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GCNA分析筛选c-MYC/Bcl-2重排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关键基因
1
作者 李泓毅 郭搏 +3 位作者 张昊军 陈浩然 侯传东 卢学春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96-103,共8页
目的:筛选c-MYC/Bcl-2重排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潜在的高风险致病基因及致病通路,为此类淋巴瘤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44164及GSE43677数据集,选择c-MYC/Bcl-... 目的:筛选c-MYC/Bcl-2重排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潜在的高风险致病基因及致病通路,为此类淋巴瘤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44164及GSE43677数据集,选择c-MYC/Bcl-2重排的DLBCL数据为实验组、生发中心B细胞为对照组。采用R程序语言的limma包、WGCNA包及clusterProfiler包对获得的mRNA转录组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基因共表达变化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蛋白互相作用网络分析,并使用Cytoscape软件内置的插件(包括CytoHubba及CytoNca插件)筛选核心基因。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IM-9细胞系及DOHH-2细胞系进行mRNA转录组测序,使用Read count值将核心基因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筛选P值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为疾病的核心基因。挑选部分关键基因使用Western Blot技术在蛋白层面进行验证。结果:差异分析共得到835个DEGs,WGCNA获得一个与c-MYC/Bcl-2重排的DLBCL高度相关的模块(turquoise模块,cor=0.86,P值<0.05)。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生物学进程BP共富集到1 437条,细胞组分CC富集到123条,分子功能相关MF富集到147条;KEGG富集到72条相关通路,主要与ECM受体相互作用、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及PI3K-Akt信号通路等相关。STRING数据库中PPI网络共得到284个相互关联作用的蛋白质,通过Cytoscape软件进一步筛选,再通过二代高通量测序及蛋白验证得出COL1A1、COL3A1、COL1A2、MMP2、COL5A1、COL5A2、COL4A2、TIMP1、MMP9、POSTN、BGN、DCN、LUM为此类淋巴瘤的核心基因,影响此类淋巴瘤细胞生存、侵袭和迁移等。结论:使用生物信息学及基础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与c-MYC/Bcl-2重排的DLBCL淋巴瘤细胞致病或侵袭迁移等相关的关键基因,为更深入地探索此类淋巴瘤发生发展机制及寻找相关靶向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基因重排 医学生物信息学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泓毅 张钧栋 卢学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1-584,共4页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FL)是滤泡性淋巴瘤的一种独特亚型,常累及十二指肠第二部(降部),因其特殊的病理特征,如滤泡树突状细胞网状结构缺乏、活化诱导的胞苷脱氨酶表达消失等,呈现惰性的临床病程且病变常局限于肠道内。炎症相关标志...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FL)是滤泡性淋巴瘤的一种独特亚型,常累及十二指肠第二部(降部),因其特殊的病理特征,如滤泡树突状细胞网状结构缺乏、活化诱导的胞苷脱氨酶表达消失等,呈现惰性的临床病程且病变常局限于肠道内。炎症相关标志物提示微环境可能在DFL的发病机制及其良好的预后中发挥作用。由于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且进展率低,故DFL的治疗方案主要为观察和等待。本文将对DFL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 十二指肠淋巴瘤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肝细胞癌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及潜在治疗药物
3
作者 张昊军 李泓毅 +4 位作者 智鹏 张钧栋 王紫宁 于琦 卢学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目的 筛选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从分子水平探讨HCC可能的发病机制,并预测对HCC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候选药物。方法 下载TCGA数据库和GEO数据库中HCC的转录组数据及其临床记录信息。分别对其基因表... 目的 筛选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从分子水平探讨HCC可能的发病机制,并预测对HCC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候选药物。方法 下载TCGA数据库和GEO数据库中HCC的转录组数据及其临床记录信息。分别对其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选取两个数据集中与疾病正相关性最高的模块基因与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作为关键基因。利用GO和KEGG对关键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使用Cytoscape软件对关键基因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核心基因。使用R语言程序包K-M进行生存分析明确核心基因与HCC患者预后关系。利用在线数据库DGIdb、DREMIT联合进行HCC潜在治疗药物的筛选,依据药物靶点匹配数量、优选得分、特异性得分对预测结果进行排序,选择排名靠前的药物作为可能的候选治疗药物。结果 最终共得到64个关键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周期与分裂、DNA复制和损伤修复、病毒感染、P53信号通路等。PPI分析发现,CDC20、KIF2C、CCNB2、KIF20A、CCNA2、TOP2A、UBE2C、NUSAP1、AURKA和TRX2为核心基因。K-M生存分析显示,CDC20、KIF20A、CCNA2、TOP2A与HCC的预后显著相关。DGIdb、DREMI联合筛选对HCC有潜在疗效的候选药物,其中索拉非尼、多维替尼、氟尿嘧啶、米托蒽醌等在DGIdb、DREMI中皆排名靠前。结论 CDC20、KIF20A、CCNA2、TOP2A可能是HCC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但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加以验证。HCC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胞周期与分裂,DNA复制和损伤修复、P53信号通路有关。索拉非尼、多韦替尼、氟尿嘧啶、米托蒽醌等可能作为HCC治疗的潜在临床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分子机制 生物标志物 药物预测
