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编码RNA对血友病A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辉 李泓毅 +1 位作者 王紫宁 卢学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96-1200,共5页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异常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和血友病B等不同类型,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肌肉和深部组织自发或者创伤后反复出血,常幼年起病并累及终身。血友病的治疗以替代治疗为主,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此外还有双特异性...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异常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和血友病B等不同类型,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肌肉和深部组织自发或者创伤后反复出血,常幼年起病并累及终身。血友病的治疗以替代治疗为主,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此外还有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等非因子药物治疗以及基因治疗等。近年来,血友病A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不再局限于凝血因子基因编码序列的突变是引起血友病的唯一原因。许多研究发现,非编码RNA(ncRNA)的异常表达参与调控凝血因子Ⅷ(FⅧ)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不仅解释了FⅧ基因型正常的患者仍然表现为血友病A,也为理解其他血友病类型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就ncRNA调控血友病A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凝血因子 MIRNA 基因调控
下载PDF
基于WGCNA分析筛选c-MYC/Bcl-2重排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关键基因
2
作者 李泓毅 郭搏 +3 位作者 张昊军 陈浩然 侯传东 卢学春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96-103,共8页
目的:筛选c-MYC/Bcl-2重排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潜在的高风险致病基因及致病通路,为此类淋巴瘤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44164及GSE43677数据集,选择c-MYC/Bcl-... 目的:筛选c-MYC/Bcl-2重排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潜在的高风险致病基因及致病通路,为此类淋巴瘤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44164及GSE43677数据集,选择c-MYC/Bcl-2重排的DLBCL数据为实验组、生发中心B细胞为对照组。采用R程序语言的limma包、WGCNA包及clusterProfiler包对获得的mRNA转录组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基因共表达变化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蛋白互相作用网络分析,并使用Cytoscape软件内置的插件(包括CytoHubba及CytoNca插件)筛选核心基因。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IM-9细胞系及DOHH-2细胞系进行mRNA转录组测序,使用Read count值将核心基因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筛选P值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为疾病的核心基因。挑选部分关键基因使用Western Blot技术在蛋白层面进行验证。结果:差异分析共得到835个DEGs,WGCNA获得一个与c-MYC/Bcl-2重排的DLBCL高度相关的模块(turquoise模块,cor=0.86,P值<0.05)。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生物学进程BP共富集到1 437条,细胞组分CC富集到123条,分子功能相关MF富集到147条;KEGG富集到72条相关通路,主要与ECM受体相互作用、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及PI3K-Akt信号通路等相关。STRING数据库中PPI网络共得到284个相互关联作用的蛋白质,通过Cytoscape软件进一步筛选,再通过二代高通量测序及蛋白验证得出COL1A1、COL3A1、COL1A2、MMP2、COL5A1、COL5A2、COL4A2、TIMP1、MMP9、POSTN、BGN、DCN、LUM为此类淋巴瘤的核心基因,影响此类淋巴瘤细胞生存、侵袭和迁移等。结论:使用生物信息学及基础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与c-MYC/Bcl-2重排的DLBCL淋巴瘤细胞致病或侵袭迁移等相关的关键基因,为更深入地探索此类淋巴瘤发生发展机制及寻找相关靶向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基因重排 医学生物信息学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探究T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
3
作者 侯传东 李泓毅 +4 位作者 张昊军 陈浩然 张力中 耿杰 卢学春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89-696,共8页
