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生沙福芽孢杆菌与生防细菌组合防治桉树青枯病研究
1
作者 师若琳 王照玉 +3 位作者 史晓梦 李博雅 鲁妍璇 冉隆贤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3期273-279,296,共8页
为探究桉树内生沙福芽孢杆菌NP91及生防细菌组合对桉树青枯病的生物防治效果,采用抑菌圈法测定桉树内生沙福芽孢杆菌NP91对青枯病菌的拮抗作用,并用共培养法检测其在桉树体内的定殖转运情况,同时通过蘸根法测定其对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为探究桉树内生沙福芽孢杆菌NP91及生防细菌组合对桉树青枯病的生物防治效果,采用抑菌圈法测定桉树内生沙福芽孢杆菌NP91对青枯病菌的拮抗作用,并用共培养法检测其在桉树体内的定殖转运情况,同时通过蘸根法测定其对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后通过菌株间的拮抗作用形成3个微生物组合:L-B-4+WCS358r+NP91(组合LWN)、L-B-11+CN181+NP91+WCS358r(组合LCNW)、CN181+WCS417r+NP91+WCS358r(组合CWNW),探究微生物组合对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内生沙福芽孢杆菌对青枯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活性,且能够在桉苗根部和茎部定殖,接种第15天时,定殖量在根部为6.35 lg CFU/g,在茎部定殖量达到5.23 lg CFU/g。在生防试验中,沙福芽孢杆菌NP91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在第5天和第7天时分别为80.0%和43.8%,但随着时间延长,防治效果逐渐降低。通过多株生防细菌组合后,防治效果最好的组合LCNW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在第7天时达到了100.0%,表明内生沙福芽孢杆菌通过与其他细菌组合可以显著提高对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福芽孢杆菌 内生菌 巨尾桉 微生物组合 青枯病菌
下载PDF
法向磁场作用下槽道流内的精确相干态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帅 史晓梦 +3 位作者 王乐冰 李森 李顺治 吴正人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18-1626,共9页
层流-湍流转捩过程一直以来都是流体力学的研究热点,精确相干态对于预测转捩路径和理解湍流自维持动力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法向磁场对槽道流转捩过程的影响,文章利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结合二分法,在槽道泊肃叶流中寻找不同... 层流-湍流转捩过程一直以来都是流体力学的研究热点,精确相干态对于预测转捩路径和理解湍流自维持动力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法向磁场对槽道流转捩过程的影响,文章利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结合二分法,在槽道泊肃叶流中寻找不同雷诺数和哈特曼数组合下的精确相干态-周期轨道解,并对施加磁场前后精确相干态的结构与形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在本文考虑的参数组合下,精确相干结构在施加磁场前后并无明显变化,均由位于通道中心的流向条带及其两侧的流向漩涡构成.随雷诺数的增大,精确相干态的轨道周期变长,而扰动能振幅则减小.当磁场强度增大时,流场内各方向上的扰动能呈周期性振荡变化,且流场内的相干结构向两侧的壁面迁移,扰动速度振幅增大.无磁场作用时,精确相干态的扰动能正比于Re^(-2.36),且不同Re数下的均方根扰动速度分布具有相似性.施加法向磁场后,上述标度律不变,均方根速度分布不再具有相似性,精确相干态的扰动能随磁场强度增加而增大,表明磁场对扰动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使流场保持相对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相干态 法向磁场 槽道流 二分法 转捩
下载PDF
外源诱导尾叶桉非培养内生细菌的激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亚聪 王迪 +3 位作者 田红雨 王照玉 史晓梦 冉隆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6-74,共9页
【目的】探究桉树非培养内生细菌的激活,为应用内生细菌防治桉树青枯病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恶臭假单胞杆菌WCS358r、荧光假单胞杆菌WCS374r及其嗜铁素缺失突变体JM218和Mut2,荧光假单胞杆菌WCS417r及其脂多糖缺失突变体WCS417OA-(B4... 【目的】探究桉树非培养内生细菌的激活,为应用内生细菌防治桉树青枯病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恶臭假单胞杆菌WCS358r、荧光假单胞杆菌WCS374r及其嗜铁素缺失突变体JM218和Mut2,荧光假单胞杆菌WCS417r及其脂多糖缺失突变体WCS417OA-(B4)作为外源激活菌株,在限菌系统中采用尾叶桉无菌实生苗与外源菌共培养方法,外源菌作为激活因子对桉树非培养内生细菌进行激活,使植物体内非培养内生细菌恢复可培养状态,并依次利用抗利福平检测、革兰氏染色反应和分子鉴定方法对分离到的内生细菌进行鉴定。【结果】3种外源菌WCS358r、WCS374r和WCS417r分别与同源同代桉树苗共培养后,WCS358r和WCS417r处理的桉树苗中均获得被激活的细菌。