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治理“三治”融合发展研究
1
作者 白玉荣 厉尽国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13-18,共6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对于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十分重要。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治理“三治”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运用系统思维从整体上去研究其完善措施,需要将党的组织建设、政权组织治理、乡村自我治理...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对于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十分重要。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治理“三治”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运用系统思维从整体上去研究其完善措施,需要将党的组织建设、政权组织治理、乡村自我治理三者有机结合,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发挥多元主体治理作用;优化治理方式,夯实“三治”发展基础;加强行政指导,完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等促进“三治”发展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 法治 德治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下载PDF
民间规范司法适用制度化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厉尽国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58,共6页
民间规范入法是许多国家法律发展史上的成功经验。在我国,通过立法渠道实现民间规范入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更为紧要的任务是建立一种经由司法渠道有效运用民间规范的制度以及机制。为此,应从分析我国民间规范司法适用现状入手,并... 民间规范入法是许多国家法律发展史上的成功经验。在我国,通过立法渠道实现民间规范入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更为紧要的任务是建立一种经由司法渠道有效运用民间规范的制度以及机制。为此,应从分析我国民间规范司法适用现状入手,并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从规范依据、确认标准、证据、程序以及司法论证等方面构建和完善我国民间规范司法适用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规范 司法适用 制度化 司法论证
下载PDF
论民俗习惯之民商法法源地位 被引量:9
3
作者 厉尽国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82,共7页
从区分法律规范与法律渊源的角度,民俗习惯可以定位为一种民商法法源。因社会变迁以及地域差异而出现法律漏洞时,民俗习惯具有补充强制法以维护正常秩序之功能,这是其作为法源的主要法理依据。民俗习惯作为法源的效力依据,在法有明文规... 从区分法律规范与法律渊源的角度,民俗习惯可以定位为一种民商法法源。因社会变迁以及地域差异而出现法律漏洞时,民俗习惯具有补充强制法以维护正常秩序之功能,这是其作为法源的主要法理依据。民俗习惯作为法源的效力依据,在法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来自于成文法规则,而当法无明文规定时则通过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则得以体现。作为法源的民俗习惯,其形成和有效适用需要具备特定的条件,同时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中,还必须严格考量其与其他民商事法源的效力位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习惯 民商法 法源地位 法理依据 效力依据
下载PDF
民间法·民族习惯法专栏主持人手记(十九):习惯法制度化的历史经验与现实选择 被引量:13
4
作者 厉尽国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1期71-80,共10页
习惯法制度化既是对社会现象的实然描述,也是对法律发展的应然要求。那么,如何汲取历史经验并促进本土的法律实践?本文首先考察了习惯法制度化的法理依据及其在不同背景下的制度经验;然后,分析了当代中国习惯法制度化的现状及其问题;随... 习惯法制度化既是对社会现象的实然描述,也是对法律发展的应然要求。那么,如何汲取历史经验并促进本土的法律实践?本文首先考察了习惯法制度化的法理依据及其在不同背景下的制度经验;然后,分析了当代中国习惯法制度化的现状及其问题;随后,建设性地提出了习惯入法必须具备的制度要件。最后在结语部分对习惯法制度化的法治价值作了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法制度化 历史经验 现实选择
下载PDF
法治视野下的行政权限争议及其解决——从“魔兽争霸”网游监管权之争谈起 被引量:4
5
作者 厉尽国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108-117,共10页
