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毒和驴强毒全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 被引量:5
1
作者 卢景良 张宝山 +1 位作者 刘永刚 孔宪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74-75,共2页
本项研究以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毒感染细胞总DNA和驴强毒感染驴外周血病毒RNA为起始材料,应用PCR和RTPCR的方法,分段扩增出马传贫弱毒疫苗毒前病毒和驴强毒各基因,并将各基因克隆后进行测序。根据与国外发表的马... 本项研究以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毒感染细胞总DNA和驴强毒感染驴外周血病毒RNA为起始材料,应用PCR和RTPCR的方法,分段扩增出马传贫弱毒疫苗毒前病毒和驴强毒各基因,并将各基因克隆后进行测序。根据与国外发表的马传贫病毒核苷酸序列比较,推导出马传贫疫苗毒和马传贫驴强毒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贫白细胞弱毒 马传贫驴强毒 核苷酸序列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糖蛋白致病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卢景良 曹殿军 +1 位作者 王莉林 张莹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10,共3页
本实验以分子生物学和现代免疫学方法,对新城疫病毒(NDV)中国毒株F48E9和LaSota等毒株的糖蛋白的致病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NDVF和HN蛋白为糖蛋白,强弱毒株之间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有明显的不同,... 本实验以分子生物学和现代免疫学方法,对新城疫病毒(NDV)中国毒株F48E9和LaSota等毒株的糖蛋白的致病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NDVF和HN蛋白为糖蛋白,强弱毒株之间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有明显的不同,并决定了毒株的毒力。但NDV的致病作用尚需HN、F蛋白的协同作用,单一的F或HN蛋白不能构成NDV的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 发病机理 单克隆抗体 瞬时表达
下载PDF
马传贫免疫中细胞免疫作用的研究 Ⅰ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外周血玫瑰花环形成试验
3
作者 卢景良 何兆忠 +1 位作者 林秀英 孔宪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1981年第4期7-9,共3页
随着细胞免疫学的进展,以往被认为是一种功能低下,处于衰老的分化终末的淋巴细胞,已证实是免疫反应中的主要细胞,是体液免疫反应或细胞免疫反应的物质基础,又被人们重新重视起来。淋巴细胞主要分为T细胞与B细胞,它们是两种免疫功能完全... 随着细胞免疫学的进展,以往被认为是一种功能低下,处于衰老的分化终末的淋巴细胞,已证实是免疫反应中的主要细胞,是体液免疫反应或细胞免疫反应的物质基础,又被人们重新重视起来。淋巴细胞主要分为T细胞与B细胞,它们是两种免疫功能完全不同的免疫潜能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贫 形成率 ER ATR 绵羊红细胞 外周血 豚鼠 荷兰猪 细胞免疫 玫瑰花环形成试验 弱毒疫苗
下载PDF
马传贫免疫中细胞免疫作用的研究 Ⅱ致敏淋巴细胞对马传贫病毒感染细胞破坏反应的观察
4
作者 卢景良 何兆忠 +1 位作者 林秀英 孔宪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1981年第4期10-10,15,共2页
为了探讨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中的细胞免疫作用,前报对免疫马匹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E玫瑰花(ER)和活性玫瑰花(ATR)及其活性率(ATR/ER)进行了检测。本报根据Spell等报告,含有生长着的病毒和表面有病毒抗原的靶细胞,能在试管中被致敏的淋巴... 为了探讨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中的细胞免疫作用,前报对免疫马匹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E玫瑰花(ER)和活性玫瑰花(ATR)及其活性率(ATR/ER)进行了检测。本报根据Spell等报告,含有生长着的病毒和表面有病毒抗原的靶细胞,能在试管中被致敏的淋巴细胞识别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贫 致敏淋巴细胞 马匹 免疫淋巴细胞 病毒抗原 靶细胞 细胞免疫 病毒感染 反应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克隆及其DNA疫苗的免疫原性 被引量:27
5
作者 陈化兰 于康震 +2 位作者 田国斌 唐秀英 卢景良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55-558,共4页