WCS358r可定殖于桉树体内,且在不同部位激活出2株解淀粉芽孢杆菌;WCS417r可在桉树根、茎和叶内定殖,且在根和茎内的定殖量显著高于叶片,但不能激活桉树体内的非培养内生细菌。不同种子桉树苗经WCS358r激活后,分离到的菌株种类存在差异,分别激活出链霉菌、苏云金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其他芽孢杆菌,且WCS358r在根、茎内的定殖量表现为根>茎,在叶部未发现WCS358r定殖。外源菌浓度低于10^(7)CFU·mL^(−1)时不能激活桉树苗体内的非培养内生细菌;浓度达到10^(9)CFU·mL^(−1)时,桉树苗体内能够分离到被激活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和芽孢杆菌。3种外源菌的突变体JM218、Mut2和WCS417OA-(B4)均不能定殖于桉树体内,也不能激活桉树体内的非培养内生细菌。【结论】桉树非培养内生细菌的激活受外源菌种类、浓度以及桉树苗种子的影响,外源菌的定殖情况受细菌种类影响较大,外源菌的嗜铁素和脂多糖突变体菌株分别失去野生型菌株原有的激活和定殖能力,嗜铁素是恶臭假单胞杆菌WCS358r激活桉树非培养内生细菌的关键因子,脂多糖是影响荧光假单胞杆菌WCS417r定殖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病 尾叶桉 激活 非培养内生细菌
下载PDF
枣缩果病初侵染互隔链格孢菌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敏 王迎 +3 位作者 史晓梦 田红雨 甄志先 冉隆贤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74,共6页
为了解互隔链格孢菌对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的抗药性现状,以确定防治枣缩果病的最有效的施药方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枣缩果病初侵染互隔链格孢菌的4个菌株(CN191、CN192、CN193和CN194)对这2种药剂的敏感性;从中选取对这2种药剂... 为了解互隔链格孢菌对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的抗药性现状,以确定防治枣缩果病的最有效的施药方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枣缩果病初侵染互隔链格孢菌的4个菌株(CN191、CN192、CN193和CN194)对这2种药剂的敏感性;从中选取对这2种药剂最为敏感的菌株进行抗药性筛选,并以筛选到的抗药菌株为试验对象,测定其对另一种药剂的敏感性。2016和2017年,采用这2种药剂,在林间施用过和未施用过这2种药剂的枣园进行防治试验,并于发病初期和盛期调查发病率。结果表明:CN194对这2种药剂都很敏感,经诱导后得到稳定的抗异菌脲突变体CN194y,与苯甲丙环唑没有交互抗性。在施用过这2种药剂的林间,苯甲丙环唑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81.3%和51.3%;在未施用过这2种药剂的林间,异菌脲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92.9%和68.4%。不同地区枣缩果病菌对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的敏感性各异,但敏感趋势相同;互隔链格孢菌对异菌脲易产生抗药性,而对苯甲丙环唑不易产生抗药性,且2种药剂之间不产生交互抗性。林间防治以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交替施用方案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隔链格孢菌 交互抗性 抗药性 缩果病 枣树
下载PDF
GFP标记的4种链格孢菌对枣树的侵染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田红雨 史晓梦 +3 位作者 张敏 王亚聪 张书蔚 冉隆贤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4-92,共9页
【目的】进一步探寻引起枣缩果病的潜在侵染性病原,为枣缩果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梨黑斑病菌、马铃薯早疫病菌和番茄黑斑病菌为供试菌株,测定其对潮霉素B的敏感性后再进行GFP标记,并以枣缩果病互... 【目的】进一步探寻引起枣缩果病的潜在侵染性病原,为枣缩果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梨黑斑病菌、马铃薯早疫病菌和番茄黑斑病菌为供试菌株,测定其对潮霉素B的敏感性后再进行GFP标记,并以枣缩果病互隔链格孢菌作为对照,将通过稳定性测试的菌株进行幼果刺伤接种和枣树花期喷雾接种试验,探明它们在枣树上的侵染途径。【结果】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梨黑斑病菌、马铃薯早疫病菌和番茄黑斑病菌对潮霉素B均较敏感,其有效中浓度EC50值分别为1.489、2.241、3.299和2.873μg·m L-1,4种链格孢菌均被GFP成功标记且其稳定性均良好;林间刺伤接种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梨黑斑病菌、马铃薯早疫病菌、番茄黑斑病菌和互隔链格孢菌(对照)的枣果均发病且其症状相同,其发病率分别为75.0%、87.5%、81.3%、83.3%与93.8%;将各处理病果的病组织放在含有10μg·mL-1潮霉素B的PDA培养基上培养后,其均有菌丝生长,且均可观察到带有荧光的菌丝;花期喷雾接种4种链格孢菌和互隔链格孢菌后,枣果均发病,将其病组织分离培养后均有菌丝长出,且在荧光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荧光。【结论】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梨黑斑病菌、马铃薯早疫病菌和番茄黑斑病菌均能侵染枣树,都有可能成为枣缩果病的潜在病原菌,因此,在枣树周围应避免种植上述易被链格孢菌危害的果树和作物,这样可以阻止链格孢菌的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树 枣缩果病 链格孢菌 绿色荧光蛋白 花期侵染
