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0年石家庄地-气温差变化特征
1
作者 卞韬 任国玉 +2 位作者 刘思廷 赵煊 范欣 《气象科技》 2024年第1期116-123,共8页
利用石家庄17个国家气象站1972—2021年逐日地面气温、0 cm地温资料,分析了石家庄地-气温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石家庄地-气温差从1月开始逐渐增加,5月达到最大值5.0℃,然后开始减小,12月达到最小值-0.8℃;地-气温差在11月到次年1... 利用石家庄17个国家气象站1972—2021年逐日地面气温、0 cm地温资料,分析了石家庄地-气温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石家庄地-气温差从1月开始逐渐增加,5月达到最大值5.0℃,然后开始减小,12月达到最小值-0.8℃;地-气温差在11月到次年1月为负值;春、夏、秋季均为正值,夏季最大,春季大于秋季,冬季以负值为主;(2)石家庄多年平均地-气温差在1.6~2.6℃之间,平均为2.1℃;整体上东部大于西部。(3)近50年石家庄年平均地-气温差呈显著的减小趋势,变化速率为-0.14℃/10a;夏、秋、冬三季的减小趋势均非常显著,夏季的减小趋势最强;石家庄市区和近郊站点年和四季地-气温差的减少趋势更显著。本文结论对科学认识石家庄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 地-气温差 季节变化 变化速率
下载PDF
石家庄城市热岛效应:从冠层、表层到土壤深层 被引量:2
2
作者 卞韬 任国玉 +2 位作者 刘思廷 范欣 贾文茜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9-419,共11页
利用石家庄城市气象站和附近2个乡村站2009~2012年的逐日地面气温、0~320 cm土壤温度资料,对比分析了石家庄站从冠层、表层到土壤深层的城市热岛(Urban Heat Island,UHI)效应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2009~2012年年平均气温UHI强度为0.9℃,0... 利用石家庄城市气象站和附近2个乡村站2009~2012年的逐日地面气温、0~320 cm土壤温度资料,对比分析了石家庄站从冠层、表层到土壤深层的城市热岛(Urban Heat Island,UHI)效应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2009~2012年年平均气温UHI强度为0.9℃,0~320 cm土壤温度UHI强度在-0.5~0.2℃之间,气温UHI强度明显强于土壤温度UHI。表层(0 cm)和浅层(5~40 cm)土壤温度基本表现为“热岛效应”,但深层(80~320 cm)土壤温度表现为“冷岛效应”,40~80 cm是二者的转换层位;深层土壤温度可能受局地气候影响呈现出局地性特点。2)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气温UHI强度分别为1.1℃、0.6℃、0.7℃和1.3℃,夏季最弱,冬季最强。春季和夏季表层和40 cm以上土壤温度表现为热岛,80 cm以下表现为冷岛;秋季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均表现为冷岛,320 cm深度冷岛强度最强;冬季表层和80 cm以上土壤温度主要表现为热岛,320 cm深度表现为冷岛;土壤表层热岛强度季节性变化,与气温的基本一致,其物理机制相似。3)各月气温UHI强度在0.5~1.6℃之间,1月最强,7月和10月最弱。表层和40 cm以上土壤温度一般在1~7月和12月表现为热岛,UHI强度多为6月最强,8~11月表现为冷岛;80 cm以下土壤温度多数月份表现为冷岛。4)年和四季平均气温UHI强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年和四季表层土壤温度UHI强度也有较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但随土壤深度加大,土壤温度UHI强度的日变化逐渐减弱,并最终转化为冷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 城市热岛效应 气温城市热岛 地温城市热岛 季节变化 日变化
下载PDF
石家庄气象站记录的城市热岛效应及其趋势变化 被引量:14
3
作者 卞韬 任国玉 +1 位作者 张翠华 阎访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402-408,共7页
利用石家庄市区站和4个郊区站1962—2009年的气温资料,采用城乡气温对比和线性趋势分析方法,探讨了石家庄站地面城市热岛(UHI)强度特征及其随时间变化情况,以及城市化因素对城市站地面气温长期变化趋势影响.结果表明:石家庄站地面UHI效... 利用石家庄市区站和4个郊区站1962—2009年的气温资料,采用城乡气温对比和线性趋势分析方法,探讨了石家庄站地面城市热岛(UHI)强度特征及其随时间变化情况,以及城市化因素对城市站地面气温长期变化趋势影响.结果表明:石家庄站地面UHI效应明显,且UHI效应在最低气温上表现更突出;UHI强度冬季1月最大,夏季7月最小;UHI强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最高值出现在早晨7—8时,最低值出现在午后14—16时;近48a,石家庄站附近UHI强度呈显著增加趋势,且最低气温UHI强度比最高气温的增加趋势更明显;从UHI强度增加对地面气温观测记录的影响来看,石家庄站附近1962—2009年期间年平均UHI增温率达到0.19℃/(10a),UHI增温贡献率为67.9%,即该站近48a记录的年平均地面气温上升趋势,有2/3以上可归因于城市化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UHI强度 气温变化 线性趋势 城市热岛增温率
下载PDF
石家庄城市与郊县站地面平均最低、最高气温差异 被引量:19
4
作者 卞韬 任国玉 +2 位作者 连志鸾 张翠华 张玉凤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1-726,I0011,共7页
