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爱课程动物解剖与组织学胚胎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1
作者 朱晓岩 陈树林 +2 位作者 赵善廷 张琪 卿素珠 《解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64-266,共3页
动物解剖与组织学胚胎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动物药学等专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动物医学专业后续动物生理学、动物病理学和临床诊断学等课程的先导课程。既有通过肉眼观察各种动物包... 动物解剖与组织学胚胎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动物药学等专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动物医学专业后续动物生理学、动物病理学和临床诊断学等课程的先导课程。既有通过肉眼观察各种动物包括牛、马、羊、猪和家禽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等的解剖学,也有借助显微镜观察各种动物机体微细结构及其功能关系的组织学,还有研究各种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及一般规律的胚胎学。由于动物种类多,形态结构存在差异,记忆内容繁多,涵盖范围广且高度抽象难懂,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 临床诊断学 动物医学专业 爱课程 动物生理学 动物病理学 动物种类 涵盖范围
下载PDF
山羊胎儿脊神经节发育过程中NGF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卿素珠 林吉茂 +1 位作者 徐永平 张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02-1108,共7页
山羊胎儿脊神经节于胚胎第6周就已形成,但此时节内神经元形态不清晰,至第8周,节内神经元形态逐渐清晰,节内神经纤维数量少;随着胚胎发育,节内神经元数量并不显著增加,而是节细胞之间神经纤维及胶质细胞的增多和神经元个体的增长,从而使... 山羊胎儿脊神经节于胚胎第6周就已形成,但此时节内神经元形态不清晰,至第8周,节内神经元形态逐渐清晰,节内神经纤维数量少;随着胚胎发育,节内神经元数量并不显著增加,而是节细胞之间神经纤维及胶质细胞的增多和神经元个体的增长,从而使神经节的体积逐渐增大。节内神经元既可分为形态和着色不同的明暗2类,也可分为细胞直径不同的大、中、小3类。山羊胎儿脊神经节内存在NGF及其受体TrKA,随着胚胎发育,NGF主要分布于节内各类神经元的胞质中,特别是在第14周后;TrKA阳性反应则在第10周后才出现,主要分布于中、小神经元的胞质和胞核,而在大神经元未能见到阳性反应,但在大神经元周围的卫星细胞可观察到TrKA强阳性反应产物。结果提示,NGF对外周神经嵴起源的发育中感觉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并与卫星细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TRKA 脊神经节 发育 胎儿 山羊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山羊胎儿皮肤发育中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卿素珠 林吉茂 +2 位作者 张灵枝 王磊磊 罗时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83-1388,共6页
运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对山羊皮肤发育的组织学特点、山羊皮肤发育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的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表皮结构形成于胎儿发育的6周龄左右,开始为单层上皮,而后逐渐增殖为复层、厚... 运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对山羊皮肤发育的组织学特点、山羊皮肤发育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的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表皮结构形成于胎儿发育的6周龄左右,开始为单层上皮,而后逐渐增殖为复层、厚度不断增加,15周龄后逐渐变薄;真皮层在10周龄时形成,11周龄后陆续有皮肤衍生结构从中发育形成。随着胚胎的继续发育,皮肤各部分结构的发育渐趋完善。(2)在胎儿发育的第6周就出现EGF与EGFR的较弱表达,以后随着胎龄的增加,EGF与EGFR表达量逐渐增加。从表达分布看,在胎儿发育的11周前,EGF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表皮基底层细胞、毛囊上皮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等的胞质内,EGFR则主要位于相应细胞的膜上;11-16周,EGF和EGFR表达量逐渐增高,分布范围从表皮的基底层细胞、棘细胞、毛囊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扩展到血管内皮细胞、汗腺上皮细胞和竖毛肌,EGF主要定位于这些细胞的胞质,EG-FR则主要分布于细胞膜;17周至出生,随着表皮的明显变薄,EGF及EGFR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层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阳性反应继续增强。皮肤发育期间,EGF及EGFR的表达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只是EGFR的表达相对滞后,两者的表达曲线一致、相关性极显著。表明EGF及EGFR在皮肤及其衍生结构的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皮肤 发育 山羊
