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沼液配施化肥对大葱产量和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温云杰 张纪涛 +5 位作者 李琳 王琦 刁风伟 高敏 王秀红 史向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5,共11页
明确沼液替代化肥的合适比例以及沼液对大葱产量和土壤养分、微生物含量以及酶活性的影响,可为沼液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计了不施肥(CK)、化肥(CF)、沼液替代25%化肥氮(25BS)、沼液替代50%化肥氮(50BS)、沼液替代75%化肥氮(75... 明确沼液替代化肥的合适比例以及沼液对大葱产量和土壤养分、微生物含量以及酶活性的影响,可为沼液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计了不施肥(CK)、化肥(CF)、沼液替代25%化肥氮(25BS)、沼液替代50%化肥氮(50BS)、沼液替代75%化肥氮(75BS)、沼液替代100%化肥氮(100BS)6个处理,分析了大葱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磷脂脂肪酸含量和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PLS-PM)探究上述指标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与CK相比,CF和各沼液处理(25BS、50BS、75BS和100BS)均能显著提高大葱产量(P<0.05),并且大葱产量随沼液替代化肥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50BS处理的大葱产量最高,达59.9 t·hm^(−2)。施用沼液可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与CK相比,施用沼液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SOC,19.5%~65.8%)、全氮(TN,40.5%~69.6%)、铵态氮(NH_(4)^(+),26.8%~77.4%)、硝态氮(NO_(3)^(−),30.1%~41.9%)、速效磷(AP,10.5%~40.6%)、速效钾(AK,5.4%~8.5%)含量。施用沼液可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与CK相比,施用沼液显著提高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磷脂脂肪酸含量(P<0.05),降低了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比例(P<0.05),有助于提高土壤碳、氮、磷相关循环酶活性(P<0.05);但是,随着沼液替代比例的增加,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真菌、总磷脂脂肪酸含量以及碳、氮、磷相关循环酶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0.05)。PLS-PM分析表明,沼液通过增加SOC、TN、NH_(4)^(+)、NO_(3)^(−)、AP含量,进而提高土壤微生物含量以及碳、氮循环酶活性,并提升大葱产量,但是过量的沼液可导致土壤电导率升高,并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大葱生长产生抑制效果。本研究表明,短期施用沼液可显著提高大葱产量,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并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含量以及酶活性提高,其中以沼液替代50%化肥氮的处理效果最优,但是沼液并不能完全替代化肥,施用过量的沼液容易造成土壤盐分累积,不利于大葱和土壤微生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土壤肥力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大葱
下载PDF
Meta分析丛枝菌根真菌对草莓生长与果实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刁风伟 张纪涛 +3 位作者 温云杰 史向远 周静 王秀红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通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功能。然而AM真菌是否无论草莓生境如何,都一致性地调控草莓表型和果实特性仍未明确。本研究利用荟萃分析(Meta-analysis)方法,整合分析了AM真菌对草莓...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通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功能。然而AM真菌是否无论草莓生境如何,都一致性地调控草莓表型和果实特性仍未明确。本研究利用荟萃分析(Meta-analysis)方法,整合分析了AM真菌对草莓植株干重、根系结构、氮(N)和磷(P)含量、果实产量及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M真菌能够显著增加草莓植株地上部和根部干重,促进草莓根系伸长和根表面积增加,调整草莓根系结构;显著增加了草莓植株地上部和根部N、P含量。其中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能够促进草莓N、P吸收,增加植株生物量。AM真菌不仅提高草莓的果实数量和总产量,还能够促进果实中总花青素、总酚、黄酮类物质和抗坏血酸的积累,从而提高果实的抗氧化特性,而总可溶性固体(TSS)、可滴定酸度(TA)和TSS/TA比值未受到显著影响。本研究表明,AM真菌有利于促进草莓植株生长和果实增产,并且能够提高果实中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具有应用到草莓绿色生产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草莓 生长特性 果实特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配施秸秆沼渣有机肥对菜心生长、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
