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市城关区PM_(2.5)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原晓蓉 赵红 +4 位作者 王宇红 牛静萍 李盛 余加琳 贾清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关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多环芳烃(PAHs)的季节污染特征,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价。方法选择兰州市城关区作为采样点,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周期性采集大气PM_(2.5)样品84份,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其中PAHs...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关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多环芳烃(PAHs)的季节污染特征,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价。方法选择兰州市城关区作为采样点,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周期性采集大气PM_(2.5)样品84份,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其中PAHs的含量。结果 2015年总PHAs浓度变化范围为(3.64~268.23) ng/m^3,季节变化规律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在不同季节,3-5环PAHs占总PAHs的比例最大。通过健康风险评估发现,成人通过呼吸道途径暴露造成的终生致癌超额危险额度均已超过人群可接受最大风险水平,儿童终生致癌超额危险度处于可接受水平。结论兰州市城关区大气PM_(2.5)中PAHs污染水平较高,人们长期暴露在此环境中,存在一定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PM2.5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
下载PDF
兰州市城区大气PM_(2.5)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宇红 宋全全 +6 位作者 李盛 罗斌 贾清 余加琳 赵红 原晓蓉 牛静萍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7年第5期363-367,共5页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选择兰州市西固区和城关区作为采样点,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周期性采集大气PM_(2.5)样品342份,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分析其中PAHs含量。...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选择兰州市西固区和城关区作为采样点,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周期性采集大气PM_(2.5)样品342份,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分析其中PAHs含量。结果 PM_(2.5)日平均质量浓度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PAHs质量浓度2015年高于2016年;城关区高于西固区;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的15种PAHs单体中,苯并[a]芘(Bap)日平均质量浓度约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限值(1.0 ng/m^3)的90倍。结论兰州市城区大气PM_(2.5)中PAHs污染水平较高,PAHs的分布具有时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PM(2 5) 分布特征 兰州市
下载PDF
基于PCA-MLR模型的兰州市大气PM_(2.5)污染来源解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魏巧珍 王宇红 +6 位作者 李盛 罗斌 贾清 余加琳 赵红 原晓蓉 牛静萍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67-273,共7页
目的了解兰州市不同功能区大气PM_(2.5)的污染来源及贡献率。方法选取兰州市经济中心城关区和核心工业区西固区进行PM_(2.5)样品采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离子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PM_(2.5)中的金属元素、水溶性离子... 目的了解兰州市不同功能区大气PM_(2.5)的污染来源及贡献率。方法选取兰州市经济中心城关区和核心工业区西固区进行PM_(2.5)样品采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离子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PM_(2.5)中的金属元素、水溶性离子及PAHs浓度,结合PCA-MLR模型探讨其来源及贡献率。结果两区均以燃煤/交通混合污染源对PM_(2.5)浓度的贡献最大。城关区的主要污染源为燃煤/交通混合污染源、土壤扬尘及生物质燃烧源,其贡献率分别为52%、35%、13%;西固区除燃煤/交通混合污染源(38%)、土壤扬尘(24%)占较大部分外,工业污染源、工业/燃煤混合污染源及二次污染源也占有一定的比例(38%)。结论兰州市城关区和西固区PM_(2.5)的最大污染来源均为燃煤/交通混合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CA-MLR模型 源解析 兰州
下载PDF
兰州市代表性城区居民时间活动模式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吴琪 牛静萍 +5 位作者 李盛 贾清 苏利民 刘琼 原晓蓉 王宇红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0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了解兰州市居民时间活动模式,为精确评估城市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10-11月,选取兰州市代表性生活与工业城区共709户1727名常住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城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征居民活动... 目的了解兰州市居民时间活动模式,为精确评估城市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10-11月,选取兰州市代表性生活与工业城区共709户1727名常住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城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征居民活动模式的差异,并估算其居室内甲醛致癌风险。结果兰州市成年居民10-11月工作日、休息日总室内活动时间分别为1239和1275 min/d,总室外活动时间分别为136和102 min/d,交通时间分别为65和63 min/d。男性及技术工人室外时间较长,老年人及离退休人员在家时间较长,服务人员和办公人员室内工作时间较长,中青年人及技术工人交通出行时间较长。成年男性居室内甲醛致癌风险为3.51×10^-4,成年女性为3.41×10^-4,均超过1.00×10^-6安全限值。结论大气污染健康风险评价及防控工作要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特征人群的时间活动模式,以提高评价的精确性和防控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活动模式 室内活动 室外活动 健康风险评价 致癌风险 甲醛