背景T细胞衰老是免疫衰老的关键环节之一,与多种老年相关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缺乏基于转录组学探究T细胞衰老过程中分子机制的研究。目的建立T细胞衰老模型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T细胞衰老过程中的潜在... 背景T细胞衰老是免疫衰老的关键环节之一,与多种老年相关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缺乏基于转录组学探究T细胞衰老过程中分子机制的研究。目的建立T细胞衰老模型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T细胞衰老过程中的潜在分子机制并筛选关键基因。方法从人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选出T细胞,在体外经过短暂培养扩增后随机分为两组(衰老T细胞组使用含有20 mg/mL D-半乳糖的培养基,正常对照组使用不含有D-半乳糖的培养基),在培养48 h后,检测T细胞衰老前后端粒酶活性、端粒长度、衰老相关分泌表型、β-半乳糖苷酶活性等改变情况。通过对细胞模型的mRNA转录组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显著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通过对DEGs进行富集分析和蛋白质-蛋白质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构建,分析T细胞衰老过程中DEGs的功能状态并筛选关键基因。结果D-半乳糖处理48 h后,T细胞发生端粒功能障碍,p21基因及蛋白质表达升高,分泌细胞因子增多,β半乳糖苷酶活性增加和细胞内脂质合成增加(P<0.05)。富集分析结果显示T细胞衰老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p53、PI3K/Akt/mTOR、NF-kappaB等信号通路活动增强;PPI网络分析发现ISGs和RPs基因家族可能在T细胞衰老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结论衰老T细胞端粒功能障碍、脂质代谢紊乱、促炎能力和细胞衰老相关信号通路活动增强,并且ISGs和RPs基因家族可能参与到T细胞衰老的关键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衰老 免疫衰老 端粒 脂质代谢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互作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感染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4
作者 张力中 陈浩然 +1 位作者 于琦 卢学春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1期70-75,共6页
伴随着第二代、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发展,转录组测序技术的测序深度不断增加,并且在现今的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互作转录组测序技术(dual host-pathogen ribonucleic acid sequencing,Dual RNA-seq),可以同时提取2个(或多... 伴随着第二代、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发展,转录组测序技术的测序深度不断增加,并且在现今的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互作转录组测序技术(dual host-pathogen ribonucleic acid sequencing,Dual RNA-seq),可以同时提取2个(或多个)物种的RNA进行基因表达的互作分析,得到它们相互作用的机制。在医学上可用于分析感染患者或实验样本与病原体之间转录组水平的互作情况,从而评估患者或实验样本基因表达状态并可用于药物预测。本文主要综述了Dual RNA-seq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传染病领域的应用,并介绍了其与单细胞测序和非编码RNA分析结合的进展,以期对感染相关的临床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作转录组测序 感染 生物信息学 病原物 宿主 基因交互调控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双硫死亡诊断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5
作者 侯传东 贺培凤 +10 位作者 耿杰 陈浩然 何田田 张辉 李泓毅 张昊军 张力中 赵鹏 张虹 高楚萌 卢学春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032-1041,共10页
目的通过机器学习建立并验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机制中双硫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诊断性生物标志物。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33000作为训练数据集,提取双硫死亡相关基因进行分析。通过免疫浸润和GSVA富集分析... 目的通过机器学习建立并验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机制中双硫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诊断性生物标志物。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33000作为训练数据集,提取双硫死亡相关基因进行分析。通过免疫浸润和GSVA富集分析,比较AD患者和健康对照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在不同免疫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功能。利用共识聚类方法将AD患者分为两个亚组,并对AD组与健康对照组及AD分型亚组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将两个结果的交集基因作为AD特征基因。通过随机森林模型(RF)和支持向量机模型(SVM)、极限梯度提升算法(XGB)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GLM)构建训练模型,筛选出最相关的5个基因作为诊断性标志物,并在GSE122063数据集中进行验证。结果在文献中已证实的24个双硫死亡相关基因中,有22个基因在AD发病过程中显著差异表达。免疫浸润分析发现浆细胞、CD8^(+)T细胞、单核细胞可能在双硫死亡调控AD中发挥重要作用。GSVA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对比于C1亚组,C2亚组中双硫死亡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在亨廷顿病、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中上调。通过共识聚类方法将AD基因分为两个亚组(C1和C2),通过WGCNA识别显著模块并将结果取交集后获得63个AD特征性基因。训练模型结果显示,SVM模型的残差分布最低,ROC曲线下面积(AUC)值最高(0.946)。SVM模型筛选的前5个AD特征基因为PARP10、MAP2K1、PTBP1、PAK1和NMS,并基于此建立AD诊断风险评估列线图。决策曲线和校正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准确度良好。在GSE122063外部数据集中验证模型准确性,ROC结果显示AUC值为0.788,模型构建成功。结论双硫死亡在AD的发生和诊断中起重要作用,未来可根据双硫死亡相关基因预测并筛选具有潜在治疗AD作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双硫死亡 机器学习 免疫细胞 诊断性生物标志物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间充质细胞源性骨肉瘤中关键分子标志物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6