禽流感病毒(AIV)的表面结构蛋白血凝素(HA)是其主要保护性抗原。本研究参考已发表的H7亚型AIV的H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H7HA特异引物,以AIVA/Afri.Star./Eng-Q/983/79/(H7N... 禽流感病毒(AIV)的表面结构蛋白血凝素(HA)是其主要保护性抗原。本研究参考已发表的H7亚型AIV的H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H7HA特异引物,以AIVA/Afri.Star./Eng-Q/983/79/(H7N1)(A/Afri.Star./Eng)核酸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出1条1.7kbcDNA片段。将这一片段定向克隆到pUC18中,对其5′端及3′端部分序列测定后,确证其为HAcDNA。将HA基因置于SV40启动子和增强子下游,构建了这一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SVH7。以此质粒100μg肌肉注射免疫3周龄SPF鸡6只,4周后以100倍鸡胚感染剂量(EID)的HA基因同源病毒对所有鸡进行攻毒,1周后以棉拭子进行泄殖腔病毒分离;免疫后1~6周每周对所有鸡翅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HI抗体。结果,100μg免疫组鸡病毒分离数为0/6,对照组为6/6;攻毒后1周免疫组鸡HI效价为1∶32~1∶64,对照组为1∶4~1∶16。表明所构建的HA基因表达质粒可作为基因疫苗诱导鸡产生免疫保护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血凝素基因 RT-PCR 克隆 DNA疫苗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F48E9株及东北地区流行株F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曹殿军 苑纯秀 +3 位作者 郭鑫 闵平 孔宪刚 卢景良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7-120,共4页
采用异硫氰酸胍 /酚 /氯仿抽提一步法 ,提取新城疫病毒 ( NDV) F4 8E9株及 2个东北地区分离株 DB3、DB5基因组 RNA,并以其为模板经反转录合成 F基因 c DNA第 1链 ,再利用 PCR技术分段扩增出 F基因的c DNA。F4 8E9、DB3和 DB5株 F基因的 ... 采用异硫氰酸胍 /酚 /氯仿抽提一步法 ,提取新城疫病毒 ( NDV) F4 8E9株及 2个东北地区分离株 DB3、DB5基因组 RNA,并以其为模板经反转录合成 F基因 c DNA第 1链 ,再利用 PCR技术分段扩增出 F基因的c DNA。F4 8E9、DB3和 DB5株 F基因的 c DNA经酶切修饰后 ,插入 p UC1 9的多克隆位点中 ,转化感受态 E.coli DH5α。经相对分子质量比较、酶切分析及 PCR等鉴定方法筛选出 F4 8E9、DB3和 DB5株 F基因的阳性克隆。然后采用 Sanger′s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对阳性重组子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 ,证实分别获得了 F4 8E9、DB3和 DB5株 F基因的全长 c DNA。利用 DNASIS及 MEGA分析软件 ,将上述 3个毒株的 F基因序列与基他 1 1株有代表性的 NDV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 ,并绘制了 1 4株 NDV F基因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 ,F4 8E9和 DB3株在核苷酸序列上相对独立于 Toyoda等所分的 A、B、C组 ,单独成为一组 ;DB5株与B1 Hitchner株同属 B组 ,说明它们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同时也证明我国有不同基因型的毒株在流行。从进化的角度来看 ,NDV各毒株间确实存在遗传变异 ,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 F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进化树
下载PDF
鸡γ-干扰素基因的分子克隆与序列测定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胜旺 陈洪岩 +4 位作者 孔宪刚 张宝山 马云燕 童光志 卢景良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8-230,共3页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 RT-PCR)技术 ,从 Con A诱导培养 2 4 h的鸡脾淋巴细胞中扩增得到了大小约 50 0 bp的基因 ,将其平端连接到 p UC1 9质粒上 ,进行质粒 PCR和 Eco RI、Hind 双酶切鉴定后 ,筛选阳性重组克隆。序列分析表明 ...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 RT-PCR)技术 ,从 Con A诱导培养 2 4 h的鸡脾淋巴细胞中扩增得到了大小约 50 0 bp的基因 ,将其平端连接到 p UC1 9质粒上 ,进行质粒 PCR和 Eco RI、Hind 双酶切鉴定后 ,筛选阳性重组克隆。序列分析表明 ,该基因阅读开放框架由 4 92个核苷酸组成 ,与马和人γ-干扰素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3 5%和 3 2 %,与鸡 型干扰素基因的同源性仅为 1 5%,与国外报道的鸡 γ-干扰素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表明鸡脾淋巴细胞受到有丝分裂原刺激后 ,其 γ-干扰素基因 m RNA发生了表达 ,试验成功地克隆得到了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 淋巴细胞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HEC毒素基因的克隆及酶谱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怀青 陆承平 +2 位作者 袁世山 于康震 卢景良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9-343,共5页
嗜水气单胞菌HEC毒素是该菌重要的致病因子和保护性抗原。为了解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用SDS-蛋白酶K法提取了嗜水气单胞菌J-1株的染色体,经EcoRI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后作Southernblotting,用DIG标... 嗜水气单胞菌HEC毒素是该菌重要的致病因子和保护性抗原。为了解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用SDS-蛋白酶K法提取了嗜水气单胞菌J-1株的染色体,经EcoRI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后作Southernblotting,用DIG标记的HEC毒素探针检测,其5.0kb的酶切片段呈阳性。回收该片段,与pUC19相连,转化大肠杆菌JM109。提取X-gal平板上白色菌落的质粒,经大小比较、EcoRI酶切分析及DIG标记HEC毒素核酸探针斑点杂交鉴定,获得pHEC11等含5.0kb目的DNA片段的重组质粒。pHEC11质粒经酶切、电泳,证实目的DNA片段中含有BamHI、SmaⅠ、PstⅠ及PvuⅡ等酶切位点,并绘制了其物理图谱。同时还构建了若干亚克隆,为研制嗜水气单胞菌基因工程苗提供了目的基因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HEC 毒素 基因 分子克隆 物理图谱