下载PDF
1991—2018年中国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居民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与肥胖关系
5
作者 原晓蓉 欧阳一非 +7 位作者 魏艳丽 姜红如 董孟茹 董小辉 王惠君 王志宏 张兵 张继国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4,208,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居民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与肥胖的关系,分析预防肥胖发生的宏量营养素供能比切点值。方法利用1991—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选取至少参加两轮调查且基线未发生肥胖的18岁及以上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以体质指数(b...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居民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与肥胖的关系,分析预防肥胖发生的宏量营养素供能比切点值。方法利用1991—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选取至少参加两轮调查且基线未发生肥胖的18岁及以上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8.0 kg/m2判定为肥胖。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与BMI和肥胖的关系,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宏量营养素供能比预测肥胖的切点值。结果1991—2018年中国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居民蛋白质供能比和脂肪供能比呈上升趋势(P<0.01),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呈下降趋势(P<0.01)。调整协变量后,相较于脂肪供能比<20%组,脂肪供能比20%~30%组(β=0.05,95%CI 0.01~0.08)与脂肪供能比≥30%(β=0.15,95%CI 0.11~0.18)组与BMI呈正相关,20%~30%组和≥30%组发生肥胖的风险分别增加17%(OR=1.17,95%CI 1.04~1.31)和6%(OR=1.06,95%CI 1.24~1.56)。与<50%相比,碳水化合物供能比50%~65%组(β=-0.08,95%CI-0.11~-0.05)与≥65%(β=-0.17,95%CI-0.20~-0.13)组与BMI呈负相关,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在≥65%时能降低发生肥胖的风险(OR=0.71,95%CI 0.63~0.80)。预防肥胖发生的蛋白质供能比、脂肪供能比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的切点值分别为11.78%、25.63%和68.53%。结论1991—2018年中国十五省成年居民碳水化合物摄入与肥胖发生风险呈负相关,过量摄入脂肪能增加肥胖发生风险。适宜的宏量营养素供能比摄入能够预防成年人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宏量营养素供能比 成年人
原文传递
2018年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宏量营养素摄入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6
作者 原晓蓉 姜红如 +4 位作者 魏艳丽 王惠君 王志宏 张兵 张继国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5-219,227,共6页
目的分析2018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6~17岁儿童青少年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与超重/肥胖以及身体体质指数(BMI)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中美合作课题“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和国家财政项目“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选取2018... 目的分析2018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6~17岁儿童青少年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与超重/肥胖以及身体体质指数(BMI)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中美合作课题“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和国家财政项目“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选取2018年调查中数据完整的6~17岁儿童青少年1464人。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和家庭称重法收集膳食资料。分别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宏量营养素摄入与BMI和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2018年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为22.5%。调整混杂因素后,相较于蛋白质供能比<10%组,12%~15%组(β=0.71,95%CI:0.19,1.22)和≥15%组(β=0.78,95%CI:0.21,1.34)与BMI呈正相关;蛋白质供能比12~15%组(OR=1.47,95%CI:1.01,2.14)和≥15%组(OR=1.58,95%CI:1.06,2.37)超重/肥胖的风险分别增加47%和58%。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40%组相比,≥55%组(OR=1.47,95%CI:1.02,2.11)超重/肥胖风险增加47%。结论儿童青少年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摄入与超重/肥胖和BMI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超重 肥胖 宏量营养素
