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杀虫剂类POPs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红 吕永龙 +2 位作者 辛晓云 史艳飞 明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37-942,共6页
农药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如DDT和HCH在我国2 0世纪5 0年代到80年代曾广泛使用,在停止使用2 0 a后,在土壤中仍然可以检测到DDT和HCH的残留。利用BIOL OG微平板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意在反映有机氯杀虫剂类POPs对土壤微生... 农药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如DDT和HCH在我国2 0世纪5 0年代到80年代曾广泛使用,在停止使用2 0 a后,在土壤中仍然可以检测到DDT和HCH的残留。利用BIOL OG微平板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意在反映有机氯杀虫剂类POPs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了HCH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颜色平均变化值(AWCD)的变化速度和最终能达到的AWCD值要高于空白土壤,并且随着农药浓度的加大,AWCD值的变化速率也越来越快,最终能达到的最大值也呈比例增大。加了DDT后的土壤与空白土壤的AWCD变化速度和程度相差不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空白土壤、HCH0 .5mg/kg、HCH1.5 mg/kg各处理间土壤的AWCD值有显著性差异(p<0 .0 1) ,空白土壤、DDT0 .5 m g/kg、DDT1.5 m g/kg各处理间土壤的AWCD值达不到显著性差异的水平(p>0 .0 5 ) ,表层土壤的AWCD值要高于第2层土壤(p<0 .0 1)。从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来看,当加入到土壤中的DDT和HCH含量稍低时,微生物会利用农药为碳源进行分解作用,从而刺激了微生物的生长,这时表现出丰富度、均匀性和多样性都呈增长趋势。但当农药的浓度进一步加大时,反而会抑制某些种的微生物生长,另外一些种则对加入到土壤中的农药有一定的耐受性,从而表现出群落的均匀性下降,而丰富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0LOG 有机氯农药 土壤微生物群落 颜色平均变化率(AWCD) 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山阳县板栗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史艳飞 张咏琦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第10期92-92,共1页
1板栗经济用途广综合效益显著 1.1营业价值。栗果营养丰富,味道甘甜。据测定,栗果含糖量10%-21%,蛋白质9%-14%,脂肪2.35%-3.34%,淀粉50%-67.5%,维生素C69.3-86.1 mg/100 g,胡萝卜素0.3-0.59 mg/100 g,并含有容易被人体吸收的16种不饱... 1板栗经济用途广综合效益显著 1.1营业价值。栗果营养丰富,味道甘甜。据测定,栗果含糖量10%-21%,蛋白质9%-14%,脂肪2.35%-3.34%,淀粉50%-67.5%,维生素C69.3-86.1 mg/100 g,胡萝卜素0.3-0.59 mg/100 g,并含有容易被人体吸收的16种不饱和氨基酸,其总量为6.25-7.03 mg/100 g,还含有多种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生产 栗果 体吸收 综合效益 铁杆庄稼 药用植物 比例失调 山区资源 深山区 土壤熟化
下载PDF
基于集对分析的华北地区气温、降水组合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俞昕 张昊 +1 位作者 张琪 史艳飞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56,共6页
区域气温、降水的空间组合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影响。基于1960-2019年华北地区40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和平均气温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量指数(SPI)确定不同降水年型(涝年、正常、旱年),采用积温距平确定不同温度年型(高... 区域气温、降水的空间组合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影响。基于1960-2019年华北地区40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和平均气温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量指数(SPI)确定不同降水年型(涝年、正常、旱年),采用积温距平确定不同温度年型(高温、平温、低温),利用集对分析法分析华北地区60年间的气温、降水组合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研究区高温年较多的站点低温年发生频次也较高,总体而言在中部地区高温年发生频次较低;涝年发生频次在研究区北部和东部地区较高,不同站点之间差异较高温年和低温年小,但同样空间分布无明显规律;温度和降水的联系度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由西南部地区向北部和沿海地区降低的趋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北部和沿海地区高温干旱和低温洪涝这两种对立特征年型发生频率较高。研究结果对于了解研究区水热分布状况,指导防灾减灾、农业规划布局等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集对分析 年型组合
下载PDF
栗链蚧不同处理防治效果试验
4
作者 张咏琦 史艳飞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第10期67-67,共1页