下载PDF
大连市创意旅游发展潜力探讨
6
作者 史晓梦 林宪生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5年第2期66-70,共5页
当前,中国的传统旅游业已经进入发展瓶颈期。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让旅游业顺利运行下去呢?于是,催生了创意旅游的出现。创意旅游业被人们称作是21世纪的朝阳绿色产业,因其具有创造性、高度体验性等特征广受大众欢迎。因此,笔者通过总... 当前,中国的传统旅游业已经进入发展瓶颈期。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让旅游业顺利运行下去呢?于是,催生了创意旅游的出现。创意旅游业被人们称作是21世纪的朝阳绿色产业,因其具有创造性、高度体验性等特征广受大众欢迎。因此,笔者通过总结国内外著名学者对创意旅游内涵的认识,并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创意旅游的特征。最后以大连市为例,运用定性分析法探讨该地发展创意旅游的条件,最后提出大连市创意旅游的具体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旅游 大连市 发展路径
下载PDF
枣缩果病互隔链格孢菌的潜在寄主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敏 王迎 +3 位作者 史晓梦 田红雨 杜绍华 冉隆贤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4-99,共6页
[目的]发掘枣缩果病菌可能存在的潜在寄主,为探究枣缩果病的初侵染来源寻找突破口。[方法]用gfp标记的枣缩果病初侵染互隔链格孢菌CN193菌株(CN193::gfp)的孢子悬浮液,以刺伤和无伤两种方式,接种选自枣园周围栽植的番茄、烟草、苹果、... [目的]发掘枣缩果病菌可能存在的潜在寄主,为探究枣缩果病的初侵染来源寻找突破口。[方法]用gfp标记的枣缩果病初侵染互隔链格孢菌CN193菌株(CN193::gfp)的孢子悬浮液,以刺伤和无伤两种方式,接种选自枣园周围栽植的番茄、烟草、苹果、梨、毛白杨和加杨,然后,将发病部位病健交界处的组织置于加有10μg·mL^(-1)潮霉素B的PDA培养基上培养,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病组织和从各寄主上分离获得的病菌菌丝。[结果]刺伤接种7 d后,除烟草外,其他刺伤的材料均发病,发病率依次为番茄果实45.8%、苹果果实79.2%、苹果叶片75.0%、梨果实56.3%、梨叶片52.1%、毛白杨叶片66.7%和加杨叶片54.2%;无伤处理的仅番茄发病,其他材料和对照组均未发病。番茄病部组织的荧光清晰可辨;在发病的番茄果实、苹果果实和叶片、梨果实和叶片、毛白杨和加杨离体叶片病部组织分离后长出的菌丝中,均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荧光。[结论]枣缩果病菌能成功侵染番茄、苹果、梨、毛白杨和加杨,并可使各寄主植物产生与番茄黑斑病、苹果褐纹病、梨黑斑病和杨树叶枯病相同的症状,推断番茄、苹果、梨、毛白杨和加杨为枣缩果病菌的潜在寄主,扩大了枣缩果病菌初侵染来源的范围,为进一步开展枣缩果病的防治拓宽了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隔链格孢菌 绿色荧光蛋白 寄主范围 缩果病 枣树
下载PDF
青枯菌的不同生理小种及生物型对桉树的侵染风险
8
作者 王亚聪 田红雨 +3 位作者 王照玉 史晓梦 张书蔚 冉隆贤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1年第2期126-131,143,共7页
为了进一步探究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不同生理小种和生物型对桉树的潜在侵染风险,应用2种接种方法分别检测青枯菌生理小种1~5号和生物型Ⅱ、Ⅲ对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的侵染能力。结果发现,桉树分别接种生理小种2... 为了进一步探究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不同生理小种和生物型对桉树的潜在侵染风险,应用2种接种方法分别检测青枯菌生理小种1~5号和生物型Ⅱ、Ⅲ对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的侵染能力。结果发现,桉树分别接种生理小种2号菌株GIM 1.76和生理小种3号菌株Po 88后均有典型的青枯病症状,与对照桉树青枯病菌生理小种1号菌株Rrp^(r)引起的症状一致,且使用2种接种方法测得的桉树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对照菌株Rrp^(r)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理小种4号菌株Z 2013-1和5号菌株GIM 1.73均不能使尾叶桉发病;分别接种生物型Ⅱ菌株Po 88和生物型Ⅲ菌株Po 43后,桉树的发病症状与接种生物型Ⅲ菌株Rrp^(r)的症状一致,且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对照菌株Rrp~r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揭示了青枯病菌生理小种2号和3号对桉树也具有很强的侵染能力,因此,在有青枯菌生理小种2号和3号分布和危害的区域种植桉树具有潜在的风险,对生产上桉树栽培的合理布局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病 生物型 尾叶桉 生理小种地
下载PDF