原文传递
中国6~23月龄婴幼儿不同辅食物性构建及可接受性 被引量:1
7
作者 贺梦璐 魏艳丽 +6 位作者 吴琼 黄聪慧 李天童 刘宇赫 周雪飞 原晓蓉 孙静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6-402,共7页
目的构建6~23月龄婴幼儿辅食物性指标,观察不同月龄婴幼儿辅食物性接受性。方法根据国内外相关婴幼儿辅食喂养指南、共识及相关资料,结合当前中国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构建6~23月龄婴幼儿喂养辅食物性指标。在南北方各选取1个省份,每省选... 目的构建6~23月龄婴幼儿辅食物性指标,观察不同月龄婴幼儿辅食物性接受性。方法根据国内外相关婴幼儿辅食喂养指南、共识及相关资料,结合当前中国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构建6~23月龄婴幼儿喂养辅食物性指标。在南北方各选取1个省份,每省选择1个城市和1个农村作为观察点,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共抽取240名婴幼儿进行可接受性研究。选择5类12种常见食材制作辅食物性工具包,指导家长按相应月龄段辅食物性进行辅食家庭制作、单一/混合喂养接受性观察并记录。结果构建6月龄、7~8月龄、9~11月龄、12~17月龄及18~23月龄共5个月龄段辅食物性指标。婴幼儿看护人能够按构建的辅食物性指标要求制作相应月龄段辅食,6~23月龄5个月龄段单一辅食物性可接受度分别为98.3%、98.7%、99.8%、96.9%和97.5%。7~23月龄4个月龄段混合辅食物性可接受度分别为98.3%、99.6%、93.8%和97.5%。结论构建的不同月龄段辅食物性指标可实现家庭制作,婴幼儿接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喂养 辅食 物性 质地性状 可接受性
原文传递
中国成年人膳食模式与血清尿酸及高尿酸血症的关联性分析
8
作者 董孟茹 欧阳一非 +6 位作者 魏艳丽 王惠君 刘爱东 王志宏 原晓蓉 董小辉 张继国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03-1409,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成年人的膳食模式,探索其与血清尿酸(SUA)、高尿酸血症(HUA)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9358名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调查获取各类食物摄入量;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信... 目的分析中国成年人的膳食模式,探索其与血清尿酸(SUA)、高尿酸血症(HUA)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9358名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调查获取各类食物摄入量;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信息;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并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膳食模式与SUA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UA与膳食模式的相关性。结果确定4种膳食模式:北方模式以小麦、其他谷类、薯类等为主要食物;现代模式以水果、奶类、蛋类、坚果等为主要食物;南方模式以蔬菜、大米等为主要食物;动物性食物-酒类模式以内脏、水产类、酒类等为主要食物。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北方模式与SUA呈负相关(β=-0.438,95%CI:-0.500~-0.376);现代模式与SUA呈负相关(β=-0.134,95%CI:-0.219~-0.049);南方模式与SUA水平较高相关(β=0.146,95%CI:0.079~0.214);动物性食物-酒类模式与SUA呈正相关(β=0.188,95%CI:0.123~0.252)。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北方模式得分Q1组相比,Q3、Q4组患HUA的风险均降低,OR值分别为0.777(95%CI:0.650~0.929)和0.509(95%CI:0.423~0.613);与现代模式得分Q1组相比,Q3、Q4组得分越高,患HUA的风险越低,OR值分别为0.793(95%CI:0.660~0.953)和0.768(95%CI:0.631~0.934);与动物性食物-酒类模式得分Q1组相比,Q3、Q4组HUA的患病风险均增加(Q3组:OR=1.224,95%CI:1.012~1.480;Q4组:OR=1.312,95%CI:1.086~1.584)。结论膳食模式与HUA存在相关性,北方模式、现代模式与SUA和HUA的患病风险降低相关,动物性食物-酒类模式会增加HUA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模式 血清尿酸 高尿酸血症
原文传递
兰州市大气PM2.5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0
9
作者 魏巧珍 李盛 +7 位作者 贾清 罗斌 苏利民 刘琼 原晓蓉 王宇红 阮烨 牛静萍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1-607,共7页
目的了解兰州市两个不同功能区大气PM2.5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水平及其对人群造成的健康风险.方法根据兰州市空气污染的区域特征和工业企业分布特征,以兰州市城关区和西固区为采样点.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两区进行PM2.5逐月连续采样... 目的了解兰州市两个不同功能区大气PM2.5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水平及其对人群造成的健康风险.方法根据兰州市空气污染的区域特征和工业企业分布特征,以兰州市城关区和西固区为采样点.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两区进行PM2.5逐月连续采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PM2.5中12种金属元素Sb、Al、As、Be、Cd、Cr、Hg、Pb、Mn、Ni、Se和Tl的浓度,并应用富集因子、地累积指数法分析其污染特征,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评价其所致健康风险,以非致癌风险商(HQ)评价单种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HQ〈1非致癌风险较低,HQ〉1.0为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并评价单种污染物的致癌健康风险,10^-6~10^-4为可接受风险水平.结果采样期间兰州市城关区和西固区PM2.5浓度中位数分别为83.0、77.0μg/m^3.