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氧氟沙星在水环境中的赋存、风险及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卢洪斌 卢少勇 +1 位作者 曾泽泉 黄张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2-399,共8页
水环境中的抗生素不仅诱导微生物产生抗性基因(ARGs)及耐药细菌,而且危害生物安全,对人类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及其引发的ARGs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左氧氟沙星(LVFX)是使用最广泛的FQs之一,因生物体... 水环境中的抗生素不仅诱导微生物产生抗性基因(ARGs)及耐药细菌,而且危害生物安全,对人类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及其引发的ARGs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左氧氟沙星(LVFX)是使用最广泛的FQs之一,因生物体代谢率低且化学结构稳定,在环境中被广泛检出。因此亟需掌握LVFX在水环境中的赋存特征,厘清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并比较分析现有技术对其去除效果。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综述了LVFX在水环境中的赋存特征,从诱导微生物产生ARGs和耐药细菌及威胁水生态安全两个方面阐述了LVFX的生态风险,系统阐述了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去除LVFX的效果及研究进展,分析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以期为高效低耗降解LVFX并抑制ARGs的传播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抗性基因 环境风险 处理技术
下载PDF
高原富营养化湖泊杞麓湖微囊藻毒素分布特征、相关因子及其健康风险分析
2
作者 王永强 国晓春 +3 位作者 卢少勇 宋迪 蒋昀耕 杨莉园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3,共12页
杞麓湖作为典型的富营养化高原湖泊,其藻华暴发引发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污染问题会危害水生态安全并造成人体健康风险。为了评估杞麓湖流域MCs的秋冬季节污染现状以及健康风险情况,对湖内和7条主要入湖河流入湖口的表层水进... 杞麓湖作为典型的富营养化高原湖泊,其藻华暴发引发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污染问题会危害水生态安全并造成人体健康风险。为了评估杞麓湖流域MCs的秋冬季节污染现状以及健康风险情况,对湖内和7条主要入湖河流入湖口的表层水进行采样检测,分析MCs主要异构体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MCs与水质和浮游植物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通过人体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价MCs的风险等级。结果发现,MCs浓度自秋季到冬季呈下降趋势,秋季湖内胞内MCs(IMCs)占比超过99%,冬季IMCs与胞外MCs(EMCs)浓度接近。MC-RR和MC-LR是主要的MCs异构体类型,其中MC-RR在秋季浓度占比高于MC-LR和MC-YR,而冬季MC-LR最高。MCs与微囊藻密度等生物因子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TN、TP和NH_(3)-N营养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杞麓湖EMCs污染的风险指数范围为0.004~0.110,处于极低或低风险,冬季风险略高于秋季,因南岸入湖EMCs污染以及湖内IMCs释放带来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杞麓湖 环境因子 时空分布 健康风险
下载PDF
东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时空分异特征
3
作者 陈金明 卢少勇 +5 位作者 葛飞 王永强 李琳琳 杨莉园 秦海娇 蒋昀耕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705,共9页
为研究东洞庭湖抗生素及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时空分异特征,采集了东洞庭湖流域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沉积物样品,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4类12种抗生素和8种相应抗性基因。结果... 为研究东洞庭湖抗生素及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时空分异特征,采集了东洞庭湖流域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沉积物样品,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4类12种抗生素和8种相应抗性基因。