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卢辉山 张祥福 +4 位作者 郑知文 吴心愿 黄昌明 官国先 王川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58-260,共3页
目的 探讨大肠癌肝转移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大肠癌肝转移86例,在原发灶切除的基础上,分为转移灶单纯切除、栓塞化疗切除、单纯栓塞化疗和全身化疗四组进行治疗,并分析单发性肝转移癌、局限于一段或一叶的多发性转移癌、左右肝均有转... 目的 探讨大肠癌肝转移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大肠癌肝转移86例,在原发灶切除的基础上,分为转移灶单纯切除、栓塞化疗切除、单纯栓塞化疗和全身化疗四组进行治疗,并分析单发性肝转移癌、局限于一段或一叶的多发性转移癌、左右肝均有转移癌的不同疗效.结果 单纯切除组和栓塞化疗切除组的一年生存率,均优于单纯栓塞化疗组(P<0.05);而单纯栓塞化疗组的一年生存率又优于单纯化疗组(P<0.05).在手术切除的两组病例中,单发性转移癌术后一年生存率优于左右肝均有转移灶的术后生存率(P<0.01);而局限于肝脏一段或一叶的多发性转移癌,栓塞化疗切除组的三年生存率,优于单纯切除组(P<O.05).结论 大肠癌肝转移,只要原发灶能切除,肝转移灶属于单一结节者,以肝切除治疗为好;肝动脉插管或埋泵栓塞化疗是肝转移癌有效的姑息疗法,而且能为肝转移瘤切除提供术前准备,尤其是局限一段或一叶的多发性转移,栓塞化疗后手术能提高切除的彻底性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肝转移癌 肝切除术 栓塞治疗
下载PDF
空肠间置代胃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卢辉山 张建中 +3 位作者 吴心愿 黄昌明 王川 张祥福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5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讨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价值。方法:以12例健康人为对照,将140例胃癌全胃切除术病人按消化道重建术式不同分为4组。A组:食管空肠Roux鄄y吻合术;B组:食管空肠“P”襻加Roux鄄y吻合术;C组:食管空肠Hunt... 目的:探讨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价值。方法:以12例健康人为对照,将140例胃癌全胃切除术病人按消化道重建术式不同分为4组。A组:食管空肠Roux鄄y吻合术;B组:食管空肠“P”襻加Roux鄄y吻合术;C组:食管空肠Hunt鄄Lawrence吻合术;D组:食管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比较4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预后营养指数(PNI)、体重、血液营养学指标、胃肠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并以此判断各术式之优劣。结果:D组病人的PNI、体重和血液营养学指标(血清铁、转铁蛋白、Hb)均优于A、B、C组(P<0.05);D组餐后30min的胆囊收缩素(CCK)水平及自然杀伤细胞(NK)、CD4、CD8及CD4/CD8值与对照组相似,而均优于A、B、C组(P<0.05)。差异均具显著性。结论: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是一较合理的重建术式。空肠“P”形构造不仅具有代胃之功能,且可降低十二指肠液逆蠕动冲力,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食糜通过十二指肠刺激CCK等胃肠激素的分泌,有利于消化及营养的吸收;仅切断一端空肠及适度大小的代胃,保持了空肠与系膜原有的联系,既简化了手术,又保证了间置代胃空肠之血运,使吻合口无缺血坏死之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间置代胃术 全胃切除术 术后 消化道重建
下载PDF
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临床特征、预后及预防 被引量:1
3
作者 卢辉山 张祥福 +3 位作者 吴心源 黄昌明 官国先 王川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310-311,共2页
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临床特征、预后及预防卢辉山张祥福吴心源黄昌明官国先王川关键词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胃癌切除切端癌残留临床并非少见,它是直接影响胃癌术后生存率的因素之一。为探讨切端癌残留的规律,寻求防范对策,以提... 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临床特征、预后及预防卢辉山张祥福吴心源黄昌明官国先王川关键词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胃癌切除切端癌残留临床并非少见,它是直接影响胃癌术后生存率的因素之一。为探讨切端癌残留的规律,寻求防范对策,以提高胃癌术后之疗效,现将本科胃癌切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外科手术 切端癌残留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男性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4
作者 卢辉山 张祥福 +2 位作者 吴心愿 黄昌明 王川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188-189,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癌 男性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老年人胃癌的外科治疗(附326例报告)
5
作者 卢辉山 张祥福 +4 位作者 冯玉满 吴天金 吴心愿 郑知文 黄昌明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3年第2期24-25,共2页