作者 张昊军 李泓毅 +8 位作者 张辉 陈浩然 张力中 耿杰 侯传东 于琦 贺培凤 贾金鹏 卢学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8-1456,共9页
背景:骨肉瘤发病机制复杂,预后较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其5年生存率有所改善,但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目的:筛选骨肉瘤中关键分子标志物,分析其与骨肉瘤治疗药物之间的关系,并从分子水平探讨骨肉瘤可能的疾病机制。方法:从基因表达谱数... 背景:骨肉瘤发病机制复杂,预后较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其5年生存率有所改善,但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目的:筛选骨肉瘤中关键分子标志物,分析其与骨肉瘤治疗药物之间的关系,并从分子水平探讨骨肉瘤可能的疾病机制。方法:从基因表达谱数据库中获取GSE99671和GSE28425(miRNA),对GSE99671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利用基因本体学(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别对差异表达基因和与疾病正相关性最高的模块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将上述模块基因与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作为关键基因,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使用CytoScape软件对关键基因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枢纽基因(Hub基因)。使用GSE28425数据集对Hub基因进行外部验证,同时对Hub基因进行文本验证。使用CellMiner数据库对Hub基因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依据关联系数的绝对值|R|>0.3,P<0.05作为阈值进行筛选。结果与结论:(1)差异表达分析获得52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77个表达上调,352个表达下调;WGCNA分析共得到592个与骨肉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2)GO富集结果显示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细胞外基质、骨细胞的分化与发育、人体的免疫调控、胶原蛋白的合成与分解相关;KEGG富集结果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焦点黏附信号通路、免疫应答等参与骨肉瘤疾病的发生;(3)交集结果显示,共获得59个关键基因,经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筛选得到8个Hub基因,分别为LUM、PLOD1、PLOD2、MMP14、COL11A1、THBS2、LEPRE1、TGFB1,且均为表达上调;(4)外部验证发现调控Hub基因的miRNA明显下调,其中hsa-miR-144-3p和hsa-miR-150-5p的下调最为显著;文本验证结果显示Hub基因的表达与既往研究基本一致;(5)药物敏感性分析发现甲氨蝶呤、异环磷酰胺、帕博西尼的活性与PLOD1、PLOD2、MMP14的mRNA表达呈负相关关系;而唑来膦酸、雷帕霉素的活性与PLOD1、LUM、MMP14、PLOD2、TGFB1的m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提示唑来膦酸和雷帕霉素有望成为骨肉瘤的潜在治疗药物,但仍需进一步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分子标志物 信号通路 药物预测 WGCNA 药物敏感性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紫宁 王益民 卢学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00-1106,共7页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诊疗的持续进步改善了患者的长期预后,同时也凸显了肿瘤进展及抗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现有及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案如蒽环类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后,部分患...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诊疗的持续进步改善了患者的长期预后,同时也凸显了肿瘤进展及抗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现有及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案如蒽环类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后,部分患者在疾病缓解后可能出现心血管事件,严重影响其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本文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的机制、临床表现和干预治疗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事件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心脏病学 抗肿瘤药物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泓毅 张钧栋 卢学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1-584,共4页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FL)是滤泡性淋巴瘤的一种独特亚型,常累及十二指肠第二部(降部),因其特殊的病理特征,如滤泡树突状细胞网状结构缺乏、活化诱导的胞苷脱氨酶表达消失等,呈现惰性的临床病程且病变常局限于肠道内。