下载PDF
鸡生殖器官的组织学特点 被引量:7
4
作者 卿素珠 贾维真 +2 位作者 孙稳平 马永华 沈霞芬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1998年第1期31-33,共3页
通过对5例健康成年罗曼鸡的生殖器官的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1)鸡睾丸曲细精管生精上皮形成多个细胞柱,各团细胞柱独立完成精子的发生。2)卵巢的间质内可见到大量成堆分布的嗜酸性粒细胞,这种现象可能与机体的防御能力有关。3... 通过对5例健康成年罗曼鸡的生殖器官的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1)鸡睾丸曲细精管生精上皮形成多个细胞柱,各团细胞柱独立完成精子的发生。2)卵巢的间质内可见到大量成堆分布的嗜酸性粒细胞,这种现象可能与机体的防御能力有关。3)在输卵管的子宫——阴道连接部的粘膜皱襞内存在有精子寄生腺,腺体内的分泌物可较长时间的保持精子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睾丸 输卵管 组织学
下载PDF
鸡肠道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3
5
作者 卿素珠 姜河 +1 位作者 安源 曹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4-48,共5页
为探讨鸡肠道组织中肽能神经支配的途径及其功能,运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SP法,对不同生长阶段鸡肠道中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肠壁中VIP的表达范围较为广泛,涉及黏膜上皮和固有... 为探讨鸡肠道组织中肽能神经支配的途径及其功能,运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SP法,对不同生长阶段鸡肠道中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肠壁中VIP的表达范围较为广泛,涉及黏膜上皮和固有层、肌层和外膜,尤以固有层和肌层最为典型;随着日龄增加,黏膜上皮间VIP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从肠道不同部位的分布来看,十二指肠中VIP的表达强于同时期其他部位,空肠中的表达次之,回肠和盲肠的表达相对较弱。黏膜固有层和肌层一直分布有染色较深的VIP阳性神经纤维,呈串珠状、细线状或膨体状。提示鸡肠道是产生VIP的又一个重要部位,肠道中的VIP可参与鸡免疫器官的功能调节,并作为一种信息分子介导神经内分泌系统和黏膜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肠肽(VIP) 免疫组织化学 肠道组织
下载PDF
鲤鱼消化管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卿素珠 张琪 +1 位作者 刘兴海 陈青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4期85-86,共2页
运用大体解剖和常规组织学方法 ,对 1 4尾全长 3 0 0~ 3 80 mm鲤鱼的消化管的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鲤鱼的消化管不发达 ,管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与外膜四层。口咽腔的黏膜内含有较多的味蕾 ;食管黏膜上皮的形态依... 运用大体解剖和常规组织学方法 ,对 1 4尾全长 3 0 0~ 3 80 mm鲤鱼的消化管的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鲤鱼的消化管不发达 ,管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与外膜四层。口咽腔的黏膜内含有较多的味蕾 ;食管黏膜上皮的形态依皱襞部位而异 :皱襞顶端为复层扁平上皮 ,侧部及基部则由数层粘液细胞和少量上皮细胞构成 ;食管后紧接前肠 ,无胃 ;除直肠外的肠壁固有层中均有不发达的肠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 消化管 鲤鱼
下载PDF
抗病毒合剂对机体免疫器官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卿素珠 张靖飞 +2 位作者 张为民 张黎 毛友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8-20,共3页
“抗病毒合剂”由多种清热药及补益药组成。以小鼠和雏鸡为试验模型 ,研究该合剂对机体免疫器官的作用。分别于给药前 (0 d) ,给药后 7d、1 4d测定小鼠脾脏指数 ;给药后 2 0 d测定雏鸡法氏囊指数 ;对小鼠脾脏、胸腺及雏鸡法氏囊、脾脏... “抗病毒合剂”由多种清热药及补益药组成。以小鼠和雏鸡为试验模型 ,研究该合剂对机体免疫器官的作用。分别于给药前 (0 d) ,给药后 7d、1 4d测定小鼠脾脏指数 ;给药后 2 0 d测定雏鸡法氏囊指数 ;对小鼠脾脏、胸腺及雏鸡法氏囊、脾脏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 ,试验组小鼠脾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 .0 5 ) ;试验组雏鸡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 ;对小鼠和雏鸡免疫器官的组织学观察表明 ,试验组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抗病毒合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合剂 免疫器官 小鼠 雏鸡 清热药 补益药