本院肿瘤科从1972年至1986年12月共收住胃癌1108例,其中60岁以上的326例,占同期胃癌总数的29.42%。老年人全身情况较差,各个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有些患者不仅合并有心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不全,而且手术前进食困难、呕吐、消... 本院肿瘤科从1972年至1986年12月共收住胃癌1108例,其中60岁以上的326例,占同期胃癌总数的29.42%。老年人全身情况较差,各个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有些患者不仅合并有心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不全,而且手术前进食困难、呕吐、消瘦、贫血、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和手术后并发症。因此老年人胃癌外科治疗有一定特殊性。根据本组资料,我们拟对老年人胃癌的手术治疗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胃癌 手术后并发症 退行性变化 姑息性切除 胃体癌 电解质平衡失调 胃窦癌 皮革样 并存症 并存病
下载PDF
残胃食管癌的外科治疗(6例报告)
6
作者 卢辉山 张祥福 +3 位作者 冯玉满 吴天金 吴心愿 黄昌明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282-282,共1页
残胃食管癌的外科治疗(6例报告)卢辉山,张祥福,冯玉满,吴天金,吴心愿,黄昌明关键词残胃食管癌,外科治疗我科1994年1月~1995年6月收治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6例,占同期食管癌的10.25%,均采用手术切除,取得... 残胃食管癌的外科治疗(6例报告)卢辉山,张祥福,冯玉满,吴天金,吴心愿,黄昌明关键词残胃食管癌,外科治疗我科1994年1月~1995年6月收治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6例,占同期食管癌的10.25%,均采用手术切除,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胃 胃癌 食管肿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老年人食管癌184例外科治疗
7
作者 卢辉山 张祥福 +4 位作者 吴心愿 黄昌明 蔡建春 官国先 王川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8年第6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老年人食管癌184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老年人与非老年人食管癌,手术切除术的1、3、5年生存率相仿;但老年人并存病多,本组术前并存其它疾病的110例,并存率59.8%;术前并... 目的:探讨老年人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老年人食管癌184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老年人与非老年人食管癌,手术切除术的1、3、5年生存率相仿;但老年人并存病多,本组术前并存其它疾病的110例,并存率59.8%;术前并存病的存在,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关明显,P<0.05。结论:重视老年人食管癌的全面检查和并存病的治疗,是提高切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经全面检查,若无远处转移,又无手术绝对禁忌症的患者,经适当准备,就应给予手术探查的机会,术中只要局部条件许可,应尽量切除原发灶,为综合治疗创造条件,以年高为由放弃探查,以及手术探查中的消极态度,是影响老年人食管癌治疗效果的不利因素;术前常规呼吸道准备,术中、术后良好的心肺功能监测和呼吸管理,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必要时延迟麻醉拔管或作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是降低术手并发症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食管肿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623
8
作者 王金万 孙燕 +26 位作者 刘永煜 于起涛 张沂平 李凯 朱允中 周清华 侯梅 管忠震 李维廉 庄武 王东林 梁后杰 秦凤展 卢辉山 刘晓晴 孙红 张燕军 王杰军 罗素霞 杨瑞合 涂远荣 王秀问 宋恕平 周静敏 游丽芬 王竞 姚晨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83-290,共8页
背景与目的EndostarTM(YH-16)是中国烟台麦得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atin),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该药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Ⅰ、Ⅱ期临床结果证明该药单药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背景与目的EndostarTM(YH-16)是中国烟台麦得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atin),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该药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Ⅰ、Ⅱ期临床结果证明该药单药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YH-16联合长春瑞滨和顺铂(N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4月~2004年6月,493例一般状况评分为0~2,经病理和细胞学确诊的Ⅲ/Ⅳ期NSCLC患者进入NP联合YH-16与NP联合安慰剂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的终点目标是有效率(RR)、临床受益率(CBR)、肿瘤进展时间(TTP)、生活质量(QOL)以及安全性.结果486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RR分别为35.4%和19.5%(P=0.0003),总CBR分别为73.3%和64.0%(P=0.035),总的中位TTP分别为6.3个月和3.6个月(P=0.0000).对初治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的RR分别为40.0%和23.9%(P=0.003),CBR分别为76.5%和65.0%(P=0.023),中位TTP分别为6.6个月和3.7个月(P=0.0000);对复治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的RR分别为23.9%和8.5%(P=0.034),CBR分别为65.2%和61.7%(P=0.68),中位TTP分别为5.7个月和3.2个月(P=0.0002).试验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较对照组略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疗后QOL评分比较有明显提高(P=0.015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血液学及非血液学毒性方面,中、重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YH-16与NP方案联合,能明显提高晚期NSCLC的RR及中位TTP,且安全性较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NP方案 随机双盲对照 晚期和复发非小细胞肺癌 Ⅲ期临床研究
