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补偿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62
1
作者 原保忠 王静 +1 位作者 赵松岭 孙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5-49,共5页
无论是在自然生态系统还是农田生态系统中,植物生长的最适环境往往很少存在[10],植物在其生活史中常会遇到各种类型灾害的胁迫,而生长于亚适宜环境中,在多数发展中国家,这些胁迫植物生长的环境往往又是种植农业的唯一生境。了... 无论是在自然生态系统还是农田生态系统中,植物生长的最适环境往往很少存在[10],植物在其生活史中常会遇到各种类型灾害的胁迫,而生长于亚适宜环境中,在多数发展中国家,这些胁迫植物生长的环境往往又是种植农业的唯一生境。了解在这些亚适宜环境中植物的生长、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补偿作用机制 形态补偿 进化机制
下载PDF
春小麦对刈割伤害的补偿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原保忠 王静 +3 位作者 张荣 林魁 魏虹 赵松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44-348,共5页
通过 1 995年大田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受刈割伤害 (模拟动物采食 )后的补偿作用。结果表明 ,在大田实验条件下 ,刈割处理一般会使小麦生长受阻且减产 ,即不足补偿。在刈割一半叶片的处理中 ,拔节期的减产效应重于苗期的减... 通过 1 995年大田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受刈割伤害 (模拟动物采食 )后的补偿作用。结果表明 ,在大田实验条件下 ,刈割处理一般会使小麦生长受阻且减产 ,即不足补偿。在刈割一半叶片的处理中 ,拔节期的减产效应重于苗期的减产效应 ;在苗期处理中 ,重度伤害 (刈割全部叶片的减产效应大于轻度刈割 (刈割一半叶片 )的减产效应 ,而拔节期刈割前三位叶片的处理不仅未造成减产 ,还出现产量的超越补偿 ,是由于此时小麦早期生长的叶片已经开始变黄 (该年为 60多年未遇的特大旱年 ) ,刈割处理适时地去除了小麦的消耗器官 ,减少了生长冗余部分和改变了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生长冗余 源-库关系 刈割 补偿作用
下载PDF
植物受动物采食后的补偿作用──影响补偿作用的因素 被引量:28
3
作者 原保忠 王静 赵松岭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1-45,共5页
植物受动物采食后的补偿作用影响补偿作用的因素原保忠王静赵松岭(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730000)PlantCompensationforAnimalHerbivoryFactorsAfectingPl... 植物受动物采食后的补偿作用影响补偿作用的因素原保忠王静赵松岭(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730000)PlantCompensationforAnimalHerbivoryFactorsAfectingPlantCompensatio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态学 动物采食 补偿作用 农业生态系
下载PDF
苗期刈割伤害对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原保忠 王 静 +2 位作者 张 荣 孙颉 赵松岭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13-416,共4页
通过1996年大田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苗期(三叶一心期)受到不同强度刈割伤害(模拟动物的采食)后的补偿作用.结果表明,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受轻度刈割(刈割一半叶面积,H0,H1)春小麦的补偿效应大于受重度刈割(刈割全部叶面积T0,... 通过1996年大田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苗期(三叶一心期)受到不同强度刈割伤害(模拟动物的采食)后的补偿作用.结果表明,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受轻度刈割(刈割一半叶面积,H0,H1)春小麦的补偿效应大于受重度刈割(刈割全部叶面积T0,T1)春小麦的补偿效应,且都低于未受刈割处理(对照,CK0,CK1),即 CK0>H0>T0;CK1>H1>T1.刈割处理后,灌溉一次水(CK1,H1,T1)虽可增强其补偿能力,促进小麦的生长,但仍为低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期刈割伤害 春小麦 不足补偿作用 灌溉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苗期刈割伤害对春小麦影响的盆栽实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原保忠 赵松岭 孙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83-86,共4页
盆栽实验研究了春小麦在苗期(三叶期)受到不同强度刈割伤害(模拟动物的采食)后的补偿作用.结果表明,在保持田间持水量60%和90%两种水分梯度下,春小麦苗期的刈割伤害均可刺激生长,出现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的超越补偿,而且受到重度刈割伤... 盆栽实验研究了春小麦在苗期(三叶期)受到不同强度刈割伤害(模拟动物的采食)后的补偿作用.结果表明,在保持田间持水量60%和90%两种水分梯度下,春小麦苗期的刈割伤害均可刺激生长,出现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的超越补偿,而且受到重度刈割伤害春小麦(E、F)的补偿作用大于受到轻度刈割伤害春小麦(B、D)的补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补偿作用 苗期 刈割伤害 盆栽试验 产量
下载PDF
番茄滴灌在日光温室内耗水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原保忠 康跃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27,共3页