应用石家庄地区17个站1955—2006年逐日最低、最高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16个郊县站与石家庄市区站最低、最高气温的差值。结果表明:各郊县站年平均最低、最高气温均比石家庄市站低,最低气温偏低0.17~2.07℃,16个站平均偏低1.02℃;最高... 应用石家庄地区17个站1955—2006年逐日最低、最高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16个郊县站与石家庄市区站最低、最高气温的差值。结果表明:各郊县站年平均最低、最高气温均比石家庄市站低,最低气温偏低0.17~2.07℃,16个站平均偏低1.02℃;最高气温偏低0.01~0.55℃,16个站平均偏低0.28℃。郊县站平均最低气温偏低程度在冬季更明显,1月平均达到1.69℃,夏季偏低程度比较弱,但最弱的7月也有0.49℃;最高气温的偏低程度也在冬季明显,但季节性差异没有最低气温大。不论最低气温,还是最高气温,各县(市)站与石家庄市区站之间的差异均存在明显的随时间增大现象,最低气温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增大尤其明显。石家庄市区站地面最低、最高气温记录反映出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 郊县 城市 热岛效应
下载PDF
城市化对石家庄站近地面风速趋势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卞韬 任国玉 张立霞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30,共10页
利用1972—2012年石家庄城市站和4个乡村站地面风速资料,采用城乡对比方法,对石家庄城市站地面风速序列中的城市化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站年和季节平均地面风速和平均10 min最大风速的长期下降趋势,主要是由城市化因素引起。具... 利用1972—2012年石家庄城市站和4个乡村站地面风速资料,采用城乡对比方法,对石家庄城市站地面风速序列中的城市化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站年和季节平均地面风速和平均10 min最大风速的长期下降趋势,主要是由城市化因素引起。具体结论如下:(1)石家庄站年和四季平均风速、平均10 min最大风速和大风日数均呈极显著的减少趋势,年平均减少速率分别为-0.15(m/s)/10a、-1.05(m/s)/10a和-2.90 d/10a;乡村站年平均风速呈微弱下降趋势,年平均10 min最大风速减少较为明显,年大风日数减少趋势非常显著,减少速率分别为-0.02(m/s)/10a、-0.21(m/s)/10a和-2.19 d/10a。(2)石家庄站年平均风速下降趋势中的城市化影响为-0.13(m/s)/10a,城市化影响非常显著,城市化贡献率达到86.0%。该站春、夏、秋、冬季平均风速变化的城市化影响分别为-0.16(m/s)/10a、-0.10(m/s)/10a、-0.13(m/s)/10a和-0.15(m/s)/10a,城市化贡献率分别为82.8%、87.6%、88.6%和85.4%。(3)石家庄站年平均10 min最大风速变化趋势中的城市化影响为-0.84(m/s)/10a,城市化贡献率为79.7%;春、夏、秋、冬季平均10 min最大风速变化趋势中的城市化影响分别为-0.94(m/s)/10a、-0.80(m/s)/10a、-0.60(m/s)/10a和-1.01(m/s)/10a,城市化贡献率分别达到90.4%、78.6%、64.9%和79.1%。(4)城市化对石家庄站年大风日数减少的影响不显著,但冬季大风日数减少仍明显与城市化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风速 变化趋势 城市化影响 城市化贡献率 石家庄站
下载PDF
石家庄暴雨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 被引量:19
6
作者 卞韬 王丽荣 +1 位作者 李国翠 高祺 《干旱气象》 2009年第1期18-22,共5页
利用石家庄地区17个观测站1972—2007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统计学方法、功率谱方法以及Mann—Kendall法分析了石家庄地区暴雨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并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了暴雨日数和高温日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6a... 利用石家庄地区17个观测站1972—2007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统计学方法、功率谱方法以及Mann—Kendall法分析了石家庄地区暴雨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并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了暴雨日数和高温日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6a中,石家庄地区少暴雨年明显多于多暴雨年,正常年份则趋于正常;在季节分布上,4~11月均会出现暴雨,以6~9月为明显,但主要集中在7、8月;暴雨发生次数6月上升趋势最明显,7月下降趋势明显;在旬季分布上,暴雨从5月中旬开始缓慢增加,7月上旬则急剧增加,8月上旬达到峰值,而后开始下降。6月下旬的上升趋势最明显,7月下旬的下降趋势最明显;在空间分布上,石家庄的暴雨发生次数从西北、东南向内部逐渐减少;各站年均暴雨次数均在1d以上。石家庄地区的西部、北部、东北部的年暴雨次数呈上升趋势,东部、南部、西北和市区的年暴雨次数则呈下降趋势。年均暴雨发生次数存在4a,3a和2.18a的显著周期。石家庄的年均暴雨次数和年均高温日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频次 周期 相关系数
下载PDF
农林院校研究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3
7
作者 卞韬 金鸣娟 +1 位作者 孙信丽 杨晶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2-56,共5页
