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抗病毒药物对持续病毒学应答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
1
作者 严景全 刘娟 +2 位作者 卢雪兰 蓝云翠 林占洲 《肝脏》 2023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评价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肝纤维化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首诊并接受入院规范化治疗的CHC患者104例,男性65例,女性39例,年龄(45.6±11.2)岁。CHC诊... 目的评价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肝纤维化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首诊并接受入院规范化治疗的CHC患者104例,男性65例,女性39例,年龄(45.6±11.2)岁。CHC诊断符合要求,且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较DAAs治疗前后CHC患者各项指标变化,依据肝病状态分为慢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比较各CHC肝病状态治疗前后各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值差异。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DAAs治疗前CHC患者WBC、PLT、ALT、AST及TBil分别为(5.0±1.2)×10^(9)/L、(142.6±36.6)×10^(9)/L、(62.0±13.7)U/L、(52.8±11.3)U/L及(21.5±5.2)μmol/L,与治疗后相比[(5.3±1.5)×10^(9)/L、(171.4±41.3)×10^(9)/L、(18.2±3.8)U/L、(21.6±4.1)U/L及(16.1±4.7)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s治疗前CHC患者APRI、FIB-4及LSM分别为(1.2±0.4)、(3.0±1.0)及(11.6±3.7)kPa,均显著高于治疗后[(0.4±0.1)、(1.7±0.7)及(7.3±2.0)kPa,P<0.05]。依据病史、检验指标及影像学资料,将CHC患者分为慢性肝炎(n=67)、代偿期肝硬化(n=22)及失代偿期肝硬化(n=15)等肝病状态。各CHC肝病状态APRI、FIB-4治疗前后变化值分别为(-0.4±0.1)、(-1.4±0.5)及(-1.9±0.9);(-0.4±0.2)、(-2.2±0.8)及(-4.0±1.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三者LSM治疗前后变化值为(-2.3±1.0)、(-4.6±1.5)及(-9.5±3.8)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既往文献信息,与治疗前比较,慢性肝病患者治疗后LSM检测值降低>30%定义为LSM改善。以CHC患者DAAs治疗后LSM是否改善作为应变量(赋值0=未改善,1=改善),单因素分析得出治疗前ALT、AST、APRI与LSM改善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ALT、AST是DAAs治疗CHC患者LSM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应用DAAs治疗CHC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一旦HCV感染确诊,应尽早开展抗HCV治疗,阻止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直接抗病毒药物 持续病毒学应答 肝纤维化
下载PDF
补体系统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卢雪兰 刘娟 +3 位作者 严景全 王春玲 蓝云翠 林占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4期3050-3052,共3页
目的 研究补体系统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表达,探讨补体系统激活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下载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数据集GSE96851,通过与血管瘤对照病人对比,分析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内差异基因表达,... 目的 研究补体系统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表达,探讨补体系统激活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下载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数据集GSE96851,通过与血管瘤对照病人对比,分析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内差异基因表达,以及基因组通路及蛋白相互作用的联系。使用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检测健康对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中Ig G和补体C3表达差异。结果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内免疫信号通路明显活化,其中补体相关的免疫信号通路活化最为明显。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较健康对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g G明显升高,而补体C3明显下降。结论 补体系统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补体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6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卢雪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16期74-75,共2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采用普通干扰素α-2a治疗的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治疗1年,治疗结束后...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采用普通干扰素α-2a治疗的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治疗1年,治疗结束后随访3~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病毒应答及生物化学应答情况。结果观察组早期病毒应答(EVR)、完全应答(ETVR)、持续应答(SVR)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随访3个月生物化学应答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可长时间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并可长时间持续抑制病毒的复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肝炎 慢性 丙型
下载PDF
低乙肝表面抗原的核苷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疗效研究
4
作者 卢雪兰 刘彩霞 +1 位作者 刘娟 林占洲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低乙肝表面抗原的核苷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低乙肝表面抗原(HBsAg<1000 IU/mL)的恩替卡韦(ETV)经治的乙肝e抗原(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ETV单药治疗组和序贯... 目的探讨低乙肝表面抗原的核苷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低乙肝表面抗原(HBsAg<1000 IU/mL)的恩替卡韦(ETV)经治的乙肝e抗原(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ETV单药治疗组和序贯治疗组。连续用药4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BsAg下降、HBsAg清除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序贯治疗组的HBsAg下降及HBsAg清除率明显高于ETV单药治疗组(P<0.05)。两组的HBs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期ETV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通过额外增加干扰素治疗,有利于提高HBsAg清除率,从而使患者达到停药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序贯疗法 核昔 干扰素
下载PDF
CLEC12B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卢雪兰 刘娟 +3 位作者 严景全 王春玲 蓝云翠 林占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5期698-700,共3页