下载PDF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紫宁 王益民 卢学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00-1106,共7页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诊疗的持续进步改善了患者的长期预后,同时也凸显了肿瘤进展及抗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现有及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案如蒽环类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后,部分患...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诊疗的持续进步改善了患者的长期预后,同时也凸显了肿瘤进展及抗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现有及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案如蒽环类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后,部分患者在疾病缓解后可能出现心血管事件,严重影响其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本文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的机制、临床表现和干预治疗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事件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心脏病学 抗肿瘤药物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药物靶向调控ID4基因表达的生物信息学预测与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卢学春 迟小华 +4 位作者 楼方定 朱宏丽 范辉 李素霞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594-598,共5页
ID4基因低表达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其高表达具有明确的抗白血病作用,但在白血病细胞无表达。本研究初步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ID4基因启动子的结构,预测调控ID4基因表达的顺式元件及相关药物,为筛选有靶向调控ID4基因表达的药物创造前... ID4基因低表达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其高表达具有明确的抗白血病作用,但在白血病细胞无表达。本研究初步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ID4基因启动子的结构,预测调控ID4基因表达的顺式元件及相关药物,为筛选有靶向调控ID4基因表达的药物创造前提。以人类基因组数据库和计算机互联网为平台,钓取ID4基因5′侧翼区3000bp非编码DNA序列和mRNA序列中的ORF序列;利用TESS和Genomax等在线启动子分析软件在人类转录因子数据库中搜索可能存在的顺式结构;利用SAGE和GEO数据库对影响ID4基因表达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D4基因具有II型启动子,在5'-非翻译区的-45bp处有1个典型的TATA盒。在长度为1300bp的ID4启动子区,存在多个顺式结构,其中包括Sp1、c-Myb、abaA、C/EBPalpha、GR、ERE和Zeste可能具有正向调控作用;CCAAT-bindingfactor、GCF、WT1-KTS、HiNF-C和EGR2可能具有负向调控作用。结论:ID4基因的表达可能受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甲状腺素和卵泡刺激素等多种活性物质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4基因 白血病 地塞米松 雌激素 卵泡刺激素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相关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作为药物筛选新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12
6
作者 卢学春 迟小华 +4 位作者 杨波 朱宏丽 刘丽宏 张峰 严江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416-420,共5页
本研究初步探索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发病相关的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特征,并根据药物与疾病基因表达谱相似性对比的原理,探索SAA治疗药物新的筛选方法。以SAA和T淋巴细胞为关键词,在人类基因表达数据库和基... 本研究初步探索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发病相关的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特征,并根据药物与疾病基因表达谱相似性对比的原理,探索SAA治疗药物新的筛选方法。以SAA和T淋巴细胞为关键词,在人类基因表达数据库和基因芯片数据库中检索与SAA发病相关的基因表达数据库,并对此基因表达数据库进行显著性检验后筛选与SAA发病相关的基因表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在3 000种药物基因表达谱数据库中筛选与SAA发病相关基因表达谱特征相反者。结果表明,在上述数据库中检索到1个满足条件的相关基因表达数据库GSE3807。与SAA发病相关的T淋巴细胞基因一共有515个(表达水平变化超过2倍),其中上调者202个,下调者313个。聚类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分别属于核酸代谢、泛素依赖的蛋白降解通路、免疫球蛋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高尔基体蛋白运输以及蛋白质磷酸化等通路。SAA发病相关基因与药物基因表达谱相似性分析发现,羟基喜树碱、盐酸二甲双胍可能具有治疗SAA的作用。结论: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疾病发病相关基因表达谱与药物基因表达谱的相似性,有可能成为SAA治疗药物筛选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生物信息学 T淋巴细胞 羟喜树碱 盐酸二甲双胍
