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NFR/RIPK1通路探索紫草素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史吉胜 钱吉泽 +2 位作者 王金广 林斌 庞同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目的:初步探讨紫草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即A组;假手术+紫草素组,即B组;脊髓损伤+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 目的:初步探讨紫草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即A组;假手术+紫草素组,即B组;脊髓损伤+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组,即C组;脊髓损伤+紫草素组,即D组;每组24只。C、D组采用钳夹法制作大鼠急性SCI模型。所有大鼠硬膜下置管,A组不给药,B组和D组造模后30 min经导管注射紫草素100 mg·kg^(-1),C组注射等量DMSO,每日1次,至取材时间点。各组分别于造模后6、12 h和3 d每组取8只大鼠,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及造模后1、3、7、14、21d行斜板实验,再处死动物取脊髓组织。造模后1h每组大鼠腹腔注射碘化丙啶(propidine iodide,PI)1 mg·kg^(-1),术后24 h取材检测脊髓组织PI红染细胞数;24 h时取材采用苏木素-伊红(haematoxylin eosin,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情况,尼氏(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存活数量,使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B细胞淋巴瘤-2(B cell lymphoma-2,Bcl-2)蛋白及调亡相关蛋白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1,RIPK1)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A组和B组各时间点的BBB评分均正常,C、D组各时间点均低于A、B组,D组造模后12 h和3d的BBB评分高于同时间点C组(P<0.05)。造模后12 h,D组PI红染细胞较C组明显减少,神经元崩解减轻(P<0.05)。造模后24h,A组和B组脊髓组织HE和Nissl染色正常,D组脊髓组织损伤程度和存活神经元数量均优于C组(P<0.05)。Bcl-2、RIPK1蛋白在A组、B组表达很低;RIPK1在C组表达明显增高,在D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在D组表达高于C组(P<0.05)。结论:紫草素可减轻大鼠急性SCI后的病理变化,改善行为学评分,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其具体机制可能与抑制TNFR/RIPK1信号通路介导的坏死性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紫草素 功能恢复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史吉胜 张毕 +1 位作者 薛超 林斌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67-569,共3页
近年来,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发病率在我国乃至世界呈明显上升趋势。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再生问题,一直是科研人员和临床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脊髓损伤后,阻碍轴突再生的主要的因素是小胶质细胞激活、星形胶... 近年来,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发病率在我国乃至世界呈明显上升趋势。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再生问题,一直是科研人员和临床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脊髓损伤后,阻碍轴突再生的主要的因素是小胶质细胞激活、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增殖活化和胶质瘢痕的形成。而AS的增殖活化后并分泌多种细胞外基质共同形成神经胶质瘢痕是抑制脊髓损伤修复的最主要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胶质瘢痕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预测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史吉胜 蒋承林 史吉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2-94,共3页
研究了BP神经网络的原理和方法,收集了全国100多对矿井的实测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资料,获得20组可靠数据,选取煤的破坏类型、煤层的相对瓦斯压力、煤的坚固性系数、瓦斯放散初速度4个单项指标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 研究了BP神经网络的原理和方法,收集了全国100多对矿井的实测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资料,获得20组可靠数据,选取煤的破坏类型、煤层的相对瓦斯压力、煤的坚固性系数、瓦斯放散初速度4个单项指标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作为输出变量;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预测模型;通过模型检验和精度分析,得出模型拟合效果好,预测精度能够满足工程精度要求。从而说明利用BP神经网络对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进行预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 单向指标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椎管狭窄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4
4