现代行政权能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但各类行政机关之间围绕行政权限发生的争议也随之日益增多。这不仅会导致行政效率的下降,而且会严重影响行政机关的威信并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利益。"魔兽争霸"网游监管... 现代行政权能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但各类行政机关之间围绕行政权限发生的争议也随之日益增多。这不仅会导致行政效率的下降,而且会严重影响行政机关的威信并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利益。"魔兽争霸"网游监管权之争即是其中典型。当然,目前已经存在一些解决权限争议的行政惯例,但行政惯例的作用有限,且有悖行政法治的基本理念。从行政法治的视角来看,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行政执法理念,拓展行政权限争议解决渠道,完善相关争议解决制度,以促进行政权限争议解决过程的规范、效率和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 魔兽争霸 部门斗法 行政权限争议 解决
下载PDF
民间法范式:建构中国主体性法学的理论尝试 被引量:4
6
作者 厉尽国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4-96,共3页
近年来,民间法已经成为学者们所关注的研究对象,相关学术作品及出版物也不断涌现。因而,通过范式方法对民间法研究从理论上加以概括,已经成为促进学术进步的现实需要。本文将尝试建构与阐释一种民间法范式,以此为民间法研究提供一种理... 近年来,民间法已经成为学者们所关注的研究对象,相关学术作品及出版物也不断涌现。因而,通过范式方法对民间法研究从理论上加以概括,已经成为促进学术进步的现实需要。本文将尝试建构与阐释一种民间法范式,以此为民间法研究提供一种理论上的支持,同时也为中国主体性法学的建构提供一种可能的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法学 民间法 范式
下载PDF
论法律的文化结构及其功能 被引量:2
7
作者 厉尽国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1-93,共3页
受客观主义认识论影响,通常人们会认为某种法律制度具有普适性,因此可以在不同社会之间进行法律移植。然而,这种假设并不成立,外来法律制度与生活常规之间经常出现尖锐冲突。因此,有必要探讨法律的文化结构及其功能,以从根本上缓和认识... 受客观主义认识论影响,通常人们会认为某种法律制度具有普适性,因此可以在不同社会之间进行法律移植。然而,这种假设并不成立,外来法律制度与生活常规之间经常出现尖锐冲突。因此,有必要探讨法律的文化结构及其功能,以从根本上缓和认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张关系,实现法律制度与日常生活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 法律文化结构 功能
下载PDF
司法裁决证立过程中的法律修辞--以“李庄案”判决书为素材 被引量:4
8
作者 厉尽国 《北方法学》 2011年第1期67-77,共11页
法律人孜孜以求的法治究竟如何实现?关注司法实践,从微观和方法层面对其进行反思、批判和改进,可能是迈向这一理想境界的重要途径。判决书为宣示法官依法解决纠纷的过程及其结果的公告,它所表达的内容只能是基于法治立场的合法性论证。... 法律人孜孜以求的法治究竟如何实现?关注司法实践,从微观和方法层面对其进行反思、批判和改进,可能是迈向这一理想境界的重要途径。判决书为宣示法官依法解决纠纷的过程及其结果的公告,它所表达的内容只能是基于法治立场的合法性论证。该论证至少应当在形式上摒弃政治、经济、舆论、私人情感等法外因素的不当干扰,从法律规则和事实出发论证判决的正当性。为此,笔者以"李庄案"判决书为素材,基于某种法律方法论立场分析了司法裁决证立过程中的修辞现象,并对此进行了一些评价和反思,希望能够促使人们正确认识并认真对待这一判决正当化的有力工具,从而为趋近理想法治提供现实的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裁决证立 法律修辞 李庄案 判决书
下载PDF
当代中国主流法律观及其深度融合——兼及法律方法论的实践功能 被引量:2
9
作者 厉尽国 《政法论丛》 CSSCI 2013年第3期12-18,共7页
从现象学角度来看,法律显现自身的活动与过程具有一种"构成"的性质。在法律实践中,各种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历史文化因素不断获得规范性整合而使法律获得旺盛的生命力。通过梳理和分析当代中国主流法律观及其深度融合之可能... 从现象学角度来看,法律显现自身的活动与过程具有一种"构成"的性质。在法律实践中,各种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历史文化因素不断获得规范性整合而使法律获得旺盛的生命力。通过梳理和分析当代中国主流法律观及其深度融合之可能,可以发现更为适合中国法治路径的法律观应当是来自基于现象学的规范法学,而法律方法论则是实践法治必不可少的技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法律观深度融合现象学 法律方法论
下载PDF
中国《民法典》编纂中的习惯法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厉尽国 《交大法学》 CSSCI 2017年第3期70-77,共8页
中国《民法典》编纂能否成就一部引领21世纪潮流的伟大法典,可能并不仅仅取决于或者主要不取决于编纂模式或者技术,而取决于该法典内容之思想深刻性与现实有效性。为达致上述要求,《民法典》编纂应立基于中国传统、生活及其未来发展。... 中国《民法典》编纂能否成就一部引领21世纪潮流的伟大法典,可能并不仅仅取决于或者主要不取决于编纂模式或者技术,而取决于该法典内容之思想深刻性与现实有效性。为达致上述要求,《民法典》编纂应立基于中国传统、生活及其未来发展。就此而言,习惯法问题对《民法典》编纂成败得失具有关键性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民法典》编纂中的习惯法问题。澄清问题有助于解决问题,《民法典》编纂中习惯法问题之意蕴可适切地表述为"民事习惯法典化",又可展开为五个子问题:观念基础问题、具体路径问题、法源地位问题、要素构成问题、事实之规范意义问题。但该问题之有效解决,还须依赖最终汇聚于民法学术路径的多方智识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法典》编纂 习惯法问题
下载PDF
权利的法文化学阐释 被引量:2
11
作者 厉尽国 《泰山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80-83,共4页