栗链蚧是板栗重要害虫,属同翅目链蚧科。在陕西省山阳县1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栗树枝干表皮越冬。4月中旬越冬成虫开始产卵在介壳下的尾部,4月下旬为产卵盛期。5月上旬卵开始孵化,若虫出壳。雌成虫边产卵边孵化,繁殖率高,孵化期长达... 栗链蚧是板栗重要害虫,属同翅目链蚧科。在陕西省山阳县1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栗树枝干表皮越冬。4月中旬越冬成虫开始产卵在介壳下的尾部,4月下旬为产卵盛期。5月上旬卵开始孵化,若虫出壳。雌成虫边产卵边孵化,繁殖率高,孵化期长达50 d左右。经过20-25 d出现雌雄分化,雌虫群集在枝干上,经交尾后6月下旬开始产卵,卵期6-8 d。第二代若虫发生在7月上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链蚧 越冬成虫 同翅目 栗树 产卵盛期 蚧科 卵期 捕食率 虫口减退率 红点唇瓢虫
下载PDF
中国林蛙蝌蚪的口器发育 被引量:2
5
作者 史艳飞 柴丽红 +1 位作者 吴民耀 王宏元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110,共8页
采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学技术观察了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发育过程中口器外部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中国林蛙蝌蚪口器内部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口器发育的初期,角质颌最先出现,接着出现唇乳突以及唇齿;在变态高峰期(G41~G42),... 采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学技术观察了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发育过程中口器外部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中国林蛙蝌蚪口器内部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口器发育的初期,角质颌最先出现,接着出现唇乳突以及唇齿;在变态高峰期(G41~G42),口器结构如唇齿、角质颌和唇乳突则是按以下顺序消失的,即唇齿最先消失,其次角质颌消失,最后唇乳突消失。通过与其他无尾两栖动物幼体蝌蚪口器的结构比较,表明唇齿行和角质颌形态结构的发育与蝌蚪的觅食行为以及食物类型都是密切相关的。最后探讨了中国林蛙蝌蚪的取食方式和食物转运摄食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林蛙 蝌蚪 口器 显微结构
原文传递
氟化物的毒性效应和作用机制 被引量:8
6
作者 柴丽红 史艳飞 +1 位作者 王晓雯 吴民耀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1-233,共3页
氟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化学性质活泼.广泛参与了机体内许多化学反应及代谢过程。氟作为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摄入有益于动物机体的生长发育及维持骨骼、牙齿的正常结构和生理机能。但过量氟的摄入可引起机体急性... 氟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化学性质活泼.广泛参与了机体内许多化学反应及代谢过程。氟作为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摄入有益于动物机体的生长发育及维持骨骼、牙齿的正常结构和生理机能。但过量氟的摄入可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氟中毒效应。同时,氟中毒作为在特定地理环境中的一种地方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氟不仅损害骨骼和牙齿,也损伤机体的神经系统、内脏器官以及内分泌腺等非骨相组织器官。近年来,氟相关的毒理研究及其分子作用机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本文中主要综述了氟化物对胚胎、器官和细胞的毒性效应和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 个体发育 细胞 毒性
原文传递
数字化红色资源与线上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研究
7
作者 刘瑞儒 史艳飞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数字化红色资源与线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已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为实现数字化红色资源与线上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必须大力促进红色资源的数字化发展,开发丰富的线上思政教育课程资源;大力推进数字化红色资源进教材、... 数字化红色资源与线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已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为实现数字化红色资源与线上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必须大力促进红色资源的数字化发展,开发丰富的线上思政教育课程资源;大力推进数字化红色资源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拓宽学生接触数字化红色资源渠道;利用数字技术构建情景式线上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沉浸式体验数字化红色资源;加强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培训力度,为数字化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提供师资保障。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红色资源的版权、校园网络安全及线上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红色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 融合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