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HIF-1α、NSE、GFAP及相关临床特征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风险的关系分析
1
作者 李晶晶 卢志华 +2 位作者 王可可 吴超君 李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3-7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相关临床特征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5例HIE患儿作为HIE... 目的探讨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相关临床特征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5例HIE患儿作为HIE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出生的12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并检测新生儿出生后3 d血清HIF-1α、NSE、GFA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IF-1α、NSE、GFAP水平预测新生儿HIE发病的价值;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生儿HIE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IE组宫内窘迫、脐带异常、羊水污染、1 min Apgar评分≤7分的患儿比例较高(P<0.05),并且血清HIF-1α、NSE、GFAP水平较高(P<0.05);两组孕妇年龄、孕妇文化程度、胎龄、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产次、剖宫产、胎膜早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IF-1α、NSE、GFAP及三者联合预测新生儿HIE发病的敏感性分别为82.7%(95%CI:0.795,0.862)、78.7%(95%CI:0.705,0.849)、84.0%(95%CI:0.803,0.891)、85.3%(95%CI:0.788,0.922),特异性分别为85.3%(95%CI:0.816,0.907)、74.7%(95%CI:0.715,0.796)、72.0%(95%CI:0.692,0.771)、90.5%(95%CI:0.825,0.956),AUC分别为0.907(95%CI:0.884,0.930)、0.850(95%CI:0.816,0.884)、0.893(95%CI:0.827,0.959)、0.936(95%CI:0.905,0.967);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内窘迫[O^R=3.592(95%CI:2.017,6.397)]、脐带异常[O^R=4.905(95%CI:2.862,8.406)]、羊水污染[O^R=7.262(95%CI:3.603,14.637)]、1 min Apgar评分≤7分[O^R=3.139(95%CI:1.954,5.043)]、HIF-1α≥0.463 ng/mL[O^R=2.916(95%CI:1.422,5.980)]、NSE≥12.395μg/L[O^R=3.714(95%CI:1.955,7.056)]、GFAP≥3.962 ng/mL[O^R=3.556(95%CI:2.039,6.202)]均是新生儿HIE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内窘迫、脐带异常、羊水污染、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低及血清HIF-1α、NSE、GFAP水平高是新生儿HIE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通过检测血清HIF-1α、NSE、GFAP水平可为临床筛查HIE提供帮助,3项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临床特征 低氧诱导因子-1Α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下载PDF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水平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载量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衰竭患者中的表达
2
作者 卢志华 黄文滨 +1 位作者 张满娥 邓巧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14-117,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水平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衰竭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龙岩市第二医院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64例HBV感染肝衰竭患... 目的分析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水平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衰竭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龙岩市第二医院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64例HBV感染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阶段分为慢性肝衰竭(CLF)组35例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组29例,两组均通过电化学发光法和荧光定量法(Q-PCR)检测血清中HBsAg和HBV-DNA水平,并比较两组的因子表达情况。结果ACLF组中的HBsAg与HBV-DNA水平以及CD4+、CD8+均高于C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通过分析患者血清中的HBsAg与HBV-DNA水平的表达情况,掌握不同病程阶段HBV感染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为病症的预防和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乙型肝炎病毒 病理表达
下载PDF
高表达UBE2B在食管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免疫浸润相关性
3
