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葡萄膜黑色素瘤1例
1
作者 史丽英 孙先桃 +2 位作者 卢跃兵 孙爽 赵军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86,共3页
患儿男,1岁9个月,因右眼视物偏斜2周于2020年5月6日至河南省儿童医院就诊。患儿既往身体健康,无外伤及手术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足月生产,产后无窒息、缺氧病史,全身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无光感;左眼视力+0.50 D... 患儿男,1岁9个月,因右眼视物偏斜2周于2020年5月6日至河南省儿童医院就诊。患儿既往身体健康,无外伤及手术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足月生产,产后无窒息、缺氧病史,全身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无光感;左眼视力+0.50 DS/-0.25 DC×13°→0.6。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9.9、12.8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前后节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手持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显示,右眼角膜透明,前房浅,虹膜后粘连,晶状体混浊,有少许不规则缝隙状透明区,瞳孔变形呈细梭形,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图1);眼底窥不见。扩瞳后采用第3代新生儿数字化广域眼底成像系统行眼底检查,右眼瞳孔不能扩大,眼底窥不见。眼部B型超声检查显示,玻璃体腔内见17 mm×14 mm大小实性中低回声团,几乎充满整个玻璃体腔,边界尚清晰,内回声欠均匀,可见点片状强回声,基底回声偏低,后伴声影(图2),提示右眼内实性占位病变(性质待定)。2020年5月8日,行眼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显示,右侧眼球内可见不规则短T1短T2信号,T2压脂呈弱信号,大小约20 mm×16 mm×17 mm;病变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其后方及下方见条片状短T1长T2信号(图3)。头颅MRI检查显示,眼外肌及视神经未见异常,肌锥内外间隙未见异常信号影,眼上、下静脉及眼动脉未见扩张。初步诊断:右眼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瞳孔对光反射 虹膜后粘连 左眼视力 眼部检查 眼底检查 点片状 磁共振成像 扩瞳
下载PDF
注射雷珠单抗联合810 nm激光对Ⅱ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影响
2
作者 徐利辉 孙爽 +3 位作者 卢跃兵 黄云云 蒋瑜 史丽英 《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13-15,共3页
目的 研究注射雷珠单抗联合810 nm激光对Ⅱ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病变控制率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50例(90眼)Ⅱ区ROP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将患... 目的 研究注射雷珠单抗联合810 nm激光对Ⅱ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病变控制率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50例(90眼)Ⅱ区ROP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将患儿分为对照组(25例,46眼)和联合组(25例,44眼)。对照组采用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联合组采用注射雷珠单抗联合810 nm激光光凝治疗。比较两组病变控制率,治疗后6个月视网膜发育功能指标[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明、暗适应的b波的振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表现、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联合组病变控制率(93.18%)高于对照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荧光素渗漏减少率、新生血管消退率及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联合组FERG明、暗适应b波振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血清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雷珠单抗联合810 nm激光光凝治疗可有效促进Ⅱ区ROP患儿FFA表现及视网膜发育功能改善,抑制VEGF表达,提高病变控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雷珠单抗 810 nm激光 疾病控制率
下载PDF
应用Suresight对1-3岁婴幼儿屈光状态的筛查与分析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卢跃兵 夏天 +1 位作者 王惠 孙先桃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应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视力筛查仪对1~3岁婴幼儿的屈光状态进行检测,了解婴幼儿视觉系统屈光状态及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于郑州市儿童医院眼科门诊进行视力体检的1~3岁婴幼儿239名,按年龄分成4组:12~17个月龄... 目的应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视力筛查仪对1~3岁婴幼儿的屈光状态进行检测,了解婴幼儿视觉系统屈光状态及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于郑州市儿童医院眼科门诊进行视力体检的1~3岁婴幼儿239名,按年龄分成4组:12~17个月龄组、18~23个月龄组、24~29个月龄组、30~36个月龄组,利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视力筛查仪进行屈光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39名被检测幼儿中,有18名幼儿未检测出其屈光状态,其总检测率为92.5%,其中近视状态2例。12~17个月龄组、18~23个月龄组、24~29个月龄组、30~36个月龄组屈光球镜值分别为(+1.93±0.63)D、(+1.79±0.55)D、(+1.50±0.65)D、(+1.54±0.71)D,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7.062,P=0.000),屈光柱镜值分别为(0.82±0.40)D、(0.78±0.46)D、(0.69±0.49)D、(0.72±0.43)D,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25,P=0.339)。相关及回归分析显示,1~3岁婴幼儿月龄与其屈光球镜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411,P=0.000),即1~3岁婴幼儿屈光球镜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1~3岁婴幼儿月龄与其屈光柱镜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105,P=0.035),即1~3岁婴幼儿屈光柱镜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但其相关性较低。结论建议婴幼儿应从出生后6个月起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视力及屈光检查,密切观察屈光及视力的发育状态,保证视力健康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屈光状态 视力筛查 Suresight手持式自动视力筛查仪