3
作者 周静 牛海晖 +3 位作者 乔健 郭俊辉 刘聪明 史向远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49-53,共5页
为研究秸秆沼渣有机肥理化特性以及在化肥施用量一致的条件下,配施不同用量秸秆沼渣有机肥对菜心生长、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室内室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秸秆基沼渣有机肥和70圆叶菜心为供试材料,在对秸秆基沼渣有机肥容重、孔隙... 为研究秸秆沼渣有机肥理化特性以及在化肥施用量一致的条件下,配施不同用量秸秆沼渣有机肥对菜心生长、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室内室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秸秆基沼渣有机肥和70圆叶菜心为供试材料,在对秸秆基沼渣有机肥容重、孔隙度、EC、pH、发芽指数,以及养分含量分析的基础上,以常规施化肥量为对照(CK),设置了15 t·hm^(-2)秸秆沼渣有机肥+300 kg·hm^(-2)复合肥(T1)、22.5 t·hm^(-2)秸秆沼渣有机肥+300 kg·hm^(-2)复合肥(T2)、30.0 t·hm^(-2)秸秆沼渣有机肥+300 kg·hm^(-2)复合肥(T3)共4个处理。结果表明:秸秆沼渣有机肥疏松多孔,呈黄褐色,整体偏碱性;容重为0.29 g·cm^(-3),发芽指数为82.78%。全氮含量为20.29 g·kg^(-1),有机质含量为61.82 g·kg^(-1),是菜心生长的优质有机肥;随着菜心生育期的推进,T2处理株高显著高于CK处理,生长速率由高到低为T2>CK>T3>T1,茎粗的生长速率由高到低为T2>T3>T1>CK;施用秸秆沼渣有机肥处理产量均高于CK处理,T2处理产量显著高于CK处理50.54%,除去用工、平整土地、机械、种子、肥料、农药等投入,施用秸秆沼渣有机肥处理的经济效益均高于CK,T2处理的效益为7.96万元·hm^(-2),与CK处理相比,增加了1.81万元·hm^(-2)。综上所述,T2处理能有效促进菜心的生长,提高菜心产量,产生较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秸秆沼渣有机肥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不同沼液回流比对鸡粪和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教宁 高莉 +4 位作者 张静璇 李永平 汤昀 史向远 王秀红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80,共11页
为明确沼液回流对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以鸡粪和玉米秸秆为混合发酵原料,设置0(对照)、25%、50%、75%、100%5个不同回流比,在中温(35℃)条件下进行半连续式厌氧发酵试验,通过测定和分析产气指标、发酵料液的理化性质及化学需氧量(COD)去... 为明确沼液回流对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以鸡粪和玉米秸秆为混合发酵原料,设置0(对照)、25%、50%、75%、100%5个不同回流比,在中温(35℃)条件下进行半连续式厌氧发酵试验,通过测定和分析产气指标、发酵料液的理化性质及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确立鸡粪和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适宜的回流比。结果表明,回流比为25%时,系统产气效果最好,甲烷总产量为96.87 L,较对照(90.90 L)提高6.56%;COD平均去除率最高,为62.40%,较对照(60.22%)提高2.18个百分点;此时,发酵系统的pH值及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氮、COD质量浓度等均较稳定,发酵系统处于稳定状态(VFA/TA<0.3)。当回流比>25%时,VFA、氨氮、COD质量浓度等开始随回流比的提升而增加,甲烷总产量和COD去除率则随回流比的提升而逐渐降低。回流比提升至75%、100%时,VFA、氨氮质量浓度在其发酵周期内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快速增长,出现明显累积,此时游离氨(FA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03.14、522.15 mg/L,大大超过了FAN的抑制限值(200 mg/L)。回流比为50%、75%、100%时,甲烷总产量分别为87.08、79.31、69.66 L,较对照分别降低4.20%、12.76%、23.37%;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8.46%、37.85%、29.56%,较对照分别降低11.76、22.37、30.66个百分点。回流比为50%时,VFA/TA<0.3,发酵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回流比为75%、100%时,VFA/TA>0.3,发酵系统不稳定。综上,鸡粪和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适宜的回流比为25%,回流比过高时会引发厌氧发酵系统VFA和氨氮的累积,抑制产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回流比 鸡粪 玉米秸秆 混合厌氧发酵 发酵性能