检测到的7种金属元素(Al、Pb、Mn、As、Sb/Cd、Tl)中,除Al、Mn元素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外,其余5种元素均为典型的人为污染元素,以Cd元素在冬季的污染程度最强(地累积指数〉5).非致癌风险均以Mn元素最高(HQ〉1),且对儿童造成的健康风险最大,城关区HQ高达2.44,西固区HQ亦达1.79.Pb、As、Sb、Cd对各类人群的非致癌风险商HQ均小于1,健康风险较小;As、Cd元素的致癌风险范围为6.33×10^-6~6.46×10^-5,介于可接受风险水平(10^-6~10^-4)之间,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结论兰州市大气PM2.5及其中重金属的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多种重金属联合作用对儿童造成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重金属As、Cd元素的致癌风险虽介于可接受风险水平10^-6~10^-4之间,但对其造成的可能致癌风险仍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空气污染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兰州市城区大气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来源解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宋全全 王宇红 +6 位作者 李盛 贾清 罗斌 苏利民 刘琼 原晓蓉 牛静萍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兰州市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水平及来源。方法选择兰州市城关区和西固区作为采样点,采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每月10—16日大气PM_(2.5)样品,检测样品中PAHs,并采用特征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判断... 目的探讨兰州市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水平及来源。方法选择兰州市城关区和西固区作为采样点,采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每月10—16日大气PM_(2.5)样品,检测样品中PAHs,并采用特征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判断其主要来源。结果大气PM_(2.5)日平均质量浓度为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2环外的12种PAHs单体日平均质量浓度均为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暖期PAHs以4环为主,非采暖期以3环为主。采暖期PAHs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天然气燃烧、煤炭燃烧;非采暖期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煤炭燃烧。结论兰州市城区采暖期PAHs污染较非采暖期严重,PAHs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大气颗粒物 来源解析 兰州市
原文传递
2014-2016年兰州市居民死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琪 王宇红 +7 位作者 李盛 贾清 罗斌 苏利民 刘琼 原晓蓉 阮烨 牛静萍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了解兰州市居民2014-2016年主要死因和寿命损失状况,为兰州市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4-2016年兰州市常住人口与死亡资料,以国际通用ICD-10标准为依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居民死亡率、死因分... 目的了解兰州市居民2014-2016年主要死因和寿命损失状况,为兰州市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4-2016年兰州市常住人口与死亡资料,以国际通用ICD-10标准为依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居民死亡率、死因分布、老年人口系数、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等指标。结果2014-2016年历年兰州市粗死亡率为428.28/10万、369.47/10万、436.51/10万,男性高于女性(χ^22014=578.93,χ^22015=327.02,χ^22016=391.86,P均<0.01),死亡率随年龄呈“√”形趋势。居民期望寿命为81.11岁,前4位单病种死因分别为脑内出血、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死亡率依次为27.97/10万、27.37/10万、20.52/10万、20.52/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均<0.01)。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的死因、减寿年数顺位均较高,去除上述死因后,期望寿命分别可增加7.71岁、2.52岁、1.97岁、0.89岁、0.46岁。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是兰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死亡率 老年人口系数 期望寿命 去死因期望寿命 潜在减寿年数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原文传递
戏里波澜戏外情——我饰演《断桥》中白素贞的表演感悟
12
作者 原晓蓉 《戏友》 2021年第4期37-38,共2页
《白蛇传》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它与"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广为流传。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京剧及各地方戏舞台上演出的白蛇故事基本上是以田汉先生的... 《白蛇传》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它与"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广为流传。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京剧及各地方戏舞台上演出的白蛇故事基本上是以田汉先生的《白蛇传》为基础,进行适合各自剧种特点的艺术改编的。蒲剧也不例外,现在演出《白蛇传》的剧团基本都是采用田汉先生的剧本。河津市小梅花蒲剧团的《白蛇传》演出本采用的是朱秀英老师当年的演出本。其中《断桥》一折用的是蒲剧老本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传》 白素贞 蒲剧 《断桥》 艺术改编 梁山伯与祝英台 孟姜女哭长城 演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