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凉感舒适型涤纶织物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董雪 戴顺华 +3 位作者 陈忠 汪晶晶 卢业虎 张振华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适应高热环境的凉感舒适型涤纶织物是夏季服用面料开发的热点方向之一。分析总结了涤纶凉感功能的研究现状及其实现途径,概述了涤纶凉感的测试评价指标及方法标准,梳理归纳了抑菌、驱蚊、抗紫外、智能可调控凉感复合功能涤纶织物的研发... 适应高热环境的凉感舒适型涤纶织物是夏季服用面料开发的热点方向之一。分析总结了涤纶凉感功能的研究现状及其实现途径,概述了涤纶凉感的测试评价指标及方法标准,梳理归纳了抑菌、驱蚊、抗紫外、智能可调控凉感复合功能涤纶织物的研发技术,探讨了凉感涤纶织物的未来发展趋势,为进一步设计和研发兼具功能性和舒适性的凉感涤纶织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 凉感 舒适性 复合功能 凉感测试方法
下载PDF
新型热防护材料研究进展
2
作者 项舒琪 卢业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5,共11页
为分析热防护材料领域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文章采用信息可视化、网络分析的研究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近30年(1993年1月—2023年6月)热防护材料相关的文献作为数据来源绘制可视化信息图谱,对发... 为分析热防护材料领域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文章采用信息可视化、网络分析的研究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近30年(1993年1月—2023年6月)热防护材料相关的文献作为数据来源绘制可视化信息图谱,对发文量、发文国家地区和机构、研究方向、核心作者、关键词等元素逐一进行分析,剖析热防护材料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结果显示,美国、中国为主要研究国家,在该领域居重要地位;LI J(Li Jun)、SONG G W(Song Guowen)、SU Y(Su Yun)、LU Y H(Lu Yehu)、王云仪、朱方龙等作者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在热应激、热防护服的研究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热防护服的热防护性与传热机制、人体的热生理与热舒适为活跃的研究主题与研究热点;相变材料、气凝胶、形状记忆织物、蜂窝夹芯织物、三维间隔织物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材料,新型热防护材料的研发、服装内部结构的优化是未来研究中有效应对热应激的解决方法,是兼顾热防护服的热防护与热舒适平衡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材料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热应激 热舒适 热防护性
下载PDF
电热织物系统热传递模拟及其参数设计
3
作者 程子琪 卢业虎 许静娴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3,共8页
为保证电加热服装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并为其优化设计提供参考,通过Comsol软件建立了包含皮肤层的电热织物系统传热模型,考虑了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3种传热方式,进行了多物理场耦合模拟。将模拟的瞬态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二者... 为保证电加热服装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并为其优化设计提供参考,通过Comsol软件建立了包含皮肤层的电热织物系统传热模型,考虑了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3种传热方式,进行了多物理场耦合模拟。将模拟的瞬态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二者随时间变化的温度曲线相近,且实时温度和最终温度相对误差均低于4%,说明模拟值与实验值之间具有良好的吻合性。通过该数值模型进行了稳态的参数化研究,拟合了皮肤温度与环境温度、风速、发热片加热温度、服装内外层热阻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了皮肤温度预测模型,并应用模型设计电加热服装的相关参数。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特定使用环境下电加热片的设计与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加热织物系统 热传递模拟 皮肤温度 预测模型 参数设计
下载PDF
抗浸服性能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卢业虎 陈乔丹 《服装学报》 2023年第2期141-148,共8页
介绍了抗浸服面料、结构及服装开发的研究进展,对比了抗浸服的国内外标准,分析了真人实验和暖体假人实验两种服装保暖性能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并总结冷水中人体热调节模型的发展历程,利用数学模型计算浸泡在水中的人体温度分布,提出用数... 介绍了抗浸服面料、结构及服装开发的研究进展,对比了抗浸服的国内外标准,分析了真人实验和暖体假人实验两种服装保暖性能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并总结冷水中人体热调节模型的发展历程,利用数学模型计算浸泡在水中的人体温度分布,提出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人体-服装-环境系统的热传递机制,评估着装人体的热舒适情况,预测浸泡在冷水环境中的存活时间。通过对抗浸服发展趋势的展望,提出今后应朝着抗浸服材料与结构创新、数值模拟的新型评价方法以及服装智能化应用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浸服 保暖性能 评价方法 热传递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床垫睡眠脊柱形态与睡眠质量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史家宇 卢业虎 +1 位作者 李秋生 徐燕 《家具》 2023年第3期12-16,共5页