下载PDF
芽孢杆菌腐熟菌剂发酵工艺优化及促进果树枝条降解效果研究
5
作者 张家星 姚怡敏 +4 位作者 闫敏 李磊 张强 杨治平 史向远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67,共6页
为确定芽孢杆菌腐熟菌剂的高效固态发酵工艺参数并研究该菌剂在促进果树枝条堆肥进程中降解的效果,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多因素正交试验的方法对芽孢杆菌的发酵参数进行了优化,并测定了该菌剂对果树枝条堆肥过程中纤维素与木质素降解的影... 为确定芽孢杆菌腐熟菌剂的高效固态发酵工艺参数并研究该菌剂在促进果树枝条堆肥进程中降解的效果,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多因素正交试验的方法对芽孢杆菌的发酵参数进行了优化,并测定了该菌剂对果树枝条堆肥过程中纤维素与木质素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麸皮固体培养基中添加30%玉米粉、0.2%葡萄糖、0.1%胰蛋白胨、0.015%硫酸镁,控制培养基接种量为20%、固液比为1∶0.8、发酵温度为28℃即可实现芽孢杆菌的高效培养,有效菌落数最高达1150.00×10^(8) cfu/g。此外,果树枝条中添加2.5%芽孢杆菌腐熟菌剂进行堆肥可显著促进纤维素与木质素的降解,降解率分别提高191.00%与107.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枝条堆肥 芽孢杆菌 发酵工艺 纤维素 木质素
原文传递
底物质量分数对牛粪玉米秸秆联合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朱教宁 李永平 +5 位作者 汤昀 史向远 王秀红 张静璇 高莉 郭常莲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904-911,共8页
采用批量厌氧消化方式,开展牛粪玉米秸秆不同挥发性固体(VS)质量分数(3%(T_(1))、5%(T_(2))、7%(T_(3))、9%(T_(4))、11%(T_(5)))的厌氧消化试验,测定和分析不同VS质量分数条件下的产气特性、有机物去除率及消化系统的稳定性,研究挥发... 采用批量厌氧消化方式,开展牛粪玉米秸秆不同挥发性固体(VS)质量分数(3%(T_(1))、5%(T_(2))、7%(T_(3))、9%(T_(4))、11%(T_(5)))的厌氧消化试验,测定和分析不同VS质量分数条件下的产气特性、有机物去除率及消化系统的稳定性,研究挥发性固体质量分数对牛粪玉米秸秆中温联合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容积产甲烷率随底物VS质量分数的提升而增加,但增幅逐渐减小;VS产甲烷量随底物VS质量分数的提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T_(3)处理的VS产甲烷量最高,为199.9 mL/g,分别较T_(1)、T_(2)、T_(4)、T_(5)处理高30.0%、15.1%、11.7%、21.7%,且达显著水平;VS去除率则随底物VS质量分数的升高而降低,T_(1)处理的VS去除率为74.8%,T_(2)、T_(3)处理分别为64.0%、61.0%,而T_(4)、T_(5)处理分别仅为36.8%、33.1%,较T_(1)处理分别降低38.0、41.7百分点。T_(1)~T_(3)处理整个消化周期的挥发性脂肪酸(VFAs)均小于1000 mg/L,VFAs/碱度(TA)小于0.3,消化系统始终处于稳定状态;T_(4)、T_(5)处理的VFAs出现累积,VFAs/TA大于0.3,消化系统不稳定。因此,为保证沼气工程的健康稳定运行,底物VS质量分数以7%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固体质量分数 牛粪 玉米秸秆 联合厌氧消化 产气特性 有机物去除率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贝莱斯芽孢杆菌C44发酵参数
7
作者 马红珍 闫敏 +4 位作者 李磊 杨治平 张家星 蒙秋霞 史向远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1088-1097,共10页
对贝莱斯芽孢杆菌C44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可提高其菌落数和抗菌活性,为该菌株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贝莱斯芽孢杆菌C44为供试菌株,对培养基、氮源、碳源、无机盐、pH、温度、转速、装液量、接种量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其对C44... 对贝莱斯芽孢杆菌C44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可提高其菌落数和抗菌活性,为该菌株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贝莱斯芽孢杆菌C44为供试菌株,对培养基、氮源、碳源、无机盐、pH、温度、转速、装液量、接种量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其对C44菌落数和抗菌活性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以菌落数为考察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等方法对其进行优化,选出菌落数生长最优发酵条件。