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用甲氨喋啶治疗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卞锦国 董戴玉 +4 位作者 陈洁 陈晓 周欣 梁辉 任梅玉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202-204,共3页
目的 :根据不同年龄 ,采用两种不同大剂量甲氨喋啶 2 4h持续静滴下的稳态血药浓度及毒性反应。方法 :分别于甲氨喋啶静滴开始后 1、6、2 3、44、6 8h点采集静脉血 2 ml及 1、2 4h点脑脊液 2 m l,应用免疫偏振荧光法检测血清与脑脊液 MT... 目的 :根据不同年龄 ,采用两种不同大剂量甲氨喋啶 2 4h持续静滴下的稳态血药浓度及毒性反应。方法 :分别于甲氨喋啶静滴开始后 1、6、2 3、44、6 8h点采集静脉血 2 ml及 1、2 4h点脑脊液 2 m l,应用免疫偏振荧光法检测血清与脑脊液 MTX浓度。结果 :9例老年组采用 2 g· M- 2 剂量 ,在 1、6、2 3、44、6 8h点血清 MTX浓度分别为 5 6 .97± 4.7μmol/ L、40 .46± 7.0 6μmol/ L、17.31± 9.76μm ol/ L、0 .91± 1.34μm ol/ L、0 .2 5± 0 .2 2μmol/L ;在 1、2 4h点脑脊液 MTX浓度分别为 0 .38± 0 .2 4μm ol/ L、2 .0 7± 0 .76μmol/ L。 16例中青年组采用 3 g· M- 2剂量 ,各小时点血清 MTX浓度分别为 82 .15± 12 .13μmol/ L、6 2 .33± 10 .0 6μm ol/ L、14.75± 7.0 6μm ol/ L、1.71± 1.6 8μm ol/ L、0 .45± 0 .44 μmol/ L;脑脊液 MTX浓度分别为 0 .5 4± 0 .35 μmol/ L、1.96± 0 .5 2 μm ol/ L。结论 :此两种剂量能达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细胞聚谷氨酸盐 MTX饱和所需的剂量 ,毒性反应是可以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喋啶 白血病 急性 治疗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127例误漏诊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卞锦国 董戴玉 任梅玉 《临床误诊误治》 2001年第2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诊断 误诊 淋巴结炎 胃肠肿瘤 病例分析
下载PDF
CAG方案治疗复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卞锦国 马静秋 +2 位作者 邓晓辉 陈洁 陈琳军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45-347,共3页
目的:探讨CAG方案对复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复发AML46例,复发后20例选用CAG方案:阿克拉霉素(ACR)10~14mg·m-2.d-1(第1~4天,10~14天),静脉滴注;阿糖胞苷(Ara-C)10mg·m-2&#... 目的:探讨CAG方案对复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复发AML46例,复发后20例选用CAG方案:阿克拉霉素(ACR)10~14mg·m-2.d-1(第1~4天,10~14天),静脉滴注;阿糖胞苷(Ara-C)10mg·m-2·d-1q12h(第1~14天),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00μg.m-2.d-1(第1~14天),皮下注射。26例选用对照方案:①DAH:柔红霉素40mg·m-2.d-1(第1~3天);Ara-c200mg·m-2.d-1(第1~7天),高三尖杉酯碱(HHT)3~4mg·m-2.d-1(第1~7天);②MAE:米托蒽醌(Mito)10mg·m-2·d-1(第1~3天),Ara-c200mg·m-2.d-1(第1~7天),依托泊甙(VP-16)60mg.m-2.d-1(第1~5天)。结果:强化疗组26例,经上述化疗1个疗程后6例获得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10例,未缓解(NR)10例。PR和NR20例患者中6例一般情况差,未能继续强化疗,换用CAG方案;14例予第2个疗强化疗,CR4例,NR10例;2疗程CR共10例(38.4%)。26例CAG组第1个疗程CR12例,PR10例,NR4例。PR和NR14例予以CAG第2个疗程治疗,CR8例,PR2例,NR4例,2疗程CR共18例(69.2%)。2组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组骨髓抑制不明显,不良反应也低。结论:复发AML治疗中,CAG方案是较对照组方案更为有效的且不良应低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细胞性 急性 CAG方案
下载PDF
rhG-CSF在髓细胞白血病化疗中的临床与实验室研究
4
作者 卞锦国 董戴玉 +4 位作者 严云 陈玲玲 周欣 梁辉 任梅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653-654,共2页
rhG-CSF在髓细胞白血病化疗中的临床与实验室研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卞锦国,董戴玉,严云,陈玲玲,周欣,梁辉,任梅玉rhG-CSF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刺激造血干细胞分化,减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 rhG-CSF在髓细胞白血病化疗中的临床与实验室研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卞锦国,董戴玉,严云,陈玲玲,周欣,梁辉,任梅玉rhG-CSF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刺激造血干细胞分化,减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t)化疗后骨髓抑制并发感染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细胞 CSF 药物疗法
下载PDF
米托蒽醌为主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观察
5