床垫对人体睡眠舒适性与睡眠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睡眠脊柱形态的表征方法,测量了仰卧在6种弹簧床垫上人体脊椎曲线,同时通过真人睡眠脑电试验评价了人体的睡眠质量,建立了人体脊柱形态与睡眠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床垫对人体睡眠舒适性与睡眠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睡眠脊柱形态的表征方法,测量了仰卧在6种弹簧床垫上人体脊椎曲线,同时通过真人睡眠脑电试验评价了人体的睡眠质量,建立了人体脊柱形态与睡眠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床垫贴合度指标可以反映人体脊柱曲线的变化程度,材质为乳胶、云柔深睡绵和独立筒弹簧的床垫睡眠舒适感最好;床垫贴合度与深睡眠占比和睡眠效率均呈现显著的非线性相关关系;贴合度越接近于1,脊柱形态变化越小,深睡眠占比和睡眠效率越高,睡眠体验感越好。研究结果为弹簧床垫的科学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曲线 睡眠质量 深睡眠 三维人体扫描 弹簧床垫
下载PDF
液冷背心冷却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王欣欣 卢业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45,共7页
针对战斗机飞行员低空大速度飞行时存在的热应激问题,文章研制了一款液冷背心。采用暖体假人实验对液冷背心的入口水温、换热管路参数及排布方式进行研究,探究入口水温、换热管路的排布密度、横纵向排布、管径大小对液冷服装制冷性能的... 针对战斗机飞行员低空大速度飞行时存在的热应激问题,文章研制了一款液冷背心。采用暖体假人实验对液冷背心的入口水温、换热管路参数及排布方式进行研究,探究入口水温、换热管路的排布密度、横纵向排布、管径大小对液冷服装制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液冷背心冷却能力随入口水温的降低而显著增加;换热管路排布密度显著影响液冷背心冷却效果;换热管路内外径、横纵向排布对液冷背心的冷却效果的影响不显著,但换热管路为3×5 mm、换热管路横向排布的液冷背心具有较优制冷能力;换热管路组合设计的液冷背心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液冷背心的科学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冷背心 热应激 出汗暖体假人 换热管路 冷却效果 人体体温调节 个人热管理
下载PDF
棉纱布被保暖性能的影响因素
7
作者 张露杨 宋海波 +2 位作者 孟晶 殷兰君 卢业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9-85,共7页
为提高人体睡眠热舒适性,改善睡眠质量,对不同参数的棉纱布被进行系统的保暖性能研究。借助出汗热平板纱布织物实验与出汗暖体假人被子实验,探究了棉纱布织物透气性、面密度、层数及水洗处理等因素对纱布被织物热阻的影响规律,并建立纱... 为提高人体睡眠热舒适性,改善睡眠质量,对不同参数的棉纱布被进行系统的保暖性能研究。借助出汗热平板纱布织物实验与出汗暖体假人被子实验,探究了棉纱布织物透气性、面密度、层数及水洗处理等因素对纱布被织物热阻的影响规律,并建立纱布被织物热阻与被子热阻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纱布被织物的热阻与其面密度呈明显的正相关线性关系,热阻与透气率相关性较低;棉被与纱布被的面密度相当的情况下,棉被的保暖性能更好,纱布被的透气性更好;纱布被织物的热阻与层数之间呈线性关系,层数越多热阻值越大;水洗处理后棉纱布被织物的热阻增加;纱布被织物热阻与纱布被子热阻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当纱布被织物的总热阻较小(小于1.8 clo)时,二者近似呈线性关系。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开发高质量棉纱布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纱布被 棉被 出汗热平板 热阻 保暖性能 透气性
下载PDF
基于技术接受度模型的模块化服装使用意愿分析
8
作者 宋慧慧 卢业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7-163,共7页
模块化服装以其可拆卸可重组的特性成为服装向可持续设计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形式,针对目前对于模块化服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设计方法的探索,缺乏有关影响用户对模块化服装使用与态度因素的研究。基于技术接受度模型,引入服装功能性作为... 模块化服装以其可拆卸可重组的特性成为服装向可持续设计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形式,针对目前对于模块化服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设计方法的探索,缺乏有关影响用户对模块化服装使用与态度因素的研究。基于技术接受度模型,引入服装功能性作为外部变量,构建模块化服装用户使用意愿模型并提出7个假设,使用问卷星软件对141名18~26岁的青年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PSS软件检验数据的信度与效度,经信度与效度检验合格后,通过AMOS软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模型适配度分析及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模块化服装的功能性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较大(P<0.001);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态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P<0.001);模块化服装的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P<0.001);模块化服装的使用态度对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P<0.001),提高模块化服装的功能性、感知有用性及感知易用性可增加用户对模块化服装的使用意愿;模块化服装在设计时可将风格倾向休闲运动方向,并重点考虑颜色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接受度模型 模块化服装 使用意愿 结构方程模型 可持续设计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人体热调节模型研究分析