:对山东禹城地区采用滴灌灌溉的番茄 ,在日光温室内 1-4月份生长的耗水规律及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地温等环境因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严冬季节不用加温条件下 ,日光温室内的平均温度可维持在18℃左右 ,内外温差达 2 0℃左... :对山东禹城地区采用滴灌灌溉的番茄 ,在日光温室内 1-4月份生长的耗水规律及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地温等环境因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严冬季节不用加温条件下 ,日光温室内的平均温度可维持在18℃左右 ,内外温差达 2 0℃左右 ,可基本满足番茄生长发育的需求。将滴灌带下 15cm处的土壤水势维持在番茄生长的适宜范围 (≥ -2 0kPa) ,日光温室内的水面蒸发量与作物的需水量和灌溉水量存在很好的一致关系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滴灌 番茄 耗水规律 水面蒸发量 灌溉计划
下载PDF
不同施肥量对大棚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原保忠 张卿亚 别之龙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2-37,共6页
在大棚滴灌施肥条件下,以田间持水率的75%为甜瓜整个生育期的灌水下限,N、P_2O_5、K_2O施肥比例为4∶2∶3,在不同生育期进行了不同施肥量处理。结果表明,在甜瓜营养生长期,施肥量的增加促进了植株生长,株高、叶面积等均随施肥量的增加... 在大棚滴灌施肥条件下,以田间持水率的75%为甜瓜整个生育期的灌水下限,N、P_2O_5、K_2O施肥比例为4∶2∶3,在不同生育期进行了不同施肥量处理。结果表明,在甜瓜营养生长期,施肥量的增加促进了植株生长,株高、叶面积等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茎粗随施肥量增加而呈减小的趋势。在生殖生长期,果实的生长速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最终施肥多的处理产量较高。但施肥并不是越多越好,当施肥超过一定限度时,产量不但不增加,反而会有所下降,导致肥料利用率降低。另一方面,施肥有利于作物对水分的吸收,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在一定施肥范围内,增加施肥量有利于甜瓜综合品质的提升,但施肥过多也会使甜瓜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量降低。综合考虑,在大棚滴灌施肥条件下,认为以田间持水率的75%为甜瓜的灌水下限,N施量300kg/hm^2、P_2O_5施量150kg/hm^2、K_2O施量225kg/hm^2的水肥栽培模式使甜瓜产量、品质、水肥利用效率达到最佳的平衡,可作为武汉地区设施甜瓜栽培的水肥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滴灌 肥料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调亏灌溉对大棚滴灌甜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原保忠 张卿亚 别之龙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11-617,共7页
在大棚滴灌条件下对厚皮甜瓜伊丽莎白不同生育期进行不同程度的亏缺灌溉,研究调亏灌溉对其植株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土壤相对含水量为标准,在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分别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灌溉下限处理,分别是T1(75... 在大棚滴灌条件下对厚皮甜瓜伊丽莎白不同生育期进行不同程度的亏缺灌溉,研究调亏灌溉对其植株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土壤相对含水量为标准,在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分别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灌溉下限处理,分别是T1(75%~75%),T2(75%~55%),T3(65%~65%),T4(55%~75%),T5(55%~55%)5个试验处理.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期,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大,株高、茎粗、叶面积均呈减小趋势.在果实发育阶段,营养生长期及生殖生长期的水分亏缺对果实的生长、产量都有影响,均随亏缺程度的加大而降低,产量以处理T1和T2的最高,T5的最低,T3的大于T4的,各处理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水分利用效率为处理T2的最高,T1和T4的较低,T2与T4相比,在灌水基本相同的条件下,产量增加了26.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7.7%.品质方面,水分亏缺提高了TSS含量;在营养生长期充分灌溉、生殖生长期亏水灌溉可以提高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的含量;而营养生长期亏水灌溉、生殖生长期充分灌溉有利于可滴定酸的合成.经综合分析,认为处理T2的灌溉下限设置可以作为武汉地区大棚滴灌条件下的甜瓜灌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调亏灌溉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高等农业院校《农学概论》教学探讨——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原保忠 孙颉 《大学教育》 2013年第17期105-107,110,共4页