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抗生素浓度水平处于ng·g^(-1)级别,枯水期4类12种抗生素的检出率和浓度水平均高于丰水期。丰水期沉积物浓度范围为ND(未检出)~176.94 ng·g^(-1),平均浓度为9.75 ng·g^(-1);枯水期浓度范围为ND~101.34 ng·g^(-1),平均浓度为10.88 ng·g^(-1);磺胺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东洞庭湖主要的抗生素。丰水期沉积物样品中共检出8种ARGs,绝对丰度范围在ND~1.03×10^(7)copies·g^(-1);枯水期绝对丰度范围为9.93×10^(2)~6.32×10^(9)copies·g^(-1)。从空间上看,下游ARGs总丰度高于上游。沉积物中抗生素与ARGs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在枯水期表现出更好的正相关性。研究表明,东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浓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有较明显的差异,在枯水期和靠近水产养殖的区域污染水平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洞庭湖流域 抗生素 抗生素抗性基因 时空分异
下载PDF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与农田退水面源氮磷污染生态净化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
4
作者 蒋昀耕 张静 +4 位作者 卢少勇 刘笑欣 王泽欣 杨嘉鹏 艾亚敬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8-696,共9页
当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与农田退水面源氮磷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治理,解决此类污染的代表措施——“生态净化技术”的发展广受关注。本文从技术发展、技术标准、技术体系三个角度切入,对农村生活污水与农田退水氮磷污染生态净化技术进行梳... 当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与农田退水面源氮磷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治理,解决此类污染的代表措施——“生态净化技术”的发展广受关注。本文从技术发展、技术标准、技术体系三个角度切入,对农村生活污水与农田退水氮磷污染生态净化技术进行梳理分析。技术发展从分析和介绍当前热门生态净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开始,通过调研整理这些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梳理其在我国不同区域的发展特征,归纳出当前生态净化技术应用所面临的困难。当前相关部门对生态净化工程的监管仅关注出水水质的达标率,缺乏有效的后期维护及意见调查反馈。在技术标准方面,本文梳理了关于已发布实施的生态净化工程的的系列标准,认为应引入综合效益评价方法,以完善我国生态净化工程的评价体系。在技术体系方面,以生态净化技术的拦截性和修复性为依据对单一技术进行分类,并分别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农田退水提出了对应的技术联用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生态净化 运维管理 人工湿地 标准 评价方法
下载PDF
氧氟沙星胁迫下5种湿地植物及其根系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性响应 被引量:2
5
作者 秦玉春 邹涛 +4 位作者 张璇 王永强 国晓春 刘晓晖 卢少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9-1087,共9页
人工湿地中植物及其根系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抗生素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抗生素胁迫下多种植物及微生物响应特征的了解仍然不足,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浓度抗生素胁迫下植物及微生物的差异性响应特征。探讨了典型极性抗生素氧氟沙星(OFL)... 人工湿地中植物及其根系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抗生素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抗生素胁迫下多种植物及微生物响应特征的了解仍然不足,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浓度抗生素胁迫下植物及微生物的差异性响应特征。探讨了典型极性抗生素氧氟沙星(OFL)胁迫下5种湿地植物(唐菖蒲、风车草、水葱、水芹、灯心草)-微生物系统对OFL的去除性能。基于不同植物对OFL的去除效率,对唐菖蒲和风车草的根系活力、活性氧、抗氧化系统进行研究,同时分析其根系微生物在OFL胁迫下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5种湿地植物对OFL的去除效果具有明显差异性,其中风车草对OFL的去除性能最佳,其次是唐菖蒲。