9
作者 吴天宇 卢业虎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7,F0002,共8页
人体热调节模型在“人体-服装-环境”系统的热湿传递机理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是传热传质学、生理学、工效学、纺织服装、建筑与环境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重点。利用CiteSpace软件,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辑... 人体热调节模型在“人体-服装-环境”系统的热湿传递机理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是传热传质学、生理学、工效学、纺织服装、建筑与环境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重点。利用CiteSpace软件,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辑收录的499篇有关人体热调节模型的研究论文进行数据可视化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华大学、中国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是本领域的高产机构;Fiala模型、JOS模型和Gagge模型是近年来引用最多的热调节模型;我国热调节模型相关研究文献发表数位居世界第二,但因起步较晚,应用型研究较多,原创性热调节模型少,国际影响力较弱;计算流体力学和人工神经网络逐渐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调节模型 人体热传递 热舒适性 知识图谱 CITESPACE
下载PDF
热防护服装热湿传递模型研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8
10
作者 卢业虎 李俊 王云仪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156,共6页
合理地评价热防护服装的热防护性能对减少消防员的皮肤烧伤具有重要意义。回顾并评价了国内外的热防护服装的热湿传递模型研究现状,包括皮肤传热模型及其烧伤评价模型、单层或多层面料的一维和二维热湿传递以及整体服装的三维热湿传递... 合理地评价热防护服装的热防护性能对减少消防员的皮肤烧伤具有重要意义。回顾并评价了国内外的热防护服装的热湿传递模型研究现状,包括皮肤传热模型及其烧伤评价模型、单层或多层面料的一维和二维热湿传递以及整体服装的三维热湿传递模型等,并比较分析了这些模型的应用缺陷,预测了热防护服装热湿传递模型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热湿传递模型的研究不仅可以为热防护服装的使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以减少皮肤烧伤或蒸汽烧伤,而且能够进一步推动服装热防护性能测试技术的发展,满足我国安全发展和公共安全防治的技术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员 热防护服装 热湿传递 皮肤传热模型 皮肤烧伤
下载PDF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老年床垫偏好分析
11
作者 孟林花 轩笑影 +2 位作者 李秋生 卢业虎 张湘建 《纺织工程学报》 2023年第6期86-96,共11页
为了优化老年床垫设计及生产,建立了老年功能床垫使用意愿的技术接受模型(TAM),开展老年人床垫偏好的问卷调查研究,采用Amos软件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探讨不同因素对老年床垫使用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年群体对床垫的... 为了优化老年床垫设计及生产,建立了老年功能床垫使用意愿的技术接受模型(TAM),开展老年人床垫偏好的问卷调查研究,采用Amos软件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探讨不同因素对老年床垫使用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年群体对床垫的感知有用性和功能有效性会对使用态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进而对使用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老年床垫的感知舒适性包括适温感、贴合感和深睡感会对使用态度及使用意愿产生直接或间接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在感知有用性或功能有效性的前提下对使用意愿产生正向显著影响。根据验证模型提出了老年床垫的功能设计建议,对于更好的满足老年人床垫偏好需求和促进老年床垫的购买意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接受模型 老年床垫 偏好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 购买意愿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服装信息系统”课程建设与思考
12
作者 何佳臻 关晋平 卢业虎 《纺织服装教育》 2023年第6期34-38,共5页