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LB培养基上贝莱斯芽孢杆菌C44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最高,且明显高于其他培养基;C44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在以10 g/L胰蛋白胨为碳源、10 g/L酵母提取物为氮源、10 g/L磷酸氢二钠为无机盐、pH值为7.1~7.4、温度为30℃、转速为180 r/min、装液量为100 mL、接种量为5%的条件下达到最高。Plackett-Burman试验从8个影响因素中筛选出对菌落数生长影响极显著的因素为磷酸氢二钠、温度、转速,采用最陡爬坡设计和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3因素3水平试验,得到对菌落数生长和繁殖影响最大的是磷酸氢二钠,其次是转速,温度影响最小。贝莱斯芽孢杆菌C44发酵的最佳条件为:胰蛋白胨10 g/L、酵母提取物10 g/L、磷酸氢二钠5.6 g/L、pH值7.3、温度28.7℃、转速172 r/min、装液量100 mL、接种量5%,在此条件下菌落数为1.28×10^(11)cfu/mL,较优化前提高了10.1倍,同时还增强了抗病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发酵 菌落数 PLACKETT-BURMAN 抗菌活性 响应面法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8
作者 史向远 周静 +2 位作者 张晓晨 李永平 籍增顺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459-461,469,共4页
为了筛选羊粪深施条件下旱地玉米的合适种植密度,以当地玉米主栽品种先玉335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个密度水平,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 为了筛选羊粪深施条件下旱地玉米的合适种植密度,以当地玉米主栽品种先玉335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个密度水平,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度、凸尖长均显著增加,茎粗、穗长、穗粗、百粒质量均显著减少,产量则呈先增后减趋势;并获得旱地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回归方程为Y=-504.73X2+6 241.3X-7 234.1,R2=0.816 2,合理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其理论产量可达到12 326.2 kg/hm2,且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为27.06 kg(/mm.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玉米 农艺性状 种植密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牛粪联合玉米秸秆好氧堆肥理化性状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史向远 王秀红 +5 位作者 周静 李欣欣 王保平 李永平 张纪涛 杜慧平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1217-1221,共5页
好氧堆肥是处理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有效途径。利用好氧堆肥方式对2种堆料(配比1(C/N=30)和配比2(C/N=25))发酵过程中理化性状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不同C/N对堆料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比不同对堆肥过程中物料的理化性状... 好氧堆肥是处理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有效途径。利用好氧堆肥方式对2种堆料(配比1(C/N=30)和配比2(C/N=25))发酵过程中理化性状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不同C/N对堆料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比不同对堆肥过程中物料的理化性状有一定影响。配比1堆体升温至50℃的时间较配比2提前6h,配比1堆体55℃以上高温持续时间较配比2多10d,说明配比1更适合微生物生长活动,有利于无害化处理;2种堆料的pH值在好氧堆肥过程中均偏碱性,pH值大小存在上下波动的现象;配比1和配比2的C/N发酵末期分别比建堆初期下降了37.83%和34.64%;配比1的水溶性有机碳氮比,除第20天和第34天较配比2稍低外,其余时间均高于配比2;配比1的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而配比2有机质含量呈上升趋势。整个发酵期间,配比1的E4/E6值与配比2相差不大,说明堆料的腐殖化水平差异不大。2种配比的EC值在初期差异较大,5次翻堆时的EC值大小差异不明显,EC值均在2.29~3.38mS/cm。除第1次翻堆时,配比1在其他发酵时间的种子发芽指数均较配比2高,说明秸秆和牛粪二者所占的比例对种子发芽指数有影响。分析得出,配比1的堆肥效果优于配比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玉米秸秆 好氧堆肥 理化性状
下载PDF
不同浓度沼液浸种对西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史向远 周静 +3 位作者 王保平 王秀红 李素娟 李欣欣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10期1611-1614,共4页