《农学概论》是农业院校非农学专业所学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专业选修课程以及全校通识教育课程。农业院校非农专业开设《农学概论》专业选修课的宗旨在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全方位的专业人才。在教学... 《农学概论》是农业院校非农学专业所学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专业选修课程以及全校通识教育课程。农业院校非农专业开设《农学概论》专业选修课的宗旨在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全方位的专业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背景特点,开展启发与探讨式课堂教学,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改革考核内容,坚持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平衡教学重点和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选修课 通识课 农学概论 课程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浅谈滴灌在日光温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原保忠 康跃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滴灌 日光温室 应用
下载PDF
不同灌溉模式下氮肥水平对水稻氮素利用效率、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9
11
作者 潘圣刚 曹凑贵 +4 位作者 蔡明历 汪金平 王若涵 原保忠 翟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289,共7页
以水稻品种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了大田条件不同灌溉模式下氮肥水平对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及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灌溉(W2)和厢沟灌溉(W3)条件下水稻氮素积累总量、氮素吸收利用率分别比常规灌溉(W1)增加了18.5%、94.6%... 以水稻品种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了大田条件不同灌溉模式下氮肥水平对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及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灌溉(W2)和厢沟灌溉(W3)条件下水稻氮素积累总量、氮素吸收利用率分别比常规灌溉(W1)增加了18.5%、94.6%和22.1%、62.4%;产量分别增加了2.5%和9.1%。中等氮肥(N 180 kg/hm2,F2)处理的水稻氮素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分别比低肥(N 90 kg/hm2,F1)处理增加了73.9%和36.2%;产量比不施肥处理(F0)增加了48.9%。水氮互作效应对稻米垩白粒率和蛋白质含量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溉模式 氮肥水平 氮素利用率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生物学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5
12
作者 程建平 曹凑贵 +4 位作者 蔡明历 汪金平 原保忠 王建漳 郑传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59-1865,共7页
以杂交水稻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利用测坑栽培条件,比较了4种灌溉方式下的水稻生物学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淹水灌溉相比,间歇灌溉叶面积指数大,叶片光合速率高,蒸腾速率较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高;半干旱栽培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相... 以杂交水稻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利用测坑栽培条件,比较了4种灌溉方式下的水稻生物学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淹水灌溉相比,间歇灌溉叶面积指数大,叶片光合速率高,蒸腾速率较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高;半干旱栽培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高;干旱栽培叶面积指数小,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且后期叶片早衰.间歇灌溉、半干旱栽培和干旱栽培比淹水灌溉分别节水8.75%、17.96%和29.69%;产量分别增产24.02%、减产5.07%和减产38.93%;水分利用效率以间歇灌溉最高,半干旱栽培次之,淹水灌溉和干旱栽培较低.间歇灌溉下稻粒的整精米率、精米率、粒长均高于其它处理,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低于其它处理;随着稻田耗水量的减少,水稻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而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提高.试验结果表明间歇灌溉为南方稻区较适宜的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 灌溉方式 水稻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73
13
作者 程建平 曹凑贵 +3 位作者 蔡明历 原保忠 王建漳 郑传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8-33,共6页