作者 钱晓瑜 卢志华 +2 位作者 冯洋 包一笑 许丁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449-1453,1448,共6页
目的:研究泛素结合酶E2B(UBE2B)在食管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免疫浸润相关性。方法:通过UALCAN在线工具分析UBE2B在食管癌中的表达;PrognoScan、GEPIA、Kaplan-Meier Plotter三种工具进行UBE2B表达量与食管癌患者生存率相关性分析;TCGA... 目的:研究泛素结合酶E2B(UBE2B)在食管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免疫浸润相关性。方法:通过UALCAN在线工具分析UBE2B在食管癌中的表达;PrognoScan、GEPIA、Kaplan-Meier Plotter三种工具进行UBE2B表达量与食管癌患者生存率相关性分析;TCGA数据库、GEO数据库、CCLE数据库分析UBE2B对食管癌放化疗的影响;TIMER结合GEPIA进行UBE2B与食管癌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相关性分析。结果:UBE2B在食管癌中高表达,而且与食管癌患者的病理参数、生存率显著相关;高表达UBE2B与食管癌铂类放化疗反应显著相关;高表达UBE2B与食管癌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正相关。结论:高表达UBE2B影响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放化疗反应及肿瘤免疫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BE2B 食管癌 放化疗 免疫浸润
下载PDF
碳纳米管的表面改性与羟基磷灰石的包覆 被引量:8
4
作者 卢志华 孙康宁 +2 位作者 孙晓宁 朱广楠 李轩琦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7-1130,共4页
通过TEM、FTIR及XRD等检测手段对原位合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过程中碳管的表面改性及影响羟基磷灰石包覆的因素进行了系统探讨.研究表明,浓酸处理后,碳纳米管表面产生大量官能团;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 通过TEM、FTIR及XRD等检测手段对原位合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过程中碳管的表面改性及影响羟基磷灰石包覆的因素进行了系统探讨.研究表明,浓酸处理后,碳纳米管表面产生大量官能团;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加入提高了碳纳米管与水的相容性;实验中随着(NH_4)_2HPO_4溶液的加入,羟基磷灰石原位沉积并形成包覆层.结果发现:碳纳米管的表面改性、适当的pH值和陈化温度是得到羟基磷灰石连续包覆层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羟基磷灰石 表面改性 包覆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6
5
作者 卢志华 孙康宁 李爱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F09期197-199,203,共4页
主要从制备工艺、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临床应用几个方面介绍了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另外结合国内外生物材料的研究现状,综述了HAP生物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设想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力学性能 生物相容性 生物材料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及分散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卢志华 孙康宁 +1 位作者 任帅 焦明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3期100-103,共4页
研究了浓硝酸120℃回流处理不同时间后碳纳米管的形貌与结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半定量表征了加入十二烷基璜酸钠后碳纳米管悬浮液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实验发现120℃回流处理4 h可以获得长度均匀、两端开口的碳纳米管,并引入大量官能团:... 研究了浓硝酸120℃回流处理不同时间后碳纳米管的形貌与结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半定量表征了加入十二烷基璜酸钠后碳纳米管悬浮液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实验发现120℃回流处理4 h可以获得长度均匀、两端开口的碳纳米管,并引入大量官能团:SDS的加入能够显著改善碳纳米管悬浮液地稳定性,加入20%SDS的悬浮液静置80 h后碳纳米管浓度仅降低10%,且沉降速度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表面修饰 分散性能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6
7
作者 卢志华 孙康宁 +2 位作者 赵冬梅 李爱民 孙晓宁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8-731,共4页
主要研究了原位合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过程中不同因素对最终产物的影响。研究发现浓硝酸氧化处理可以在碳纳米管表面缺陷处引入大量羧基与羟基,这些官能团一方面可以提高碳纳米管在水中的分散性,另一方面在溶液中可以... 主要研究了原位合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过程中不同因素对最终产物的影响。研究发现浓硝酸氧化处理可以在碳纳米管表面缺陷处引入大量羧基与羟基,这些官能团一方面可以提高碳纳米管在水中的分散性,另一方面在溶液中可以吸附钙离子,进而原位合成复合材料。XRD分析表明pH值是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因素,pH>10时,复合材料中仅有碳纳米管和羟基磷灰石两种物相,其中纳米级的短棒状羟基磷灰石均匀吸附在碳纳米管表面,与之形成较强的界面结合;pH值小于8时,复合材料由层片状的CaHPO4.2H2O和CNTs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原位合成
下载PDF
原位合成制备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粉体 被引量:8