下载PDF
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多中心Ⅱ期临床随机试验 被引量:33
9
作者 周清华 侯梅 +18 位作者 李潞 任莉 邱萌 杨玉琼 黄雯霞 陈震 孟志强 宋明志 李明众 李恩孝 李毅 姚煜 郑知文 刘星 张祥福 卢辉山 张茂宏 王秀问 于学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 观察比较国产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 (nrhTNF)加化疗和单纯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 9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各 45例患者。试验组在化疗的同时 ... 目的 观察比较国产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 (nrhTNF)加化疗和单纯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 9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各 45例患者。试验组在化疗的同时 ,分别在第 1~ 7天 ,第 11~ 17天肌肉注射nrhTNF 4×10 6U/m2 ,2 1天为一周 ,连用二个周期。对照组仅给予化疗 ,2 1天为一周期 ,连用二个周期。试验结束后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 3例患者因依从性原因出组 ,各有 42例可供临床疗效分析和不良反应分析。试验组有效率为 47.62 % ( 2 0 /4 2 ) ,对照组为 19.0 5 % ( 8/4 2 ) (P =0 .0 0 2 )。试验组治疗后KPS评分为 85 .0 2± 10 .74,对照组为 81.3 5± 9.63 (P =0 .0 3 8)。试验组和对照组Ⅲ+Ⅳ度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与nrhTNF有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轻度发热、感冒样症状 ,注射局部疼痛 ,注射局部红肿硬结 ,均不需作特殊处理 ,治疗结束后均能自行消失。结论 国产nrhTNF联合化疗药物治疗NSCLC能显著提高化疗的有效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nrhTNF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不良反应轻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 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肺肿瘤 联合化疗 随机对照试验 多中心试验
下载PDF
nm23基因在食管癌中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川 张祥福 +2 位作者 杨发端 卢辉山 殷凤峙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研究nm23基因表达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标本中nm23表达。结果食管癌原发灶癌组织中nm23表达阳性率81.6%,癌旁形态学正常食管粘膜nm23阳... 目的研究nm23基因表达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标本中nm23表达。结果食管癌原发灶癌组织中nm23表达阳性率81.6%,癌旁形态学正常食管粘膜nm23阳性率36.8%,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食管癌nm23高表达者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58.2%)明显高于低表达者(22.2%,P<0.005);nm23表达水平与癌组织浸润食管深度及食管癌TNM分期呈正相关,统计学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P<0.05、P<0.02);nm23低表达的患者术后三年和五年生存率分别为60.0%和51.6%,显著高于nm23高表达者(38.7%和22.6%),P<0.05和P<0.01。结论nm23基因过度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NM23 基因表达 食管肿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联合化疗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17
11
作者 周清华 鄢希 +26 位作者 任莉 李潞 邱萌 杨玉琼 罗德云 黄雯霞 刘鲁明 陈震 孟志强 王雅杰 傅强 徐阳 杨林军 李明众 李恩孝 李毅 姚煜 张祥福 刘星 卢辉山 张茂宏 王秀问 于学军 秦凤展 郑荣生 陈余清 毕明宏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64-267,共4页