目的:研究CLEC12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索其在肝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下载肝癌数据集,获得CLEC12B基因表达谱和临床资料。比较CLEC12B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CLEC12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CLEC12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索其在肝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下载肝癌数据集,获得CLEC12B基因表达谱和临床资料。比较CLEC12B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CLEC12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和疾病预后的相关性;利用基因富集化分析预测CLEC12B影响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CLEC12B在肝癌组织中呈低表达。CLEC12B表达状态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期优于低表达患者。CLEC12B高表达富集到DNA修复,低表达则富集到炎症反应等基因集。结论:CLEC12B可能通过炎症及DNA修复等影响肝癌发生发展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CLEC12B 癌症基因组图谱 预后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3年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林占洲 卢雪兰 刘彩霞 《今日药学》 CAS 2015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3年的疗效。方法 3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另一组4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恩替卡韦治疗,进行基线情况及抗病毒3年的疗效及安全... 目的观察比较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3年的疗效。方法 3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另一组4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恩替卡韦治疗,进行基线情况及抗病毒3年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组成、Child-Pugh评分、基线HBV DNA水平、HBe Ag阳性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第1年、第2年、第3年结束时2组患者肝功Child-Pugh评分、肝硬化并发症发生率等均较治疗前好转且有统计学差异,但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单药治疗组病毒转阴率、死亡率、失访率、肝细胞癌发生率均优于联合治疗组,但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但联合治疗组有2名患者出现肌酐升高。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或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可获得较好疗效,但治疗3年2治疗组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在药物安全性方面恩替卡韦单药优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肝硬化
下载PDF
门静脉癌栓累及部位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关系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占洲 徐永成 +1 位作者 丘岳 卢雪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年第14期1702-1704,共3页
目的 探讨门静脉癌栓累及部位分类对食管胃底静脉的曲张程度和出血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导致死亡的原因.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共68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人,分成Ⅰ型组和Ⅱ型组两组,采取胃镜或者超声对病人进行检查,并对68例病人长期回... 目的 探讨门静脉癌栓累及部位分类对食管胃底静脉的曲张程度和出血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导致死亡的原因.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共68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人,分成Ⅰ型组和Ⅱ型组两组,采取胃镜或者超声对病人进行检查,并对68例病人长期回访直至其离世.结果 Ⅰ型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有29例为轻度曲张、15例为中度曲张、4例为重度曲张,Ⅱ型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有12例为轻度曲张、6例为中度曲张、2例为重度曲张;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型组有32例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66.67%;Ⅱ型组有6例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30%;Ⅰ型组中反复出血最多为5次,Ⅱ型组中反复出血最多为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门静脉癌栓累及部位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影响不大,但明显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患者的死亡原因也有影响.所以把门静脉癌栓患者按累及部位分类,可以很好的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检测,提出更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癌栓疾病 累及部位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破裂出血 死亡原因
下载PDF
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在非病毒性疑难肝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林占洲 卢雪兰 +2 位作者 刘娟 严景全 王春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300-30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诊疗非病毒性疑难肝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116例经常规检查无法明确诊断的非病毒性疑难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应用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辅助诊断,分析其诊断... 目的探讨应用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诊疗非病毒性疑难肝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116例经常规检查无法明确诊断的非病毒性疑难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应用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辅助诊断,分析其诊断符合率、检出的病例分布情况,观察各检出病例的病理特征。结果肝脏占位性病变检出率为97.22%(35/36),肝硬化原因不明检出率为92.86%(13/14),肝功能异常查因检出率为89.39%(59/66)。各病例类型的检出方面,肝脏占位性病变35例,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13例,肝硬化再生结节10例,转移瘤7例,胆管细胞癌5例;肝硬化原因不明14例,其中隐原性肝5例,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3例,血色病3例,脂肪肝肝硬化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例;肝功能异常查因66例,其中药物性肝损害2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19例,隐原性肝炎7例,脂肪肝14例,重叠综合症6例。结论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应用在非病毒性疑难肝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以为病理特征的分析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 非病毒性疑难肝病 诊断及治疗
下载PDF
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干扰素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时机选择及疗效研究
9
作者 林占洲 刘彩霞 +2 位作者 卢雪兰 何伟峰 余治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时,联合核苷(酸)类药物的不同时机对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观察干扰素治疗患者分别在治疗起始时联合阿德福韦酯、12周应答不佳者及24周应答不佳者联合拉米夫定最终各组疗效。结果:48周时及停药...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时,联合核苷(酸)类药物的不同时机对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观察干扰素治疗患者分别在治疗起始时联合阿德福韦酯、12周应答不佳者及24周应答不佳者联合拉米夫定最终各组疗效。结果:48周时及停药后24周时,起始时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组及12周应答不佳者联合拉米夫定组患者的病毒转阴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HBeAg转换率并未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治疗起始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或根据12周应答情况加用拉米夫定治疗均能一定程度提高治疗应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治疗应用 核苷类药物治疗应用 联合治疗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长期不耐药的预测因素研究
10