下载PDF
从血清中分离纯化鸡IgG、IgM的实用方法 被引量:11
9
作者 孙建宏 曹殿军 +2 位作者 刘培欣 闫丽辉 卢景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78-380,共3页
本试验用绵羊红细胞免疫鸡 ,免疫后 5天采血 ,制备富集IgM血清。应用硫酸铵粗提、Sepharose_4B分子筛层析方法 ,从富集IgM的鸡血清一次性分离提取高纯度的IgM及纯度较高的IgG ,并经DEAE_5 2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纯化 ,获得电泳纯的... 本试验用绵羊红细胞免疫鸡 ,免疫后 5天采血 ,制备富集IgM血清。应用硫酸铵粗提、Sepharose_4B分子筛层析方法 ,从富集IgM的鸡血清一次性分离提取高纯度的IgM及纯度较高的IgG ,并经DEAE_5 2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纯化 ,获得电泳纯的IgG。经鉴定该方法制备的IgG ,IgM完全可以满足免疫学实验要求 ,从一份血清样品中同时纯化IgM、IgG两种免疫球蛋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铵 SEPHAROSE-4B IGG IGM 鸡血清 分离纯化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核蛋白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思国 康丽娟 +4 位作者 江国托 孔宪刚 卢中冶 刘忠贵 卢景良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6,共3页
将已经序列测定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 IBV) HB株的核蛋白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 pc DNA3的Kpn 酶切位点 ,快速筛选鉴定出含有 HB核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 ,经酶切、PCR及 Southern鉴定为正向插入了 HB核蛋白基因 ,将其命名为 pc DNA-N... 将已经序列测定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 IBV) HB株的核蛋白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 pc DNA3的Kpn 酶切位点 ,快速筛选鉴定出含有 HB核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 ,经酶切、PCR及 Southern鉴定为正向插入了 HB核蛋白基因 ,将其命名为 pc DNA-N。对重组质粒进行大量扩增 ,应用聚乙二醇纯化后 ,对 SPF雏鸡进行了免疫攻毒试验 ,结果表明 ,IBV核蛋白在抗感染和抗致死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核蛋白基因 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基因免疫 载体构建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免疫对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洪岩 江国托 +4 位作者 杨奇伟 陈奖励 张宝山 刘胜旺 卢景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50-253,共4页
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肾型 T 株 S1 基因c D N A 连接于pc D N A3 的 Hind I I I与 Ba m H I位点之间构建含有 C M V 启动子及 B G Hpoly A 信号序列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1 蛋白真核表... 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肾型 T 株 S1 基因c D N A 连接于pc D N A3 的 Hind I I I与 Ba m H I位点之间构建含有 C M V 启动子及 B G Hpoly A 信号序列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1 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实验证明, S P F 鸡肌注免疫后血清 Ig G 抗体逐渐升高,至第35 日龄左右达到高峰,攻毒后血清 Ig G 抗体先下降而后升高,血清 Ig G 抗体升高幅度不及 I B 油苗免疫组。质粒 D N A 免疫鸡攻毒后有40 % 的鸡可耐过强毒的攻击,说明 S1 基因在体内获得了表达并使鸡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基因 基因免疫 传染性支气管炎 IBV
下载PDF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_1基因DNA免疫质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 被引量:10
12
作者 步志高 江国托 +4 位作者 王秀荣 康丽娟 祁贤 陈万芳 卢景良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27-530,共4页
