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型钛板在复合性颌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卢子正 耿义群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18期115-116,共2页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在复合性颌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研究本院收治的70例复合性颌面骨折患者,共160处骨折,根据骨折形状不同给予患者采用对应的微型钛板实施坚强内固定,骨折部位不同分别实施不同时间的颌面牵引固定治疗。结果:术...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在复合性颌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研究本院收治的70例复合性颌面骨折患者,共160处骨折,根据骨折形状不同给予患者采用对应的微型钛板实施坚强内固定,骨折部位不同分别实施不同时间的颌面牵引固定治疗。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患者的咬合关系恢复情况,优69例,良1例,创口甲级愈合率为97.1%;术后并发症3例为伤口感染,出现的后遗症为短时面瘫3例,上唇麻木4例,耳前区疼痛4例,颞颌关节弹响6例,观察治疗后颌面部骨折愈合基本良好,无钛钉脱落、排异反应发生。结论:微型钛板用于固定治疗复杂颌面骨折,解剖复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钛板 复合性颌面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p73基因在口腔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卢子正 姚小武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41-145,共5页
p73基因是Kaghad等在1997年克隆得到的一个新基团,因其编码的蛋白质在序列上与p53有较高的同源性,成为p53基因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p7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功能上均与p53相似,且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可抑制肿瘤增殖,... p73基因是Kaghad等在1997年克隆得到的一个新基团,因其编码的蛋白质在序列上与p53有较高的同源性,成为p53基因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p7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功能上均与p53相似,且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可抑制肿瘤增殖,诱导凋亡,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抑癌基因。但p73在功能和调控机制上与p53并不完全一致,而且p73在很多肿瘤中的表达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这与经典的抑癌基因也不同。作者就p73基因的研究现状以及在口腔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P73基因 P53基因 肿瘤抑制基因
下载PDF
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卢子正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讨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随访1年,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 48例治疗后,优良率达97.92%,1例疗效差的患者... 目的探讨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随访1年,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 48例治疗后,优良率达97.92%,1例疗效差的患者为多发性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给予原发病治疗、定时清创换药、高点磨改治疗,末次随访未见颜面畸形,咬合关系正常。结论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骨骨折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板 坚固内固定 颌骨骨折
下载PDF
耳后发际联合耳屏缘切口在腮腺上极良性肿瘤切除术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陈仕生 姚小武 +1 位作者 卢子正 林敏校 《口腔疾病防治》 2017年第6期398-400,共3页
目的探讨耳后发际联合耳屏缘切口在腮腺上极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耳后发际联合耳屏缘切口对20例腮腺上极良性肿瘤行手术治疗并分析其疗效与美容效果。结果 20例患者腮腺上极良性肿瘤均被顺利完整切除,术中冰冻及术后常规... 目的探讨耳后发际联合耳屏缘切口在腮腺上极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耳后发际联合耳屏缘切口对20例腮腺上极良性肿瘤行手术治疗并分析其疗效与美容效果。结果 20例患者腮腺上极良性肿瘤均被顺利完整切除,术中冰冻及术后常规病理报告均为良性。术后2例出现暂时性耳垂麻木,1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颧支麻痹,1例发生术后涎瘘;所有病例无味觉出汗综合征、无术后出血、无皮瓣坏死等并发症,随访24~48月,未见复发,手术切口疤痕不明显,美容效果满意。结论腮腺上极良性肿物切除术应用耳后发际联合耳屏缘切口术式安全、可行,切口隐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后发际联合耳屏缘切口 腮腺良性肿瘤 面神经 耳大神经
下载PDF
口腔小涎腺肿瘤3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利和 姚小武 +1 位作者 卢子正 陈仕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6期63-64,共2页
目的分析口腔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方法对1992~2006年间收治的37例小涎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口腔小涎腺肿瘤,良性肿瘤12例,占32.43%;恶性肿瘤25例,占67.57%。良性肿瘤中的混合瘤多见,... 目的分析口腔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方法对1992~2006年间收治的37例小涎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口腔小涎腺肿瘤,良性肿瘤12例,占32.43%;恶性肿瘤25例,占67.57%。良性肿瘤中的混合瘤多见,占良性肿瘤的66.67%。恶性肿瘤中以腺样囊性癌为多,占恶性肿瘤的32.00%,手术加放疗者占恶性肿瘤的64.0%,5年生存率为75.0%。结论小涎腺肿瘤中恶性肿瘤多于良性肿瘤。外科手术是口腔小涎腺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良性小涎腺肿瘤,足够的安全边界是减少复发的关键;对于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术后辅助放疗可降低恶性肿瘤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涎腺肿瘤 口腔 临床分析
下载PDF