植物-微生物系统在不同浓度OFL胁迫下表现出不同敏感性,以10 mg/L为转折点,当OFL浓度低于10 mg/L时,可促进唐菖蒲和风车草植物根系生长,增强植物根系活力以及根系抗氧化酶的活性;当OFL浓度超过10 mg/L时,唐菖蒲和风车草根系被OFL毒害,植物根系活力和抗氧化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根系微生物群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低浓度OFL(1 mg/L)与植物根系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高浓度(50 mg/L)下则呈负相关;利用PICRUSt功能软件对微生物群落功能进行预测,发现高浓度OFL胁迫可加快植物根系微生物的代谢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氧氟沙星(OFL) 植物活性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菌肥强化植物根系对植物碎石床除氮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吴鑫 陆轶峰 +5 位作者 严菊 彭德勇 王永恒 王琳 卢少勇 张俊朋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6期34-39,共6页
本试验以提高人工湿地脱氮性能为目的;设计了2组植物碎石床(实验组、对照组),分别引种湿地松和香蒲,采用菌肥强化植株(实验组)根系。结果表明:菌肥可提高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进而增加植株生物量和含氮量;实验组、对照组的微生物优势群... 本试验以提高人工湿地脱氮性能为目的;设计了2组植物碎石床(实验组、对照组),分别引种湿地松和香蒲,采用菌肥强化植株(实验组)根系。结果表明:菌肥可提高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进而增加植株生物量和含氮量;实验组、对照组的微生物优势群落结构相似,实验组中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远高于对照组,占总数的90%;实验组的氮去除效果好且稳定,尤其去除硝氮,全程去除率均大于85%。植物根系是碎石床内外环境联系的枢纽,菌肥强化植物根系既有益地上部分生长,同时也能改善地下生境,促进微生物优势门类形成,进而提高湿地的脱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肥 丛枝菌根 微生物 脱氮
下载PDF
水体中有机磷农药的分布、检测及治理
7
作者 杜志超 狄军贞 +2 位作者 张静 卢少勇 李飞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50,共12页
中国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有机磷农药(OPPs),其经地表径流、挥发、在土壤中迁移转化,随即在水、气、土及生物中赋存,威胁人体健康。该文基于公开发表文献,比较了国内外不同水体中OPPs种类及赋存,综述了OPPs引起生物体中毒的机制,总结了有... 中国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有机磷农药(OPPs),其经地表径流、挥发、在土壤中迁移转化,随即在水、气、土及生物中赋存,威胁人体健康。该文基于公开发表文献,比较了国内外不同水体中OPPs种类及赋存,综述了OPPs引起生物体中毒的机制,总结了有机磷检测所用色谱法、免疫分析法、酶水解法、酶抑制法及电化学法的优缺点,阐述了去除水中OPPs的6种常用技术。通过该文系统检索现有的OPPs分布、检测技术、相关法律法规及去除方法等,展望了未来OPPs降解的研究方向和前景,以期帮助相关研究与管理者快速了解OPPs,也供OPPs研究及治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分布特征 中毒机制 检测方法 去除方法 政策标准
原文传递
滇池内湖滨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析 被引量:55
8
作者 卢少勇 焦伟 +3 位作者 金相灿 李光德 刘震 张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7-492,共6页
采用BCR3步分级提取法测定了滇池内湖滨带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Pb、Cd、Cu和Zn)不同形态的含量,初步评估了这4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Cd和Zn主要以可提取态存在(即弱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而Pb和Cu均以残渣态为主要存在... 采用BCR3步分级提取法测定了滇池内湖滨带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Pb、Cd、Cu和Zn)不同形态的含量,初步评估了这4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Cd和Zn主要以可提取态存在(即弱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而Pb和Cu均以残渣态为主要存在形式.通过计算可提取态含量所占总量百分量大小,可知各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大小排序为:Zn(53.06%)>Cd(50.84%)>Cu(34.62%)>Pb(28.65%).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与各金属不同形态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氧化态重金属与有机碳结合的趋势远大于弱酸溶解态和可还原态.表层沉积物中可提取态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明显表现为草海>外海,除Cu外,大部分样点的可提取态Pb、Cd和Zn含量均随采样深度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内湖滨带 重金属 形态 BCR