通过调查当前农林院校研究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发展的状况,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改革研究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办法,认为应结合专业科研、基层实践、调查研究、生态教育和产学研实践等途径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农林院校 研究生教育
下载PDF
石家庄春季首场透雨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9
8
作者 卞韬 李国翠 +1 位作者 孙云 车少静 《干旱气象》 2010年第2期179-183,共5页
利用石家庄地区17个站1972~2006年的降水资料,采用EOF、REOF和线性趋势分析了春季首场透雨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相关分析分析了首场透雨日期与春季、夏季降水的关系,并对首场透雨的典型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春季首场透... 利用石家庄地区17个站1972~2006年的降水资料,采用EOF、REOF和线性趋势分析了春季首场透雨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相关分析分析了首场透雨日期与春季、夏季降水的关系,并对首场透雨的典型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春季首场透雨出现日期基本上从东南、西北向内部依次推迟;透雨日期偏早或偏晚的地方,均是易出现异常天气的地区;近35a,石家庄地区首场透雨出现日期呈现出提前趋势,每10a提前4~5d左右;在首场透雨偏早(晚)的年份,春季降水偏多(少),夏季降水偏少(多);西风槽和高空低涡是造成石家庄首场透雨的主要天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雨日期 变化特征 相关分析
下载PDF
石家庄地区近46a温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42
9
作者 卞韬 连志鸾 《干旱气象》 2008年第2期57-62,共6页
利用石家庄地区1961~2006年5个气象站气温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日较差以及炎热日和寒冷日的年际以及各月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46a来,石家庄地区的气候显著增暖,平均气温冬季增暖... 利用石家庄地区1961~2006年5个气象站气温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日较差以及炎热日和寒冷日的年际以及各月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46a来,石家庄地区的气候显著增暖,平均气温冬季增暖幅度最大,夏季最小,2月份增暖幅度最大,5月份最小。与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相一致,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也呈上升趋势,其中最低温度的升高趋势远大于平均气温和最高温度。石家庄地区中东部增暖幅度较大。近46a平均日较差显著减小,这主要是因为最低气温的升高幅度大于最高气温。寒冷日数显著减少,炎热日数增加不明显,西部、北部和南部的炎热日数甚至呈弱的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变化 日较差 炎热日数 寒冷日数
下载PDF
1961—2014年石家庄地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卞韬 张立霞 侯晓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356-364,共9页
利用石家庄地区5个代表站1961—2014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石家庄地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家庄地区年降水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下降,80年代达到最低,90年代有所增加,但也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21世纪... 利用石家庄地区5个代表站1961—2014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石家庄地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家庄地区年降水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下降,80年代达到最低,90年代有所增加,但也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21世纪初又开始下降.20世纪70年代降水量的减少春季和秋季贡献最大,80年代降水量的减少和90年代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夏季的贡献.石家庄地区年降水量起伏较大,1963年降水量最多,为1 038.4 mm,2014年最少,仅为276.2 mm.近54年石家庄年降水量在波动中呈现下降趋势,线性趋势为-11.0 mm/(10 a),但下降趋势并不明显.石家庄北部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市区及东部、南部和西部年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变化趋势均不明显.近54年,石家庄春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线性趋势为0.9 mm/(10 a),夏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线性趋势分别为-11.9,-1.1和-0.3 mm/(10 a),上升或下降趋势均不明显.夏季降水减少是导致石家庄年降水减少的主要原因.石家庄四季降水量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和区域特征.石家庄四季降水量均存在显著周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时空变化 线性趋势 周期变化
