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磁共振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心功能状态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妙男 丁丝雨 +8 位作者 姚卓亚 牛奇林 宋宏伟 马宜传 丁斌 胡司淦 史晓俊 高大胜 王洪巨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4期620-626,共7页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功能状态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2年12月在我科住院并确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4例,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55.3±11.3岁。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并在...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功能状态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2年12月在我科住院并确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4例,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55.3±11.3岁。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并在术后5~7 d行心脏磁共振检查。应用电影成像技术分析心功能状态、是否存在反向运动和室壁瘤;组织追踪技术分析心肌各节段的应变能力;延迟强化技术分析心肌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大小和是否存在微循环障碍。结果梗死节段心肌应变分析显示:24例患者中,21例患者径向应变下降,18例患者周向应变下降,21例患者纵向应变下降,16例患者三向应变均下降;整体心肌应变分析显示:15例患者径向应变下降,10例患者周向应变下降,20例患者纵向应变下降,9例患者三向应变均下降;梗死节段心肌平均径向应变和周向应变低于整体心肌平均径向应变和周向应变(P<0.05),梗死节段与整体心肌纵向应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例患者出现心肌反向运动;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者10例;LVEF未下降的14例,中心肌反向运动6例,梗死节段三向心肌应变下降6例,梗死区内微循环障碍7例,NT-proBNP水平升高7例。出现反向运动组患者LVEF、梗死节段心肌和整体心肌平均周向应变、纵向应变均小于末出现反向运动组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LVEF与心肌整体应变、梗死节段应变和左房射血分数呈正相关关系,与心肌梗死面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体表面积比值、NT-proBNP水平和Genisini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梗死节段纵向应变的降低可以独立预测患者是否出现心肌反向运动。结论心脏磁共振技术可以多角度评价心功能状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早期心功能评估、治疗和干预,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磁共振 心肌应变 心功能
下载PDF
微循环障碍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心肌应变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丁丝雨 丁斌 +8 位作者 宋禧龙 李尧 牛奇林 宋宏伟 宣玲 史晓俊 高大胜 王洪巨 李妙男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001-1008,共8页
目的分析心脏磁共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微循环障碍(MVO)与梗死面积、心肌应变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6~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其... 目的分析心脏磁共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微循环障碍(MVO)与梗死面积、心肌应变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6~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其中男性22例,女性2例,年龄55.3±11.3岁。所有患者于术后5~7 d进行心脏磁共振检查,根据是否出现MVO,将24例患者分为MVO组(n=16)和非MVO组(n=8),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心功能、心肌梗死面积(LGE%)、心肌应变。对出院的STEMI患者进行平均6月的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发生MACEs事件的差异。本研究定义的MACEs事件包括:再发胸痛、心力衰竭、脑卒中、再发心梗、出血、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支架内再狭窄、死亡。结果MVO组梗死节段径向应变、梗死节段周向及整体周向应变功能均低于无MVO组(P<0.05);MVO组心肌梗死面积大于无MVO组(25.18%±10.51%vs 9.93%±5.96%)。MVO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径向应变及周向应变呈极强相关关系[r=0.815(0.536~0.934),P<0.001;r=-0.938(-0.978~-0.852),P<0.001],与纵向应变呈强相关关系[r=-0.767(-0.915~-0.437),P<0.001]。二元回归分析中LGE%及梗死节段周向应变是STEMI患者发生MVO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ROC曲线显示,LGE%可以辅助于MVO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0.796~1.000),其最佳截断点为14.92%,敏感度为87.5%,特异性为87.5%(P<0.05)。梗死节段周向应变对MVO也具有诊断价值,AUC为0.781(0.591~0.971),其最佳截断点为10.58%,敏感度为62.5%,特异性为87.5%(P<0.05)。LGE%联合梗死节段周向应变后,其对MVO诊断的AUC及敏感度均上升,AUC为0.938(0.827~1.000),敏感度为93.8%,特异性为87.5%(P<0.05)。随访所有STEMI患者,10例发生MACEs事件(41.7%),两组患者发生MACEs事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8)。结论LGE%、心肌梗死节段周向应变是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现MVO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分别对MVO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诊断MVO时诊断价值更高。径向应变、周向应变、纵向应变与MVO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微循环障碍 心肌梗死面积 心肌应变
下载PDF
葡萄糖调节蛋白94和转化生长因子-β1与房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3
作者 路桥 张先林 +4 位作者 王洪巨 黄宇理 史晓俊 李妙男 张恒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15-122,共8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94(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94,GRP94)、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对房颤患者消融术后远期复发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因房颤行射频消融术的住院患者共202例,统一归于... 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94(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94,GRP94)、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对房颤患者消融术后远期复发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因房颤行射频消融术的住院患者共202例,统一归于房颤组,再依据房颤发生及持续的时间进一步分为阵发性房颤组(n=132)和持续性房颤组(n=70);另选择窦性心律且既往无房颤心律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55)。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的血清GRP94及TGF-β1水平,并收集基线资料。出院后以门诊或电话形式对房颤患者进行随访,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血清GRP94、TGF-β1水平对房颤患者消融术后远期复发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在对照组、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中,血清GRP94及TGF-β1水平依次升高。