为探讨DNA免疫防制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可能性,以克隆的Masschusete型类M41地方分离QD株S1基因为免疫原基因,引入终止密码后插入SV40启动子、增强子下游和SV40polyA信号上游,构建了S1基因... 为探讨DNA免疫防制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可能性,以克隆的Masschusete型类M41地方分离QD株S1基因为免疫原基因,引入终止密码后插入SV40启动子、增强子下游和SV40polyA信号上游,构建了S1基因DNA免疫表达质粒pSVQDS1。将大量扩增并经聚乙二醇纯化的pSVQDS1溶于PBS,以300μg/只的剂量肌肉注射免疫小鼠,于4周后采集分离免疫小鼠血清进行鸡胚病毒中和试验。结果表明,pSVQDS1能够诱导产生针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的中和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 支气管炎病毒 S1基因 DAN免疫 家畜
下载PDF
高纯度鸡IgA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建宏 曹殿军 +3 位作者 徐哮 刘培欣 闫丽辉 卢景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18-419,共2页
本试验应用聚乙二醇 (PEG)粗提后 ,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 ,Sepharose_4B凝胶过滤层析方法 ,从鸡胆汁分离提取IgA 。
关键词 聚乙二醇 IGA 胆汁 提取 纯化 鉴定
下载PDF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国地方分离株RFLP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步志高 江国托 +5 位作者 刘思国 王秀荣 康丽娟 祁贤 陈万芳 卢景良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30-534,共5页
为初步确定我国不同地区流行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基因分型,对分离自国内8个不同地域疫区的IBVQD、GZ、ZZ、TJ、DL、YC、JS1和JS2及参考株M41、H52和T的S1基因RT-PCR扩增cDNA进... 为初步确定我国不同地区流行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基因分型,对分离自国内8个不同地域疫区的IBVQD、GZ、ZZ、TJ、DL、YC、JS1和JS2及参考株M41、H52和T的S1基因RT-PCR扩增cDNA进行HaeⅢ的RFLP分析。结果,QD与MD41、H52同属Massachussete基因型,GZ、ZZ、YC与T的基因型相同,DL、JS1和JS2则表现为各自独立的基因型,而TJ则为DL和T2种基因型毒株的混合感染,表明我国的广大地域内存在着Mass基因型、T基因型和可能的变异株IBV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 病毒 RFLP 基因型
下载PDF
鸡新城疫病毒HN基因在重组鸡痘病毒中的表达及其保护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曹殿军 刘惠莉 +3 位作者 王莉林 闵平 张莹 卢景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1-64,共4页
利用重组表达质粒HN-PEFL-29与鸡痘病毒FP9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经蚀斑筛选,结合Southern杂交,获得含有外源HN基因的纯化重组病毒。将筛选到的重组病毒经4次传代,细胞可见明显病变。免疫荧光检测结合We... 利用重组表达质粒HN-PEFL-29与鸡痘病毒FP9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经蚀斑筛选,结合Southern杂交,获得含有外源HN基因的纯化重组病毒。将筛选到的重组病毒经4次传代,细胞可见明显病变。免疫荧光检测结合Western印迹表明该重组子表达产物主要位于细胞膜上,以糖基化(74kD)和非糖基化(68kD)2种形式存在,表达产物具有类似于天然NDVHN蛋白的红细胞吸附活性及神经氨酸酶活性,且这2种活性均可被NDVHN特异性单抗所抑制。对该表达产物的免疫活性研究表明:用重组病毒免疫4周龄SPF鸡的ELISA抗体水平和血凝抑制效价均高于FPV接种组,但低于LaSota弱毒活疫苗接种组。以NDV强毒株F48E9攻毒发现:接种重组病毒106pfu/只时,保护力可达80%,而104pfu/只时,保护率仅为60%,这表明该重组病毒对雏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该保护作用与接种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HN基因 重组禽痘病毒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华南分离株核蛋白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思国 江国托 +3 位作者 康丽娟 刘忠贵 卢景良 刘明春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4-326,共3页
根据国外已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 B V)核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 1 对引物。应用这对引物,以 R T P C R 特异性扩增出华南分离株( H N 株)的核蛋白基因,基因产物大小为 15 kb , 与设计相符。对 ... 根据国外已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 B V)核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 1 对引物。应用这对引物,以 R T P C R 特异性扩增出华南分离株( H N 株)的核蛋白基因,基因产物大小为 15 kb , 与设计相符。对 H N 株部分核蛋白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与标准毒株 H52、 M 41、 Beau 和 Gray 的核蛋白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 H N 株与 H52、 M 41、 Beau 和 Gray 株的核酸同源性分别为 85% 、84% 84% 和 86% 。由此可以看出, H N 株与标准毒株在核蛋白基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病毒 IBV 核蛋白基因 核苷酸序列 同源性
下载PDF
