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普惠金融、市场化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我国217个地级市的证据 被引量:11
1
作者 徐亚平 潘韵婷 史依铭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6,共10页
文章将数字普惠金融与市场化水平相结合,为深入探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提供了新视角。文章基于2011—2019年中国21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市场化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显示... 文章将数字普惠金融与市场化水平相结合,为深入探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提供了新视角。文章基于2011—2019年中国21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市场化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市场化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市场化水平的正向调节作用在中、小城市以及中部地区显著;进一步基于门槛效应分析发现,当市场化水平跨越第一和第二门槛值后,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因此,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提高市场化水平,有利于“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固定效应 市场化进程 异质性分析 门槛效应
下载PDF
“数字红利”还是“数字鸿沟”——数字金融发展与我国宏观区域经济 被引量:4
2
作者 史依铭 严复雷 《统计学报》 2023年第1期55-72,共18页
为探讨非线性视角下数字金融发展对我国宏观区域经济的差异影响及其动态变化,运用拓展的索洛模型、TVPSV-VAR模型以及方差分解分析了数字金融对我国宏观区域经济的影响路径、脉冲响应和持续效果。研究发现,整体上看,数字金融为八大经济... 为探讨非线性视角下数字金融发展对我国宏观区域经济的差异影响及其动态变化,运用拓展的索洛模型、TVPSV-VAR模型以及方差分解分析了数字金融对我国宏观区域经济的影响路径、脉冲响应和持续效果。研究发现,整体上看,数字金融为八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数字红利”,即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消费和投资均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但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波动性较大。基于时变特征角度发现,数字金融对宏观变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中长期效应,且在不同时间点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从方差分解结果来看,数字金融对宏观变量的促进作用具有持续增强的效果。因此,应继续从供给角度推进数字金融发展,充分发挥“数字红利”,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宏观经济 数字红利 数字鸿沟 八大经济区域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赋能效应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2
3
作者 史依铭 郑媛媛 费荣荣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1-16,共6页
文章在构建我国数字经济以及共同富裕指数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我国共同富裕的影响效果、推进路径以及城市特征差异,并考察在不同共同富裕发展水平下数字经济赋能效应的差异性表现。结果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共同富裕具有... 文章在构建我国数字经济以及共同富裕指数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我国共同富裕的影响效果、推进路径以及城市特征差异,并考察在不同共同富裕发展水平下数字经济赋能效应的差异性表现。结果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赋能效应,并且在解决样本自选择偏误、遗漏变量等内生性问题以及更换模型、增加稳健标准误后结果依然稳健。(2)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劳动力投入以及科技水平均是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推进路径。(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智慧试点城市、中心城市、大城市以及东部地区显著。(4)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共同富裕水平越高,数字经济所发挥的赋能作用也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共同富裕 赋能效应 城市特征
下载PDF
我国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史依铭 黎思琦 潘韵婷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7-22,共6页
文章基于2011—2019年我国20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共同富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核密度估计方法以及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我国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以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全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共同... 文章基于2011—2019年我国20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共同富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核密度估计方法以及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我国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以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全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内差异均呈现显著的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影响总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全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共同富裕水平显著提升,不过各综合经济区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异。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劳动力投入以及政府干预对我国共同富裕水平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八大综合经济区 Dagum基尼系数 核密度估计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发展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5
作者 史依铭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4-24,共11页
快速发展的数字金融不仅影响了传统金融业务,也助推了金融体系的变革,对我国宏观调控具有重大影响。文章从理论层面剖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机理,并实证检验了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比较了数量调控与价格调控的作用效果。... 快速发展的数字金融不仅影响了传统金融业务,也助推了金融体系的变革,对我国宏观调控具有重大影响。文章从理论层面剖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机理,并实证检验了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比较了数量调控与价格调控的作用效果。发现数字金融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均具有明显时变效应,整体上增强了货币政策有效性;不同参考目标上量价调控效果存在差异,在产出水平方面,数字金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促进了经济增长,但降低了数量调控的传导效率。而利率对数字金融冲击的响应以及产出对利率冲击的响应均呈现较大波动性,增加了价格调控的不稳定性;在物价水平方面,相对于价格调控,数量调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要更加稳定;从贡献度来看,数字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贡献率在不断上升,具有持续增强的影响效果。文章研究结果对优化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货币政策 TVP-SV-VAR模型
下载PDF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金融发展与企业创新 被引量:6
6
作者 严复雷 史依铭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26,共9页
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2—2018年制造业的面板数据,本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Heckman模型分析在金融发展调节作用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1)总体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越会促使企业加大研发创新的力度,但... 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2—2018年制造业的面板数据,本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Heckman模型分析在金融发展调节作用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1)总体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越会促使企业加大研发创新的力度,但过度扩张的金融发展会起到负向调节作用;(2)宏观异质性分析发现,过度扩张的金融发展的抑制作用存在于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中;(3)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确实存在倒U形非线性影响,并且只有在股权集中度较低和技术人员占比较高的企业中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才会显著,而在是否“两职合一”企业中却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金融发展 企业创新 区域异质性 行业异质性
下载PDF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基于医药制造业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6
7
作者 严复雷 史依铭 《区域金融研究》 2020年第5期74-80,共7页