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TGF-β1、GRP94和体重指数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房颤患者血清中GRP94和TGF-β1水平呈正相关。复发组的TGF-β1高于非复发组,GRP94低于非复发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GF-β1是房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GRP94是房颤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GRP94高水平、TGF-β1低水平的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风险低,且未复发时间更长。结论GRP94及TGF-β1水平与房颤密切相关,可能为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早期识别、诊断及预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心房纤维化 葡萄糖调节蛋白94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乙醛脱氢酶2在糖尿病大鼠致心肌损伤中的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史晓俊 康品方 +4 位作者 高琴 叶红伟 李正红 汤阳 王洪巨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342-1346,共5页
目的:观察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在糖尿病大鼠不同阶段导致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55mg/kg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于4、8、12周... 目的:观察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在糖尿病大鼠不同阶段导致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55mg/kg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于4、8、12周时行离体心脏灌流,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及心肌组织4-羟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含量;测定心肌组织ALDH2活性;RT-PCR测定心肌组织Bax、Bcl-2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左室发展压(left ventricular developed pressure,LVDP)、心率(HR)和左室做功(rate pressure product,RPP)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浆IL-1水平增加(P<0.01),IL-4水平降低(P<0.01),心肌组织ALDH2活性下降(P<0.01),4-HNE含量增加(P<0.01);Bcl-2/Bax mRNA比值降低(P<0.01);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LVDP、HR和RPP进一步降低(P<0.01),血浆IL-4水平降低(P<0.05或P<0.01),IL-1水平增加,心肌组织ALDH2活性进一步降低(P<0.01),心肌组织4-HNE明显增加(P<0.01)、而Bcl-2/Bax mRNA比值降低(P<0.05或P<0.01)。结论: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炎性损伤逐渐加重,凋亡增加,其机制可能与心肌ALDH2活性逐渐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乙醛脱氢酶2 4-羟壬烯醛 炎性损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发原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史晓俊 蔡鑫 +1 位作者 高大胜 宋业年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 :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射频消融术 (RFCA)后复发的原因 ,探讨降低RFCA复发的方法。方法 :12 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 ,行RFCA治疗 ,术后每 3~ 6个月随访 1次 ,随访 4~ 70个月。结果 :12 8例患者中 ,复发 10例 ,... 目的 :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射频消融术 (RFCA)后复发的原因 ,探讨降低RFCA复发的方法。方法 :12 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 ,行RFCA治疗 ,术后每 3~ 6个月随访 1次 ,随访 4~ 70个月。结果 :12 8例患者中 ,复发 10例 ,总复发率 7.81% ,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复发率为 7.89% ,左侧房室旁路介导心动过速复发率 5 .5 6 % ,右侧旁路介导心动过速复发率 16 .6 7%。行射频消融术前 70例患者中复发率 11.4 3% ,后 5 8例复发率 3.4 5 %。结论 :精确的靶点标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上性 射频消融 复发
下载PDF
导管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
6
作者 史晓俊 包宗明 +2 位作者 蔡鑫 高大胜 宋业年 《淮海医药》 2002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实用、有效的方法。方法  38例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 (AVNRT)患者 ,采用下位法或后位法消融慢径 ,观察其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38例患者消融时 ,采用下位法 30例、后位法 8例 ,消融慢径...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实用、有效的方法。方法  38例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 (AVNRT)患者 ,采用下位法或后位法消融慢径 ,观察其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38例患者消融时 ,采用下位法 30例、后位法 8例 ,消融慢径首次成功 35例 ,成功率为 92 .10 % (35 / 38) ,行两次消融后 ,总成功率 97.36 %(37/ 38)。术中 3例出现一过性 °~ °房室传导阻滞 (AVB)。随访 4~ 70月 ,3例复发 ,复发率为 7.89%。结论 RFCA治疗 AVNRT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包括导管操作者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射频消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高大胜 陈东运 +2 位作者 包宗明 马宾 史晓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7期2642-2644,共3页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与近期发作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原因。方法:ACS患者于发作12h内入院,1周内行冠脉造影者98例入选,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1例、...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与近期发作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原因。方法:ACS患者于发作12h内入院,1周内行冠脉造影者98例入选,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77例。采用双抗体两步夹心ELISA法定量测量待测血清H-FABP;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所规定的冠脉血管图像记分分段评价标准,对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分度、累及血管支数计算,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对冠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病变部位、范围进行定量评定;用H检验分析H-FABP是否大于8.0ng/mL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卡方检验分析血H-FABP与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相关性,采用一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清H-FABP与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程度。结果:H-FABP>8.0ng/mL组与H-FABP<8.0ng/mL组冠脉狭窄程度、累及支数及Gensini积分有明显差异(P<0.001);血清H-FABP与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元回归分析结果,标准回归系数为0.658,P<0.00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13.177+3.597x(y为Gensini积分,x为血中H-FABP浓度)。结论:H-FABP与近期发作ACS的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H-FABP升高是冠脉病变急性加重的直接结果,临床可根据血清H-FABP升高推断冠脉病变的危险度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心绞痛 生化标志物