下载PDF
氨磷汀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高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7
作者 卢学春 朱宏丽 +3 位作者 姚善谦 范辉 庄晓萌 杨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40-442,共3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氨磷汀(amifostine,AMF)联合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高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近期疗效。治疗的2例高龄MDS患者中1例为MDSRA患者(91岁),另1例为MDSRCMD患者(86岁)。治疗方案为rhEPO6000U皮下注射,1周3次;AMF0...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氨磷汀(amifostine,AMF)联合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高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近期疗效。治疗的2例高龄MDS患者中1例为MDSRA患者(91岁),另1例为MDSRCMD患者(86岁)。治疗方案为rhEPO6000U皮下注射,1周3次;AMF0.4g静脉滴注,每周连续5天,休息2天,连用4周。结果表明:4周后2例患者均显示出很好的近期疗效,其中MDSRA患者输血时间间隔均较治疗前有的延长。1例MDSRA患者的网织红细胞在治疗开始后第1周即恢复正常,并一直保持在正常水平;另1例MDSRCMD患者治疗后血像三系细胞量均明显上升,异常增高的网织红细胞数量呈下降趋势。结论:AMF联合rhEPO在治疗高龄MDS患者可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临床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磷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对成人与青少年皮肌炎差异表达基因及关键通路的分析
8
作者 郑超越 张升校 +3 位作者 贺培凤 于琦 冯爽 卢学春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823-833,共11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成人皮肌炎(adult dermatomyositis,ADM)和青少年皮肌炎(juvenile dermatomyositis,JDM)肌肉组织的核心基因和关键通路,为DM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从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符合...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成人皮肌炎(adult dermatomyositis,ADM)和青少年皮肌炎(juvenile dermatomyositis,JDM)肌肉组织的核心基因和关键通路,为DM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从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符合筛选标准的基因表达芯片数据,分为ADM组和JDM组。利用R语言的相关软件包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对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筛选核心基因并通过ROC曲线加以验证;借助CIBERSORT算法分析ADM组和JDM组免疫细胞浸润情况,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两组核心基因表达量与免疫浸润细胞丰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DM组共筛选出552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402个,下调基因150个。这些基因主要与信号转导、细胞质和蛋白质结合等方面有关,并富集在Epstein-Barr病毒感染、甲型流感和钙信号等通路上。JDM组共筛选出235个DEGs,上下调基因分别为172和63个,这些DEGs主要富集在RNA聚合酶正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细胞质溶胶和蛋白质结合等方面,还富集在甲型流感、抗原处理和呈递以及心肌收缩等通路上。ADM组的前5位核心基因为STAT1、HLA-A、IFIT1、ISG15、MX1;JDM组的核心基因为ACTB、STAT1、DDX58、IRF1、IFIT2,且这两组核心基因ROC曲线面积均在0.8以上。免疫细胞浸润结果显示,ADM组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而M1巨噬细胞在JDM组渗透最为明显。结论ADM的发生发展可能与STAT1、HLA-A等核心基因、病毒感染等相关通路以及浆细胞有关;而JDM的发病可能是通过ACTB、STAT1等核心基因、甲型流感等通路及M1巨噬细胞实现的,这些结果为成人与青少年皮肌炎诊断和治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差异表达基因 核心基因 关键通路 生物信息学 肌肉
下载PDF
LRP16基因启动子活性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卢学春 楼方定 +4 位作者 韩为东 朱旭东 母义明 徐周敏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46-149,共4页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LRP16基因不同启动子区域的活性,为深入研究LRP16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基础。在NCBI的人类基因组数据库中截取并下载LRP16基因转录起始位点5'侧翼区2.7kb的基因组序列,设计PCR引物,从健康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LRP16基因不同启动子区域的活性,为深入研究LRP16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基础。在NCBI的人类基因组数据库中截取并下载LRP16基因转录起始位点5'侧翼区2.7kb的基因组序列,设计PCR引物,从健康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克隆和亚克隆了LRP16基因的启动子分子,对各个长度相差400bp左右的亚克隆启动子片段调控荧光素酶表达的作用强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获得了与GeneBank序列一致、长度为2.6kb的LRP16基因启动子DNA序列,其主要调控序列在LRP16基因转录起始位点5'侧翼区的-200至-600bp。