以西瓜种子为供试材料,以正常周年产气的沼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浓度沼液浸种后西瓜种子的发芽表现,以筛选适宜西瓜种子浸种的沼液浓度。结果表明,用25%的沼液处理西瓜种子,其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均显... 以西瓜种子为供试材料,以正常周年产气的沼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浓度沼液浸种后西瓜种子的发芽表现,以筛选适宜西瓜种子浸种的沼液浓度。结果表明,用25%的沼液处理西瓜种子,其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随着沼液浓度的增大,西瓜种子吸水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峰值在6~12 h;当沼液浓度大于50%时,沼液浸种对西瓜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灰色关联度分析来看,沼液浓度对西瓜种子的萌发影响从大到小为化感抑制率>种子吸水率>种子活力>胚根长>发芽率>发芽势。适宜的沼液浓度有助于西瓜种子萌发,浓度过大,反而抑制其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浓度 浸种 萌发 抑制
下载PDF
氨氮质量浓度对厌氧发酵产甲烷特性及产甲烷菌群落的影响
11
作者 朱教宁 高莉 +4 位作者 张静璇 李永平 汤昀 史向远 王秀红 《北方农业学报》 2023年第2期91-100,共10页
【目的】研究氨氮质量浓度对鸡粪和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产甲烷特性及产甲烷菌群落的影响。【方法】以鸡粪和玉米秸秆的混合物作为发酵原料,以不添加氮源的处理为对照,通过添加外源氮源设置不同氨氮质量浓度1500、3000、4500、6000 mg/... 【目的】研究氨氮质量浓度对鸡粪和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产甲烷特性及产甲烷菌群落的影响。【方法】以鸡粪和玉米秸秆的混合物作为发酵原料,以不添加氮源的处理为对照,通过添加外源氮源设置不同氨氮质量浓度1500、3000、4500、6000 mg/L中温厌氧发酵试验,测定分析不同处理的产甲烷特性和产甲烷菌群落变化规律。【结果】氨氮质量浓度<3000 mg/L时,对发酵系统无明显抑制作用;氨氮质量浓度≥3000 mg/L时,厌氧消化系统受到明显的抑制,表现为产甲烷高峰期滞后、原料累积产甲烷量下降、游离氨(FAN)含量增加、挥发性脂肪酸(VFAs)积累。氨氮质量浓度为3000、4500、6000 mg/L时,其原料累积产甲烷量分别为119.50、96.60、64.52 mL/gVS,较对照分别降低16.66%、32.67%、55.03%,其中,6000 mg/L的氨氮质量浓度已超过了IC50(半抑制浓度)。当氨氮质量浓度<3000 mg/L时,嗜乙酸型产甲烷菌属甲烷鬃菌属(Methanosaeta)为优势产甲烷菌属;当氨氮质量浓度继续提升至3000 mg/L及以上时,产甲烷菌群发生改变,甲烷鬃菌属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而氨氮耐性较高的氢营养型产甲烷菌属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和甲烷囊菌属(Methaanoculleus)的相对丰度逐渐升高。【结论】鸡粪和玉米秸秆混合发酵系统内的氨氮质量浓度高于1500 mg/L时,对嗜乙酸型产甲烷菌产生了抑制作用,造成发酵原料累积产甲烷量降低,促使优势产甲烷菌群由嗜乙酸型逐渐向氢营养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鸡粪 玉米秸秆 混合厌氧发酵 产甲烷特性 产甲烷菌群落
下载PDF
双孢菇渣堆肥基质对夏季草莓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史向远 王保平 +5 位作者 周静 王秀红 李欣欣 张纪涛 李志强 籍增顺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6-130,共5页
为探讨双孢菇渣堆肥基质对夏季草莓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将双孢菇渣堆肥、草炭和珍珠岩按不同体积比配制成5种配方基质:T1处理(1∶1∶1)、T2处理(2∶1∶1)、T3处理(1∶2∶1)、T4处理(2∶0∶1)、T5处理(1∶0∶2),以V(草炭)∶V(珍珠岩)=2... 为探讨双孢菇渣堆肥基质对夏季草莓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将双孢菇渣堆肥、草炭和珍珠岩按不同体积比配制成5种配方基质:T1处理(1∶1∶1)、T2处理(2∶1∶1)、T3处理(1∶2∶1)、T4处理(2∶0∶1)、T5处理(1∶0∶2),以V(草炭)∶V(珍珠岩)=2∶1为对照(CK),通过测定与分析草莓的生长状况和光合生理特性,筛选适合夏季草莓生长的基质配方。结果表明:T3处理草莓株高除在7月11日和7月31日2个生长时期低于T1外,其他生长时期株高从高到低依次均为T3>T1>T2>T4>CK>T5;T3和T1处理相比其他处理更有利于叶柄的伸长和叶面积的增加,且T3优于T1;在5个生长时期,相比其他处理,T5处理在增加草莓植株的株高、叶柄长、叶柄粗和叶面积方面效果较差。除T2的净光合速率比CK高外,不同配方基质初果期草莓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均低于CK;气孔限制值均高于CK。T1处理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极显著低于CK(P<0.01),蒸腾速率显著低于CK(P<0.05),T4处理的蒸腾速率显著低于CK(P<0.05)、气孔限制值极显著高于CK(P<0.01),说明T1和T4处理相比CK,显著改变了植株光合作用的某些相关因素。综上,双孢菇渣堆肥基质能促进草莓的生长,其中以T3处理的栽培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菇渣 堆肥 基质 草莓 光合特性
下载PDF
玉米耐低磷基因型的筛选 被引量:7
13