鸡新城疫病毒F48E9株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因免疫诱导免疫保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胜旺 孔宪刚 +2 位作者 童光志 马云燕 卢景良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565-1569,共5页
将我国新城疫病毒标准强毒F4 8E9株的血凝素 神经氨酸酶基因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 中 ,进行鉴定后筛选阳性质粒。将此阳性质粒进行大量法提取并纯化后作为基因疫苗以每只鸡 10 0 μg的剂量肌肉接种 4 5日龄SPF鸡 ,并以 pcDNA3 空... 将我国新城疫病毒标准强毒F4 8E9株的血凝素 神经氨酸酶基因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 中 ,进行鉴定后筛选阳性质粒。将此阳性质粒进行大量法提取并纯化后作为基因疫苗以每只鸡 10 0 μg的剂量肌肉接种 4 5日龄SPF鸡 ,并以 pcDNA3 空质粒作为对照。结果表明 ,新城疫基因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新城疫病毒特异的血清IgG抗体反应 ,但产生抗体所需的时间较长 ,抗体滴度的增加较为缓慢。人工接种新城疫强毒后 ,基因疫苗免疫组 4 / 6的鸡得到保护 ,而且保护鸡具有明显的抗体反应 ,2只鸡未得到保护 ,但其死亡时间明显迟于对照组鸡 ,死亡鸡具有典型的新城疫病毒感染鸡的病理形态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新城疫病毒F48E9株 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因 诱导 免疫保护 基因免疫 基因疫苗
下载PDF
鸡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胜旺 孔宪刚 卢景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74-476,共3页
与人类和哺乳动物比较 ,以鸡为主的非哺乳动物细胞因子的研究不但在研究鸡免疫系统的发生及其免疫调节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在与人类和哺乳动物的比较免疫学、生物发育和进化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发现、生物学特性及分子特... 与人类和哺乳动物比较 ,以鸡为主的非哺乳动物细胞因子的研究不但在研究鸡免疫系统的发生及其免疫调节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在与人类和哺乳动物的比较免疫学、生物发育和进化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发现、生物学特性及分子特征等方面对鸡白细胞介素 - 1、6、8、骨髓单核细胞生长因子、转移生长因子_β家族、肿瘤坏死因子_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免疫调节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PCR结合分子杂交法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滨东 刘思国 +3 位作者 袁秀芳 万梅梅 孔宪刚 卢景良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31-433,共3页
利用逆转录-PCR(RT-PCR)特异性扩增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基因组中M基因和N基因之间一段核酸片段。以pUC19质粒载体将此片段克隆,用EcoRI和HindⅢ酶切此重组质粒,回收克隆片段后,制成生物素标... 利用逆转录-PCR(RT-PCR)特异性扩增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基因组中M基因和N基因之间一段核酸片段。以pUC19质粒载体将此片段克隆,用EcoRI和HindⅢ酶切此重组质粒,回收克隆片段后,制成生物素标记的核酸探针。用RT-PCR及生物素核酸探针法分别对IBV,IBDV,ILTV,MDV及NDV进行检测,结果证明该方法为IBV特异性检测方法。对人工感染IBV的SPF鸡口腔棉拭样品进行跟踪检测,证明本方法能在SPF鸡接毒后1~10d内检出I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核酸探针 传染性支气管炎 病毒 鸡病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进行抗原定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思国 尹训南 +5 位作者 李广兴 康丽娟 江国托 孔宪刚 刘忠贵 卢景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82-85,共4页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法对IBV感染后SPF鸡不同脏器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发现,在IBV感染后的第7天,在气管、肾脏、脾脏、肺脏和肝脏等组织细胞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特异性的荧光。表明在感染的初期,IBV具有广泛...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法对IBV感染后SPF鸡不同脏器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发现,在IBV感染后的第7天,在气管、肾脏、脾脏、肺脏和肝脏等组织细胞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特异性的荧光。表明在感染的初期,IBV具有广泛的组织嗜性;在感染的第10天,只有肾脏、气管或肺脏中呈现荧光,而以肾脏中的荧光最强,特异性荧光持续时间最长的是肾脏,可达14天,病毒存在于肾小管间质内浸润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胞浆中。实验结果证实,IFA方法具有直观、特异等特点,在抗原定位上具有独特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 抗原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