下载PDF
茭草、芦苇与水葫芦的污染物释放规律 被引量:45
9
作者 卢少勇 张彭义 +2 位作者 余刚 祝万鹏 向长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4-557,共4页
选取昆明某人工湿地中的茭草、芦苇和水葫芦进行浸泡试验,考察因植物组织的溶解而导致的污染物释放规律.最快的释放发生在最初的24h内.COD的释放率小于TN和TP的释放率.芦苇的COD和TN释放速率最小,茭草的TP释放速率最小,茭草的COD释放速... 选取昆明某人工湿地中的茭草、芦苇和水葫芦进行浸泡试验,考察因植物组织的溶解而导致的污染物释放规律.最快的释放发生在最初的24h内.COD的释放率小于TN和TP的释放率.芦苇的COD和TN释放速率最小,茭草的TP释放速率最小,茭草的COD释放速率最大,水葫芦的TN和TP释放速率最大.在停留时间为5d,水力负荷为8.7cm/d,TN、TP和COD负荷为1.52,0.11,13.7g/(m2?d)条件下,植物组织释放N、P、COD的量分别占去除负荷的29%,20%和38%.这表明对于进水负荷较低的人工湿地,收割植物可以改善湿地低效率时期的处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释放 茭草 芦苇 水葫芦 收割
下载PDF
29种湿地填料对氨氮的吸附解吸性能比较 被引量:75
10
作者 卢少勇 万正芬 +1 位作者 李锋民 张学庆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87-1194,共8页
为筛选出性能更好的人工湿地填料,采用等温吸附-解吸试验,测定了29种天然和非天然人工湿地填料的孔隙率、渗透系数及其对NH_3-N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锯末、瓷砖、鸡蛋壳、瓷砂陶粒、火山岩等材料的孔隙率较大,瓷砂陶粒、海绵铁、... 为筛选出性能更好的人工湿地填料,采用等温吸附-解吸试验,测定了29种天然和非天然人工湿地填料的孔隙率、渗透系数及其对NH_3-N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锯末、瓷砖、鸡蛋壳、瓷砂陶粒、火山岩等材料的孔隙率较大,瓷砂陶粒、海绵铁、石灰石、页岩陶粒、砾石等材料的渗透系数较大;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能较好地拟合各填料对NH_3-N的吸附特征,通过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计算,对NH_3-N的理论饱和吸附量居前5位的填料依次是火山岩(1.700 0 mg/g)、瓷砂陶粒(1.620 0 mg/g)、生物炭(1.353 0 mg/g)、沸石(1.350 0 mg/g)、石榴石(1.190 0 mg/g).吸附速率的变化与填料吸附NH_3-N的途径密切相关.吸附饱和的生物炭、焦炭、大理黏土、沸石、磁铁矿、石英砂主要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NH_3-N,稳定性好,解吸率均小于20%;瓷砂陶粒和火山岩对NH_3-N的解吸率分别为24.50%和35.51%,既有物理吸附也有离子交换作用.火山岩、瓷砂陶粒、生物炭、沸石对较高浓度NH_3-N的吸附效果较好.研究显示,火山岩、生物炭、瓷砂陶粒、沸石等适合作为人工湿地中吸附NH_3-N的填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填料 氨氮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农田排灌水的稳定塘-植物床复合系统处理 被引量:29
11
作者 卢少勇 张彭义 +2 位作者 余刚 祝万鹏 向长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5-609,共5页
采用稳定塘-植物床系统处理农田排灌水,植物床栽植茭草和芦苇.监测结果表明,雨季、旱季平均流量分别为417.1,206.8m3/d,无降雨期间渗漏、蒸发蒸腾损失的水量之和占进水的42.1%~60.5%.系统雨季进水COD、总氮(TN)、氨氮和总磷(TP)平均浓... 采用稳定塘-植物床系统处理农田排灌水,植物床栽植茭草和芦苇.监测结果表明,雨季、旱季平均流量分别为417.1,206.8m3/d,无降雨期间渗漏、蒸发蒸腾损失的水量之和占进水的42.1%~60.5%.系统雨季进水COD、总氮(TN)、氨氮和总磷(TP)平均浓度分别为97.9,8.09, 3.38,0.69mg/L,旱季分别为112,7.76,3.78,0.98mg/L.各项污染物平均去除率大于57%.芦苇和茭草的生长速度在5月最大.因植物收割去除的N和P量分别占进水的14.6%和27.1%.从2002年4月~2003年7月湿地截留SS量为297.5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塘 植物床 农田排灌水 茭草 芦苇
下载PDF
洞庭湖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特征及控制对策研究 被引量:65
12
作者 卢少勇 张萍 +2 位作者 潘成荣 彭书传 刘晓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78-2286,共9页