作者 史向远 王秀红 +3 位作者 韩彦青 胡婉平 白建荣 刘惠民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3期217-220,223,共5页
试验以生物量、磷积累量、根冠比以及磷的利用效率为指标,采用液体培养试验,研究了36个玉米自交系苗期对低磷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对低磷胁迫的反应不同,对磷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存在差异,大部分自交系属磷低效不敏感材料;初步... 试验以生物量、磷积累量、根冠比以及磷的利用效率为指标,采用液体培养试验,研究了36个玉米自交系苗期对低磷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对低磷胁迫的反应不同,对磷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存在差异,大部分自交系属磷低效不敏感材料;初步筛选出3个典型的玉米磷高效基因型材料478、太系113和丹340,2个玉米磷低效基因型材料P138和F3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磷利用效率 低磷胁迫
下载PDF
旱地冬小麦小行距稀播综合技术示范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史向远 籍增顺 +3 位作者 周静 李永平 张晓晨 王秀红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411-414,共4页
为解决晋南旱地小麦生产面临的产量低而不稳的技术问题,2013—2014年在山西省洪洞县刘家垣镇西义村示范了"旱地冬小麦小行距稀播综合技术"。结果显示,应用小行距稀播技术的4个小麦品种(运旱618、长8744、临丰3号和晋麦47号)... 为解决晋南旱地小麦生产面临的产量低而不稳的技术问题,2013—2014年在山西省洪洞县刘家垣镇西义村示范了"旱地冬小麦小行距稀播综合技术"。结果显示,应用小行距稀播技术的4个小麦品种(运旱618、长8744、临丰3号和晋麦47号)在返青期单株分蘖数和次生根数均显著高于常规种植,临丰3号、晋麦47号和长8744的单株分蘖数、大分蘖数及次生根数在返青期还显著高于地膜覆盖;示范田株高、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等农艺性状与地膜覆盖持平或略高,显著高于常规种植,表现出较好的群体协调性。应用小行距稀播技术的4个小麦品种理论产量从高到低为运旱618>长8744>晋麦47号>临丰3号,其中前3个小麦品种平均产量>地膜覆盖产量>常规种植产量。田间实打实收测产可知,示范田平均公顷产量为6 532.5 kg,比非示范田公顷产量(4 884 kg)增产33.7%。总体来看,应用小行距稀播综合技术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增加分蘖数和次生根、提高旱地小麦抗逆能力、促进群体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稳产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小行距稀播 群体结构
下载PDF
串叶松香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史向远 王秀红 +1 位作者 田良才 张乃生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1期17-20,共4页
以串叶松香草的嫩芽、新叶和叶柄的切块为外植体,分析在不同培养阶段不同激素浓度配合使用对其组培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大小依次为嫩芽>叶柄>新叶;串叶松香草的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6-BA2.0mg/L... 以串叶松香草的嫩芽、新叶和叶柄的切块为外植体,分析在不同培养阶段不同激素浓度配合使用对其组培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大小依次为嫩芽>叶柄>新叶;串叶松香草的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6-BA2.0mg/L+2,4-D3.0mg/L,增殖培养基为MS+6-BA2.5mg/L+IBA0.5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6-BA0.2mg/L+IBA2.0mg/L;当根系长约5cm时,开瓶炼苗2~3d,移栽至装有基质(V(泥炭):V(珍珠岩):V(蛭石)=1:1:1)的花盆内炼苗1个月后即可移入大田,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叶松香草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激素浓度
下载PDF
山西省粮食增产的可控限制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史向远 李永平 《村委主任》 2011年第2期22-23,共2页
近年来,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及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大量的耕地转为建设用地,耕地面积逐年锐减,粮食需求却逐年增加,使得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只有依靠科技大幅度增加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才能达到解决粮食危机的目的。而增加... 近年来,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及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大量的耕地转为建设用地,耕地面积逐年锐减,粮食需求却逐年增加,使得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只有依靠科技大幅度增加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才能达到解决粮食危机的目的。而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可控因素包括使用高产的作物品种、配套良好的栽培耕作技术、拥有高产稳产的土地条件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因素 粮食增产 山西省 单位面积产量 粮食安全问题 耕地面积 城市化发展 人口数量