作者 林斌 薛超 +1 位作者 何明长 史吉胜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4期423-426,共4页
目的探讨椎体骨折后骨块突入并导致椎管狭窄而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是否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绝对手术禁忌证。方法从接受PKP治疗的OVCF患者中选取48例椎管狭窄无神经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术前X线及... 目的探讨椎体骨折后骨块突入并导致椎管狭窄而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是否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绝对手术禁忌证。方法从接受PKP治疗的OVCF患者中选取48例椎管狭窄无神经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术前X线及MRI检查确定骨折节段。记录手术前后患者椎体后凸角、椎体高度、致椎管狭窄骨质的长度、VAS及ODI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8例患者行PKP治疗后,椎体后凸角减小,椎体高度增加,椎管无进一步狭窄,VAS及ODI评分降低,术后无神经症状产生,与术前资料相比较,所有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渗漏量极小,均局限在椎旁或是椎间盘内,未引起神经症状。结论骨折致椎管狭窄无神经症状的OVCF并非PKP的绝对手术禁忌证,结合术前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分析以及术中连续的影像学监测,椎管狭窄无神经症状的OVCF患者可以安全接受PKP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椎管狭窄
下载PDF
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治疗S_2水平原发恶性骶骨肿瘤
5
作者 林斌 赵忠胜 +5 位作者 庄泽民 史吉胜 陈志达 薛超 蔡弢艺 郭志民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纱布填塞技术治疗累及S2水平原发恶性骶骨肿瘤的手术入路、切口选择、手术方法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纱布填塞技术治疗9例累及S2水平的原发恶性骶骨肿瘤患者,均未行腰骶部重建,其中...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纱布填塞技术治疗累及S2水平原发恶性骶骨肿瘤的手术入路、切口选择、手术方法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纱布填塞技术治疗9例累及S2水平的原发恶性骶骨肿瘤患者,均未行腰骶部重建,其中脊索瘤6例,Ewing肉瘤2例,软骨肉瘤1例。用VAS评分评价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用改良Biagini评分评价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结果 9例患者瘤体均顺利切除,截骨水平位于S26例,S33例。手术时间150320(221.7±35.6)min,术中出血8001 800(1 144±332.5)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561个月。4例出现皮肤坏死后伤口感染,二次手术后伤口愈合。术前9例神经功能基本正常;术后2例括约肌功能基本正常,6例括约肌功能障碍、排尿排便刺激感存在,1例括约肌功能丧失、不能感觉排便刺激。6例术后存在神经性疼痛,治疗4个月后VAS评分为0.53分。1例Ewing肉瘤与1例软骨肉瘤复发;1例脊索瘤患者术后32个月死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结论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纱布填塞技术能顺利完成S2水平骶骨整块切除手术,方法可靠,可达到彻底的肿瘤切除边缘;但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者大小便功能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后路 骶骨肿瘤 骶骨切除
下载PDF
抑制TNFR/RIPK信号通路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双 林斌 +3 位作者 陈志达 史吉胜 曾宇哲 吴松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3-360,共8页
目的 :探讨应用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抑制TNFR/RIPK介导的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作用。方法:72只雄性SPF级SD大鼠,体重0.25~0.30kg,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A组)、假手... 目的 :探讨应用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抑制TNFR/RIPK介导的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作用。方法:72只雄性SPF级SD大鼠,体重0.25~0.30kg,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A组)、假手术+Necrostatin-1组(Sham+Nec-1组,B组)、SCI+二甲基亚砜(DMSO)(DMSO组,C组)、SCI+Nec-1组(Nec-1组,D组)。C、D组采用钳夹法制作大鼠急性SCI模型。所有大鼠硬膜下置管,A组不给药,B组和D组造模后30min经导管注射1μl Nec-1(25μg/μl),C组注射等量DMSO,1次/d,至取材时间点。各组分别于造模后12h、24h和3d三个时间点每组取6只大鼠,先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再处死动物取脊髓组织。12h时间点动物处死前1h腹腔注射碘化丙啶(propidine iodide,PI)1mg/kg,取材检测脊髓组织PI红染细胞数;24h时取材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情况、尼氏(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存活数目、Western Blot(WB)检测Bcl-2、坏死性凋亡蛋白RIPK1及RIPK3的表达水平;3d时取材行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造模后A组和B组各时间点的BBB评分均正常,C、D组各时间点均显著性低于A、B组,D组各时间点的BBB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时间点C组(P<0.05)。