炎症相关标志...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FL)是滤泡性淋巴瘤的一种独特亚型,常累及十二指肠第二部(降部),因其特殊的病理特征,如滤泡树突状细胞网状结构缺乏、活化诱导的胞苷脱氨酶表达消失等,呈现惰性的临床病程且病变常局限于肠道内。炎症相关标志物提示微环境可能在DFL的发病机制及其良好的预后中发挥作用。由于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且进展率低,故DFL的治疗方案主要为观察和等待。本文将对DFL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 十二指肠淋巴瘤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肝细胞癌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及潜在治疗药物
9
作者 张昊军 李泓毅 +4 位作者 智鹏 张钧栋 王紫宁 于琦 卢学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目的 筛选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从分子水平探讨HCC可能的发病机制,并预测对HCC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候选药物。方法 下载TCGA数据库和GEO数据库中HCC的转录组数据及其临床记录信息。分别对其基因表... 目的 筛选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从分子水平探讨HCC可能的发病机制,并预测对HCC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候选药物。方法 下载TCGA数据库和GEO数据库中HCC的转录组数据及其临床记录信息。分别对其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选取两个数据集中与疾病正相关性最高的模块基因与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作为关键基因。利用GO和KEGG对关键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使用Cytoscape软件对关键基因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核心基因。使用R语言程序包K-M进行生存分析明确核心基因与HCC患者预后关系。利用在线数据库DGIdb、DREMIT联合进行HCC潜在治疗药物的筛选,依据药物靶点匹配数量、优选得分、特异性得分对预测结果进行排序,选择排名靠前的药物作为可能的候选治疗药物。结果 最终共得到64个关键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周期与分裂、DNA复制和损伤修复、病毒感染、P53信号通路等。PPI分析发现,CDC20、KIF2C、CCNB2、KIF20A、CCNA2、TOP2A、UBE2C、NUSAP1、AURKA和TRX2为核心基因。K-M生存分析显示,CDC20、KIF20A、CCNA2、TOP2A与HCC的预后显著相关。DGIdb、DREMI联合筛选对HCC有潜在疗效的候选药物,其中索拉非尼、多维替尼、氟尿嘧啶、米托蒽醌等在DGIdb、DREMI中皆排名靠前。结论 CDC20、KIF20A、CCNA2、TOP2A可能是HCC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但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加以验证。HCC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胞周期与分裂,DNA复制和损伤修复、P53信号通路有关。索拉非尼、多韦替尼、氟尿嘧啶、米托蒽醌等可能作为HCC治疗的潜在临床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分子机制 生物标志物 药物预测
下载PDF
从骨髓脂肪化角度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10
作者 王紫宁 杨波 卢学春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942-949,共8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与造血微环境失调、免疫紊乱、药物与辐射等多种因素相关。骨髓脂肪化是AA骨髓病理学最典型的特征之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与造血微环境失调、免疫紊乱、药物与辐射等多种因素相关。骨髓脂肪化是AA骨髓病理学最典型的特征之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由早期的中胚层细胞发育而来,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1],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分化为多种细胞等的潜能。20世纪60年代Friedenstein等[2]首次从骨髓中提取BMSCs,BMSCs表面可表达CD105和CD73。此后不同学者从脐带血、脂肪、牙髓、外周血等中分离、培养得到BMSCs,并通过基础实验验证其在免疫调控、造血分化、组织再生等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AA患者相较健康个体而言BMSCs成脂分化增加[3],通过分泌脂肪酸和其他活性因子影响骨重塑,这一现象可影响BMSCs正常免疫调节和造血支持功能,并促进疾病的进展[4]。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骨髓过度脂肪化与AA发病机制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以期更深入地了解AA发病机制,为药物筛选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脂肪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造血微环境 骨髓造血功能
下载PDF
含伊布替尼方案治疗高龄进展期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
11