结论:LRP16基因启动子是一个典型的Ⅱ型启动子,其启动子活性在-200至-600bp区域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P16基因 启动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含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方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卢学春 杨波 +12 位作者 迟小华 蔡力力 于睿莉 刘洋 刘丽宏 李炳军 吴晓雄 李松威 脱帅 张峰 脱朝伟 姚善谦 范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采用临床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新型药物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首先建立AA的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进行相似性分析,筛选可能有效的药物。纳入难治性AA患者[接受过免疫抑制剂和(或)雄激素... 目的采用临床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新型药物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首先建立AA的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进行相似性分析,筛选可能有效的药物。纳入难治性AA患者[接受过免疫抑制剂和(或)雄激素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无效]作为研究对象评估疗效,6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生物信息学筛选结果显示盐酸二甲双胍可能对AA有治疗作用。纳入43例难治性AA患者(其中15例为重型AA),采用包含盐酸二甲双胍、环孢素A(CsA)和司坦唑醇的联合方案进行治疗,结果显示:27例输血依赖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全部(100%)停止输血;40例贫血患者中,37例(92.5%)血红蛋白完全恢复正常;30例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患者中,28例(93.3%)升至50×109/L以上;35例白细胞低于2.5×109/L的患者中,31例(88.6%)升至3.5×109/L以上。40例贫血患者中,1例出现肾功能异常,停用环孢素A后恢复正常;18例出现转氨酶升高,加用保肝药物并减少司坦唑醇用量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结论盐酸二甲双胍、环孢素A和司坦唑醇联合方案治疗难治性AA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盐酸二甲双胍 血小板 白细胞
下载PDF
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IL-2治疗老年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卢学春 杨波 +5 位作者 朱宏丽 韩为东 王瑶 刘洋 代汉仁 姚善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70-1272,共3页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血液肿瘤 老年人
下载PDF
首例氨曲南导致急性剥脱性皮炎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同发 被引量:13
12
作者 卢学春 朱宏丽 +4 位作者 崔平江 范辉 庄晓萌 杨洋 姚善谦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3-434,共2页
目的:首次报告氨曲南用药后1例83岁男性患者同时发生急性剥脱性皮炎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探讨其发病的可能易感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仔细分析了患者急性剥脱性皮炎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前后的用药、皮肤和血液各项... 目的:首次报告氨曲南用药后1例83岁男性患者同时发生急性剥脱性皮炎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探讨其发病的可能易感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仔细分析了患者急性剥脱性皮炎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前后的用药、皮肤和血液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氨曲南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文献复习。结果:氨曲南可以引起皮肤和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但同时并发急性剥脱性皮炎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实属罕见。高龄、用药前有血液系统异常可能是氨曲南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氨曲南用药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对高龄或有造血异常的患者用药应该格外慎重。氨曲南用药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皮肤和黏膜的改变并要定期监测血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曲南 剥脱性皮炎 贫血 再生障碍性
下载PDF
氨磷汀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3
作者 卢学春 朱宏丽 迟小华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8年第1期48-51,共4页
氨磷汀是第一个被国际权威机构认可的泛细胞保护剂,目前临床广泛用作预防放疗和化疗不良反应的保护剂。研究发现,氨磷汀还具有类造血生长因子作用,对细胞周期、凋亡和细胞分化具有影响,且根据细胞种类性质的不同,这种作用具有促进或者... 氨磷汀是第一个被国际权威机构认可的泛细胞保护剂,目前临床广泛用作预防放疗和化疗不良反应的保护剂。研究发现,氨磷汀还具有类造血生长因子作用,对细胞周期、凋亡和细胞分化具有影响,且根据细胞种类性质的不同,这种作用具有促进或者抑制的二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磷汀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细胞分化
下载PDF
去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转移酶抑制剂对K562细胞增殖和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卢学春 楼方定 +4 位作者 徐周敏 李明 赵瑜 李红华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4-47,共4页