作者 林占洲 徐永成 +1 位作者 卢雪兰 何伟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1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长期不耐药的预测因素。方法对研究组27例拉米夫定治疗5年而未出现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对照组拉米夫定治疗16个月出现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基线情况及抗病毒早期疗效的...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长期不耐药的预测因素。方法对研究组27例拉米夫定治疗5年而未出现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对照组拉米夫定治疗16个月出现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基线情况及抗病毒早期疗效的回顾分析。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组成无显著差异,研究组的基线病毒载量低于对照组,而抗病毒12周、24周时病毒转阴率、ALT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组第1年及第5年HBeAg转阴率/转换率并未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基线病毒载量、12周时病毒转阴率、ALT复常率对患者长期不耐药的有预测作用,但对HBeAg转换率无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预测因素
下载PDF
如何创设和谐的美的教学环境
11
作者 卢雪兰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08年第5期108-108,共1页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语文的美。
关键词 教学环境 和谐 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 语文学习 柏拉图 求美 学生
下载PDF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水平对核苷(酸)类似物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严景全 王春玲 +3 位作者 刘娟 卢雪兰 林占洲 莫凡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HBV pgRNA)水平预测核苷(酸)类似物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疗效的价值。方法2015年8月~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初始治疗的CHB患者107例,接受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或替比夫定治疗观察48 w。采...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HBV pgRNA)水平预测核苷(酸)类似物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疗效的价值。方法2015年8月~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初始治疗的CHB患者107例,接受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或替比夫定治疗观察48 w。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pgRNA,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应用MedCalc15.1统计学软件绘制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HBV pgRNA水平预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疗效。结果在治疗48周末,27例(25.2%)患者不应答,另80例(74.8%)患者获得完全应答或部分应答;(完全或部分)应答组血清HBV DNA载量为(6.1±1.0)lg copies/mL,显著低于不应答组【(7.2±1.2)lg copies/mL,P<0.05】,外周血CD4+/CD8+比值为(0.7±0.2),显著高于不应答组【(0.6±0.1),P<0.05】,血清HBeAg阳性率为41.3%,显著低于不应答组(70.4%,P<0.05),血清HBV pgRNA水平为(5.3±0.8)lg copies/mL,显著低于不应答组【(6.5±1.1)lg copies/m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BV DNA载量、HBeAg状态和血清HBV pgRNA水平均为影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CHB患者疗效的因素(OR=2.793、OR=3.827、OR=4.035,P均<0.05);经ROC分析显示,血清HBV pgRNA水平预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CHB患者不应答的最佳截断点为5.89 lgcopies/mL,AUC值为0.865(95%CI:0.816~0.905),其预测的灵敏度为74.1%(20/27),特异度为88.8%(71/80)。结论监测血清HBV pgRNA水平预测核苷(酸)类似物初治的CHB患者的疗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如果检测结果稳定,不失为一种临床决策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V前基因组RNA 核苷(酸)类似物 疗效预测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指导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输血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蓝云翠 卢雪兰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指导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输血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106例有输血指征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凝血功能及血常...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指导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输血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106例有输血指征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监测下指导输血,观察组给予血栓弹力图(TEG)监测下指导输血,比较两组输血前后凝血指标、输注血液制品用量、TEG各参数变化。结果:输血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后观察组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指标改善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新鲜冷冻血浆(FFP)、冷沉淀(CRYO)输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血小板输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输血后K值较输血前有所降低(P<0.05),α角较输血前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输血前后R、MA、CI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监测下指导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输血能够更加精准指导输血以改善凝血功能,能实时反映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时调整输注血制品数量及种类,减少血制品的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肝硬化失代偿期 输血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中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9
14
作者 宁长秀 卢雪兰 +4 位作者 邹文娇 邱锡荣 胡利民 吴国英 陈招娣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7期901-904,共4页
目的研究本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中碳青霉烯酶基因流行状况,为治疗和控制其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2016年间临床分离的CRAB非重复株,Vitek-2 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实... 目的研究本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中碳青霉烯酶基因流行状况,为治疗和控制其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2016年间临床分离的CRAB非重复株,Vitek-2 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实验,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初筛,EDTA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耐药基因。结果 69株CRAB对替加环素耐药率为1.4%,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81.2%,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在90%以上,全部表现为多重耐药。改良Hodge试验阳性55株(80.0%),EDTA协同试验未检出阳性菌株。基因扩增KPC酶基因38株(55%),OXA-23酶基因68株(98.6%),OXA-51酶基因69株(100%),未检测出IMP-1、VIM-1、NDM-1、SIM-1、OXA-24和OXA-58等酶基因。结论本院69株CRAB耐药性非常严重,OXA-23和OXA-51型酶基因是其携带的主要碳青霉烯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 耐药机制
下载PDF
917株病原菌临床分离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雪兰 宁长秀 +2 位作者 曹瑞林 邱锡荣 胡利民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1458-1461,1474,共5页