目的 观察并比较国产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rmhTNF)加化疗药物和单纯化疗治疗人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 2 0 0例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 15 0例 ,对... 目的 观察并比较国产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rmhTNF)加化疗药物和单纯化疗治疗人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 2 0 0例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 15 0例 ,对照组 5 0例。对照组仅给予化疗 ,而试验组在化疗的同时 ,分别在第 1~ 7天 ,第 11~ 17天肌肉注射rmhTNF 4× 10 6U /m2 ,两组均以 2 1天为一周期 ,连用两个周期。试验结束后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有 5例 ,对照组有 3例患者因为依从性原因出组 ,其余患者可供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试验组有效率为 46.90 % ( 68/ 14 5 ) ,对照组为 17.0 2 % ( 8/ 47)(P =0 .0 0 1)。试验组治疗后KPS评分为 86.0 2± 9.74,对照组为 80 .14± 9.10 (P =0 .0 2 5 )。试验组和对照组Ⅲ +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与rmhTNF有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轻度发热、感冒样症状、注射局部疼痛、注射局部红肿硬结 ,均不需作特殊处理 ,治疗结束后均能自行消失。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见有严重肝肾功能、心电图异常 ,以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rmhTNF联合化疗药物治疗人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化疗 ,rmhTNF能明显提高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试验 联合化疗
下载PDF
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颅脑及肝脏转移的综合性治疗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升 卢辉山 +5 位作者 郑知文 张祥福 赖金火 侯培锋 郑建伟 林碧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5-576,共2页
关键词 鼻窦肿瘤/外科学 癌肉瘤 肿瘤转移 肝肿瘤/继发性 肝肿瘤/药物疗法 脑肿瘤/继发性 脑肿瘤/药物疗法 综合疗法
下载PDF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治疗晚期胃癌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星 张祥福 +4 位作者 卢辉山 吴心愿 黄昌明 王川 官国先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06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 评价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对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试验设计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64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化疗+rmhTNF组(rmhTNF组)40例,单纯化疗组24例.两组化疗方案相同:氟尿嘧啶500mg/m2,... 目的 评价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对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试验设计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64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化疗+rmhTNF组(rmhTNF组)40例,单纯化疗组24例.两组化疗方案相同:氟尿嘧啶500mg/m2,第1~5天给药;多柔比星40 mg/m2,第1天给药;丝裂霉素6 mg/m2,第1天给药;21 d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rmhTNF组第1~7、11~17天另行肌内注射rmhTNF 400万U/m2.疗效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好转(MR)、稳定(SD)和进展(PD),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临床受益率=(CR+PR+MR+SD)/总例数×100%;并进行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Karnofsky评分)比较.毒性反应根据WHO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评估.结果 单纯化疗组2例未完成2个周期治疗中途退出,其余62例按计划完成试验,可评价疗效;64例患者均可评价不良反应.有效率rmhTNF组为17.5%(7/40),单纯化疗组为4.5%(1/22),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4);临床受益率rmhTNF组为80.0%(32/40),单纯化疗组为54.5%(12/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rmhTNF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为87.2±7.5,高于治疗前的83.0±7.9(P=0.001);单纯化疗组Karnofsky评分治疗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前为84.1±8.0,治疗后为83.2±7.8);两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rmhTNF肌内注射给药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注射局部疼痛、注射局部红肿硬结、畏冷寒战、骨肌肉疼痛、发热、感冒样症状等,但程度较轻,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rmhTNF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晚期胃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近期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和生活质量;rmhTNF局部肌内注射给药毒副作用较轻,患者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腺癌 肿瘤坏死因子类 生物疗法 药物疗法
下载PDF
