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多环芳烃的分析测定与污染特征 被引量:14
1
作者 史纯珍 屈瑶 毛旭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17-1423,共7页
采集了北京西三环地区的PM2.5样品,利用超声提取(UE)-固相萃取法(SPE)分离富集得到PM2.5中的多环芳烃(PAHs),对不同的固定相及洗脱液比例进行PAHs回收率比较,得到最优预处理条件.建立了基于HPLC-UV的PM2.5中PAHs分析方法,定量检出17种典... 采集了北京西三环地区的PM2.5样品,利用超声提取(UE)-固相萃取法(SPE)分离富集得到PM2.5中的多环芳烃(PAHs),对不同的固定相及洗脱液比例进行PAHs回收率比较,得到最优预处理条件.建立了基于HPLC-UV的PM2.5中PAHs分析方法,定量检出17种典型PAHs.对2014年4月12日至2014年5月1日期间PM2.5中PAHs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AHs总浓度(∑PAHs)范围为2.6—145.7 ng·m-3,平均浓度为32.2 ng·m-3,不同环数PAHs所占比例顺序为5环>2环>3环>6环>4环,呈富5环的特征.PM2.5质量浓度与∑PAHs及苯并[a]芘(Ba P)均呈现出良好的正相关性,R2分别为0.8和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多环芳烃 HPLC 污染特征
原文传递
米根霉胞内氨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及其代谢途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史纯珍 张红漫 +3 位作者 黄和 李霜 宋萍 何四龙 《分析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4-578,共5页
建立了米根霉胞内代谢物提取方法定量评价体系,用100%甲醇作为提取剂获得对米根霉胞内能荷物质最佳的提取效果。用HPLC法建立了米根霉产富马酸体系胞内18种氨基酸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苯酯(PITC)作为柱前衍生化试剂,所有氨基酸... 建立了米根霉胞内代谢物提取方法定量评价体系,用100%甲醇作为提取剂获得对米根霉胞内能荷物质最佳的提取效果。用HPLC法建立了米根霉产富马酸体系胞内18种氨基酸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苯酯(PITC)作为柱前衍生化试剂,所有氨基酸在28min内洗脱完毕。以Sepax AA柱(250mm×4.6mm,5!m)为分析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以0.1mol/L醋酸钠(pH 6.5)-乙腈(93∶7,V/V)为流动相A,乙腈-水(80∶20,V/V)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18种氨基酸在1.87~45.3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1;加标回收率在96.3%~102.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6%~2.9%之间。运用本方法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米根霉胞内氨基酸的含量,得到其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氨基酸代谢途径分析了该发酵条件下富马酸产量偏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柱前衍生化 氨基酸 米根霉
下载PDF
机动车尾气排放羰基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史纯珍 张明辉 姚志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66-272,共7页
羰基化合物是大气中很重要的一类有机污染物,是光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活性组分,对于光化学反应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会产生多种氧化性自由基。机动车排放是大气中羰基化合物的重要人为源,尤其对于城市大气其贡献率更大。文章对羰基化合物... 羰基化合物是大气中很重要的一类有机污染物,是光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活性组分,对于光化学反应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会产生多种氧化性自由基。机动车排放是大气中羰基化合物的重要人为源,尤其对于城市大气其贡献率更大。文章对羰基化合物的采样和分析方法进行了文献总结,提出了离线与在线方法测定羰基化合物各自的优点与弊端;并归纳了机动车羰基化合物的排放规律和影响因素。针对目前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出了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 羰基化合物 采样分析 排放规律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米根霉代谢轮廓研究的能荷物质分析方法的建立
4
作者 史纯珍 张红漫 +1 位作者 李霜 黄和 《绿色科技》 2015年第7期278-280,共3页
利用HPLC-UV建立了米根霉胞内能荷物质的检测平台,采用离子对液相色谱对米根霉胞内提取液中ATP、ADP、AMP、NADH、NAD及cAMP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最佳色谱条件为:Sepax HP-C18column(4.6×250mm)反相色谱柱,以0.6%磷酸水溶液(三乙胺... 利用HPLC-UV建立了米根霉胞内能荷物质的检测平台,采用离子对液相色谱对米根霉胞内提取液中ATP、ADP、AMP、NADH、NAD及cAMP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最佳色谱条件为:Sepax HP-C18column(4.6×250mm)反相色谱柱,以0.6%磷酸水溶液(三乙胺调pH值至6.6)和甲醇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室温(2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干扰小、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该方法的建立,为后续米根霉代谢组学淬火和提取方法的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根霉 能荷物质 HPLC