作者 卞锦国 董戴玉 +3 位作者 严云 陈玲玲 周欣 任梅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618-619,共2页
米托蒽醌为主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观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卞锦国,董戴玉,严云,陈玲玲,周欣,任梅玉难治性急性白血病(AL)预后极差,我院自1994年4月至1996年3月,以米托蒽醌(MxMitoxan... 米托蒽醌为主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观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卞锦国,董戴玉,严云,陈玲玲,周欣,任梅玉难治性急性白血病(AL)预后极差,我院自1994年4月至1996年3月,以米托蒽醌(MxMitoxantrone)与阿糖胞昔(Ar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白血病 米托蒽醌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6
作者 卞锦国 严云 +1 位作者 邓晓辉 任梅玉 《白血病》 1999年第4期229-229,共1页
关键词 早幼粒细胞性 三氧化二砷 治疗 白血病
下载PDF
VAD方案联合低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宋超英 施丹 +4 位作者 卞锦国 顾科峰 曾婷 陆静忠 邱超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617-619,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VAD方案联合低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选取于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3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 目的观察应用VAD方案联合低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选取于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3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VAD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沙利度胺每晚顿服,治疗初期给予50 mg/d,治疗一周后按照50 mg每周的剂量增加,治疗两周后将剂量增加到150~200 mg/d,治疗时间持续4个月。所有患者均给予4个疗程以上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14/16),高于对照组的68.75%(11/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97,P=0.008);所有患者化疗后M蛋白、骨髓浆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尿素氮水平和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化疗副反应出现。结论 VAD方案化疗的同时辅以低剂量的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能提高治疗效果,且毒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沙利度胺 VAD方案 疗效 毒副反应
下载PDF
甲氨蝶呤对单核细胞样细胞系U937的生长影响及其促凋亡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叶辉 顾龙君 +4 位作者 陈宏新 陈静 叶裕春 卞锦国 薛惠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3-47,共5页
一般认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是对甲氨蝶呤 (MTX)原发耐药的恶性肿瘤。AML细胞除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AML M5)细胞与MTX孵育时 ,由于不能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细胞一样形成足够量的长链聚谷氨酸盐甲氨蝶呤 (MTXPG) ,而被认为对... 一般认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是对甲氨蝶呤 (MTX)原发耐药的恶性肿瘤。AML细胞除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AML M5)细胞与MTX孵育时 ,由于不能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细胞一样形成足够量的长链聚谷氨酸盐甲氨蝶呤 (MTXPG) ,而被认为对MTX不敏感。为了开发对AML M5新的治疗 ,本实验采用了具有单核细胞特征的U937细胞系进行研究。细胞分别通过不同浓度 (1nmol/L - 10 0 μmol/L)MTX孵育 2 4小时或 4 8小时后 ,通过XTT法评估细胞生长抑制情况。 2 4小时的半数抑制浓度 (IC50 )为 0 .0 4 μmol/L ;4 8小时的IC50 为 0 .0 37μmol/L ,90 %细胞抑制浓度 (IC90 )为 0 .39μmol/L。为了解MTX细胞毒作用的发生机制 ,进一步分析了细胞的死亡过程。采用了系列实验 ,包括台盼蓝拒染法、流式细胞术、显微镜 (瑞氏染色法 )及DNA片段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在MTX作用后短时间内 (4或 6小时 )无明显的细胞凋亡特征出现。随 5nmol/L- 10 μmol/LMTX作用 8小时后 ,亚G1(凋亡 )峰的比率从 0 .1μmol/L的 3 2 %增加到 5 0 μmol/L的 18 2 %,S期的比率从 0 0 1μmol/L的 4 1 2 %到 10 μmol/L的 19 1%。可见到DNA片段电泳后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改变。MTX所引发U937细胞的生长阻滞和凋亡特征 ,提示它可用于A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U937细胞系 细胞凋亡 白血病
下载PDF
乳腺癌化疗后继发急性髓性/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9