造模后12h,D组PI红染细胞较C组明显减少,神经元崩解减轻(P<0.05)。造模后24h,A组和B组脊髓组织HE和Nissl染色正常,D组脊髓组织损伤程度和存活神经元数量均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Bcl-2、RIPK1及RIPK3均低水平表达,C组RIPK1及RIPK3表达显著性升高,D组Bcl-2表达较C组上调,RIPK1及RIPK3表达显著性下降,C、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3d,A组和B组可见少量凋亡小体,C组和D组明显增多,但D组凋亡小体数量较C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抑制TNFR/RIPK信号通路可以减轻大鼠急性SCI后的病理变化,改善行为学评分,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RIPK1 RIPK3 BCL-2 坏死性凋亡 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水分对煤层突出参数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7
作者 史吉胜 蒋承林 《煤炭科技》 2015年第2期38-40,共3页
通过对煤的坚固性系数f和瓦斯放散初速度Δp的测定过程进行考察,发现水分对f值和Δp影响较大,可能导致突出危险性的误判。针对水分的影响,提出了结合测压现场测定煤层原始湿度,并通过实验室还原煤样原始湿度测定突出参数的方法;同时提... 通过对煤的坚固性系数f和瓦斯放散初速度Δp的测定过程进行考察,发现水分对f值和Δp影响较大,可能导致突出危险性的误判。针对水分的影响,提出了结合测压现场测定煤层原始湿度,并通过实验室还原煤样原始湿度测定突出参数的方法;同时提出采用完整煤芯取芯器从原始煤层内直接取样的方法,以及对煤样进行烘干处理的方法。此类方法均能避免水分对测定结果产生的影响,保证了突出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样水分 煤的坚固性系数 瓦斯放散初速度
下载PDF
煤样水分对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参数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史吉胜 蒋承林 +1 位作者 李晓伟 邓九洲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8-140,共3页
为了考察水分对煤样的坚固性系数f和瓦斯放散初速度△p的影响,在实验中对多组煤样进行不同时间的浸水,使各组煤样的水分含量不同,再测定各组煤样的f值和△p;实验研究发现随着煤样浸水时间的延长煤样水分含量增大,煤样的坚固性系数也随... 为了考察水分对煤样的坚固性系数f和瓦斯放散初速度△p的影响,在实验中对多组煤样进行不同时间的浸水,使各组煤样的水分含量不同,再测定各组煤样的f值和△p;实验研究发现随着煤样浸水时间的延长煤样水分含量增大,煤样的坚固性系数也随之增大,而瓦斯放散初速度则随之减小,并且煤样水分对这2个指标的测定影响较大。因此,有必要对测定突出参数的煤样中的水分进行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样水分 煤的坚固性系数 瓦斯放散初速度 突出预测
原文传递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联合骨折 被引量:12
9
作者 林斌 赵忠胜 +5 位作者 蔡弢艺 史吉胜 陈志达 薛超 何明长 郭志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5-808,共4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C1~C2固定或C1~C2~C3固定)治疗寰枢椎联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4例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联合骨折者的患者资料,其中C1骨折-Ⅱ型齿状突骨折10例...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C1~C2固定或C1~C2~C3固定)治疗寰枢椎联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4例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联合骨折者的患者资料,其中C1骨折-Ⅱ型齿状突骨折10例,C1骨折-枢椎椎体骨折4例,C1骨折-Ⅲ型齿状突骨折4例,C1骨折-Hangman骨折6例。采用后路C1~C2固定融合16例,C1~C2~C3固定融合8例。术后依据视觉模拟评分(VAS)、Frankel分级、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植骨融合结果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90~170min,平均123min;术中出血量290~750mL,平均427mL。所有患者术后获15~45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9个月内(平均4.7个月)均达到骨性融合。10例有神经损伤症状患者的Frankel分级均有所改善。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1.64-0.7)分]、NDI评分[(11.2±1.9)分]、JOA评分[(15.3±1.2)分]较术前[(6.8±1.0)分、(41.4±1.6)分、(8.6±1.0)分]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改善率60.0%。87.5%,平均78.5%。术后第2天发现椎动脉损伤1例。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松动、退出或断裂,骨折不愈合、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及伤口感染等。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复位骨折、恢复颈椎序列、固定牢固、植骨融合率高,是治疗寰枢椎联合骨折可靠、有效的手术方法。若术后发现椎动脉损伤,形成假性动脉瘤及局部血肿,椎动脉介入栓塞止血及颈后路血肿清除是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仿岩孔条件下顺层钻孔瓦斯压力测定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田世祥 蒋承林 +2 位作者 史吉胜 潘兴峰 陈裕佳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1-556,共6页