下载PDF
奶山羊周期黄体中催产素的免疫组化定位 被引量:3
8
作者 卿素珠 沈霞芬 +1 位作者 陈谊 贾维真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28,共4页
运用免疫组化 ABC法对奶山羊周期黄体中催产素 (OT)的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奶山羊周期黄体中存在数量较多的 O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OT阳性细胞根据胞质内反应颗粒着色的深浅可分为强阳性、中等阳性和弱阳性细胞 3种。阳性细胞在形... 运用免疫组化 ABC法对奶山羊周期黄体中催产素 (OT)的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奶山羊周期黄体中存在数量较多的 O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OT阳性细胞根据胞质内反应颗粒着色的深浅可分为强阳性、中等阳性和弱阳性细胞 3种。阳性细胞在形态上以圆形、卵圆形为主 ,另有相当数量的细胞具有突起 ,小梁两侧及黄体中央近腔区域的阳性细胞则多呈现为长梭形。从分布上看 ,强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黄体周边 ,少数散布于中央区域 ,中等阳性及弱阳性细胞则均匀分布于整个黄体组织中。连续切片 HE染色的对照观察显示 ,奶山羊周期黄体中的 OT主要是由大黄体细胞分泌 ,小黄体细胞也可产生少量的 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产素 黄体 发情周期 奶山羊 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原文传递
鸡法氏囊中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特点 被引量:5
9
作者 卿素珠 杨延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共4页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SP法对鸡不同生长阶段法氏囊中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 Peptide,VIP)的表达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法氏囊中VIP的表达范围广泛,涉及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尤以黏膜上皮细胞和法氏囊小结髓质的表达为...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SP法对鸡不同生长阶段法氏囊中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 Peptide,VIP)的表达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法氏囊中VIP的表达范围广泛,涉及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尤以黏膜上皮细胞和法氏囊小结髓质的表达为典型;随着日龄增加,黏膜上皮细胞VIP表达逐渐减弱,囊小结髓质一直保持较强的VIP阳性着色,囊小结皮髓质交界处上皮细胞层内VIP强阳性细胞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鸡法氏囊中VIP阳性反应物质的广泛分布,提示法氏囊是神经系统以外产生VIP的又一个重要部位,法氏囊中的VIP可参与鸡免疫器官的功能调节,可作为一种信号分子介导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肠肽 免疫组织化学 法氏囊 神经内分泌
下载PDF
鸡胸腺中血管活性肠肽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卿素珠 杨延平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16,共2页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SP法对不同生长阶段鸡胸腺中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eptide,VIP)的表达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胸腺中VIP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被膜及髓质,而皮质内反应较弱;随日龄增加,VIP在被膜和髓质内一直维持较强...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SP法对不同生长阶段鸡胸腺中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eptide,VIP)的表达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胸腺中VIP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被膜及髓质,而皮质内反应较弱;随日龄增加,VIP在被膜和髓质内一直维持较强的表达;实质中VIP强阳性淋巴细胞数量随日龄逐渐增多,至42d开始减少。鸡胸腺中VIP阳性反应物质的广泛分布,提示胸腺是产生VIP的又一个重要部位,胸腺中的VIP参与鸡免疫器官的功能调节,它可作为一种信号分子介导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肠肽 VIP 免疫组织化学 胸腺 免疫调节 信号分子