8
作者 卢志华 孙康宁 赵中帆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2-215,共4页
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了浓酸氧化处理,然后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了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粉体,并对氧化处理前后的碳纳米管及所得复合粉体进行了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检测。实验表明:经过浓硝酸氧化处理之后,多壁碳纳米管的端口... 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了浓酸氧化处理,然后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了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粉体,并对氧化处理前后的碳纳米管及所得复合粉体进行了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检测。实验表明:经过浓硝酸氧化处理之后,多壁碳纳米管的端口被打开并在缺陷处引入大量的羟基与羧基,这是原位合成复合材料的基础;所得复合粉体中仅有碳管和羟基磷灰石两种物相,其中纳米级的短棒状羟基磷灰石均匀吸附在碳纳米管表面,形成了较强的界面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羟基磷灰石 原位合成 多壁碳纳米管
下载PDF
全膝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因素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卢志华 熊传芝 +3 位作者 颜连启 王强 陈岗 胡翰生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止血带不同方法对全膝关节围手术期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将59例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行TKA手术全程中使用止血带,另一组在完成截骨后使用止血带、在骨水泥固化后松开止血带,以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失... 目的探讨使用止血带不同方法对全膝关节围手术期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将59例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行TKA手术全程中使用止血带,另一组在完成截骨后使用止血带、在骨水泥固化后松开止血带,以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失血量作为评价指标,对两组进行比较.使用Gross及Nadler公式计算围手术期总出血量.结果非全程止血带组术后首日总出血量明显多于全程止血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比较两组总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研究的患者术后均无关节血肿、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全程使用止血带并不能减少TKA围手术期总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止血带 失血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卢志华 马育栋 +1 位作者 赵冬梅 孙康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88-91,共4页
采用原位水热沉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HAp)/壳聚糖(CS)复合粉体,然后以京尼平为交联剂,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复合支架材料,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激光共聚焦显微(CLSM)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和细... 采用原位水热沉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HAp)/壳聚糖(CS)复合粉体,然后以京尼平为交联剂,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复合支架材料,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激光共聚焦显微(CLSM)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和细胞毒性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支架由CS和弱结晶态的纳米HAp两相组成,且两相间发生了键合;支架材料内部由相互贯通的孔洞结构组成,其直径在100~300μm之间,孔壁上富含微孔,并均匀分布着纳米HAp;采用京尼平交联的支架具有自发荧光特点,便于对材料在体内的情况进行实时追踪;同时其压缩强度大幅提高,细胞毒性降低,可以满足组织工程支架的要求,是一种潜在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 支架
下载PDF
载银羟基磷灰石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卢志华 孙康宁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56-60,共5页
以羟基磷灰石为载体、硝酸银为反应液,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出载银羟基磷灰石抗菌剂。考察了羟基磷灰石预煅烧温度、硝酸银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复合材料载银量的影响,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未经预煅烧的羟基磷灰石在硝酸银浓度为2g/L... 以羟基磷灰石为载体、硝酸银为反应液,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出载银羟基磷灰石抗菌剂。考察了羟基磷灰石预煅烧温度、硝酸银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复合材料载银量的影响,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未经预煅烧的羟基磷灰石在硝酸银浓度为2g/L时,40℃反应2h。利用XRD、FT-IR及TEM对复合材料进行物相及形貌分析,结果显示银离子进入羟基磷灰石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取代钙离子进入晶格,另一种是物理吸附于羟基磷灰石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离子交换 载银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多孔氧化铝陶瓷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2