作者 邓晓辉 卞锦国 +1 位作者 严云 梁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706-708,共3页
目的:加深对急性髓性/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myeloid/natural killercell acute leukemia,MY/NKAL)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乳腺癌化疗后继发MY/NKAL,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MY/NKAL在形态、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分型上类似于急性早幼粒细... 目的:加深对急性髓性/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myeloid/natural killercell acute leukemia,MY/NKAL)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乳腺癌化疗后继发MY/NKAL,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MY/NKAL在形态、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分型上类似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变异型,胞浆内可见细小的嗜苯胺蓝颗粒,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同时表达髓系(CD33,CD13,MPO)和NK细胞(CD56)相关抗原,CD16(-),HLA-DR(-),两次染色体检查均见复杂异常核型,但未见t(15;17)、PML/RARα基因。临床上有浸润症状(淋巴结肿大、皮肤结节性浸润),全反式维甲酸及三氧化二砷治疗无效,HA方案化疗有一定疗效。患者最终因严重心衰、肺部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死亡。结论:MY/NKA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白血病,极易误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变异型,但两者具有不同的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特征。正确鉴别两者,对于选择何种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杀伤细胞 天然 白血病 继发性
下载PDF
34例淋巴瘤骨髓浸润患者治疗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静秋 梁辉 +3 位作者 董戴玉 严云 卞锦国 杨镜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343-344,378,共3页
目的 探讨淋巴瘤骨髓浸润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方法 34例淋巴瘤骨髓浸润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化疗+放疗组、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组进行治疗,长期随访,分析其预后状况。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6.47%和26... 目的 探讨淋巴瘤骨髓浸润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方法 34例淋巴瘤骨髓浸润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化疗+放疗组、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组进行治疗,长期随访,分析其预后状况。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6.47%和26.47%,最初疗效为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的1年和3年生存率均大于未缓解患者(P<0.05);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组的3年生存率大于单纯化疗组和化疗+放疗组(P<0.05)。结论 淋巴瘤骨髓浸润患者的生存率与最初疗效有关;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能提高其生存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骨髓浸润 预后 化学治疗 自体干细胞移植 放射治疗
下载PDF
淋巴瘤骨髓侵犯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静秋 梁辉 +3 位作者 董戴玉 严云 卞锦国 杨镜明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瘤骨髓侵犯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对31例淋巴瘤病例的骨髓和其他淋巴结区及结外器官的不同侵犯特点进行归类,分析不同类型淋巴瘤病例的治疗效果、生存率等临床特点差异。结果:从治疗效果分析,淋巴瘤以骨髓侵... 目的:探讨淋巴瘤骨髓侵犯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对31例淋巴瘤病例的骨髓和其他淋巴结区及结外器官的不同侵犯特点进行归类,分析不同类型淋巴瘤病例的治疗效果、生存率等临床特点差异。结果:从治疗效果分析,淋巴瘤以骨髓侵犯为惟一表现者(A组)及骨髓侵犯并发单个淋巴结区或单个结外器官浸润者(B组)预后较好;骨髓侵犯并发多个淋巴结区及(或)结外器官浸润者(C组)预后较差(P<0.01)。C组1年生存率最低(55%),余2组均为100%(P<0.01)。结论:淋巴瘤骨髓侵犯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率与淋巴结区及结外器官浸润范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骨髓侵犯 治疗效果 预后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期间心脏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严云 卞锦国 +1 位作者 邓晓辉 任梅玉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期间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对25 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参麦注射液组(10例)化疗前3小时开始静滴参麦注射液40~60 m l,1 次/d,共用10 ...