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峰值约束下国土开发强度管控思考--以江苏省为例
1
作者 陈逸 史敏琦 《上海土地》 2023年第2期30-36,共7页
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是国际国内关注的学术热点,相关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变化(LUCC)是全球碳排放的重要贡献因子,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2%[1]。2019年8月联合国IPCC发布了Climate Change and Land... 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是国际国内关注的学术热点,相关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变化(LUCC)是全球碳排放的重要贡献因子,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2%[1]。2019年8月联合国IPCC发布了Climate Change and Land特别报告,使得土地利用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再次引起全球学术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合理,高能耗、高碳排现象普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开发 经济发展方式 学术热点 贡献因子 碳排放总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生态环境 碳峰值
下载PDF
基于耦合度模型的江苏省县域建设用地开发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史敏琦 陈逸 +1 位作者 陈志刚 王丹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5-383,389,共10页
为了探讨如何实现建设用地的科学开发,以江苏省103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基于2017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采用加权求和、熵权TOPSIS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从建设用地开发程度、开发效益和开发潜力3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 为了探讨如何实现建设用地的科学开发,以江苏省103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基于2017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采用加权求和、熵权TOPSIS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从建设用地开发程度、开发效益和开发潜力3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三者之间的协调度。结果表明:(1)江苏省建设用地开发程度、开发效益和开发潜力的空间差异显著,苏南各县区建设用地开发综合指数最高,苏中次之,苏北普遍较低;(2)103个县域单元的建设用地开发均处于协同演进状态,开发程度、效益和潜力三者耦合协调指数较高,并呈现由南到北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异规律;(3)两两维度间的协调性差异较大,建设用地开发效益和开发潜力之间的协调性最佳,开发程度和开发效益、开发程度和开发潜力之间的协调性稍弱,两两间的耦合协调空间分异特征与总体协调性分布相对一致。总之,江苏省建设用地开发情况由优到劣排序大致为苏南>苏中>苏北,应参考各地区建设用地开发现状和自身开发潜力评估结果,因地制宜对土地规划政策进行调整,从而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开发评价 耦合度模型 县域 江苏省
下载PDF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梦洁 史敏琦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58-64,共7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伴随中国城市化发展而生的必然现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近年来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本文将现有研究划分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特点与存在问题、劳动力转移的驱动因素、劳动力转移的效应、转移劳动...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伴随中国城市化发展而生的必然现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近年来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本文将现有研究划分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特点与存在问题、劳动力转移的驱动因素、劳动力转移的效应、转移劳动力的管理等4个方面,通过总结已有研究的重点、难点与不足,了解与把握劳动力转移相关研究的现状与进展,进而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为日后开展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转移 驱动因素 影响效应 进展
下载PDF
浙江省“四化”发展阶段、区域格局和协调思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梦洁 史敏琦 +1 位作者 王丽娟 庄舜尧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5期685-691,共7页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发展体现了城乡统筹和区域发展的战略导向,开展"四化"同步研究对于经济统筹发展、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及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分析...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发展体现了城乡统筹和区域发展的战略导向,开展"四化"同步研究对于经济统筹发展、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及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浙江省"十二五"期间的"四化"发展进程,揭示其区域内部差异,评价了"四化"协调发展,以期为后续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浙江省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均稳步推进,工业化步入实现阶段的后期,城镇化与信息化双双进入平稳发展的后期阶段,农业现代化则处于初步实现阶段。浙江省"十二五"期间"四化"发展步调不一,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进程,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关联松散;与此同时,"四化"发展仍然存在显著的省内差异,浙西南城市发展水平总体滞后于浙东北。因此,今后浙江省应注重突破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瓶颈,增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并逐渐消弭省内"四化"进程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化 发展阶段 区域格局 十二五 浙江
下载PDF
南京市大气质量的变化趋势与年内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徐梦洁 史敏琦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8期82-84,89,共4页
以南京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13~2017年的南京空气质量数据,进行了秩相关系数分析和TOPSIS分析,总结了南京市大气质量的变化趋势与年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年来南京市大部分污染物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大气质量总体状况逐渐好转;年内大... 以南京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13~2017年的南京空气质量数据,进行了秩相关系数分析和TOPSIS分析,总结了南京市大气质量的变化趋势与年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年来南京市大部分污染物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大气质量总体状况逐渐好转;年内大气质量变化受到气候因素影响,春夏季质量较高,而秋冬季较差。南京市近年来发展绿色经济,重视环境保护,研究结果也验证了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举措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质量 南京市 变化趋势 特征
下载PDF
中国土地开发强度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史敏琦 陈逸 《土地经济研究》 2020年第2期142-163,共22页