下载PDF
好氧堆肥微生物代谢多样性及其细菌群落结构 被引量:30
17
作者 王秀红 李欣欣 +3 位作者 史向远 王保平 周静 籍增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57-1463,共7页
好氧堆肥是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探究好氧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代谢特征和细菌群落演替现象,了解起关键作用的微生物菌群,通过筛选强降解菌种改善堆肥工艺、提高堆肥效率,采用Biolog法和宏基因组法分... 好氧堆肥是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探究好氧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代谢特征和细菌群落演替现象,了解起关键作用的微生物菌群,通过筛选强降解菌种改善堆肥工艺、提高堆肥效率,采用Biolog法和宏基因组法分析了玉米秸秆和牛粪联合好氧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碳源代谢能力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在第2次翻堆(第14天)时,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最强,初次建堆时(0 d)和其余翻堆时(第8、20、26天)次之,发酵结束时(第34天)最弱.Simpson、Shannon-Wiener和Mc Intosh多样性指数表明,建堆时及翻堆时的菌群优势度、丰富度和均匀度均极显著优于好氧堆肥结束.不同好氧发酵时间的微生物群落对同一碳源代谢有差异,同一好氧发酵时间微生物群落对不同碳源的利用率不同.糖类、酸类和醇类是区分好氧堆肥不同时间微生物碳源利用差异的敏感碳源.好氧堆肥不同时间细菌的种类和丰度不同,共享的优势菌门有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在第0、8、14、20、26、34天这6个时间内它们的相对丰度之和分别达90.27%、90.34%、94.26%、84.21%、84.31%和77.61%,且6种门类在不同发酵时间的丰度表达存在消长变化状态.研究显示,参与好氧堆肥不同时间的微生物群落在碳源代谢能力上存在多样性,在细菌菌群的种类和丰度上也存在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堆肥 微生物群落演替 Biolog法 碳源代谢能力 宏基因组学 细菌菌群结构
下载PDF
内源激素对水稻不同外植体培养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秀红 史向远 +2 位作者 吴先军 汪旭东 周开达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819-1823,共5页
利用HPLC法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有差异的几个水稻品种的不同外植体(花药、幼穗、幼胚和成熟胚)及其愈伤组织的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内源激素的含量和配比是影响愈伤组织诱导和绿苗分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外... 利用HPLC法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有差异的几个水稻品种的不同外植体(花药、幼穗、幼胚和成熟胚)及其愈伤组织的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内源激素的含量和配比是影响愈伤组织诱导和绿苗分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外植体中的内源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表现为:Z+ZR呈负效应,IAA呈正效应,GA除成熟胚外呈负效应。愈伤组织中内源激素对绿苗分化率的影响表现为:IAA和GA呈负效应,ABA、Z+ZR呈正效应。内源激素的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有一定作用,表现为:IAA/Z+ZR对愈伤组织诱导率有一定的正效应,Z+ZR/IAA、ABA/IAA对绿苗分化率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激素 绿苗分化率 愈伤组织诱导率 IAA 成熟胚 外植体 ABA 影响 HPLC法 表现
下载PDF
玉米秸秆不同发酵时期理化性状和细菌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秀红 李欣欣 +4 位作者 史向远 周静 王保平 杜慧平 籍增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4-152,共9页