下载PDF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缩短术治疗小儿斜视疗效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卢跃兵 孙先桃 孙爽 《淮海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缩短术治疗小儿斜视的疗效。方法:根据患儿就诊先后顺序选取100例小儿斜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入组所有患儿均按照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方案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同时给予下斜肌缩... 目的:探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缩短术治疗小儿斜视的疗效。方法:根据患儿就诊先后顺序选取100例小儿斜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入组所有患儿均按照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方案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同时给予下斜肌缩短术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以及下斜肌功能亢进治疗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斜视采取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缩短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下斜肌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 下斜肌缩短术 斜视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近立体视功能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卢跃兵 陈敏 孙先桃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6年第3期314-316,共3页
目的观察儿童接受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后疗效及近立体视功能重建情况。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郑州市儿童医院眼科收治间歇性外斜视矫正手术患儿150例,比较患儿术前术后的共同视功能和融合视功能,并考察立体视功能重建情况。结果 150例... 目的观察儿童接受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后疗效及近立体视功能重建情况。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郑州市儿童医院眼科收治间歇性外斜视矫正手术患儿150例,比较患儿术前术后的共同视功能和融合视功能,并考察立体视功能重建情况。结果 150例患儿中,手术后近视立体功能有明显改变。共同视功能术前为70例,术后为1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融合视功能术前为44例,术后增加至1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近立体视功能者,术前为72例,术后增加至136例,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有积极作用,近视立体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重建,具有相当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视 间歇性 近立体视功能 手术 儿童
下载PDF
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小儿弱视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卢跃兵 孙晓萍 《北方药学》 2017年第2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对弱视患儿的视力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治疗的120例单眼弱视患儿,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短时遮盖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 目的:探讨使用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对弱视患儿的视力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治疗的120例单眼弱视患儿,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短时遮盖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力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复诊,观察组视力提高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平均视力为(-0.038±0.21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0.210±0.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7,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种治疗法均无较大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弱视患儿的治疗过程中,使用阿托品联合遮盖疗法能显著提升视力,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品 短时遮盖疗法 小儿弱视
下载PDF
儿童远视眼屈光演变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卢跃兵 陈敏 《医学信息》 2011年第2期319-320,共2页
目的探讨远视儿童的屈光度变化规律。方法对183例3-6岁学龄前远视儿童,每半年至1年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1次,连续5年观察隐屈光度的变化。结果3-6岁儿童远视屈光度数每年递减,平均每年递减为0.35D。第1年和第5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目的探讨远视儿童的屈光度变化规律。方法对183例3-6岁学龄前远视儿童,每半年至1年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1次,连续5年观察隐屈光度的变化。结果3-6岁儿童远视屈光度数每年递减,平均每年递减为0.35D。第1年和第5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屈光程度与弱视程度呈正相关.与视力呈负相关。结论学龄前儿童远视程度逐年递减,年龄越小每年远视减小的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视眼 屈光演变 弱视
下载PDF