下载PDF
血浆脑钠素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士礼 包宗明 +3 位作者 蔡鑫 张恒 王洪巨 史晓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并分析其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在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间连续入院的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共65例,入院时检测血浆BNP水平。并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有创干...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并分析其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在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间连续入院的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共65例,入院时检测血浆BNP水平。并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有创干预组,随访6个月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评价BNP在判断预后中的价值。结果非ST段抬高ACS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浆BNP水平分别是(139.6±112.7)pg/ml、(20.1±9.1)p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是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独立预测因子(OR=2.96,95%CI:2.62~11.32,P<0.01)。有创干预可以降低BNP水平减少6个月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论非ST段抬高ACS患者血浆BNP水平在早期即明显升高,是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独立预测因子,有创干预能明显减少非ST段抬高ACS患者的复合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钠肽 利尿排钠激素 冠状动脉疾病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浓度升高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洪巨 刘俊 +4 位作者 史晓俊 张恒 高大胜 蔡鑫 包宗明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30-932,共3页
背景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是一种内源性一氧化氮(NO)合成酶抑制剂,可以抑制NO的生成,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的变化及可能意义。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状动脉粥样硬... 背景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是一种内源性一氧化氮(NO)合成酶抑制剂,可以抑制NO的生成,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的变化及可能意义。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且无糖尿病的住院病人56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30例,对照组(26例)为血压正常并无高血压史患者。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联合质谱法(HPLC)测定各患者的血浆ADMA、L精氨酸(L-Arg)含量,比色法测定血糖、肌酐、尿素氮、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尿酸(UA)。结果EH组血浆ADMA浓度[(0.029±0.010)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0.023±0.010)mmol/L,P<0.05]。两组间血浆L-Arg、HDL-C、TC、TG、UA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ADMA、L-Arg浓度与患者年龄、HDL-C、TC、TG、UA浓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EH患者血浆ADMA浓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L精氨酸 原发性高血压
下载PDF
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治疗及随访
10
作者 史晓俊 蔡鑫 +2 位作者 高大胜 包宗明 张恒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z1期114-,共1页
  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随着房扑电生理机制的日益明确以及Halo导管等标测、消融器械的进步,使房扑的消融治疗尤其是典型房扑的导管消融治疗成为首选.……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旋磨预处理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司淦 陈天平 +4 位作者 李辉 陈耀 刘进军 史晓俊 高大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99-150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指导旋磨预处理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处理的冠脉钙化病变患者,分析IVUS检查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比较旋磨及切割球囊...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指导旋磨预处理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处理的冠脉钙化病变患者,分析IVUS检查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比较旋磨及切割球囊(cutting balloon,CB)使用前后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最狭窄处狭窄程度及最大钙化弧度的变化。结果 27例靶血管中21例使用了IVUS指导(77.78%),包括IVUS+CB 11例(40.74%)、IVUS+非顺应性球囊(non complaint balloon,NCB)10例(37.04%)。旋磨处理前后血管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斑块负荷及钙化弧度变化无显著差异,斑块表面的钙化结节减轻,钙化环上可见到裂隙或者部分钙化环厚度较前变薄;11例旋磨后进行了CB处理,处理后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斑块负荷较旋磨后明显改善(P=0.000,P=0.043,P=0.030),钙化弧度无明显变化,能见到钙化环裂隙更明显、部分病变上能见到切割痕迹。1例术中发生旋磨头嵌顿并发血管破裂,1例发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结论旋磨术对钙化斑块、钙化结节有较好的修饰作用,对于管腔的直径及管腔面积的影响较小,联合使用CB可有效增加预处理效果,术中IVUS有较大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钙化 旋磨术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3A4+894C>T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辉 李妙男 +5 位作者 康品方 李扬 汤阳 卢冬雨 史晓俊 王洪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894C>T基因多态性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入选275例接受标准双联抗血小板及PCI术治疗的ACS患者。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894C>T基因多态性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入选275例接受标准双联抗血小板及PCI术治疗的ACS患者。