为了加快玉米秸秆腐熟,推动秸秆废弃物循环利用,开展了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的好氧发酵堆肥试验。利用常规方法对不同发酵时期堆料的理化性状进行测定,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堆体细菌菌群进行多样性分析和物种分类。... 为了加快玉米秸秆腐熟,推动秸秆废弃物循环利用,开展了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的好氧发酵堆肥试验。利用常规方法对不同发酵时期堆料的理化性状进行测定,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堆体细菌菌群进行多样性分析和物种分类。理化性状测定结果表明,好氧发酵期间堆体温度能够快速升高并维持在55.0℃以上,堆体含水量、有机物含量和C/N逐渐下降,w(C)/w(N)在建堆和前3次翻堆时均较高,后2次翻堆时大幅下降,p H值、E4/E6先下降后上升;宏基因组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好氧堆肥中细菌菌群存在多样性;由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可知,第5次翻堆(CS5)细菌群落多样性最高,前3次翻堆(CS1、CS2和CS3)多样性差异不明显,第4次翻堆(CS4)的群落多样性最低。对6个发酵时期的OTU进行物种分类,所检测到的细菌门类、目类和属类在不同发酵时期的种类和丰度不同,表现出明显的群落演替现象。物种分类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好氧发酵期间的主要优势门类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共享的主要优势目类为芽孢杆菌目、梭菌目、黄色单胞菌目、嗜热厌氧杆菌目、根瘤菌目、假单胞菌目和厌氧绳菌目;共享的主要属为Povalibacter、梭状芽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赖氨酸芽孢杆菌属、嗜热脲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Chryseolinea。其中,变形菌门黄色单胞菌目的 Povalibacter、厚壁菌门芽孢杆菌目的梭状芽孢杆菌属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以及拟杆菌门噬纤维素菌目的 Chryseolinea尚未见与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降解有关的报道,有望从这些菌属中分离出加快玉米秸秆好氧发酵堆肥进程的新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细菌群落多样性 宏基因组法 好氧发酵 不同发酵时期 理化性状
下载PDF
施用畜禽粪肥对土壤呼吸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增效分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李永平 田艳 +5 位作者 史向远 周静 张晓晨 朱教宁 林琭 赵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3-200,共8页
为研究增施畜禽粪肥对土壤培肥和玉米增产的效果,试验以不同畜禽粪肥种类为主区,施肥水平为副区的二因素裂区设计,测定了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玉米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增施不同种类和数量畜禽粪肥,可有效提高... 为研究增施畜禽粪肥对土壤培肥和玉米增产的效果,试验以不同畜禽粪肥种类为主区,施肥水平为副区的二因素裂区设计,测定了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玉米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增施不同种类和数量畜禽粪肥,可有效提高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玉米年产量和收益:当鸡粪施用量为30.0 m^3/hm^2时,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玉米产量和年收益均较高,分别达6.0μmol/(m^2·s),6.786 3 g/kg,11 147.1 kg/hm^2和10 719.2元/hm^2;当羊粪施用量为60.0 m^3/hm^2时,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玉米产量和年收益均较高,分别为5.6μmol/(m^2·s),6.785 0 g/kg,11 095.5 kg/hm^2和9 816.0元/hm^2;当猪粪施用量为60.0 m^3/hm^2时,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玉米产量和年收益均较高,分别为5.3μmol/(m^2·s),6.783 3 g/kg,10 692.75 kg/hm^2和9 210.5元/hm^2;当牛粪施肥量为90.0 m^3/hm^2时,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玉米产量和年收益均较高,分别为4.6μmol/(m^2·s),6.780 0 g/kg,10 691.15 kg/hm^2和8 607.3元/hm^2。综上所述,从土壤培肥、玉米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来看,各种粪肥肥效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鸡粪>羊粪>猪粪>牛粪,适宜施肥量分别是鸡粪30.0 m^3/hm^2、羊粪和猪粪为60.0 m^3/hm^2、牛粪90 m^3/hm^2。因此,研究不同畜禽粪肥肥效及适宜施肥量对改善土壤肥力、提高玉米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肥 土壤呼吸速率 玉米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