作者 蒲红斌 王吉 +5 位作者 蔡力力 王晨欢 刘萃 朱宏丽 卢学春 杨波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384-385,共2页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2岁,2008年6月以右侧颈部肿大包块入院。超声提示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其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血象各系为正常范围,且无发热、消瘦、盗汗等症状,未给予治疗,随访观察。2009年1月复查超声提示双侧颈...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2岁,2008年6月以右侧颈部肿大包块入院。超声提示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其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血象各系为正常范围,且无发热、消瘦、盗汗等症状,未给予治疗,随访观察。2009年1月复查超声提示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区淋巴结为异常肿大淋巴结。左侧腋窝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为“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B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伊布替尼 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RICHTER综合征
下载PDF
药物靶向调控ID4基因表达的生物信息学预测与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卢学春 迟小华 +4 位作者 楼方定 朱宏丽 范辉 李素霞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594-598,共5页
ID4基因低表达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其高表达具有明确的抗白血病作用,但在白血病细胞无表达。本研究初步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ID4基因启动子的结构,预测调控ID4基因表达的顺式元件及相关药物,为筛选有靶向调控ID4基因表达的药物创造前... ID4基因低表达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其高表达具有明确的抗白血病作用,但在白血病细胞无表达。本研究初步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ID4基因启动子的结构,预测调控ID4基因表达的顺式元件及相关药物,为筛选有靶向调控ID4基因表达的药物创造前提。以人类基因组数据库和计算机互联网为平台,钓取ID4基因5′侧翼区3000bp非编码DNA序列和mRNA序列中的ORF序列;利用TESS和Genomax等在线启动子分析软件在人类转录因子数据库中搜索可能存在的顺式结构;利用SAGE和GEO数据库对影响ID4基因表达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D4基因具有II型启动子,在5'-非翻译区的-45bp处有1个典型的TATA盒。在长度为1300bp的ID4启动子区,存在多个顺式结构,其中包括Sp1、c-Myb、abaA、C/EBPalpha、GR、ERE和Zeste可能具有正向调控作用;CCAAT-bindingfactor、GCF、WT1-KTS、HiNF-C和EGR2可能具有负向调控作用。结论:ID4基因的表达可能受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甲状腺素和卵泡刺激素等多种活性物质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4基因 白血病 地塞米松 雌激素 卵泡刺激素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相关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作为药物筛选新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13
13
作者 卢学春 迟小华 +4 位作者 杨波 朱宏丽 刘丽宏 张峰 严江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416-420,共5页
本研究初步探索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发病相关的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特征,并根据药物与疾病基因表达谱相似性对比的原理,探索SAA治疗药物新的筛选方法。以SAA和T淋巴细胞为关键词,在人类基因表达数据库和基... 本研究初步探索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发病相关的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特征,并根据药物与疾病基因表达谱相似性对比的原理,探索SAA治疗药物新的筛选方法。以SAA和T淋巴细胞为关键词,在人类基因表达数据库和基因芯片数据库中检索与SAA发病相关的基因表达数据库,并对此基因表达数据库进行显著性检验后筛选与SAA发病相关的基因表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在3 000种药物基因表达谱数据库中筛选与SAA发病相关基因表达谱特征相反者。结果表明,在上述数据库中检索到1个满足条件的相关基因表达数据库GSE3807。与SAA发病相关的T淋巴细胞基因一共有515个(表达水平变化超过2倍),其中上调者202个,下调者313个。聚类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分别属于核酸代谢、泛素依赖的蛋白降解通路、免疫球蛋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高尔基体蛋白运输以及蛋白质磷酸化等通路。SAA发病相关基因与药物基因表达谱相似性分析发现,羟基喜树碱、盐酸二甲双胍可能具有治疗SAA的作用。结论: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疾病发病相关基因表达谱与药物基因表达谱的相似性,有可能成为SAA治疗药物筛选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生物信息学 T淋巴细胞 羟喜树碱 盐酸二甲双胍
下载PDF
氨磷汀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高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4