下载PDF
《甲状腺组织结构》微课教学设计 被引量:6
11
作者 卿素珠 张为民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1-93,共3页
微课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是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的微型教学视频,因其形式丰富、短小精悍等特点已被现代社会尤其是当今的网络时代人们所接受。文章针对动物组织... 微课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是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的微型教学视频,因其形式丰富、短小精悍等特点已被现代社会尤其是当今的网络时代人们所接受。文章针对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特点,以《甲状腺组织结构》的教学为例,进行了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初步尝试,以期为《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微课的全面建设与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组织结构 教学设计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 微课
下载PDF
鸡脾脏中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特点 被引量:4
12
作者 卿素珠 杨延平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6期110-112,共3页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SP法对不同生长阶段鸡脾脏中血管活性肠肽 (vasoactivein testinalpeptide ,VIP)的表达特点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脾脏中VIP阳性反应主要出现于被膜及红髓 ,并在整个生长阶段维持较强的表达 ,红髓的脾索和脾窦间...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SP法对不同生长阶段鸡脾脏中血管活性肠肽 (vasoactivein testinalpeptide ,VIP)的表达特点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脾脏中VIP阳性反应主要出现于被膜及红髓 ,并在整个生长阶段维持较强的表达 ,红髓的脾索和脾窦间还有较多的巨噬细胞呈VIP强阳性反应 ;白髓中仅见动脉周围淋巴鞘中央动脉有VIP的表达 ,并随日龄的增加逐渐减弱。研究结果提示鸡脾脏是产生VIP的又一个重要部位 ,脾脏中的VIP可参与鸡免疫器官的功能调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血管 活性肠肽 表达特点
下载PDF
山羊胎儿脑室脉络丛发育中NGF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卿素珠 徐永平 张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0-254,共5页
运用常规组织学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山羊胎儿脑室脉络丛的组织发生及发育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和其受体TrKA的表达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显示:山羊胎儿脑室脉络丛最初是由脑泡上皮凸出形成简单的褶、而后形... 运用常规组织学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山羊胎儿脑室脉络丛的组织发生及发育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和其受体TrKA的表达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显示:山羊胎儿脑室脉络丛最初是由脑泡上皮凸出形成简单的褶、而后形成复杂的分支,上皮由假复层柱状向单层柱状过渡、最后变为单层立方上皮,上皮细胞形态由柱状变为立方、个体逐渐变小,在发育各时期上皮顶端均可见到嗜酸性的刷状缘。在各发育阶段的脑室脉络丛上皮存在NGF及其受体TrKA的规律性表达,反应产物的亚细胞定位略有不同,NGF主要定位于胞核、尤以核膜着色更甚,TrKA则主要定位于核膜。脉络丛上皮内源性 NGF的功能可能涉及两方面,一是对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的发育成熟起营养作用;另一方面分泌产物可进入脑脊液并通过脑脊液循环对脑的发育发挥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 NGF 上皮 脉络丛 羊胎 受体 表达 山羊 发育 育成
下载PDF
鸸鹋胃的组织学特点 被引量:5
14
作者 卿素珠 唐海波 +1 位作者 高华 贾维真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46,共2页
通过对鸸鹋腺胃和肌胃组织学特点的观察 ,结果表明鸸鹋腺胃的深层复管腺非常发达 ;肌胃的粘膜向管腔突出形成细而长的皱襞 ,肌胃腺是分支的管泡状腺 ,肌层十分发达 ,这些特点与鸸鹋的消化机能密切相关。