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期间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对25 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参麦注射液组(10例)化疗前3小时开始静滴参麦注射液40~60 m l,1 次/d,共用10 日;设对照组(10 例);自身对照组(5例),第1 次化疗不用参麦注射液,第2 次加用参麦注射液。结果:心功能方面,参麦组与对照组,及自身对照组化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Holter检测,参麦组房性早搏数治疗后减少,而对照组化疗后有所增加,存在显著差异(P均< 0.05),ST段压低及T波改变,两组对照及自身对照均有明显差异(P均< 0.01);心电图检查,参麦组有效率为90% ,对照组为10% ,自身对照组为80% ,参麦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化疗 造血系统肿瘤
下载PDF
坏死性肉芽肿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戴玉 卞锦国 +2 位作者 严云 任梅玉 祝明洁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465-466,共2页
作者为研究坏死性肉芽肿(NG)的细胞来源,采用7种单克隆抗体(LCA、uCHL、L26、CD30、α-AT、CK、Ker)和1种多克隆抗体(Lys),对11例NG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发现8例uCHL阳性反应,而不表达L26、CD30、CK、Ker,表明绝大多数NG是... 作者为研究坏死性肉芽肿(NG)的细胞来源,采用7种单克隆抗体(LCA、uCHL、L26、CD30、α-AT、CK、Ker)和1种多克隆抗体(Lys),对11例NG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发现8例uCHL阳性反应,而不表达L26、CD30、CK、Ker,表明绝大多数NG是T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肉芽肿 T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药物治疗后红细胞生成素的改变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镜明 任梅玉 +3 位作者 卞锦国 董戴玉 陈玲玲 叶裕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对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毒药物治疗前后的红细胞生成素(EPO)进行观察,并与正常人组、其他贫血组进行对照。发现急性白血病化疗前EPO水平高于正常人(P<0.01),但低于同等程度贫血的其他疾病组(P<0.01)。化... 对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毒药物治疗前后的红细胞生成素(EPO)进行观察,并与正常人组、其他贫血组进行对照。发现急性白血病化疗前EPO水平高于正常人(P<0.01),但低于同等程度贫血的其他疾病组(P<0.01)。化疗后在Hb无明显改变的情况下,EPO水平急剧增高,显著高于化疗前水平(P<0.01)。骨髓抑制严重者EPO上升幅度大。细胞毒药物引起EPO水平异常增高的原因尚不清楚,骨髓受抑制EPO消耗减少,细胞毒药物通过某些机制使EPO活性增加或刺激EPO合成,为可能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白血病 药物疗法 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癌症并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云 卞锦国 +1 位作者 郭若冰 陈琳军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74-975,共2页
关键词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并发 癌症 晚期肿瘤患者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畸形红细胞 微血管病变 血液学特点 机械性因素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治疗1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远期随访资料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戴玉 卞锦国 +2 位作者 任梅玉 王耀平 梁辉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70-72,共3页
目的 :提高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患者的长期治愈率。方法 :1980年 5月~ 2 0 0 1年 12月采用同种异体骨髓移植 (BMT)治疗SAA患者 10例 ,并对其临床及远期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近期死亡 4例 ,转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 3例 ... 目的 :提高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患者的长期治愈率。方法 :1980年 5月~ 2 0 0 1年 12月采用同种异体骨髓移植 (BMT)治疗SAA患者 10例 ,并对其临床及远期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近期死亡 4例 ,转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 3例 ,治愈 3例。治愈的 3例中 ,1例 8年后出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以后转变成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结论 :同种异体BMT是治疗SAA的有效治疗方法。加强对感染的防治和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控制是移植后早期阶段的治疗关键。SAA经BMT治疗后的随访结果提示 ,BMT中的预处理方案有必要加以改进 ,应作染色体及基因检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移植 单核细胞白血病 SAA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戴玉 卞锦国 +4 位作者 严云 陈晓 陈洁 周欣 马志贵 《白血病》 1998年第2期68-70,共3页