为观察去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对白血病细胞系K5 6 2增殖及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本研究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K5 6 2细胞系与 5 杂氮脱氧胞嘧啶 (DAC)和组蛋白去乙酰化转移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 (trichostatin ,TSA)共同培养 ,观察细... 为观察去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对白血病细胞系K5 6 2增殖及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本研究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K5 6 2细胞系与 5 杂氮脱氧胞嘧啶 (DAC)和组蛋白去乙酰化转移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 (trichostatin ,TSA)共同培养 ,观察细胞生长指数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 ;利用Atlas774 2 1基因芯片筛查给药前后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 ,DAC和TSA的联合应用能够抑制K5 6 2细胞的增殖 ,使大多数细胞阻滞在G0 期 ,并促进多个基因的表达上调及少数基因表达下调。结论 :去甲基化药物及组蛋白去乙酰化转移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具有抗白血病作用 ,与基因芯片联合应用可以用来筛查白血病抑癌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基化 组蛋白去乙酰化转移酶 白血病 5-杂氮脱氧胞嘧啶 曲古抑菌素 基因芯片
下载PDF
ID4基因表达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卢学春 楼方定 +5 位作者 朱宏丽 范辉 窦立萍 杨波 康慧媛 于力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分析ID4基因在正常组织细胞和癌变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为研究该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利用开放性的数据库包括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Affymetrix基因芯片表达数据库、人类基因组数据库(G... 目的:分析ID4基因在正常组织细胞和癌变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为研究该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利用开放性的数据库包括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Affymetrix基因芯片表达数据库、人类基因组数据库(GeneBank)、基因表达数据库SAGE、GeneCard、InterPro、ProtoNet、UniProt和BLOCKS。结果:ID4基因在多种神经系统肿瘤细胞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脑组织(209/3,148/3,123/3,72/3,64/3,45/3);而甲状腺滤泡癌的表达要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35/172);正常乳腺组织要明显低于转移乳腺癌和原发乳腺癌的表达(10/36,10/34);正常肺组织的表达高于肺腺癌(11/4)。此外,ID4基因在正常淋巴结、胚胎干细胞等细胞中也有表达。结论:生物信息学可以用来方便快捷地分析基因的表达谱;ID4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4基因 计算生物学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型施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卢学春 朱宏丽 姚善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232-1236,共5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涉及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增多和骨髓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过少两个方面。经典的ITP治疗只涉及抑制血小板免疫破坏的一个方面,即采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和抗-D抗体(针对Rh系统D抗原的抗体)...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涉及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增多和骨髓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过少两个方面。经典的ITP治疗只涉及抑制血小板免疫破坏的一个方面,即采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和抗-D抗体(针对Rh系统D抗原的抗体),也有采用长春新碱或抗人CD20单克隆抗体清除B淋巴细胞,以及环孢菌素等免疫抑制剂等。对难治性病例还要进行脾脏切除手术。虽然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大多数患者治疗有效,但30%以上的ITP患者会复发,且这类治疗不良反应较多,脾脏切除还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临床需要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TPO)由于自身抗体而继发严重的血小板,目前已退出ITP的治疗。最近,欧洲批准了2个血小板受体激活剂AMG 531和Eltrombopag,通过促进巨核细胞分化和血小板生成来治疗ITP。国内采用泛细胞保护剂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ITP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之,根据ITP患者不同的发病机理进行个体化治疗是未来ITP基础与临床的研究方向。