作者 卢学春 朱宏丽 +3 位作者 姚善谦 范辉 庄晓萌 杨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40-442,共3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氨磷汀(amifostine,AMF)联合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高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近期疗效。治疗的2例高龄MDS患者中1例为MDSRA患者(91岁),另1例为MDSRCMD患者(86岁)。治疗方案为rhEPO6000U皮下注射,1周3次;AMF0...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氨磷汀(amifostine,AMF)联合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高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近期疗效。治疗的2例高龄MDS患者中1例为MDSRA患者(91岁),另1例为MDSRCMD患者(86岁)。治疗方案为rhEPO6000U皮下注射,1周3次;AMF0.4g静脉滴注,每周连续5天,休息2天,连用4周。结果表明:4周后2例患者均显示出很好的近期疗效,其中MDSRA患者输血时间间隔均较治疗前有的延长。1例MDSRA患者的网织红细胞在治疗开始后第1周即恢复正常,并一直保持在正常水平;另1例MDSRCMD患者治疗后血像三系细胞量均明显上升,异常增高的网织红细胞数量呈下降趋势。结论:AMF联合rhEPO在治疗高龄MDS患者可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临床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磷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对成人与青少年皮肌炎差异表达基因及关键通路的分析
15
作者 郑超越 张升校 +3 位作者 贺培凤 于琦 冯爽 卢学春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823-833,共11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成人皮肌炎(adult dermatomyositis,ADM)和青少年皮肌炎(juvenile dermatomyositis,JDM)肌肉组织的核心基因和关键通路,为DM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从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符合...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成人皮肌炎(adult dermatomyositis,ADM)和青少年皮肌炎(juvenile dermatomyositis,JDM)肌肉组织的核心基因和关键通路,为DM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从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符合筛选标准的基因表达芯片数据,分为ADM组和JDM组。利用R语言的相关软件包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对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筛选核心基因并通过ROC曲线加以验证;借助CIBERSORT算法分析ADM组和JDM组免疫细胞浸润情况,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两组核心基因表达量与免疫浸润细胞丰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DM组共筛选出552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402个,下调基因150个。这些基因主要与信号转导、细胞质和蛋白质结合等方面有关,并富集在Epstein-Barr病毒感染、甲型流感和钙信号等通路上。JDM组共筛选出235个DEGs,上下调基因分别为172和63个,这些DEGs主要富集在RNA聚合酶正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细胞质溶胶和蛋白质结合等方面,还富集在甲型流感、抗原处理和呈递以及心肌收缩等通路上。ADM组的前5位核心基因为STAT1、HLA-A、IFIT1、ISG15、MX1;JDM组的核心基因为ACTB、STAT1、DDX58、IRF1、IFIT2,且这两组核心基因ROC曲线面积均在0.8以上。免疫细胞浸润结果显示,ADM组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而M1巨噬细胞在JDM组渗透最为明显。结论ADM的发生发展可能与STAT1、HLA-A等核心基因、病毒感染等相关通路以及浆细胞有关;而JDM的发病可能是通过ACTB、STAT1等核心基因、甲型流感等通路及M1巨噬细胞实现的,这些结果为成人与青少年皮肌炎诊断和治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差异表达基因 核心基因 关键通路 生物信息学 肌肉
下载PDF
LRP16基因启动子活性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卢学春 楼方定 +4 位作者 韩为东 朱旭东 母义明 徐周敏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46-149,共4页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LRP16基因不同启动子区域的活性,为深入研究LRP16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基础。在NCBI的人类基因组数据库中截取并下载LRP16基因转录起始位点5'侧翼区2.7kb的基因组序列,设计PCR引物,从健康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LRP16基因不同启动子区域的活性,为深入研究LRP16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基础。在NCBI的人类基因组数据库中截取并下载LRP16基因转录起始位点5'侧翼区2.7kb的基因组序列,设计PCR引物,从健康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克隆和亚克隆了LRP16基因的启动子分子,对各个长度相差400bp左右的亚克隆启动子片段调控荧光素酶表达的作用强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获得了与GeneBank序列一致、长度为2.6kb的LRP16基因启动子DNA序列,其主要调控序列在LRP16基因转录起始位点5'侧翼区的-200至-600bp。结论:LRP16基因启动子是一个典型的Ⅱ型启动子,其启动子活性在-200至-600bp区域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P16基因 启动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IL-2治疗老年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探讨 被引量:9