下载PDF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熊强 史纯珍 刘钊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3-136,184,共5页
综述包括免疫传感器、蛋白质芯片、酶联免疫法、PCR、基因芯片、阻抗法等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进展,这些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将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 检测技术 进展 食品安全
下载PDF
PM_(2.5)毒性机理与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毛旭 史纯珍 《绿色科技》 2015年第7期205-207,共3页
指出了PM2.5对人体健康具有显著危害,当前我国多个城市PM2.5严重超标,已成为需重点控制的大气污染物。综述了PM2.5对健康影响的研究方法及毒性机理研究现状,以期为PM2.5的健康效应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毒性机理 PM 人体健康 遗传毒性 毒理学研究 细颗粒物 氧化损伤 大气污染物 毒性成分 致突变作用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大气细颗粒物对小鼠肺组织代谢轮廓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史纯珍 毛旭 +2 位作者 韩茜 樊冲 金萌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16-1122,共7页
建立了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大气细颗粒物(PM_(2.5))滴注对小鼠肺组织代谢轮廓的影响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肺组织细胞内代谢物的变化,研究不同浓度PM_(2.5)对小鼠肺组织代谢的毒性机制。鼻腔分别滴注0、7.5、20.0和37.5... 建立了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大气细颗粒物(PM_(2.5))滴注对小鼠肺组织代谢轮廓的影响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肺组织细胞内代谢物的变化,研究不同浓度PM_(2.5)对小鼠肺组织代谢的毒性机制。鼻腔分别滴注0、7.5、20.0和37.5 g/L的PM_(2.5)悬液,提取肺组织胞内物质,预处理后进行GC-MS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进行数据解析,通过PLS-DA得分图可将不同PM_(2.5)染毒浓度下的肺组织胞内物质明显区分。运用PLS-DA载荷图及模型的变量重要性因子(VIP)值,发现了7种代谢物可作为区别不同浓度PM_(2.5)下代谢组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为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鸟氨酸、延胡索酸、柠檬酸、嘌呤(p<0.01)。代谢途径分析结果表明,PM_(2.5)滴注使小鼠肺组织受到氧化损伤,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抑制了三羧酸循环(TCA循环)及嘌呤代谢。本研究为深入解析PM_(2.5)致毒机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代谢轮廓 主成分分析 毒性机理
下载PDF
烹饪油烟羰基化合物排放特征 被引量:15
8
作者 史纯珍 姜锡 +4 位作者 姚志良 李靖 郝雪薇 阴勇 曹鑫悦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76-1380,共5页
通过2,4-DNPH吸附管对使用4种不同食用油(菜籽油、大豆油、橄榄油和花生油)分别进行炸土豆、炸鸡块、煎带鱼和煎鸡蛋等烹饪过程中产生的羰基化合物进行采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解析不同食用油和烹饪方式羰基化合物污染排放特征... 通过2,4-DNPH吸附管对使用4种不同食用油(菜籽油、大豆油、橄榄油和花生油)分别进行炸土豆、炸鸡块、煎带鱼和煎鸡蛋等烹饪过程中产生的羰基化合物进行采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解析不同食用油和烹饪方式羰基化合物污染排放特征。结果表明,用油量较多、油温较高的油炸过程所排放的羰基化合物浓度远高于用油量较少、油温较低的油煎过程所排放的羰基化合物,油炸过程所排放的羰基化合物浓度约为油煎过程羰基化合物的3.4~12.5倍。在烹饪油烟中,油炸过程丙烯醛占总羰基化合物的81.0%,其次是二甲基苯甲醛和己醛,分别占总羰基化合物的4.7%和4.1%;对于油煎过程,丙烯醛仍为主要羰基化合物,其浓度占总羰基化合物的24.6%,其次是邻/间-甲基苯甲醛和乙醛,分别占总羰基化合物的17.8%和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化合物 烹饪油烟 排放特征 2 4-DNPH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基于车载测试的重型柴油车尾气典型烷烃排放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史纯珍 郝雪薇 +4 位作者 申现宝 曹鑫悦 张伟 吴辉 姚志良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146-3152,共7页