以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和Ⅱ优725为试验材料,利用测筒栽培条件,比较了4种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水稻产量、品质及水分生产率。结果表明:与淹水灌溉相比,间歇灌溉、半干旱栽培和干旱栽培下两优培九全生育期的耗水量分别减少了10.65%、25.70%、34.... 以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和Ⅱ优725为试验材料,利用测筒栽培条件,比较了4种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水稻产量、品质及水分生产率。结果表明:与淹水灌溉相比,间歇灌溉、半干旱栽培和干旱栽培下两优培九全生育期的耗水量分别减少了10.65%、25.70%、34.68%,产量分别增产7.38%、减产17.29%和减产41.01%;Ⅱ优725耗水量分别减少了12.49%、22.08%、32.24%,产量分别增产8.54%、减产20.00%和减产46.43%。水分生产率以间歇灌溉最高,半干旱栽培次之,淹水灌溉和干旱栽培较低。间歇灌溉下稻粒的整精米率、精米率、粒长均高于其他处理,但垩白粒率、垩白度低于其他处理;随着稻田耗水量的减少,稻粒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而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提高。试验结果表明间歇灌溉为南方稻区较适宜的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水稻 产量 水分生产率 品质
下载PDF
半干旱区春小麦品种竞争能力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9
14
作者 张荣 张大勇 +2 位作者 原保忠 林魁 魏虹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5-210,共6页
采用deWit替代系列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传统地方品种(和尚头)与现代品种(陇春8275)之间在混播条件下的竞争结局。在单播条件下现代品种较之地方品种具有更高的产量;但在混播条件下,和尚头具有明显的竞争优... 采用deWit替代系列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传统地方品种(和尚头)与现代品种(陇春8275)之间在混播条件下的竞争结局。在单播条件下现代品种较之地方品种具有更高的产量;但在混播条件下,和尚头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本项研究结果说明竞争优胜者并非是单播条件下产量性能更佳的品种,即作物品种的竞争能力与生产性能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形成这种关系的主要原因在于作物群体内个体竞争选择的方向与人类农业生产追求的目标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竞争能力 生产表现 生长冗余
下载PDF
不同土壤水势与氮素营养对杂交水稻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5
15
作者 程建平 曹凑贵 +2 位作者 蔡明历 原保忠 翟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9-206,共8页
以超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势和氮素营养对其生理特性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土壤水势下,植株地上部分干重与总干重随氮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而根冠比则降低。2)在同一氮肥水平... 以超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势和氮素营养对其生理特性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土壤水势下,植株地上部分干重与总干重随氮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而根冠比则降低。2)在同一氮肥水平下,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及其总含量、SPAD值及叶片水势随着土壤水势的降低而降低,而叶绿素a/b、丙二醛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随之而增加;同一土壤水势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及其总含量、SPAD值均随氮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而叶片水势、叶绿素a/b和丙二醛的含量随之降低。3)在同一氮肥水平下,水稻产量随土壤水势的降低而降低;土壤轻度干旱时,水稻产量高低顺序为高氮>中氮>低氮;而当土壤水分充足或土壤重度干旱时,则表现为中氮>高氮>低氮。随着土壤水势的降低,中、高氮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降低。试验结果还表明,225 kg/hm2施氮水平在0 kPa土壤水势下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过度增施氮肥并不利于水稻增产与氮肥利用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土壤水势 氮素营养 生理特性 产量
下载PDF
有限灌溉对半干旱区春小麦根系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2
16
作者 魏虹 林魁 +2 位作者 李凤民 张荣 原保忠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对半干旱区旱地春小麦 (Triticum aestivum)的有限灌溉试验表明 ,苗期灌溉显著减少春小麦三叶期 -抽穗期总根量和根密度 ,并促使开花期根系的良好更新和下扎 ,明显提高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苗期水分胁迫则导致春小麦生长前期... 对半干旱区旱地春小麦 (Triticum aestivum)的有限灌溉试验表明 ,苗期灌溉显著减少春小麦三叶期 -抽穗期总根量和根密度 ,并促使开花期根系的良好更新和下扎 ,明显提高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苗期水分胁迫则导致春小麦生长前期根系过大 ,影响地上部分的生长并加重土壤水分的亏缺 ,籽粒产量严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有限灌溉 春小麦 根系发育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油菜冠层营养信息监测 被引量:15
17
作者 袁道军 刘安国 +3 位作者 原保忠 胡立勇 刘志雄 张方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4-179,共6页