葡萄生单轴霉菌围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及潜在生防菌研究
9
作者 史晓梦 申红妙 +1 位作者 王亚聪 冉隆贤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6-1640,共15页
【目的】揭示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 viticola)菌围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特征,筛选对葡萄霜霉病有较强稳定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方法】连续两年从我国南北方具有代表性的7个葡萄产区采集葡萄霜霉病叶,镊子夹取经保湿培养获得的新... 【目的】揭示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 viticola)菌围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特征,筛选对葡萄霜霉病有较强稳定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方法】连续两年从我国南北方具有代表性的7个葡萄产区采集葡萄霜霉病叶,镊子夹取经保湿培养获得的新鲜霉层并配制孢子囊悬浮液,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结合形态分类、BOX-PCR指纹图谱分析以及分子鉴定结果,对葡萄生单轴霉菌围的可培养细菌和真菌进行聚类分析;采用菌株及其发酵液与病原菌孢子囊悬浮液等体积混合培养测定其对孢子囊的抑制作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检测该菌株及其发酵液对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分离获得了90株细菌和110株真菌,分别归属于8个细菌属和14个真菌属,且相同地区不同葡萄品种葡萄生单轴霉菌围的细菌和真菌在同年处于同一分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枝孢属(Cladosporium)稳定存在于各地区不同品种葡萄霜霉病叶上葡萄生单轴霉菌围;在两年间稳定存在的菌株占比多数在80.0%以上且均具有较高的生防作用;其中,广泛分布的6株枝顶孢属(Acremonium)真菌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最高可达100.0%;防治效果较高的11个菌株的无菌发酵液中,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NX2F、苋楔孢黑粉菌(Thecaphora amaranthi)BJ1G和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BM1L的无菌发酵液防治效果均为100.0%。【结论】葡萄生单轴霉菌围的可培养细菌和真菌群落主要受地区因素影响,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生防作用,揭示了枝顶孢属真菌在我国葡萄主要产区葡萄生单轴霉菌围附生的普遍性,为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提供了丰富和宝贵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可培养微生物 多样性 葡萄 葡萄生单轴霉
原文传递
葡萄内生细菌的激活及其对霜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史晓梦 张书蔚 +2 位作者 王亚聪 申红妙 冉隆贤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1-961,共11页
为了探究化学诱导剂诱导葡萄抗霜霉病的特性与葡萄内生菌激活的关系,筛选出对葡萄霜霉病有较高生防效果的菌株,本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传统培养法,检测了葡萄茎段的内生菌,并应用4种化学诱导剂对葡萄叶片和茎段进... 为了探究化学诱导剂诱导葡萄抗霜霉病的特性与葡萄内生菌激活的关系,筛选出对葡萄霜霉病有较高生防效果的菌株,本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传统培养法,检测了葡萄茎段的内生菌,并应用4种化学诱导剂对葡萄叶片和茎段进行处理,对被激活的内生菌进行分离和生防效果的测定。结果显示,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葡萄茎段内存在多种不同形态的内生细菌,但均处于不可培养状态;经不同浓度的诱导剂处理后叶片和茎段内生菌均增多,其中均以β-氨基丁酸(β-Aminobutyric acid,BABA)激活菌株数最多,诱导叶片和带叶茎段抗霜霉病效果最好,分别为80.4%和86.8%;被激活的叶片和茎段内生菌均为细菌,且多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只有2株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其中,由BABA激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L-B-4生防效果高达97.2%,显著高于其他菌株,结合形态特征与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L-B-4被鉴定为产氮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azotoformans)。本文首次发现化学诱导剂在诱导葡萄抗霜霉病的过程中对葡萄内生细菌有激活作用,且被激活菌株对葡萄霜霉病有较高的生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内生细菌 葡萄霜霉病 诱导抗病性 激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