DcR3和Ki-67在胃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平 黄昌明 +3 位作者 张祥福 卢辉山 杨发端 张鲁榕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39-42,F003,共5页
目的 探讨诱捕受体 3(Dc R3)蛋白和细胞核增殖抗原 (Ki- 6 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98例胃癌组织和 5 6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 Dc R3和Ki- 6 7的表达 ,分析其与多种临... 目的 探讨诱捕受体 3(Dc R3)蛋白和细胞核增殖抗原 (Ki- 6 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98例胃癌组织和 5 6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 Dc R3和Ki- 6 7的表达 ,分析其与多种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1 ) 98例胃癌组织中 Dc R3和 Ki- 6 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5 .1 % (5 4 / 98)、6 8.4 % (6 7/ 98)。5 6例癌旁正常胃组织未发现 Dc R3和 Ki- 6 7的阳性表达。 (2 ) Dc R3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 TNM分期显著正相关 (P<0 .0 1 ) ,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浸润深度等无相关性 (P>0 .0 5 )。 (3) Ki- 6 7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 (P<0 .0 1 )及 TNM分期 (P<0 .0 5 )显著相关 ,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淋巴结转移等无相关性 (P>0 .0 5 )。 (4 ) Dc R3和 Ki- 6 7的表达显著正相关 (P<0 .0 1 )。 结论  (1 ) Dc R3在胃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率。 (2 ) Dc R3和 Ki- 6 7的异常表达可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 ,其蛋白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分化、浸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 KI-67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MINE方案治疗难治性与复发性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升 卢辉山 +5 位作者 郑知文 张祥福 赖金火 侯培峰 郑建伟 林碧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41-643,共3页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是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联合化疗是治疗进展期NHL的主要治疗方式。传统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至今仍被认为是治疗中、高度恶性NHL标准...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是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联合化疗是治疗进展期NHL的主要治疗方式。传统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至今仍被认为是治疗中、高度恶性NHL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案,其治愈率可达40%,但仍有50%~60%的患者治疗后不能缓解或缓解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化疗疗法 解救治疗 MINE方案
下载PDF
残胃癌和残胃复发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6
作者 官国先 张祥 +3 位作者 冯玉满 吴天金 卢辉山 吴心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9期6-8,共3页
自1975年2月~1995年10月间共行胃癌手术1903例,其中残胃癌手术34例,残胃复发癌手术19例,分别占同期胃癌手术的1.787%(34/1903)和0.998%(19/1903)。两种特殊胃癌的手术方式:根治性残胃全切除术(R2式)35例,左上腹内脏... 自1975年2月~1995年10月间共行胃癌手术1903例,其中残胃癌手术34例,残胃复发癌手术19例,分别占同期胃癌手术的1.787%(34/1903)和0.998%(19/1903)。两种特殊胃癌的手术方式:根治性残胃全切除术(R2式)35例,左上腹内脏联合切除1例,姑息性切除8例,剖腹探查9例。35例残胃全切除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7.1,34.7,23.6%。故认为胃部分切除术后应定期行胃气钡双重造形或胃镜检查,一经确诊为残胃癌或残胃复发癌,力争行根治性残胃全切除术,并辅以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残胃癌 残胃复发癌 手术
下载PDF
黄芩素对胃癌细胞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谢建伟 黄昌明 +1 位作者 张祥福 卢辉山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6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黄芩素对胃癌细胞血管生成及其诱导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黄芩素对胃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改变;通过MTT法观察细胞生长抑制率;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胃癌细胞中存在VEGF的过表达... 目的探讨黄芩素对胃癌细胞血管生成及其诱导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黄芩素对胃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改变;通过MTT法观察细胞生长抑制率;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胃癌细胞中存在VEGF的过表达,黄芩素下调胃癌细胞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结论黄芩素可通过下调胃癌细胞的VEGF表达,抑制其血管生成作用;黄芩素下调VEGF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脂氧合酶抑制剂 VEGF 凋亡 细胞
