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氧钒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乙烯(共)聚合活性研究
1
作者 刘金海 赖新鑫 +4 位作者 任丽 郝俊鹏 李小英 吴玥莹 卢令攀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1期98-104,共7页
烯烃和功能化单体共聚合是制备功能化聚烯烃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催化烯烃和功能化单体共聚合过程中,钒系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失活是目前最具挑战的问题。为发现热稳定性好、极性单体耐受性优良的新型钒系催化剂,设计并合成了[NOON]型多齿配... 烯烃和功能化单体共聚合是制备功能化聚烯烃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催化烯烃和功能化单体共聚合过程中,钒系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失活是目前最具挑战的问题。为发现热稳定性好、极性单体耐受性优良的新型钒系催化剂,设计并合成了[NOON]型多齿配体螯合的6,6′-((2-(二甲胺基)乙基)氮甲双基)双(2-甲氧基-4-甲基苯酚)(2a)和6,6′-((2-(吡啶-2-基)乙基)氮甲双基)双(2-甲氧基-4-甲基苯酚)(2b),并通过^(1)HNMR、^(13)CNMR、^(51)VNMR以及XRD的方法确认分子结构。乙烯均聚结果表明,两种钒配合物均能在高温下高活性催化乙烯聚合(活性最高达40.2 kg/mmol V·h),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在乙烯与5-降冰片烯-2-甲醇共聚合中,两种钒配合物同样表现出较高活性,极性单体插入率最高可达1.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齿配体 氧钒配合物 极性单体 乙烯均聚合 共聚合
下载PDF
串联催化体系制备长链支化聚乙烯
2
作者 卢令攀 吴佳骏 王凯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6,共8页
利用两种串联催化体系,Cat.Ⅰ/Cat.Ⅱ和Cat.I/Cat.Ⅲ{Cat.Ⅰ:[ArNCH-C8H3(CH2)2(C6H5)O]2ZrBn2;Cat.Ⅱ:(η^5-C5Me4)Si(Me)2N^tBuTiCl2;Cat.Ⅲ:tans-Et(Ind)2ZrCl2},催化了乙烯聚合,一步法制备出了长链支化聚乙烯(LCBPEs)。聚合过程中,... 利用两种串联催化体系,Cat.Ⅰ/Cat.Ⅱ和Cat.I/Cat.Ⅲ{Cat.Ⅰ:[ArNCH-C8H3(CH2)2(C6H5)O]2ZrBn2;Cat.Ⅱ:(η^5-C5Me4)Si(Me)2N^tBuTiCl2;Cat.Ⅲ:tans-Et(Ind)2ZrCl2},催化了乙烯聚合,一步法制备出了长链支化聚乙烯(LCBPEs)。聚合过程中,在Cat.Ⅰ作用下,乙烯转化为分子链末端带有双键的齐聚物;然后Cat.Ⅱ和Cat.Ⅲ催化乙烯与乙烯齐聚物共聚,制得LCBPEs。通过改变n(Cat.Ⅰ)/n(Cat.Ⅱ)和n(Cat.Ⅰ)/n(Cat.Ⅲ),所制得的LCBPEs的支化度可在物质的量分数0.84%~3.95%范围内进行调控。另外,所得聚合物的结构也利用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进行了进一步的证明。与线性聚乙烯相比,本文所制得的LCBPEs的结晶度较低,拉伸强度也较低。不过,由于长链支化结构的影响,LCBPEs的剪切变稀现象不如线性聚乙烯明显,且断裂伸长率高于线性聚乙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催化体系 烯烃聚合 乙烯聚合 长链支化聚乙烯
下载PDF
三齿β-酮亚胺钒(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乙烯(共)聚合行为研究
3
作者 卢令攀 王凯悌 +1 位作者 刘翼 吴佳骏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4-182,共9页
合成了6种三齿β-酮亚胺钒(Ⅲ)配合物{[(R)X(C^6H^4)N=CH(C^6H^5)NC^10H^7O]VCl^2(THF):2a,R=CH^3,X=S;2b,R=CF3,X=S;2c,R=Ph,X=S;2d,R=tBu,X=S;2e,R=Ph^2,X=P;2f,R=Ph,X=O},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和证明.2a^2f在催化乙烯均聚及其与环烯... 合成了6种三齿β-酮亚胺钒(Ⅲ)配合物{[(R)X(C^6H^4)N=CH(C^6H^5)NC^10H^7O]VCl^2(THF):2a,R=CH^3,X=S;2b,R=CF3,X=S;2c,R=Ph,X=S;2d,R=tBu,X=S;2e,R=Ph^2,X=P;2f,R=Ph,X=O},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和证明.2a^2f在催化乙烯均聚及其与环烯烃共聚时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和较为优异的稳定性,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均呈单峰分布.在催化乙烯与降冰片烯(NBE)共聚以及乙烯与外型-1,4,4a,9,9a,10-六氢-9,10(1′,2′)-桥苯亚基-1,4-桥亚甲基蒽(HBM)共聚时,部分催化剂表现出了"正共单体效应".催化所得乙烯/NBE共聚物的分子量为43.1~66.4 kg/mol,NBE单元含量为30.9 mol%~42.1mol%,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4~105°C;乙烯/HBM共聚物的分子量为90.2~138 kg/mol,HBM单元含量为14.7 mol%~25.0 mol%,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73~188°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配合物 烯烃聚合 聚乙烯 环烯烃共聚物
原文传递
槲皮素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4
作者 冯亚莉 卢令攀 翟广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565-3574,共10页
槲皮素是一个典型的类黄酮,主要存在于日常食用的各种蔬菜、水果和中草药中,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槲皮素是具有确定抗肿瘤活性的天然化合物,由于生物利用度低、水溶性差,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槲皮素的... 槲皮素是一个典型的类黄酮,主要存在于日常食用的各种蔬菜、水果和中草药中,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槲皮素是具有确定抗肿瘤活性的天然化合物,由于生物利用度低、水溶性差,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槲皮素的结构通过修饰,获得了溶解性好、生物利用度高、代谢稳定和毒副作用小的槲皮素衍生物。最近几年来,已经合成了大量槲皮素醚类、酯类、配合物、C-4羰基氧取代衍生物、A、B环修饰化合物及其他衍生物,并进行了体外抗癌活性检测。该文综述了最近5年合成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槲皮素衍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修饰 衍生物 配合物 抗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