新生儿泪囊炎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孙先桃 陈敏 卢跃兵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0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泪囊炎 细菌培养 药敏结果分析 药物敏感实验 泪道探通术 药物敏感试验 泪囊分泌物 敏感抗生素
下载PDF
儿童单眼弱视182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孙先桃 陈敏 卢跃兵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7期527-528,共2页
目的观察单眼弱视的疗效,探讨其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追踪观察门诊治疗的182例单眼弱视,对弱视类型、程度、注视性质与疗效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率76.86%(93/121);单纯斜视性弱视治愈率10.53%(2/19);斜视合并屈光... 目的观察单眼弱视的疗效,探讨其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追踪观察门诊治疗的182例单眼弱视,对弱视类型、程度、注视性质与疗效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率76.86%(93/121);单纯斜视性弱视治愈率10.53%(2/19);斜视合并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率7.14%(3/42);轻度弱视治愈率88.00%(22/25);中度弱视治愈率66.97%(73/109);重度弱视治愈率6.25%(3/48);中心注视性弱视治愈率73.60%(92/125);非中心注视性弱视治愈率10.53%(6/57);其中弱视类型、弱视程度及注视性质各组间疗效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眼弱视以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好,斜视伴屈光参差的弱视治疗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眼弱视 斜视 屈光参差 疗效
下载PDF
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复发原因探讨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敏 卢跃兵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3期270-271,共2页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远期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访观察了123例217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基本治愈后3a以上的病例,经再次扩瞳验光后证实矫正视力低于0.8以下。结果本组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复发因其类型和程度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总复...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远期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访观察了123例217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基本治愈后3a以上的病例,经再次扩瞳验光后证实矫正视力低于0.8以下。结果本组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复发因其类型和程度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总复发率为25.2%,其中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复发率最高,依次为单眼性屈光参差性弱视,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和双眼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后的巩固是预防复发的根本。对弱视中易复发的病例应进行重点观察,早期发现、了解视力下降的原因,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 弱视 复发
下载PDF
小儿泪囊炎泪囊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敏 卢跃兵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48-549,共2页
关键词 小儿 泪囊炎 泪囊分泌物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致病菌
下载PDF
眼用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儿童异常瞬目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萍 孙先桃 +5 位作者 陈敏 夏天 刘梅 卢跃兵 王惠 孙爽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1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眼用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儿童异常瞬目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异常瞬目患儿,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80例。A组使用眼用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B组单纯使用眼用抗炎药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 d就临床症状综合得... 目的探讨眼用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儿童异常瞬目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异常瞬目患儿,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80例。A组使用眼用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B组单纯使用眼用抗炎药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 d就临床症状综合得分(CSCS)、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做对比观察与综合评分并记录。结果 A组治疗异常瞬目的疗效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用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对儿童异常瞬目的治疗有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用抗炎药 人工泪液 异常瞬目
下载PDF
短时遮盖联合阿托品治疗对小儿弱视患儿视力及弱视眼球矫正球镜度数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萍 夏天 +2 位作者 卢跃兵 王惠 孙爽 《临床研究》 2017年第7期20-21,共2页