关键词 鸸鹋 组织学 腺胃 肌胃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TrKA在山羊脊髓发育中的表达特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卿素珠 张涌 徐永平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0-593,共4页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 SP法对山羊胎儿脊髓发育中神经生长因子 (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 Tr KA的表达及其功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结果显示 ,山羊胎儿脊髓灰质中存在 NGF及其受体 Tr KA,于 6周龄胚就可检测到 ,...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 SP法对山羊胎儿脊髓发育中神经生长因子 (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 Tr KA的表达及其功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结果显示 ,山羊胎儿脊髓灰质中存在 NGF及其受体 Tr KA,于 6周龄胚就可检测到 ,随胚龄增加 ,其表达范围及免疫反应着色程度逐渐增强。 NGF主要分布于腹角和背角的神经细胞 ,反应产物主要定位于胞质和突起 ;Tr KA的分布主要以腹角及胶状质为主 ,反应产物主要定位于胞核 ,后期胞质及突起也可见到阳性反应。在山羊胎儿脊髓白质中也可观察到 NGF及 Tr KA免疫阳性反应 ,其发育后期更为显著 ,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神经胶质细胞核、神经纤维的轴索及雪旺氏细胞。结果提示 ,NGF不仅对交感和感觉神经元的发育起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受体 TRKA 山羊 脊髓发育 表达特点
下载PDF
鸡免疫器官中血管活性肠肽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卿素珠 林吉茂 杨延平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7期7-12,共6页
应用免疫组化超敏SP法对鸡不同生长阶段免疫器官中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胸腺中VIP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被膜及髓质,而皮质内反应较弱;随日龄增加,VIP在被膜和髓质内一直维持较强的表达;实质中VIP强阳性淋巴细... 应用免疫组化超敏SP法对鸡不同生长阶段免疫器官中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胸腺中VIP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被膜及髓质,而皮质内反应较弱;随日龄增加,VIP在被膜和髓质内一直维持较强的表达;实质中VIP强阳性淋巴细胞数量随日龄逐渐增多,至42 d开始减少。脾脏中VIP阳性反应主要出现于被膜及红髓,并在整个生长阶段维持较强的表达,红髓的脾索和脾窦间还有较多的巨噬细胞呈VIP强阳性反应;白髓中仅见动脉周围淋巴鞘中央动脉有VIP的表达,并随日龄的增加逐渐减弱。法氏囊中VIP的表达范围广泛,涉及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尤以黏膜上皮细胞和法氏囊小结髓质的表达为典型;随着日龄增加,黏膜上皮细胞VIP表达逐渐减弱,囊小结髓质一直保持较强的VIP阳性着色,囊小结皮髓质交界处上皮细胞层内VIP强阳性细胞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鸡免疫器官中VIP阳性反应物质的广泛分布,提示这3种器官是神经系统以外产生VIP的重要部位,法氏囊中的VIP可参与鸡免疫器官的功能调节,它可作为一种信号分子介导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肠肽 免疫组织化学 胸腺 脾脏 法氏囊
下载PDF
奶山羊妊娠黄体中催产素免疫反应细胞的分布
17
作者 卿素珠 沈霞芬 +1 位作者 陈谊 贾维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2-135,共4页
运用免疫组化ABC法对妊娠26~120d的奶山羊黄体中催产素免疫反应细胞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奶山羊妊娠黄体中存在催产素(Oxytocin,O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阳性细胞在形态上以卵圆形、圆形、梭形为主,还有一些具有明显的突起。根... 运用免疫组化ABC法对妊娠26~120d的奶山羊黄体中催产素免疫反应细胞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奶山羊妊娠黄体中存在催产素(Oxytocin,O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阳性细胞在形态上以卵圆形、圆形、梭形为主,还有一些具有明显的突起。根据阳性细胞胞质内反应颗粒着色的深浅,可把OT阳性细胞分为强阳性、中等阳性和弱阳性3种。在妊娠26~30d,阳性细胞数量最多,强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黄体的周边,中等阳性及弱阳性细胞则均匀分布于整个黄体组织中;妊娠31~60d,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下降,弥散于整个黄体组织中;妊娠61~120d,阳性细胞的数量又逐渐增多,以中等阳性和弱阳性细胞为主,而强阳性细胞数量较少。连续切片HE染色的对照观察显示妊娠黄体中大、小黄体细胞均可出现OT免疫阳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产素 免疫组化 黄体 妊娠 奶山羊 分布 免疫反应细胞