为明确洞庭湖农业面源污染状况,运用输出系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分析、评价了洞庭湖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运用GIS软件绘制面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状况,运用聚类分析划分污染类型,结果表明:2010和2014年洞庭湖区TN、TP年输出负荷总量分别为1... 为明确洞庭湖农业面源污染状况,运用输出系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分析、评价了洞庭湖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运用GIS软件绘制面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状况,运用聚类分析划分污染类型,结果表明:2010和2014年洞庭湖区TN、TP年输出负荷总量分别为104556.9t,12719.02t;103643.71t,13032.79t;不同类型污染源产生TN负荷量大小顺序为:旱地>水田>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林地,不同类型污染源TP污染负荷量大小顺序为:畜禽养殖>旱地>水田>农村生活>林地;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主要来源是旱地和畜禽养殖,在空间上TN、TP污染分布一致,但各区域TN、TP年输出负荷量存在差异,以桃源县、汉寿、澧县,鼎城、南县、安化、华容、平江等区域输出负荷量高,是流域优先控制区,并基于聚类分析将ANP划分为4类污染类型,提出控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农业面源污染 等标污染负荷
下载PDF
环太湖河流水质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8
13
作者 卢少勇 焦伟 +2 位作者 王强 甘树 任德友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20-1225,共6页
针对太湖流域所划分的5个污染控制区,对各区共29条主要环太湖河流水质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旨在为合理预防和治理太湖水体富营养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北部重污染控制区内河流污染最为严重,并呈现出北部重污染控制区>... 针对太湖流域所划分的5个污染控制区,对各区共29条主要环太湖河流水质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旨在为合理预防和治理太湖水体富营养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北部重污染控制区内河流污染最为严重,并呈现出北部重污染控制区>湖西重污染控制区>浙西污染控制区>东部污染控制区的趋势.对比10年来历史数据表明,环太湖河流水质呈好转趋势,但现状仍不容乐观.入湖河流污染问题依然严峻,而削减氮入河量是太湖入湖河流治理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河流 水质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人工湿地的氮去除机理 被引量:263
14
作者 卢少勇 金相灿 余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670-2677,共8页
湖泊等水环境的富营养化给人类带来诸多损害,如环境、生态和经济等方面的损害。富营养化的原因和控制途径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关注。我国针对水环境的富营养化问题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氮是引发水环境富营养化的主要营养物之... 湖泊等水环境的富营养化给人类带来诸多损害,如环境、生态和经济等方面的损害。富营养化的原因和控制途径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关注。我国针对水环境的富营养化问题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氮是引发水环境富营养化的主要营养物之一。外源氮负荷(分点源和非点源两部分)是水环境污染负荷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应用于收集系统欠缺的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时成本过高。人工湿地是有效削减水环境中外源氮负荷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处理非点源污染源带来的氮负荷时更是如此。人工湿地具有氮去除效果好、耐冲击负荷能力强、投资低和生态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人工湿地非常适合于水环境富营养化的防治。阐明人工湿地中氮的去除机理对水环境的富营养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防渗人工湿地的氮去除机理主要包括挥发、氨化、硝化/反硝化、植物摄取和基质吸附。未防渗的人工湿地中,周围水体与人工湿地的氮交换影响着人工湿地中氮的去除。一般情况下,人工湿地中硝化/反硝化是最主要的氮去除机理。pH值小于7·5时,氨挥发可忽略。pH值在9·3以上时,氨挥发很显著。处理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中氮的去除主要是依靠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在进水负荷低、气候适宜、植物物种适宜和收割频率与时机适宜的条件下,植物收割可能成为主要的去氮途径。人工合理导向的湿地的氮去除效果通常优于天然湿地。合理的设计(填料的搭配、植物物种的配置以及布水和集水的优化)对人工湿地系统中氮去除的改善有重要影响。合理的运行,如有效的水位控制,正确的植物培育、合理的植物收割等,能有效地改善湿地中的氮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人工湿地 去除机理