下载PDF
城市化对石家庄站日气温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任国玉 张雷 +2 位作者 卞韬 任玉玉 李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8-410,共13页
利用1962—2011年逐日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资料,对比分析了石家庄站和藁城站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的概率分布特征.石家庄站是我国少有的自建站以来从未迁址的城市气象站,而附近的藁城站可近似看作乡村气象站.结果表明:城市化致使石家庄... 利用1962—2011年逐日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资料,对比分析了石家庄站和藁城站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的概率分布特征.石家庄站是我国少有的自建站以来从未迁址的城市气象站,而附近的藁城站可近似看作乡村气象站.结果表明:城市化致使石家庄站1962—2011年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的概率密度分布向高温方向偏移,其中对最低气温分布的影响尤其明显,对最高气温分布的影响很小;受城市化影响,石家庄站最低气温概率密度分布的高温部分增温比低温部分增温更加明显,最低气温分布形状更加扁平;相对于1962—1986年,1987—2011年石家庄站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概率密度分布均向高温方向偏移,其中最低气温偏移最为明显,并导致1962—2011年整个分析时期最低气温分布出现非正态性;城市化对石家庄站气温分布的影响在冬、春季比夏、秋季更显著,最显著的城市化影响出现在冬季最低气温上;石家庄站基于最低气温的极端气温指数趋势受城市化影响严重,冷夜日数和暖夜日数的城市化影响分别为-1.13d/10a、1.48d/10a,但基于最高气温的冷昼和暖昼日数等极端气温指数变化趋势受城市化影响不明显.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对最低、最高气温分布的影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城市化影响 概率密度 气温 石家庄站
下载PDF
基于多级相似-差额方法制作乡镇气温预报 被引量:30
12
作者 连志鸾 李国翠 +1 位作者 卞韬 高连山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3-117,共5页
应用2005年以来的ECMWF资料、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分布在石家庄范围内的184个自动站气温资料,基于多级相似一站际间气温差额预报方法,制作石家庄204个乡镇点24小时最高、最低气温预报。为便于该方法的业务运行,建立了ECMWF、地面常规观... 应用2005年以来的ECMWF资料、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分布在石家庄范围内的184个自动站气温资料,基于多级相似一站际间气温差额预报方法,制作石家庄204个乡镇点24小时最高、最低气温预报。为便于该方法的业务运行,建立了ECMWF、地面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气温等历史资料数据库,并实现实时定时追加。该方法在实际业务试验中取得初步的效果,2007年6-9月乡镇点24小时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6℃、1.5℃,绝对误差≤2℃准确率平均为75.5%。通过误差成因分析,对该方法的优缺点做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讨论,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相似 要素相似 气温差额 乡镇气温预报
下载PDF
晴空回波在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丽荣 卞韬 +2 位作者 苏运涛 孙云 张玉凤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6-613,共8页
该文介绍了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判断环境风场辐合、辐散的两种方法:径向速度图像特征定性识别法和EVAD技术定量计算法,并结合2009年8月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详细介绍了两种方法的具体应用。统计分析了2005-2008年5-9月晴空回波特征以... 该文介绍了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判断环境风场辐合、辐散的两种方法:径向速度图像特征定性识别法和EVAD技术定量计算法,并结合2009年8月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详细介绍了两种方法的具体应用。统计分析了2005-2008年5-9月晴空回波特征以及不同高度散度和对流出现时间的关系,晴空回波出现在距离雷达中心50km范围之内,反射率因子多在10~20dBZ,径向速度大部分为-5~5m/s;强对流天气出现之前,对流层低层均会出现辐合,可以利用低层连续5个体扫出现辐合作为环境场具有辐合条件的指标。根据统计结果建立了强对流天气临近预警系统,该系统在2009年6-8月试运行,预警命中率为88.9%,虚警率为29.8%,临界成功指数为64.5%,辐合提前对流天气出现时间平均为7.1h,对降低强对流天气漏报率,提高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水平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晴空回波 强对流 预警