为了探讨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监测油菜长相长势的可行性,在大田自然条件下,用数码相机构建了计算机视觉系统,获取、分割图像,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用颜色值监测叶绿素含量、全氮含量、碳氮比值的最优模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试验... 为了探讨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监测油菜长相长势的可行性,在大田自然条件下,用数码相机构建了计算机视觉系统,获取、分割图像,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用颜色值监测叶绿素含量、全氮含量、碳氮比值的最优模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大田自然光照条件下,用数码相机采集油菜图像,监测冠层叶绿素含量、全氮含量、碳氮比等生理指标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图象处理 图像分割 油菜
下载PDF
棉花打顶和保留营养枝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周欢 彭龙 +3 位作者 原保忠 张献龙 刘燕 李娇娇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166-170,共5页
为适应生产上对棉花简化栽培技术的需求,以‘华杂棉H318’为材料,设置打顶整枝(A)、打顶留叶枝(B)、不打顶留叶枝(C)、不打顶整枝(D)4个处理,在大田条件下,对打顶、整枝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打顶使棉花的... 为适应生产上对棉花简化栽培技术的需求,以‘华杂棉H318’为材料,设置打顶整枝(A)、打顶留叶枝(B)、不打顶留叶枝(C)、不打顶整枝(D)4个处理,在大田条件下,对打顶、整枝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打顶使棉花的平均成熟期延迟5-6天。打顶、留叶枝有利于棉花茎枝、叶片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的积累。留叶枝单株铃数增加,单铃重和衣分降低,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与整枝处理相当,打顶、留叶枝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不大,最后得出打顶留叶枝处理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顶 留叶枝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缩节胺和整枝打顶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刘燕 原保忠 +4 位作者 张献龙 聂以春 付小勤 柯昌煌 叶胜池 《农学学报》 2013年第6期8-12,共5页
为了研究棉花留叶枝与不打顶在长江流域棉区的可行性及整枝打顶与缩节胺的互作效应,试验于2011—2012年在湖北省鄂州市路口农场进行,在大田环境条件下研究了缩节胺(DPC)和打顶与整枝对‘华杂棉H318’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的影... 为了研究棉花留叶枝与不打顶在长江流域棉区的可行性及整枝打顶与缩节胺的互作效应,试验于2011—2012年在湖北省鄂州市路口农场进行,在大田环境条件下研究了缩节胺(DPC)和打顶与整枝对‘华杂棉H318’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叶枝与不打顶处理棉花单铃重较小,单位面积铃数较多,且2012年皮棉产量和单位面积铃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分别提高14.3%和13.3%,不整枝不打顶对产量无负效应,并具有增产作用,衣分不受整枝影响。喷施缩节胺能够提高单铃重,单位面积铃数略少,但对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可能会降低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不受整枝打顶和缩节胺影响,整枝打顶和缩节胺分别对整齐度指数和马克隆值有显著影响,整枝打顶不影响其他品质指标,不整枝不打顶降低了整齐度指数,喷施DPC的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略高。因此,在鄂州路口农场试验条件下,棉花留叶枝与不打顶具有增产潜力,缩节胺可根据棉花长势合理喷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节胺 整枝打顶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纤维品质
下载PDF
灌溉水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欢 原保忠 +5 位作者 柯传勇 彭俊杰 骆雪姣 陈宇眺 熊昊 程建平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9-101,共3页
以杂交水稻培两优3076为材料,在充分利用降雨的情况下,对各试验处理补充灌溉不同的水量,分别为对照(P0)灌水量的90%(P1)、80%(P2)、70%(P3)、60%(P4),研究不同灌水量下水稻的生长特性及产量,品质以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淹水灌... 以杂交水稻培两优3076为材料,在充分利用降雨的情况下,对各试验处理补充灌溉不同的水量,分别为对照(P0)灌水量的90%(P1)、80%(P2)、70%(P3)、60%(P4),研究不同灌水量下水稻的生长特性及产量,品质以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淹水灌溉相比,适当减少灌溉水量更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稻米品质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初步研究表明,P3处理比淹水灌溉增产15.25%,节水2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长特性 产量 灌溉水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