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前及7 d后检测每位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PAR)。采用基因芯片及PCR技术检测每组内患者CYP3A4基因894C>T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通过PCI术明确患者的冠脉病变数目并计算其Gensini评分。出院后随访3~12月。结果 CYP3A4基因多态性在氯吡格雷抵抗(CR)组和非氯吡格雷抵抗(NCR)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P3A4基因894C>T位点中携带T突变基因与ACS患者发生CR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59,P>0.05)。随访3~12月后,CR组较NCR组均有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P<0.05),但与CYP3A4基因894C>T位点的突变类型无关。结论 CYP3A4基因894C>T位点的多态性对ACS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效应及心血管发生风险无明确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3A4基因多态性 急性冠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抵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Fas和TNF-α水平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司淦 蔡鑫 +3 位作者 包宗明 高大胜 张恒 史晓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TNF-α水平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ABC-ELISA方法测定57例CHD患者(CHD组)和23例对照组受试者血清sFas和TNF-α水平。结果CHD患者血清sFa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TNF...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TNF-α水平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ABC-ELISA方法测定57例CHD患者(CHD组)和23例对照组受试者血清sFas和TNF-α水平。结果CHD患者血清sFa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TNF-α水平也高于对照组(P<0.05),且CHD患者血清sFas水平与TNF-α成正相关(r=0.289,P=0.029)。CHD患者中sFas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患者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组)患者(P<0.05)。结论高水平的血清sFas和TNF-α与CHD有关,可能通过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途径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95 肿瘤坏死因子Α 冠状动脉疾病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微粒的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妙男 王洪巨 +3 位作者 赵皓 黄宇理 史晓俊 王本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70-57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微粒(EMP)水平及其与ACS合并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我院行冠脉造影检查且年龄≥65岁患者208例,男性124例,平均年龄(71.9±5.2)岁。208例患者分为三组:AC...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微粒(EMP)水平及其与ACS合并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我院行冠脉造影检查且年龄≥65岁患者208例,男性124例,平均年龄(71.9±5.2)岁。208例患者分为三组:ACS合并糖尿病者为糖尿病组(n=74),ACS不合并糖尿病者为非糖尿病组(n=83),冠脉造影正常且不合并糖尿病者为对照组(n=51)。应用FACS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浆EMP水平,标记为CD31+/CD42b-EMPs,采用Gensini评分对每支血管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血浆CD31+/CD42b-EMPs水平非糖尿病组较对照组、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多支血管病变者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而单支血管病变者少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患者Gensini评分值与血浆CD31+/CD42b-EMPs水平均呈正相关(r=0.637,P<0.01)。结论:老年ACS患者血浆EMP水平明显升高,且升高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合并糖尿病有关,提示老年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合并糖尿病可加重内皮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糖尿病 内皮微粒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素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士礼 包宗明 +2 位作者 史晓俊 王洪巨 张宁汝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时血浆脑钠素(BNP)浓度,分析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肌坏死标记物肌钙蛋白(IcTnI)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7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6例和不稳定性心绞...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时血浆脑钠素(BNP)浓度,分析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肌坏死标记物肌钙蛋白(IcTnI)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7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6例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27例。同时从体检中心选择1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ELISIA方法检测ACS患者血浆BNP和cTnI浓度,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不同组别差异,并分析BNP与LVEF和cTnI的相关性。结果AMI组平均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UA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UA组血浆BNP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组BNP与LVEF呈负相关(r=-0.673,P<0.01),与cTnI呈正相关(r=0.398,P<0.05)。结论ACS患者入院时血浆BNP即明显升高,且各临床类型的血浆BNP水平存在差异,BNP水平不仅可以反映急性心梗患者心功能状态,而且也可以反映心肌坏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利钠肽 肌钙蛋白 心室功能障碍
下载PDF