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上市企业的融资约束难题,逐渐得到实用界的广泛认可和应用。本文将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2~2017年的医药制造业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Heckman模型从企业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的... 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上市企业的融资约束难题,逐渐得到实用界的广泛认可和应用。本文将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2~2017年的医药制造业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Heckman模型从企业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的角度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企业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医药制造行业的企业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并且控股股东质押比例越高促进作用越显著;第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在控股股东持股比重较高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区域的企业中会更加显著;第三,进一步分析发现只有在股权集中度较高的企业才会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而从股权集中度四等分点的分组回归中发现并不是随着股权集中度越高越有利于企业创新,这种促进效果仅仅存在于50%至75%的分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质押 企业创新投入 医药制造业 市场化程度 持股比重
下载PDF
四川省金融业的产业关联效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严复雷 史依铭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58-66,共9页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根据四川省2007年、2012年和2015年的42部门投入产出表,从动态和静态上分析四川省金融业的关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2012年和2015年四川金融业的感应度系数、乘数效应和溢出效应I均大于1,但影响力...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根据四川省2007年、2012年和2015年的42部门投入产出表,从动态和静态上分析四川省金融业的关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2012年和2015年四川金融业的感应度系数、乘数效应和溢出效应I均大于1,但影响力系数、反馈效应和溢出效应II均小于1,说明四川省金融业内生增长能力、关联能力和对其他部门的推动能力较强,但其反馈能力和对其他部门的拉动能力较弱。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四川省金融业要加强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和能力建设,应加强自身发展能力和反馈能力,充分发挥溢出效应的关联机制作用,从而促进四川省金融业和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表 金融业 关联特征 结构分解技术
下载PDF
银行信贷投放、利率市场化与区域经济增长 被引量:1
9
作者 严复雷 史依铭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9-19,共11页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和重要内容。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根据2008-2017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银行信贷投放...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和重要内容。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根据2008-2017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银行信贷投放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讲,银行信贷投放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使银行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并且在区域中异质性明显,市场化进程得分高的区域远远高于市场化进程得分低的区域。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在差异性促进作用。由此提出继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银行信贷投放 区域经济增长 市场化进程 双向固定效应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史依铭 黎思琦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5期41-53,178,共14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推进发展成果的可知、可感、可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文章在测度我国地级市共同富裕水平的基础上,先探讨了共同富裕水平的动态特征,后利用2011—2019年我国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推进发展成果的可知、可感、可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文章在测度我国地级市共同富裕水平的基础上,先探讨了共同富裕水平的动态特征,后利用2011—2019年我国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共同富裕的影响效果、区域异质性与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1)核密度分析可知,全国及七大区域的共同富裕水平显著提升。(2)基准回归分析可知,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并且其子指标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依然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3)区域异质性分析可知,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仅在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以及西南地区显著。(4)门槛效应分析可知,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特征,主要体现在东北地区、华东地区以及华北地区。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得出继续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以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区域异质性
下载PDF
供给冲击、最优货币政策规则与宏观经济稳定
11
作者 徐亚平 史依铭 《经济体制改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6-144,共9页
供给冲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重压力”之一,如何应对冲击、化解压力是亟需解决的重要经济问题。构建TVP-SV-VAR和DSGE模型分析供给冲击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特征事实,运用拓展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来应对供给冲击以促进经济平稳发... 供给冲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重压力”之一,如何应对冲击、化解压力是亟需解决的重要经济问题。构建TVP-SV-VAR和DSGE模型分析供给冲击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特征事实,运用拓展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来应对供给冲击以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结果表明:供给冲击不仅会降低产出水平,加剧产出缺口的波动程度,还会提高通胀率,扩大通胀缺口;拓展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是供给冲击下提高产出水平、推动通胀趋于稳态的有效工具,通胀目标的调整是实现产出提高和通胀稳定组合目标最优选择的可行策略。由此表明,引入汇率和审慎两个因素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与我国实际有更好的适配度,有利于完善我国“多目标、多工具”的货币政策规则体系,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以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冲击 最优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 DSGE模型
原文传递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市场化进程与企业投资选择 被引量:15
12
作者 严复雷 史依铭 黎思琦 《投资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42,共18页
文章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18年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运用OLS模型和Heckman模型分析在市场化调节作用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1)总体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越会促使企业增加研发创新和对外股权投资,而... 文章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18年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运用OLS模型和Heckman模型分析在市场化调节作用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1)总体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越会促使企业增加研发创新和对外股权投资,而且还会减少对固定资产的投资;(2)从市场化进程的调节作用来看,市场化程度较高区域的企业在面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强时会提高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而对研发创新和对外股权投资的影响则不显著;(3)进一步从产权性质视角分析发现,市场化程度较高区域的非国有企业偏好于固定资产投资,而国有企业则不显著;从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视角分析来看,在市场化调节作用下"两职分离"、企业人员学历较低以及技术人员占比较高的企业偏好于固定资产投资,而股权集中度较高的企业则偏好于研发创新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市场化指数 企业投资 投资选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