下载PDF
一次雷暴大风的物理环境场和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 被引量:23
14
作者 阎访 陈静 +2 位作者 卞韬 廖颖慧 张翠华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年第1期33-39,共7页
2009年8月27日15—18时,石家庄地区出现雷暴大风灾害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石家庄北部新乐县多普勒雷达探测到了完整的阵风锋、飑线和中气旋等中尺度天气系统,并对此次雷暴大风的环境场和多普勒雷达产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层逆温、中低... 2009年8月27日15—18时,石家庄地区出现雷暴大风灾害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石家庄北部新乐县多普勒雷达探测到了完整的阵风锋、飑线和中气旋等中尺度天气系统,并对此次雷暴大风的环境场和多普勒雷达产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层逆温、中低层垂直风切变较强的不稳定层结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条件。阵风锋对对流风暴发展强度具有反馈作用,当二者逐渐远离时,对流风暴强度减弱甚至消亡;当二者逐渐靠近时,对流风暴发展加强,甚至发展为超级单体对流风暴。多单体对流风暴带状排列构成飑线系统,所经测站出现风速突增、风向急转、气压升高和气温下降,钩状回波、人字形回波、弓形回波和深厚持久发展的中气旋是天气过程中超级单体对流风暴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地面破坏性大风主要由超级单体对流风暴所引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物理量场 阵风锋 飑线 中气旋 对流风暴
下载PDF
河北省石家庄地面温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翠华 张文煜 +1 位作者 卞韬 韩军彩 《干旱气象》 2012年第1期27-33,共7页
利用石家庄地区5个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地面温度观测数据,分析讨论了该地区地面温度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和日较差的变化特征以及地面温度的气候突变和变化周期。结果表明:从年代际变化情况看,平均地面温度振动幅度最小,地面温度... 利用石家庄地区5个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地面温度观测数据,分析讨论了该地区地面温度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和日较差的变化特征以及地面温度的气候突变和变化周期。结果表明:从年代际变化情况看,平均地面温度振动幅度最小,地面温度日较差振动幅度最大,平均地面温度和最低地面温度呈显著增加趋势,最高地面温度呈显著降低趋势,地面温度日较差呈现显著减小趋势;从年和季节变化情况看,地面温度日较差年和各季节变率最大,平均地面温度冬季增温趋势显著,夏季呈降温趋势,最高地面温度年和各季节呈降温趋势,夏、秋季降温趋势显著,最低地面温度年和各季节呈显著增温趋势,冬季增温趋势最为显著,地面温度日较差年和各季节均呈显著减小趋势,冬季减小趋势最为显著;平均地面温度和最低地面温度没有发生突变现象,最高地面温度2000年代初期明显降温为一突变现象,东南部平原平均地面温度1990年代初期明显升温为一突变现象,其他各地没有发生突变现象;平均地面温度存在准20 a和6~8 a周期,最高地面温度存在准16 a和准6 a周期,最低地面温度存在准24 a和10~15 a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温度 变化特征 气候突变 变化周期
下载PDF
石家庄草面温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翠华 车少静 +1 位作者 卞韬 岳艳霞 《干旱气象》 2011年第1期17-22,共6页
利用石家庄地区5个观测站2008~2010年逐日的草面温度、地面温度和气温观测数据,分析讨论了该地区草面温度平均值、极端值、日较差特征以及草面温度与地面温度、气温在不同气象条件下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全地区年平均草面温... 利用石家庄地区5个观测站2008~2010年逐日的草面温度、地面温度和气温观测数据,分析讨论了该地区草面温度平均值、极端值、日较差特征以及草面温度与地面温度、气温在不同气象条件下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全地区年平均草面温度呈现出北低南高的特点,西南部山区最高;年平均最高草面温度中部地区最高,年平均最低草面温度西南部山区最高;草面温度日较差的大小和纬度、季节、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有关,中部地区日振幅最大;地面温度的极端日振幅最大,气温的极端日振幅最小;在晴天少云状况下草面温度与气温、地面温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地面有积雪时地面温度与草面温度的年平均绝对差值最大,阴雨天气时草面温度与气温的年平均绝对差值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面温度 地面温度 气温 不同气象条件
下载PDF
渤海北部沿海近岸雾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金巍 曲岩 +1 位作者 卞韬 陈建军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年第2期40-43,共4页
