考值发生率为86.21%,初次男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LYMPH#低于正常参考值发生率为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献血次数越多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LYMPH#水平整体显著更低;献血次数为20、30次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LYMPH#低于正常参考值者高达46.38%,且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多,LYMPH#低于正常参考值者占比逐步增高。结论多次数捐献单采血小板会导致献血者LYMPH#水平低于正常参考值,采供血机构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工作中应重视该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数成分献血 男性 成分献血者 血常规 淋巴细胞
下载PDF
成分血献血者献血前筛查不合格主要原因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宋英伟 宋丽娟 +6 位作者 卞成蓉 潘雪 孙芳 肖艳 崔若帅 汪德清 潘纪春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5期757-760,共4页
目的分析成分血献血者献血前筛查项目不合格主要原因,以制定策略降低献血者献血前筛查不合格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6日至2019年8月26日4679例成分血献血者的献血前筛查结果。结果2018年11月26日至2019年8月26日期间成分血献血... 目的分析成分血献血者献血前筛查项目不合格主要原因,以制定策略降低献血者献血前筛查不合格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6日至2019年8月26日4679例成分血献血者的献血前筛查结果。结果2018年11月26日至2019年8月26日期间成分血献血者献血前筛查总不合格率为21.29%,其中因WBC计数、PLT计数、ALT、Hb/HCT、乳糜、其他原因(健康征询、查体、病毒快速检定等)导致不合格的人数构成比分别为19.28%、6.93%、6.02%、56.62%、6.83%、4.32%,其中以Hb/HCT不合格者占比最多。将献血前筛查项目中因WBC计数、PLT计数、ALT、乳糜、其他原因不合格的献血者排除,对Hb/HCT合格与不合格献血者进行分组并分析两组人群的MCV、MCH、MCHC、RDW-CV,发现Hb/HCT不合格献血者群体的红细胞参数符合缺铁性贫血的血液学特征。结论成分血献血者中因Hb/HCT不合格导致献血前筛查被淘汰的比例较大,对于献血前筛查贫血的这部分成分血献血者,采供血机构应当积极关注其铁代谢指标,必要时给予其铁营养支持或补铁指导,在维护献血者健康的同时提升献血前筛查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献血 献血前筛查 贫血 Hb/HCT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术前贫血与围术期输血情况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英伟 宋丽娟 +4 位作者 刘俊婷 卞成蓉 张宏飞 张婷 汪德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了解十二指肠乳头癌行Whipple手术患者术前贫血及围术期输血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59例十二指肠乳头癌行Whipple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乳头癌行Whipple手术患者术前贫血率为54.87%(1075/1959),从低到高3个年龄段患者贫血... 目的了解十二指肠乳头癌行Whipple手术患者术前贫血及围术期输血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59例十二指肠乳头癌行Whipple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乳头癌行Whipple手术患者术前贫血率为54.87%(1075/1959),从低到高3个年龄段患者贫血发生率分别为44.92%(≤50岁,190/423)、52.82%(51~64岁,506/958)、65.57%(≥65岁,379/578)(P<0.05),贫血率最高的年龄段为65岁以上。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MI)患者贫血发生率也有较大的差异(P<0.05)。中重度贫血患者相比轻度贫血患者围术期输注了更多的红细胞(P<0.05)。输血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27.25d,未输血组为22.22d(P<0.05)。腹腔镜、机器人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患者(P<0.05)。住院期间单纯使用药物进行贫血干预的患者仅占24.09%(186/772),大部分患者通过输血来干预贫血(75.91%,586/772)。结论十二指肠乳头癌行Whipple手术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BMI指数偏小、WBC异常、围术期输血均为住院时间延长的高危因素,而贫血则不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贫血 输血 十二指肠乳头癌 WHIPPLE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