新工科与“双一流”建设是当前高等纺织服装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满足新技术变革的需求是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将“服装信息系统”课程引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体系,在“以学生为中心”思想的指导下,突出交叉融合,聚焦前沿... 新工科与“双一流”建设是当前高等纺织服装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满足新技术变革的需求是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将“服装信息系统”课程引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体系,在“以学生为中心”思想的指导下,突出交叉融合,聚焦前沿研究,落实立德树人,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完善考核方式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智能化创新思维以及采用信息技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推动复合型服装人才的培养,积极主动地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信息系统” 课程建设 信息技术 新工科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基于ADDIE模型的“服装工业样板”微课教学设计模式研究
13
作者 何佳臻 卢业虎 +1 位作者 关晋平 薛哲彬 《纺织报告》 2023年第6期74-76,共3页
在传统的“服装工业样板”课程教学中,学生很难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理论学习以及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因此,可以将微课引入课程教学中,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文章从“服装工业样板”课程引入微课教学的必要性入手,梳理了ADDIE模型的主要... 在传统的“服装工业样板”课程教学中,学生很难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理论学习以及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因此,可以将微课引入课程教学中,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文章从“服装工业样板”课程引入微课教学的必要性入手,梳理了ADDIE模型的主要内容,并对“服装工业样板”的微课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ADDIE模型的微课教学设计模式,以期更好地为设计、开发高质量的服装专业微课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DIE 微课 “服装工业样板” 教学设计
下载PDF
服装专业“工程伦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14
作者 许静娴 陈廷 卢业虎 《纺织报告》 2023年第11期97-101,共5页
近年来,服装行业工程伦理学问题突出,在服装专业教学中加强伦理学教育既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对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文章结合苏州大学服装专业“工程伦理学”教学现状,从工程活动三阶段剖析服装行业面临的伦理学问题,... 近年来,服装行业工程伦理学问题突出,在服装专业教学中加强伦理学教育既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对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文章结合苏州大学服装专业“工程伦理学”教学现状,从工程活动三阶段剖析服装行业面临的伦理学问题,提出服装专业“工程伦理学”教学内容及方法。这对于增强“工程伦理学”课堂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工程伦理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也为服装专业“工程伦理学”课程设计提供新思路,助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卓越服装工程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专业 工程伦理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基于双向拉伸法的织物泊松比测定 被引量:8
15
作者 卢业虎 戴晓群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5-28,共4页
针对用于描述织物力学性能的重要参数泊松比测试比较困难的问题,把弹性力学平面应力问题的理论用于描述织物的双向拉伸,提出一种计算泊松比的方法。利用KES-G2双向拉伸仪对7种机织物和2种针织物进行测试,按照此方法计算出泊松比与弹性... 针对用于描述织物力学性能的重要参数泊松比测试比较困难的问题,把弹性力学平面应力问题的理论用于描述织物的双向拉伸,提出一种计算泊松比的方法。利用KES-G2双向拉伸仪对7种机织物和2种针织物进行测试,按照此方法计算出泊松比与弹性模量参数,并与斜向拉伸法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使用相同的弹性模量代入计算的情况下,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很接近,并且双向拉伸法更简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 双向拉伸 泊松比 KES测试系统
下载PDF
多灾害环境下热防护服装防护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卢业虎 王丽君 《服装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31-39,共9页
热防护服具有减缓热传递、减少穿着者皮肤损伤的作用。为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工作效率,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开发性能优良的热防护服刻不容缓。通过总结近几年多灾害环境下热防护服的研究进展,概括热防护服的产品标准和测试标准,从灾害因... 热防护服具有减缓热传递、减少穿着者皮肤损伤的作用。为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工作效率,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开发性能优良的热防护服刻不容缓。通过总结近几年多灾害环境下热防护服的研究进展,概括热防护服的产品标准和测试标准,从灾害因子、服装因子和人体因子3方面分析影响服装防护性能的因素,预测热防护服防护性能研究的发展趋势。分析表明:热防护材料的性能测试标准相对比较成熟,而服装整体性能的测试体系仍不完善;热防护服的防护性能取决于灾害因子、服装因子和人体因子的单一和交互作用;服装热湿传递模拟从一维单层干态模型逐步发展到三维单层CFD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灾害 防护性能 热防护服 空气层 热湿传递