本文就ITP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作一综述,并对ITP分型施治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生成素 依硫磷酸 AMG 531 ELTROMBOPAG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相关基因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卢学春 楼方定 +4 位作者 徐周敏 李明 赵瑜 李红华 于力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利用开放性基因芯片数据库筛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相关候选基因并对候选基因的表达谱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数据来源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系Michael Eisen实验室公布的23例复发与缓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目的:利用开放性基因芯片数据库筛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相关候选基因并对候选基因的表达谱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数据来源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系Michael Eisen实验室公布的23例复发与缓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表达的芯片检测结果,筛选复发和缓解二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利用SAGE和GeneCard进一步分析候选基因的表达谱;根据人类基因组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平台对候选基因进行功能预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2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相关候选基因。结论:充分利用开放性基因芯片数据库,可以经济、方便和快捷地筛选疾病相关候选基因,并对已知序列的候选基因进行功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复发 基因筛选 生物信息学 治疗
下载PDF
免疫复合物参与冻伤大鼠冻结-融化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卢学春 李凤芝 +2 位作者 迟小华 颜培华 尹昭云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9-483,共5页
目的:了解体液免疫在冻结性冻伤损伤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为冻结性冻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实验采用Wistar大鼠冻结性冻伤模型,在冻伤前及冻伤后4h、1d、3d和5d测量三种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两种补体(C3和C4)和血清循... 目的:了解体液免疫在冻结性冻伤损伤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为冻结性冻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实验采用Wistar大鼠冻结性冻伤模型,在冻伤前及冻伤后4h、1d、3d和5d测量三种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两种补体(C3和C4)和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含量;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检测骨骼肌中的组织免疫复合物含量;用免疫粘附法观察红细胞表面免疫复合物含量变化。结果:大鼠冻伤后血清IgG急剧下降,冻后4h下降至最低值。IgA在冻伤后1d达到最低。血清IgM浓度在冻伤后逐渐增高,冻后5d继续上升。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浓度在冻后逐渐增高,冻后1d达峰值,为冻前的28.8倍(P<0.01)。冻伤后1d大鼠骨骼肌开始出现免疫复合物沉积。红细胞表面免疫复合物含量明显高于冻前,冻后3d达到高峰(P<0.01)。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冻结性冻伤是一种免疫复合物相关性疾病,对此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伤 冻-融损伤 免疫复合物 Ⅲ型变态反应
下载PDF
LRP16基因启动子的亚克隆及表达调控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9
19
作者 卢学春 楼方定 +3 位作者 韩为东 徐周敏 母义明 于力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 :为深入研究LRP16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 ,克隆及亚克隆了LRP16基因的启动子序列 ,构建LRP16基因启动子表达调控载体。方法 :在NCBI的人类基因组数据库中截取并下载LRP16基因转录起始位点 5′侧翼区约 3kb的基因组序列设计PCR扩增引... 目的 :为深入研究LRP16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 ,克隆及亚克隆了LRP16基因的启动子序列 ,构建LRP16基因启动子表达调控载体。方法 :在NCBI的人类基因组数据库中截取并下载LRP16基因转录起始位点 5′侧翼区约 3kb的基因组序列设计PCR扩增引物 ,从健康外周血中扩增获得该片段 ,以此序列为基础进行亚克隆 ,分别获得 6条 5’端不等、3’端平齐的片段 ,最后插入用于表达调控研究的 pGL3 Basic载体。 结果 :获得了 7条长度依次差别约为 4 0 0bp的LRP16启动子克隆 ,分别构建了调控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结论 :上述载体的成功构建为信息资源与实验手段的有效结合克隆启动子序列提出了一种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P16基因 启动子 亚克隆 表达调控
下载PDF
LRP16基因启动子克隆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卢学春 楼方定 +4 位作者 于力 徐周敏 韩为东 母义明 李明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3年第1期20-22,共3页
克隆LRP16基因启动子分子,并对启动子特征进行分析,预测启动子区调控元件,为深入研究LRP16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基础。在NCBI的人类基因组数据库中截取并下载LRP16基因转录起始位点5'侧翼区2.7kb的基因组序列,设计PCR引物,从健康... 克隆LRP16基因启动子分子,并对启动子特征进行分析,预测启动子区调控元件,为深入研究LRP16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基础。在NCBI的人类基因组数据库中截取并下载LRP16基因转录起始位点5'侧翼区2.7kb的基因组序列,设计PCR引物,从健康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扩增;利用Genomatix程序对5'侧翼区近1000bp进行启动子特征分析。获得了与GenBank序列一致、长度为2.7kb的LRP16基因启动子DNA序列,该序列具有典型的真核生物RNA聚合酶II启动子特征及多个核受体结合位点,如α视黄酸受体及RAR相关孤生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P16基因 启动子 克隆 特征分析 TATA盒 GC盒 白血病相关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