作者 卢志华 李呈顺 马育栋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共7页
多孔氧化铝陶瓷同时具有氧化铝陶瓷耐高温、耐腐蚀性好和多孔材料比表面积大、热导率低等优良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节能、环保、生物、化工等众多领域。介绍了现阶段常见的多孔氧化铝陶瓷制备技术,总结了各种制备技术的特点,并对各... 多孔氧化铝陶瓷同时具有氧化铝陶瓷耐高温、耐腐蚀性好和多孔材料比表面积大、热导率低等优良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节能、环保、生物、化工等众多领域。介绍了现阶段常见的多孔氧化铝陶瓷制备技术,总结了各种制备技术的特点,并对各种不同工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综述。最后,展望了多孔氧化铝陶瓷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多孔陶瓷 制备技术
原文传递
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组织工程骨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志华 王韶进 +1 位作者 马育栋 赵冬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5-9,共5页
以京尼平(Genipin)为交联剂,通过粒子沥滤结合冷冻干燥工艺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支架。然后依据组织工程的原则,将pcDNA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165质粒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以京尼平(Genipin)为交联剂,通过粒子沥滤结合冷冻干燥工艺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支架。然后依据组织工程的原则,将pcDNA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165质粒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与支架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最后将该组织工程骨植入到兔桡侧,观察其成骨能力及降解速度。结果表明:京尼平交联的支架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与天然松质骨相似,可满足支架材料的要求;且支架材料具有自发荧光特征,便于观察支架的微结构及界面上细胞的粘附情况;动物实验表明所得复合骨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无毒副作用的优点及促进局部微血管形成、加快骨缺损修复的作用,其降解速度与骨生长速度基本匹配,是一种潜在的性能优良的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羧甲基壳聚糖 组织工程骨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细胞毒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卢志华 孙康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49,55,共4页
利用原位合成法制备出羟基磷灰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采用XRD、TEM对其成分及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MTT法和细胞形态分析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对L-929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细胞毒性反应,从而对其进行初步的生物相容性评价。结果表明,复合材料... 利用原位合成法制备出羟基磷灰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采用XRD、TEM对其成分及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MTT法和细胞形态分析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对L-929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细胞毒性反应,从而对其进行初步的生物相容性评价。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羟基磷灰石和碳纳米管两相构成,纳米级的短棒状羟基磷灰石均匀吸附在碳纳米管表面,与之形成较强的界面结合;不同浓度的复合材料浸提液在不同时间点培养的细胞均正常增殖,其细胞毒性均在1级以下,符合国家医用生物材料的细胞毒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细胞毒性
下载PDF
丝素蛋白/壳聚糖敷料对大鼠皮肤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卢志华 马育栋 +2 位作者 侯宗良 徐洪耀 赵冬梅 《济宁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7-30,共4页
目的:对丝素蛋白/壳聚糖、丝素蛋白/壳聚糖/肌肤生进行大鼠皮肤再生实验,探讨其作为皮肤再生敷料的可能性.方法 :取SD鼠16只,在双侧臀部对称性剪两个1.2 cm的圆形创口,分别放置与创面大小相当的敷料,右侧为对照组丝素蛋白/壳聚糖、左侧... 目的:对丝素蛋白/壳聚糖、丝素蛋白/壳聚糖/肌肤生进行大鼠皮肤再生实验,探讨其作为皮肤再生敷料的可能性.方法 :取SD鼠16只,在双侧臀部对称性剪两个1.2 cm的圆形创口,分别放置与创面大小相当的敷料,右侧为对照组丝素蛋白/壳聚糖、左侧为实验组丝素蛋白/壳聚糖/肌肤生敷料.术后定期观察伤口变化,并对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两组材料伤口完全愈合,实验组创面愈合后较对照组更光滑、韧性与质地更好.伤口愈合时间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5±0.47)、(11±0.53)天,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时间延长,两组创口都逐渐缩小,实验组缩小更为显著(P<0.05).病理切片观察显示两组均为正常生理反应,骨骼肌纤维细胞未见明显组织病理学改变,实验组可见骨骼肌再生.结论:两种敷料都具有皮肤再生功能,肌肤生的加入对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很明显,丝素蛋白/壳聚糖/肌肤生敷料适宜作为皮肤修复材料,是医用敷料的理想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壳聚糖 肌肤生 敷料 皮肤再生