目的分析917株病原菌临床分离菌耐药性。方法收集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12月间分离的917株病原菌,采用VITK2-compact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判读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 目的分析917株病原菌临床分离菌耐药性。方法收集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12月间分离的917株病原菌,采用VITK2-compact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判读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917株非重复分离菌中67%(614株)为革兰阴性菌,33%(303株)为革兰阳性菌;肠杆菌科细菌检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分别为136(59.9%)和15(23.4%);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共40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35株(87.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在同类菌的的检出率分别为36.2%和80.9%,且对利福平、达福普汀/奎奴普汀的耐药率均≤10%,未见菌株对万古霉素、利耐唑胺、替加环素耐药;非发酵菌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检出率为35.5%;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菌株菌较少见。结论临床病原菌呈多样性分布,以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格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更为常见,且细菌耐药性较严重,且有明显交叉耐药性,临床需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 耐药性分析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演变观察
16
作者 刘娟 严景全 卢雪兰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特征的演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2月18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诊治的56例COVID-19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数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胸部HRCT表现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特征的演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2月18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诊治的56例COVID-19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数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胸部HRCT表现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COVID-19患者症状持续时间(11.25±5.26)d,以发热(85.71%)、干咳(51.79%)、乏力(32.14%)为主要表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在疾病早期波动于正常范围低限,第8~14天回升(均P<0.05);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均于第8~14天下降(均P<0.05)。第8~14天时,2例(3.57%)病灶范围较第4~7天增加,47例(83.93%)原有病灶范围缩小,2例(3.57%)出现新发病灶,仅2例(3.57%)病灶基本完全吸收消失。结论:COVID-19患者病程持续时间较长,住院第8~14天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心肌损伤、肺部影像才有改善,肺部病灶基本完全吸收消失的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胸部高分辨率CT
下载PDF
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卢雪兰 《医疗装备》 2017年第10期50-51,共2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医院接受救治的妊娠期贫血患者80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前来接受体检的正常孕妇80名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血常规检验并对比分析其检查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以小细胞型... 目的分析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医院接受救治的妊娠期贫血患者80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前来接受体检的正常孕妇80名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血常规检验并对比分析其检查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以小细胞型贫血患者为主(72.5%),而大细胞型贫血患者数量约占所有患者的22.5%。同时孕早期、孕中期患者中小细胞型贫血患者数量最多,孕晚期患者中小细胞型贫血患者数量略高于大细胞型贫血患者。对照组在血液血红蛋白、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等多项常规血液指标检查结果上,与观察组中的大细胞型贫血患者、小细胞型贫血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贫血患者在孕期各个时间段内均会出现贫血症状,而无论大细胞型贫血或是小细胞型贫血患者,其在血红蛋白、红细胞数量等多项血常规检验结果上与健康对象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贫血 血常规检验 健康孕妇
下载PDF
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卢雪兰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4期466-467,共2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期贫血孕妇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于我院行产检的健康孕妇39例作为对照组,2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常规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小细胞贫血患者血红蛋白(Hb)... 目的分析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期贫血孕妇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于我院行产检的健康孕妇39例作为对照组,2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常规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小细胞贫血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大细胞贫血患者MCH、M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红细胞(RBC)、Hb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常规检查能通过各项血液指标的异常变化反映孕妇的贫血情况,可用于妊娠期贫血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贫血 血常规检验 结果分析
下载PDF
无性繁殖技术在植物中药材繁殖和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卢雪兰 罗雯 +2 位作者 黄琼英 冠巍 徐俊强 《现代园艺》 2021年第7期31-35,共5页
药用植物无性繁殖技术为解决生产实践中资源匮乏的问题提供了出路,就目前药用植物的分离繁殖、扦插繁殖、压条繁殖、组织培养等无性繁殖技术以及破除营养体休眠的策略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药用植物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工作进... 药用植物无性繁殖技术为解决生产实践中资源匮乏的问题提供了出路,就目前药用植物的分离繁殖、扦插繁殖、压条繁殖、组织培养等无性繁殖技术以及破除营养体休眠的策略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药用植物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工作进行展望,旨在为药用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无性繁殖 进展
下载PDF
血脂与血糖联合检测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卢雪兰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26期3710-3711,共2页
目的研究血脂与血糖联合检测对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2月间到我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对2组的血脂与血糖值进行比较。结... 目的研究血脂与血糖联合检测对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2月间到我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对2组的血脂与血糖值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脂(TG)、总胆固酯(T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疑似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取血脂与血糖联合检测,可为初步筛查及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 血脂 血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