p73在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姚小武 卢子正 +2 位作者 陈仕生 杨利和 黄慧燕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观察p73在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了解p73在口腔鳞癌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白斑病理标本2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病理标本31例,另取正常口腔黏膜10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方法观察p73的表达。应用SPSS11.0软件包对实验结... 目的:观察p73在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了解p73在口腔鳞癌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白斑病理标本2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病理标本31例,另取正常口腔黏膜10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方法观察p73的表达。应用SPSS11.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病变组织中p73的表达率分别为65%和90.3%,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20%),且随组织恶性程度增高呈明显上升趋势,正常黏膜上皮组、白斑组与鳞状细胞癌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73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癌变过程密切相关,可作为口腔白斑癌变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73 口腔黏膜 白斑 鳞状细胞癌
原文传递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姚小武 卢子正 刘少飞 《口腔疾病防治》 2017年第11期729-732,共4页
目的分析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探索口腔扁平苔藓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口腔扁平苔藓患者(扁平苔藓组)69例和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患者(慢性炎症组)28例,在初诊时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其中32例患者(扁平苔藓... 目的分析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探索口腔扁平苔藓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口腔扁平苔藓患者(扁平苔藓组)69例和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患者(慢性炎症组)28例,在初诊时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其中32例患者(扁平苔藓组23例,慢性炎症组9例)同时检测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抗体。结果扁平苔藓组^(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为68.12%,慢性炎症组^(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为46.43%,扁平苔藓组高于慢性炎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0,P=0.046)。23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抗Hp抗体阳性检出率为52.17%,9例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患者Hp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58,P=0.125)。结论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口腔扁平苔藓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幽门螺杆菌 ^(14)C-尿素呼气试验 抗HP抗体 相关性
下载PDF
开窗减压术联合刮治术治疗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被引量:3
8
作者 林敏校 姚小武 +2 位作者 杨利和 陈仕生 卢子正 《广东牙病防治》 2012年第9期488-491,共4页
目的观察对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采用一期开窗减压术联合二期刮治术术后骨腔的影像学改变,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方法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16例,进行一期开窗减压术联合二期刮治术治疗,定期复查曲面断层X线片,观察骨腔的改... 目的观察对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采用一期开窗减压术联合二期刮治术术后骨腔的影像学改变,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方法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16例,进行一期开窗减压术联合二期刮治术治疗,定期复查曲面断层X线片,观察骨腔的改变。结果经过8~16个月的观察,所有患者一期手术后病变骨腔逐渐向开窗部位缩小,骨腔密度逐渐增高,最终在开窗部位形成小骨腔;二期手术后约3个月,病变区骨密度与正常下颌骨一致。随访3~8年,所有病例均未见复发。结论一期开窗减压术联合二期刮治术是治疗大型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可行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开窗减压术 刮治术 影像学 牙源性囊肿 减压 刮治术 放射摄影术 全景
下载PDF
下颌角及升支部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陈仕生 卢子正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0期38-39,共2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口内切口联合用穿颊器的微创手术入路对下颌骨角部及升支骨折进行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对30例下颌骨角部或升支部骨折采用口内切口联合用穿颊器经过颊部辅助小切口复位内固定;随机选取同时期另外16例同类型骨... 目的总结和分析口内切口联合用穿颊器的微创手术入路对下颌骨角部及升支骨折进行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对30例下颌骨角部或升支部骨折采用口内切口联合用穿颊器经过颊部辅助小切口复位内固定;随机选取同时期另外16例同类型骨折采用传统口外入路手术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但30例采用口内切口联合用穿颊器经过颊部辅助小切口复位内固定的损伤较小,患者无面神经损伤症状,表面皮肤无遗留明显的手术疤痕,更符合美学要求。结论通过口内切口联合穿颊的微创手术入路行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角部和升支部骨折疗效可靠,美容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内入路 下颌骨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网络来源中文唇腭裂健康教育信息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利和 许铭炎 +3 位作者 林晓昕 姚小武 卢子正 陈仕生 《广东牙病防治》 2010年第6期312-315,共4页
目的调查评价网络来源中文唇腭裂健康教育信息的特点及可读性。方法运用3个搜索引擎以"唇裂"、"腭裂"和"家庭信息"3个关键词在网络上搜索。将每次搜索时排前25位的网站下载下来,对网站的内容及专业性进... 目的调查评价网络来源中文唇腭裂健康教育信息的特点及可读性。方法运用3个搜索引擎以"唇裂"、"腭裂"和"家庭信息"3个关键词在网络上搜索。将每次搜索时排前25位的网站下载下来,对网站的内容及专业性进行分析,并使用中文"灰雾指数"(the fog index)对其内容的易读性进行评价。所有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初次调查回馈的点击率超过240896次。去掉重复的网站,共有65个网站被评估。这些网站主要来源于健康医疗医药网站或者整形美容网站,仅提供有关唇腭裂的一般常识,内容简单,专业性不强,而且置入大量广告。只有3个来自大学或医院等非盈利性机构的唇腭裂网站,提供比较详细的唇腭裂畸形序列治疗信息,且不置入广告。各个网站内容的灰雾指数为7.44~13.64,平均9.24,为初中三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结论各网站为唇腭裂家庭提供的信息从内容、数量到质量都差别很大,具有专业水准且通俗易懂的唇腭裂健康教育中文网站仍然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网络 健康教育信息
下载PDF