本文基于中国(不含中国港、澳、台地区)31个省市2009—2017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从土地开发均衡度、开发限度和开发压力三方面对全国的土地开发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1)全国土地开发均衡状态两极分化格局并未改变,东部发达省份和西... 本文基于中国(不含中国港、澳、台地区)31个省市2009—2017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从土地开发均衡度、开发限度和开发压力三方面对全国的土地开发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1)全国土地开发均衡状态两极分化格局并未改变,东部发达省份和西部发展落后地区土地开发严重失衡,而内陆地区土地开发状态相对均衡。(2)全国整体土地开发限度为4.70%,有9个省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有16个省市的建设用地开发现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超过了土地开发限度。(3)2017年全国基于经济效益的土地开发压力指数为183,“一带一路”经济区和黄河经济带区域压力指数超过了全国水平;2017年全国基于经济、生态效益的土地开发压力指数分析为43,五大战略区之间依然存在差距,但明显小于基于经济效益的土地开发压力指数的区域差异。因此,应依据不同区域土地开发现状因地制宜调整规划政策,从而实现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 土地开发均衡度 土地开发限度 土地开发压力 土地开发强度
下载PDF
浙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驱动因素与变化趋势
7
作者 史敏琦 徐梦洁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8期168-172,共5页
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管理提供参考,通过对2006-2016年浙江省农村转移劳动力情况进行测算,定量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驱动因素,预测2017-2028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趋势。结果表明:2006-2016年浙江省的社会经济和劳动力总量均持续增长... 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管理提供参考,通过对2006-2016年浙江省农村转移劳动力情况进行测算,定量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驱动因素,预测2017-2028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趋势。结果表明:2006-2016年浙江省的社会经济和劳动力总量均持续增长,但随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的减少,农村转移劳动力整体呈下降趋势;城镇化率、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驱动因素,在城市化进程中起着推力与拉力作用;2017-2028年浙江省农业剩余劳动力将逐渐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呈递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剩余劳动力 转移 驱动因素 趋势 浙江
下载PDF
基于碳排放视角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志飞 史敏琦 沈秀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231-239,共9页
将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运用Super-SBM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揭示2009~2017年江苏省各地级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09~2017年江苏各地级市用地利用效率除苏州和盐城外呈波动提高趋势;碳排放约束下... 将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运用Super-SBM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揭示2009~2017年江苏省各地级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09~2017年江苏各地级市用地利用效率除苏州和盐城外呈波动提高趋势;碳排放约束下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存在地域不均衡性,保持“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热点区范围扩张且逐渐北移,冷点区已形成以宿迁为核心的低值集聚格局;人口集聚和科技创新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起促进作用,而对土地市场化起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和政府规制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影响存在正负差异。因此,须推动江苏省建设用地节能减排与高效利用应实行地区差异化调控政策,协同打造“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型土地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碳排放 Super-SBM模型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江苏省
下载PDF
城镇低效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途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晨哲 王如月 史敏琦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第11期36-37,共2页
基于对城镇低效存量建设用地的内涵分析,总结当前建设用地的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造成利用低效问题的不同角度入手,关注内部挖潜、主体参与、机制创新和监管平台方面探索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途径,为低效用地的再开发提供建议。
关键词 低效用地 存量 再开发途径
下载PDF
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研究——基于国土开发强度视角 被引量:31
10
作者 黄贤金 陈逸 +2 位作者 赵雲泰 史敏琦 李天舒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54-1564,共11页
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格局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基于成本-效益理论和空间均衡理论,构建国土开发限度和均衡度评估模型,研究2009—2017年黄河流域国土开发强度。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开发已临近... 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格局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基于成本-效益理论和空间均衡理论,构建国土开发限度和均衡度评估模型,研究2009—2017年黄河流域国土开发强度。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开发已临近超载,可开发空间用地效益明显偏低。②黄河流域国土开发空间差异悬殊,与国土利用的经济梯度基本吻合。③黄河流域国土开发供给能力总体偏低,水资源保障能力是最大约束。为此,建议:①引导构筑流域重点保护与整体统筹的国土空间开发新秩序;②建立流域生态格局、生态空间和一体化治理等长效治理新机制;③推进流域、区域以及流域内外竞合空间协同,探索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国土开发强度 国土开发限度 国土开发均衡度
原文传递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逸 周悦 +2 位作者 黄贤金 史敏琦 马其芳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961-2974,共14页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体系迫在眉睫。从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两个层面开展问卷调查,运用潜在冲突指数(PCI)等方法,研究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业的教育现状。结果表明:目前全国...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体系迫在眉睫。从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两个层面开展问卷调查,运用潜在冲突指数(PCI)等方法,研究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业的教育现状。结果表明:目前全国开设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业的高校约有261所,并呈现出开设类型多样化、办学层级多元化、学位学制差异化,以及硕博培养体系亟需完善等特征。从人才供给侧来看,学科基础的差异性导致了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对规划基础理论掌握的要求各有侧重,但是各专业均表示出对规划工具应用、规划实践课程以及跨学科知识融合的强烈需求。而从人才需求侧来看,用人单位都重视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技术型人才以及基础理论扎实的专业型人才。为此,特从学科体系构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课程建设、专业评估机制和职业培训渠道等方面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体系革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人才培养 人才供给侧 人才需求侧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