在利用煤孔测定本煤层瓦斯压力的过程中,为从根本上封堵煤层钻孔周围的裂隙,解决煤层钻孔易变形、塌孔的问题,提出了仿岩孔瓦斯压力测定方法。钻孔失稳破坏的力学分析表明,钻孔破碎带半径与围岩的岩性有关,提高围岩内摩擦角和内聚力是... 在利用煤孔测定本煤层瓦斯压力的过程中,为从根本上封堵煤层钻孔周围的裂隙,解决煤层钻孔易变形、塌孔的问题,提出了仿岩孔瓦斯压力测定方法。钻孔失稳破坏的力学分析表明,钻孔破碎带半径与围岩的岩性有关,提高围岩内摩擦角和内聚力是增大围岩强度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煤层固化成孔的机理和数值模拟发现,高压注浆加固煤体可以增大孔壁围岩强度。现场对比试验表明:仿岩孔测压技术与岩孔测压差值为0.02 MPa,相对误差仅为3.85%,仿岩孔测压技术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压力测定 失稳 破碎带 高压注浆 仿岩孔
原文传递
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疗效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海参 史吉胜 +3 位作者 黄砖枝 林斌 丁真奇 郭林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119-2124,共6页
[目的]评价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接受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联合Zero-p椎间融合器固定治疗颈椎病患者相关... [目的]评价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接受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联合Zero-p椎间融合器固定治疗颈椎病患者相关资料。临床功能评估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影像学评估采用颈椎正侧位X线片,通过Cobb角测量方法,测量病变节段上下椎体Cobb角,测量C_(3~7)椎体颈前软组织厚度,并于术后2年评估融合情况,吞咽困难等并发症也被观察。[结果]共纳入45例患者(50个节段),27例男性和18例女性,平均年龄(45.64±6.28)岁。所有患者至少随访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1.11±7.82)个月。患者术后NDI、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影像学上94%的置入物融合。最终随访时颈椎前凸保持良好。术后颈前软组织厚度较术前显著增加,从平均(7.6±1.9)mm增至(15.2±2.9)mm,最终随访时(9.9±1.9)mm。按吞咽困难Bazaz分级,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44.4%,然而在最终的随访时仍有6.6%的患者具有轻、中度吞咽困难。在术后即刻和最终随访时颈前软组织厚度和吞咽困难分级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呈显著正相关。1例患者术后出现持续性的左上肢疼痛伴左三角肌肌力减弱,1例患者发生声音嘶哑,随访3个月后完全恢复。[结论]颈前椎间盘切除融合术联合Zero-p椎间融合器固定治疗颈椎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术后吞咽困难发生与颈前软组织厚度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间融合器 Zero-P 疗效
原文传递
颈前路杂合与多节段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史吉胜 吕明波 +3 位作者 林斌 郭峰 徐小会 崔风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927-1932,共6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杂合术式和颈前多节段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4年10月,62例连续累及3个节段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患者接受上、下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中间融合术(... [目的]比较颈前路杂合术式和颈前多节段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4年10月,62例连续累及3个节段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患者接受上、下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中间融合术(杂合组),36例患者行前路连续3个病变节段椎间盘切除融合术(融合组)。临床功能评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此外,影像学测量C_(2-7)的活动范围(ROM)。[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节段、病变类型及随访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后JOA、NDI、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C_(2-7)节段的ROM在术后第1、6个月与术前相比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杂合组在第12个月和末次随时均恢复到术前水平,融合组直到末次随访时未能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杂合组手术节段活动度均显著优于融合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节段颈椎病的患者,杂合术式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可以替代颈前多节段融合术的手术方式,不但可以有效改善神经症状,而且可保持颈椎的术前运动范围和稳定性,中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全椎间盘置换 脊柱融合术 杂合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