分析了渤海北部沿海近岸营口站和熊岳站海雾的时间分布和地理分布等。结果表明:1954—2007年渤海北部沿海近岸两站浓雾日数呈递增趋势,两站白天递增趋势均强于夜间,熊岳站通过0.05显著性检验;1954—2007年沿海近岸两站的轻雾日数整日、... 分析了渤海北部沿海近岸营口站和熊岳站海雾的时间分布和地理分布等。结果表明:1954—2007年渤海北部沿海近岸两站浓雾日数呈递增趋势,两站白天递增趋势均强于夜间,熊岳站通过0.05显著性检验;1954—2007年沿海近岸两站的轻雾日数整日、白天和夜间均呈递增趋势,并通过0.01显著性检验;渤海北部沿海近岸的浓雾逐月分布集中在11月至翌年2月;渤海北部沿岸海雾的逐时分布集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时间为06—08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北部 近海岸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基于NL模型的大型机场接驳方式选择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兰芳 卞韬 张亮 《城市交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47,共8页
基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发旅客出行调查数据,研究航空旅客机场接驳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将潜在变量分为接驳方式服务水平(包括时间、费用等)和旅客个体属性(包括旅客类型、出发地等),通过相关性检验等方法确定关键解释变量。以嵌套Logit... 基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发旅客出行调查数据,研究航空旅客机场接驳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将潜在变量分为接驳方式服务水平(包括时间、费用等)和旅客个体属性(包括旅客类型、出发地等),通过相关性检验等方法确定关键解释变量。以嵌套Logit(NL)模型为理论基础,指出机场不同类型旅客接驳方式选择的差异性,并以商务旅客为例,利用模型预测各接驳方式比例。模型结果显示:出行时间和出行费用是影响机场接驳方式选择的最重要因素;车内时间和车外时间在两类潜在变量中体现出不同的显著性;携带行李数量(便捷性)和舒适性等也影响接驳方式的选择。最后,利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数据对模型实用性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驳方式 航空旅客 LOGIT模型 离散选择 公共交通 私人交通
下载PDF
石家庄CAWS600-BⅠ型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降水量误差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翠华 卞韬 王丽荣 《宁夏农林科技》 2011年第1期66-68,共3页
通过对2005—2009年4-10月石家庄站(53698)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降水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自动气象站观测降水量与人工观测降水量存在一些偏差。进一步分析得出:观测数据采集方式不同、观测时间不一致、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自身原因、... 通过对2005—2009年4-10月石家庄站(53698)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降水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自动气象站观测降水量与人工观测降水量存在一些偏差。进一步分析得出:观测数据采集方式不同、观测时间不一致、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自身原因、承接降水物形态、未定期维护而造成的测量误差以及外界环境因素是导致自动气象站和人工观测降水量观测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人工观测 降水量 误差 原因分析
下载PDF
基于生态环境下河道整治与环境修复方案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佳 卞韬 徐晓 《珠江水运》 2020年第13期46-47,共2页
生态河道建设作为城乡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乡整体规划建设效果和我国生态环境的修护情况.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经济发展带来的优势之外,同样增加了自然生态环境的负担,越来越多的重工业企业发展使... 生态河道建设作为城乡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乡整体规划建设效果和我国生态环境的修护情况.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经济发展带来的优势之外,同样增加了自然生态环境的负担,越来越多的重工业企业发展使得我国基层城镇的河道受损严重,因此基层河道整治和河道环境修复工作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我国的河道整治和环境修复工作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整体的治理效果.本文将围绕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的杨岸河生态河道整治工程进行具体的实践探究,详细分析生态环境下的河道整治与环境修复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河道整治 环境修复 实践探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