下载PDF
滇池内湖滨带底泥的有机质分布规律 被引量:25
15
作者 卢少勇 金相灿 +4 位作者 张烨 包裕尉 黄国忠 张义安 司静 《湿地科学》 CSCD 2009年第2期135-141,共7页
2008年4月,用自制柱状采泥器及彼德森采泥器在滇池草海和外海采集内湖滨带底泥柱状样(每5cm分一层)和表层样(0~10cm)。其中,草海内湖滨带底泥表层样12个,柱状样9个;外海内湖滨带底泥表层样22个,柱状样7个。研究结果表明,滇池内湖滨带... 2008年4月,用自制柱状采泥器及彼德森采泥器在滇池草海和外海采集内湖滨带底泥柱状样(每5cm分一层)和表层样(0~10cm)。其中,草海内湖滨带底泥表层样12个,柱状样9个;外海内湖滨带底泥表层样22个,柱状样7个。研究结果表明,滇池内湖滨带底泥表层有机质含量为2.20~154.62g/kg,滇池草海内湖滨带底泥中平均有机质含量为76.94g/kg,明显高于外海(16.56g/kg),这主要是因为草海是沼泽化湖湾且附近村落密集;草海内湖滨带底泥有机质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西岸,而外海内湖滨带底泥有机质含量也是西岸高于东岸,这主要是由于周围农业和渔业的影响所致。由于外源污染输入量及湖内自净能力等的综合作用逐年波动,使内湖滨带底泥有机质含量垂直分布未明显随深度增加而一直增加或降低。滇池内湖滨带底泥表层pH为7.03~7.96,略偏碱性,外海内湖滨带底泥pH水平略高于草海,底泥含水率除个别采样点外变化不大,多数低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内湖滨带 底泥 有机质
下载PDF
人工湿地中沸石和土壤的氮吸附与再生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卢少勇 桂萌 +1 位作者 余刚 祝万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4-68,共5页
鉴于常用填料吸附能力的理化再生方法存在运行费高以及不利于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性的缺点,探索低价且生态友好的填料吸附位的再生方法非常重要。该文研究了处理农业污水的人工湿地中的沸石和土壤的氮的解吸附性能、沸石的动态吸附和曝... 鉴于常用填料吸附能力的理化再生方法存在运行费高以及不利于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性的缺点,探索低价且生态友好的填料吸附位的再生方法非常重要。该文研究了处理农业污水的人工湿地中的沸石和土壤的氮的解吸附性能、沸石的动态吸附和曝气再生。结果表明:填料的氨氮吸附量受填料的种类、使用时间、填充方式和填充位置的影响。土壤的氨氮吸附量为沸石的3倍以上;沸石使用时间越长,氨氮吸附量越低;前置沸石的氨氮吸附量大于表铺沸石。使用22个月的前置沸石带在0~90cm深度范围内的氨氮吸附量相近;浅层(0~10cm)土壤的氨氮吸附量为中层(10~20cm)和深层(20~40cm)土壤的2倍以上。植物的供氧作用利于土壤的氨氮转化,停留时间的增长利于沸石对氨氮的动态吸附,曝气对已吸附一定量氨氮的沸石有再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沸石 土壤 吸附 再生
下载PDF
扰动与钝化剂对水/沉积物系统中磷释放及磷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卢少勇 金相灿 +2 位作者 胡小贞 梁丽丽 辛玮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7-440,共4页
考察了扰动与钝化剂对滇池重污染底泥的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钝化剂(PAM+聚铝)有显著的抑制沉积物的磷释放和捕捉上覆水中含磷颗粒的效果.加钝化剂后,上覆水的总磷(TP)、溶解性总磷(DTP)和溶解性无机磷(DIP)分别比未加... 考察了扰动与钝化剂对滇池重污染底泥的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钝化剂(PAM+聚铝)有显著的抑制沉积物的磷释放和捕捉上覆水中含磷颗粒的效果.加钝化剂后,上覆水的总磷(TP)、溶解性总磷(DTP)和溶解性无机磷(DIP)分别比未加钝化剂组低50.0%-89.8%,85.5%~97.9%和96.5%-100.0%.扰动促进了沉积物的磷释放,这是因为扰动导致泥水混合程度增加;扰动导致沉积物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5d后扰动组的磷开始释放,而未扰动组在第52d仍未释放.沉积物中释放的磷主要是磷酸盐.扰动促进了DIP的释放,扰动后DTP/TP、DIP/DTP及DIP/TP均增加.投加的铝盐的量在试验期间导致的上覆水中残余铝的含量在安全范围内.扰动对上覆水中残余铝的含量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化剂 扰动 沉积物
下载PDF
北京六湖泊表层底泥磷吸附容量及潜在释放风险 被引量:20
18