17
作者 卢学春 杨波 +5 位作者 朱宏丽 韩为东 王瑶 刘洋 代汉仁 姚善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70-1272,共3页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血液肿瘤 老年人
下载PDF
含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方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卢学春 杨波 +12 位作者 迟小华 蔡力力 于睿莉 刘洋 刘丽宏 李炳军 吴晓雄 李松威 脱帅 张峰 脱朝伟 姚善谦 范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采用临床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新型药物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首先建立AA的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进行相似性分析,筛选可能有效的药物。纳入难治性AA患者[接受过免疫抑制剂和(或)雄激素... 目的采用临床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新型药物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首先建立AA的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进行相似性分析,筛选可能有效的药物。纳入难治性AA患者[接受过免疫抑制剂和(或)雄激素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无效]作为研究对象评估疗效,6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生物信息学筛选结果显示盐酸二甲双胍可能对AA有治疗作用。纳入43例难治性AA患者(其中15例为重型AA),采用包含盐酸二甲双胍、环孢素A(CsA)和司坦唑醇的联合方案进行治疗,结果显示:27例输血依赖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全部(100%)停止输血;40例贫血患者中,37例(92.5%)血红蛋白完全恢复正常;30例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患者中,28例(93.3%)升至50×109/L以上;35例白细胞低于2.5×109/L的患者中,31例(88.6%)升至3.5×109/L以上。40例贫血患者中,1例出现肾功能异常,停用环孢素A后恢复正常;18例出现转氨酶升高,加用保肝药物并减少司坦唑醇用量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结论盐酸二甲双胍、环孢素A和司坦唑醇联合方案治疗难治性AA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盐酸二甲双胍 血小板 白细胞
下载PDF
首例氨曲南导致急性剥脱性皮炎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同发 被引量:13
19
作者 卢学春 朱宏丽 +4 位作者 崔平江 范辉 庄晓萌 杨洋 姚善谦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3-434,共2页
目的:首次报告氨曲南用药后1例83岁男性患者同时发生急性剥脱性皮炎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探讨其发病的可能易感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仔细分析了患者急性剥脱性皮炎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前后的用药、皮肤和血液各项... 目的:首次报告氨曲南用药后1例83岁男性患者同时发生急性剥脱性皮炎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探讨其发病的可能易感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仔细分析了患者急性剥脱性皮炎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前后的用药、皮肤和血液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氨曲南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文献复习。结果:氨曲南可以引起皮肤和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但同时并发急性剥脱性皮炎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实属罕见。高龄、用药前有血液系统异常可能是氨曲南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氨曲南用药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对高龄或有造血异常的患者用药应该格外慎重。氨曲南用药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皮肤和黏膜的改变并要定期监测血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曲南 剥脱性皮炎 贫血 再生障碍性
下载PDF
氨磷汀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20
作者 卢学春 朱宏丽 迟小华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8年第1期48-51,共4页
氨磷汀是第一个被国际权威机构认可的泛细胞保护剂,目前临床广泛用作预防放疗和化疗不良反应的保护剂。研究发现,氨磷汀还具有类造血生长因子作用,对细胞周期、凋亡和细胞分化具有影响,且根据细胞种类性质的不同,这种作用具有促进或者... 氨磷汀是第一个被国际权威机构认可的泛细胞保护剂,目前临床广泛用作预防放疗和化疗不良反应的保护剂。研究发现,氨磷汀还具有类造血生长因子作用,对细胞周期、凋亡和细胞分化具有影响,且根据细胞种类性质的不同,这种作用具有促进或者抑制的二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磷汀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细胞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