下载PDF
外周器官催产素细胞定位研究进展
18
作者 卿素珠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1年第3期38-41,共4页
催产素是一种经典内分泌激素 ,放射免疫测定法 ( RIA)等的研究结果已表明 OT不仅产生于神经系统 ,而且在几个外周器官也有存在。本文从 OT细胞定位研究的角度出发 ,对近年来在卵巢、子宫、胎盘、睾丸及肾上腺、胸腺。
关键词 细胞定位 催产素 外周器官 附睾 前列腺 卵巢 睾丸 胎盘 子宫 胸腺 胰腺 分布
下载PDF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研究进展及其在动物基因编辑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玮玮 刘瑞琪 +3 位作者 吴勇延 杨严格 王勇胜 卿素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99-1305,共7页
CRISPR/Cas(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SPR-associated(Cas)系统是由一种短小RNA调控的对DNA修饰的基因编辑工具,是一种较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s nuclease,ZFN)和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 CRISPR/Cas(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SPR-associated(Cas)系统是由一种短小RNA调控的对DNA修饰的基因编辑工具,是一种较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s nuclease,ZFN)和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TAL)effector nucleases,TALEN)打靶更加快速、高效、精准的新型基因组编辑工具,它易于设计,且具有特异性。本文回顾了CRISPR/Cas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概述了Cas9的设计策略、影响Cas9基因编辑效率的因素、脱靶检测分析方法及其在动物基因编辑研究中的应用。基于CRISPR/Cas9已经在多种动物上成功实现了基因编辑,它有望成为建立动物模型和研究疾病防治的一种新型可行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系统 基因编辑 sgRNA 基因敲除 基因敲入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山羊胎期肺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月茂 徐永平 +2 位作者 卿素珠 蒲鹏 张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8-165,共8页
对3~22周龄山羊胎儿肺进行了肉眼、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7~22周龄山羊胎儿肺的外部形态与胎龄无关,肺的外部形态以左二右四叶者为多见,肺的叶间裂和右肺副裂常不完整,以浆膜、肺组织或混合性组织(肺组织及浆膜)融合;2. 山... 对3~22周龄山羊胎儿肺进行了肉眼、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7~22周龄山羊胎儿肺的外部形态与胎龄无关,肺的外部形态以左二右四叶者为多见,肺的叶间裂和右肺副裂常不完整,以浆膜、肺组织或混合性组织(肺组织及浆膜)融合;2. 山羊胎儿肺的发育分为5个时期:胚胎期(3~5周) 肺芽分支形成主支气管,主支气管长度不断增长并萌芽出叶支气管,均衬以假复层柱状上皮.腺状期(6~12周) 以支气管树发育为主,小支气管衬以假复层和/或单层柱状上皮;终蕾呈腺状,上皮细胞由假复层柱状逐渐变为单层柱状,胞核向细胞顶端移行;终蕾上皮细胞游离面可见短小的微绒毛;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随着胎龄增加而逐渐增多,它们均位于细胞顶部.小管期(13~14周) 以呼吸部发育为主,原始肺泡开始形成,呼吸性细支气管衬以未分化的立方上皮;终蕾腺状结构逐渐消失,终蕾上皮细胞由高矮不等的单层柱状上皮逐渐演变为立方形的原始肺泡上皮;细胞游离面可见较多的微绒毛,胞质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较发达.囊状期(第15周) 呼吸部发育显著,肺内细支气管及其末端呈现出'充气'状态;部分原始肺泡上皮细胞分化为扁平的肺泡Ⅰ型细胞和立方形的肺泡Ⅱ型细胞;Ⅱ型细胞内出现嗜锇小体.肺泡期(16~22周) 以肺泡的形成和分化为主,更多的肺泡上皮分化为扁平的肺泡Ⅰ型细胞和立方形的肺泡Ⅱ型细胞.此期,毛细血管内皮与部分肺泡上皮贴近,可将肺泡上皮细胞区分为3种:Ⅰ型细胞,呈矮柱状或椭圆形,胞质中有较明显的核糖体、扩张内质网及变性线粒体;形成了由Ⅰ型细胞-基膜-内皮细胞组成的气血屏障.Ⅱ型细胞,胞质内含丰富的嗜锇板层小体和核糖体,内质网扩张呈大小不一的泡状,多泡体出现,线粒体膨大变性,细胞游离面可见少数微绒毛.Ⅲ型细胞,为未分化细胞,呈立方形,胞体较小,胞核相对较大,呈圆或椭圆形,胞质少,呈带状,电子密度低,细胞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胎 上皮细胞 上皮 内质网 线粒体 核糖体 胎儿 胞质 山羊 周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