下载PDF
基于三维传热模型的婴儿抱被热舒适性分析
17
作者 宋海波 许静娴 +1 位作者 殷兰君 卢业虎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2023年第3期12-16,共5页
为开发保障婴儿睡眠热舒适的抱被,并指导消费者科学使用婴儿抱被,构建了“婴儿-抱被-卧室”系统三维传热模型,阐明了抱被面料厚度及卧室环境温度对婴儿热生理反应的作用规律。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受抱被开口位置的影响,婴儿胸部皮肤温度... 为开发保障婴儿睡眠热舒适的抱被,并指导消费者科学使用婴儿抱被,构建了“婴儿-抱被-卧室”系统三维传热模型,阐明了抱被面料厚度及卧室环境温度对婴儿热生理反应的作用规律。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受抱被开口位置的影响,婴儿胸部皮肤温度低于其他被包裹部位,婴儿平均皮肤温度随抱被面料厚度的变化规律为0.35℃/1 mm,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规律为1.03℃/1℃。由于抱被开口及被下微空间尺寸较大,卧室环境温度对婴儿皮肤温度的影响效果高于抱被面料厚度,且当被下微空间尺寸大于12 mm时,微空间内开始出现对流。厚度为0.56~5.60 mm的抱被可至少满足婴儿在20.8~24.6℃卧室环境内的睡眠热舒适需求。研究结果为婴儿抱被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及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被 婴儿 睡眠热舒适 三维传热模型 皮肤温度
下载PDF
浅析“双碳”背景下服装可持续设计策略
18
作者 张余 卢业虎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2023年第1期21-25,共5页
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贯彻落实,可持续设计是高污染、高浪费的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阐述了服装可持续设计的背景和意义,总结了服装可持续设计基本原则,归纳了服装可持续设计策略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服装可持续设计... 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贯彻落实,可持续设计是高污染、高浪费的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阐述了服装可持续设计的背景和意义,总结了服装可持续设计基本原则,归纳了服装可持续设计策略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服装可持续设计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服装可持续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服装可持续设计 设计策略 碳达峰碳中和
下载PDF
纺织类专业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9
作者 卢业虎 刘海 +1 位作者 戴晓群 赵伟 《纺织服装教育》 2020年第4期316-319,334,共5页
针对目前纺织类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机制不清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足,“双创”教育重成果、轻过程,教学方式落后等问题,提出构建新型纺织类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项目驱动为纽带,强化四类课堂协同联动在纺织类... 针对目前纺织类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机制不清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足,“双创”教育重成果、轻过程,教学方式落后等问题,提出构建新型纺织类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项目驱动为纽带,强化四类课堂协同联动在纺织类专业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打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实践通道,采用探究性教学方式,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类专业大学生 “双创”能力 项目驱动 人才培养模式 探究性教学
下载PDF
应用男体出汗图谱的运动装设计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佳怡 卢业虎 +3 位作者 王发明 孙艳娇 王喆 朱敏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6-122,共7页
运动装的结构设计影响其热湿传递性能,从而影响着装者的舒适性。为此,根据男体局部出汗分布特征和当前各种吸湿排汗面料的特性,设计了几款不同面料拼接的运动装,采用34区段出汗暖体假人Newton来客观评价所研发的人体绘图运动服装的热阻... 运动装的结构设计影响其热湿传递性能,从而影响着装者的舒适性。为此,根据男体局部出汗分布特征和当前各种吸湿排汗面料的特性,设计了几款不同面料拼接的运动装,采用34区段出汗暖体假人Newton来客观评价所研发的人体绘图运动服装的热阻、湿阻和透湿指数,并通过热应激预测(PHS)模型预测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穿着运动装后的人体生理指标(包括皮肤温度、核心温度、出汗率、总出汗量)的变化,从而评价所研制的运动装在不同环境下对人体的热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汗图谱 人体绘图运动装 出汗率 热湿传递 出汗暖体假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