血浆甲壳质酶蛋白40和内皮微粒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妙男 王洪巨 +4 位作者 张宁汝 黄宇理 史晓俊 唐碧 汤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427-143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和内皮微粒(EMP)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年龄≥65岁者180例,随机分为ACS组(n=96)和对照组(n=84)。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YKL-40水平;应用... 目的:探讨血浆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和内皮微粒(EMP)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年龄≥65岁者180例,随机分为ACS组(n=96)和对照组(n=84)。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YKL-40水平;应用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浆EMP水平,以CD31^+/CD42b-EMPs为标志;采用Gensini评分对每支血管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定量计算。结果:ACS组血浆YKL-40和CD31^+/CD42b-EMP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CS组患者Gensini评分值与血浆YKL-40和CD31^+/CD42b-EMPs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522,P<0.01;r=0.561,P<0.01)。ACS组患者血浆YKL-40水平和CD31^+/CD42b-EMPs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25,P<0.01)。结论:老年ACS患者血浆YKL-40和EMP水平明显升高,且升高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提示两者有可能成为诊断ACS的一个新的生化标志物,并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危险分层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甲壳质酶蛋白40 内皮微粒 老年人 PLASMA ENZYME CHITIN 40
下载PDF
葛根素防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再狭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7
作者 包宗明 吴士礼 +4 位作者 史晓俊 王洪巨 蔡鑫 张恒 高大胜 《中国中医急症》 2005年第7期613-614,共2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防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疗效。方法将76例首次接受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组(32例,予西医常规治疗加葛根素)和对照组(44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症状,心... 目的探讨葛根素防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疗效。方法将76例首次接受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组(32例,予西医常规治疗加葛根素)和对照组(44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症状,心电图改变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术前和术中两组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病变特点和手术条件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经6个月随访,葛根素组再狭窄2例(6.2%),并再次经PCI治疗成功;对照组再狭窄14例(31.8%),其中8例再次行PCI治疗,余6例因家属拒绝手术而加用葛根素保守治疗后胸痛缓解,两组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均无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结论在ACS患者PCI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中,葛根素具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再狭窄 葛根素
下载PDF
地奥心血康与硝酸异山梨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8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包宗明 张宁汝 +3 位作者 史晓俊 李秀娣 万志强 冯慧勤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492-493,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地奥心血康 硝酸异山梨酯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N-乙酰-神经氨酸水平和TIMI危险分层及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妙男 钱少环 +9 位作者 姚卓亚 闵生萍 史晓俊 康品方 张宁汝 王效静 高大胜 高琴 张恒 王洪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53-1258,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N-乙酰-神经氨酸水平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危险评分(TIMI危险评分)和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7月在我院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N-乙酰-神经氨酸水平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危险评分(TIMI危险评分)和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7月在我院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70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和介入治疗资料。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分为:ACS组(597例)和对照组(111例)。根据TIMI危险评分对ACS组患者进一步分为高危组(104例)、中危组(425例)和低危组(68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患者的血浆Neu5Ac水平;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计算血管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设计调查表,出院后对ACS组患者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平均15个月,统计Mace事件的发生,根据Mace事件将ACS组患者分为Mace组(80例)和非Mace组(517例)。结果ACS组患者血浆Neu5A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血浆Neu5Ac水平可以辅助ACS诊断[0.648(0.597~0.699)],敏感性为39.2%,特异性为86.5%,其临界值为288.50 ng/mL。TIMI危险分层显示,高危组患者血浆Neu5Ac水平明显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患者(P<0.05),ROC曲线显示血浆Neu5Ac水平可以协助高危组患者诊断[0.645(0.588~0.703)],敏感性为42.3%,特异性为80.1%,其临界值为327.50 ng/mL。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Neu5Ac与年龄、血尿酸、肌酐、脂蛋白a、D-二聚体、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和Gensin评分成正相关性报告P值,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成负相关性报告P值。对ACS组患者随访平均15个月后,发现Mace事件组的患者血浆Neu5Ac水平明显高于非Mace事件组的患者。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血浆Neu5Ac水平、既往脑卒中病史是Mace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Neu5Ac水平对ACS的诊断和危险分层具有参考价值,是ACS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浆N-乙酰-神经氨酸 TIMI危险评分 临床预后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无复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金刚 史晓俊 王本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6期4160-4162,共3页
无复流现象是指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尽管梗死相关血管开通,但是心肌组织仍然灌注不足,其与不良的临床结果和预后有关。无复流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有缺血性损伤、远端栓塞、再灌注损伤和个体易患性等多种发病机... 无复流现象是指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尽管梗死相关血管开通,但是心肌组织仍然灌注不足,其与不良的临床结果和预后有关。无复流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有缺血性损伤、远端栓塞、再灌注损伤和个体易患性等多种发病机制。对这些发病机制采取合适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有望减少无复流的发生。本文主要阐述了无复流现象的发病机制及其预防和治疗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无复流现象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