为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发生及发展机制。对43例不同疾病阶段的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发现92%的初治及73%的治疗后患者存在Ph染色体,65%的加速期及急变期患者还伴有附加染色体改变;同时对37例患者... 为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发生及发展机制。对43例不同疾病阶段的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发现92%的初治及73%的治疗后患者存在Ph染色体,65%的加速期及急变期患者还伴有附加染色体改变;同时对37例患者进行了分子生物学的检测,95%的患者存在bcr/abl融合基因,其中包括4例Ph阴性患者,融合基因持续存在于整个病程中,且转录本b2a2及b3a2同样可见,未发现有e1a2。结果表明CML的发生及进展存在着特异性的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基础,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是CML诊断最灵敏且特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性 慢性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端粒酶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8
作者 陈静 顾龙君 +5 位作者 应大明 潘慈 姚慧玉 薛惠良 卞锦国 赵学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寻求新的肿瘤监测指标 ,探索端粒酶活性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化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并评判酶活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TRAPElisaPCR方法对照研究10例早幼粒白血病患者起病初及经全反式维甲酸等治疗诱导缓解后的端粒酶活性 ,... 目的寻求新的肿瘤监测指标 ,探索端粒酶活性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化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并评判酶活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TRAPElisaPCR方法对照研究10例早幼粒白血病患者起病初及经全反式维甲酸等治疗诱导缓解后的端粒酶活性 ,并比较肿瘤负荷、年龄、治疗措施及缓解时间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同龄者相比 ,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具有明显增高的端粒酶活性 ;经治疗缓解后 ,患者的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并几乎恢复正常 ;1例缓解后端粒酶活性仍较明显升高者 ,疾病很快复发 ;单纯维甲酸治疗与维甲酸结合化疗者达到缓解时端粒酶活性无明显差异 ;不同年龄、不同时间达到诱导缓解者端粒酶活性也无明显差异。结论端粒酶活性是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的普遍标记 ,酶活性强度与肿瘤负荷明显相关 ,端粒酶活性有可能成为监测残留肿瘤细胞、评价治疗效果、预测肿瘤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端粒酶活性 染色体 肿瘤 化疗
下载PDF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
19
作者 严云 陈玲玲 +3 位作者 董戴玉 卞锦国 李东岚 任梅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568-570,共3页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减少 感染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
下载PDF
亚砷酸联合EPOCH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
20
作者 施丹 曾婷 +2 位作者 陆静忠 宋超英 卞锦国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7期2835-2837,共3页
目的观察亚砷酸(ATO)联合EPOCH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6例经病理确诊的NHL患者,均为复发难治性,采用亚砷酸联合EPOCH方案化疗。结果 16例中CR 5例,PR 6例,SD ... 目的观察亚砷酸(ATO)联合EPOCH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6例经病理确诊的NHL患者,均为复发难治性,采用亚砷酸联合EPOCH方案化疗。结果 16例中CR 5例,PR 6例,SD 3例,PD 2例。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3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结论亚砷酸联合EPOCH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NHL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控,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 EPOCH方案 复发 难治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