目的探究短时遮盖联合阿托品治疗对小儿弱视患儿视力及弱视眼球矫正球镜度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弱视患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儿实施遮盖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阿... 目的探究短时遮盖联合阿托品治疗对小儿弱视患儿视力及弱视眼球矫正球镜度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弱视患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儿实施遮盖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阿托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视力相关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初诊视力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视力提高行数、弱视眼球矫正球镜度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短时遮盖联合阿托品治疗小儿弱视患儿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患儿的视力恢复与提高,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品 短时遮盖 儿童 弱视 弱视眼球矫正球镜度数
下载PDF
提上睑肌缩短术与额肌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萍 夏天 +2 位作者 卢跃兵 王惠 孙爽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4期1675-1676,共2页
目的比较提上睑肌缩短术与额肌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72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额肌悬吊术... 目的比较提上睑肌缩短术与额肌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72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额肌悬吊术,观察组患者接受提上睑肌缩短术,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近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远期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额肌悬吊术手术治疗相比,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儿术后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上睑肌缩短术 额肌悬吊术 先天性上睑下垂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远视眼屈光演变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敏 孙仙桃 卢跃兵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远视屈光度变化规律。方法163例3岁-6岁学龄前远视儿童。每半年至1年用1%阿托品眼膏扩瞳验光1次,连续5年观察屈光度的变化。结果3岁-6岁儿童远视屈光度数每年递减,平均每年递减为0.37D。第1年和第5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远视屈光度变化规律。方法163例3岁-6岁学龄前远视儿童。每半年至1年用1%阿托品眼膏扩瞳验光1次,连续5年观察屈光度的变化。结果3岁-6岁儿童远视屈光度数每年递减,平均每年递减为0.37D。第1年和第5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屈光程度与弱视程度呈正相关,与视力呈负相关。结论学龄前儿童远视程度逐年递减。掌握儿童屈光度的变化规律,有利于合理配戴眼镜,有效的治疗儿童弱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远视眼 屈光演变
下载PDF
人工泪液联合普拉洛芬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后干眼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晓萍 卢跃兵 《北方药学》 2017年第2期84-85,共2页
目的:观察人工泪液联合普拉洛芬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80例,均为单眼患者,按照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人工泪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泪液联... 目的:观察人工泪液联合普拉洛芬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80例,均为单眼患者,按照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人工泪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泪液联合普拉洛芬治疗。治疗后的第2、4周,比较两组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腺分泌实验(SIT)、荧光素染色(FL)结果,并对眼部感觉症状、隙灯下眼表体征进行评分。结果:用药第4周,两组间就用药疗效比较:对照组的BUT、SIT、FL试验结果依次为(8.74±1.42)s、(5.27±0.23)mm/min、(0.96±0.87)分,观察组依次为(14.51±2.14)s、(6.42±2.57)mm/min、(0.62±0.24)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部症状及体征比较:对照组的感觉性症状为(2.25±0.91)分,眼表体征为(2.15±0.91)分,观察组依次为(1.05±0.78)分、(0.93±0.64)分,效果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泪液联合普拉洛芬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后干眼症效果显著,有利于泪膜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泪液 普拉洛芬 青光眼 干眼症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红细胞参数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利辉 余继锋 +6 位作者 孙爽 卢跃兵 孙先桃 李冠峰 蒋瑜 黄云云 史丽英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477-481,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红细胞参数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检查发现的ROP患者59例118眼作为ROP组,同时选择相同出生胎龄段无ROP早产儿作为非ROP早产儿组,共22例44眼.ROP组患儿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1/2期ROP...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红细胞参数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检查发现的ROP患者59例118眼作为ROP组,同时选择相同出生胎龄段无ROP早产儿作为非ROP早产儿组,共22例44眼.ROP组患儿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1/2期ROP组、阈值期/阈值前病变ROP组、A-ROP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出生孕周、出生体重等临床资料,采集肘部静脉血检测血象各指标,比较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指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ROP的危险因素.