下载PDF
碳纳米管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志华 孙康宁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1-884,共4页
从制备方法和力学性能两方面出发,综述了碳纳米管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陶瓷 复合材料 增强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的磺酸基功能化(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志华 孙康宁 任帅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14-1617,共4页
磺酸基官能团可以改善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促进其在复合材料以及涂层中的应用。介绍一种用十二烷基磺酸钠和羧基化碳纳米管相互反应制备磺酸基修饰碳纳米管的简便方法。紫外吸收强度及透射电镜分析表明:磺酸基修饰后的多壁碳纳米管在水... 磺酸基官能团可以改善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促进其在复合材料以及涂层中的应用。介绍一种用十二烷基磺酸钠和羧基化碳纳米管相互反应制备磺酸基修饰碳纳米管的简便方法。紫外吸收强度及透射电镜分析表明:磺酸基修饰后的多壁碳纳米管在水中分散均匀且稳定存在。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经过修饰的碳管表面带有丰富的磺酸基官能团。zeta电位分析表明:在所有pH值考察范围内,经过修饰的碳纳米管胶体溶液的zeta电位均低于–32mV,根据胶体稳定理论,低于该值的溶液在水中可以稳定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功能化 分散 磺酸基
下载PDF
碳纳米管取向对HA/CNTs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志华 程杰 孙康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8-31,共4页
以碳纳米管为增韧材料,用原位合成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碳纳米管复合粉体,通过氮气保护热压烧结制备了羟基磷灰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XRD、FT-IR、SEM、致密度、抗弯强度及断裂韧性测试,同时探索了碳纳米管取向对材料力学性... 以碳纳米管为增韧材料,用原位合成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碳纳米管复合粉体,通过氮气保护热压烧结制备了羟基磷灰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XRD、FT-IR、SEM、致密度、抗弯强度及断裂韧性测试,同时探索了碳纳米管取向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碳纳米管择优分布在热压面内;碳纳米管取向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随θ(材料表面与热压方向的夹角)的增大,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垂直于热压面的方向最差,平行于热压面的方向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取向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下载PDF
HAP/TZP复合材料的凝胶注模成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志华 孙康宁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3-746,共4页
多相材料凝胶注模成型时的关键问题是制备出混合均匀的稳定悬浮液,本实验主要研究了pH值、分散剂加入量对于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初步探索了羟基磷灰石(HAP)/氧化锆(TZP)复相陶瓷的凝胶注模成型条件。结果显示:TZP在复合材料中分散均匀,... 多相材料凝胶注模成型时的关键问题是制备出混合均匀的稳定悬浮液,本实验主要研究了pH值、分散剂加入量对于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初步探索了羟基磷灰石(HAP)/氧化锆(TZP)复相陶瓷的凝胶注模成型条件。结果显示:TZP在复合材料中分散均匀,并对基体起到一定的增强作用;其增韧机制主要是纳米颗粒细化晶粒增韧和相变增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注模成型 HAP/TZP复合材料 增韧
下载PDF
生物材料体外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卢志华 孙康宁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6期40-42,共3页
引言 在生物材料与人体体液、组织和器官的接触应用中,对材料进行生物学评价是至关重要的。生物学评价通常包括体外和体内两种测试途径。体外实验是将材料或其浸提液在体外环境下与细胞或组织接触,观察材料对细胞数量、形态及分化的... 引言 在生物材料与人体体液、组织和器官的接触应用中,对材料进行生物学评价是至关重要的。生物学评价通常包括体外和体内两种测试途径。体外实验是将材料或其浸提液在体外环境下与细胞或组织接触,观察材料对细胞数量、形态及分化的影响。体内实验则是将材料直接与动物体接触,观察植入体周围组织反映的状况,这类实验模拟了人体生理环境,与材料的最终应用状况接近。目前,动物体内植入仍是生物材料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主要手段。体内实验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在体内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体外评价 生物学评价 体内实验 周围组织 细胞数量 有效性评价 人体体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