权利是法学理论的基本概念。法学家们对权利的定义一直存在重大分歧。本文通过对现代多元权利进行历史考察与本质还原,分析权利的原初意义及其演变并从中寻找权利的一般本质,然后从权利的一般本质返回到具体历史文化语境,指出附加语境... 权利是法学理论的基本概念。法学家们对权利的定义一直存在重大分歧。本文通过对现代多元权利进行历史考察与本质还原,分析权利的原初意义及其演变并从中寻找权利的一般本质,然后从权利的一般本质返回到具体历史文化语境,指出附加语境特征后的使用中的具体权利才是权利的真正意义所在。而现实的权利阐释与发现将从对习惯现象的分析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 法文化学阐释 习惯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矛盾纠纷及其解决路径——基于河南省长垣市农村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厉尽国 庞好月 黄曙霞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1-10,共10页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基层治理,必须坚持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同样,“三治”融合乃至贯通方能提升农村矛盾纠纷解决效能。长垣农村调查表明,当前农村矛盾纠纷包括土地纠纷、家庭邻里纠纷、生态以及社会环境纠纷、村务管理纠...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基层治理,必须坚持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同样,“三治”融合乃至贯通方能提升农村矛盾纠纷解决效能。长垣农村调查表明,当前农村矛盾纠纷包括土地纠纷、家庭邻里纠纷、生态以及社会环境纠纷、村务管理纠纷等主要类型,主要特点为矛盾纠纷表现多样化、主客体多元化、解决方式复杂化。就农村矛盾纠纷解决来看,尚存在主体素质和能力、工作机制以及环境氛围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为此,应立足“三治”融合思路,从激发主体积极性、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以及推动法治化等路径切入并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农村矛盾纠纷 解决路径
下载PDF
法律论证何以为法律辩护
13
作者 厉尽国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42,共5页
法律规则的应用已经无法再视为在概念上形成的大前提之下的逻辑涵摄。由此引发了法律发现与法律论证问题。其中,法律发现旨在确立法律规范,而法律论证的功能就是证明法律规范的正确性。由于法律论证是一种讲道理的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 法律规则的应用已经无法再视为在概念上形成的大前提之下的逻辑涵摄。由此引发了法律发现与法律论证问题。其中,法律发现旨在确立法律规范,而法律论证的功能就是证明法律规范的正确性。由于法律论证是一种讲道理的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驳斥了法官判案是一种强权者的强盗式裁判的观念,因此被认为是排斥非法和任意的有效工具。然而,法律论证何以能够为法律以及依据法律做出的判决提供辩护?从现象学角度分析,作为论证对象的法律,既非主观臆造之物,亦非客观事物,而是具有公共性的裁判规范。法律论证是法官构造裁判规范过程的显现,它的辩护力量源自裁判规范的公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分析 法律论证 公共性
下载PDF
财产转让税制的正义性分析
14
作者 厉尽国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4-17,共4页
 我国仍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由于市场经济制度本身的缺陷及转型期不可避免的制度漏洞,社会财富分配出现了严重分化的倾向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为此,制度性建议纷纷提出,财产转让税制便是其中之一。然而一项新...  我国仍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由于市场经济制度本身的缺陷及转型期不可避免的制度漏洞,社会财富分配出现了严重分化的倾向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为此,制度性建议纷纷提出,财产转让税制便是其中之一。然而一项新制度的出现总会伴随着人们对其正义性的怀疑,这种怀疑甚至会危及该制度的巩固与完善。为此,本文在确立社会财富正义分配原则的基础上,考察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人财富积累的来源和程度,指出财产转让税制是一种符合正义分配原则的矫正正义,为财产转让税制提供了正义性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转让税制 正义分配原则 马太效应 矫正正义
下载PDF
判决中的修辞方法及其反思——以“李庄案”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厉尽国 《法律方法》 CSSCI 2011年第1期15-23,共9页
由于种种原因,判决中的修辞现象曾为人们所忽视、轻视或蔑视,甚至被有意掩盖或消除。然而,随着法律实践和理论思考的深化,判决中的修辞现象及其方法意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司法三段论的存废,而且最终会影响到对... 由于种种原因,判决中的修辞现象曾为人们所忽视、轻视或蔑视,甚至被有意掩盖或消除。然而,随着法律实践和理论思考的深化,判决中的修辞现象及其方法意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司法三段论的存废,而且最终会影响到对法治之可能性问题的判断。本文以"李庄案"判决书为素材,基于法律方法论立场,对判决证成中的修辞现象及其功能进行了分析、评价和反思。希望能够促使人们正确认识并认真对待修辞这一判决正当化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决 修辞方法 修辞 “李庄案”
原文传递
“疑难案件”中的法律推理与司法论证——基于许霆案的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厉尽国 《法律方法》 CSSCI 2009年第1期310-321,共12页