下载PDF
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评价(附169例报告)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祥福 卢辉山 +5 位作者 殷凤峙 冯玉满 吴天金 吴心愿 邵知文 黄昌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565-567,共3页
本文报告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169例的经验。术后总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0.4%,40.0%和 23.3%。根据本组经验认为高位胃体癌,全胃癌、多原发癌、残胃癌、胃底贲门癌应行全胃切除,术中肉眼判断癌已侵及浆膜层者宜行全胃合并脾胰尾切... 本文报告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169例的经验。术后总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0.4%,40.0%和 23.3%。根据本组经验认为高位胃体癌,全胃癌、多原发癌、残胃癌、胃底贲门癌应行全胃切除,术中肉眼判断癌已侵及浆膜层者宜行全胃合并脾胰尾切除。本文改进的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消化道重建术能恢复十二指肠自然通道,具有代胃,又能防止返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提高术后生存质量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 空肠 代胃术 胃肿瘤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8对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生长及移植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升 卢辉山 +3 位作者 陈湘琦 林挺岩 李志鹰 康明强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63-565,共3页
目的探讨IL-18对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生长及移植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复制Lewis肺癌小鼠模型16只,随机分为IL-18治疗组与荷瘤模型组,每组8只,分别予IL-18、生理盐水于接种第7日起每日1次腹腔注射,连续7次。观察IL-18对小鼠健康状况、... 目的探讨IL-18对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生长及移植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复制Lewis肺癌小鼠模型16只,随机分为IL-18治疗组与荷瘤模型组,每组8只,分别予IL-18、生理盐水于接种第7日起每日1次腹腔注射,连续7次。观察IL-18对小鼠健康状况、移植瘤变化的影响,并用TUNEL方法检测其对移植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IL-18对小鼠健康状况无明显影响,对移植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肿瘤抑制率为75%,对移植瘤细胞的凋亡有促进作用。结论IL-18可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途径对Lewis肺癌产生抑制作用,有望成为肺癌治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8 肺癌 移植瘤 凋亡
下载PDF
洛铂联合5-氟尿嘧啶与甲酰四氢叶酸治疗晚期胃癌30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升 卢辉山 +4 位作者 张祥福 黄昌明 王川 吴心愿 官国先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观察洛铂(LBP)联合5-氟尿嘧啶(5-Fu)与甲酰四氢叶酸(CF)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03/2008-09收治的30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晚期胃癌患者接受LBP联合5-Fu与CF方案治疗的情况.LBP30mg/m2静滴,第1天... 目的:观察洛铂(LBP)联合5-氟尿嘧啶(5-Fu)与甲酰四氢叶酸(CF)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03/2008-09收治的30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晚期胃癌患者接受LBP联合5-Fu与CF方案治疗的情况.LBP30mg/m2静滴,第1天;5-FU300mg/m2静滴,第1-5天;CF100mg/m2静滴,第1-5天,3wk为1周期,至少接受2个周期化疗后按照WHO标准评估疗效及不良作用.结果:30例患者共进行124个周期化疗,中位3(2-6)个周期,其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2例,稳定(SD)5例,进展(PD)13例,客观有效率(ORR)为40%(12/30),临床肿瘤控制率(TCR)为56.7%(17/30).不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与胃肠道反应,而肝功能异常及神经系统毒性等较轻,无明显肾毒性和心脏毒性、未发生因化疗产生严重不良作用而终止治疗者和化疗相关性死亡病例.结论:LBP联合5-FU与CF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深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铂 5-氟尿嘧啶 甲酰四氢叶酸 化学治疗 晚期胃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