本文采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对11辆国Ⅰ~国Ⅳ标准重型柴油车进行实际道路测试,利用GC-MS对样品中典型烷烃进行定量分析,解析重型柴油车尾气典型烷烃排放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排放标准对重型柴油车尾气中正构烷烃、藿烷类有机物排放有显著... 本文采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对11辆国Ⅰ~国Ⅳ标准重型柴油车进行实际道路测试,利用GC-MS对样品中典型烷烃进行定量分析,解析重型柴油车尾气典型烷烃排放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排放标准对重型柴油车尾气中正构烷烃、藿烷类有机物排放有显著影响,总体呈现随排放标准的加严而降低的趋势,相比于国Ⅰ测试车辆,国Ⅳ测试车辆正构烷烃、17α(H),21β(H)-C30藿烷(C30-藿烷)、22S-和22R-17α(H),21β(H)-C31升藿烷(22S-C31升藿烷;22R-C31升藿烷)总排放因子分别降低了72.23%,64.95%,70.78%和74.68%.气相正构烷烃呈双峰前锋型,以C17~C18为主峰碳,固相呈单峰前锋型,以C18~C21为主峰碳.藿烷类有机物其22S-C31升藿烷/(22S-C31升藿烷+22R-C31升藿烷)的比值在0.46~0.56之间,平均值为0.50,符合石油中藿烷的分布特征.正构烷烃总排放因子与17α(H),21β(H)-C30藿烷总排放因子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关系,其R^2为0.926 8.此外,行驶工况对测试车辆正构烷烃及藿烷类有机物排放有较大影响,非高速工况下排放因子是高速工况的1.69~2.4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柴油车 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 正构烷烃 17α(H) 21β(H)-C30藿烷 22R-17α(H) 21β(H)-C31升藿烷 22S-17α(H) 21β(H)-C31升藿烷
原文传递
小鼠肺组织PM_(2.5)染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毛旭 史纯珍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45-747,共3页
PM_(2.5)作为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暴露会引起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因此,优化PM_(2.5)染毒方法对研究其致病机制十分重要。该文介绍了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主要染毒方法,包括雾化吸入法、鼻腔吸入法、暴露式气管滴注法、非暴... PM_(2.5)作为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暴露会引起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因此,优化PM_(2.5)染毒方法对研究其致病机制十分重要。该文介绍了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主要染毒方法,包括雾化吸入法、鼻腔吸入法、暴露式气管滴注法、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法等,并指出了每种滴注方法的优缺点。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为暴露式气管滴注法,但该方法为有创操作,存在重现性差、操作繁琐等问题;目前大量采用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法,该方法虽精确度较暴露式略有不足,但近几年已有很大改进,是未来气管滴注方法发展的主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染毒方法 暴露式气管滴注 非暴露式气管滴注
原文传递
1株耐油甲醛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茜 王蓉蓉 史纯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617-5627,共11页
烹饪油烟的健康危害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以甲醛为代表的醛类污染物是烹饪油烟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微生物法降解甲醛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及无污染等优点.本研究从烹饪油烟冷凝液中分离筛选出1株具有甲醛降解能力的菌株XF-1,经序列... 烹饪油烟的健康危害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以甲醛为代表的醛类污染物是烹饪油烟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微生物法降解甲醛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及无污染等优点.本研究从烹饪油烟冷凝液中分离筛选出1株具有甲醛降解能力的菌株XF-1,经序列鉴定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试验,该菌株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p.).该菌株具有能耐受高油环境的性能,最大耐受浓度为900 g·L^-1.在甲醛浓度为100 mg·L^-1的培养基中,菌株XF-1在34 h内的甲醛降解率为95.80%;当甲醛初始浓度<300 mg·L^-1时,菌株XF-1能够在120 h以内完全降解溶液中的甲醛;甲醛浓度为800mg·L^-1时,在96 h,菌株XF-1的降解率达到73.01%,并可耐受1.5 g·L^-1浓度的甲醛.通过单因素(p H、接种量、甲醛浓度和温度)试验,得到该菌株最佳生长温度为30℃、最佳生长pH为6左右,最佳接种量为10%.利用GC-TOF-MS进一步分析测定了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推测该菌株降解甲醛的途径可能为核酮糖单磷酸(Ru MP)同化途径.结果表明,从烹饪油烟冷凝液中筛选得到的甲醛降解菌XF-1对甲醛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并能够耐受高油环境.该菌对利用生物技术处理烹饪油烟中的甲醛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芽孢杆菌属 筛选鉴定 降解特性 代谢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