结果ROP组、非ROP早产儿组之间的出生体重、呼吸窘迫、机械通气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期ROP组、阈值期/阈值前病变ROP组、A-ROP组患儿的出生体重、呼吸窘迫、机械通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P组RBC、PLT、MPV、RDW与非ROP早产儿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期ROP组、阈值期/阈值前期ROP组、A-ROP组患儿的RBC、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是RO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PLT、RBC是影响ROP病情的严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出生体重、机械通气、PLT、RBC、MPV、RDW与ROP发生发展有较大关系,PLT是ROP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影响ROP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可对临床上认识ROP病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参数 红细胞参数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相关性
下载PDF
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
18
作者 弓高云 卢跃兵 李萍 《医学信息》 2011年第6期1649-1650,共2页
目的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方法小于3月患儿早期采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按摩泪囊区,晚期静脉注射抗生素,扩张泪小点,按压泪囊区,排除脓液。大于3个月患儿采用泪道探通术加抗生素眼药水点眼。结果我院自2007年至2010年诊治的患儿中,... 目的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方法小于3月患儿早期采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按摩泪囊区,晚期静脉注射抗生素,扩张泪小点,按压泪囊区,排除脓液。大于3个月患儿采用泪道探通术加抗生素眼药水点眼。结果我院自2007年至2010年诊治的患儿中,除2例患儿因泪道骨性阻塞,发育异常,转至北京行泪小管插管外,其余患儿均痊愈。结论对于新生儿泪囊炎患儿采用泪囊区按压和泪道探通术.治愈率高。损伤小。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囊炎 按压 泪道探通术
下载PDF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与病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伟 孙晓萍 卢跃兵 《中外医疗》 2012年第7期67-67,共1页
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分析其发病原因。急性中耳炎过后迁延,腺样体肥大、扁桃体炎、鼻炎、鼻窦炎是儿童SOM的主要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治疗儿童SOM效果满意。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鼓膜穿刺 鼓膜置管术 病因
下载PDF
MicroRNA-4516、MicroRNA-198在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萍 卢跃兵 +3 位作者 孙爽 刘婷 孙先桃 余继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0-204,共5页
目的探究MicroRNA-4516(miR-4516)、MicroRNA-198(miR-198)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Y79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行眼球摘除术治疗的35例RB患儿的肿瘤组织及30例正常视网膜组织标本,比较肿瘤组织、正常视网... 目的探究MicroRNA-4516(miR-4516)、MicroRNA-198(miR-198)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Y79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行眼球摘除术治疗的35例RB患儿的肿瘤组织及30例正常视网膜组织标本,比较肿瘤组织、正常视网膜组织和Y79细胞中miR-4516、miR-198的表达水平。脂质体转染法建立miR-4516、miR-198过表达组(miR-4516-mimics组、miR-198-mimics组)、抑制组(miR-4516-inhibitor组、miR-198-inhibitor组)和对照组(miR-4516-NC组、miR-198-NC组)。CCK-8法检测转染24 h、48 h和72 h后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转染48 h后各组细胞miR-4516、miR-198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P53、Bcl-2蛋白表达。结果肿瘤组织及Y79细胞中miR-4516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视网膜组织,miR-198则相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细胞转染48 h后,miR-4516、miR-198分别在各自的inhibitor组、NC组和mimics组细胞内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均为P<0.05)。转染后24 h、48 h、72 h,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同一时间点各组的细胞增殖活性比较,miR-4516-mimics组>miR-4516-NC组>miR-4516-inhibitor组,miR-198-inhibitor组>miR-198-NC组>miR-198-mimi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转染后48 h,各组细胞凋亡率比较,miR-4516-inhibitor组>miR-4516-NC组>miR-4516-mimics组,miR-198-mimics组>miR-198-NC组>miR-198-inhibito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53蛋白在miR-4516-mimics组、miR-4516-NC组和miR-4516-inhibitor组中表达逐渐升高,Bcl-2蛋白表达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53蛋白在miR-198-mimics组、miR-198-NC组、miR-198-inhibitor组中表达逐渐降低,Bcl-2蛋白表达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miR-4516在RB肿瘤组织及Y79细胞中呈高表达状态,miR-198呈低表达状态;miR-4516可促进Y79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miR-198可抑制Y79细胞增殖,二者有望成为RB的新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MicroRNA-4516 MicroRNA-198 细胞增殖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