作者 卢少勇 王佩 +1 位作者 王殿武 陈建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36-1841,共6页
利用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和磷吸附饱和度(DPS)研究了北京前海(QH)、青年湖(QNH)、昆明湖(KMH)、紫竹院湖(ZZYH)、陶然亭湖(TRTH)、红领巾湖(HEm)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容量,分析了沉积物中磷的吸附饱和度(DPS)与其他... 利用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和磷吸附饱和度(DPS)研究了北京前海(QH)、青年湖(QNH)、昆明湖(KMH)、紫竹院湖(ZZYH)、陶然亭湖(TRTH)、红领巾湖(HEm)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容量,分析了沉积物中磷的吸附饱和度(DPS)与其他指标的相关关系,并讨论了不同城市湖泊沉积物中磷的潜在释放风险.结果表明:6湖沉积物的PSI为14.9-83.3(mg·L)/(100g·umol),平均值为34.6(mg·L),(100g·umul);DPS为7.97%-50.5%,平均值28.9%,PSI与DPS显著负相关.PSI与草酸铵提取的磷、铝(Pox,Alox)含量均为显著负相关,草酸铵提取的铁(Fe ox)是影响PSI的主导因素.DPS与沉积物中草酸铵提取的磷(Pox)含量显著正相关,主要受沉积物中原有吸附态磷的影响.此外,磷释放风险指数(ERI)计算结果表明QH、QNH、ZZYH、TRTH中的表层沉积物磷潜在释放诱发富营养化的风险均为高度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吸附指数 磷吸附饱和度 富营养化风险 铁铝氧化物 北京六湖泊
下载PDF
沉积物-水系统中氮磷变化与上覆水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卢少勇 金相灿 +1 位作者 郭建宁 盛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69-2173,共5页
研究了灭菌、抑制剂添加和磷添加对沉积物-水模拟系统中氮磷转化的影响,并利用试验后的上覆水培养四尾栅藻.结果表明,灭菌增大了系统平衡时上覆水的总磷(TP)浓度,对系统中氮的影响不大;添加抑制剂组与对照组沉积物-水模拟系统的TP、... 研究了灭菌、抑制剂添加和磷添加对沉积物-水模拟系统中氮磷转化的影响,并利用试验后的上覆水培养四尾栅藻.结果表明,灭菌增大了系统平衡时上覆水的总磷(TP)浓度,对系统中氮的影响不大;添加抑制剂组与对照组沉积物-水模拟系统的TP、溶解性总磷(DTP)和总氮(TN)的浓度接近,但抑制剂组的NO3-N含量为19.2 mg·L^-1,明显高于对照组;沉积物对添加的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导致系统平衡时上覆水TP的浓度降低.灭菌组上覆水的藻类生物量高于对照组,主要是因为灭菌导致上覆水TP浓度高于对照组;抑制剂组的最高藻类生物量(224.5×104个·L^-1)远远超过对照组(26×104个·L^-1),且为其它2组试验(灭菌组22.5×104个·L^-1和磷添加组38.5×104个·L^-1)的5~10倍,抑制剂的添加抑制了沉积物-水模拟系统中微生物对某些元素的利用,而这些元素对藻类生长起重要作用;磷添加对试验初藻类生长无明显影响,随着试验进行,磷添加组的藻类适应生长环境,迅速增长,生物量远远超过对照组.灭菌和添加抑制剂组生物可利用磷的增加是由于藻类生物量的增加,而导致了不稳定态的有机磷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水 上覆水 藻类生长
下载PDF
滇池湖滨带沉积物氮形态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24
20
作者 卢少勇 蔡珉敏 +3 位作者 金相灿 郭建宁 邢奕 周北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51-1357,共7页
2008年4月在滇池全湖湖滨带布设23个采样点并采样,通过测量该23个表层沉积物样和16个柱状沉积物样(0-15cm)的总氮、氨氮、硝氮和有机氮质量分数,揭示滇池湖滨带沉积物氮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滇池湖滨带各点位表层沉积物总氮平均质... 2008年4月在滇池全湖湖滨带布设23个采样点并采样,通过测量该23个表层沉积物样和16个柱状沉积物样(0-15cm)的总氮、氨氮、硝氮和有机氮质量分数,揭示滇池湖滨带沉积物氮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滇池湖滨带各点位表层沉积物总氮平均质量分数为1667mg·kg^-1,低于湖区沉积物,湖滨带对湖水中氮的吸收与净化是重要原因之一。草海的污染水平高于外海,滇池外海湖滨带沉积物污染状况由北向南衰减,但南部海口出湖区湖滨带属于滇池出水口区域,其沉积物氮质量分数高于中度富营养的外海,而低于重度富营养的草海。草海和外海湖滨带沉积物总氮质量分数在2008-1992、1992-1975、1975-1960年3个时间段平均值分别为2889.07、3343.68、4010.20和896.57、655.37、845.01mg·kg^-1,草海湖滨带沉积物中有机氮是总氮的主要组成部分,总氮与氨氮、硝氮、有机氮之间的相关性良好,各种形态的氮与总氮在分布情况上密切相关。而外海湖滨带沉积物中总氮仅与有机氮的相关性很好,两者的分布趋于一致,但各种形态的氮间相关性较弱、分布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湖滨带 沉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