舌鳞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MT和Cu/Zn-SOD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小武 朱郁文 +3 位作者 陈仕生 杨利和 黄慧燕 卢子正 《广东牙病防治》 2007年第5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在舌鳞癌组织和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41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和颈淋巴结中MT和Cu/Zn-SOD的表达、定位,并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在舌鳞癌组织和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41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和颈淋巴结中MT和Cu/Zn-SOD的表达、定位,并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舌鳞状细胞癌标本中,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病灶与无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病灶MT和Cu/Zn-SOD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T和Cu/Zn-SOD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转移 金属硫蛋白 铜/锌超氧歧化酶
下载PDF
潮汕地区1209例唇腭裂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利和 姚小武 +4 位作者 卢子正 陈仕生 唐世杰 许龙水 杨静瑶 《广东牙病防治》 2009年第4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唇腭裂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统计分析1995~2008年1209例唇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先天性唇腭裂患病状况与特点。结果唇腭裂患者中,主要以单侧唇裂、单侧唇裂伴腭裂、双侧唇裂伴腭裂为主,分别占27.55%、27.05%和19.69%。除单... 目的探讨唇腭裂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统计分析1995~2008年1209例唇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先天性唇腭裂患病状况与特点。结果唇腭裂患者中,主要以单侧唇裂、单侧唇裂伴腭裂、双侧唇裂伴腭裂为主,分别占27.55%、27.05%和19.69%。除单纯腭裂外,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唇腭裂患病左侧比右侧多见。唇腭裂畸形与患者的胎次关系中第一胎、第二胎、第三胎、第四胎、第四胎以上的构成比分别为24.73%、25.14%、21.34%、14.56%、14.23%。母亲中共有193例(15.96%)妊娠前3个月有接触风险因素。不同遗传亲属级别间发生唇腭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63,P<0.01)。结论唇腭裂的发生可能与遗传、胚胎发育早期的环境因素、药物影响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统计
下载PDF
涎腺淀粉样变临床报告及文献复习
13
作者 姚小武 陈仕生 +1 位作者 卢子正 林敏校 《口腔疾病防治》 2018年第8期533-536,共4页
涎腺淀粉样变罕见,本文报道了1例62岁的男性病例,因口底逐渐肿胀凸起20年而使舌抬高,影响吞咽、发音和舌的运动,临床检查发现患者口底巨大肿块,唇和颊黏膜有多个黄豆大小的淡黄色硬结节。手术切除舌体下方和舌根前方肿块。经病理检查和... 涎腺淀粉样变罕见,本文报道了1例62岁的男性病例,因口底逐渐肿胀凸起20年而使舌抬高,影响吞咽、发音和舌的运动,临床检查发现患者口底巨大肿块,唇和颊黏膜有多个黄豆大小的淡黄色硬结节。手术切除舌体下方和舌根前方肿块。经病理检查和刚果红染色诊断为颌下腺、舌下腺淀粉样变。随访5年未见复发。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变 涎腺 口底
下载PDF
cN_0舌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区域分析
14
作者 杨利和 姚小武 +3 位作者 卢子正 陈仕生 黄慧燕 朱郁文 《广东牙病防治》 2010年第8期424-425,共2页
目的探讨cN0舌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区域分布情况,为cN0舌癌患者颈淋巴清扫的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取61例cN0舌癌患者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后标本,收集各平面区域的淋巴结进行病理切片,分析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各区域的分布。结果 20例... 目的探讨cN0舌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区域分布情况,为cN0舌癌患者颈淋巴清扫的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取61例cN0舌癌患者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后标本,收集各平面区域的淋巴结进行病理切片,分析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各区域的分布。结果 20例患者发现淋巴结转移,转移率32.8%,811颗淋巴结中62颗证实有转移,占7.6%。其中平面Ⅰ为11.0%(26/237),平面Ⅱ为8.2%(20/243),平面Ⅲ为6.0%(13/218),平面Ⅳ为3.5%(3/85),平面Ⅴ无淋巴结转移。结论 cN0舌癌患者仍有较高的颈淋巴结转移率,转移淋巴结主要分布于平面Ⅰ、Ⅱ和Ⅲ,少部分转移至平面Ⅳ,选用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最好扩展至平面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转移 颈淋巴清扫术
下载PDF
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开窗术后骨腔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5
作者 丁云波 姚小武 +3 位作者 陈仕生 卢子正 林敏校 桂心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观察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单囊型成釉细胞瘤(unicystic ameloblastoma,UAB)和根尖囊肿(radicular cyst,RC)开窗减压术后骨腔的改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7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中,OKC 16例,RC 6例,UAB 5... 目的:观察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单囊型成釉细胞瘤(unicystic ameloblastoma,UAB)和根尖囊肿(radicular cyst,RC)开窗减压术后骨腔的改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7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中,OKC 16例,RC 6例,UAB 5例,均行开窗减压术,术后规律随访。运用Image J软件测量术前、术后口腔曲面体层片上病变区域骨密度和囊腔大小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OKC、UAB和RC开窗减压术后,骨腔逐渐缩小,骨密度逐渐增大。术后3个月,不同病理类型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术后愈合速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3种类型囊性病变骨密度增加速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腔大小变化与初始囊腔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骨密度变化与初始囊腔大小相关(P<0.05),不同病理类型囊性病变的骨密度增加速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骨腔大小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效果显著,初始囊腔大小及病理类型对OKC、UAB和RC的愈合有一定的影响,年龄不影响开窗减压术后成骨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囊性病变 开窗术 骨腔 影响因素
下载PDF