在转型期中国背景下,所谓的"疑难案件"往往表现为"法意"与"民意"相悖甚至激烈冲突的案件,其背后又折射出法官运用法律方法方面的缺陷或者不足。司法是否应当以及有无可能兼顾"法意"与"民... 在转型期中国背景下,所谓的"疑难案件"往往表现为"法意"与"民意"相悖甚至激烈冲突的案件,其背后又折射出法官运用法律方法方面的缺陷或者不足。司法是否应当以及有无可能兼顾"法意"与"民意",这一问题因轰动一时的许霆案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始终认为,法官必须在规则之治的意义上坚持法治。在此前提下,法官还要掌握科学的法律推理与司法论证方法并以法官的实践智慧运用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法意"通达"民意",才有可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法律正义以及实现法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难案件 法律推理 司法论证
原文传递
法律的客观性——基于现象学视角的透视 被引量:2
17
作者 厉尽国 《法律方法》 CSSCI 2008年第1期292-298,共7页
为了维护法治,我们必须强调法律具有客观性。但事实告诉我们,法律的适用无法完全驱除主观性的"幽灵"。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客观性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许多法学家对此做出了理论回应,但始终不能彻底地解决问题。本文改变了探... 为了维护法治,我们必须强调法律具有客观性。但事实告诉我们,法律的适用无法完全驱除主观性的"幽灵"。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客观性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许多法学家对此做出了理论回应,但始终不能彻底地解决问题。本文改变了探讨问题的方式,从促使法律显现的现象学角度来分析法律的客观性。通过分析发现,法律的客观性实际上来自以法官为中心并由各方参与的审判实践活动,因其具有"非决定性参与"的特征而称为客观性。更重要的是,法律的客观性是有条件的,即"境域性"的。法律在不同境域的实践中不断扩大自身客观性的范围,从而体现出法律客观性的动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客观性 现象学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习惯法研究遭遇的瓶颈问题及其突破 被引量:1
18
作者 厉尽国 《民间法》 CSSCI 2014年第1期349-352,共4页
当代中国习惯法研究已经遭遇严重瓶颈,为此需要系统梳理习惯法研究的'学术图景'。目前,存在三种代表性思路:一是对习惯法基本法理的理论研究;二是针对特定时空群体的法人类学(法社会学)实证研究;三是习惯法制度化(司法化)研究... 当代中国习惯法研究已经遭遇严重瓶颈,为此需要系统梳理习惯法研究的'学术图景'。目前,存在三种代表性思路:一是对习惯法基本法理的理论研究;二是针对特定时空群体的法人类学(法社会学)实证研究;三是习惯法制度化(司法化)研究。三者分工合作,共同构织出习惯法研究的'学术图景'。三者统一于当代中国的时代课题,即在多样文化与多元社会的剧烈变迁中实现现代民主与法治的社会秩序。由此出发,突破瓶颈可能有两个大方向:一是以中国社会为背景构建从事实到规范、秩序的习惯法理论;二是更加关注习惯法在以司法为中心的纠纷解决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习惯法研究 瓶颈 突破
原文传递
论少数民族习惯规则与国家法的冲突与协调——从贵州苗寨的一起借贷纠纷案谈起
19
作者 厉尽国 王义汉 《民间法》 CSSCI 2011年第1期324-329,共6页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民俗习惯是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以及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规范资源。但从社会现实情况看,少数民族习惯规则与国家法之间也会出现一些矛盾甚至冲突。如何在具体化场景中协调二者的关系?这是对法律理论与实践提出...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民俗习惯是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以及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规范资源。但从社会现实情况看,少数民族习惯规则与国家法之间也会出现一些矛盾甚至冲突。如何在具体化场景中协调二者的关系?这是对法律理论与实践提出的课题。对此,基层司法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本文将结合田野调查中发现的典型案例,就如何实现少数民族习惯规则与国家法的协调互动关系问题进行探讨,期望有益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法治与和谐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习惯规则 国家法 冲突 协调
原文传递
多元纠纷解决视野中的民间法
20
作者 厉尽国 《民间法》 CSSCI 2009年第1期58-67,共10页
"法律的生命始终不是逻辑,而是经验。可感知的时代必要性、盛行的道德理论和政治理论、公共政策的直觉知识(无论是公开宣称的还是无意识的),甚至法官及其同胞所共有的偏见等等,所有这一切在确定支配人们所应依据的规则时,比演绎推... "法律的生命始终不是逻辑,而是经验。可感知的时代必要性、盛行的道德理论和政治理论、公共政策的直觉知识(无论是公开宣称的还是无意识的),甚至法官及其同胞所共有的偏见等等,所有这一切在确定支配人们所应依据的规则时,比演绎推理具有更大的作用。法律所体现的乃是一个民族经历的诸多世纪的发展历史,因此不能认为它只包括数学教科书中的规则和定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法 纠纷解决 法社会学 人民调解 经验法则 基层法院 诉讼外调解 政治理论 非诉讼机制 民事审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