NF-κB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桂心伟 姚小武 +3 位作者 陈仕生 卢子正 林敏校 彭毓 《口腔疾病防治》 2019年第6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NF-κB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选择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47例,切取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肿瘤边界外5 mm的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NF-κB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与32例口腔正常... 目的探讨NF-κB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选择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47例,切取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肿瘤边界外5 mm的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NF-κB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与32例口腔正常黏膜组织对比分析。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OD值)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6)。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NF-κB阳性率等级评分结果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NF-κ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但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的中强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 <0.001)。结论 NF-κB可能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 癌旁组织 核因子-κB蛋白
下载PDF
VacA基因与口腔鳞癌组织中VEGF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丁云波 姚小武 +3 位作者 陈仕生 卢子正 林敏校 桂心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2-406,共5页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VacA基因以及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幽门螺杆菌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23例正常黏膜组织中VacA基因的阳性率,采用免疫...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VacA基因以及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幽门螺杆菌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23例正常黏膜组织中VacA基因的阳性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VacA基因阳性组和阴性组中VEGF表达的差异。结果:OSCC组织中VacA基因阳性率为25%,正常口腔黏膜VacA基因阳性率为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VacA阳性组OSCC组织中VEGF的强阳性率高于VacA阴性组(P=0.018),VacA阳性组中VEGF的平均光密度高于VacA阴性组(P=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SCC中存在VacA基因,并与VEGF的表达可能存在相关性,幽门螺杆菌是否通过VacA毒力因子调控VEGF的表达而影响OSCC的发生和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幽门螺杆菌 VACA基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神经纤毛蛋白-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8
作者 廖小欢 卢子正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4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实验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RP-1原位表达情况,采用RT—PCR检测NRP—1 mRNA在口腔鳞状... 【目的】探讨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4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实验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RP-1原位表达情况,采用RT—PCR检测NRP—1 m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4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RP-1均为高表达,4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NRP-1表达均呈阴性;癌组织NRP-1mRNA为(0.59±0.15),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43±0.17),且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am的口腔鳞状细胞癌NRP-1 mRNA为(0.63±0.1)显著高于≤3cm的组织;周围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的NRP-1 mRNA表达为(0.67±0.20),显著高于局部无转移的组织,且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NRP-1为高表达,且可能参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生长、转移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毛蛋白质1/生物合成 口腔肿瘤/病理学 肿瘤 鳞状细胞/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香港海员罢工领导人陈炳生二三事
19
作者 卢子正 《广东党史》 2000年第3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海员 香港海员罢工 轮船公司 生杀 沙田惨案 陈炳 海员工会
下载PDF
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卢子正 姚小武 +3 位作者 陈仕生 杨利和 黄慧燕 林敏校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5期16-19,共4页
目的检测正常口腔黏膜、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探讨p53和PCNA在OSCC癌变过程中的规律及相关性。方法口腔黏膜白斑标本20例、OSCC标本31例及正常口腔黏膜1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p53和... 目的检测正常口腔黏膜、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探讨p53和PCNA在OSCC癌变过程中的规律及相关性。方法口腔黏膜白斑标本20例、OSCC标本31例及正常口腔黏膜1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p53和PCNA的表达,应用SPSS11.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p53在正常黏膜组、白斑组与鳞状细胞癌组的表达率分别为0%、35%和77.4%,PCNA在上述三组中表达率分别为30%、70%和96.8%,两种表达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p53基因和PCNA表达水平均与OSCC发展进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增殖细胞核抗原 口腔白斑 口腔鳞状细胞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